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本品续前,同明极乐菩萨自利利他之妙德,一、先以喻明,二、明真实功德,三、蒙佛赞叹。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菩提高广,喻若须弥。自身威光,超于日月。其心洁白,犹如雪山。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清净如水,洗诸尘垢。炽盛如火,烧烦恼薪。不著如风,无诸障碍。法音雷震,觉未觉故。雨甘露法,润众生故。旷若虚空,大慈等故。如净莲华,离染污故。如尼拘树,覆荫大故。如金刚杵,破邪执故。如铁围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
一、乃以诸喻,谕极乐菩萨二利之德行。
首以大海,喻菩萨智慧之宏深。‘宏’即广大。如《华严》云:‘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继以须弥,譬菩萨菩提之高妙。须弥山乃一世界之中心,译为妙高山。《慧琳音义》曰:‘唐云妙高山。四宝所成,故曰妙。出过众山,曰高。或云妙光山,以四色宝,光明各异照世故。’又云安明山者,‘明’具妙光义,复含清净无垢义。安者,定也,不动也。故《宋译》云:‘坚固不动,如须弥山。’今以此为喻者,以须弥乃四宝所成,表菩萨之菩提,乃万德之所庄严。山之妙高喻此菩提,更无有上。山之妙光喻其慧光,常照世间。山之安明,‘安’显妙定,如如不动。‘明’喻洁净,如宝无垢。‘威光’者,威德之光。此光即智慧之光。《魏译》作‘慧光明净,超逾日月’。《会疏》云:‘超逾日月者,日月有亏盈,慧光不然。日月有出没,慧光常明。日月不照心内,慧光能照。日月不周,慧光周遍故。’故云‘自身威光,超于日月’。‘雪山’,即大雪山。南瞻部洲,此山特高,冬夏积雪,故名雪山。雪山洁白,以喻戒德与定净。憬兴云:‘定净满德,如雪山也。’又《会疏》曰:‘以戒德喻雪山。戒德清净,如大雪山。常洁白,能照众生,令清凉故。’又《净影疏》云:‘雪山显其定净。诸德皆净,名等一净。’等者平等,一者一如,净者本净。其心本净,故洁白如雪山;其心一如,故如雪山之不动;其心平等,故三无差别,一色纯白。
‘忍辱如地’是以大地喻平等忍辱。平等即离诸分别。《往生论注》释心业无分别云:‘如地负荷,无轻重之殊。’大地载物,重者轻者,同一负荷,无所拣择,无有分别。以喻菩萨忍辱之德,远离一切彼我、恩怨、违顺之别。‘清净如水’,菩萨清净,犹如净水,能洗除种种尘劳垢染,故云‘洗诸尘垢’。‘炽盛如火,烧烦恼薪’。火喻智慧,薪表烦恼。菩萨智慧猛利,炽盛如火,断除烦恼,如火烧薪。‘不著如风’。风性流行,一切无住,亦无执著。以无著故,行诸世界,自在无碍,如风行空。‘法音雷震’。经云‘佛语梵雷震’。雷音远闻,震惊世间,以喻法音,能觉群迷。‘觉未觉’者,使未觉之凡夫得以觉醒也。‘雨甘露法’,此以甘露喻佛之教法。甘露使人起死回生,佛之教法,能令众生,永断生死,得大涅槃。故曰甘露法。‘雨’者,如天降雨,普润三根,故云‘润众生’。《法华经》曰:‘我为世尊,无能及者。安稳众生,故现于世。为大众说,甘露净法。其法一味,解脱涅槃。’又《佛地论》曰:‘如来圣教,于诸外道,一切世间邪劣教中,最为真实。殊胜清净,犹如醍醐,亦如甘露,令得涅槃。’上之经论显‘雨甘露法,润众生故’之意。‘旷若虚空,大慈等故’,是以虚空,喻菩萨之平等大慈。如虚空之宽广无际,故曰‘旷’,以喻慈心广大,虚空无著。如《魏译》曰:‘犹如虚空,于一切有,无有著故。’《行事钞资持记》曰:‘无所著者,离尘染故。’故以虚空之无著,表慈心之平等。
‘如净莲华’。莲华出污泥而不染,莲生泥中,表不舍众生。出水花开,以喻菩萨离垢清净,故曰‘离染污故’。‘如尼拘树’。尼拘乃梵语,是树名,中国无此树,译作无节树、纵广树。《慧琳音义十五》曰:‘此树端直无节,圆满可爱,去地三丈余,方有枝叶,其子微细,如柳花子,唐国无此树。’又《罪福报应经》曰:‘尼拘阤树,高二十里,枝布分圆,覆六十里。其树上子数万斛。’又《阿惟越致遮经》曰:‘能荫五百车。’故云‘覆荫大故’。此喻菩萨于诸众生广作庇荫。‘如金刚杵’。金刚杵,梵语伐折罗,原为印度兵器,密宗用为法器,表坚利之智慧。《大日经疏一》曰:‘伐折罗如来金刚智印。’又云:‘譬如帝释手持金刚,破修罗军,今此诸执金刚亦复如是。’又《仁王经念诵仪轨上》曰:‘手持金刚杵者,表起正智,犹如金刚。’又《诸部要目》曰:‘不持金刚杵念诵,无由得成就。金刚杵者,菩提心义。能坏断常二边,契中道。中有十六菩萨位,亦表十六空为中道。两边各有五股,五佛五智义,亦表十波罗蜜,能攫十种烦恼,成十种真如。便证十地。’故知金刚杵表金刚正智,能退魔军,断烦恼,得成就。是即经中‘破邪执’之义。此以金刚杵喻诸菩萨金刚般若之妙智,能破除一切不正之情执。‘如铁围山’。一小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外有八山八海,其最外围之山,名曰铁围山,又名金刚围山。其铁性坚固,故云金刚。金刚能坏一切,而不为一切所坏,故以喻不坏德。‘众魔外道’,皆不能坏。‘众魔’见第十一品‘魔恼’注。‘外道’者,于佛教之外立道者,行于至理之外者,皆名外道。《资持记》云:‘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云:‘法外妄解,斯称外道。’又《圆觉经集注》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又《俱舍玄义》云:‘学乖谛理,随自妄情,不返内觉,称为外道。’又《大庄严法门经》曰:‘文殊师利问金色女,谁是外道。女言:“于他邪说,随顺忍受,是名外道。”’外道种类多少,诸经不一。《大日经》有卅种;《涅槃经》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与《大智度论》则为九十六种,盖因以大斥小,所谓九十六种者,其中一种乃声闻道。《百论》云:‘顺声闻道者,皆悉是邪。’声闻虽属如来正教,但是权法,故亦与余九十五种外道并列,而称九十六种。此以金刚杵喻菩萨智慧坚固,一切魔外,不能动摇。
其心正直,善巧决定。论法无厌,求法不倦。戒若琉璃,内外明洁。其所言说,令众悦服。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痴闇。淳净温和,寂定明察。为大导师,调伏自他。引导群生,舍诸爱著。永离三垢,游戏神通。
二、上以喻明,此下正说彼土菩萨真实功德。上文显菩萨自觉觉他,宏法利生之德。
‘正直’者:正者不邪,直者不曲。《净名经》曰:‘直心是道场。’《往生论注》云:‘正直曰方,依正直故,生怜愍一切众生心。
‘论法无厌,求法不倦’者,上句觉他,下句自觉。《净影疏》曰:‘专乐求法,心无厌足,自利方便。’‘常欲广说,志无疲等,正明利他。’又《会疏》曰:‘菩萨求法为利他故,所得法必为他说。为一切众生,经无量劫而无疲倦。’
‘戒若琉璃’,戒者戒律,为戒定慧三无漏学之首。奉持戒律,明净清洁,以自庄严,持戒净洁,譬如琉璃。《梵网经》曰:‘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故曰‘戒若琉璃’。‘内外明洁’。内者指心意,意业清净,起心动念,悉离垢染。外者威仪具足,德形于外,内外悉洁,故其言说令众心悦诚服,故曰‘其所言说,令众悦服’。
‘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会疏》曰:‘法音高响,犹如鼓声。威德摧邪,犹如胜幢。慧日照迷,犹如杲日。’疏意为:‘法鼓’喻菩萨法音,醒众远闻。‘法幢’喻菩萨威德,摧破邪恶。如嘉祥师曰:‘建幢是战胜之相,譬说法降魔得胜也。’‘慧日’喻菩萨智慧,照破痴闇,以醒群迷。又《净影疏》以闻思修三慧明此三喻。疏曰:‘言击法鼓,喻闻慧法。鼓声远被,名击法鼓。建法幢者,喻思慧法,立义称建,义出名幢。(指建立法义,彰显于众,为‘建法幢’。)言曜慧日,除痴闇者,说修慧法,开众生也。’。‘痴闇’即无明之闇惑。《华严经二》曰:‘如来智慧无边缘,一切世间莫能测,永灭众生痴闇心。’,是即慧日‘破痴闇’之义。
‘淳净温和’。‘淳’者纯也,好也。‘净’者,清洁也。‘淳净’指内心之清湛离垢。‘温’者,良也,善也,和也。‘和’者,平和。‘温和’指仪态之温良和美。‘寂定明察’。‘寂定’者,实际之理体。‘明察’者,智慧之照用。《宗镜录》曰:‘以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寂定如镜之体。明察如镜之用。了了分明,秋毫不爽,故曰明察。‘寂定明察’者,寂而常照也。
‘为大导师’,《净影疏》曰:‘以慧开人,名为导师。’《会疏》曰:‘为失道者,示其正路,故曰导师。’能如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以最极圆顿之法,普利九界众生,故曰大导师。‘调伏自他’者,‘调’者,调和、调理、调顺,调其心也。‘伏’者,降伏、制伏,降伏其非心也。《金刚经》曰:‘当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所问者正是调伏之意。若引申其义,则开显本心,是‘调’字义。降伏非心,是‘伏’字义。为大导师者,必于自心他心悉能调伏。自身入道,亦普令众生入道;自心大觉,亦广令众生入于觉道也。故下续云‘引导群生,舍诸爱著’。‘著’者,执著、染著。‘爱’者,贪爱、喜爱、恩爱。古云‘爱不重不堕娑婆’。众生染执难舍,菩萨妙德能令永离,故云‘永离三垢’(‘三垢’者贪嗔痴也)。复令众生游戏于神通之中,‘游’者如水之流行,‘戏’者安逸闲在也。盖表任运于神通之中,自在无碍。故曰‘游戏神通’。
上文大意为:菩萨一心正直,安住一乘法中。复具善巧方便,精勤求法,广为人说,悉无厌倦。菩萨戒德清净,故所言说,能令闻者,心悦信伏。于是则大鸣法鼓,高建法幢,大放慧光,广宏妙法,破除众生无明痴暗。菩萨内心纯净,仪态温和,得乎中而形于外,表里一如也。菩萨‘寂定明察’,定慧均等,寂照同时也。故于众生,为大导师,自觉觉他。普令众生悉皆除恶生善,顺于佛法,降伏非心,舍诸爱著,永断三毒;开显本性,安住神通,自在无碍。
因缘愿力,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军,尊重奉事诸佛。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赫奕欢喜,雄猛无畏。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
上段更广明菩萨真实功德。
‘因缘’《魏译》作‘因力,缘力’。《净影疏》曰:‘因力缘力,为第一门。起修所依。过去所修一切善行,能生今善,名为因力。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名为缘力。’望西云:‘宿世善根谓之因力。亲近知识谓之缘力。因缘和合能起行故。’上两说相同。但《会疏》稍异于是。疏曰:‘因力者,菩提心正是佛道本因。能贯十方三世,令众魔大慑怖故。缘力者,广求知识,大聚诸善。此缘有转凡入圣大威力故。’
两说文异而实无违。净影以过去之善为今之因,《会疏》则以今之菩提心为成佛之因。实则若无过去多生善行,则不能发起今日之菩提心。若不发菩提心,则无成佛之因,故两说可互补。此两说中,《会疏》于本经较亲。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乃本经之宗也。‘愿力’者,净影云:‘起行之愿,名为愿力。’望西云:‘求菩提心,谓之愿力。’又《会疏》曰:‘愿力者,四弘誓愿能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故。’综上三说,以四弘誓愿庄严国土,成就众生,志求本有之菩提心;并随愿起行,是名愿力。有愿而无行,是名虚愿,则无力矣。如是因缘和合,复具愿力,则自然‘出生善根’。‘善根’者,罗什大师曰:‘坚固善心,深不可拔,乃名根也。’又《毗婆沙论》曰:‘善根者,不贪不恚不痴。一切善法从此三生。’是故善能生妙果,并复生余善,故名善根。《弥陀要解》云:‘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菩提正道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也。此即成就菩提之亲因。因者,种子也。乃成就菩提果之种子,故名‘善根’。又《大悲经》曰:‘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故知善根是亲因。从因得果,果具种子,复作胜因。如是辗转,善根无尽。是故菩萨具足如下种种妙德。
‘摧伏一切魔军’。‘摧伏’指破除与降伏。‘魔’者,(见前注)。又《智度论》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此类鬼神有大神力,能与修出世法者为难作对。魔之军众称为魔军。‘尊重奉事诸佛’,本经第四十一品,谓往生边地者,‘于莲华中,不得出现’,‘于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得供养奉事诸佛。’故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见佛与事佛也。今诸菩萨能奉事诸佛,正是多善根福德因缘。‘为世明灯’。‘明灯’喻菩萨智慧,照破众生迷暗,令众生开解正道。《净影疏》云:‘自具智慧,能生物解,名世灯明。’此处物字即指众生也。自具智慧,故如灯。灯光照射,能显众色,喻令众生开发信解。故云‘为世明灯’。又《会疏》曰:‘照世间迷暗,故云为世灯明。’盖谓菩萨能照破世间痴迷与昏暗,故如明灯也。‘福田’。‘田’者田地,以生长为义。于具德者造福,则得福报。种福得福果,是名种福田。应供之人,名为福田。《探玄记》曰:‘生我福故,名福田。’又《优婆塞戒经》明三福田:(一)报恩福田,父母师长也。(二)功德福田,佛法僧三宝也。(三)贫穷福田,贫穷困苦之人也。供养此上三者,均能生福,故皆名福田。今经云‘最胜福田’,表诸菩萨于种种福田中,最为殊胜故。《净影疏》云:‘能生物善,名胜福田。’以能令众生,出生善根,故名为胜福田。因从善根复可生长无量诸福之果与善因也。至于‘为世明灯,最胜福田’两句,应与下文‘殊胜吉祥,堪受供养’作一气读,其义自见。‘殊胜吉祥’,文殊大士圣号之涵义也。文殊即文殊师利。文殊可译为胜、妙、第一。师利可译为德、吉祥等。《大日经》称文殊为妙吉祥。文殊表根本智,乃七佛之师,故殊胜吉祥。今极乐诸菩萨,具文殊大士之智德,了了见自性。故为最胜福田,堪受一切人天之供养。又‘赫奕’,‘赫’者明也,‘奕’者盛也。‘雄猛’者,《法华经授记品》曰:‘大雄猛世尊。’世尊断尽一切烦恼,大雄不怯,勇猛精进,故曰雄猛。《净影疏》云:‘佛于世间,最为雄猛。’‘无畏’者,于大众中说法无所畏惧之德。又《大乘义章》曰:‘化心不怯,名为无畏。’于化度众生,无有怯懦之心,名为无畏也。‘相好’卅二相、八十随形好也。故知‘赫奕’者,表菩萨威光明盛也。‘欢喜’表内心自在,形容和悦也。‘雄猛无畏’则既表菩萨之实德,勇猛精进,说法无畏。复显仪容,威神无比,大雄不怯。至于‘相好’则专指身色。下曰:‘功德辩才’,表菩萨具种种其它功德,与种种无碍之辩才。‘具足庄严’则为总结以上之赞语。如来以福德智慧庄严其身。此诸菩萨具足智福之庄严,超逾一切世间。此乃极赞菩萨之真实功德,至为希有也。
常为诸佛所共称赞。究竟菩萨诸波罗蜜,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行遍道场,远二乘境。阿难:我今略说,彼极乐界,所生菩萨,真实功德,悉皆如是。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
三、诸佛共赞,表诸佛为作证明,同声称赞,正显大士德深。
‘究竟菩萨诸波罗蜜,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不生不灭’者,如《涅桨经》曰:‘涅言不生,槃言不灭。不生不灭,名大涅槃。’又《维摩经》曰:‘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小乘依有余涅槃之理而观不生不灭,趋于偏空。大乘则从空入假,于有为之事相上,显不生不灭之理。当相即道,即事而真。故能终日度生,终日无度,日涉万缘,一心空寂。乃能于布施、忍辱等六度悉皆究竟,而仍安住于不生不灭诸三昧中,不失定意。‘行遍道场’,于道场正行,无所缺少也。‘远二乘境’者,唯依一乘法,究竟彼岸也。又《十住毗婆沙论》曰:‘若随声闻地,及辟支佛地,是名菩萨死,则失一切利。若随于地狱,不生如是畏。若随二乘地,则为大怖畏。’是故菩萨‘远二乘境’。
‘阿难’下,世尊总结极乐菩萨,真实功德,说不能尽。
谢谢来访!欢迎经常来上品莲生的空间访问交流
请在谷歌或百度中搜索“上品莲生的空间”,即可进入本空间。
点击(上品莲生的空间 )即可进入
黄念祖居士: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黄念祖大德《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的法身一切都入到众生心中的想念中,所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9
黄念祖居士:全舱念观音 避免一空难 昨天来了一位核电站的朋友,他母亲信佛很虔诚,常念观音。他开飞机突然发生障碍,在很危险的时候就听见有人告诉他,你应该如何操作,他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8
01『真正的护法居士』什么是护法?有不少人认为在寺庙、念佛堂或道场干义工,帮助筹办法会,或者是给寺院布施、募捐等等就是护法,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护法绝不只意味着物质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2-26
黄念祖老居士谈怎样忍辱 人生总不免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有许多冤枉,有许多无理横加,种种的这些事情。但我们要怎样忍辱呢?第一种叫“力忍”,要用力量才能忍。也就是说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24
黄念祖:《敬跋重印会集本后》黄念祖:《敬跋重印 大经 会集本后》 丙戌十月十九日,为北平广播电台台长黄念祖君之慈母梅太夫人六十正寿。鉴于世俗之寿其亲者,或绮筵丰席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17
黄念祖:万修万人去,但是现在许多佛弟子并没有去,为何?修行人只要能够听到这个法,能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必定可以往生。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是万修万人去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16
黄念祖:忍辱一共有六个层次你到哪一层了?黄念祖 “忍辱”有六个层次,即力忍、忘忍、反忍、觀忍、喜忍、慈忍。我们学佛后知道六度波罗蜜中有一度叫“忍辱”,修忍辱是菩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9
黄念祖:忍辱的六个层次,你到哪一层了?“忍辱”有六个层次,即力忍、忘忍、反忍、觀忍、喜忍、慈忍。我们学佛后知道六度波罗蜜中有一度叫“忍辱”,修忍辱是菩萨成佛必经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9
黄念祖:佛是三觉都圆满,三觉是什么?佛是三觉都圆满。 三觉是什么?“自觉”。所以我们要弘法,你首先就是要自觉,你自己不觉悟,自己还在迷,自己还满眼睛都是翳,自己还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9
黄念祖: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问: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 黄老答:现在念佛散乱,这也是必然的。这个不要怕,夏老师有两句诗:“任他妄想纷飞,听我念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8
黄念祖:密宗破瓦法是否有助于往生 黄念祖大德:更有进者,既承下问,敢不掬诚!行人于临终紧张关头,仍能自在修习颇瓦者,恐百中无一,甚至千万中亦难有多少也。例如宋代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1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黄念祖:抓住这一生机会永超生死 任何一个人,如果不愿意醉生梦死,一直糊涂到进火葬场,那就首先必须明白这一件事: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人身难得,哪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08
一、 供养:(香)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二、 礼敬: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一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6
1、很多居士认为:皈依只是形式,佛法修行注重实质,从而错误地认为皈依是不重要的。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是不正确的。2、我们平时说皈依只是形式,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是告诉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佛陀涅槃后,就不再在世间住世,而出家人就承担了如来家业,代表佛向世间传播佛法,所以当佛不再住世的时候,出家人就是佛的代表,所以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聂云台居士是清末大臣曾国藩的外孙,在1920年任第一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中国民族资本家的成功人士。抗战期间,上海会长崇尚华丽,奢侈成风。聂云台老居士有感而作,于1942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贪名之戒药师山紫虚居士壹、前言人在世间活动面对世间各种境界时就会产生各种喜爱,喜爱到了某一个程度以上就变成贪。人贪的东西很多,如贪钱、贪色等皆是。对于贪求财色一般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十卷紫虚居士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文 第一卷紫虚居士注解--------------------------------------------------------------------------------此为楞严经的名称。本经之全名为大佛顶、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七卷紫虚居士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我们念佛人人都会念,人人还不太明白,人人都念,人人还都不太得力。什么叫真正念佛,如果给它下个定义就是:无心是真正念佛。什么叫无心念佛呢?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三十三课 无间地狱与阎罗王地狱意谓地下的牢狱,分为根本、近边、与孤独三类。此在第二十四课课文及其注释中,已略说其情状,惟众生恶业,广泛重大,因之地狱器品,亦至繁多惨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 综合指要1.大家都没有天眼,不曾看见过极乐国,也都没有神通,不曾到过极乐国,所以不应执定极乐国为有,若执为有,便是武断,这话是对的。但是,没有天眼和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三课 净土宗 (四)十一、作观想以留印象观想念佛,在净土法门中,颇居重要,能使行者存留甚深印象,在识田中,以引动极乐国的整个庄严境界。观法虽然广大深玄,然而观其少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三十七课 读经录要 (二)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十、善现言:六波罗蜜各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若行施时,以有所得为方便,著三轮而行施:起自想、他想、施想, 是名世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1.三十七道品,为修佛法的主要科目。修四念住,则于身、受、心、法四者,能得到不净、苦、无常、无我的正确认识,奠定了出离世间的基本观念。修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注解1)白佛言:白,表白;向佛陈说,恭敬发问,表白自心的意思。又,赞叹佛的话语,也称为白佛。2)唯然:应答之声,表示服从,表示同意,含有恭敬之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0-25
王占元居士往生纪实王占元居士,男,八十三岁,河北省唐县人,一生务农,小学文化。有三男二女。为人善良,对子女慈悲疼爱。子女也都很孝顺。二○○三年九月。经医院查出白
净土往生时间:2024-10-23
周六下午,一到道场,某女莲友笑嘻嘻地对我说:“给我女儿的宝宝挂个往生牌位。” 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知道她的女儿并没有生孩子,所以她所指的宝宝应该是流产或堕胎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5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一、拜佛、问讯与上香规矩进寺门前要端正衣冠收摄身心。进入寺院后,先礼佛。再去拜见出家师父。在佛殿、经堂看到佛像,不论是木雕、铜铸、纸绘、绸、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给事冯楫居士悟道因缘给事冯楫居士,龙门清远佛眼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济川,四川遂宁人,号不动居士。冯楫居士青年时即信仰佛法,一度遍礼尊宿,后居龙门,从佛眼清远禅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10-06
黄念祖: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为什么在这里头特别标出十六正士做为上首(这里注解没有发挥)?这就表示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因此这个法门也就契会于当前的社会环境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01
黄念祖居士:广结善缘 “众生有缘,遇斯光者”(《净修捷要》)。佛的光明遍一切处,有人说,我怎么没有看见哪?这个就不奇怪嘛,有缘才遇着这个光嘛。这光是没有离开一切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黄念祖老居士:火烧功德林的真实意义!黄念祖: 修行人常犯轻敌之病,常以为自己一用功便能克制烦恼,一切太平,这实是不符合实际的主观愿望。应知贪嗔痴三毒,多劫以来,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黄念祖:六道之苦 七十年代初,我在邮电学院确山干校,曾经被派去养猪。猪真可怜,猪的可怜不在于它自身被杀,更可怜的是:注定了它所有的子子孙孙都要被杀。这真是一个大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复兴近代佛教之先行者——杨仁山居士佛学思想研究吕建福清末杨仁山居士,以其创办金陵刻经处的弘法利生事业而闻名于世,他的精印佛经、广为流通及创办“祗洹精舍”培育佛教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我国古代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1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宗要大本宗要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发菩提心不仅是净土宗单独注重的。任何一个大乘法门,不管你是参禅,你是学教,尤其是密宗。密宗之所以殊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17
黄念祖:在佛以后来的一切众生都依这个法而得度脱 “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也是《无量寿经》的话。当时佛弟子阿难跟佛在一块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17
黄念祖:念佛关键在于不忘底下是夏老师的话,这一段很重要啊。“念到成片,一心不乱,理一心,事一心,都是证。一般说来,不忘就是证。苦乐忙闲老有这一句,就是证。这是证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17
黄念祖:物理学给天台宗提供了论据现代科学的进展,对于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认识,均有新的突破,使得许多大科学家瞠目结舌,惊惑不解。他们料想不到现代最新最尖的科学成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17
龚佛龙居士往生纪实二○○二年九月二十一日(中秋节)凌晨五时三十分,安徽省芜湖市居士林林长龚佛龙居士在家中安详逝世,往生极乐,世寿九十岁。 一个多月前,龚老居士就告
金玉良言时间:2024-09-15
四、密勒日巴修定为什么要讲密勒日巴修定呢 ?有两个原因。其一他是用修定的方法获得大成就的人,他是藏传佛教中实践佛法的代表人物,他自己说:“我是一个博地凡夫,此生此世,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7
问:佛教常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搞清楚佛性问题与学佛关系重大,所谓佛性究竟是什么?答:五十年代我曾和佛教青年探讨过有关佛性问题;近年来,也曾围绕这一问题,谈过我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4
净土资粮(附:谷响集) 作者:黄念祖答三世因果并劝努力忏罪念佛大札奉悉,欣闻知难而进,甚以为慰。唯所提诸问,仍是您二十年来屡问之老问题。兹愿再贾余勇,一试棉薄,看看能否突
居士人物时间:2024-08-29
修行,不一定要到寺院,也不一定要像老僧入定,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做人处事都应该要有修行,有修养。日常生活的修行包括:一、衣食住行的修行:例如,穿衣只要朴素、保暖
佛答时间: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