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于世,想要获得幸福与安乐,必须学会降服自己的内在嗔心,具备安忍的素质。而要真正能够去除嗔心,必须明白“嗔心的危害,降服嗔心的原理,以及降服嗔心的具体操作技巧”这三者。
一、要反反复复观察嗔心的危害,引发降服嗔心的誓愿。
存在于我们内心的嗔恚习气,不会无缘无故地自动消失,而是依赖于种种因缘才能消失。灭除嗔恚习气最根本的因就是内心生起一个要灭除它的誓愿,有了这个誓愿,最终才能得到灭除嗔心的果。佛经中说:“诸法依缘起,住于意乐上,何者发何愿,将获如是果。”古人也说:“有志者,事竟成。”想要得到灭除嗔心的果,完全依赖于是否有灭除嗔心的誓愿,一旦有了誓愿,而且不退转,得到结果只是迟早的事情。相反,如果内心从来没有有过灭除嗔心的想法,则自己内在的嗔心永远都不会有灭除的时候,因为世间的一切结果都不会无因而生。
灭除嗔心的誓愿也不会无因而生,它是从观察嗔心的危害而生。一个人只有通过反反复复观察嗔心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才能生起灭除嗔心的誓愿。所以,灭除嗔心的第一课就是观察嗔心的危害。需要一直观察到自己对嗔心毛骨悚然,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害怕,才算是有一点修行安忍的基础了。如果只是词句上对嗔心的危害有所了知,而没有痛彻心扉的体验与观察,就很难生起真实的降服嗔心的誓愿。“无知而无畏”,我们之所以会放肆地发嗔心,主要原因就是对嗔心的危害一无所知。
总的来说,嗔心是灭除自他安乐的“最殊胜”的方法了,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灭除自己的安乐,灭除他人的安乐,最省力、最见效、最难以挽回、最高超的方法就是发火生嗔心了,除了发嗔心之外,佛菩萨也找不出一个更高明的灭除众生幸福和安乐的方法了。
嗔心生起的当下,使自己内心灼痛,夜不成眠,没有半点快乐可言。嗔心生起之后,还会严重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如高血压、心脏病、肝脏受损、消化功能退失等,严重的甚至直接危害自己的生命。
嗔心使自己内心专注于事物不悦意的一面,从而丧失理智、客观与公正,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做出很愚蠢的举动,从而酿成一生无法挽回的悲剧。
一次一次地发嗔心,不加以对治,还会巩固自己发嗔心的习气,以后一遇到不如意之事,就会条件反射地发嗔心。最终使得自己积习难改,深陷嗔恚的痛苦深渊,不能自拔。
嗔心一旦发出,有时会使得本来可以挽回的事情变得无法挽回,使得本来无足轻重的一件小事变成令人抱恨终身的大事。
我们能享受安乐,全依赖于过去的善业,这些善业以肉眼不可见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心田之中。嗔心一旦发起,就能将它们摧毁,甚至过去百千万劫中所积累的福德善根,也能被摧毁,使得自己本来可以享受的安乐化为乌有,就像自己的丰厚财产被一把火烧光,最后只能去乞讨一样。
爱发火的人会招来周围人的怨恨,即便是自己曾经百般饶益过的亲人,只要自己有爱发火的习气,他们也会对自己生起怨恨与舍弃之心。所以,爱发火的人通常都是众叛亲离之人。
爱发火会吸引粗猛的灾祸发生在自己与自己家人身上。例如,爱发火者容易被硬物撞击,被刀枪棍棒所击打,被疾病所逼而挨手术刀,容易出车祸,容易遇到与自己斗争打架的人,遇到粗暴对待自己的人。爱发火的习气也会吸引同类灾难降临到自己的子女与家人身上。
最为可怕的是,发火的时候所产生的粗猛的身口意被“刻写”在自己的心相续中,如果不用忏悔的方式摧毁掉,一定会成为自己未来的遭遇。
总之,嗔心对于自他的危害罄竹难书,我们应该借助各种经典反复思维与观察。只要自己内心的嗔心未息灭,此思维与观察就不可停止。
二、要彻底弄明白嗔心生起与灭除的基本原理。
引发嗔心最根本的因就是“我执”以及以此而引发的“我爱执”。有了“我执”与“我爱执”的根本因,再加上“分辨某个对境对自己有益或有害”的思想,就会引发对有益境的贪心与有害境的嗔心。
所以,嗔心的生起——“我执”是根本因,“断定对境危害自己”的分别念是缘,要想从根本上止息嗔心,就必须通过修持般若空性去除“我执”;要想暂时止息嗔心,就必须息灭“断定对境危害自己”的分别念。
有了“断定对境危害自己”的思想,在“我爱执”的作用下内心自然就会引发“对境不悦意、不好”的看法;一旦有了这种看法,内心就会忧恼;忧恼积聚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引发嗔心。相反,内心要想不发嗔心,就不能对某个对境感到忧恼;要想对这个对境不感到忧恼,就要止息对这个对境生起“不好、不悦意”的看法;要想止息在这个对境之上生起“不好、不悦意”的看法,就必须去除“断定对境危害自己”的思想。
众生之所以深陷嗔心的苦海中,就是因为认同了自己所下的“对境危害自己”的判断。从究竟意义上来说,这种判断只是分别心前浮现出来的一个不符合事实真相的想法而已,佛经中说,众生就是被自己的愚痴想法欺骗而受苦。用佛法中观的方法来观察就会知道,首先“自己”就是一个错觉,不是真实存在之法;“对境”也是一个错觉,也非真实存在之法;既然内在的“自己”与外在的“对境”都只是错觉,而非真实存在之法,中间“外境”对“自己”的“危害”当然也只是内心假立而已,并无一个真实的“伤害”存在。我们就是这样被自己的分别念愚弄却不自知。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自己的身心与外境实际上都只是心做的一个梦,所谓构成“危害”的事情,其实只是一幕一幕由自己的业力所招感的不断迁流的梦境显现而已,就像电脑屏幕上根本找不到一个真实的人和事,有的只是一幕一幕闪过的由一些像素构成的图像而已。
对于不了悟上述真相的众生,诸佛菩萨暂时宣说了在对境之上转变自己的看法,将不悦意之境看成悦意之境来调伏嗔心的方法。虽然悦意之境亦属假立,但并非世人所说的阿Q式的自欺欺人,而是完全契合最究竟实相的大方便,可以赐予众生暂时与究竟的安乐。
所以,调伏嗔心的根本就是在世人通常认为不悦意的对境之上转变自己的看法,或者看到悦意之处,或者看到空性的本质,这就是调伏嗔心的基本原理。
三、要谙熟降服嗔心的具体操作技巧。
具体来说,在不悦意境之上转变想法的技巧有下面这些:
1)苦想。众生被无明烦恼所控制,不由自主地生起嗔恨以及伤害他人的心,他们因此沉溺在无尽的痛苦深渊中,我们应该对他们生起悲悯心,而不是嗔恨心。
2)亲善想。众生都曾经做过自己的母亲,做我母亲时对我极其慈爱,好的食物先给我吃,好的衣服先给我穿,为了我的快乐,她们甚至造下了无数的罪业,如今母亲对我的伤害都是我还没有尽孝的证据。想到这,应该生惭愧心与救拔心。
3)摄受想。自己既然发下了救度众生出离生死苦海的大愿,既然所有众生的一切安乐都需要由我来承办,如今他们被嗔心烦恼所逼迫,我应该生起救拔心,不应该生起嗔恨心或事不关己之心。
4)善知识想。他人危害自己,可以消尽自己的恶业,增上自己安忍的福德,让自己变得更坚强,更细致地取舍因果,对轮回生起厌离等,既然对自己有这么多好处,应该将对方看作饶益自己的善知识而生起感恩心。
5)还债想。一切都是缘起而生,今天的受害都是我过去危害他人的果报成熟。现在,他危害我,可以消除自己的恶业,这是一件应该欢喜之事。
6)无常想。危害自己的对境以及危害之事,转瞬即逝,一刻也不会停留或重现,为一个已经彻底灭尽的事情而苦恼生嗔,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7)唯法想。危害自己的对境背后根本没有一个主宰,一切都像机械运动一样,只是缘起而生,缘起而灭,根本没有一个值得自己去嗔恨的对境。
8)性空想。按照唯识或中观正理,观察不悦意的对境只是唯心所现的梦境,本性空寂,自性了不可得,这样就会觉得悦意与不悦意都是戏论与耽著,忧恼与嗔恚自然不起。
上面所说的这些方法都是具体转化自己心念的操作技巧,应该经常对境训练。一旦娴熟之后,对境就不会生不悦意想,而能生悦意想、悲悯想、救度想了。
总之,对上述降服嗔心的三要义,应当认真学习与思维,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修持。如是修持,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战胜自己的嗔心,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安乐。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盘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3
黄念祖居士: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黄念祖大德《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的法身一切都入到众生心中的想念中,所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9
黄念祖居士:全舱念观音 避免一空难 昨天来了一位核电站的朋友,他母亲信佛很虔诚,常念观音。他开飞机突然发生障碍,在很危险的时候就听见有人告诉他,你应该如何操作,他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8
01『真正的护法居士』什么是护法?有不少人认为在寺庙、念佛堂或道场干义工,帮助筹办法会,或者是给寺院布施、募捐等等就是护法,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护法绝不只意味着物质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2-26
黄念祖老居士谈怎样忍辱 人生总不免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有许多冤枉,有许多无理横加,种种的这些事情。但我们要怎样忍辱呢?第一种叫“力忍”,要用力量才能忍。也就是说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24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一、 供养:(香)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二、 礼敬: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一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6
1、很多居士认为:皈依只是形式,佛法修行注重实质,从而错误地认为皈依是不重要的。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是不正确的。2、我们平时说皈依只是形式,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是告诉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佛陀涅槃后,就不再在世间住世,而出家人就承担了如来家业,代表佛向世间传播佛法,所以当佛不再住世的时候,出家人就是佛的代表,所以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聂云台居士是清末大臣曾国藩的外孙,在1920年任第一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中国民族资本家的成功人士。抗战期间,上海会长崇尚华丽,奢侈成风。聂云台老居士有感而作,于1942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贪名之戒药师山紫虚居士壹、前言人在世间活动面对世间各种境界时就会产生各种喜爱,喜爱到了某一个程度以上就变成贪。人贪的东西很多,如贪钱、贪色等皆是。对于贪求财色一般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十卷紫虚居士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文 第一卷紫虚居士注解--------------------------------------------------------------------------------此为楞严经的名称。本经之全名为大佛顶、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七卷紫虚居士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我们念佛人人都会念,人人还不太明白,人人都念,人人还都不太得力。什么叫真正念佛,如果给它下个定义就是:无心是真正念佛。什么叫无心念佛呢?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三十三课 无间地狱与阎罗王地狱意谓地下的牢狱,分为根本、近边、与孤独三类。此在第二十四课课文及其注释中,已略说其情状,惟众生恶业,广泛重大,因之地狱器品,亦至繁多惨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 综合指要1.大家都没有天眼,不曾看见过极乐国,也都没有神通,不曾到过极乐国,所以不应执定极乐国为有,若执为有,便是武断,这话是对的。但是,没有天眼和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三课 净土宗 (四)十一、作观想以留印象观想念佛,在净土法门中,颇居重要,能使行者存留甚深印象,在识田中,以引动极乐国的整个庄严境界。观法虽然广大深玄,然而观其少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三十七课 读经录要 (二)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十、善现言:六波罗蜜各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若行施时,以有所得为方便,著三轮而行施:起自想、他想、施想, 是名世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1.三十七道品,为修佛法的主要科目。修四念住,则于身、受、心、法四者,能得到不净、苦、无常、无我的正确认识,奠定了出离世间的基本观念。修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为判府蒋枢密开讲要义白话(宋)元照凡夫白话译‘为判府蒋枢密开讲要义\’是宋朝元照法师,应官宦之请,而讲解戒律,他并把比丘戒律,加以简略介绍。为判府蒋枢密开讲要义如来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三节 禅门三宗心说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为了调和禅教,分别以北宗、牛头宗和南宗为禅门的代表,以唯识、般若和华严为禅外其它教派的代表,将其互相参照、比附,以示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王占元居士往生纪实王占元居士,男,八十三岁,河北省唐县人,一生务农,小学文化。有三男二女。为人善良,对子女慈悲疼爱。子女也都很孝顺。二○○三年九月。经医院查出白
净土往生时间:2024-10-23
摩诃达那散尽家财老大徒伤悲11~10少壮不积蓄不修清净行如池边老鹭无鱼空叹息摩诃达那是富翁之子,年轻时喜欢吃喝玩乐,与一位千金小姐结婚后,这位千金小姐也只知道挥霍享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新娘的爱恋寂静涅槃最乐15~6无火如贪欲无恶如瞋恨无苦如五蕴无乐如寂静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他去参加一场婚礼。新郎一直看着新娘,非常兴奋,无心款待客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1
给孤独长者之子初果进入圣者之流13~12一统大地的国王得生天界的天人主宰宇宙的天王不及初果者殊胜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给孤独长者的儿子卡拉。卡拉不喜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1
先吃饱再闻法最大的苦痛和最上的快乐15~7饥为难受病业为最大苦如是如实知涅槃最上乐佛陀在阿拉维村时,有一天看到一个穷人正在寻找走失的公牛。这时村子的人已经开始要供养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1
周六下午,一到道场,某女莲友笑嘻嘻地对我说:“给我女儿的宝宝挂个往生牌位。” 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知道她的女儿并没有生孩子,所以她所指的宝宝应该是流产或堕胎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5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一、拜佛、问讯与上香规矩进寺门前要端正衣冠收摄身心。进入寺院后,先礼佛。再去拜见出家师父。在佛殿、经堂看到佛像,不论是木雕、铜铸、纸绘、绸、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给事冯楫居士悟道因缘给事冯楫居士,龙门清远佛眼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济川,四川遂宁人,号不动居士。冯楫居士青年时即信仰佛法,一度遍礼尊宿,后居龙门,从佛眼清远禅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10-06
黄念祖居士:广结善缘 “众生有缘,遇斯光者”(《净修捷要》)。佛的光明遍一切处,有人说,我怎么没有看见哪?这个就不奇怪嘛,有缘才遇着这个光嘛。这光是没有离开一切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黄念祖老居士:火烧功德林的真实意义!黄念祖: 修行人常犯轻敌之病,常以为自己一用功便能克制烦恼,一切太平,这实是不符合实际的主观愿望。应知贪嗔痴三毒,多劫以来,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复兴近代佛教之先行者——杨仁山居士佛学思想研究吕建福清末杨仁山居士,以其创办金陵刻经处的弘法利生事业而闻名于世,他的精印佛经、广为流通及创办“祗洹精舍”培育佛教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我国古代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1
龚佛龙居士往生纪实二○○二年九月二十一日(中秋节)凌晨五时三十分,安徽省芜湖市居士林林长龚佛龙居士在家中安详逝世,往生极乐,世寿九十岁。 一个多月前,龚老居士就告
金玉良言时间:2024-09-15
生日不称觞之要义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由少而壮而老,一弹指顷耳。故逢喜庆事则言贺,忧凶事则言吊。独于生辰寿诞不言贺而言祝者,何也?以人生寿命随其时而渐减,非可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7
四、密勒日巴修定为什么要讲密勒日巴修定呢 ?有两个原因。其一他是用修定的方法获得大成就的人,他是藏传佛教中实践佛法的代表人物,他自己说:“我是一个博地凡夫,此生此世,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7
问:佛教常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搞清楚佛性问题与学佛关系重大,所谓佛性究竟是什么?答:五十年代我曾和佛教青年探讨过有关佛性问题;近年来,也曾围绕这一问题,谈过我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4
净土资粮(附:谷响集) 作者:黄念祖答三世因果并劝努力忏罪念佛大札奉悉,欣闻知难而进,甚以为慰。唯所提诸问,仍是您二十年来屡问之老问题。兹愿再贾余勇,一试棉薄,看看能否突
居士人物时间:2024-08-29
修行,不一定要到寺院,也不一定要像老僧入定,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做人处事都应该要有修行,有修养。日常生活的修行包括:一、衣食住行的修行:例如,穿衣只要朴素、保暖
佛答时间:2024-08-18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在世间生活难免会犯错学佛修行也是如此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持戒修行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可是如果因为种种因缘条件不小心犯错破戒了心中不免产生疑
佛答时间:2024-08-18
有的居士具备善知识的特点,可以帮我们更好的修行。而有些居士表面上“学佛”,但实际上却障碍我们!如果你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了!一、跑跑居士跑跑居士,修
佛答时间:2024-08-18
居士百年之后骨灰能否进入寺庙存放?答:完全可以。不过要看那些寺院有条件存放,目前国内寺院并不是所有的寺院都具有存放骨灰的“海会塔”。近几年也有不少寺院建了“普通塔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6
谢允华居士往生记实母亲谢允华1940年正月初一生人,享年63岁。母亲出生于三台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大户人家。在她出生时家境已日渐衰落,故母亲从小就过着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日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7-17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六各位诸山长老、各位护法居士、各位善信,大家吉祥如意!学佛证道的第一步我们前集说到持戒有护法神在护持,那么,讲良心话,保护自己还是要靠自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9
问:阿弥陀佛,师父吉祥,有一个问题请师父慈悲开示,在家居士持戒很难,生活中有时是避免不了犯戒,比如家里种了玉米长虫子,不打药就没有收成了,打药就杀生,在家居士怎
佛答时间: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