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美国枪击案启示录:宗教要做文明沟通的桥梁

其他文章 2016-06-16

奥兰多枪击案发生后,众多市民点燃蜡烛悼念遇害者

美国当地时间12日凌晨2点,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脉动”夜总会发生枪击案,已经造成50人死亡,53人受伤。这是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美国发生的最严重恐怖袭击,也是美国遭受的历史上最惨痛的枪击事件,震惊世界。

袭击者奥马尔·马丁是阿富汗裔美国人,生于纽约,今年29岁,是一位职业保安,有持枪资格并经过用枪训练,有过婚姻经历。奥马尔袭击的动机是什么?表面上看与同性恋有关。“脉动”是一家同性恋者的夜总会,而依据袭击者父亲的说法,奥马尔数月前在迈阿密市中心看到两个男人接吻时非常愤怒。

尽管公众人士与媒体都谨慎地避免谈到袭击案与宗教的关系,但袭击者的宗教背景与宗教理念仍然难以回避。奥马尔出生于一个穆斯林家庭,因其极端言论及与恐怖分子的交往而两次受到联邦调查局的调查。袭击之前,奥马尔拨打了911报警电话,宣誓自己效忠“伊斯兰国”(is)。袭击过程中,他高喊着anla-ahm-akbar(“真主至大”)等伊斯兰礼拜短语。而袭击案造成之后,“伊斯兰国”也急切地包揽责任。

我们当然不能说奥兰多袭击案是宗教事件,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宗教学视角作一些分析。与发生在欧洲的一些恐怖事件相似,袭击者都是生于当地的穆斯林第二代。奥马尔生在美国、长在美国,身份上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但其精神世界却不能融入主流社会,直至造成大规模屠杀的惨剧。

在全球化的时代,不同的信仰、族群、文明朝夕相处,观念各异,习俗迥然,对于宗教组织、宗教网络、宗教传媒及宗教人士来说,其所倡导的宗教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宗教学上,关于宗教信仰的作用,有捆绑(bonding)和桥接(bridging)两种趣向。捆绑说的是人们因为共同的宗教信仰而走到一起,凝聚成一个整体,从中强化自己的身份认同,在与外界交往时抱团;桥接是说人们的宗教信仰如同一座桥梁,要发挥沟通作用,建立与外界的友好交流关系。对于任何宗教组织来说,捆绑有利于内部团结,桥接搭建起与社会和谐的管道,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就今天的全球宗教态势而言,发挥宗教在不同信仰、族群与文明之间的桥接作用,意义日益重大。包括宗教组织、网络、媒体、学者在内的所有相关人群都应该意识到,如果每个宗教都仅仅强调自己信仰的合理性,都仅仅传播自己的信仰,都只是热衷于激发对自己信仰的热忱,是不够的!当今世界的宗教,不仅要有对自己信仰的坚守,还要有对其他信仰的认知、理解与尊重。对人类文明多元现实的认可,对人类行为多样性的尊重,应该成为当今每一种宗教教义的基本内容。

笔者不由得想起由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专业承办的中国青年宗教领袖培训班。这个已经连续举办了10年的培训体系,其核心课程叫做“世界宗教史”,介绍5000年来人类多种多样宗教的演化,阐明宗教学奠基人麦克斯·缪勒所说的“只知其一,一无所知”的宗教学基本原理。来自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青年领袖,在4个月的时间里济济一堂,建构起尊重、倾听、理解、讨论与分享的宗教学术氛围。迄今为止,已经有近600人参加过这个培训,他们将成为中国当代宗教的中流砥柱。从世界宗教与文明发展趋势看,人民大学的宗教学培训体系,充分发挥了宗教知识在人类文明中应有的桥梁沟通作用,体现了人类宗教文明的未来。

更新于:2016-06-16 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