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唐寅的《一世歌》是这样写的:
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间光阴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
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满把金樽倒。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春夏秋冬捻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
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这首《一世歌》,读来貌似有些消极悲凉,但却道尽了人生无常。
有些人见面只需要坐车,有些人见面却需要做梦。人这一生,无非就是一场接着一场的告别,直到再也说不出那一声再见。
前几天和朋友吃饭,谈及这几年生意惨淡,只能苦苦支撑,而鉴于当前的疫情还不知到要持续到什么时候,不知不觉在言语间流露出些许的颓唐。
朋友就和我讲了他是如何面对逆境的。他说他没当面对逆境和不如意的时候就会去火葬场兜上一圈,因为只要到了那里,浮躁的心就会很快安静下来,会把名利、财富看得很淡。在这里,不管你是位高权重、声名显赫的达官贵胄,还是腰缠万贯、一掷千金的富豪巨贾,又或是默默无闻、一贫如洗的升斗平民,甚至是声名狼藉、人人痛恨的千古罪人,最后都要来到这里,以同样的姿势,安安静静地躺在那个棺材里,然后被推进燃烧着熊熊烈火的炉膛,再次出来的时候,只是一个被红布包着的盒子或者罐子而已,其实人生就这么简单。什么荣华富贵,什么恩爱情仇,在这里都不过一瞬间灰飞烟灭一笔勾销。
面对一小堆灰炭,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看不开的呢?人生无常我们要善待每一天,珍惜每一天,过好每一天。
我们这一生整个生命的过程都是在无常变化的。我们看到的生意惨淡者在咬牙坚持着,等着疫情过去恢复正常后东山再起;那么生意兴隆的人又能如何呢?在无常面前,到头来都不过是一抔灰炭罢了。
这世界的每件事物每个人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当中,有的变化它是很慢的,我们以为它没有变,总以为来日方长,最后确后悔莫及,该做的还没有做,该珍惜的人却已经不在了。
而有的事物它变化的又太快,甚至快得让人来不及告别,所以有的人他一转身就是一辈子,而有的人还没来得及说再见这一生就再也不见了。
我们这一生最可怕的不是变化,而是稀里糊涂,如温水煮青蛙不知变化无常,不知不觉中让光阴流逝了,最后等那些美好的人和事消散了,等明白过来之后发现人已老、心无力、命已绝。若生命如烛火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莫待到人死如灯灭命去无成就。
上面说了这么多的“无常”,那什么是无常呢?无常是指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无论有生命或无生命、无论大小、无论什么形态,最终都会败坏死掉,即所谓“有情决定死,无情决定灭”故曰无常。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在《什么叫修行》中教诫我们修行要按“八基双七支”如法依次第而修,而第一基就是要修无常心,了明无常境。因为世间一切人、事、物,无一不是在刹那生灭变化当中。人生几何?若不明白“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之理,终日只在“财、色、名、利”中汲汲营求,当无常忽尔到来,只能随业受报,流转生死苦海。
人命在呼吸间,常将生死挂心头,懂得看破、放下,不被五欲所牵,能了徹因缘果报的真谛,把握每个当下,修福增慧,精进不懈,方能了生脱死,解脱成就。
撰文:多 持
编辑:去一尘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严守五戒,行持十善,常念礼拜南无观世音菩萨!!!,恭敬念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六字大明咒》、《大悲咒》,增益福慧,健康长寿,平安吉祥!
我们当下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这一念,祖师大德都在现前这一念加以指点。所以这一念起来,它一定会有一个受生之缘。怎么说呢?我们讲,爱因斯坦有个公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6
上师教言集:每个凡夫人对自己是很有信心,很有傲慢心的,哪怕犯错误也觉得自己是对的。所以,还是要细细地看自己的内心,到底如法还是不如法?不如法的话,肯定断不了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4
唐朝的娄师德因为功勋显着而深受高宗皇帝的宠爱和礼遇。有一天早晨,他起床后,忽然看见星官告诉他:「你曾经误杀两条人命,这种罪过应当减少十二年寿命,你的寿命快要完了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6
上手昌隆M3佛珠机试用了几天,和之前的几台机器比:滑道好,无滞感,主轴调速功能给力,车刀支架很方便;机器很有份量,操作简单顺手,效率也挺高。推荐购买!这段话是某位
行业新闻时间:2025-02-04
怎么样能保持你的清净心?我觉得有一个好方法,止语,就像我刚才说的,少说、不说、无话可说,止语。我老伴在家经常跟我止语。他什么时候止语?犯错误了,说错话了,办错事了
素食健康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问:活佛,我非常想得到即身解脱、大彻大悟的无上大法,请问我该怎么做,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向您求法?去哪里找您?答:所有弟子都非常想得到即身解脱、大彻大悟的无上
生根师父答疑时间:2025-01-26
戒律vs.解脱自在得以胜出无常,自在出入三界与三昧之中,方是真正解脱的行者!修行的目的在志求解脱而得自在,如今有一班「行者」,对于戒律从严规范、扩大解释,大到几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解脱何难如何超出?即是修行!行者修行的目的是在解脱,但是解脱什么?换言之,到底是什么系缚着你呢?所谓的系缚或羁束,皆不是外在对人身的牢笼,而是那系绊心灵的东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小叶紫檀,海黄,越黄手串珠珠由于木质细腻含油量高,所以不容易变形开裂.盘的时候就不用上任何油了.1)用搓澡巾用力的搓珠子表面.作用其实是清洁珠子表面的腊层和脏色以及进行
紫檀佛珠时间:2025-01-22
“贪求深空”,毛病在贪求上什么叫“深空”?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汝当先觉,不入轮回”:阿难哪!你应该先先地觉悟,不入这个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0
归纳上面这些外道的观念就是三大主要思想,与佛陀的思想再作一番比较。“﹝三大主义及佛陀的思想﹞印度当时的思想界,可归纳为三大思想,即:修定主义、苦行主义、快乐主义。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讲记》精彩片断撷英(一)修行把握关键,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今天要学法,要求法,你自己先具备什么条件?你发了什么样的心?你付出真正多少的努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二大理则﹞佛法的因缘论,虽有此三层,而主要的是事待理成,依此而成为事实,依此而显示真性。如上面说到的「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7
“〔第一项 无明〕一、无明的含义即无知、不明,不是什么都不知,反而是充满错误的知,是与正智相反的知。为生死流转的根本。”我们不仅不知道真理法则,反而自以为是,错误认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7
问: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无论念佛还是为人处事,常常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没有恒心和毅力,最后常常一事无成。请问如何摆脱这种焦躁的心态,真正做到与世无争,与世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涅槃之深究﹞(一)蕴苦永息之涅槃:惟有甚深的空(无我)慧,才能破除我见。等到此生的报体结束后,不再受生死果,就是入涅槃了。”生死永灭不再轮回相续才叫涅槃。这里点出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五、解脱者的生活在日常生活方面,解脱的声闻圣者,偏重禅味,而漠视外界。他们的生活态度是淡泊自足的,「少事少业少希望住」。他们的内心充实,而外表好象贫乏清苦。”早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八、正定﹞念是定的方便,因念的系念不忘而得一心,即是「定」。定,有禅那、等持、三摩地等同义的异名。以下区别「定」与「正定」的不同。”定即是一心而非二心、三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六、解脱与究竟解脱二乘圣者及菩萨,从证悟而得的解脱,还有不圆满处。二乘圣者,虽断尽烦恼而证解脱,但因无始来的烦恼,多且重,深刻影响于身心,所以身心仍然不免遗留有过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道 谛※﹝八正道﹞涅槃──苦的熄灭,是由修道而证得的。在三十七道品中,最能代表佛教的实践法门,就是八正道。”四圣谛的内容是“苦集灭道”:苦是现实的一切,集是苦集起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正行就是执持名号,六字洪名功德很大,以佛名消除妄想,以佛名净化自己,我念佛,我想成佛,必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下是两种念佛的方法:(一)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观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佛陀开示:多次的播下种子,才能多次的收获果实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早晨,佛陀穿好法衣,不择贫富,依序托钵乞食,由此来到火与婆罗门住所,火与婆罗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31
一、感恩人生在世,接受了来自国家、来自社会、来自师长、来自父母的种种恩惠,如果我们把生命存在的各种关系都排除掉,我们的个体生命在哪里呢?我们的个体生命能否存在呢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5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文殊菩萨说完了前边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5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环境作保证,如安定的社会和清净的道场,也要有好的小环境作保证,小环境就是我们自身。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自身要做好五件事情,即所谓的调五事饮食上要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摘自:《妙法莲华经》浅释观世音菩萨救我们三灾八难,和我们众生有缘。读诵到这一品,我们要知道法义在哪里。我们众生受持《妙法莲华经》,那么谁来保护我们呢?我们有难处,求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弟子:如何能在每个当下、在在处处都能直入解脱境?上师:时时都能说是“解脱处”,就是进入到一个“很平静的状态”,你首先在座上要多下些功夫。这两天也有很多人都在问:
文殊花开时间:2024-12-19
无论今生我们以何种方式与佛法结缘,归根结底都会是一种福报的延续和显现。一份2500年经历无数风雨洗礼的真知灼见留存至今,点滴的教化与谆谆教导,并非是为了像其它的历史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0
无须千里追寻,解脱当下即是人是什么?相貌吗?地位吗?身份吗?这些都是外在符号,暂时和我们有关而已。真正的内涵不是其他,正是我们当下的心态、性格和人格。这种心态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达真堪布:用呼吸来消业禅修之语要点:九节佛风 禅修打坐期间,绮语、恶语等都要断掉,念经、念佛等也暂时要放下、停止。上座之前,通过九节佛风——九次排浊气来调整语(气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1-24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修行都是礼忏、念经、念佛,或者上早、晚课。其实这样的修行是不够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现前的境界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持戒就是修福!一切不利于众生的事不作,不利于众生的话不说,一切伤害别人的思想不想。清淨三业多作对众生有益的事。自心若不贪恋执着,烦恼就会轻一点!你现行的烦恼哪一样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9
丝绸南路平坦宽阔,事异时移,如今的玄奘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战战兢兢都不敢在白天上路的偷渡僧人,不再需要小心翼翼沿途闪躲多走许多弯路,更不必担心取水时被人一箭射死--他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14
经过九年的准备,唐太宗于贞观十三年(也就是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在南印度游学期间)召麴文泰入朝。也许是看到了大唐对西域的野心,也许是害怕唐太宗的惩罚,麹文泰找了个借口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14
如今在座的弟子,无论是独自一人在家禅修还是跟随导师一起禅修,相信平常都在修行之中。但在修行过程中,内心的感觉可能并不稳定。因为今天内心清净并不等于明天也会清净,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13
万事万物都在给你表法,都在给你机会,就看你自己有没有这个认识和觉受。每个时刻都有让你解脱的机会,每一刹那都有让你成就的可能。你自己没有把握住,都擦肩而过了。时间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11-10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我们念佛人人都会念,人人还不太明白,人人都念,人人还都不太得力。什么叫真正念佛,如果给它下个定义就是:无心是真正念佛。什么叫无心念佛呢?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权巧现化影应十方◎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2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禅悟与实现郑石岩第七章悟、醒觉与解脱禅是一个人独一无二对生活的领悟或省发,每个人都透过领悟而肯定了真我,发现生活的光明面。这种省发不是一般所谓的知性理解,或经过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2
宋朝僧人释僧俊,俗姓王,是京师人。他出家后,不守戒律,也未曾修善,结果,因为患了一点小病,就死了。他死后三日,又奇迹般的醒来,啼哭忏悔!自己说,他将要死的时侯,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5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就是你们这一班有学的人,轮回还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30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三藩市佛教讲堂一九六八年十一月至一九六九年四月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何以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29
你有心想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放在心上,老老实实一心念佛就行了。如果念佛,还想学这个,还想学那个,你就放不下了。特别是世间最关紧要的,就是是非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
诚心诚意的念,就有感应。念佛不是口念,「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最重要的是要学佛的行宜。佛的行宜要怎么学?一部《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的行宜,我们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1
问:何为大平等性自解脱?答:自性与本基的自性无二无别,一体无离合。可以理解为证到了基的一切本来面目,即证悟了本来。大用现前,即道的功德一切圆满,远离阿赖耶的所有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0
大千世界,人来人往,人与人相遇,皆因缘分。但每个人身上都有磁场,会吸引磁场相同的人来到身旁。你是什么人,就会遇见什么人,你会遇见谁,取决于你是谁!1、你讨厌的人
佛答时间:2024-09-09
六道轮回“诸恶不作”,这就是修慧;“众善奉行”,这就是修福。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人为何颠倒?即是无智慧。为何背觉合尘?也是因为无智慧。为何总在六道中轮回?也是因为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