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不肆意,辱不失意
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身常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
荣辱不惊,保持平常心,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它不是平庸,它是来自灵魂深处的表白,是源于对现实清醒的认识。人生在世,不见得都会权倾四野和威风八面,也就是说最舒心的享受不一定是荣誉的满足,而是性情的安然与恬淡。因此说,荣辱不惊,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解析生活,就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居里夫人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她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名誉呢?得奖出名之后,她照样钻进实验室里,埋头苦干,而把成功和荣誉的金质奖章给小女儿当玩具。有的客人见了感到非常惊讶。居里夫人却笑了笑说:我要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一样,只能玩玩罢了,绝不能永远地守着它,否则你将一事无成。
在生活中,有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稍微有了点成绩,出了点名之后,便沾沾自喜起来,自以为功成名就了,就可以天天吃老本了,从此便失去了新的奋斗目标。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鲁迅说:自卑固然不好,自负也是不好的,容易停滞。我想顶好是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
《菜根谭》上说: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身常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意思是说,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闲的环境中,世间所有的荣华富贵和成败得失都无法左右我,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宁的环境中,人间的功名利禄和是是非非就不能欺骗蒙蔽我了。
在生活中随遇而安,纵然身处逆境,仍从容自若,以超然的心情看待苦乐年华,以平常的心情面对一切荣辱。平常心是一种人生的美丽,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虚饰,不做作,襟怀豁然,洒脱适意的平常心态不仅给予你一双潇洒和洞穿世事的眼睛,同时也使你拥有一个坦然充实的人生。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对身体的健康和事业的成败都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平常心是一种经历失败与挫折,不断奋斗努力,才能历练出的人生境界。它不为一切浮华沉沦,不为虚荣所诱。
时光荏苒,人生短暂。要快乐地品尝人生的盛宴,需要每个人拥有一份荣辱不惊、不卑不亢的平常心态。即使身份卑微,也不必愁眉苦脸,要快乐地抬起头,尽情地享受阳光;即使没有骄人的学历,也不必怨天尤人,而要保持一种积极拼搏的人生态度;当我们出入豪华场所,用不着为自己过时的衣着而羞愧;遇见大款老板、高官名人,也用不着点头哈腰,不妨礼貌地与他们点头微笑。
我们用不着羡慕别人美丽的光环,只要我们拥有一份平和的心态,尽自己所能,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他人、无愧于自己,那么,我们的心灵圣地就一定会阳光灿烂,鲜花盛开。
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遭到不幸和烦恼的突然袭击,有一些人,面对从天而降的灾难,处之泰然,总能使平常和开朗永驻心中;也有一些人面对突变而方寸大乱,甚至一蹶不振,从此浑浑噩噩。为什么受到同样的心理刺激,不同的人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差呢?原因在于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荣辱不惊。
著名女作家冰心曾亲笔写下这样一句话: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看到这句话,不禁让人感到一种身心的净化,受到一种圣洁灵魂的感染。在冰心的身上,永远看到的是一个人生命力的旺盛,看到的是一颗跳动了近百年的、在思考、在奋斗的年轻、从容的心。尽管老了之后行动不便,她每早起床就大量阅报读刊,了解文坛动态,然后就握笔为文,小说、散文、杂文、自传、评论、序跋,无所不写。在遗嘱里她还写下了这样的句子:我悄悄地来到这个世上,也愿意悄悄地离去。
成功时不心花怒放,莺歌燕舞,纵情狂笑,失败时也绝不愁眉紧锁,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拥有了一颗平常心,就拥有了一种超然,一种豁达,故达观者宠亦泰然,辱亦淡然。成功了,向所有支持者和反对者致以满足的微笑;失败了,转过身揩干痛苦的泪水。
实际上,生活就如同弹琴,弦太松弹不出声音,弦太紧会断,保持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古今中外的大多数伟人,他们沉着冷静,遇事不慌,及时应变,正确判断所处局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般来说,人们只要不是处在疯狂或激怒的状态下,都能够保持自制并作出正确的决定。荣辱不惊的情绪,不仅平时可以给生活带来幸福稳定和畅快,而且能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帮助你转危为安,逢凶化吉。
在物欲横流,处处充满陷阱和诱惑的社会里,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平常心的世界里,一切都被看得平平常常,即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当然,保持平常心绝不是安于现状。人类的伟大在于永无休止地追求和渴望,历史的嬗变在于千百万创造历史的人们永无休止地劳作。生命是一个过程,而生活是一叶小舟。当我们驾着生活的小舟在生命这条河中款款漂流时,我们的生命乐趣,既来自对伟岸高山的深深敬仰,也来自于对草地低谷的切切爱怜;既来自于与惊涛骇浪的奋勇搏击,也来自于对细波微澜的默默深思。
因此我们平常的生命、平常的生活一经升华,就会变得不那么平常起来。因为,生命和生活是美丽的,这种美丽,恰恰蛰伏于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平平常常之中。没有珍惜平常的人,不会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把平常日子过好的人,体味不到人生的幸福,因为平常孕育着一切,包容着一切,一切都蕴涵在平常之中。
虚云老和尚: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姜见龙居士,字元标,江苏吴县人。曾经提倡设置免费提供贫民埋葬的义冢,以埋葬许多暴露于外的尸骨。有一年饥荒,损献钱财以赈灾,家道于是中衰,后来学习眼科来养活生计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29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瞋恚,就是很大脾气,很大的无明;这种无明,就是前生造罪业的根,所以才说:“无明火,老虎神,这是前生的罪孽根。”什么叫老虎神?老虎本来已经很厉害,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打破五蕴烦恼尘劳你想要有真正般若,必须要先照见五蕴皆空;没有烦恼,没有尘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你应该用你的大智慧,不要用小智慧。大智慧才能打破五蕴的烦恼尘劳,小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5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修行人应该是有感情的,我想,我们应该是容易被感动,被感化的。很多人学佛后,懂了因果报应,结果别人遇到了危难,遭到了报应,就用因果来衡量别人。好像他遇到灾难是罪有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香在佛教修行中的作用烧香是佛教信众随缘而行的正常行为,早起一炷香,诵经礼佛要上香,节日要上香。但是到底为什么要烧香,烧香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有多少人在思考这个问题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前一段时间我也讲过,虽然自己修得不好,但二十多年来基本上没有中断过念《普贤行愿品》。希望道友们今后也要坚持念《普贤行愿品》。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最好是借助共修的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02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我们初信佛的人有什么毛病呢?太贪心,贪大,贪多。看着《普门品》,你就念《普门品》了。一看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这也好,也念。《金刚经》也好,我要生极乐世界,又念《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7
“信佛就是指信你自己的心”,但这个心,应是清净不染心,不是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指信自己的心,也就是自皈依。‘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达真堪布:不取舍因果,哪里还有修行呢?只有佛法才能解决一切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佛讲出了三世因果的道理,通过这些因果关系,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前世不修今生苦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9-06
文革时,一女被剃了阴阳头,公众批斗,当众羞辱,该女是一位有身份的人,虽学佛多年,但还是难忍如此大辱,当时死的念头都有了。禅门大师贾题韬当时递一纸条,该女豁然开朗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6
常想睡觉就是业障,如何克服?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为什么好睡眠呢?就因为饮食不调。或者是吃得很多,就生出一种食困,吃完东西就想要睡觉。你若是把饮食调得恰到好处,吃东西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2
修行三秘诀若不能谦虚忍让,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就会有很多障碍。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修行不可各处卖修行,卖广告;一卖修行,就会着魔。有些修行人是诸佛来护持,有的是菩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2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想要影响其他人生一种信心,自己就要实实在在地去行持佛法,所谓“依教修行”,依佛所说的教法去修行。这个修行,我们知道一点就修行一点,知道多少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31
佛陀传授给我们许多慈观的方法。有一次,一群僧侣对佛陀说,他们丛林寺院附近有精灵作祟,造成许多困扰。佛陀于是对他们说了《慈经》:希望达到安乐平静的人,应学行正直、谦恭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修行人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呢?就是知足心。知足,是我们修行必不可少的因缘。我们修行时,会出现不知该如何修行的违缘,但若我们有知足心,则不会出现违缘,反之若没有知足
藏传佛教Buddhism时间:2024-08-18
修行,不一定要到寺院,也不一定要像老僧入定,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做人处事都应该要有修行,有修养。日常生活的修行包括:一、衣食住行的修行:例如,穿衣只要朴素、保暖
佛答时间:2024-08-18
文:成刚法师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
佛答时间:2024-08-18
有的居士具备善知识的特点,可以帮我们更好的修行。而有些居士表面上“学佛”,但实际上却障碍我们!如果你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了!一、跑跑居士跑跑居士,修
佛答时间:2024-08-18
知道佛教修行基本理性判断正说邪说【正信佛说,不入邪见】——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阿难!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4
顶果钦哲仁波切:佛法,修行重于传授和讨论在过去许多生世中,我们曾经历各种状况,曾经富裕,曾经被敌人战胜,失去一切。我们曾享尽天道的欢娱,也曾是政治迫害的受害者。
禅理故事时间:2024-08-14
他不修行,你也不修了?皈依僧,是皈依整个僧团,不是皈依某个僧人。任何一位僧人的言行,都不能代替整个僧团。不必因看不惯个别出家人而退失学佛的信心,除非你觉得所有的出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印光大师说:我们菩萨六波罗蜜,其实只有四个法门,就是布施、持戒、禅定、智慧,这个忍辱跟精进不是法门,它是一种心理素质。他说:你这个六波罗蜜是成功失败,这个行力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08-09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所以她修的好;某某人的脸色发黑,所以她业障现前,修的不好,因为相由心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相由心生是很正确的道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算一算人生有多少年◎宣化上人 开示于三藩市佛教讲堂一九七〇年十一月十八日为什么我要把这个金刚和我们的身体比?因为我们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是很短的时间,由生到死,不过几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08
达真堪布:生活是种修行佛法是种活法,生活是种修行。学佛修行能让人轻松自在,快乐幸福,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顺利,心想事成。我们明理了,心里就没有烦恼,没有痛苦
为人处世时间:2024-08-02
1.什么叫修行?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过去我们没有接触佛法,没有人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们的想法错了,看法错了,我们说法、作法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01
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属于健康之液,灵魂之饮。 禅茶缘起 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属于健康之液,灵魂之饮。 禅茶作为一种传统而崭新的文化形式,以佛法高度的智慧作
禅茶文化时间:2024-07-18
《六祖坛经》行由品 直讲6【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六祖大师在东山寺槽厂加工米。过两日有一个小沙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13
我们经常说:除了学佛修行,世间的一切都要放下。有些人会有疑惑:那是不是就不能生活,不能工作了?不是这个意思。若是你能以佛法、以智慧去生活、工作,这本身就是学佛修
禅理故事时间:2024-07-13
1.真念佛的人心里没有杂念,所以他念念是佛,念念生佛。这个道理我们要搞清楚,我们就管住自己的念头,念念让它有佛念,不能有别的念头。这是经上常说的“一念相应一念佛,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10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六各位诸山长老、各位护法居士、各位善信,大家吉祥如意!学佛证道的第一步我们前集说到持戒有护法神在护持,那么,讲良心话,保护自己还是要靠自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9
每次佛学讲座或法会完后,待信众们差不多全部离开了,总有一位女居士很发心,留下来清洁厕所。这情况已维持了多年,没有改变。还记得有一次我问她,又是你洗厕所?你会不会洗?洗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5
大家好!昨天偶然聊起格局的问题,我发现人来到世间上好像冥冥当中是有业感的。在这里,我先来简单地说说什么是 业感。业感,词源来自于玄奘法师译经用语。梁启超先生在《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5
信众问:五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我们是否就不能学佛修行了?仁清法师开示: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出自《六祖坛经》,是五祖对六祖说的。如果没有认识本心所在(没有亲证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4
在生活中善于用心就是修行如瑞法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佛在世的时候,印度西面,有一个偏僻的民族,叫卢舍那。那个地方的人,生性比较好斗,所以人们都不敢去那里去弘法。那里,久久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2
各位同修,我们无论是打坐、念佛、诵经、拜忏,这些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华我们的心灵,来净化我们的精神状态,来优化我们的身、口、意。其实修行就是来改良自己的本身。修
向生净土时间:2024-06-22
讲《地藏经》的因缘不论古今,每一位法师讲经的时候,在没有讲经文之前都要玄谈一下,所谓玄谈叫做“谈玄说妙”,但是我们现在不必这样做了。另外在讲经的时候,看他是哪一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06-20
说是从前有一位果农信奉佛教思想观念,常常与寺庙禅师进行谈话,但是却不喜爱持戒以及禅坐。别人问他原由的时候他只说,他修持佛法是为了让自己练就无限量的大神通,而非为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9
小乘阿含部第0663部佛说奈女耆域因缘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正文内容: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只国。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天龙八部。大众集会说法。时世人民。
佛学知识时间:2024-06-09
难陀为了女人修行贪欲占据不知修心的人,一如雨水滴进屋顶损坏的房子。贪欲无法占据善于修心的人,一如雨水无法滴进屋顶完好的房子。有一次佛陀停留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这
佛典寓言时间:2024-06-08
在唯心净土的思想理念之中,对于众生的根性的定义是用千差万别来形容的,门徒在唯心净土宗派教义影响之下的修行过程中,他们的发心其实也是各不相同的。当然,若以佛教最传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8
76.修行的果实雨季安居即将结束之际,憍萨罗和摩揭陀展开战争和消息突然传来。阿阇世毗提醯子王亲自带领的军队,已经越过了恒河,进入了憍萨罗的施法区伽尸。他与属下将军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4-06-07
昨天山西会长善齐时的小参讲的是二三真言,他讲的很如实。我们准提法的基本功在二三真言,念清楚、听清楚,在二四真言,念念分明、念念本空。如何做到念念分明,最后进入到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