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愿法师:学佛要以智慧断烦恼,不要着相修行
修普贤行愿法门,发广大的菩提心,尽虚空、遍法界,尽未来际不间断地教化众生,这样地去行持,不说断自烦恼,而自烦恼自然就能够灭除尽无余。以甚深广大的菩提心,尽未来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9
-
大愿法师:修行的三大纲要
修行的三大纲要我们无论是出家修行也好,还是在家学佛也好,修行三大纲要,都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第一个是信仰,第二个是见地,第三个就是行愿。首先的基础是信仰。佛法大海,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8
-
宣化上人:无论你怎么修行烦恼不断一切都是假的
不守戒就是不修行,能守戒律就是能依教奉行,就会令我们生出真正的智慧,什么时候也不会颠倒,不会做出开斋破戒的事情。所以修道人要时时刻刻能克己复礼,好好控制自己,不
宣化上人时间:2025-07-08
-
宣化上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三)善住比丘寄第三修行住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美国万佛城宣化禅师讲述(三)善住比丘寄第三修行住尔时善财童子,专念善知识教。专念普眼法门。专念佛神力。专持法句云。专入法海
宣化上人时间:2025-07-06
-
放生打开修行的天窗
末学常常感叹虽然学佛多年,好多学佛的同修,依然还是对于父母常常会横眉立目,还是在面对美女的时候邪念滚滚,还是会在别人的轻慢中生起强烈的报复之心,念佛的功夫始终很
放生心得时间:2025-07-04
-
衍慈法师答: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修学佛法?
问:法师慈悲,请问对生活忙碌,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应用什么方便,又有次第的方法,来修学佛法,请法师开示?衍慈法师答:忙碌的人修行,应该多念佛。《无量寿经》云: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3
-
衍慈法师:修行犹如洗厕所
每次佛学讲座或法会完后,待信众们差不多全部离开了,总有一位女居士很发心,留下来清洁厕所。这情况已维持了多年,没有改变。还记得有一次我问她,又是你洗厕所?你会不会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2
-
衍慈法师:注意足下 即是修行方法也是修养
只要用心注意足下,便能收摄身心,此是修行的一个方法。有些时我看到信徒在大殿行走,足踵不着地而在跑。使我想起注意足下这句名言,几年前曾到日本,发觉寺院禅堂前面挂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1
-
万法皆空的“法”与佛法的“法”一样吗
佛教中的法字,梵语是达磨。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的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这就是说,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它一定轨则,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何物。
佛具法器时间:2025-06-30
-
仁焕法师:修净土者如何日常修行?交命后求生西方的念头恳切而不变才能往生净土
交命念佛以后需不需要做事业?学佛人应该理解到,世界以人为本,家庭也是以人为本,人以命为本。学佛的目的,交命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生命成为无量寿。不能说我们交命了,就什么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29
-
佛哥说佛教知识故事10:贫富先后之佛法释疑
为什么有的人先富后贫,有的却先贫后富?经上这样说 节选自《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复有业初乐后苦。若有众生。为人所劝。欢喜行施。施心不坚。后还追悔。以是因缘。
佛像文化时间:2025-06-29
-
仁焕法师:修养和修行
广东雷州和谐寺2010年农历十二月念佛七法会(初八上午) 修养和修行修养和修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修养是内在,修行是外在。也可以说修养是精神的修养,修行是形象的修养。修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28
-
能弘法师:修行的要点
修行的要点是什么?修行的要点是:第一:认识因缘果报,缘起无我,无常苦空的真理,明白众生本具佛性的真相。决心努力改正不符合真理的思想观念,把违背真理的一切习气毛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24
-
如何用佛法来处理家庭中的矛盾?
如何用佛法来处理家庭中的矛盾?问:如何在家庭里的夫妻之间,丈夫与妻子的父母,妻子与丈夫父母的生活中更好的用佛法来处理好矛盾?答:正如有些大德所说,最难的修行就是
佛像文化时间:2025-06-24
-
能弘法师:修行人应注意的事
修行人应注意的事修行人应独立于世间,具足戒定慧三学,不为凡情俗见所影响,如此才能修学有所成就。很多世间学者对于佛教的研究,往往因本身的不正见而误解了佛教的真义,很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23
-
能弘法师:为什么要住山_山里修行的意义
当心静下来的时候,山里和山外一样都是净土,确实如此!因为宇宙的一切万法,无不显现着如来的智慧。每个人、每桩事、每种物,所有的一切的一切,当体即空,本来解脱,所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22
-
界诠法师:去寺院听佛法,就像给缺油汽车加油
修行,不是说修一下子马上就能够成就,我念佛念了好久了,诵经诵了好久,就能解决;我们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业障太多太多,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智慧、耐力去跟它对抗,慢慢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9
-
界诠法师:佛法不是贸易
如果一个修道人,只满足自己的欲望,不能使别人快乐,自己也就未必快乐。不让别人幸福,自他都不会幸福。修道不要用交换的方法去修行,佛法不是贸易。修道要识因果,明了缘起法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9
-
明奘法师:佛法的安心方法在哪里?禅修,从呼吸入手。
佛法的安心方法在哪里?禅修,从呼吸入手。——清华总裁人文素养高级研修班禅修课2009年10月23日上午坐禅,明奘法师开示奘师:先把你们期望来这儿参加这样的班,把学习内容拓展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2
-
明奘法师:所谓活佛,就是活着的修行人
所谓活佛,就是活着的修行人所谓活佛,就是一个经历转世的修行人之意。从这个角度界定,任何一个人只要出家修行,都可以算作活佛了。因为依照《金刚经》和很多了义经典,都有关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2
-
贤崇法师:修行为了改变自己
回到原点至于什么是修行、什么是打坐,大家在这几天,只是得到一个初步的体会。在这几天里,最主要是把我们散乱的心收回来,把纷繁的妄念赶出去。手机上交,电脑不碰,各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0
-
贤崇法师:人格魅力是从修行中来的
烦恼三千,一笑泯之今天是爱心联盟开课的第一期,在这个有意义的日子里来这里听闻佛法,说明大家都很有福报,我在此给大家讲课,感到非常殊胜。为什么说大家是有福报之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0
-
宣化上人:修行就是用智慧创造美好
摘自《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羸瘦憔悴:羸在这儿是没有智慧,没有修出大智大慧;没有福报,就是瘦。这二乘人,他没有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所以就表示他的身体羸
因果报应时间:2025-06-08
-
自己因果自己了,自己修行自己好!
自己修行自己好,自己因果自己了,守好自己的心,管好自己的嘴,才能修好自己的法。身静养气,气静养心。遇事能忍是大度,遇事能静方为上。静可生明,亦能养心。一个静字,
因果报应时间:2025-06-07
-
开愿法师:在家的弟子学佛修行的基础是什么?
同修:在家的弟子学佛修行的基础是什么?师:我们学佛,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能够去追求我一定、立刻要怎么样,那是一种错误的心态。首先要把心态调整好,身体调理好,把周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6
-
开愿法师:研究了很多佛经,仍不能理解佛法,为什么呢?
同修:研究了很多佛经,仍不能理解佛法,为什么呢?师:阿罗汉也叫无学,是在世间学了很多,学完了,毕业了。有的人学世间法学了无量劫,还没毕业,为什么呢?因为你执着的世间法,是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6
-
仁清法师:佛法有两大段——世间法与出世间法
阿弥陀佛!首先感谢诸佛菩萨的慈悲加持,感谢护法龙天的护佑,也感谢各位护法居士们长期以来对正法道场的鼎力护持。还有今天可能是近年来在临邑首次的一种开示法会吧!这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4
-
仁清法师:往生为什么会有差别?普通说的修行是什么意思?
有的人说我只念佛求往生,那也很简单,具足信愿行,保证临终正念不失,就能往生了。到了那边,九品莲花你坐哪一朵呢,就看你现在在这里用了多少功夫了,到那里不是想买就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4
-
仁清法师:众生在修行过程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当我们发现不如法的事情,我认为他就不如法,那你这样想,那他是他,我是我,咱个人成个人的佛吧,懂吗?有一年我在一个地方讲经,一个老太太站起来:师父我那个邻居受了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3
-
仁清法师:修行的功夫是什么意思?
释迦佛和弥勒佛他俩是同修,曾经一起修行过,他俩最大的差距为什么一个释迦佛,一个弥勒佛,相差五十六亿七千多万年成佛,就是因为精进度不到,你要是不精进,即使是行了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3
-
仁清法师:如理如法精进是要点 怎样念佛修行才得力?
如理如法加精进,这都是要点,怎样念佛才得力,和怎样修行才得力,他有很相同的理论基础,是如理如法精进,这都是些要点,如理你在念佛的过程当中,你要对佛法的原理有非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3
-
慧广法师:想去一个清净的地方闭关修行,行吗?
一信徒问师:师父,现在的世道很乱,怕影响到我的修行,想去一个清净的地方闭关修行,希望师父给个指导意见。慧广法师答:我没啥可指导您的,只能给您打个比喻:假如您关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1
-
慧广法师:布施和修行有关系吗?
师父,布施和修行有关系么?布施是长养慈悲心最直接的方法。布施,是积聚福德资粮最快的方法。布施,是折服我慢最有力的武器,布施,是降伏贪心最殊胜的法门。不管是财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1
-
佛陀阿难的故事:一个佛家弟子的修行路
阿难,是佛陀的幼弟,也是佛陀的弟子中最聪颖好学的一个。有一次,取了钵盂进村去求水。进了村,阿难看到一口井,井边正有一位年轻的女子在打水。女孩子闻声转过身来,两人
佛教知识时间:2025-05-31
-
如瑞法师:修行就在转念之间
修行就在转念之间。如果能用智慧转得了贪念、嗔念、愚痴的念,我慢、嫉妒、障碍的念,那我们将会一步步走向涅槃。也就是说,可以让我们的心达到真正的寂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9
-
如瑞法师:修行当精进
修行当精进如瑞法师二祖雪地断臂求法,求达摩祖师给他安心,达摩祖师只是对他说:“你要安心,把心拿来,我给你安!”二祖言下就悟了。我们学了很多,也可以说一直在修,为什么到现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7
-
如瑞法师:修行要诀
慈舟老法师在《佛说阿弥陀经讲记》里说:我们修行,一定要入其门,得其要,这样才能很快地进入。反之,如果得不到入门的钥匙,锁开不开,恐怕修行一辈子也没有入得其门。要说三宝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7
-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五章 不知守中
第五章不知守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虚而不屈(jué竭尽,穷尽),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句话就告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6
-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一章无之为用三十辐共一毂(gǔ车轮中心插轴的部分),当其无,有车之用。埏(yā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窗户)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6
-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四章 和光同尘
第四章和光同尘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yuān)兮,似万物之宗;锉(cuò)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zhàn)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6
-
闭馆时间和修行境界有必然联系吗-
闭馆时间和修行境界有必然联系吗?闭关,又称掩关,这名词和风气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也一直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因此可说,大修行人不一
金玉良言时间:2025-05-25
-
成观法师: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五章 唯识修行五位 第三节 通达位
第三节 通达位见道位三、通达位。谓诸菩萨所住见道,在通达位,如实通达。其相云何?论颂若时于所缘 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 二取相故注 释通达位:又称见道位。位当初地。是为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3
-
明证法师:请师父开示,小孩子经如何让他走入佛堂念经,或来听闻佛法?
请师父开示,小孩子经如何让他走入佛堂念经,或来听闻佛法?明证法师开示:小孩子,如果能够生在居士家里,大部分的小孩子在他上一世,临终之前曾经发过愿,愿我生生世世,生在学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2
-
明证法师:如何得知选择适合自己的修行法门?
请问明证师父,如何得知选择适合自己的修行法门?明证法师开示:佛法一共有五十二个次第,层次是不一样的,但是法六是无量的,好比菩萨修六度,你在开悟之前,从一信佛就修六度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1
-
明证法师:许多人没有正知见,却到处宣弘不正确的佛法,我们应该如何对治?
明证法师,阿弥陀佛,现今社会、校园,包括佛学院有许多人没有正知见,却到处宣弘不正确的佛法,教授不正确的修行方法,我们应该如何对治,法师慈悲,阿弥陀佛?明证法师开示:这个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0
-
法藏法师:修行是为了调练心性
修行是为了调练心性修行的目的,在去〝我执我爱〞、断〝烦恼〞持咒、诵经、拜佛、听经、闻法,都是修行的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佛教的修行手段,不是为了求神通,是为了调练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18
-
阿德经如何用佛法看待生活中所遇到的事
阿德经如何用佛法看待生活中所遇到的事在生活中学习佛法文化,人生在世,一切都是机缘,离开有离开的道理,失去有失去的理由,所有的相遇,相处,都是一种既定的缘分,离开
悟性时光时间:2025-05-15
-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一部 身与心的修行 4 涟漪就是你的修行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一部 身与心的修行 4 涟漪就是你的修行4 涟漪就是你的修行尽管心上会生起涟漪,但心的本性是清净的,就像是带有些许涟漪的清水。事实上,水总是带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5-14
-
佛法讲究因果,为什么还有占察法门?
《占察善恶业报经》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语坚净信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谛听。若佛灭后恶世之中。诸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中。未得决定信不能修学。
因果报应时间:2025-05-10
-
如本法师答:请问佛法和生活之间,是否有关连?如何将佛法应用在生活上?
如本法师答:佛法的生活并没有离开人世间的生活,只是于人世间的生活从中觉悟而已!若离开人世间的生活,另外寻找佛法的生活,欲得证菩提(梵语bodhi),终无是处。换句话说:生活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