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幡然醒悟
徘徊在无间地狱的边缘
由於盎古利马喇持续发动血腥攻击,因此人们避开森林,很快就没有人敢去那里,连捡柴的人也不敢去。盎古利马喇如今必须前往村庄外围,躲在暗处攻击路人,割下他们的手指串起来挂在脖子上。他甚至在晚上进入村里,杀害居民,就只为了取得他们的手指。
他在好几个村庄行凶,由於没有人能挡得住盎古利马喇的蛮力,因此人们纷纷弃家远逃,村庄也因而荒芜。无家可归的村民都逃往沙瓦提城(Savatthi),在城外扎营,并到皇宫向巴谢那地王(Pasenadi)哭诉他们的困境。国王了解必须毅然采取行动,他击鼓昭告天下:「必须尽速逮捕大盗盎古利马喇,号令军队准备出发!」
显然无人知晓盎古利马喇的真实姓名与家世,但他母亲直觉那一定就是阿辛萨迦,他一直都未从德迦尸罗回家。因此,当她听到公告时,几乎确定那就是她的儿子,他已落入命中注定的邪道。
她去找丈夫婆罗门跋伽婆,并说:「那个可怕的匪徒一定是我们的儿子!如今军队已经要出发去逮捕他。亲爱的,请去找他吧!劝他改邪归正,并带他回家。否则,国王将会杀死他。」但婆罗门回答:「我拿这种儿子没办法,国王想怎么样就随他去做吧!」然而母亲的心是柔软的,出於对儿子的爱,她独自出发前往传闻盎古利马喇躲藏的森林地区。她想警告他并拯救他,恳求他放下屠刀和她回去。
那时,盎古利马喇已收集了九百九十九根手指,只差一根就完成老师所设定一千指的目标。为了完成使命,他很可能会杀死自己的母亲,她如今已经距离他愈来俞愈近。但弑母是五逆罪之一,会立即堕入无间地狱①。因此在懵懂无知的情况下,央掘磨折罗已徘徊在地狱的边缘。
佛陀的拯救
此时,正是佛陀教学生涯的第十二年,大师以大悲心观照世间,了解盎古利马喇的情况。对佛陀而言,以宿命通来看,这个人并不陌生。他们曾在多世相遇,菩萨总是以心的力量战胜盎古利马喇身的力量。有一次,盎古利马喇甚至曾作过菩萨的叔叔(Jat.513)。
如今,他们的生命又再次交会,佛陀看见盎古利马喇所面临的大难,他毫不迟疑地立即赶三十哩路去救他,使他免於陷入这场无可挽回的劫难。
《盎古利马喇经》(MN 86)说:
牧牛人、牧羊人与农人路过,看见世尊正往盎古利马喇的方向走去,纷纷告诉他:「别走那条路,沙门!前方有个杀人不眨眼的大盗盎古利马喇,既凶狠又残忍,对众生全无怜悯之心。许多村庄、城市与地区都因为他而荒芜。他连续杀人,并将他们的手指割下做成花鬘戴在身上。人们以十人、二十人、三十人甚至四十人一队的方式走在这条路上,但都还是难逃盎古利马喇的毒手。」听完之后,世尊继续默默前进,尽管那些人接二连三地警告他,但世尊依然默默前行。
盎古利马喇远远地看见母亲走来,虽然他认得她,但他的心已完全沈浸在冷酷无情的暴行中,因此他还是想杀了这个将他带来世间的女人,以完成第一千根手指。就在此时,佛陀出现在路上,介於盎古利马喇与他的母亲之间,盎古利马喇心想:「既然还有其他人,我为什么要杀害母亲来取手指呢?就让她活著,我将杀了这个沙门,并割下他的手指。」
这部经典继续说:
盎古利马喇拿起刀与盾,扣上弓与箭,紧跟在世尊身后。此时世尊运起神通,以致於大盗盎古利马喇无论走得多快,都追不到以正常步伐行走的的世尊。於是大盗盎古利马喇心想:「太奇妙了!真不可思议!以前我甚至能追上狂奔的大象,并捉住它;我甚至能追上疾驰的马,并捉住它;我甚至能追上急驶的战车,并捉住它;我甚至能追上快跑的鹿,并捉住它。但如今,无论我走得多快,却都赶不上这个以正常步伐行走的沙门。」他停下来,呼叫世尊:「停止,沙门!停止,沙门!」
「我已经停止,盎古利马喇;你也应该停止。」
这时大盗盎古利马喇心想:「这些沙门,那个释迦族后裔的追随者,说实语与拥护实语;但这个沙门明明正在走路,他却说:『我已经停止,盎古利马喇;你也应该停止。』也许我应该问问这个沙门?」
於于他以偈(gatha)对世尊说:
「你在走却叫我停;
而我已停你却说我未停。
我现问你,
沙门,这是何意义;
为何你停我未停?」
世尊回答:
「盎古利马喇我永息,
我已对众生断恶;
你对有情却未止:
故说我停你未停。」
幡然醒悟,出家修道
当盎古利马喇听到这些话时,他的内心出现第二次且更大变化。这几年来长期被冷酷无情压抑住的高贵与清净心流,瞬间决堤涌出。他了解眼前的沙门并非普通比库,而是世尊本人,而他也直觉地知道,大师前来森林,完全是为了将他拉出即将堕入的无底痛苦深渊。他内心深受感动,抛下武器,发愿洗心革面:
「终於此沙门圣者,
因我之故来丛林。
闻你对我说法偈,
我将真实永断恶。」
言毕大盗将刀箭抛入山崖沟壑中;
大盗顶礼佛双足,
遂於当下求出家。
佛陀大悲之圣者,
世间与诸天导师,
对彼说「善来,比库」,
彼即如是成比库。
虽然传统经典并未描写导致盎古利马喇彻底转变的心理因素,但我们可以推测,佛陀出现在他面前,让他瞬间看见自己此生卷入的无边痛苦,以及恶业在未来会结成更痛苦的果报。他一定了解到,自己已成为愚味无知的受害者;也一定很清楚地知道,能帮助自己脱离黑暗阴影的唯一方法,是彻底斩断轮回与痛苦的根。
由於了解继续生活在这世间是没有希望的,他必须战胜烦恼,才有可能从世间究竟解脱。要完全放下这一切,唯有出家进入僧团,成为佛陀他的救护与皈依者的法子。
婉拒巴谢那地王的供养
不久之后,佛陀和一大群比库,以及随侍的盎古利马喇比库,出发游行前往盎古利马喇的故乡沙瓦提城(Savatthi),分批抵达那里。然而,沙瓦提城的人民还不知道盎古利马喇的大转变,他们抱怨国王延迟派军追捕这个大盗。於是巴谢那地王亲自带领精锐大军,出发前往盎古利马喇出没的阇里尼森林。途中他经过祇园精舍,佛陀正好抵达那里。由於多年来他一直是佛陀的虔诚弟子,因此他中途暂停去向大师礼敬。
佛陀看见军队,问巴谢那地王是否遭受邻国攻击,准备要去打仗。国王回答不是要去打仗,而是要带领军队去追捕杀人魔盎古利马喇。「但是,」他忧心地补充说:「我永远也不可能除掉他。」
然后世尊说:「大王!如果你看见盎古利马喇剔除须发,穿上袈裟,离俗出家;看见他戒杀,戒不与取,戒妄语;看见他晚上不进食,唯有日中一食,并且独身、正直与善良。如果你看见他如此,会如何对待他呢?」
「尊者!我们会礼敬他,或为他起立,或请他入座,或请他接受比库的四种资具,且会为他安排妥善的保护与防卫措施。但是,尊者!他是个无恶不作者,怎么可能有这些戒德呢?」於于大师伸出右手,对巴谢那地王说:「大王!此人就是盎古利马喇。」
国王大感震惊与恐惧,寒毛直竖,完全失去镇静,因为央掘魔罗是如此声名狼藉。但是佛陀说:「别害怕,大王!没有什么好怕的。」
当国王恢复平静后,便走向盎古利马喇尊者,问他父母亲的族姓,因为他心想对比库直呼那可怕的外号似乎不妥。当听到他父亲是伽伽,母亲是曼多耶尼时,惊讶地发现盎古利马喇正是国师的儿子,他还清楚记得他出生时的异相。
佛陀能将这个凶残者转变为和合僧,令他深受感动。於是国王施予一切比库所需资具,包括衣服、食物、住所与医药,赞助这位「高贵的伽伽曼多耶尼子」。但盎古利马喇自愿遵守四种头陀行(dhutanga):树下住、托钵乞食、著粪扫衣、只持有三衣。因此他回答:「我拥有的已经足够,大王!我的三衣齐全。」
然后巴谢那地王再转向佛陀,大声地说:「太好了,尊者!真是不可思议,世尊竟然能调伏难调伏者,抚平不平静者,安定不安定者。我们以惩罚与武器无法调伏的这个人,世尊无须惩罚与武器便已将他调伏。」
坚持托钵乞食
当盎古利马喇出外托钵时,人们害怕地跑开并关上门。他从沙瓦提城外开始托钵时便是如此,原本希望在城里比较不会那么显眼,不过转到那里也一样。在托钵时,他连一匙食物或一杓稀饭都无法乞得。
律藏(1:74)记载,有些人看见盎古利马喇穿著僧袍,便憎恶地说:「这些沙门、释氏比库,剃度了一个恶名昭彰的罪犯!」听闻此言的比库们去向佛陀说,於是佛陀便制定了一条戒:「诸比库!不得令强盗出家,令出家者堕恶作(dukkata)②。」佛陀知道,虽然他自己能察觉罪犯的潜在优点,但后人可能没有能力或威信能获得这种了解。接受罪犯可能会导致未悔改者以僧团为掩护,逃避追捕或刑罚。
少数人因相信佛陀的判断而改变态度,在盎古利马喇前来托钵时布施食物给他,但多数人仍充满敌意。虽然盎古利马喇了解,在家乡托钵非常困难,但他仍将此视为一种义务,坚持修行。
译注:
①无间(avici):音译作「阿鼻」,凡造五逆罪之一者,死后必堕於此,受无间苦。「无间之」义为:
(一)趣果无间:命终直接堕此狱中,无有间隔。
(二)受苦无间:直至罪毕出狱,其间所受之苦无有间断。
(三)时无间:一劫之间,相续而无间断。
(四)命无间:一劫之间,寿命无间断。
(五)身形无间,地狱从横八万四千由旬,身形遍满其中而无间隙。
②恶作(dukkata):音译为「恶作(dukkata)」,是戒律中最轻等级的违犯,戒条数量很多,犯者於心中忏悔即可。
第二章 雁塔感悟话说大哥见丹桂给三年前曾打过他的人写对联,心中甚为不解,忍不住上前质问,不想丹桂随口一笑道:“这有什么好说的?小人以怨报德,君子以德报怨嘛!”大哥听了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四劝离两舌1离两舌利益○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5
第五章 马哈咖沙巴与佛陀的关系我们已看到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尊者与佛陀之间有深刻的内在关系。根据传统资料,这关系在他们的前世中就已缔结了。根据本生故事,马哈咖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第四章 马哈咖沙巴如何遇上佛陀继续我们的故事,现在要回来看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㈠在他来到十字路口之后,他去了哪里?如前述,当两个沙门分手时,大地被他们的出离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弟子序一本平平常常的书,被附上一个平平淡淡的书名,里面却蕴藏着一点也不寻常的内容。你可以说它是一本童话故事书,你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寓言故事书,或者通俗小说等,无论
弟子序时间:2024-10-21
佛陀最初的侍从目前大部分寺院的大雄宝殿的中央,莲座上佛陀圣像的旁边,总是左面站着大迦叶,右面站着阿难陀,但佛陀最初弘法的时候,却不是这样。佛陀成道的最初两年中,
十大弟子传时间:2024-10-19
佛陀亲为缝三衣瞎了眼睛的阿那律,在僧团中生活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尤其对于乞食和缝衣,最感到困难。不过僧团中很友爱,健康的人,在外面托钵回来,总将余下来的分给有病
十大弟子传时间:2024-10-19
第六章 佛与佛身观本觉.始觉.究竟觉现在再把佛字的主要概念讲一讲。印度话佛陀,汉译为‘觉者’,佛者觉也。觉的内容有三:第一,本觉,即众生本有的觉性。这个觉性是人
流浪者群歌时间:2024-10-18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义要释遍照金刚唐密第五十代普门传灯大奢黎冯达庵 撰述后学弟子普式 录要第三节 十二支空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心经广义达庵居士冯宝瑛演讲第五节 智得并空智之分类不一,有二智三智四智五智等等。今分述之:照理不迷曰慧;对理顿决曰智。智之起,必依乎慧;故智慧二名常合称之,依智而细加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0
心经广义达庵居士冯宝瑛演讲第二章 破诸相法相无穷。世间上一切事物,修行上一切境界,皆法相也。大般若经每列举百数十种为例,仍是择要言之。本经更求简易,世间法只取十二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0
佛陀的醒世格言1.宁静一、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耽忧未来,不执著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三、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7
禅宗思想渊源 第二章《起信论》与禅宗思想《起信论》全称《大乘起信论》,全1卷,相传为印度马鸣菩萨所造,南朝梁代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32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 其主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6
禅宗哲学象征 第二章 公案颂古与不二法门禅宗开悟论揭示超越分别执着以重视清净本心的方法与途径。佛教的开悟方法素有渐修与顿悟二途,对于禅的灵魂公案来说,它所体现的开悟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6
第九十七、谁先见佛陀有一次,佛陀住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南郊的祇树给孤独园。一天,三十三天的统领释提桓因来见佛陀,劝请佛陀到三十三天为佛陀的母亲说法,得到佛陀的默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4
第五十一节 大小弟子 互不相害活佛放生的第二种方法,是要本庙主持出钱买各种生命放生,大寺里差不多都有放生池的设备,凡是活佛所到过的寺庙,那些主持都很尊敬金山活佛的
金山活佛时间:2024-10-02
我们看到相应这两个字,我们的身口意像不像佛陀?佛陀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典型,佛一生不妄语,换句话说,三皈、五戒、十善,佛在日常生活当中圆满表现出来了,有这个样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1
附录一 第二节 无有、无有法第二节 无有、无有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无有、无有法(一)无有肯定无有义之心要者,三有涅槃轮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0
所谓伦理,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人伦道德之理的略称,为人际相处道德准则之总和。汉代思想家贾谊说:商君违礼仪,弃伦理。[1]朱熹老夫子也曾教诲过弟子:正家之道在于正伦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3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乡拙青年,穿着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问他:“你是谁?你来求见虚老做什么?” 那乡拙青年说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9
马春然弟子实名举报郭德纲?师傅刚夸完公式相声,骂了老郭马春然弟子实名举报郭德纲?师傅刚夸完公式相声,骂了老郭看到一个相当的好玩的消息,一位自称是马春然的弟子的人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08
佛告大目犍连:汝行诣维摩诘问疾。目连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佛又命大阿罗汉大目犍连去问疾,他也不敢承当。大目犍连,具译摩诃目犍连,简称大目连、目连,意译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6
尔时,长者维摩诘自念:寝疾于床,世尊大慈,宁不垂愍?维摩诘心想,我现在卧病了,大慈世尊没有想到我吗?寝疾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卧病,寝疾于床的这个床不是我们现在睡觉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6
9.魔王当弟子有一天,阿难在树林间坐禅,忽然觉得心神无法入定,有些问题想请教佛陀,便来到佛陀的住所,请佛陀开示。阿难问:「世尊!憍陈如、跋提离、婆沙波、阿奢输、摩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时间:2024-08-28
佛陀的“应该”[作者]坦尼沙罗尊者[中译]良稹The Buddha’s Shoulds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正定构成了道的核心。圣道的其它要素,作用有两个。一个是使你入定; 另一个是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7
你相信因果吗?什么是因果呢?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众多条件引起的,这些条件就是因,由这些因产生的事物就是果。佛陀也无法逃脱因果,受了风寒引起了背部疼痛的痼疾,所以我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十住毗婆沙论》亦云:“内有功德慧,外现无威仪,游行无知者,如以灰覆火。”有些上师内在具有殊胜的智慧,但外面的威仪不一定如法,这个时候,没有智慧的人若轻贱他、诽
藏传佛教Buddhism时间:2024-08-18
世尊正觉悟,广说解脱法;殷勤劝出离,犹如慈母心。《中部》在世界所有宗教导师中,佛陀可以被认为是精力最充沛,行化最活跃的宗教领袖。除了照应身体需要外,他整天都在为弘法利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7
第九卷 第二章 五不还天、无色界天《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亡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阿难苦乐两灭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08-17
佛陀的遗教是什么?佛使比丘答:众所皆知,遗言就是一个人临终前所交待的话。佛陀临入灭时,说出最后的遗言:一切因缘和合法,必定败坏,大家应自精勤,不要放逸!所有事物只是不断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6
佛陀的法语佛陀的法语,每一句都使波斯匿王听了非常恳切的信服。佛陀被给孤独长者迎接到祇园精舍,这里的环境和风景优美得好比人间天上。园中有的是奇花异木,精舍建筑得又
佛典故事时间:2024-07-22
1 中国古人常讲“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儒家只讲一世,佛法讲三世。佛教不但讲这个世间、出世间,所有的学术是应有尽有,而且还讲过去世、未来世。为什么佛讲过去、讲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21
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佛陀的堂弟。佛成道
因果报应时间:2024-07-19
佛弟子至诚诵经成功劝走弟媳妇腹中胎儿作者:佚名注:有佛友在评论中留言,转载了下列这则最近发生的念佛感应故事,非常好,相信对年轻夫妻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本博以前也曾
佛教知识时间:2024-07-09
佛陀现神迹,火焰化红莲度化室利笈多在佛陀时代,摩竭陀国的王舍城中,住有一个名叫室利笈多的人,他在王舍城中,也有些名望,所以大家称他为室利笈多长者,但他却是露形裸
佛教知识时间:2024-07-07
《真言密教探源》1.2《真言密教演进史〈佛陀前后的咒术〉》佛陀出世弘道时,禁止咒术和波罗门的宗教仪礼,这是原始佛教的基本性格。初期佛教团体极力改革旧有的宗教信仰,也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30
阿秋喇嘛:上师与弟子 一个人能够在现世中遇到一位证得究竟智慧的上师,依止他,经由他的指导而生起强烈的出离心与菩提心,并通过亲近上师身语意而涌现对实修实证的渴慕,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22
这是外国网友跟踪尼碧汝的时候拍摄到的太阳的真正样子,佛说太阳和月亮都是方形的,里面都住着人。看看照片中这个太阳是不是方形的?佛说太阳周围有五种风围绕。太阳发光是
佛学知识时间:2024-06-13
编者按:这则故事摘自《维摩诘经》,主人公舍利弗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经中童子问佛佛国一事,佛言佛国净土是心净的示现。这个时候舍利佛心中不免升起疑虑
佛教知识时间:2024-06-13
问:真圆大师您好!弟子来自辽宁省辽阳市,弟子在感情上有所困惑几乎崩溃,我与他相爱3年,我们很相爱但是我们并不快乐很累因为我们一直都在为琐事吵架,争论不休,我一直都很较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2
佛陀的四无量心昔佛在世时,曾授提婆达多盐汤,因提婆达多好吃酥腻食物,头痛腹满,受大苦恼,不堪忍受,呻吟称念:【南无佛,南无佛!】那时佛在其住处禅定中,听到此声音
佛教知识时间:2024-06-09
怎样才是真正的赞叹佛陀有一次,佛陀和追随他的比丘弟子们,在印度当时的摩揭陀国境内游化,打算从首都王舍城,前往北边的那烂陀城。在佛陀与比丘们一行人的后面,有一对外
佛典故事时间:2024-06-07
苏东坡与佛印苏东坡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一位文学家;佛印禅师,是与苏东坡同一个时代文学、佛学都精通而名闻全国的一位高僧;这两个人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的交谊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5
信智合一是佛教的特点从历史来看世界的宗教,佛教创立的历史悠久,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宗教,但这古老的宗教,却有其进步的教理。怎么见得呢?由于现代的科学昌明,欧美许多智识青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5
问题:从轮回来看,我们和父母、孩子是什么关系?作为佛弟子,如何与家人相处?济群法师:从轮回的眼光看,我们和父母、孩子属于不同的生命个体,只是因为业缘才走到一起。其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06-01
不少人以为守不杀生戒,是我们人类对动物或植物界的一种慈善举动,也有人因羡慕持戒的功德而持戒,这虽然是好事,但不是守此戒之本义。佛陀制此戒的根本精神是慈悲护生,救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3
第二章、品题第一节、圣号的原因本品是妙法莲华经二十八品经文中的第二十五品,名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佛为无尽意菩萨,详说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利益众生的功德妙用。现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1
编 辑:广缘佛说:你之所以活得痛苦,是因为执念太深!佛说,人生一切苦难起源于心,要想脱离苦海,唯有修心。佛说:人的痛苦是因为太多的欲望每当读到这些冠了“佛说……
学佛受用时间:2024-05-11
二、《楞严经》传入中国的翻译历程《楞严经》很宝贵,唐朝时传入中国。那时,印度有个高僧叫般剌蜜帝,般剌蜜帝翻译成华语的意思是极量,也就是智慧高、才智高。他在印度,在国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