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因果报应录(六十六)两舌谤僧,车祸失明
现代因果报应录(六十六)两舌谤僧,车祸失明云鹤 著释迦牟尼能够具备六大神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可以了解大千世界的一切,可以察知过去
因果报应时间:2025-06-06
-
成观法师:八识规矩颂义贯 第二章 释颂文 第四节 第八识颂
第四节 第八识颂1、颂凡情性惟无覆五行 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 由此能兴论主诤注释:「性惟无覆五褊行」:这句颂是显示与第八识相应的心所,只有五个徧行心所。「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3
-
大安法师:口业的四种过失
《净土》杂志《无量寿经》讲记之三十八 文/释大安请看经文:佛言:其四恶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转相教令,共为众恶。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谗贼斗乱,憎嫉善人。败坏贤明
大安法师时间:2025-05-15
-
第二章 催眠疗法(1)
第二章 催眠疗法(1)18个月的密集心理治疗过去了,这期间凯瑟琳每周来看我一两次。她是个合作的病人,坦率、有主见,而且渴望痊愈。那段期间,我们深入探讨了她的感情、思想
探秘生死轮回的启蒙书·前世今生时间:2025-04-03
-
法尊法师:四宗要义讲记 第二章 本书的内容和任务
第二章 本书的内容和任务第一节 从佛法跟非佛法差别的标准说到本书的内容和任务佛教跟外道的不同,凡有三说:①主见论,即最古的主张,谓承认三法印的即佛教徒,反之即外道;②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
明旸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二章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
第二章 卖花女皇后:玛莉咖
第二章 卖花女皇后:玛莉咖在佛世时,沙瓦提城(Savatthi)有个制作花鬘团体领袖的女儿,她美丽、聪明又大方,是父亲喜悦的泉源,名叫玛莉咖(Mallika,即玛莉咖夫人,古译: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22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二章 雁塔感悟
第二章 雁塔感悟话说大哥见丹桂给三年前曾打过他的人写对联,心中甚为不解,忍不住上前质问,不想丹桂随口一笑道:“这有什么好说的?小人以怨报德,君子以德报怨嘛!”大哥听了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
古人邪YIN因果实例警示15 欢迎转载、功德无量
141、宁波有一读书人某生,喜欢寻花问柳,但个性颇长厚,因赴考到省城,考期尚早,觉得枯坐无聊,就起了寻芳的兴致,友人带他到一民宅,有一少妇坐着刺绣,旁有一老妇,是
邪淫果报时间:2024-11-12
-
唐普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义要释 第二章 破诸相 第三节 十二支空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义要释遍照金刚唐密第五十代普门传灯大奢黎冯达庵 撰述后学弟子普式 录要第三节 十二支空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
冯达庵:心经广义 第二章 破诸相 第五节 智得并空
心经广义达庵居士冯宝瑛演讲第五节 智得并空智之分类不一,有二智三智四智五智等等。今分述之:照理不迷曰慧;对理顿决曰智。智之起,必依乎慧;故智慧二名常合称之,依智而细加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0
-
冯达庵:心经广义 第二章 破诸相
心经广义达庵居士冯宝瑛演讲第二章 破诸相法相无穷。世间上一切事物,修行上一切境界,皆法相也。大般若经每列举百数十种为例,仍是择要言之。本经更求简易,世间法只取十二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0
-
吴言生:禅宗思想渊源 第二章《起信论》与禅宗思想
禅宗思想渊源 第二章《起信论》与禅宗思想《起信论》全称《大乘起信论》,全1卷,相传为印度马鸣菩萨所造,南朝梁代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32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 其主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6
-
吴言生:禅宗哲学象征 第二章 公案颂古与不二法门
禅宗哲学象征 第二章 公案颂古与不二法门禅宗开悟论揭示超越分别执着以重视清净本心的方法与途径。佛教的开悟方法素有渐修与顿悟二途,对于禅的灵魂公案来说,它所体现的开悟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6
-
郭耀华: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二节 无有、无有法
附录一 第二节 无有、无有法第二节 无有、无有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无有、无有法(一)无有肯定无有义之心要者,三有涅槃轮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0
-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佛陀的启示 第二章 四圣谛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
青岛圆融投资吃监管警示函 私募发行管理严重失职
青岛圆融投资吃监管警示函 私募发行管理严重失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青岛监管局25日发布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对青岛圆融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出具警示函。警示函指出,青岛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8-19
-
第九卷 第二章 五不还天、无色界天
第九卷 第二章 五不还天、无色界天《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亡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阿难苦乐两灭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08-17
-
净土法门法语:你每天诵经念佛,所修的那点福,那点善,全从口里漏失了,怎么从口业漏失了?
1 《无量寿经》一开端,佛就教给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个道理很深。日常生活当中,喜欢批评人、随意批评人,殊不知这是最大的过失,你每天诵经念佛,所修的那一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05
-
口业如山,谨语慎言
口业如山,谨语慎言不探人隐私,隐恶扬善方君子沧州有一姓蔡的瞎子,每次半夜经过南山楼的楼下,就有一老先生邀请他弹唱对饮。渐渐熟识后,也偶而到蔡家共饮。他自称姓蒲,
佛教知识时间:2024-07-11
-
文珠法师:第二章、品题
第二章、品题第一节、圣号的原因本品是妙法莲华经二十八品经文中的第二十五品,名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佛为无尽意菩萨,详说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利益众生的功德妙用。现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1
-
瘾君子的警示:恶梦后的忏悔与修行
我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自从当了“瘾君子”,人生就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从天堂跌落至地狱,乌云盖顶,前程尽毁。母亲也因我的事,过度伤神、悲愤难过而憾然离世。我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27
-
惟贤法师:楞严大义 第二章《楞严经》概述 二、传入中国的翻译历程
二、《楞严经》传入中国的翻译历程《楞严经》很宝贵,唐朝时传入中国。那时,印度有个高僧叫般剌蜜帝,般剌蜜帝翻译成华语的意思是极量,也就是智慧高、才智高。他在印度,在国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6
-
小心你的口业
小心你的口业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地藏菩萨本愿经》佛世的时候,有一位长者的妻子,怀孕之后,身体就臭秽不堪,谁也不愿接近她。她满月生下一个孩子,皮包
因果报应时间:2024-03-24
-
疫情警示“吃货”:请口下留德
逢年过节,朋友聚会,礼节的殷勤体现在现宰现杀,买办生鲜,似乎不杀生就体现不出对节日的重视和自家的气派。为滋补或为猎奇,一些“作死的吃货”已不满足于常规的肉类,把
学佛受用时间:2024-02-18
-
佛教故事:法音集:宿世口业
宿世口业守成法师著佛在祗洹精舍说法时,有一初发心菩萨,往诣佛所,五体投地,悲泪如雨,请佛开示他宿世业缘。佛言:汝于拘留孙佛时,出家学道。日久,道心减灭,当其时有
佛教故事:法音集·佛教典故时间:2023-10-23
-
清净法师:居士戒律与礼仪 第二章 三皈五戒
第二章 三皈五戒皈依即是皈向、依靠之意。众生在三界六道中轮回,在生死苦海中浮沉,无依无靠,甚为可怜;这好比背井离乡讨生活的人,他们远离家乡,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地
邪淫果报时间:2023-10-19
-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14节:第二章 随机而变,智慧胜于机巧(7)
师尚能孤游绝域,今此行盖同跬步,安足辞焉?意思是说,法师你一个人都能够到如此遥远荒芜的地方去,眼下您跟我同行,有大军保护,对您来说就跟动一动脚趾那么容易,还有什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时间:2023-10-12
-
佛教圣众因缘集 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诗曰:言招苦果孽愆因,闭口如痖似木人;恶毒相师殃子祸,不祥远弃离王亲释迦世尊,在过去因地修菩萨行的时候,曾经当过印度波罗奈国的王太子,名叫慕魄。慕
佛教故事:佛教圣众因缘集时间:2023-09-01
-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一、毁谤口业 现受惨报
十一、毁谤口业 现受惨报诗曰:仇其离谤圣贤人,屡谏无听反倍;捷感恶疮头至足,即时堕狱苦难陈。释迦世尊的十六位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与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是最
佛教故事:佛教圣众因缘集时间:2023-09-01
-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长寿 第二章
长寿(第一福)第二章一、寿命是个谜吗?自古以来,寿命就是一个非常神秘的问题。除非在心智上下过功夫的修行人,否则谁都不知道死神什么时候会跟我们碰面,也许二十年后或者明年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时间:2023-08-30
-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第二章 业力说
第二章 业力说l、业是佛法重要的课题业在佛法认为是个最极重要的课题,不特众生界的形成,是以业为根本的原因,就是社会界的形成,同样是以业为基本的动力。生存在这世间的人,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时间:2023-08-30
-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会名部 第二章
会名部 第二章问曰。云何名鬼道者。如立世论云。鬼道名闪多。为阎摩罗王名闪多故。其生与王同类。故名闪多。复说此道与余往还。善恶相通。故名闪多。问。何故彼趣名闭戾多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时间:2023-08-30
-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二章 培育孩子
第二章 培育品性善良的孩子一、如何教养孩子成为社会栋梁要怎么维持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繁荣进步,在于父母能拥有多少能力、智慧和道德,去培育孩子成为国家社会的好公民。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时间:2023-08-12
-
守住口业,成佛一半
守住口业,成佛一半(转帖)大陆九华山有位老尼师,年纪已136岁,身体健朗,从出家至今从不讲任何闲话,开口闭口一句『阿弥陀佛』;有人问她话,若有关修行,则正面开示数言
因果报应时间:2023-08-10
-
修行之道 远离两舌
《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
精选文集时间:2023-08-08
-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多次出家的前世因缘
第二章 多次出家的前世因缘劝人还俗的恶行《长部注》告诉我们,吉答比库为什么在最后一世证得阿拉汉果(arahant)之前,必须还俗那么多次。在很久、很久以前,咖沙巴佛(Kassa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07-30
-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卖花女皇后:玛莉咖
第二章 卖花女皇后:玛莉咖在佛世时,沙瓦提城(Savatthi)有个制作花鬘团体领袖的女儿,她美丽、聪明又大方,是父亲喜悦的泉源,名叫玛莉咖(Mallika,即玛莉咖夫人,古译: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07-30
-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幡然醒悟
第二章 幡然醒悟徘徊在无间地狱的边缘由於盎古利马喇持续发动血腥攻击,因此人们避开森林,很快就没有人敢去那里,连捡柴的人也不敢去。盎古利马喇如今必须前往村庄外围,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07-30
-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轮回背景
第二章 轮回背景像佛陀所有的大弟子一样,马哈咖吒亚那(Mahakaccayana)尊者在僧团中的杰出地位,是往昔在轮回中所种下的种子,经过无数世后逐渐成熟的结果。发愿成为对略说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07-30
-
两舌之害
有一个大富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取用不尽,尤其妻子贞美贤慧,更使他欢喜。长者结婚多年才生下一个儿子,自然欣喜万分。可是很不幸,这孩子才牙牙学语时便害起病来,
因果报应时间:2023-07-30
-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富有的施主
第二章 富有的施主寺院建成后,给孤独全力支持僧团住众,提供他们一切生活必需品。每天早上都送去米粥,每天晚上则补充所需的衣、钵与医药,而揭答林精舍的一切修缮都是由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07-29
-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善说法的吉达长者
第二章 善说法的吉达长者在列举他的「第一弟子」时,佛陀提到三个人在解说佛法上最为杰出:本那.满答尼补答(Punna Mantaniputta,古译: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富楼那满慈子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07-29
-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互为良师益友的夫妻
第二章 互为良师益友的夫妻停止执着才能解脱诺酤罗夫妻不只考虑一个有利的转世,他们也关心人世的公义与深入的存有问题。有一次,诺酤罗父问世尊,为何有些人达到解脱,有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07-29
-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二章 汉文《大藏经》与佛经翻译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二章 汉文《大藏经》与佛经翻译第二章 汉文《大藏经》与佛经翻译大藏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自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印度佛教经典就开始陆续被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7
-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二章:早慧神童
第二章:早慧神童却说耆婆本想拜鸠摩罗炎为师学习佛教,不料鸠摩罗炎竟然跪下向她求婚。耆婆惊慌失措倒退数步道:国师,我有言在先,此生我已献身佛教,誓不嫁人,你快快起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时间:2023-07-23
-
佛教名词:口业_口业是什么意思_什么是造口业
什么是口业?造口业的意思口业,三业之一,谓口之所作,指人的语言表达,即由口而说的一切善恶言语,又作语业。业有善有恶,若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等为口恶业;若不妄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9
-
世人对杨振宁的是非评论,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对于杨振宁的为人在很多人嘴里褒贬不一,其中最为人所诟病的莫过于一种说法:“当初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不回国,现在祖国发展好了他也回来养老了”。这个现今世界上最伟大的
好好学佛时间:2022-09-01
-
口业的因果报应
1、 刻薄才子,怀才不遇有一位青年,很有才华,二十岁获得数学博士学位,一所名牌大学破格直接聘他作副教授,可是过了十年都没有升教授。他禀赋这样好,为什么十年后都得不
学习太上感应篇时间:2022-04-29
-
守护好自己的口业
守护好自己的口业作者:生根活佛.仁孜尼马 我们学佛要知道大乘佛教中最根本的戒律“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五戒,是一切佛教戒律的
生根活佛时间:202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