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大目犍连: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目连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佛又命大阿罗汉大目犍连去问疾,他也不敢承当。大目犍连,具译摩诃目犍连,简称大目连、目连,意译采菽氏,王舍城婆罗门之子,原与舍利弗出家同师外道,后因从舍利弗处听到马胜比丘所说佛偈,当下开悟,率徒众250人归依佛陀,随侍左右,在佛十大弟子中称神通第一。他入地狱施食救母而从佛命设盂兰盆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影响甚大,有目连救母的俗文学作品广泛流传。大目犍连后来被执杖外道殴打,先于佛而灭度。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入毗耶离大城,于里巷中为诸居士说法。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目连!为白衣居士说法,不当如仁者所说。
他记起曾经在毗耶离城的街巷中为众白衣居士说法,维摩诘当面批评他不应如此说法,一点也不客气。
夫说法者,当如法说;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
维摩诘开导他说:什么叫做说法呢?说法就是要如法而说,要按照诸法本来如实的实相、法性而说。诸法本来如实的实相,就是无众生,所谓众生,只是因为自心杂染,起各种烦恼惑业而现为众生,虽然现为众生,而其本性毕竟空、本来涅槃、本来清净。以众生为实有,是诟病。
法无有我,离我垢故。
诸法中本来没有众生所妄见的实我,诸法实相本来离妄见实我的烦恼垢染。这里的我,梵语阿特曼,指实我,即不依因缘、本来常住不变的自我或灵魂。诸法无我,可谓佛法的宗要,为三法印之核心,称印中之印,是判别是否符合佛法的准则。
法无寿命,离生死故。
寿命,简称寿,梵语吉维陀,一般理解为命根,指身体里面能够维持人一期生命的一种关键性的因素,说一切有部认为这种因素非色非心,有的部派认为是一种心法,有的认为是一种色法,唯识学认为是就阿赖耶识中的某种种子所假立,并非实体。从法性来讲,如果说身体里面有这么一种命根的话,那么这个命根的自性也是毕竟空,所以法性本无寿命,本离生死,不生也不死。
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
这个人是人我的人,梵语富楼那或补特伽罗,指众生个体的自我、轮回中不变的主体。人无我,直译补特伽罗无我。为什么没有人我呢,因为前后际断,即时间从前到后的流逝中断。法性本无时间,所谓时间,先后、过去现在未来,只是对物质运动等有为法的人为分别,法性无生无灭,没有时间,既没有前也没有后,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当参禅破初关时,前后际断,见到一个前一刹那是如此,后一刹那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或者过多少年还是如此、不变不动的心体,叫做三际断。
法常寂然,灭诸相故。
寂然,就是不生不灭。为什么不生不灭呢?因为法性无相,无任何相,亦无无相之相,一切相都是妄心分别所见。
法离于相,无所缘故。
相,指由色、声、香、味、触构成的感知觉。相是怎么生的呢?是因缘和合而生,六根缘境产生六识,如眼根缘色尘产生眼识,就是色相,我们看到面前走过一个人,这是第一眼的眼识,这个相的形成还要有一定的条件:光线、一定的距离、注意等,要有九种缘才能够形成眼识所了别的色相,这个色相还须经过意识的思维和分别,就像电脑里面的加工运作程序,才能够形成这是个人的知觉。法性本身是离于任何相的,并不是因缘,也不是空无所有,是无所缘的,既没有能缘,也没有所缘,只要有能缘所缘的分别,就会有相。现在量子力学认为电子等亚原子粒子只是因人观察(所缘)而现粒子相,人未观察(非所缘)时其相如何,是无从得知的。
法无名字,言语断故。
法性本无名字,离一切言语分别。既然无相,当然就没有名词概念,因为所有的名词概念,都是在感知所得相的基础上,经意识的运作分别而建立,六根对境生识的第一刹那,先得现量所见相,并不能形成名言概念,然后经过意识的加工,经舍相、抽象、记忆填充等程序,才能形成这是什么、可以用人造的名言符号所表示的认知。而法性本身远离名字,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以言说,所有的言说都是人为的分别所创造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并不是法性的本身。这里的法,指法性,即诸法的本性或未经众生认知所改造的本来面目。
法无有说,离觉观故。
法性不可以言说,因为它离能觉所觉、能观所观,众生以无明为本,将本来是一个的法性二元分裂,妄立一个能觉能观的心,就有了所觉所观的境。而法性本无能所,远离觉观。
法无形相,如虚空故。
法性没有任何形相,要拿一个比喻来描述的话,那就像虚空。说它如虚空,只是说像虚空,而不是说就是虚空。虚空,指没有质碍、没有形相的空间或宇宙空间,现在知道它并非什么都没有,而是虚粒子即生即灭的海洋,是物质的一种形态,佛经中也说:虚空是色,随入色种。说法性如虚空,不是说它什么都没有,而是说它离任何形相,什么都没有,那叫顽空、断灭空,不是本来空性,是凡夫臆想出来的一种境界,属于第六意识所了别的法尘,叫做意想空。
法无戏论,毕竟空故。
法性毕竟空故,离一切戏论。戏论,指没有实际意义的言说、理论,也可以理解为文字游戏、理论游戏。佛经中将所有的戏论归纳为有、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四句,还有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及一、异、亦一亦异、非一非异等四句,这些戏论,都是以语言符号为工具,用人类具有的逻辑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而建立,不是法的本来面目。法性离一切戏论,离有无、常与无常、一异、俱不俱等分别。只有离绝一切戏论,超越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开发出本来潜在的智慧,才可以证知法性。用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只能堕在戏论里,是永远也不能了知法性的。
法无我所,离我所故。
法既然无我,当然就没有我所了,因为有了我才有我所。我所,指自我所有的东西,如我的身体、钱财、房子、车子、子女、名誉、官位等等。
法无分别,离诸识故。
法性真实绝待,不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所能够分别的对象,所以说离诸识。识的定义是了别,就是分别,或曰辨认信息,六识的了别功能有现量、比量、非量三种,都是根、境、识因缘和合而了别,所了别者为色声香味触法及其组成的境相,即相与名构成的经验世界,不能直接了别法的真实本面。
法无有比,无相待故。
有比就是有相待,或者是互为矛盾关系、相对关系。法性是绝对的,是不依赖任何条件、超越相待而自然如此的真实。
法不属因,不在缘故。
法性也不是一个因,有的人把法性、真如理解为终极的因,但法性并不是终极的因,因为有因就有缘,因是相对于缘来讲的。如果没有缘,也就无所谓因。法性非因非缘,超越因缘。
法同法性,入诸法故。
一切法的实相、本来面目就是法性,所谓法性,并不在一切法之外,而是一切法普遍共具、真实不变的本性、本然,一切法当体就是法性,所以说法同法性,入诸法故。
法随于如,无所随故。
一切法都随于如,如即真如,又叫做如如,如,意谓与本来面目一模一样,因而真实不变者。一切法的真如,即是本性毕竟空,因此法随于如,实则无所随,本来如此、恒常如此故。
法住实际,诸边不动故。
一切法常住在实际里,实际,即真实的本际、边际,就是真如、实相,真如、实相离一切戏论分别,各种边见,诸如有无、常无常、一异等人为的分别,都不能认知、表述真如、实相,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中论》归纳诸法实相离生灭、去来等八种边见,称八不中道。
法无动摇,不依六尘故。
法性不可以动摇,不动不变,本来如此,经常如此,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如此,因为它不依因缘所生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六尘是动摇的,都依于六根,都是有生有灭的,而法性不生不灭,故没有动摇。
法无去来,常不住故。
法性没有去也没有来,因为诸法毕竟空,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原封不动地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以说它无去无来,不住于某个固定的空间。
法顺空,随无相,应无作。
一切法都随顺于毕竟空的本性,随顺于无相的本相,相应于无作的本性,这叫做三解脱门:空、无相、无作。无作就是没有运作,没有动作,所有的运作、动作,都有一个能运作的主体,它运作的时候必须依仗一定的条件,所以凡有作都是因缘所生法,法性不是因缘所生法,是无为法,本来如此,不依因缘,所以无作。
法离好丑,法无增损。法无生灭,法无所归。
好和丑,都是意识加上情绪的分别,无论是说它好,(好,在古汉语中是美的意思),或者说它丑,都是人为的附加、增损,法的本身是不增不损的,它本来如此,所以不可能增加也不可能损减,即便证得佛果也不会增加一分,做众生时也没有减损一分。法性没有生灭,本来不生故没有灭,没有生灭所以也没有所归。说它从哪个地方来,还回到原处,叫做归,本来就没有什么不变不动的实体来去,也就没有什么实体回归。
法过眼耳鼻舌身心。
法超过眼耳鼻舌身这五种识及第六意识,这里的心应该指第六意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都是人类由所业报感得的虚妄认知功能,是因缘所生法,须依根、境、识三缘和合方得生起。法性是无为法,超越因缘,因而超越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过,就是超过、超越。
法无高下。法常住不动。法离一切观行。
法性平等,没有高下之分。《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但无高无下,也无大小、宽窄、快慢、长短等差别,遍法界平等无别,叫做遍一切一味。法性本来如此,所以常住不动,不会变易,不可毁坏,叫做真如、如如。法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你观不观它,它都是那样。即使你拿如实知见的正见或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去观修法性,如果还有个能观所观,那也还是不能与法性相应,不能证知法性。所以说,法离一切观行。只要有能观所观,能修所修,能行所行,那就不是法性。
唯,大目连!法相如是,岂可说乎?
这里的法相指法性,即诸法本来的相状、性质,它本是不可言说的。如果要拿语言来说法性的话,就只能够像以上所说的这样,用遮诠的方法,否定一切戏论及名相分别,乃至否定能观所观等二元对待。
夫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
正确的说法应该怎么说呢?说法者应该无说无示,听法者应该无闻无得。说和听二者,都应该跟本来毕竟空的法性相应,说的时候没有能说的我相,没有所说法的法相,离了这二相去说真如法,才能够说得准确;听法的时候没有能听的我相,也没有所听法的法相,不执著于文句语言,自心跟所说法性的本义当下能够相应,这才叫做听法。正确的听法,听时应没有一个能听法的我、能听法的心,也没有所闻之法的实体可得,与所听法的法性当下相应,即是禅宗所谓言下见性。
譬如幻士为幻人说法,当建是意,而为说法。
就像一个幻化出来的人,为另一个幻化出来的人说法,法师应该这样如法说法。
当了众生根有利钝,善于知见,无所挂碍。
众生的根器有利钝之别,应善于了知不同的根机,应机说法而无所挂碍。不是有一个固定的法、一个固定的观点、一套固定的法则要灌输给别人,说法不应该是这样,说法应该先观众生的根机,他能接受什么,他需要什么,这个法说了以后效果如何,能够善于知见这些,才可以应机说法。
以大悲心赞于大乘,念报佛恩,不断三宝,然后说法。
因为摩诃目犍连说的是小乘法,所以维摩诘居士教诫他说法的时候应该以大悲心赞于大乘,念报佛恩,不断三宝,然后说法。当今一些热衷南传佛法的人,不但不赞叹大乘,而且诽谤,这就有失大悲心,忘记报答佛恩、延续三宝,应该被维摩诘居士批评了。没有大乘就没有佛,没有佛就没有小乘法,就没有三宝。
维摩诘说是法时,八百居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无此辩,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当时听摩诃目犍连说法的八百居士,听了维摩诘所说法,都回小向大,发了大乘的菩提心。摩诃目犍连自感惭愧,说:我没有维摩诘那样的智慧和辩才,所以我不堪担当看望维摩诘的任务。
原标题:《维摩诘所说经》讲解弟子品第三(2)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陈兵教授
第五十一节 大小弟子 互不相害活佛放生的第二种方法,是要本庙主持出钱买各种生命放生,大寺里差不多都有放生池的设备,凡是活佛所到过的寺庙,那些主持都很尊敬金山活佛的
金山活佛时间:2024-10-02
我们看到相应这两个字,我们的身口意像不像佛陀?佛陀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典型,佛一生不妄语,换句话说,三皈、五戒、十善,佛在日常生活当中圆满表现出来了,有这个样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1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乡拙青年,穿着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问他:“你是谁?你来求见虚老做什么?” 那乡拙青年说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9
马春然弟子实名举报郭德纲?师傅刚夸完公式相声,骂了老郭马春然弟子实名举报郭德纲?师傅刚夸完公式相声,骂了老郭看到一个相当的好玩的消息,一位自称是马春然的弟子的人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08
尔时,众香世界菩萨来者,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初见此土,生下劣想,今自悔责,舍离是心。所以者何?诸佛方便,不可思议!为度众生故,随其所应,现佛国异。唯,然,世尊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6
尔时,长者维摩诘自念:寝疾于床,世尊大慈,宁不垂愍?维摩诘心想,我现在卧病了,大慈世尊没有想到我吗?寝疾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卧病,寝疾于床的这个床不是我们现在睡觉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6
9.魔王当弟子有一天,阿难在树林间坐禅,忽然觉得心神无法入定,有些问题想请教佛陀,便来到佛陀的住所,请佛陀开示。阿难问:「世尊!憍陈如、跋提离、婆沙波、阿奢输、摩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时间:2024-08-28
《十住毗婆沙论》亦云:“内有功德慧,外现无威仪,游行无知者,如以灰覆火。”有些上师内在具有殊胜的智慧,但外面的威仪不一定如法,这个时候,没有智慧的人若轻贱他、诽
藏传佛教Buddhism时间:2024-08-18
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佛陀的堂弟。佛成道
因果报应时间:2024-07-19
佛弟子至诚诵经成功劝走弟媳妇腹中胎儿作者:佚名注:有佛友在评论中留言,转载了下列这则最近发生的念佛感应故事,非常好,相信对年轻夫妻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本博以前也曾
佛教知识时间:2024-07-09
有时候家里的风水看似不重要,但是其实对于我们的生活还是有一点的影响的,一些看似很平常的举动往往会触犯了风水方面的禁忌,今天就来进行家居风水布局讲解,有几大禁忌是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1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观念的转变,一种原来只局限于小众的食品,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而且日渐成为一个全球时尚标签与流行文化,这就是素食。在中国福州,有一家精于
素食资讯时间:2024-06-26
药师经讲解 第七讲大家晚上好!我们接着昨天的经文讲,还是重复一个简单的祈请,祈请也是放下自己的自尊!每天祈请佛,这样的话才能和佛相应。嗡啊吽祈请娑婆教主南无本师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2
阿秋喇嘛:上师与弟子 一个人能够在现世中遇到一位证得究竟智慧的上师,依止他,经由他的指导而生起强烈的出离心与菩提心,并通过亲近上师身语意而涌现对实修实证的渴慕,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22
【天台小止观】讲解第三十三集释成观法师讲于 台北大毘卢寺2010年4月23日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悔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1
问:真圆大师您好!弟子来自辽宁省辽阳市,弟子在感情上有所困惑几乎崩溃,我与他相爱3年,我们很相爱但是我们并不快乐很累因为我们一直都在为琐事吵架,争论不休,我一直都很较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2
《首楞严经》讲解第十六讲主讲:释慧祥法师日期:2007年04月22日请大家合掌!至心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至心发愿:佛弟子(您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4
《首楞严经》讲解第十三讲主讲:释慧祥法师日期:2007年03月25日请大家合掌!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再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4
问题:从轮回来看,我们和父母、孩子是什么关系?作为佛弟子,如何与家人相处?济群法师:从轮回的眼光看,我们和父母、孩子属于不同的生命个体,只是因为业缘才走到一起。其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06-01
佛告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於七宝地上。作莲华想。令其莲华一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如同天昼。脉如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华叶小者。纵广二
佛学知识时间:2024-05-22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真心生西方者。先当观於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但想佛像。得无
佛学知识时间:2024-05-21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第三若依终教。地前留惑受分段身。于初地中永断一切烦恼使种。亦不分彼分别俱生。于所知障中。又断一分粗品正使。是故地上受变易身至金刚位。余义如下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05
宁舍身命,不谤正法;宁舍身命,不谤圣贤。宁舍身命,不近恶友;宁舍身命,不犯净戒。──《大宝积经》在这个世间上,什么东西最宝贵?有人说:‘钱财最宝贵!’事实却不尽然。
星云法师时间:2024-04-20
“我就这样死去吗?”此时的我像是从冰冷黑暗的深海中浮起,抑或是走过长长梦靥的隧道,眼前的光明如此的晃眼,以致半天分不清亮光中晃动的人影。原来坐在我旁边的是老伴,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20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厌舍品第三)太虚大师讲述二十一年十二月在闽南佛学院丁二 色无色天乘之三乘共法戊一 出家戒之超欲界法──十信己一 厌舍出家厌舍品第三‘厌舍\’即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8
疑问第三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5
第三课 戒杀放生文 明莲池大师作 (1)盖闻 :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是故逢擒则奔,虮 (2) 蛩犹知避死,将雨而徙,蝼蚁 (3) 尚且贪生。何乃网于山,罟 (4) 于渊,
中级佛学教本时间:2024-04-10
第三课 传统与现代融和传统的文化,是古圣先贤们智慧经验的结晶,但随著时代慢慢发展,有时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便需要有现代法门的增加。因此,传统的不是完全对或不对,
佛光学时间:2024-04-03
第三课 文史一、何谓「本生故事」?本生,又作本缘、本生谭、本生谈等。主要记述佛陀于过去世受生为各种不同身形及身分而行菩萨道的故事。汉译经典中,属于本生类有:《六
佛教问题时间:2024-04-02
稍懂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林则徐(公元1785~1850年)是晚清爱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曾担任江苏、陕西巡抚、署理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署理陕甘总督、云
因果报应时间:2024-04-02
最近有位居士问起佛教徒为何不能养宠物的问题!对于佛教徒能否养宠物这个话题,有很多人都可能思考过!结果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可以养,也有的人认为不可以养!到底佛教
放生问答时间:2024-03-20
伟大的佛陀,应身的年龄到了八十岁的时候,带着阿难行化到遮婆罗塔的地方,许多比丘也都来聚会在这里,佛陀就对大家说道:“诸比丘!今天在这里和你们相遇很好,我告诉你们
星云法师时间:2024-03-04
众生平等、佳节思亲。中秋前夕(农历八月十三),佛弟子们连续探访慰问苗栗县 2 座残障福利院。为众生亲人送去平等温暖与关爱,特别捐赠营养食品、生活用具及慰问金,与大
学佛受用时间:2024-02-29
70 年披荆斩棘,70 年风雨兼程。70 年砥砺奋进,70 年春华秋实。今天,我们迎来了伟大祖国的 70 周年华诞。每当我唱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
学佛受用时间:2024-02-21
作为佛教徒,把自己闻思到的佛法,运用在自己的身心上,当言行产生变化之后,身边的人真正了解到学佛的益处,自然而然就会欢喜追随。我们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其中
藏传佛教Buddhism时间:2024-02-16
疫情来袭,人人“战疫”,各行各业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战疫”勇士,这些“战疫”勇士当中,有不少是虔诚的佛门弟子,他们是以什么样的状态投入到这场“战疫”的呢
学佛受用时间:2024-01-03
周末,深夜,秋信还是呆呆坐在佛堂拜垫上苦思冥想。秋信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学佛多年,也拜了多位法师为师,但这些法师所说所行,无法满足他对佛法的渴求,他一直期望能像很
学佛受用时间:2023-12-30
编者按: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在法著《极圣解脱大手印》中开示邪恶和错误知见共 128 条,其中“认不明信因果迷命理运气”与“认佛法与外道混修”以及“认怪力乱神为佛法神通
佛教故事时间:2023-12-26
(下)出门后,天空还飘着小雨,地面已经湿透了。任幻问:“师父,咱们还要到镇上去办事,怎么现在就匆忙回去了呢?”愧行法师慈悲的看了任幻一眼,笑了笑便和任幻快步回到
佛教故事时间:2023-12-26
四个弟子佛陀在舍卫城讲解佛法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四位弟子听完他的讲解,结伴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那时正是盛夏,暑热难当,所以他们坐在一棵壮硕茂盛的石榴树下乘凉,并
圣者的故事时间:2023-12-13
一天晚上,七里禅师正诵经时,一个强盗破门而入,手持尖刀威胁七里禅师里说:“快拿钱出来,否则就要你的命!”七里禅师望着眼前年轻的强盗,平静地说:“请不要打扰我诵经
佛教知识时间:2023-11-23
一日,佛陀正为众弟子说法,一名弟子起身问道:“佛陀!可否说说您心目中理想的弟子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佛陀回答:“你问得正是时候,这也是我一直想告诉你们的。”世间
藏传佛教Buddhism时间:2023-11-11
前六句是总标,先标见性与外之明暗虚空为同一体,为非同体,或同或不同,或异或非异等六义,以便向下逐一破之。前后六大,皆显无生,今此根大,但破因缘和合之情执;前十番辨见,是广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3-11-04
即尝与味,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初二句明因缘即假,后二句明因缘即中。以味尘及舌之尝性,相妄性真,本如来藏,藏性随缘不变,故非因缘;不变随缘,故非自然。众生不知,二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3-11-04
辛三明藏性即水大性分三。壬初破执水之湿性虽不变,然其畅通之相,或流或息,原无一定。如池水决之则流,填之则息;显藏性随缘,有业则流,无业则息。故曰流息无恒,是显俗谛理。室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3-11-04
弟子序一本平平常常的书,被附上一个平平淡淡的书名,里面却蕴藏着一点也不寻常的内容。你可以说它是一本童话故事书,你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寓言故事书,或者通俗小说等,无论你要
南传人物时间:2023-10-27
第四章 佛法司库具足五种特质的弟子在佛陀宣布的杰出弟子当中,阿难达尊者是唯一在五种特质上被宣布为杰出者。其它比库都只擅长一种,或有两位比库擅长两种,但阿难达是被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10-09
第八章 佛陀般涅槃之后接下来要说道的马哈咖沙巴尊者和阿难达的关系,和佛陀般涅槃后,马哈咖沙巴尊者取得僧团领导地位密切相关。佛陀入灭佛陀入灭时,五个最重要的弟子当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10-09
第五章 双贤弟子对于正自觉者(Sammasambuddhassa)而言,两位上首弟子与侍者的重要性,就如军事、内政与财政大臣之于国王一样重要。佛陀本人就曾以政府部门作比喻,他说阿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10-09
第三章 寻法在对佛陀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这两个朋友放弃行脚生活,返回家乡马嘎塔国(Magadha),他们此时年约四十岁。⑴找到不死之道虽然面临许多失望,他们仍未放弃希望。相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