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寻找佛陀的踪迹
佛陀和往常一样,准备好去托钵乞食,他对阿难陀说道:
「阿难陀,我需要休息。自从我觉悟以来已经九年,我踏遍了整个中印度的平原,步行了数千里。虽然如此,我从来没有想到休息,从来没有感到累,我常住于喜悦和寂静。现在,我的身子感到很虚弱。即使在六年的苦行中,我也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我希望远离大家,一个人住在森林里住一段时间,你们不要来找我。」
「世尊,我知道,你的思想被提婆达多以及他以他为首的僧人搅乱了,一直不得安宁。」
「阿难陀,在精神上,佛陀从来不曾受到干扰。失望和憎恨从来不进入佛陀的心智。不过现在,我在身体上感到疲劳。」
「世尊,不要到森林中去住,还是到其它城市去住吧。世尊,给孤独长者曾邀请过我们,我们还是去舍卫城吧。」
「如果提婆达多又跟到那里,我们又怎么办?阿难陀,当问题发生以后,逃之夭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决定去帕里勒亚森林,并没有逃避这些问题的意念。这是当前能解决问题的唯一有效方法,并且我也需要休息。当我不在这里时,有识之士将会注意到那邪恶的假僧人。他们会把这些人同其他的僧人区别开来。然后,邪恶不法之徒就会开始检点自己,而从事善德之业。他们自己将会认识到他们的错误。不然的话,由于冒犯了大众,他们将得不到这个城里的供养,只好到其它城市去。我一再劝告提婆达多和他的同僚,但对于这些头脑简单、无知而盲目的人来说,佛陀也是没有办法的。阿难陀,把水倒在底朝天的船背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世尊,帕里勒大森林是百兽出没的地方,那里到处都是残暴、凶猛的野兽。再说,在那里,你将得不到一点供养。你会受到日晒夜露的折磨。世尊,我同你一起去,这样,我可以照顾你。」
「不用了,阿难陀,不会有任何危险的。我会找到一个舒适的地方,并在那里住下来,以森林的野果为生。阿难陀,不要因被欺负而动摇,依我的教法而住。三个月后,你来找我,并给我带来有关消息。」
自从东方发白,阿难陀就一直走着,没有休息一刻。他走进了帕里勒亚大森林。但是,他现在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走了,在一片大岩石丛中迷了路。他沿着一条溪水而上时,他看到一群猴子正津津有地在品尝着各种各样熟透了的水果。它们在高大的树枝上跳来跳去,四周回荡着一片噪杂声。在这里,人类美妙的乐曲声和鸟鸣声也变得使人恐惧,就像针刺一样钻进他的心头。渐渐地,他沿着溪水,深入森林。喧闹声逐渐消沉下来,这种死一般的安静,加深了他的恐惧感。他预感到,这是一种潜在的危机,突然,一只在水边饮水的小梅花鹿发现他。小动物一阵紧张之后,还是继续地饮水,然后又怡然自得走走开了。阿难陀希望马上看到佛陀的住处,他就爬上一个山坡。一只鹦鹉叫喊着从他的头顶上飞过了,转了一个圈子后,朝下飞来,停在靠近他的一棵树枝上,说道:「祈愿人人幸福,解脱苦海病魔。」一听到这些,阿难陀就乐得如同见了佛陀一样,他一下子明白过来,这只鹦鹉是从佛陀那里飞来的。他走近鹦鹉。
「好鹦鹉,佛陀在哪里?」阿难陀喜出望外地问道。
鹦鹉自言自语地叫了三声,然后飞上半空,在河流上盘旋了一会儿,又飞了回来,落在原来的那棵树上,说道:
「朋友,看那!」
阿难陀开始莫名其妙,后来明白鹦鹉在重复佛陀的话。
太阳下山了,黑暗笼罩着四周,阿难陀急冲地沿着河流走着。鹦鹉在前面引着路,每隔一段可见的距离,它就停在一棵树上用自己的语言叫上声。偶尔说上一句:「朋友,你饿了吧,请吃水果。」
突然,从不远处一块巨石上的芦苇做成的拱门传来了佛陀的声音。
「阿难陀,到这里来。」
阿难陀立即爬上一个小山丘。在那里,他看到佛陀面带微笑、神采奕奕地站在那里。阿难陀赶紧跑了过去,紧紧地抱住佛陀的脚,他高兴得热泪盈眶。然后,他站了起来,坐在岩石上的鹦鹉首先对他说道:
「朋友,你饿了吧,请吃水果。」
「世尊,多亏了这只好鹦鹉,我才找到这里。要不是它,我就会在茫茫的森林里束手无策了。」阿难陀说道。
「阿难陀,它是我我的一个朋友。这些可怜的动物并不像人类想的那样低下、残忍。无论你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它们,它们的心始终如一。我与它们友好、和睦地住在一起。」
阿难陀转身看了看四周,他看到,在一棵硕大无比的树荫下有一个石窟,到处都显得很自然,无论是高悬于石窟上方的树枝树叶,还是地面上的草地都没有受到任何破坏。佛陀虽然在这里住了三个月了,周围环境的新鲜生机并没有丝毫减弱。
阿难陀又一次惊讶不已地望了望四周。佛陀问道:
「阿难陀,你好象感到很奇怪。你看见什么了吗?」
「世尊,您就在这里住了三个月?」
「是的,阿难陀。」
「世尊,这个地方真可怕。您看,四周都是野兽的踪迹,现在只不过是黄昏时分,我可以想象,当夜幕覆盖大地时,这里又将是怎样一番景象。」
「阿难陀,你是害怕森林,还是害怕黑暗?」
「我害怕黑暗、大森林以及野兽。在这块恐怖的地方,哪里有什么和平与安宁?」
「世尊,在您的身边,我不怕。」
「即使在我身边,黑暗也会降临。在森林里也是一样,这里有数不清的野兽。阿难陀,透过黑压压的灌木丛,你看见了什么吗?」
阿难陀看了看四周的森林,由于害怕,他向佛陀靠了靠。
「怎么了,阿难陀?」
「世尊,在阴森的森林中,恐怖正向我们袭来。我被这种恐怖包围起来了,凶猛的野兽向我们张牙舞爪。」
这时,一只母豹领着一群小豹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它们低着头,挟着尾巴,绕着佛陀转了起来。阿难陀就像一个小孩似的,吓得浑身筛糠似的颤抖起来。不一会儿,母豹领着小豹在佛陀四周转了几圈以后,就躺在旁边的一块岩石上,眼里闪动着光芒,仰望着佛陀的脸。阿难陀还可以听到小豹吸奶发出的微弱、模糊的声音。
「阿难陀,你害怕吗?」
「世尊,我现在虽然不害怕了,可是,我的大脑却纷乱不堪。我觉得,我应该马上从这里溜走。周围还有许多其它更危险的野兽。在我一生中,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恐惧场面。石窟里可能比较安全吧。噢!世尊,我们去那里面吧。这样才能使我的大脑得到一点安宁。」
「阿难陀,不要害怕。这里的野兽不会袭击你的。如果你果真希望的话,我们就进石窟吧。」
阿难陀紧紧地跟着佛陀,渐渐地走近无花果树下的石窟,洞里一片黑暗。可是,他惊讶地看到里面有一线光亮,给昏暗的石窟带来光明。这不是一盏油灯,而是一块宝益石。在这里闪闪发光的宝石旁,盘曲着一条巨大的眼镜蛇。佛陀微微地低着头,跨进洞口,坐到一个石凳上,望着阿难陀。
「阿难陀,进来啊。」佛陀说道。
「世尊,里面有一条剧毒无比的眼镜蛇王。」阿难陀战战竞竞地说道。
「那么,你再看看外面吧。」佛陀又说道。
「世尊,我看到外面有只凶猛的野熊。里里外外都是同样的危险。」
阿难陀的声音颤抖起来。
「阿难陀,听着,虽然它们是畜生,但是它们十分了解我,我对它们广施慈悲,我慈祥的目光给它们带来和平与安宁。当它们和我在一起,被我的眼光所征服时,它们就不会伤害任何人。你也给它们施与至高无上的慈爱,一心念善,努力争取和它们做朋友。这样,你的害怕、疑虑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荡然无存。和它们住在一起,你将会快乐。阿难陀,到这里来坐下。我想听听来自柯沙毗的有关消息。」
阿难陀小心翼翼地来到佛陀跟前,望着宝石光辉照耀下的佛陀的脸,说道:
「世尊,提婆达多和他的同伴弟子们已经离开了柯沙毗。他们好象又回到了王舍城。」
「阿难陀,人们对其他的僧人有什么看法?」
「世尊,就在您隐居这里的一个月,人们一般都喜欢、支持提婆达多和他的追随者。他们认为我们不虔诚、不可靠。他们不愿意和我们来往。这是由于人们也赞同、拥护提婆达多提出的戒律制度。世尊,第一个月间,我们孤独无助,柯沙毗城里的人拒绝给我们供养。老富翁宫释也似乎站在提婆达多那一边。当我们在城里得不到供养,我们就到城外去,他们无论在哪里看到我们,就大肆辱骂我们。但是,我们从来不还口,正如您所关照的那样保持沉默。这一个月结束时,人们开始憎恨那些僧人庸俗的行为,他们很赞赏我们严明的戒律和威仪,议论纷纷,说你来森林里住,就是由于他们那些丢人现眼的行为造成的。于是人们邀请我们到他们家里去受供养。当我们在街上乞讨时,他们都争先恐后的把我们的钵装得满满的。他们开始询问起来,三番五次地要求我们请您回城。」
「阿难陀,我不是早就告诉过你,虚假只能在短时间内掩盖真理。如果我们的指导思想正确的话,我们就不会犯错误。因为,我们的武器是真理。阿难陀,这对无知和嫉妒成性的提婆达多,及其他的僧人是第一次打击。他们还会反击的。但愿我的弟子们具有坚定的意志,顽强地忍耐所有障碍。总有一天,提婆达多必将面对真理。阿难陀,我将回到柯沙毗。」佛陀说道。
到处是夜里出来活动的野兽。但是,他们一点声音都没有,连树枝折断的声音都没有,偶或听到微风拍打树枝的声音。当整个森林被昏暗覆盖时,洞口里却变得越来越明亮。这时,佛陀已深入禅定。一路旅途劳累的阿难陀,面朝佛陀,以他的衣物做枕头,香甜地睡着了。
那一夜,阿难陀断断续续地时睡时醒,但是到了早晨,他就沉睡起来。当他醒来时,天已经大亮了。
当他走出山洞,外面的景色使他惊呆了。一群猴子手里拿着、嘴里叼着各种野果,爬上了小山丘。一只猴王走在最前面,中间是一群腰里挟着小猴子的母亲、后着跟着的是一大批成年的大猴子,最后,走过来一群年老衰弱的老猴子。晨光下,佛陀坐在岩石之巅,向它们打着招呼。他的钵就摆在他的跟前。猴子们一个接着一个走了过来,用它们带来的水果把佛陀的钵装得满满的。然后,它们就在距佛陀不远的地方坐了下来,好似一群虔诚的信徒。
钵被装得满满的,各种各样的水果如芒果、野橄榄等摆满了一地。布施仪式以后,佛陀看了看坐在四周的信徒,然后,他走到每一只猴子面前,慈爱地对它们讲着话,抚摸着它们的头。阿难陀看到,猴子们一个个捧着佛陀的手,把自己的手放在佛陀的手上。当它们接受完佛陀的祝福,猴子们又悄悄地走开了,爬上树枝,目不转睛地凝视着佛陀。
阿难陀默默地观看着,一直等到猴子们离开,他被深深地感动了。他走到佛陀前,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恭恭敬敬地礼拜了佛陀。
「世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奇迹,也没有听说过。我简直不敢相信我自己的眼睛。帕勒里亚大森林里的野兽比人类还要虔诚。」
「阿难陀,帕勒里亚大森林里的野兽与其它地方的野兽一样,只不过它们现在被驯服罢了。从而,它们比其它地方的野兽更忠实。与这些朋友住在一起确是一件快乐的事。同样地,它们也因和我在一起而快乐。阿难陀,住在帕勒里亚的这段日子,我的精神最为愉快、轻松。即使在我的家乡迦毗罗卫国,我也没有感到如此的快乐。」
「世尊,我也同样感到十分快乐。一个人可知快乐地与这些朋友生活在一起直到死亡。」
鹦鹉又飞回来了,嘴里叽叽喳喳地叫着什么。然后,它就在离佛陀不远的一块岩石上停了下来,说道:
「愿一切众生幸福,解脱苦恼病魔。」
然后,它又说道:
「朋友,你饿了吧,请吃水果。」
阿难陀忍俊不禁,大笑起来。他伸出手,靠近鹦鹉。鹦鹉立即跳到他的手上。它又说道:
「朋友,你的孩子好吗?去喂养它们吧。」
「世尊,鹦鹉重复的是你的话吧?」阿难陀问道。
「是的,阿难陀。它只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说着,佛陀从钵里抓起一把摩罗果,摆在石头上,对鹦鹉说道:
「朋友,请吃摩罗果。」
鹦鹉立刻从阿难陀手里跳了来。它叽叽喳喳地叫了几声。然后它一边啄着摩罗,一边说着:
「朋友尽可能多吃一点,带两个给孩子。朋友,吃摩罗。」
佛陀收拾好他的衣钵,开始动身离开森林了。一路上,一群群猴子依依不舍地跟在后面,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发出一阵阵依恋的声音。它们跟着走了好几个时辰,一直把佛陀送到森林边。这时,佛陀停了下来,转过身,对猴子们作了一个手势。
「孩子们,别再送了。」佛陀说道。「没有比你们的家乡更幸福的地方了。愿已经皈依佛陀的你们万事如意。我走了
母猴子忘记抱有腰里的小猴,目不转睛地凝视着佛陀。它们静静地吊在下垂的树枝上,忧郁、惆怅地望着佛陀,一直等到他的身影消失在远方时,它们才不约而同地发出一阵阵悲伤的啼叫。
突然,那只鹦鹉发出一阵尖锐、刺耳的喊声,一下子飞了过来,然后又迅疾地飞走,寻找佛陀的踪迹去了。
寻找调心之道所谓无明,就是看不清自己的内心,看不清生命的真相,看不清那些此起彼伏的念头是什么时候生起,又是什么时候占据我们的心。我们以为,所有念头都是这个我想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次,佛陀在去祇陀园的路上遇到一位婆罗门老人。这位老人一见到佛陀,就情不自禁地喊:「我的儿子,我的儿子!」还朝着佛陀扑过去,想抱住佛陀。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5
【原文】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地藏经》【注释】如果有这样的众生,他们肆无忌惮伤害佛陀,让佛身上流血,或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2-05
第五章 马哈咖沙巴与佛陀的关系我们已看到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尊者与佛陀之间有深刻的内在关系。根据传统资料,这关系在他们的前世中就已缔结了。根据本生故事,马哈咖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第四章 马哈咖沙巴如何遇上佛陀继续我们的故事,现在要回来看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㈠在他来到十字路口之后,他去了哪里?如前述,当两个沙门分手时,大地被他们的出离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佛陀最初的侍从目前大部分寺院的大雄宝殿的中央,莲座上佛陀圣像的旁边,总是左面站着大迦叶,右面站着阿难陀,但佛陀最初弘法的时候,却不是这样。佛陀成道的最初两年中,
十大弟子传时间:2024-10-19
佛陀亲为缝三衣瞎了眼睛的阿那律,在僧团中生活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尤其对于乞食和缝衣,最感到困难。不过僧团中很友爱,健康的人,在外面托钵回来,总将余下来的分给有病
十大弟子传时间:2024-10-19
第六章 佛与佛身观本觉.始觉.究竟觉现在再把佛字的主要概念讲一讲。印度话佛陀,汉译为‘觉者’,佛者觉也。觉的内容有三:第一,本觉,即众生本有的觉性。这个觉性是人
流浪者群歌时间:2024-10-18
佛陀的醒世格言1.宁静一、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耽忧未来,不执著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三、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7
第九十七、谁先见佛陀有一次,佛陀住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南郊的祇树给孤独园。一天,三十三天的统领释提桓因来见佛陀,劝请佛陀到三十三天为佛陀的母亲说法,得到佛陀的默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4
当某位藏传喇嘛教导一个牧民时,牧民所想要的可能只是健康、富裕的加持而已,而不是追求证悟。这类加持在西藏的环境有它的作用,就像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巫术或者算命各有其
文殊花开时间:2024-09-20
所谓伦理,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人伦道德之理的略称,为人际相处道德准则之总和。汉代思想家贾谊说:商君违礼仪,弃伦理。[1]朱熹老夫子也曾教诲过弟子:正家之道在于正伦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3
佛陀的“应该”[作者]坦尼沙罗尊者[中译]良稹The Buddha’s Shoulds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正定构成了道的核心。圣道的其它要素,作用有两个。一个是使你入定; 另一个是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7
你相信因果吗?什么是因果呢?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众多条件引起的,这些条件就是因,由这些因产生的事物就是果。佛陀也无法逃脱因果,受了风寒引起了背部疼痛的痼疾,所以我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序(给第十一次版的)《觉者之言》的原版是以德文撰写。原文是依据佛教巴利文经藏中世尊的语言,择其精华,再依次序有系统化地把它编辑成书。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初学者的入门指南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1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世尊正觉悟,广说解脱法;殷勤劝出离,犹如慈母心。《中部》在世界所有宗教导师中,佛陀可以被认为是精力最充沛,行化最活跃的宗教领袖。除了照应身体需要外,他整天都在为弘法利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7
佛陀的遗教是什么?佛使比丘答:众所皆知,遗言就是一个人临终前所交待的话。佛陀临入灭时,说出最后的遗言:一切因缘和合法,必定败坏,大家应自精勤,不要放逸!所有事物只是不断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6
第十八节 访问阿罗蓝仙人太子辞别频婆娑罗王以后,披星戴月,忍饥受饿的又开始踏上他追求真理的征途。有一天,他到了一座寂静的森林,森林中有一位阿罗蓝大仙人在那里修行
释迦牟尼佛传时间:2024-08-11
佛陀的法语佛陀的法语,每一句都使波斯匿王听了非常恳切的信服。佛陀被给孤独长者迎接到祇园精舍,这里的环境和风景优美得好比人间天上。园中有的是奇花异木,精舍建筑得又
佛典故事时间:2024-07-22
1 中国古人常讲“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儒家只讲一世,佛法讲三世。佛教不但讲这个世间、出世间,所有的学术是应有尽有,而且还讲过去世、未来世。为什么佛讲过去、讲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21
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佛陀的堂弟。佛成道
因果报应时间:2024-07-19
佛陀现神迹,火焰化红莲度化室利笈多在佛陀时代,摩竭陀国的王舍城中,住有一个名叫室利笈多的人,他在王舍城中,也有些名望,所以大家称他为室利笈多长者,但他却是露形裸
佛教知识时间:2024-07-07
请问法师,学佛应如何寻找善知识?释迦牟尼佛、弥勒菩萨、世亲菩萨以及宗喀巴大师都宣说了善知识的法相。末法时期,具有全面功德的善知识较少,但最主要归纳为三点:1、戒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6
《真言密教探源》1.2《真言密教演进史〈佛陀前后的咒术〉》佛陀出世弘道时,禁止咒术和波罗门的宗教仪礼,这是原始佛教的基本性格。初期佛教团体极力改革旧有的宗教信仰,也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30
这是外国网友跟踪尼碧汝的时候拍摄到的太阳的真正样子,佛说太阳和月亮都是方形的,里面都住着人。看看照片中这个太阳是不是方形的?佛说太阳周围有五种风围绕。太阳发光是
佛学知识时间:2024-06-13
编者按:这则故事摘自《维摩诘经》,主人公舍利弗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经中童子问佛佛国一事,佛言佛国净土是心净的示现。这个时候舍利佛心中不免升起疑虑
佛教知识时间:2024-06-13
佛陀的四无量心昔佛在世时,曾授提婆达多盐汤,因提婆达多好吃酥腻食物,头痛腹满,受大苦恼,不堪忍受,呻吟称念:【南无佛,南无佛!】那时佛在其住处禅定中,听到此声音
佛教知识时间:2024-06-09
怎样才是真正的赞叹佛陀有一次,佛陀和追随他的比丘弟子们,在印度当时的摩揭陀国境内游化,打算从首都王舍城,前往北边的那烂陀城。在佛陀与比丘们一行人的后面,有一对外
佛典故事时间:2024-06-07
苏东坡与佛印苏东坡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一位文学家;佛印禅师,是与苏东坡同一个时代文学、佛学都精通而名闻全国的一位高僧;这两个人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的交谊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5
信智合一是佛教的特点从历史来看世界的宗教,佛教创立的历史悠久,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宗教,但这古老的宗教,却有其进步的教理。怎么见得呢?由于现代的科学昌明,欧美许多智识青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5
不少人以为守不杀生戒,是我们人类对动物或植物界的一种慈善举动,也有人因羡慕持戒的功德而持戒,这虽然是好事,但不是守此戒之本义。佛陀制此戒的根本精神是慈悲护生,救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3
编 辑:广缘佛说:你之所以活得痛苦,是因为执念太深!佛说,人生一切苦难起源于心,要想脱离苦海,唯有修心。佛说:人的痛苦是因为太多的欲望每当读到这些冠了“佛说……
学佛受用时间:2024-05-11
星云大师:佛陀觉悟后的般若生活(一)佛陀的一日生活各位想象中佛陀一天的生活,或许如小说家笔下描写一般驾着祥云紫雾飞翔于天上人间,运用神力变大变小。其实那是虚幻不实的
星云法师时间:2024-04-22
这天,我带着女儿一起观看了黄渤第一次执导并主演的喜剧电影《一出好戏》,虽然是喜剧题材,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反倒有些沉甸甸的感觉,甚至为影片中深刻的人性揭露而汗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9
在佛教的《长部第一六大般涅盘经》《长阿含第二游行经》中有一段释迦牟尼佛解释怎样才算是真正的供养的故事,才恍然大悟。释迦牟尼佛在临近涅盘的时候,来到了末罗国的拘尸
佛教故事时间:2024-03-17
学习此经获佛授记,不断三宝种姓佛陀说,我于定光佛。闻此方便经。我曾经于定光佛面前听到《圣大解脱经》,住忍得授记。号释迦牟尼。得到无生法忍的授记,号释迦牟尼。有些
文殊花开时间:2024-03-09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香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红楼梦》中的 一曲《葬花吟》,唱尽了人间伤春悲秋之痛。花谢花飞日月转轮,红消香断轮回不尽。这正是佛陀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07
放生乃佛陀金口告诫,历代祖师大德多亲身实践并广为提倡。谆谆教诲,兹节录如下:《药师经》: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燃灯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大智度论》云
放生起源时间:2024-03-06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又把他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7
师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师云:还可趣向否?泉云:拟向即乖。师云: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7
四祖的直传弟子是五祖弘忍,也就是那个无姓的小孩。他被道信收留时,才七岁。十三岁时,正式剃度为僧。他在四祖门下,白天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道信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7
无相禅师在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刚好看到不远处,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打水车,无相禅师趋前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有一天,如果我看破红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7
仰山慧寂初参耽源禅师,深得禅师赏识,耽源便把慧忠国师传给他自己的一本法门秘籍传给他:这是祖上代代相传下来的,你要好好保存。慧寂拿过来看了一遍,就一把火把它烧掉了,耽源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6
某僧看到不立文字,见性成佛后,好象开悟了。不再拜佛,经常以《大般若经》当手纸。有人不解问他为何如此。我就是佛,经文不过是记载佛话而已。有佛在此,经文何用?一日,白隐对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6
神秀和尚、老安国师、道明和尚。神秀下普寂,普寂下懒瓚和尚。在南岳。师有乐道歌曰: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真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过去已过去,未来更莫算。兀然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6
神光慧可禅师翻山越岭来到嵩山少林寺,拜谒达摩祖师,要求开示,并请为入室弟子,达摩面壁静坐,不理不睬。神光于是在门外伫候,时值风雪漫天,过了很久,雪深及膝。达摩看他确实求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6
久远以前,有一位施陀尼弥国王,统治着广大的领土与众多臣民;虽有诸多后妃美眷,但仍膝下无子。国王为此忧愁不已,担心王位无人继承,便举行盛大隆重的祝祷仪式,祈求上天恩赐贵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6
有一户大富人家,养雇了许多仆人,每一位都想讨主人的欢心,每当看见主人往地上吐口水,个个争先恐后地用脚去抹拭。其中有一人动作不太敏捷,常常扑个空。有一次,他看到主人的嘴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5
有一个富翁虽然富甲天下,但是每天仍然过得闷闷不乐,他担心子女不孝顺,他忧虑老病会来临,他挂念富贵不长久,他恐惧死亡的逼迫。他让自己活在无尽的烦恼里面。他的隔壁住了一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