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烦恼的运作

佛教故事 2013-11-27

烦恼的运作

什么是烦恼呢?烦恼是佛教的名相(概念),它是指某些会污染我们心的现象,例如,贪爱、憎恨、疑惑、愚痴、傲慢、嫉妒、悭吝,这些都是烦恼。

作为人类,为什么你那么忙碌?为什么你要赚钱?因为贪。假如没有贪,你将不会去赚钱。在佛陀时代,有很多在家人是不去赚钱的,因为没有贪念、没有渴爱,他们只是以所拥有的换取所需要的。

例如,有一位陶匠,他自愿地日中一食,却不感到难过,因为他已经证得三果,断除了对欲乐的渴望,不再执著于欲乐享受。他从别的地方获得陶土制作成陶器,在烧制之后,把各种大小不同的陶器放置在家门前。人们来此拿走他们所喜欢的陶器,留下白米作为交换。这就是他的生活方式。我只是想让你们知道一个已经断除烦恼的人,是很知足的人。

身为人类,我们因为烦恼才在这世间忙碌。当得不到想要的,我们通常会感到生气,会起瞋恨心;当看到他人比自己好,我们常常会感到嫉妒;因为悭吝,我们大多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所有。

我们有贪爱、瞋恚、愚痴、嫉妒、悭吝、骄慢等各类烦恼,但是我们不能指出它们在哪里,也不能碰触到它们,更不能拿出来给别人看。那么,这些烦恼是你的吗?我们说“我的贪”“我的瞋”“我的慢”“我的嫉妒”,这是不正确的,这不是事实、真相。烦恼不是“你”的,假如那是你的,你就能够拿出来给我看或者指出来给我看,你就能够碰触到它;如果那是你的,你就能随你所愿去做。

因为我们还不懂得掌控、调伏烦恼,很多时候我们是失控的。为了少受一些苦,我们需要知道怎样处理它们。

有人说“假如烦恼不是我们的,我们甚至不需要去除它”,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只有认识到烦恼不是我们的,我们才能见到它们所带来的过患,才能见到它们的危险;如果认为它们是自己的,我们是没有办法断除它们的。当我们认为那是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我们就不会想给任何人;只有当我们知道那其实不是自己的,我们才能够舍下对那样东西的执著。

在世俗的传统上说“这是我的”是正确的;可是在究竟义上,这是不正确的、不真实的。在究竟义上,这不是我的。在世俗谛上,我们可以说“这是我的贪”,究竟义上却不是。究竟谛是我们需要了知的真谛,只有当了解究竟谛(究竟法),我们才有办法解脱一切苦。在此之前,由于不了知究竟法,我们无法远离一切苦或者解决生命中的问题。

如果烦恼是我们的,我们就应该能够随意地去管理和掌控它,随意做自己想要做的,但是它却不在我们的支配范围内。佛陀说,我们受苦是因为我们认为烦恼是我们的。所有的凡夫都认为贪是我的、瞋是我的、痴是我的、慢是我的,这叫做邪见。邪见使我们在生死轮回中受苦。

现在我在尽最大的努力让你们建立起正见。正见非常重要,它能让我们走在解脱苦的正道上。

烦恼有三个阶段,它就像一颗芒果的种子,有长成一棵芒果树以及结出果实的潜能,可是,我们却无法在一颗芒果的种子里指出芒果树和芒果在哪里。同样地,各种烦恼作为一种潜能、一种潜在的倾向,它们是潜伏着、隐藏着的。因此我们不能看见、不能指出,也无法碰触作为一种潜能而潜伏、隐藏着的烦恼。

播下芒果的种子后,如果土地、水、阳光等使芒果生长的条件具足,它就能长成一棵芒果树,结出果实。若没有适当的因缘条件,它就不能生长、结果。同样,我们的烦恼(例如贪)潜伏在我们的名相续流里,这时它称为随眠烦恼(潜在的烦恼),当因缘具足时就会浮现出来。例如,对于一位男子,如果有一位非常美丽的女子经过,潜伏着的贪就会跳出来,浮现在他心中,然后他会做出示威说:“我要民主。”(看来这男子已经有太太,所以说要民主。)

在此,让贪生起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要有让贪生起的因缘条件,即可喜或者美好的所缘;

第二,不如理作意;

第三,光。因为在黑暗之中,我们无法看见。

就如种子需要土地、水和阳光才能发芽生长一样。贪需要美好的所缘、不如理作意和光才会生起。如果没有这些条件,贪是没有能力生起的。因此,烦恼潜伏在名相续流中,当因缘条件具足时,它才会浮现。

更新于:2013-11-27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