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实录:
当我们真正能做到这些的时候,我相信很多困难等等,将会迎刃而解,但是我们也说到了灾难以及一些痛苦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并不是说我们一两句就能把它化解掉的。当人面对痛苦尤其是像失去亲人这种痛苦的时候,这种灾难所给他带来的痛苦,最难受的时候不是在第一年、第二年,而最主要是在第三年和第四年,而且我也知道,在大地震发生之后,很多人因为当时忙于自己的工作和救援,不会去想太多,尤其是一些失去了亲人的一些灾民。
但是当震灾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会频频传出这些人自杀的一些消息,我也想问一下宗舜法师,当我们面对灾难的时候,如何来认识,以及具体如何来面对灾难所带给我们的一些痛苦呢?
宗舜法师:我们首先不能够回避痛苦,我们要明白,释迦牟尼佛之所以能够走上追求解脱道的道路,他最核心的一个动机,就是对苦难的认识,对苦的感受,对无偿的感受是佛,当时修道的最初的动机。
所以这个佛家把苦是分为两部分的,一个是内苦,一个是外苦。内苦就是我们心灵的痛苦,外苦是世间的这些灾难造成的伤害那就是外苦,如果我们明白生命的本质就是痛苦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苦难来得是自然而然的,它甚至说它是不一定伴随生命而产生的。
所以在佛教里面,有很多描述苦的词语,比如说佛教里面说,苦海,大家说茫茫苦海,苦海无边,或者说苦网、苦伦、苦缚,就是痛苦的像绳子一样的把你绑起来。苦机,有这样的也认同,所以说相对于人类的这些千百万年的这样的历史,这些无数的灾难和打击,要加在一起是我们没有办法用语言描绘的。
但是我们要想体会的就是,我们人要想生存,或者说人要想获得解脱,他就要经历千锤万打。曾经有一个小小的寓言,它就说你看石子非常羡慕被雕刻成佛像的石头,说你看我被人家在脚下不断的在践踏,但你呢?高高在上,受人供养和膜拜,刻成佛像的石头对脚下的小石头它说要想成就今天这样的一个模样,我要坚受千刀万剐的折磨。它要经过千锤百炼,把它雕琢,才能成就一个佛像。
所以,那么同样,每一个生命,它要想获得真正的解脱和自由的时候,它必须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千锤万打,我们人类从来没有在痛苦面前丧失过斗志,甚至有的时候,把它当成是一个冶炼自己的熔炉。著名的宋代的一位禅师叫圆悟克勤,他曾经形容,他说过一个偈语,他说叫烹佛烹祖大炉韝,煅凡煅圣恶钳锤。禅宗的一个用语,他说禅堂里面,大家都在禅堂里面打坐修行,这个禅堂就像一个熔炉,他在里面是烹佛烹祖,就在里面艰烤着佛和祖,就你成就不能成就,就看你能不能够经受得住生死的磨难。
要想获得开悟,就要经过钳锤,煅生煅死,经过这个恶,就是很重的痛苦的钳锤,锤子和钳子,敲打你,成就你。你经历过这些,才能够使自己得到成长和涅槃。所以我说,我们感觉就是你真正的面对灾难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回避,只能够直面,直面痛苦才是唯一的出路,也可以说才能获得治愈的希望。
崔明晨:其实刚才宗舜法师给我们讲到了,就是人在面对苦难的时候,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反应,还有那个圆悟克勤禅师的偈子,我的理解可能就是这个痛苦本身它不是人类的一个敌人,它不是一个宿敌,其实这颗痛苦的种子,其实它包含着、饱含着伟大善心的萌芽。其实它时刻在焕发着我们的良知和理性。
我们在广莲寺看到的,坚守在那里的法师和那里的经过苦难之后的羌族的老百姓们,他们在那个残破的寺院里面,在那个残垣断壁里面每日早晚课诵,每天过堂,我觉得这种信仰不倒的这种理念,或者是这样的一种故事,其实也是激励着我们这个团队,能够每日、每天、每刻做我们的本分,把真正的佛教精神,正性的佛教能够传播出来,这个也是我从业这么多年以来的感受。
宗舜法师:我觉得灾难它是一个契机,值得我们反思自己,它是一个反省的契机,我们这个时候可能更多的要想到,我们是不是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自私、自立的,每天为自己的生机在奔忙呢?我们在灾难中间,是不是更要看到更多互相的关爱,互相的辅助,这个我们佛教讲众人和合,那我们离开了谁,我们可能能够生存下去,但是一定会生存的不是那么美好。
所以说,只有众人和合,大家齐心协力,把我们的精神家园,尤其是我们的信仰,建立起来,那真正的本着慈悲心,本着平常心去对待灾难,才能够在灾难中间真正的安下这颗心来,所以我写过博文,就是灾难中的平常心,就是希望大家真正的用一个平常的心,去对待灾难。
对于灾难而言,它毕竟是一个非常态的事情,我们还有很多事情,是需要经常去完成,去做的,就是说灾难是不可避免,但是我们的日子,还得过,所以如何珍惜好,当下的每一天,为活着的人,去做一些很有现实意义的事情,它这个才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我们要明白,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众人缘和合的世界,所以在这个众缘和合的世界里面,我们除了自己顾着自己以外,还有更多的应该要想到互相的关爱,互相的扶持,我们除了讲究个人所谓的人权,个人的利益,自身的保障之后,这些概念之外,还有民族的大义,人类的存亡,这种责任、道义。
所以这些东西都是值得在我们今天要格外反省,值得提倡的,所以我觉得大家在灾难中间还是应当保持一颗平常心。
在我们今天的节目当中,宗舜法师不仅仅从理论,还有一些精神层面的信仰来帮我们面对痛苦的时候,如何去释怀,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一些建议,在最后我们节目在录制前期,很多网友在我们的官方微博上留言,来简单的读两段他们说的也非常好,也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其中子鱼8901的网友说,佛教对人生苦难的帮助,看似简单,普通的一句佛号,一句阿弥陀佛,但对于身处在痛苦中来说,是一盏指路明灯,一条救命的绳索。还有则悟大和尚,则悟发师他说用正见观真理,说的很简单,但是也非常之深刻。最后用圣严法师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问道》节目,就是“面对他、接受他、解决他、放下他”。好,非常感谢各位收看我们今天的《问道》,也非常感谢两位嘉宾,作客我们的节目,我们下次再见。
宗舜法师:谢谢。
崔明晨:谢谢。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魏德东教授:爱与敬畏是灾难给人类有价值的启示魏德东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9.0级大地震,又引发了海啸与核电站爆炸,诸灾相遇,创伤倍增,震惊世界。每每灾难降临,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古人常说:人生在世,苦乐参半。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遇到境界来的时候,就看你如何去善用其心了。不要为了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9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只要谈到佛教教理,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苦”。佛教说“众生皆苦”,释迦牟尼佛也是因为充分感受到人生充满了生、老、病、死等苦,才希望能够藉由修行得到解脱。佛陀开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5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发愿是第一遇着什么情况就发什么愿 《佛说无量寿经》梦参老和尚 讲解菩萨做些个什么事呢?利益众生。总的说一句,就是利益众生。要利益众生,你得有智慧,这个智慧你还得具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6
我曾经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呢?”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那就说明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3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苦修不是痛苦的修行有些学佛的人,没有一个完整的修持方法,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今天学这个,明天修那个,什么都没有精通,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脑子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8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年轻人独身主义,基本上是因为,或许他们也是知道感情是苦的,看到社会上有人这么做,甚至父母,父母的感情如果不快乐, 他也排斥感情、对家庭也没有一个希望,所以他宁可独身。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9
好!我想,第一个:要求佛菩萨加持!佛力加持,我想要吃素、我想要出家、我想要怎么样,我力量不够!但是如果你自己的动机发愿,我吃素,希望能够回向给众生健康。包括你的先生,你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9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当有灾难将要发生时,会有凶兆表现在日、月、星这三种之上作者:佚名 在中国每逢朝代变更,都有不祥预兆出现太上老君说:回心趋善,善虽未为,而善神随之;回心向恶,恶虽未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1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501、临终助念的重要作用是什么?临终蒙善知识开导,令生信心。又为助念佛号,令彼随大众音声,或出声念,或心中默念。果能如法助念,无一切破坏正念等事,亦可往生。以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上师教言集: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不漂亮,不健康,很难看?为什么没有福报,怎么努力也挣不到钱?而有的人生下来就漂亮,健康,人见人爱?不是没有原因,有原因的。短短一天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近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宗教文化建设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在谈到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时,学诚法师表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05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在分析外部事物或人的认识时经常使用“虚妄”观念。这一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史上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印度早期的宗教圣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论中国佛教参与宗教间对话的《理惑论》模式董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化、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些人基于其本土文化的立场,特别是儒学、道家和初期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世之所尚者,皆沉檀龙麝等难得之物,更有奇楠之香锱铢即倍于黄金。以为如得奇香便可契道,岂知闻香悟道全在平常处积累,一旦因缘具足乃可得之。若嗜其嗅,徒慕乐受而已。乐
香道佛教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三节 禅门三宗心说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为了调和禅教,分别以北宗、牛头宗和南宗为禅门的代表,以唯识、般若和华严为禅外其它教派的代表,将其互相参照、比附,以示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论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王亚荣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李利安秦巴山区地跨汉江南北,位处川陕交界,山高水长,川岭交错,将我国西北和西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民族和宗教的冲突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霸权主义的强权政治、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都是引发战争的因素。因此,我们倡导的和谐世界建设还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7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