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恩心还旧债
我们常听人家讲:“夫妻是缘,儿女是债”,又说“五百年才修得同船渡”。这无非都是要我们珍惜因缘,我想能够结为夫妻是缘,不管是好缘或恶缘,这一世遇上了,就得珍惜这份“姻”缘。再说,佛教讲“因果”,讲“欲知今世果,前生做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我们也都相信好因必得好果,恶 因必感恶果。
过去生中结好缘的,今生相遇得好缘,是最好不过的事,但在享受这份善缘的同时,若能加上感恩惜缘的心,时时感恩,鼓励对方和自己学佛一起修行,这将会带给自己和家人无限法喜。若不幸遇到恶缘,两人经常恶言相向,晨昏比赛谁的“怒目金刚”凶时,也不要气馁,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我们也应该高兴、感恩。人人都知道“欠债总是要还”的道理!躲得过今生,未来际就不一定能躲得过了!
欢喜甘愿是还;怨天尤人、自艾自怜也是还。同样是还,结果却不同。前者有一份感恩,一份忏悔,一份甘心情愿和一份勇于面对的心,在承受苦果的同时,有一份承担和一股了却旧债(业)不再造恶缘的决心,有了这股觉知,在承受当中就不以为苦。这样,横陈其间的恶因缘,自然能消除得无影无踪!后者就不一样了,在不甘不愿的前提之下,往往把错全归他人,怨天恨地,在“受”苦果的同时,非但没消融前世所结的恶因缘,还把这世的苦果也加上去,等于被割破的伤口,伤口就快结疤之际,又在伤处撒盐,在伤痕处再划上一刀,这样只有加深伤口的裂痕,使伤口恶化,无事无补。由此看来,面临恶缘,正是我们修行,也是考验我们的最好机缘,此正是佛教讲的“逆增上缘”。
不舍一众生
夫妻相待如此,朋友相处也是如此。社会进步,虽然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人际关系却是最难处理的事。唇齿相依,也有咬到对方的时候,更何况是人际关系!一位善知识常告诉我:“在行菩萨道中,一定要做到不舍一众生,不要随便得罪人。”他说:“如果这一世我们得罪了某人,在六道轮回之中,将来这位曾经得罪的人,与我们结为眷属时,就是我们修行上最大的阻力!”譬如有些人,不但家教、家世都好,也很热心助人,精进修行,照说他应该有个好家庭、好眷属,可是他却有个不听话的孩子,或专门与他作对的伴侣!让他成天操心,无心工作!因此在菩提道上绝对不可舍弃一位众生,不要结恶缘,当误会或成见发生时,就要设法解释,消除其间的差距。
人在顺境中,碰到的事情,都是顺顺利利,平平稳稳的,顺久了,自然而然,就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少了那份知恩、感恩的体认,就不易看出自己的功夫是否进步!由于“一直”处在顺境中,对逆境失掉了免疫力,当挫折来时,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一蹶不起!由此看来,逆境现前,对我们而言反而更增强我们学佛修行的决心!
家是修行的道场
身为女人,我们的生活重心就比男人小了一些。在承先启后的延续中,或多或少,我们已被塑造出中国妇女三从四德的风格。母亲总是告诫她们的女儿:“在家要从父,出嫁则从夫”,在这种教化中,婚后的妇女自然都以丈夫为主,尤其是家庭主妇。我们经常以丈夫的喜怒为依靠,受丈夫的情绪支配著,看先生寒著一张脸回来时,自己也跟著冷了起来。这样不但自己的情绪受影响,连带的家人也受波及。因此看到先生寒著脸回来时,不妨先自我省视一番。一个经常自我反省的人,常会将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当作是修养的良药。
看看家里还有那些地方做得不好,如果已经尽心尽力,先生仍寒霜待人时,则退一步想想,也许是他在公司受到什么委曲,或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什么不顺利的事。在别人的国家做事,自然比在自己的国家做事要辛苦好几倍!适时送上一杯水,一声关怀的问候,都可以消融 那一脸的寒霜。
现在您的孩子还小,照顾孩子和先生,自然工作量大,压力也大,但时间总是会过去的。人不可能永远都活在痛苦无奈的深渊里,回想以前孩子还小,从小学开始课后活动接接送送,我每一天都在跟时间赛跑,下班从办公室“冲”回家的路上,就盘算著晚上的菜单,想著进家门后,要先送老大去练球,或是先送老二去学琴;要先洗米煮饭,或是先把早上准备好的菜下锅!盘算著如何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内,接送孩子及准备晚饭,让全家高高兴兴的享用晚餐,那种生活比上战场还紧张刺激!
每天早晨起来,更是冲锋陷阵,一家三张口的早餐,谁先谁后各有秩序,真是分秒必争,直到三个都送出门后,才轮到自己出门上班。如今两个孩子上大学住校去了,留下两老相伴,时间调配自在许多。饭后不必再为伴子读书而伤神,我们有较多的时间去读经去静坐修行。因此您不要气馁,这段艰辛的日子总会过去的。这好比倒吃甘蔗,甘蔗的尾巴虽然甜度不够,不太好吃,但也不能丢弃,专挑甘蔗头啃啊!
习禅修定得自在
给自己一点时间修行,每天留一点时间让自己静一静非常重要。我们的心,时时刻刻受外境影响,眼睛一打开,很容易就看出别人的短处,如同镜子很清楚容易的,就照出别人的美丑,而本身却不容易看到蒙尘其间的灰尘!在这种情况之下,看到好的,我们的心就起了贪爱,设法想去占有它!看到不好的,也会起嫌恶之心。我们的心如同一杯掺有杂质的水,每天随外境变化而动荡不已!杂质无法沉淀,水如何能清呢?想把这杂质沉淀,唯有把杯子放在静处,时间久了,杂质自然会沉淀下来。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唯有透过静坐,透过禅修,才能把心静下来。
有一年,我去参加“麻州正观禅坐中心”十天的禅修训练,十天之中完全止语、严守八关斋戒,不与外界沟通,没有早晚课诵与过堂,那颗心完完全全的止静在禅堂里,经过了十天训练,仿佛让我脱胎换骨一般的迎向新的人生。因此建议您,无论如何要让自己有一点修行的时间。透过了这一连串的禅修后,再回来拜佛,您才能真正体会出拜佛的乐趣,体会出那份“如实”待人接物的法喜。面临挫折时,您就有能力自己去消融!就能体会出这一切的挫折不悦,都是自己的心所致!佛教讲“无我”,正是要我们放下执著与我执,凡事不执著,天下又有什么可争可恨、可吵可闹的呢?只要念头一转,天堂与地狱如翻掌一样的容易,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和愿不愿意翻转而已!
念佛消业
佛经讲:“念一声佛号,能灭恒河沙之业”。无始劫来我们所造的业不知多少,现在走上修行之路,想从生死的此岸到解脱的彼岸,在涛涛巨浪中一艘超载的船,载著我们航向彼岸,试想当船离岸准备航向彼岸途中,会不会沉下去?当船下沉之际,如果我们“肯抛掉”超载的东西,则船不但不会下沉,还能平安的把我们送到彼岸。因此,平常念佛、拜佛、诵经、持咒、修菩萨道、行六度就是帮助我们把超载品抛掉,趁现在年纪轻,赶快消掉一些业,将来修行障碍才会少 些。
我们算是幸运的一群,世间多少人想闻佛法,却苦无因缘,遇不到善知识,今天我们幸得人身,并且都有因缘得遇善知识学佛,这份因缘得来不易,若不好好珍惜,一旦失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遇!愿我们共勉之。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因缘与一厢情愿近年来,宗教对国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生活、工作中常有人谈起应以「因缘观」面对周遭的一切,或以「因缘观」解释个人的想法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觉察自己的偏执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觉察自己的偏执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烦恼。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断除烦恼,怎么做呢?方法很多。当我们追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请说忍辱一个人会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这就要看他「忍辱」的工夫做得够不够。听说在监牢里一关十几二十年的囚犯,很多是带着满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何谓菩萨行?要了解什么是「菩萨行」,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菩萨」?我们看到经典的记载,菩萨没有一定的身分;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曾为出家比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我们此生幸运得到暇满具德的人身,对于细微的取舍道理能把握的到,所以有闲暇与机会去行持。其他生命如畜生等,虽然各自具备了一些特点,但是却没有机会行持细微的取舍。因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当谈到“修心”、“调伏自心”时,很多人会带有误解,认为“修持”代表就是放弃俗务、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另外的误解,则是认为修行是在“压抑痛苦”,当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所以你看过去祖师们说,「你只要听到一句法,就要付诸实修」。很多人觉得修行就是一种舒舒服服的、身心暖暖的、懒懒的、松松的,好像修行是这样;有些人在城市中工作很繁忙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8
无论今生我们以何种方式与佛法结缘,归根结底都会是一种福报的延续和显现。一份2500年经历无数风雨洗礼的真知灼见留存至今,点滴的教化与谆谆教导,并非是为了像其它的历史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0
达真堪布:苦修不是痛苦的修行有些学佛的人,没有一个完整的修持方法,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今天学这个,明天修那个,什么都没有精通,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脑子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8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3
《堪布阿琼仁波切密传》堪布阿琼仁波切 著丹增嘉措活佛 译大堪布阿格旺波,又称堪布阿琼,生于公元1878年。乃圣地大班智达贝玛米札和雪域智者之王遍知者龙钦饶降巴的再显化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27
每天诵一遍净行品这就是修行如果念净行品,你一天上厕所也好、吃饭也好,一举心一动念,把文殊师利菩萨教导的“善用其心”用上,你就入法界了。看着很难,这是你能做得到的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7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修行都是礼忏、念经、念佛,或者上早、晚课。其实这样的修行是不够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现前的境界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1、如何拜佛?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我慢心礼拜是不可以的,我的老师教我,绝不蹲摆拜垫,所以我们磕头都是往地下磕。弘一法师说礼佛还要摆个架子,这叫我慢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7
这被称为最美寺院,僧人闭关修行9年足不出户,连活佛都不得入内佛教在藏区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整个青藏高原上,随处可见各式的寺庙。然而在众多的寺院中,这一座因其优
金玉良言时间:2024-11-16
虚云老和尚: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姜见龙居士,字元标,江苏吴县人。曾经提倡设置免费提供贫民埋葬的义冢,以埋葬许多暴露于外的尸骨。有一年饥荒,损献钱财以赈灾,家道于是中衰,后来学习眼科来养活生计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29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瞋恚,就是很大脾气,很大的无明;这种无明,就是前生造罪业的根,所以才说:“无明火,老虎神,这是前生的罪孽根。”什么叫老虎神?老虎本来已经很厉害,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打破五蕴烦恼尘劳你想要有真正般若,必须要先照见五蕴皆空;没有烦恼,没有尘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你应该用你的大智慧,不要用小智慧。大智慧才能打破五蕴的烦恼尘劳,小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5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修行人应该是有感情的,我想,我们应该是容易被感动,被感化的。很多人学佛后,懂了因果报应,结果别人遇到了危难,遭到了报应,就用因果来衡量别人。好像他遇到灾难是罪有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香在佛教修行中的作用烧香是佛教信众随缘而行的正常行为,早起一炷香,诵经礼佛要上香,节日要上香。但是到底为什么要烧香,烧香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有多少人在思考这个问题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 | 文 三只眼读史弥勒佛的道场在梵净山,此山有“天下众名岳之宗
金玉良言时间:2024-10-02
前一段时间我也讲过,虽然自己修得不好,但二十多年来基本上没有中断过念《普贤行愿品》。希望道友们今后也要坚持念《普贤行愿品》。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最好是借助共修的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02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我们初信佛的人有什么毛病呢?太贪心,贪大,贪多。看着《普门品》,你就念《普门品》了。一看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这也好,也念。《金刚经》也好,我要生极乐世界,又念《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7
“信佛就是指信你自己的心”,但这个心,应是清净不染心,不是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指信自己的心,也就是自皈依。‘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对于泰国清迈这个城市的最初的印象还是在一个电影中,因为电视中离奇的情节,使得我们对于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好奇,总是认为这个城市是那么的神秘。在后来的时候有幸了解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5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达真堪布:不取舍因果,哪里还有修行呢?只有佛法才能解决一切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佛讲出了三世因果的道理,通过这些因果关系,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前世不修今生苦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9-06
文革时,一女被剃了阴阳头,公众批斗,当众羞辱,该女是一位有身份的人,虽学佛多年,但还是难忍如此大辱,当时死的念头都有了。禅门大师贾题韬当时递一纸条,该女豁然开朗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6
常想睡觉就是业障,如何克服?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为什么好睡眠呢?就因为饮食不调。或者是吃得很多,就生出一种食困,吃完东西就想要睡觉。你若是把饮食调得恰到好处,吃东西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2
修行三秘诀若不能谦虚忍让,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就会有很多障碍。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修行不可各处卖修行,卖广告;一卖修行,就会着魔。有些修行人是诸佛来护持,有的是菩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2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想要影响其他人生一种信心,自己就要实实在在地去行持佛法,所谓“依教修行”,依佛所说的教法去修行。这个修行,我们知道一点就修行一点,知道多少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31
佛陀传授给我们许多慈观的方法。有一次,一群僧侣对佛陀说,他们丛林寺院附近有精灵作祟,造成许多困扰。佛陀于是对他们说了《慈经》:希望达到安乐平静的人,应学行正直、谦恭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般若”是什么?般若是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的核心。他讲了二十二年,这门课。“阿含”十二年,小学;“方等”八年,这中学;“般若”二十二年,这大学;最后“法华”八年,那是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8
修行人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呢?就是知足心。知足,是我们修行必不可少的因缘。我们修行时,会出现不知该如何修行的违缘,但若我们有知足心,则不会出现违缘,反之若没有知足
藏传佛教Buddhism时间:2024-08-18
修行,不一定要到寺院,也不一定要像老僧入定,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做人处事都应该要有修行,有修养。日常生活的修行包括:一、衣食住行的修行:例如,穿衣只要朴素、保暖
佛答时间:2024-08-18
文:成刚法师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
佛答时间:2024-08-18
有的居士具备善知识的特点,可以帮我们更好的修行。而有些居士表面上“学佛”,但实际上却障碍我们!如果你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了!一、跑跑居士跑跑居士,修
佛答时间:2024-08-18
知道佛教修行基本理性判断正说邪说【正信佛说,不入邪见】——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阿难!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4
顶果钦哲仁波切:佛法,修行重于传授和讨论在过去许多生世中,我们曾经历各种状况,曾经富裕,曾经被敌人战胜,失去一切。我们曾享尽天道的欢娱,也曾是政治迫害的受害者。
禅理故事时间:2024-08-14
他不修行,你也不修了?皈依僧,是皈依整个僧团,不是皈依某个僧人。任何一位僧人的言行,都不能代替整个僧团。不必因看不惯个别出家人而退失学佛的信心,除非你觉得所有的出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印光大师说:我们菩萨六波罗蜜,其实只有四个法门,就是布施、持戒、禅定、智慧,这个忍辱跟精进不是法门,它是一种心理素质。他说:你这个六波罗蜜是成功失败,这个行力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08-09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所以她修的好;某某人的脸色发黑,所以她业障现前,修的不好,因为相由心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相由心生是很正确的道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算一算人生有多少年◎宣化上人 开示于三藩市佛教讲堂一九七〇年十一月十八日为什么我要把这个金刚和我们的身体比?因为我们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是很短的时间,由生到死,不过几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