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我们分析了现在大家谈的禅法有很多种,也都建立了他们各自的禅法,透过禅修、禅观、禅定、坐禅、止观、四禅八定、九次第定,以达到开悟的目的。既然他们自有禅定与教观,我们乐于称赞并尊重。
但是禅宗不走这些路头,别开生面的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透过“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手眼,建立顿悟的宗法。
大家都有权利讲禅,但必须界定清楚,各建门庭设施,不能拿着四禅八定当禅宗的禅,当然也不能将禅宗的禅当作天台止观。楚河汉界,各有畛域,不能侵城掠地。
这才是严守学术公正标准的立场,也才是尊重法脉传承的弟子。如果认为自己是不可世出的伟大圣人,不妨另立门户,高举法幢,但千万别假禅宗之名言非禅宗之法。
例如有人说:禅宗是撷取天台宗与华严宗的优点,而成立宗派。真是蒙着眼睛说瞎话。禅宗由达摩在梁武帝时带到中华国土,清楚的昭告天下:禅宗的法旨就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及“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简单直接,灵动自由,颠覆传统,成为我们中华文化发展中最耀眼的奇葩。天台宗建立于梁后的陈文帝时,华严宗成立于唐朝太宗时。禅宗如何去撷取后来者天台宗与华严宗的优点?禅宗的直指顿悟,直接承续《楞伽经》,发展到六祖转个弯,以《金刚经》为法统,光彩愈炽,何曾涉及《法华经》及《华严经》之优点?再说这些经典都是大法幢,有什么优劣点?既有优点,什么是缺点?这不反衬华严宗及天台宗都有缺点吗?
何况,天台宗及华严宗各有其严密的禅定与教观,却从来没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作略,不失其宗派尊严与独立性,一门深入,即可成果。
他又说:“默照禅是高级禅”,又说它是止观双运,是寂照双运,又把默照禅染到其他宗派的色彩了。默照禅何曾举扬“直指人心”的法要?是否为禅宗的禅颇值得讨论。而且说默照禅是高级禅,请问什么是高级禅、非高级禅?请问世尊的禅与达摩禅高级在那里?问题出在他不懂得禅宗的禅。
要研究禅宗,必须不拾他人的唾液当美味,这股批判的精神才是禅宗所强调的参禅。参是祖师给我们最好的教训,“大疑大悟,不疑不悟”,近代禅德:虚云和尚、袁焕仙夫子、南怀瑾老师,哪位不鼓励禅人必须参。参的精神是学术严谨的态度,世学如此,出世学也应如此。
虚云和尚在堂必言要参话头,要参一句话未说出,先有个意念之前是什么?要如猫捕鼠的觑捕。苦口婆心,千叮咛,万嘱咐,一旦圆寂,人走了,楼(参话头)也空了,他的弟子谁能承担家风?
参话头是禅宗走入衰途之际,大慧宗杲大发慈悲所举扬的宗风,八百多年来接引了多少禅德。到了明末,参话头也完了,被移花接木的搬到打佛七上了,念佛之余,加上“念佛的是谁?”,称为禅净双修。
打禅七又把打佛七转个弯,不念佛,但要打坐。打什么坐?四禅八定、九次第定、四念处、五停心观、止观双运、解公案、跑香……等等,落在一般禅法上,根本与禅宗毫无关系。为什么?有打坐的模式可以打发日子,有种种禅定境界可以说个不完,解公案更是拍案惊奇,早就不时兴“参”了,也不懂参了,不知大疑才是大参,大参才有心悟。请问现在的禅堂,那个鼓励“参禅”的?
看看圆悟克勤对大慧宗杲说:你参遍了天下禅德,犹未能悟。因为你自信太过,聪明太过,那么,请问门人向云门问法,云门为何答他“东山水上行”?
大慧宗杲前后答了四十九次,每一次都被圆悟打回票,还向他说:佛法不是说的,说得的都不是。
何等尴尬啊!聪利伶俐的宗杲每天就为了这句“东山水上行”,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个不是,那个不是,胸中的抑闷结成一块硬硬的石头。
有一天,圆悟开堂谈到“东山水上行”,却说:“要是我在,我才不理什么道理,只要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呢!”
宗杲一听,触机似的发现:原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瞬间的灯火明亮的一晃,景致那么特别,往日尽在“东山水上行”枉费心血,枉费草鞋钱,可笑!可笑!
哪有什么禅修、禅观?要什么数息、随息?坐在蒲团上当土地公、土地婆?要是这样,非被圆悟禅师打出禅堂不可!
就是这么直接了当。禅师启发弟子悟缘,必须单刀直入,弟子接机,毫无躲闪闷坐的机会,不容喘个气,寻个道理。一伫思,禅师举棒即打,还说:“又在找道理了!”为什么?禅是绝对意识,必须跳脱二元的思维逻辑。
为什么现代禅堂上要讲究禅观、禅修?因为主持禅宗的人根本不懂得“直指人心”的作略,也没有“直指人心”的经验。没有经验,何来传承?他们根本不懂禅法是现量。只有非分解说的方式才能呈现出来,一落分解说、次第修的方法,只能获得比量。比量是义理的佛学,不是禅宗的现量。
没有“直指人心”的门庭设施,就没有禅宗了;没有“直指人心”当然没有顿悟的机缘了。禅宗只剩个壳,很多人将一般禅法借壳而生,禅宗不灭可能吗?
我们再举此例子。有位自认开悟的师父说:
“默照禅的用功态度,可紧可松。紧法是以禅修者的意志力,强压妄念不令生起,强提念头不令昏沉,坐姿端正,挺腰竖头,守住身心,住于一境,久久即可入‘忘言’的程度。
但是有一辈人,宜用松方,则是以禅修者的意识,有意地放松全身的肌肉和神经,然后既不控制妄念,也不随逐妄念,不怕念起,不愁缘境,但求放松身心,不蓄意回忆过去,也不蓄意推想未来,不压不提,恬淡清净,渐渐地便会进入默照的佳境。”(《默照》,页51-52)
我们检验本段文字:第一,以坐禅寻找默照,谓之禅,请问这不是一般共外道的禅坐吗?婆罗门教早就做了,但绝对和禅宗的直指人心无关,是渐修的路子。搞的是身坐。
第二,所谓紧法是运用意志力,松法运用的是意识,换句话说,意志力其实来自意识,有紧有松仍然是意识管制念头,就好像让杯水沉浊于底,可是一摇动杯子,浊污又再浮上,永远在捉弄念头而已,这不是拿石压草,移石草又生了吗?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三,相信大家都有类似的修行经验,但为什么不能入定、开悟?因为症结不在意志力或意识,在于心垢未除,所谓修行为了修正行为与想念,去除贪瞋痴疑慢等心垢。心垢除了多少,心灵净化就有多少,因果昭然,心垢才是病根,怀让早就和马祖道一谈过了,岂可不知?
第四,我们都有无始无明,即遗传基因,不知不觉中搅动心源,妄心蠢起。要断无始无明,必须翻转藏识的无明种子,要在甚深的离执禅定中才能拔除,非有五地菩萨以上的果位,掀动不了无始无明的,岂是凡夫可能拔除了事?况且这位师父只在排除念头,不在消除念头,真是“时时勤拂拭”,常常惹尘埃。《楞伽经》对无始无明就有深刻的探讨,为什么不好好研究呢?
“如修行者入禅三昧,微细习气转而不觉知,而作是念:识灭,然后入禅正受。实不识而入正受,以习气种子不灭故不灭,以境界转,摄受不具故灭……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测量决了。”(《楞伽经》)
藏识是深层心理学,所谈的无始无明就是轮回的基因,也是我们此生带来的遗传。一般的修行大都在第七识的表面意识随机改变,改变第七识当然必须靠意志力,消除藏识的无始无明则需要禅定中的般若返照,难上加难。
事需渐除,断一分无明即增一分般若,《楞伽经》:“渐净非顿;如庵罗果渐熟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
打得念头死,不是要把念头压死,要在念头上分析,妄念一生对身心的影响如何?好好观察,下决心去妄向真,一步一脚印,把反省改变当成习惯,即知即离,即刻回复心的平静,宰制心态。真心正念一起,当知尊重执行,让正念发挥光与热,正心诚意上做工夫,做个好家长、好子女、好邻居、好国民,扩大影响圈,何等自在。
打坐观心在去恶,不在冥想,也是格物(观心)致知(见性)的一条光明大道!
(选自澄海先生《发现真实的自己——即是禅宗讲的本来面目》)
讲起孝道,有的人一听到这样讲,就想:“我要回家孝顺我的父母。”可是,到了家里,见着父母,又忘了孝。为什么忘了?就因为我们没有明白什么是真正孝顺父母。真正孝顺父母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2
关于教育教育三大原理:1、空瓶子原理2、种子原理3、唤醒原理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像个空瓶子,装什么就是什么!坏人教我们掠夺,好人教我们创造,圣人教我们发现。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讲记》精彩片断撷英(一)修行把握关键,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今天要学法,要求法,你自己先具备什么条件?你发了什么样的心?你付出真正多少的努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第六条原则:慈心不杀,吃素念佛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尊贵的阿秋喇嘛(龙朵加参尊者)01阿秋喇嘛珍贵开示修行者会逐渐生起三种障碍解脱的过失:首先,会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当做自己谴责他人的资本,反而将信仰用来增加了自己伺察
文殊花开时间:2025-01-01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环境作保证,如安定的社会和清净的道场,也要有好的小环境作保证,小环境就是我们自身。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自身要做好五件事情,即所谓的调五事饮食上要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摘自:《妙法莲华经》浅释观世音菩萨救我们三灾八难,和我们众生有缘。读诵到这一品,我们要知道法义在哪里。我们众生受持《妙法莲华经》,那么谁来保护我们呢?我们有难处,求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处在迷惑的状态下,生活就是烦恼,而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就是生活禅。工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因缘与一厢情愿近年来,宗教对国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生活、工作中常有人谈起应以「因缘观」面对周遭的一切,或以「因缘观」解释个人的想法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觉察自己的偏执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觉察自己的偏执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烦恼。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断除烦恼,怎么做呢?方法很多。当我们追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请说忍辱一个人会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这就要看他「忍辱」的工夫做得够不够。听说在监牢里一关十几二十年的囚犯,很多是带着满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何谓菩萨行?要了解什么是「菩萨行」,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菩萨」?我们看到经典的记载,菩萨没有一定的身分;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曾为出家比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我们此生幸运得到暇满具德的人身,对于细微的取舍道理能把握的到,所以有闲暇与机会去行持。其他生命如畜生等,虽然各自具备了一些特点,但是却没有机会行持细微的取舍。因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当谈到“修心”、“调伏自心”时,很多人会带有误解,认为“修持”代表就是放弃俗务、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另外的误解,则是认为修行是在“压抑痛苦”,当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所以你看过去祖师们说,「你只要听到一句法,就要付诸实修」。很多人觉得修行就是一种舒舒服服的、身心暖暖的、懒懒的、松松的,好像修行是这样;有些人在城市中工作很繁忙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8
几年前,第一次看同修们推荐《僧伽吒经》。当时就好奇地浏览了一下,因为经中开头,用很长的篇幅,说读诵抄写此经的福德,如何如何不可思议。满脑子科学逻辑的我看完后狐疑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无论今生我们以何种方式与佛法结缘,归根结底都会是一种福报的延续和显现。一份2500年经历无数风雨洗礼的真知灼见留存至今,点滴的教化与谆谆教导,并非是为了像其它的历史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0
达真堪布:苦修不是痛苦的修行有些学佛的人,没有一个完整的修持方法,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今天学这个,明天修那个,什么都没有精通,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脑子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8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3
佛陀开示——“同XING恋”产生的原因、解决办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弥勒!复有四缘,令诸男子,其心常生女人爱欲。乐他于己,行丈夫事。何等为四? 一者,或嫌、或戏,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1
年轻人独身主义,基本上是因为,或许他们也是知道感情是苦的,看到社会上有人这么做,甚至父母,父母的感情如果不快乐, 他也排斥感情、对家庭也没有一个希望,所以他宁可独身。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9
《堪布阿琼仁波切密传》堪布阿琼仁波切 著丹增嘉措活佛 译大堪布阿格旺波,又称堪布阿琼,生于公元1878年。乃圣地大班智达贝玛米札和雪域智者之王遍知者龙钦饶降巴的再显化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27
每天诵一遍净行品这就是修行如果念净行品,你一天上厕所也好、吃饭也好,一举心一动念,把文殊师利菩萨教导的“善用其心”用上,你就入法界了。看着很难,这是你能做得到的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7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修行都是礼忏、念经、念佛,或者上早、晚课。其实这样的修行是不够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现前的境界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1、如何拜佛?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我慢心礼拜是不可以的,我的老师教我,绝不蹲摆拜垫,所以我们磕头都是往地下磕。弘一法师说礼佛还要摆个架子,这叫我慢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7
这被称为最美寺院,僧人闭关修行9年足不出户,连活佛都不得入内佛教在藏区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整个青藏高原上,随处可见各式的寺庙。然而在众多的寺院中,这一座因其优
金玉良言时间:2024-11-16
虚云老和尚: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姜见龙居士,字元标,江苏吴县人。曾经提倡设置免费提供贫民埋葬的义冢,以埋葬许多暴露于外的尸骨。有一年饥荒,损献钱财以赈灾,家道于是中衰,后来学习眼科来养活生计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29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瞋恚,就是很大脾气,很大的无明;这种无明,就是前生造罪业的根,所以才说:“无明火,老虎神,这是前生的罪孽根。”什么叫老虎神?老虎本来已经很厉害,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打破五蕴烦恼尘劳你想要有真正般若,必须要先照见五蕴皆空;没有烦恼,没有尘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你应该用你的大智慧,不要用小智慧。大智慧才能打破五蕴的烦恼尘劳,小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5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修行人应该是有感情的,我想,我们应该是容易被感动,被感化的。很多人学佛后,懂了因果报应,结果别人遇到了危难,遭到了报应,就用因果来衡量别人。好像他遇到灾难是罪有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香在佛教修行中的作用烧香是佛教信众随缘而行的正常行为,早起一炷香,诵经礼佛要上香,节日要上香。但是到底为什么要烧香,烧香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有多少人在思考这个问题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前一段时间我也讲过,虽然自己修得不好,但二十多年来基本上没有中断过念《普贤行愿品》。希望道友们今后也要坚持念《普贤行愿品》。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最好是借助共修的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02
文:梦参长老你受了三归依,也知道这样修行,还要经常地护持三宝。我们一直护持三宝是干什么?我们道友都理解错了,以为就是拿钱、给红包,拿钱供养庙,或是帮助师父修庙,
佛答时间:2024-10-02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我们初信佛的人有什么毛病呢?太贪心,贪大,贪多。看着《普门品》,你就念《普门品》了。一看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这也好,也念。《金刚经》也好,我要生极乐世界,又念《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7
“信佛就是指信你自己的心”,但这个心,应是清净不染心,不是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指信自己的心,也就是自皈依。‘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不论秦皇汉武,还是升斗小民总有一天要告别这个世界的名望、财富、古董......其实一样都带不走你不过是暂时在“保管”那些东西唯有这个才是真正的生死相随这就是——业力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19
达真堪布:不取舍因果,哪里还有修行呢?只有佛法才能解决一切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佛讲出了三世因果的道理,通过这些因果关系,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前世不修今生苦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9-06
文革时,一女被剃了阴阳头,公众批斗,当众羞辱,该女是一位有身份的人,虽学佛多年,但还是难忍如此大辱,当时死的念头都有了。禅门大师贾题韬当时递一纸条,该女豁然开朗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6
常想睡觉就是业障,如何克服?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为什么好睡眠呢?就因为饮食不调。或者是吃得很多,就生出一种食困,吃完东西就想要睡觉。你若是把饮食调得恰到好处,吃东西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2
修行三秘诀若不能谦虚忍让,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就会有很多障碍。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修行不可各处卖修行,卖广告;一卖修行,就会着魔。有些修行人是诸佛来护持,有的是菩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2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想要影响其他人生一种信心,自己就要实实在在地去行持佛法,所谓“依教修行”,依佛所说的教法去修行。这个修行,我们知道一点就修行一点,知道多少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