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让佛法走进设计

其他文章 2016-09-11

在遇到佛法前,我其实跟大多数人一样,想不明白自己为了什么而活,甚至逃避这个生命级别的选择题,随波逐流,不能自主。

大学时争强好胜,沉浸在各种奖状、荣誉和名次中,同时我坚信“人定胜天”。

读研时,身边全是佼佼者,我感觉被淹没了,自信心受挫。曾经的优越感一下子成了负担,消极情绪围绕着我。

工作后更是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被烦恼绑架:抱怨领导不能理解自己,抱怨业主不懂得欣赏,抱怨团队能力不行……也正因为如此,“辞职”成了我跟朋友聊天的口头禅。

在一次次的努力后,我发现,为了事业、地位、财富等理由而活,时常会让自己失落、迷茫甚至困惑。但我所能理解的“活着”无非就是了这些。人生在世,难道还有其他的活法?

我开始思考:活着如果只是为了学业、事业、地位等方面的成功,势必会带来不如意。首先个人能力、天赋的起点确实参差不齐;其次,促成一个人成功的因素除了主观努力外,还有很多客观条件。比如我们做一个方案,自己沉浸于对作品的喜爱之中,也希望业主认可自己的创作。当结果偶尔差强人意时,心理落差油然而生。

前不久,最疼爱我的姑姑病重走了。走时,她放不下丈夫孩子,却又觉得人活着真苦,下辈子要做一只自由的飞鸟。在审视死亡的过程中,我更加觉得自己曾经的人生追求都像泡沫般脆弱短暂,对于生命并没有永恒的意义,且会给身心带来痛苦、烦恼。

我久久地思考着,烦恼着,反复着,找寻着,却找不到更有意义的目标,一个不会产生副作用生命目标。直到因为一位师兄的接引,逐渐接触到了佛法。

佛法讲“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这不就是自己想要追求的那份清凉自在么?除了对当下的专注之外,任何对结果的期待,都可能是空中楼阁,是制造烦恼的一个个陷阱。同样一件事情,背后用什么样的心,将导向不同的结局。那么这个心,这个选择,说小了就是为什么做事情,说大了就是为什么而活。

佛法的智慧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好奇。带着这份好奇,我走入了三级修学。佛陀发现:每个生命都有潜在的、佛菩萨那样的高尚品质,也就是众生本具的佛性。我们的心固然会制造种种烦恼,同时也具备解除烦恼的能力。

我开始用佛法的智慧去审视自己的内心,指导自己的行为。我的工作单位、工作内容、人际关系等外在环境并没有改变,但是随着心行的调整,我开始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接纳,开始学会认真聆听每个人的意见。合作的时候学习奉献,放下功利心,弱化自我的优越感。这样的我不仅没有吃亏,反而一切变得更加顺利了。

前不久,在一个项目的专家会审上,专家们特别称职,待我汇报完,各种“板砖”向我砸来。我并没有生起任何情绪,听取专家意见的同时,心中窃喜:这群老专家把几十年的工程经验都“批评”给我了,我要赶紧吸收学习,并感恩专家们。

作为一名设计师,理所当然地要为业主解决问题。但自己往往把理性的分析变成功利的讨好,会想:业主喜欢什么口味?怎么才能新奇刺激?主管部门会不会容易通过?可不可以拿个工程奖?等等。却不知被功利蒙蔽了的心,很难做出好的方案。而当去除蒙在心上的种种妄想之后,最本真的想法也就显现了,这就是所谓的设计灵感吧。导师讲,设计是心性修养的外延。

当然,我知道这些只是佛法智慧给我的工作、生活带来的副产品。人生的价值还可以是成就佛菩萨那样的生命品质,大智慧、大慈悲,那是一种没有副作用、没有烦恼的生命品质。就像“中华民族的脊梁”玄奘法师的舍身求法,度化众生,就像弘一法师的“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更新于:2016-09-11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