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师顶礼!
会聚在听瑞的幸运行者们,听啊!
在讲授法教之前,帕当巴先向上师顶礼。上师是一切加持之源,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之总集。他认为听瑞居民“幸运”,是因为他们热切地渴望研习与实修佛法,因而了解如何使生命具有意义。
如同破烂之旧衣无法恢复原有的新貌,
一旦你患了不治之症,向医师求诊是无用的。
你必须离开。
我们人类活在这个世间,
如同溪流河川流向海洋般,
所有众生都朝向同一个目的地前进。
如同一件衣物经过多年的使用而变得老旧,最后破烂不堪一般,生命也是分分秒秒、日复一日地枯竭殆尽。没有任何人事物能够阻止这个无可避免的过程。在死亡的时刻,诸如土地和钱财等虚幻的财物,完全无用武之地。我们终究免不了孤独地死去,把所有事物留在身后,如同从一团奶油中抽出的一根毛发,我们抽离于生命中所熟悉的事物。
这个比喻源自西藏牧民的生活。西藏牧民把自制的奶油存放在羊皮制的容器中,因此羊毛常常混入奶油。当一根毛发从奶油中抽出时,它不沾附一滴奶油,并在原处留下空洞的痕迹。
除了死亡,我们的生命没有其他的结局,如同海洋是河流唯一的归处。在死亡的时刻,修行是我们唯一的依赖,一生所行之善业是我们唯一的朋友。
此刻,如同一只飞离树梢的小鸟,
我也将不会在此地太久;很快地,我必须离开。
没有任何事物比一个能够在死亡时刻协助我们的法教更加必要且珍贵。诸佛与上师以法教的形式传下生动的智慧话语。这样的法教与伟大的诸佛上师是无二无别的;它们能使任何用心体悟法教的人,获得与他们相同的证量,也为那些渴望进入解脱道的人,提供永不枯竭的启发之源。
1
如果你们虚度此生,空手离开世间,
听瑞的人们啊,
那么在未来,人身将非常难寻。
有些人认为,他们不必急着遇见一位上师,未来总会有时间修持佛法。这种态度使他们轻佛法而重俗务。
当播种的时节来临,农人立刻开始播种,不会拖延到第二天。同样的,当修持佛法的顺缘具足时,我们应该把全副精神用于修行,不要耽搁片刻。
2
把身、语、意全用于实修殊胜的法教,
听瑞的人们啊,
这是你们所能从事的最美好的事物。
在不变的因果法则之下,我们的行为(身)、语言(语)和思想(意),决定了日后所要经历的快乐或痛苦。如果行为之秤的秤杆倾向不善的那一侧,我们将在轮回的下三道中受苦。如果秤杆倾向善的那一侧,我们将能够从轮回中解脱,并在一个生世内证悟成佛。抉择显而易见:让我们避免痛苦之因,确保获得安乐。
如果你在佛法兴盛之处投生为人,遇见一位具有成就的上师,并把上师的教导付诸实修,那么将使今生及未来的生生世世获得无限广大的利益。你将了悟,世俗的纷扰把你执囚在轮回的牢笼中,而生起一股渴望从轮回牢笼中解脱的强烈的欲望。此刻,你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上,一条通往解脱道,另一条则通向轮回六道。
经典有云:
身是能够引导你渡往解脱彼岸之船,
身是能够让你沉入轮回无底深渊之石,
身是邪恶的仆役,也是善德的仆役。
正如一块清澈透明的水晶会折射其支托的颜色,我们的心意也决定了行为的善或恶。因此,选择正确的道路,把我们的行为、语言、念头导向佛法是很重要的。
初学者应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培养善的串习、消灭不善的串习之上。在佛陀住世期间,婆罗门优波掘多以每日纪录的方式来提高警觉,测量自己进步的程度:每天傍晚,他把黑色、白色的卵石分成两堆,每一粒黑卵石代表他在白天生起的每一个恶念或犯下的每一个恶行,每一个白卵石代表他在白天生起的每一个善念或从事的每一个善行。刚开始,黑卵石堆远高于白卵石堆。但渐渐地,两个石堆的高度趋于平等。最后,由于他坚持不懈,他达到只有白卵石堆的境界。
3
把今生的身、心、灵献给三宝,
听瑞的人们啊,
来自三宝的加持必会生起。
对三宝及总集三宝于一身的上师所生起的全然信心,将使心如同清澈平静的湖水,可以清晰地映照加持之月。有了这种信心的力量,我们的心将安住于三宝所赋予的宁静沉着之中。如此一来,无论情况是好是坏,对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4
忘却今生的目标,转而把焦点集中于来世,
听瑞的人们啊,
那才是最崇高的目标。
用只顾今生、只追求自己的健康、长寿、舒适的狭隘眼界来修持佛法,是徒劳无益的。相反的,你应该努力思惟自己在所有来世之中,将面临什么样的状况。你不应该只思及自己的未来,也要考虑所有众生的未来。无论你做什么,行为背后的意图决定了结果的善恶。如果你要掌控和转化你的心——毕竟,这是佛法的目标——那么先检视那些潜在的意图和念头是重要的。你修持佛法究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还是为了他人的利益?
为了自己去寻求快乐,避免痛苦,常是我们的第一考量。但是如果你往后退一步。把自己视为无限有情众生的一个,那么你个人的渴望和恐惧就显得微不足道。正如你渴望获得快乐一般,所有其他众生也渴望安乐。然而,在他们追求快乐的过程中,几乎是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只会为他们带来痛苦。如果他们能够听闻和遵循深奥的佛法法教,那么他们将如同盲人恢复视力一般地了解到,只有善行能够为自己和他人、为今生和来世带来安乐。小心谨慎地从事善行,避免恶行,是从轮回的痛苦中解脱,获得证悟的永久安乐的唯一途径。事实上,如果你没有把这个真理完全融合成为自己的一部分,那么你声称希望帮助他人,也是徒然。
这是为什么当你遵循法教,并付诸实修的时候,必须如此思惟:“愿我获至证悟,把这些法教传予一切众生,引领他们证得佛果。”而不是怀抱着自己将因为博学多闻而受人敬重或有所回报的想法。
如果你的心趋向如此正面的目标,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你所说的话语,你所从事的行为,将如仆役服从主人的命令一般,会自然而然地朝同一个方向前进。但如果你的心是散漫的,充满执着、嗔恨和无明,那么无论你做了几百万次大礼拜,或持诵几百万次咒语,都形同享用掺杂了毒药的美食。这不是我们趋近成佛的方法。
试着在任何情况下,努力持有圆满纯净的念头,那么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行为,也都能保有它的正面力量直至证悟,如同落入海洋的水滴,能够和海洋一样长存。
5
家人如同市集上的人群般短暂,
听瑞的人们啊,
切勿争斗阋墙。
家人之间的联系如同市集人群的聚合般短暂。在我漫长的一生当中,我不只一次亲眼目睹夫妻、亲子反目。大家庭往往是强烈执着与嗔恨上演的地点;这些执着与嗔恨经常引发争执与怨恨。当家庭出现纷争的时候,光是一些片刻的敌意或成见,就可能导致紧张的场面,而使一些家庭成员仿佛被邪魔附身般,彼此杀害或自杀。
当男人和女人因业力结合时,他们应该为了和谐共处而努力。争吵一点好处也没有——它们为每一个陷入争执的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你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和颜悦色地对待所有的家庭成员,以身作则地用慈爱一点一滴地让家人亲近佛法。
在寺院中,许多比丘或比丘尼共同生活在一起,因此让大家感觉彼此团结一致,持守良好的戒律是重要的。和谐的寺院社群是构成佛法的基础。
上师与弟子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如果弟子与上师维持圆满纯净的关系(这种心灵上的联系在梵文中称为“三味耶”),他们在修行道上将不会遭遇任何障碍。
我们之中有许多人已跨越了金刚乘的门槛,在同一个坛城中心,从同一个上师处接受灌顶,成为修行道上的兄弟姊妹。因此,我们之间所发生的任何争执与不睦,都是严重的错误。如果参加金刚乘竹千大法会的人爆发争执,那么在爆发争端的刹那,整个法会就被糟蹋了,如同一罐被落入老鼠染污的牛奶,因不洁而无法饮用。
虚云老和尚: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姜见龙居士,字元标,江苏吴县人。曾经提倡设置免费提供贫民埋葬的义冢,以埋葬许多暴露于外的尸骨。有一年饥荒,损献钱财以赈灾,家道于是中衰,后来学习眼科来养活生计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29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瞋恚,就是很大脾气,很大的无明;这种无明,就是前生造罪业的根,所以才说:“无明火,老虎神,这是前生的罪孽根。”什么叫老虎神?老虎本来已经很厉害,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打破五蕴烦恼尘劳你想要有真正般若,必须要先照见五蕴皆空;没有烦恼,没有尘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你应该用你的大智慧,不要用小智慧。大智慧才能打破五蕴的烦恼尘劳,小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5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修行人应该是有感情的,我想,我们应该是容易被感动,被感化的。很多人学佛后,懂了因果报应,结果别人遇到了危难,遭到了报应,就用因果来衡量别人。好像他遇到灾难是罪有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香在佛教修行中的作用烧香是佛教信众随缘而行的正常行为,早起一炷香,诵经礼佛要上香,节日要上香。但是到底为什么要烧香,烧香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有多少人在思考这个问题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前一段时间我也讲过,虽然自己修得不好,但二十多年来基本上没有中断过念《普贤行愿品》。希望道友们今后也要坚持念《普贤行愿品》。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最好是借助共修的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02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我们初信佛的人有什么毛病呢?太贪心,贪大,贪多。看着《普门品》,你就念《普门品》了。一看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这也好,也念。《金刚经》也好,我要生极乐世界,又念《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7
“信佛就是指信你自己的心”,但这个心,应是清净不染心,不是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指信自己的心,也就是自皈依。‘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达真堪布:不取舍因果,哪里还有修行呢?只有佛法才能解决一切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佛讲出了三世因果的道理,通过这些因果关系,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前世不修今生苦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9-06
文革时,一女被剃了阴阳头,公众批斗,当众羞辱,该女是一位有身份的人,虽学佛多年,但还是难忍如此大辱,当时死的念头都有了。禅门大师贾题韬当时递一纸条,该女豁然开朗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6
常想睡觉就是业障,如何克服?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为什么好睡眠呢?就因为饮食不调。或者是吃得很多,就生出一种食困,吃完东西就想要睡觉。你若是把饮食调得恰到好处,吃东西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2
修行三秘诀若不能谦虚忍让,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就会有很多障碍。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修行不可各处卖修行,卖广告;一卖修行,就会着魔。有些修行人是诸佛来护持,有的是菩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2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想要影响其他人生一种信心,自己就要实实在在地去行持佛法,所谓“依教修行”,依佛所说的教法去修行。这个修行,我们知道一点就修行一点,知道多少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31
佛陀传授给我们许多慈观的方法。有一次,一群僧侣对佛陀说,他们丛林寺院附近有精灵作祟,造成许多困扰。佛陀于是对他们说了《慈经》:希望达到安乐平静的人,应学行正直、谦恭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修行人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呢?就是知足心。知足,是我们修行必不可少的因缘。我们修行时,会出现不知该如何修行的违缘,但若我们有知足心,则不会出现违缘,反之若没有知足
藏传佛教Buddhism时间:2024-08-18
修行,不一定要到寺院,也不一定要像老僧入定,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做人处事都应该要有修行,有修养。日常生活的修行包括:一、衣食住行的修行:例如,穿衣只要朴素、保暖
佛答时间:2024-08-18
文:成刚法师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
佛答时间:2024-08-18
有的居士具备善知识的特点,可以帮我们更好的修行。而有些居士表面上“学佛”,但实际上却障碍我们!如果你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了!一、跑跑居士跑跑居士,修
佛答时间:2024-08-18
知道佛教修行基本理性判断正说邪说【正信佛说,不入邪见】——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阿难!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4
顶果钦哲仁波切:佛法,修行重于传授和讨论在过去许多生世中,我们曾经历各种状况,曾经富裕,曾经被敌人战胜,失去一切。我们曾享尽天道的欢娱,也曾是政治迫害的受害者。
禅理故事时间:2024-08-14
他不修行,你也不修了?皈依僧,是皈依整个僧团,不是皈依某个僧人。任何一位僧人的言行,都不能代替整个僧团。不必因看不惯个别出家人而退失学佛的信心,除非你觉得所有的出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印光大师说:我们菩萨六波罗蜜,其实只有四个法门,就是布施、持戒、禅定、智慧,这个忍辱跟精进不是法门,它是一种心理素质。他说:你这个六波罗蜜是成功失败,这个行力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08-09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所以她修的好;某某人的脸色发黑,所以她业障现前,修的不好,因为相由心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相由心生是很正确的道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算一算人生有多少年◎宣化上人 开示于三藩市佛教讲堂一九七〇年十一月十八日为什么我要把这个金刚和我们的身体比?因为我们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是很短的时间,由生到死,不过几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08
达真堪布:生活是种修行佛法是种活法,生活是种修行。学佛修行能让人轻松自在,快乐幸福,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顺利,心想事成。我们明理了,心里就没有烦恼,没有痛苦
为人处世时间:2024-08-02
1.什么叫修行?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过去我们没有接触佛法,没有人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们的想法错了,看法错了,我们说法、作法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01
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属于健康之液,灵魂之饮。 禅茶缘起 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属于健康之液,灵魂之饮。 禅茶作为一种传统而崭新的文化形式,以佛法高度的智慧作
禅茶文化时间:2024-07-18
《六祖坛经》行由品 直讲6【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六祖大师在东山寺槽厂加工米。过两日有一个小沙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13
我们经常说:除了学佛修行,世间的一切都要放下。有些人会有疑惑:那是不是就不能生活,不能工作了?不是这个意思。若是你能以佛法、以智慧去生活、工作,这本身就是学佛修
禅理故事时间:2024-07-13
1.真念佛的人心里没有杂念,所以他念念是佛,念念生佛。这个道理我们要搞清楚,我们就管住自己的念头,念念让它有佛念,不能有别的念头。这是经上常说的“一念相应一念佛,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10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六各位诸山长老、各位护法居士、各位善信,大家吉祥如意!学佛证道的第一步我们前集说到持戒有护法神在护持,那么,讲良心话,保护自己还是要靠自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9
每次佛学讲座或法会完后,待信众们差不多全部离开了,总有一位女居士很发心,留下来清洁厕所。这情况已维持了多年,没有改变。还记得有一次我问她,又是你洗厕所?你会不会洗?洗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5
大家好!昨天偶然聊起格局的问题,我发现人来到世间上好像冥冥当中是有业感的。在这里,我先来简单地说说什么是 业感。业感,词源来自于玄奘法师译经用语。梁启超先生在《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5
信众问:五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我们是否就不能学佛修行了?仁清法师开示: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出自《六祖坛经》,是五祖对六祖说的。如果没有认识本心所在(没有亲证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4
在生活中善于用心就是修行如瑞法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佛在世的时候,印度西面,有一个偏僻的民族,叫卢舍那。那个地方的人,生性比较好斗,所以人们都不敢去那里去弘法。那里,久久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2
各位同修,我们无论是打坐、念佛、诵经、拜忏,这些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华我们的心灵,来净化我们的精神状态,来优化我们的身、口、意。其实修行就是来改良自己的本身。修
向生净土时间:2024-06-22
讲《地藏经》的因缘不论古今,每一位法师讲经的时候,在没有讲经文之前都要玄谈一下,所谓玄谈叫做“谈玄说妙”,但是我们现在不必这样做了。另外在讲经的时候,看他是哪一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06-20
说是从前有一位果农信奉佛教思想观念,常常与寺庙禅师进行谈话,但是却不喜爱持戒以及禅坐。别人问他原由的时候他只说,他修持佛法是为了让自己练就无限量的大神通,而非为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9
小乘阿含部第0663部佛说奈女耆域因缘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正文内容: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只国。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天龙八部。大众集会说法。时世人民。
佛学知识时间:2024-06-09
难陀为了女人修行贪欲占据不知修心的人,一如雨水滴进屋顶损坏的房子。贪欲无法占据善于修心的人,一如雨水无法滴进屋顶完好的房子。有一次佛陀停留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这
佛典寓言时间:2024-06-08
在唯心净土的思想理念之中,对于众生的根性的定义是用千差万别来形容的,门徒在唯心净土宗派教义影响之下的修行过程中,他们的发心其实也是各不相同的。当然,若以佛教最传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8
76.修行的果实雨季安居即将结束之际,憍萨罗和摩揭陀展开战争和消息突然传来。阿阇世毗提醯子王亲自带领的军队,已经越过了恒河,进入了憍萨罗的施法区伽尸。他与属下将军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时间:2024-06-07
昨天山西会长善齐时的小参讲的是二三真言,他讲的很如实。我们准提法的基本功在二三真言,念清楚、听清楚,在二四真言,念念分明、念念本空。如何做到念念分明,最后进入到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