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僧(资料图)
出家整整十年了。有一句流传已久的话,说是“出家一年,佛在心间;出家二年,佛在大殿;出家三年,佛在天边”。这完全是对出家生活的一种误解,也是一种误导。就我自己来说,道心逐年而弥笃。十年之间,佛陀似乎从遥远的天边,从大殿,住进我的心间,让我时时忆念……十年之中,我深深感受到佛法的伟大,出家的殊胜难得,也深深意识到一个出家人肩上所承担的神圣而又艰巨的责任。
十年之间,每一个学期所诵的经典也不尽相同,从《地藏经》、《普门品》,到《楞严》、《法华》。自己从害怕写文章,到不时有拙文见于各杂志间。学习的脚步,也从大陆的佛学院,到台湾的佛研所……
十年之间,诸多变化。自己也从一个无人认识的小和尚,渐渐成长为师父建寺安僧、弘法度众的一名助手……
然而,尽管有诸多不同,但有一点却恒常如一,丝毫未变,那就是每天早斋后的扫地。
这是出家以来一门不变的功课,是当初师父规定的。那天,师父对刚刚剃度的、一脸茫然的我说:“出家与在家不同,在家时事事都要顺着自己,图享受,出家则与之相反,要吃苦耐劳,磨练习气。出家人要做四件事,诵经,持戒,坐禅,做僧众事。僧众事,许多你还干不了,就从扫地开始做起吧。放下身段,放下你在世间的学位,地位,每天认认真真把院里院外的地扫干净。扫地不是小事,可以了生脱死……”
说完,师父就拎起一把长长的笤帚去院子里扫地了,我也随之而行。不多一会儿,院子里,还有院外那条长长的大路,都打扫的干干净净,一片清爽。
师父是个威严的人,不多说话,瞪谁谁怕。师父很注重三件事,一是每天的晨钟暮鼓,二是每天的早晚功德,三是每天院里院外的清扫。师父平时忙,前两事,大多是监督,但最后一件,只要不外出开会,弘法,及办其它事,师父就每天和我们一起扫地。
到了冬季,下大雪,早上斋饭后,师父带领全体僧众出坡,在雪未融化时,把院里院外的路清扫出来。我们,每个人带上口罩,手套,帽子,抡起铁锨,先把雪从中间锨到一旁,然后再一下一下的扫出路原来的模样。大约八点左右,就可全部完成。夜间院子里被雪整个覆盖成一片,无路可走,现在有通往各个殿堂的干净清爽的路,走来走去,鞋子不湿。院外的大路,雪也被扫到一边,无论是人走过,车开过,都安然轻松,不致滑倒。
虽然每次扫完大雪之后,都全身出汗,但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爽快,也有一种别人走过不会跌倒的成就感。
在师父的影响与教诲中,也慢慢知道,扫地,其实不是简单的一下一下的挥舞而已。
那是出家不久后的一个早晨,和师父一起扫院外的那条路。师父在前面,中间隔着一段,我在后面。快要扫完时,看见师父向我摆手,示意我过去,原来地上躺着一只死去的小花猫。它蜷缩在那儿,一动不动。师父说,我们为它诵经,念念往生咒,佛号,送它一程,助它生西。那时,往生咒,大悲咒,还有短短的心经,我都还不熟悉,只是跟着师父念。师父双手合十,念得很专心,脸上是出家人神情中特有的清静与慈悲。师父还为小花猫念了忏悔偈,三皈依,那一刻,觉得这只一动不动的小花猫,不是一只猫,俨然是一个人,一个曾经备受尊敬,此刻庄严离世的一个人。最后,师父让我拿把铁锹,把它掩埋在离寺院不远的一条沟里。
有一次寺院要打佛七,提前打扫一下卫生,在念佛堂和师父一起擦佛像,师父告诉我:擦佛像时,要默默发愿,将来要成就佛一样的三十二相。同时,要知道,擦洗外面的尘,其实是要擦洗内心的尘。扫地也一样,扫的不仅是外面的地,要注意扫自心之地,将无始来的贪嗔痴,扫得干干净净,不染尘埃。《楞严经》有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这样扫去,你会扫出不一样的味道了
这些事,让我重新感悟到,扫地,就是在修行。同时,也认识佛教不一样的生命观,体会到出家人与世间不一样的情怀。
就这样,每天清晨,在太阳还未升起,露水还在草间晶莹闪亮时,拎起一把用了已久的熟悉的笤帚,去扫地。一下,一下,落叶扫去,心也慢慢变得明净起来。
而扫地,也渐渐成为生活中的一个习惯,一门功课。
生活中处处是修行(资料图)
后来,考到了闽南佛学院,学校阔大宏伟,有数百名学子在这里读书。第一天开学,分配卫生工作,同学们有的分到教室组,有的负责打开水,有的分到楼层卫生区,我则希望自己依然去扫地,再次去体会在清新的晨光里,一挥一舞之间的妙趣。菩萨保佑!结果真的,还真分到了扫地那个组。
每天早殿之后,是早斋,早斋之后,直接去卫生区,拿起笤帚,去扫地。有一次,无意中抬头,看到大殿前面,郁兰花旁,丁香树下,年轻的学僧们,身着整洁的僧装,手握笤帚,低着头,一下一下认真地扫着地。觉得这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它应该被定格下来。
后来学院做纪录片,有一段就是学僧们早晨扫地的情景。网站的法师,特意在早上跟在我们身后,偷偷将此景拍下。那天,我似乎看到了她,左拍,右拍,远拍,近拍。看来,她也觉得这是一幅画,是一幅亲切,平和又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画。
就这样,扫地是我求学生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我每天读书的时光,每天落叶扫去了,每天的自己也都在成长。
回想小时候,其实也有帮忙家里打扫院落。扫落叶,扫雪。小小的我,拎着一把比自己还高的笤帚,帮助妈妈,将家里家外打扫的干干净净。但后来,出外上学,那是一个寄宿式的重点学校,有早读课,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先跑操,再早读。那时,总是特别想家,只有回到家,才能好好的睡个懒觉。但一个星期只能回去一次,也就是一个星期,只能睡一次懒觉。
每次回到家,母亲都为我们准备了各种各样好吃的饭菜,是学校吃不到的。
但是,父亲对我早上起得晚,有意见。有一个星期天早上,我又在母亲炒菜声中醒来,穿衣下床,看到父亲正在外面扫地。他看到我,停下不扫了,瞪着我,狠狠地、很大声地批评了我:本来就不经常在家,回来后要帮父母干活儿,你学习过朱德写的《我的母亲》吗?朱德那么小的时候,就帮忙家里干各种各样的活儿,后来成为一名国家元帅,还不忘记小时候在劳动中受到的教育。你是怎么读书的?一天之时在于晨,一年之季在于春,一生之季在于勤,如果只读书,不勤快,就把书给读歪了,人走千里爱勤人……
那天,父亲大声说着,似乎真的是火了。
很快母亲从厨房走了出来,对父亲说:巴掌大的地儿,你一个扫就行了,还要孩子去扫,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你不让她歇歇,上学背书,写字,多辛苦呀。
父亲愤愤地说:你真不懂。
觉得惭愧。那天我还是去扫地了。以后,再回去,尽量早起,打扫院落。
时光如梭,飞逝而过,渐渐长大后的我,又去了一个更远的地方读书,每年假期才能回去。后来,参加工作,回去的次数更少了。每次回去,都是匆忙来,匆忙去。父母见到我,总是那么高兴。关于扫地的事儿,父亲不再和我计较了。
但我知道,我的父母,依然是那么勤劳,一如我小时候。他们每天起得很早,家里总是收拾地那么利落干净,还种上了各种花草,无花果,丝瓜藤,葡萄架,栽在院子的各个角落,门口还有一丛修竹。家,成为一个绿意盎然的农家小院儿。
后来,我出家了,起初父母很难过,母亲哭了好久,父亲暗自神伤。但是父亲很快转变过来,表示支持我,觉得这个选择没有错,很高尚。他看了我寄回去的书,如印祖《文钞》,《安士全书》,《净土十要》,《影尘回忆录》等等,觉得佛法很了不起。尤其是看了我每个学期写给他们的信,知道了我是每天四点多起来上殿,每天认认真真地扫地,性情也变得好起来。父亲很高兴,说我在世间教育中缺失的一部分,在佛门中得到弥补。“孩子,你放心在寺院好好修行,我支持你。不要挂念家里,我会劝导你妈。放心。”果真,不久后,母亲也开始念佛了。
父亲在单位,工作之余,常常把单位里前前后后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垃圾也整理的井井有条。深得经理器重,还给多加了工资。但父亲说:“咱不图这个,图个心安。人要勤快。”
有时,我会给父亲分享经典中关于扫地的事。比如,佛世时,佛陀有一个弟子,周利槃陀伽,记性不好。佛陀开示了一个偈子:“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
有情,无益之苦当远离,如是行者可度世”,周利槃陀伽背了一百天不能成诵,背后遗前,背前遗后。后来佛陀让他在扫地时,摄心念“扫地,除垢”。不久,他真开悟了。
《影尘回忆录》,记载了倓虚大师一生不平凡的经历。书中,倓虚大师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说当年谛闲老法师有一个弟子,叫晒腊和尚,比较笨,事情做不好,经书也不会看,听老法师讲《楞严经》,三天听不懂一句,看《楞严经》犹如看天书。但他又很想学习此经,甚而想以后像老法师那样弘扬此经,做大法师。但又确实如此困难,他有些沮丧,想离开。老法师爱才心切,把他留下来。老法师很随喜他的愿力,但又清晰的知道,此是宿世业障所致,业消自然智朗。于是告诉他一个方法,每天早上拜佛发愿,愿佛力加持,让业障消除。白天让他去做一些苦差事,在厨房扫地,擦桌摆椅,为大众服务。晚上,老法师将自己的楞严讲义给他,让他一字一句地看,乃至背下来。如此大约三年之后,他竟然慢慢看懂了。十年之后,他能复讲了,有时谛闲老法师生病,他还能代老法师讲课。再后来,他真的成为一名弘扬楞严的大法师,深受谛闲老法师的器重。他的真名,叫持律法师。
这是《影尘回忆录》中讲到的不可思议的事情中的其中一件,对我触动很大。我把它原原本本的复述给父亲。父亲说,这是一个好故事,很激励人。
由上可见,扫地,不是一件小事,远则可了生脱死,近则让自己每天参与劳作,以消业障。
唐朝百丈海禅师,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虽然年近耄耋,仍事事亲为,不仗他力。一代高僧,广钦老和尚,教导弟子们如何修行时,也是从劈柴,担水,扫地做起,即使是博士,也是从这个做起。有些人会认为,来寺院就要学习大经大论,进禅堂参禅打坐,扫地这些小事,不屑为之。这是误解,因为佛门无小事。
今年开学,有几名居士加入我们扫地的行列。每天下完殿,和我们一起在大殿前扫地,因为她们的加入,地面似乎减小许多,不一会儿功夫就全部扫完,甚而有时稍稍去晚一些,她们就收场了。
这几位居士如此发心,当然是好事。但我希望她们知道扫地的真正内涵,及正确的心态。当然,更希望,她们只是来帮忙,而不是代替,全包。因为这本来是僧家本份事,是我们应该做的。而且,千年古刹里,巍巍堂宇前,参天古树下,有身着飘逸僧装的僧人,在晨光里,在打扫庭院,是怎样的一种无言又朴实的庄严。寺院,不能少了这样的画面。
就在这次寒假结束,离开寺院的那一天,天气特别寒冷。路过大门口,看到我的小师弟脱了大褂,穿着毛衣,打着绑腿,弯着腰,正大汗淋漓的在整理那几桶垃圾。那情那景,让我甚而感动。师弟看见我,合了十,又低头继续工作。
如果都换成义工做此事,我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失落。莲池大师于《竹窗随笔》中有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佛法太盛,非僧人之福”,撞击我心。
撰写此文,感念往日扫地的岁月,感念一挥一舞之间带给自己的劳作的快乐和心灵的成长,感念师父之恩,父母之教。
现在,扫地之量是少了,不像以前那样要一个多小时。但它不会停止,我还会每天这样扫下去,无论是当了法师,还是其它的身份,就像当初做小和尚时那样,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扫下去。而它所代表的修行深意,也已永久铭刻于心。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讲记》精彩片断撷英(一)修行把握关键,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今天要学法,要求法,你自己先具备什么条件?你发了什么样的心?你付出真正多少的努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第六条原则:慈心不杀,吃素念佛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尊贵的阿秋喇嘛(龙朵加参尊者)01阿秋喇嘛珍贵开示修行者会逐渐生起三种障碍解脱的过失:首先,会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当做自己谴责他人的资本,反而将信仰用来增加了自己伺察
文殊花开时间:2025-01-01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环境作保证,如安定的社会和清净的道场,也要有好的小环境作保证,小环境就是我们自身。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自身要做好五件事情,即所谓的调五事饮食上要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处在迷惑的状态下,生活就是烦恼,而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就是生活禅。工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因缘与一厢情愿近年来,宗教对国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生活、工作中常有人谈起应以「因缘观」面对周遭的一切,或以「因缘观」解释个人的想法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觉察自己的偏执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觉察自己的偏执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烦恼。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断除烦恼,怎么做呢?方法很多。当我们追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请说忍辱一个人会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这就要看他「忍辱」的工夫做得够不够。听说在监牢里一关十几二十年的囚犯,很多是带着满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何谓菩萨行?要了解什么是「菩萨行」,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菩萨」?我们看到经典的记载,菩萨没有一定的身分;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曾为出家比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我们此生幸运得到暇满具德的人身,对于细微的取舍道理能把握的到,所以有闲暇与机会去行持。其他生命如畜生等,虽然各自具备了一些特点,但是却没有机会行持细微的取舍。因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当谈到“修心”、“调伏自心”时,很多人会带有误解,认为“修持”代表就是放弃俗务、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另外的误解,则是认为修行是在“压抑痛苦”,当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所以你看过去祖师们说,「你只要听到一句法,就要付诸实修」。很多人觉得修行就是一种舒舒服服的、身心暖暖的、懒懒的、松松的,好像修行是这样;有些人在城市中工作很繁忙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8
无论今生我们以何种方式与佛法结缘,归根结底都会是一种福报的延续和显现。一份2500年经历无数风雨洗礼的真知灼见留存至今,点滴的教化与谆谆教导,并非是为了像其它的历史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0
达真堪布:苦修不是痛苦的修行有些学佛的人,没有一个完整的修持方法,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今天学这个,明天修那个,什么都没有精通,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脑子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8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3
《堪布阿琼仁波切密传》堪布阿琼仁波切 著丹增嘉措活佛 译大堪布阿格旺波,又称堪布阿琼,生于公元1878年。乃圣地大班智达贝玛米札和雪域智者之王遍知者龙钦饶降巴的再显化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27
每天诵一遍净行品这就是修行如果念净行品,你一天上厕所也好、吃饭也好,一举心一动念,把文殊师利菩萨教导的“善用其心”用上,你就入法界了。看着很难,这是你能做得到的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7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修行都是礼忏、念经、念佛,或者上早、晚课。其实这样的修行是不够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现前的境界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1、如何拜佛?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我慢心礼拜是不可以的,我的老师教我,绝不蹲摆拜垫,所以我们磕头都是往地下磕。弘一法师说礼佛还要摆个架子,这叫我慢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7
这被称为最美寺院,僧人闭关修行9年足不出户,连活佛都不得入内佛教在藏区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整个青藏高原上,随处可见各式的寺庙。然而在众多的寺院中,这一座因其优
金玉良言时间:2024-11-16
虚云老和尚: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姜见龙居士,字元标,江苏吴县人。曾经提倡设置免费提供贫民埋葬的义冢,以埋葬许多暴露于外的尸骨。有一年饥荒,损献钱财以赈灾,家道于是中衰,后来学习眼科来养活生计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29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瞋恚,就是很大脾气,很大的无明;这种无明,就是前生造罪业的根,所以才说:“无明火,老虎神,这是前生的罪孽根。”什么叫老虎神?老虎本来已经很厉害,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打破五蕴烦恼尘劳你想要有真正般若,必须要先照见五蕴皆空;没有烦恼,没有尘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你应该用你的大智慧,不要用小智慧。大智慧才能打破五蕴的烦恼尘劳,小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5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修行人应该是有感情的,我想,我们应该是容易被感动,被感化的。很多人学佛后,懂了因果报应,结果别人遇到了危难,遭到了报应,就用因果来衡量别人。好像他遇到灾难是罪有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香在佛教修行中的作用烧香是佛教信众随缘而行的正常行为,早起一炷香,诵经礼佛要上香,节日要上香。但是到底为什么要烧香,烧香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有多少人在思考这个问题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前一段时间我也讲过,虽然自己修得不好,但二十多年来基本上没有中断过念《普贤行愿品》。希望道友们今后也要坚持念《普贤行愿品》。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最好是借助共修的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02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我们初信佛的人有什么毛病呢?太贪心,贪大,贪多。看着《普门品》,你就念《普门品》了。一看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这也好,也念。《金刚经》也好,我要生极乐世界,又念《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7
“信佛就是指信你自己的心”,但这个心,应是清净不染心,不是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指信自己的心,也就是自皈依。‘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达真堪布:不取舍因果,哪里还有修行呢?只有佛法才能解决一切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佛讲出了三世因果的道理,通过这些因果关系,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前世不修今生苦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9-06
文革时,一女被剃了阴阳头,公众批斗,当众羞辱,该女是一位有身份的人,虽学佛多年,但还是难忍如此大辱,当时死的念头都有了。禅门大师贾题韬当时递一纸条,该女豁然开朗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6
常想睡觉就是业障,如何克服?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为什么好睡眠呢?就因为饮食不调。或者是吃得很多,就生出一种食困,吃完东西就想要睡觉。你若是把饮食调得恰到好处,吃东西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2
修行三秘诀若不能谦虚忍让,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就会有很多障碍。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修行不可各处卖修行,卖广告;一卖修行,就会着魔。有些修行人是诸佛来护持,有的是菩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2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想要影响其他人生一种信心,自己就要实实在在地去行持佛法,所谓“依教修行”,依佛所说的教法去修行。这个修行,我们知道一点就修行一点,知道多少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31
佛陀传授给我们许多慈观的方法。有一次,一群僧侣对佛陀说,他们丛林寺院附近有精灵作祟,造成许多困扰。佛陀于是对他们说了《慈经》:希望达到安乐平静的人,应学行正直、谦恭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修行人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呢?就是知足心。知足,是我们修行必不可少的因缘。我们修行时,会出现不知该如何修行的违缘,但若我们有知足心,则不会出现违缘,反之若没有知足
藏传佛教Buddhism时间:2024-08-18
修行,不一定要到寺院,也不一定要像老僧入定,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做人处事都应该要有修行,有修养。日常生活的修行包括:一、衣食住行的修行:例如,穿衣只要朴素、保暖
佛答时间:2024-08-18
文:成刚法师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
佛答时间:2024-08-18
有的居士具备善知识的特点,可以帮我们更好的修行。而有些居士表面上“学佛”,但实际上却障碍我们!如果你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了!一、跑跑居士跑跑居士,修
佛答时间:2024-08-18
知道佛教修行基本理性判断正说邪说【正信佛说,不入邪见】——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阿难!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4
顶果钦哲仁波切:佛法,修行重于传授和讨论在过去许多生世中,我们曾经历各种状况,曾经富裕,曾经被敌人战胜,失去一切。我们曾享尽天道的欢娱,也曾是政治迫害的受害者。
禅理故事时间:2024-08-14
他不修行,你也不修了?皈依僧,是皈依整个僧团,不是皈依某个僧人。任何一位僧人的言行,都不能代替整个僧团。不必因看不惯个别出家人而退失学佛的信心,除非你觉得所有的出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