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农民播种谷物的时候,如果所选择的种子是饱满的,所播种的田地是肥沃的,将来的产量就会很高;如果选择的种子不饱满,或者用来播种的田地贫瘠而缺乏养分,将来就会出现“苗而不秀”或“秀而不实”的现象,或者虽然也能发芽、抽穗、结实,但结出的果实却很少或不饱满,产量很低。行善得善报的原理和农民播种谷物的原理是一样的。如果所行之善是“满善”,将来就能得到圆满而丰厚的善报;如果所行之善只是“半善”,将来得善报时就会显现诸多欠缺和不圆满。
什么是满善和半善呢?《了凡四训》中说,满善和半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辨别和区分:一、如果一个人的内在具有非常稳固而强烈的行善习惯,秉性善良并且行善精勤,在这种情况下所行的善就是满善;如果一个人内在并没有稳固而强烈的行善习惯,所行之善只是偶尔之举,这样的善就是半善。二、行善时为至诚心所驱使,这样的善是满善;行善时无至诚心,只是勉强而作,或是表面应付,这样的善是半善。三、行善时三轮体空,也即深刻了达“行善之人、所行之善以及行善的动作”这三者犹如梦中之事了不可得,行善而不着于善,这样的善就是满善;相反,行善而着于善,就是半善。
为什么内在善习的稳固和强烈程度会造成满善和半善的差别呢?我们知道,同样一颗种子,如果播在肥沃的田地里,就会茁壮成长,将来会结出很多很多果实;如果播在贫瘠的田地里,将来就很难获得丰收。与此类似,我们的身口意所做的任何一件善事,都是播种在心田里面的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将来能否圆满地发芽、抽穗、结实,变现成善妙的内在身心和外在物质世界,还决定于心田自身是否“肥沃”。如果一个人的内在具有稳固而强烈的行善习惯,一向精勤行持各种大大小小的善业,其心田就是“肥沃”的;反之,如果没有稳固而强烈的行善习惯,行善只是偶尔的决定和行为,其心田就是“贫瘠”的。
经书上说,同样做一件善事,具戒者所获得的功德和不具戒者所获得的功德具有很大的差别;同样是具戒者,内在所受持的戒律不同,其功德亦有天壤之别。例如,有甲乙丙丁戊五人,如果甲没有受过任何戒律,内在不具足任何戒的戒体,乙受了居士五戒而且内在已经真实具备五戒的戒体,丙受了出家人的沙弥、沙弥尼戒或比丘、比丘尼戒,并真实具有戒体,丁受了菩萨戒而且内在真实圆满地具备菩萨戒的戒体,而戊则受了密乘戒并且内在真实圆满地具备密乘戒的戒体,如果甲乙丙丁戊五人共同放生,虽然他们所行持的善事从外相上来看是同样一件善事,但是这五个人所得到的功德却不可同日而语,乙所得的功德远远超胜甲,丙所得的功德远远超胜乙,丁所得的功德则远远超胜丙,戊所得的功德则远远超胜丁。为什么呢?因为甲乙丙丁戊五人内在行善习气的坚固和强烈程度有很大差别的缘故。具足五戒者内在的善习当然超胜于无戒者,具足出家别解脱戒者内在的善习超胜在家持五戒者,具足大乘菩萨戒者内在行善的习性超胜持出家别解脱戒者,而具足密乘戒者内在的行善习性超胜具足大乘菩萨戒者。这五类人内在心田的“肥沃程度”有很大差别,因而他们行持同一件善事,在将来所得的善报也有很大差别。
如果将内在善习的稳固程度比喻成田地的肥沃程度,则决定善是满善或半善的另外两个方面——行善时的“至诚心”和“三轮体空之心”,就可以比喻成种子的饱满程度。行善时,用心越至诚,善业的力量就越强大;越是做到三轮体空,则善业感果的力量就越不会遭到外缘的摧毁。所以行善时的“至诚心”和“三轮体空心”决定了善业种子的饱满程度。
过去有个女子来到寺院想做供养,苦于没有钱财,她把仅有的两文钱捐给庙里,寺院的主持僧亲自为她作回向。后来这个女子入宫做了贵妃。一次,她带了几千两银子又来寺院供养,主持僧只让徒弟出来代她回向。贵妃很不理解,就问主持僧:“以前我只供养两文钱,师父亲自来代我忏悔,今天供养了几千两银子,师父竟然不来回向,这是为什么?”主持说:“前次的供物虽然微薄,但施心很真诚,不是老僧亲自为你回向,不足以报答施主的恩德。这次供物虽然丰厚,但施心不像往日真切,所以只叫人代为回向就足够了。”这个故事从侧面说明,真诚心行善具备力量,没有真诚心,纵然行善,善力也很微弱。
读过《金刚经》的人都知道,佛曾问须菩提尊者:东方虚空,可思量否;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的虚空可思量否。尊者都说不可思量。佛说:“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这是不着相行善使得福德圆满的证明。如果行善时不着相,则我们所行的善就不会被任何逆缘所毁坏,因而所行的善业就具备了顺利感果和永远感果的能力。当然,要真正达到三轮体空、不住相行善的境界,先要闻思空性的教法,引起空性正见,之后再安住在空性正见中来串习。
如何才能使我们所行的善变成满善而不是半善呢?很显然,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在行持每一件善事的时候,努力用至诚心和三轮体空心来做;其次,用精勤专一之心来行持善业,并努力使得行善成为自己的习性。
一种习性的培养在于平时点点滴滴的努力。如荀子的《劝学篇》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意思是说,将土一点一点地堆积起来就能形成高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将水一点一滴汇聚起来就能形成深渊,蛟龙就会在这里生活。同样,如果我们一点一点地积累善行,渐渐地就会养成坚固的行善秉性,内心就会获得智慧,圣人的品德就会渐渐具备。因此,不从一步一步的路程开始积累,就不能到达千里以外的地方;不汇聚小水流,就没有办法形成江河及大海。即使是千里马,如果只是跳跃一次,也没有十步的距离;即便是劣马,如果连续行走十天,也能走很远的路程,此功劳全在于它不放弃行走。刻一件东西如果又放弃它,就连腐朽的木头也不能折断;刻一件东西如果不放弃,就连坚硬的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出花纹来。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硬的筋骨,却能钻入地里吃尘土,钻到地下很深的地方喝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的结果;螃蟹虽然有八条足两只像钳子一样的爪子,可是如果没有蛇和黄鳝的洞它就没有可安身的地方,这是因为它用心急躁、不专心的缘故。
《劝学篇》接着说:“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téng)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意思是说,所以没有专一的志向,就不会获得大智慧;对事业没有坚定追求的人,就不会取得显赫的成就。步入歧途的人不会到达目的地,同时侍奉两个国君的人,不会被两个君主所容纳。眼睛不能同时看两种东西,耳朵不能同时听两个声音。腾蛇没有脚却能飞,鼫鼠有五种技能却处于穷途。《诗经》说:“布谷鸟在桑树上筑巢,不停地喂养它的七只幼鸟,鸟儿虽多,将来都不会有什么出息;而心地纯净的君子则与之不同,他们的行为目标就只有一个,因为目标专一的缘故,所以它们的思想意志很坚定。”因此,君子应当用心专一地来修身立德。(未完待续)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选择寺院和善知识,这三点非常重要,学会受用一生!佛法充满方便法门,譬如前文中我们说过,除了剃发出家,皈依僧团修行,也可以选择在家修行。后者因为不改变生活的方方面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15
黄念祖居士: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黄念祖大德《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的法身一切都入到众生心中的想念中,所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9
黄念祖居士:全舱念观音 避免一空难 昨天来了一位核电站的朋友,他母亲信佛很虔诚,常念观音。他开飞机突然发生障碍,在很危险的时候就听见有人告诉他,你应该如何操作,他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8
善恶的因果报应有人说:“什么善恶报应,都是劝人向善的空话!说说而已,骗骗那些迷信的人的,我怎么看不见报应呢?如果有的话,你把它拿出来给我看看我就相信了”劝人向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5
话说世间上有左右邻居两家,左边这一家日日吵闹、日日有是非,不但夫妇间、儿女间互相吵闹,有时儿女也会同爸爸妈妈吵闹。吵闹太多,大家都烦了!而他们隔壁的邻居,一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01『真正的护法居士』什么是护法?有不少人认为在寺庙、念佛堂或道场干义工,帮助筹办法会,或者是给寺院布施、募捐等等就是护法,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护法绝不只意味着物质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2-26
黄念祖老居士谈怎样忍辱 人生总不免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有许多冤枉,有许多无理横加,种种的这些事情。但我们要怎样忍辱呢?第一种叫“力忍”,要用力量才能忍。也就是说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24
争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六祖大师,开示一切众生说,各位善知识,我这个顿教的法门,以定和慧做根本、做基础。你们既然是善知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0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一、 供养:(香)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二、 礼敬: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一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6
1、很多居士认为:皈依只是形式,佛法修行注重实质,从而错误地认为皈依是不重要的。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是不正确的。2、我们平时说皈依只是形式,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是告诉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佛陀涅槃后,就不再在世间住世,而出家人就承担了如来家业,代表佛向世间传播佛法,所以当佛不再住世的时候,出家人就是佛的代表,所以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聂云台居士是清末大臣曾国藩的外孙,在1920年任第一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中国民族资本家的成功人士。抗战期间,上海会长崇尚华丽,奢侈成风。聂云台老居士有感而作,于1942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贪名之戒药师山紫虚居士壹、前言人在世间活动面对世间各种境界时就会产生各种喜爱,喜爱到了某一个程度以上就变成贪。人贪的东西很多,如贪钱、贪色等皆是。对于贪求财色一般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十卷紫虚居士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文 第一卷紫虚居士注解--------------------------------------------------------------------------------此为楞严经的名称。本经之全名为大佛顶、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七卷紫虚居士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我们念佛人人都会念,人人还不太明白,人人都念,人人还都不太得力。什么叫真正念佛,如果给它下个定义就是:无心是真正念佛。什么叫无心念佛呢?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三十三课 无间地狱与阎罗王地狱意谓地下的牢狱,分为根本、近边、与孤独三类。此在第二十四课课文及其注释中,已略说其情状,惟众生恶业,广泛重大,因之地狱器品,亦至繁多惨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 综合指要1.大家都没有天眼,不曾看见过极乐国,也都没有神通,不曾到过极乐国,所以不应执定极乐国为有,若执为有,便是武断,这话是对的。但是,没有天眼和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三课 净土宗 (四)十一、作观想以留印象观想念佛,在净土法门中,颇居重要,能使行者存留甚深印象,在识田中,以引动极乐国的整个庄严境界。观法虽然广大深玄,然而观其少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三十七课 读经录要 (二)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十、善现言:六波罗蜜各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若行施时,以有所得为方便,著三轮而行施:起自想、他想、施想, 是名世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1.三十七道品,为修佛法的主要科目。修四念住,则于身、受、心、法四者,能得到不净、苦、无常、无我的正确认识,奠定了出离世间的基本观念。修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王占元居士往生纪实王占元居士,男,八十三岁,河北省唐县人,一生务农,小学文化。有三男二女。为人善良,对子女慈悲疼爱。子女也都很孝顺。二○○三年九月。经医院查出白
净土往生时间:2024-10-23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周六下午,一到道场,某女莲友笑嘻嘻地对我说:“给我女儿的宝宝挂个往生牌位。” 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知道她的女儿并没有生孩子,所以她所指的宝宝应该是流产或堕胎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5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一、拜佛、问讯与上香规矩进寺门前要端正衣冠收摄身心。进入寺院后,先礼佛。再去拜见出家师父。在佛殿、经堂看到佛像,不论是木雕、铜铸、纸绘、绸、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给事冯楫居士悟道因缘给事冯楫居士,龙门清远佛眼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济川,四川遂宁人,号不动居士。冯楫居士青年时即信仰佛法,一度遍礼尊宿,后居龙门,从佛眼清远禅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10-06
善恶之报 丝毫不差 (后魏 慧嶷)南北朝(后魏)时,崇真寺僧慧嶷,死后七天又复活,说自己和五个比丘在阎罗王面前接受审判的经过。第一个是宝明寺僧智聪,说他一生苦行,专习禅定,
释门法戒录时间:2024-09-30
黄念祖居士:广结善缘 “众生有缘,遇斯光者”(《净修捷要》)。佛的光明遍一切处,有人说,我怎么没有看见哪?这个就不奇怪嘛,有缘才遇着这个光嘛。这光是没有离开一切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黄念祖老居士:火烧功德林的真实意义!黄念祖: 修行人常犯轻敌之病,常以为自己一用功便能克制烦恼,一切太平,这实是不符合实际的主观愿望。应知贪嗔痴三毒,多劫以来,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复兴近代佛教之先行者——杨仁山居士佛学思想研究吕建福清末杨仁山居士,以其创办金陵刻经处的弘法利生事业而闻名于世,他的精印佛经、广为流通及创办“祗洹精舍”培育佛教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我国古代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1
龚佛龙居士往生纪实二○○二年九月二十一日(中秋节)凌晨五时三十分,安徽省芜湖市居士林林长龚佛龙居士在家中安详逝世,往生极乐,世寿九十岁。 一个多月前,龚老居士就告
金玉良言时间:2024-09-15
四、密勒日巴修定为什么要讲密勒日巴修定呢 ?有两个原因。其一他是用修定的方法获得大成就的人,他是藏传佛教中实践佛法的代表人物,他自己说:“我是一个博地凡夫,此生此世,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7
问:佛教常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搞清楚佛性问题与学佛关系重大,所谓佛性究竟是什么?答:五十年代我曾和佛教青年探讨过有关佛性问题;近年来,也曾围绕这一问题,谈过我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4
净土资粮(附:谷响集) 作者:黄念祖答三世因果并劝努力忏罪念佛大札奉悉,欣闻知难而进,甚以为慰。唯所提诸问,仍是您二十年来屡问之老问题。兹愿再贾余勇,一试棉薄,看看能否突
居士人物时间:2024-08-29
修行,不一定要到寺院,也不一定要像老僧入定,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做人处事都应该要有修行,有修养。日常生活的修行包括:一、衣食住行的修行:例如,穿衣只要朴素、保暖
佛答时间:2024-08-18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在世间生活难免会犯错学佛修行也是如此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持戒修行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可是如果因为种种因缘条件不小心犯错破戒了心中不免产生疑
佛答时间:2024-08-18
有的居士具备善知识的特点,可以帮我们更好的修行。而有些居士表面上“学佛”,但实际上却障碍我们!如果你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了!一、跑跑居士跑跑居士,修
佛答时间:2024-08-18
那就是说,《华严经》上所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个阶位的人不晓得有多少,没有一个不知道。你那不善的心、不善的行为这能见人吗?你不想见,他全知道。他看到你造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0
居士百年之后骨灰能否进入寺庙存放?答:完全可以。不过要看那些寺院有条件存放,目前国内寺院并不是所有的寺院都具有存放骨灰的“海会塔”。近几年也有不少寺院建了“普通塔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6
人,往往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因此产生烦恼;如果我们懂得观照自己,常常自我反省,并且待人以宽,律己以严,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和别人的立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29
谢允华居士往生记实母亲谢允华1940年正月初一生人,享年63岁。母亲出生于三台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大户人家。在她出生时家境已日渐衰落,故母亲从小就过着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日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7-17
挽回女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其实大家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掌握挽回女友的方法,没有意识到男生和女生的不同之处,以至于使错了力。在现实生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3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为了有更好的追求,都会选择到外地工作,那就出现了很多的异地恋。异地的时光里,两个人因为得不到互相的照顾,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各种各样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