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句话耳熟能详,不过对于它的内涵最近有了一些不同的理解。何为“庸人”?平庸之人。跟我有何关系?顺着这个思路下来,这句话似乎跟我没什么关系,言外之意,庸人都是指其他人。真是这样吗?
最近学习《略论》到了“烦恼”章节,导师从三个角度对于烦恼作了剖析:烦恼生起之相、生起次第、烦恼过患。也就是烦恼长什么样?如何长成的?对我有什么样的危害?对烦恼这个魔头来了一次彻底大曝光。对照自身去思惟,才发现原来我也是“庸人”一个。
早年跟朋友合伙开了个网吧,结果开始赚钱之后,朋友提出要重新分配利润比例,让我大吃一惊。当初如果不是我出方案和资金,这个网吧根本就开不起来,所以后来一气之下撤股了。这件事本应就此结束,但是过了好长时间我都忘不了,会经常跟人聊起这件事。关键是越聊自己越生气,越发讨厌那个朋友,以至于后来跟他断交了。断交了,那该结束了吧。还没有,不能提这件事,提起来就生气。就这样反反复复,一件小事多年都不能释怀。一直到加入三级修学开始修学,才逐渐明白,我这就是典型的“自寻烦恼”。其实那个网吧不到一年就关了,但这件事在我心中埋下的嗔心种子却伴随了我好几年。
回过头来分析这件事的始末,烦恼缠绕我多年,全是因为一念之差——执著“我”。因为当初朋友没有考虑“我的感受”,没有按照“我的想法”处理这件事。接下来,不断重复对于这件事的不接纳,进而生起嗔恨。“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天哪!这些年我都做了什么?与其说是自己被这个“无手、无足、无勇、无智”的大魔头——烦恼所控制,倒不如说被自己假设的这个“虚无缥缈”的“我”所控制。
幸亏遇到了导师、遇见了三级修学,才让我认清了烦恼的真相,认清了我执的过患。
虽然现在还会有烦恼出现,不过,我已经开始慢慢学会识破它、对治它,因为它本来就是无根之水,在佛法智慧光芒照射之下,根本毫无还手之力。所谓烦恼,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所以叫做自寻烦恼。
记得有一次去读书会导读,那天赶上一场初雪,地上一片泥泞。大家落座之后,有位书友就聊到一路上太难走了,因为路不好走,导致心情也非常不好,显然负面情绪已经带到了读书会现场。这时候,我就跟大家开了个玩笑:“咦,大家请抬头看,哇,太美了!”这时候,从屋内正好可以看到屋外一棵树的树梢,上面挂着还没有化掉的初雪,阳光打在上面格外的美。我接着分享,“其实我来的时候路也不好走,因为咱们走的是同一条路。”(众笑)这时,那位书友的心情已经有了好转,跟着大家一起笑起来。“我发现看着地上的泥泞实在没意思,于是就抬头看了一下上面,就看到了刚才树梢上的冰雪童话。其实,很多时候自己的心情,就在一念之间。”那位书友接过话题:“有点意思,原来可以这样思惟。”“是啊,重复什么就会成就什么,烦恼这么讨厌,我们为什么不远离它、断除它呢?”那天的读书会大家聊得特别开心……
懂得了这样一种智慧的方法可以远离烦恼,然后把这种方法传递给更多人,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事会比这更有意义。
最近收到一份结缘礼物,那是一套设计清雅的「心灵环保」书签。其中,我特别喜欢一张以「四它」为主题的,所谓: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一次,看慧律法师的弘法光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为何相爱的两个人,在相处了一段时间后,矛盾就会慢慢的增加,难道他们都互相不爱对方了吗?答案当然不是的,感情中出现矛盾那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合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4
一旦对方坚决的提出分手,那意味着有以下几种可能性:1、在平常的生活当中,你是属于被动一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付出型;2、你出现了原则性问题(和其他异性搞暧昧);3、在一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4
在佛教的经典里,每部经都是以“如是我闻”开头,以“信受奉行”结尾。这是因为当初经藏结集时,阿难自言听闻于佛陀之言行。又“如是”意为信顺自己所闻之法,“我闻”则为
星云法师时间:2024-06-30
前几天我看了这样一个公案故事:从前,有个屠夫 16 岁就开始杀猪,干了几年,后来听说卖猪肉更赚钱,又跑去镇上卖猪肉,很多居士劝过他,还给他讲了杀生遭恶报的故事。可这
学佛受用时间:2024-05-04
藏着掖着?吃素何以成了见不得人的勾当?目前素食文化不发达,不仅素食人口少,大多数素餐馆经营惨淡,更重要的是素食者在生活中受到歧视,不敢理直气壮地吃素。不少素食者
素食资讯时间:2024-05-02
什么?年仅 17 岁的“杀鱼弟”喝药自杀,我从电视上看到这则新闻,大吃一惊。17 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对人生充满希望的年龄,是什么让他放弃宝贵的生命?记得 2010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6
内省与反思:从人间化滑向娱乐化近来,我花了一个星期的夜晚时间,专门收集各类佛教网上的佛教活动消息,发现一个现象。近年,有些佛教活动场所的活动,其本质,有从人间化
藏传佛教时间:2024-04-12
近期,笔者看到一句顺口溜:“南抖音北快手,智障界的两泰斗。”细思起来觉得确实如此。当我们做一些消遣且不用动脑筋的事,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比如,刷抖音一两小时很快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1
我们为什么要放生?放生,就是令众生得到自由,不在笼子里圈着。我们要让慈悲心长大起来,所以我们要把众生放开,让他们得到自由。不杀生,这是修慈悲心;放生,这也是修慈
放生文库时间:2024-03-21
圣雄甘地说过: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其道德上的进步程度,可以从他们如何对待动物来判断。──这正是保护动物的意义所在:减少动物在人类手里所承受的痛苦,也就是减少残忍与野
放生文库时间:2024-03-04
切莫遗忘莫忘恩重善知识莫忘大慈大悲佛莫忘正念与正知恒需忆念恒念传戒之上师恒念示道之佛法恒念律仪与誓言恒时应具身体恒时应有心床第恒时应有身心中恒时应放松急须忘掉急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02-16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那你知道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吗?或者说,真正的修行,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这个问题你没弄清楚,任你如何努力修炼,都是徒劳,都是盲目的,毫无意义,毫无
藏传佛教Buddhism时间:2024-02-10
佛教的教育精神及教学原理与现代社会教育的反思(上)引言佛教的教法可分为「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以世间法为权巧,出世间法为究竟。所以佛教并不是一味强调追求出世解
汉传人物时间:2024-01-09
我出生在1969年2月,从小没有接触过佛法,听过无神论,认为佛教是迷信。在我妈妈的教育影响下,很小就知道顺手牵羊、买东西时顺带多拿一件、占别人便宜、把公家的东西拿回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时间:2023-12-12
末学在江西南昌读的大学,读书的时候学校同学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末学喜欢打篮球,在大一时认识一个学长,这个学长后来一直成为了末学的精神支柱,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个学长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时间:2023-11-11
星云法师:人生要懂得自我化解 敌视父亲20多年的女儿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后痛哭不止。有人问她:“你是不是还很恨父亲呢?”她回答说:“我早就恨累了啊!”人生在世,就是被许
星云法师时间:2023-10-26
我退休了,本以为从此有充裕时间做自己一直想做而苦于没时间做的事了,特别是该好好修行,做做功课、做做佛事了。可事与原违。自从孙子出生,我马上又有了新的角色。自孙子
学佛感悟时间:2023-08-28
索达吉堪布:如何找到真正的自我?问:如何才能不虚度人生,找到真正的自我? 索达吉堪布:假如没有认清人生真相,每天就像发疯了一样特别忙,结果忙来忙去为的是什么?到头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7
公案原文:禅宗二祖慧可禅师,青年时为人豁达豪爽,博览群书,因不满足于儒道易数,四处访贤求道。听说有位天竺来的神僧达摩住在少林寺,便前往拜访。慧可虽时时伺机参问,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27
原文: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位黑氏婆罗门,两手托着两个花瓶,前来供佛。佛陀对黑氏婆罗门说:“放下吧!”婆罗门便将左手托着的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吧!”婆罗门又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27
自我认同,自我回归圣凯法师在一本书里,看到一位88岁高龄的老太太总结人生幸福有三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很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时间:2023-08-26
自我认同、自我回归圣凯法师在一本书里,看到一位88岁高龄的老太太总结人生幸福有三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很
佛教故事:圣凯法师散文随笔时间:2023-08-26
公案全文有位云水僧一路参访,一日来到由一位老妇人管理的庵堂前休息。他问老妇人:“师姑,这座庵堂里除你之外,还有其他的眷属吗?”老婆婆:“有。”云水僧:“怎么没有看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26
《世法哲言》(三十)久执之争,是为双错,原何也,互见其过兮,互识自优兮,久之误重,则弗见其对恼耳,由是无争于执也。双方长时间互相执着的一种争斗,相互说长道短的一
世法哲言时间:2023-08-22
佛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的时刻,有一天傍晚时分,目连尊者从禅定起来后,就到恒河水边经行,看到饿鬼道的众生,每个都受到不合的罪报。这时诸饿鬼看到尊者目连,都起了恭敬
佛教故事时间:2023-08-21
索达吉堪布:不应该自我爱执,但为什么又要提倡利他呢?问:佛法认为,“我”仅是一种颠倒迷乱执著,不应该自我爱执,但为什么又要提倡利他呢?所有众生不都是一个个的“我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5
公案原文有道禅师当初行脚时,路过一间茶坊,因为口渴,就顺道进去,想喝杯茶小憩一下。店主一看是位云水僧,就热情招呼道:“禅师!辛苦了吧?喝茶吗?”有道禅师用平淡眼光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10
原文金山昙颖禅师,曾游京城,住在李端愿太尉的花园里。有一天,太尉问他:“请问禅师,人们常说的地狱,究竟是有呢,还是没有呢?”昙颖禅师回答道:“诸佛如来说法,向无中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10
摆脱无谓的幻想,才能实现自我超越佛经里曾记载了一个赛月童子的故事,说的是有位贫穷的年轻人,由于没有亲戚,日子过得很孤独。他平日工作很认真,但却只能养活自己,其他
佛教故事:放下就是快乐时间:2023-08-09
有一个人对一件精美的陶瓷瓶说:你真漂亮,而且你的寿命已有千年还在延长。如果我能像你那样该有多好啊!瓷瓶笑了,真诚地说:知难而上是我成功的秘方。七十二道难关关关都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时间:2023-08-09
飞来横祸真的只是意外吗?前几天我给外甥看了一篇关于因果方面的文章,外甥看后,对文中引用的今年3.21东航客机失事的例子感觉非常不舒服。外甥对我说:“你觉得他们出现在
修行受用时间:2023-08-07
田原身为一名创作者,唱歌,表演或是写作都是她创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她最大的心愿是把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音乐,文字和影像的创作和融合分享给大家。田原一直身体力行的坚
素食名人时间:2023-07-25
你的人生是否和那个“放羊娃”一样?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物质享受的满足?是名利地位的追逐?是诗和远方的向往?哪一种说法都不曾在我心中泛起涟漪,而唯独一个放羊娃的回
修行受用时间:2023-07-24
星云大师宽心:生活中如何自我提升一日,佛陀的弟子舍利弗、目犍连来到庵摩罗园。很多年轻的比丘看见师兄回来,都很欢喜,赶快出来迎接,很多人一起讲话。佛陀看到了,大声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2
初行者的自我保护拉珍前几天与版主有一番谈论,言谈中,版主对娑婆佛教界鱼目混珠的现状忧心忡忡。他说:“尤其那些当上师当师父的,有识无识之士兼有,有德无德之人皆备,
拉珍文集时间:2023-07-14
‘十年纵行放生乐,海天长咏生之歌。’第一次接触放生,乃民国七十九年,于师父茅篷前就地举行的。记得那时候,买的是斑鸠与麻雀,运送过程,总是克难的,人鸟同挤九人座车
戒杀放生时间:2023-07-12
算起来,我学佛有一些年头了,曾一度自认为学了很多佛理,修行也很虔诚,时常和佛友们探讨空性理论,觉得自己认知、见解还很不错。直到有一次在恭闻南无羌佛法音时,佛陀说
学佛受用时间:2023-07-05
虚心倾听,反思言行有人的地方,难免会出现摩擦争执。每个人所受的教育,所处的位置和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自然考虑问题也千差万别,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是不是每一种
在家修行时间:2023-06-20
素食与新生态之恢复地球的自我修复系统--ZONA很遗憾的说,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地球人类并不是最幸福的。无论是从物资资源来说,还是精神享受上觉,现代的地球人的生活充满危机
素食环保时间:2023-06-20
时光秋风里,天凉好个秋,时光秋意里,时光又崭新。山河万里,不外田园,风景万千,还是田园。一切都有可能,万事都有余地,时光刚刚出发,季节又是崭新。请勇敢,请具备信
海月禅林时间:2022-09-05
内心修养像是黑夜中耀眼的光芒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借此走出黑暗无论是处在哪个阶层从事什么工作有钱还是没钱都要坚守自己内心高贵的修养著名佛学家周叔迦先生总结了佛教徒修养
般若电影时间:2022-06-28
岁月里跋涉,每个人都在把握着自己生命向前的力量,活得怎么样,心态又如何,未来有多远,价值又何在?总是要去接受生命的历练、生活的考验、生命的感伤和与之俱来的重重烦
海月禅林时间:2022-06-24
走进春天里,赏一场花开,走进季节里,道一句告白,生活在手中,信心在手中,希望在手中,未来在手中。心生暖阳,万物可待,只有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温暖、柔和、平静和安
海月禅林时间:2022-05-26
犯错是平凡的,宽恕是一种超凡。宽恕,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宽恕的本身,除了减轻对方的痛苦之外,事实上,是在升华自己。因为,当我们宽恕别人的时候,我们反而能得真正的快
慧律法师时间:2022-03-21
我们生活当中,在面对一些挑战和考验的时候,总感觉到信心不足,心怀忐忑,准备不足,突如其来,大感意外。原因在哪里?原因其实就一个,信念的储备不足,没有想到会这样,
海月禅林时间:2022-01-20
释迦族的迦毗罗卫城,和拘利族的拘利城紧临卢奚多河两岸,两个城市的农民都用卢奚多河水灌溉。有一年,发生大旱灾,他们的米谷和其它的农作物都受到威胁,两岸的农夫都想把
嘎玛仁波切时间:2021-10-19
我们无量劫来,每一期的受生都不是很如意,每一个人成长过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挫折、不如意的事情,所以我们会自甘卑贱,总是觉得自己跟佛陀不一样。为什么?因为我们被很多
净界法师时间:2021-08-19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
其他文章时间:2021-04-08
自 我 教 言 华智仁波切 造颂1、 切莫遗忘有三种:莫忘恩重善知识,莫忘大慈大悲佛,莫忘正念与正知。2、 恒需忆念有三种:恒念传戒之上师,恒念示道之佛法,恒念律仪与誓
祖师教言时间:202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