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药师山·紫虚居士:谈佛经中名色的真义

更多文章 2020-09-14

谈佛经中名色的真义

药师山紫虚居士

一、摘要

在佛经的十二因缘中有提到「名色」一词,佛经在他处偶而也会看到名色二字,但名色的意义并没有说得很清楚,一般都认为名色就是五阴,因此就是与人无差别。也有人说名色是人的受精卵(称羯罗蓝),但若真如此,释尊何必用「名色」二字,人、五阴及受精卵都是大家最熟悉的名词,用名色不就有多余造作之感,释尊不会如此!只是一般人不明而如此。

笔者在本文中将详细说明「名色」二字的真义,包括其内容、相状、在修行上的意义及其与神通的关系等。此中很多知见为本人认知者,若有不对,请有缘读者多予指教。

二、佛经中对名色的记载及名色的真义

佛经中提到名色之处比较重要的是《长阿含经》卷十《大缘方便经》的这段文字:「……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识,此为何义?若识不住名色,则识无住处。若无住处,宁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不?」答曰:「无也。」「若无名色,宁有识不?」答曰:「无也。」「知识由名色,缘名色有识。」「是故名色缘识,识缘名色。

名色缘六入,……。」这一段开示已清楚说出「名色」的本质,由于无始无明无因而生,空如来藏「妄现」阿赖耶识及衍生其他七个识,此八个识皆有其功用,例如:眼识可看、耳识可闻等,但对尘境若只有各种认知作用而没有「记忆」,则一切只有「当下即逝」,那就没有「因果」、「轮回」等现象,此即经中所说:「则识无住处。若无住处,宁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不?」之义。

众生因为无明执诸法实有,也执「记忆不忘」,故有阿赖耶识的「种子记忆」(此来自无始及业相、转相等无明),也有「名色」对名相符号的记忆(此来自心的枝末无明),这二者都是众生在六道轮回中记录身、口、意三业的「记忆体」。神识与名色是如一体之两面,皆由无明而妄生,不是谁先谁后,故经中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我们的神识会取用无始以来记忆在「名色」中的名相符号(含心境),以显现我们的正报与依报,我们的身体形相、功用以及我们对尘境的认知,这一切都与「名色」有关,详细下文再说。

三、名色的相状

众生因为二重妄想执着(见《楞严经》与《圆觉经》)而产生两种身,即八识身与五蕴身,前者来自对三界的执着,后者再加上对六道中某一道的特别执着,八识身的「身」即是名色,其「心」是八个识在三界的功用。五蕴身的「身」是众生在该道的精神身(即胜义根之总合)与肉身及气身等,其「心」为八个识在该道的功用。八识身很少出现,中阴身可算是八识身的一种,中阴身的「心」依「名色」,故可了知六道诸境界,只是它有业障染着,故能力不大。中阴身的「记忆体」可以下图来说明:

中陰身記憶體

名色的相状就如同「纺垂丝」,每一条代表六道之一,其上很多亮点为其之记忆。名色中记忆众生在三界中各种见闻觉知、各种妄想、各种造业所成之名相符号,也记忆其心境(如喜、爱等)。此中也记忆在三界六道中五蕴身(即色身)的相状、也记忆五蕴身上面的名相符号。当众生转世之时,名色的运作非常重要,关系到「识能系统」的转变及五蕴身的改变。

在此我们以「狗转世为人」来说明其详情。当狗往生时,神识昏迷之后再醒时,即会现死亡净光,此时为清净的八识身,但由于前世习气影响,此时中阴身呈现狗形,但其神识依「名色」,前世的五蕴身已消失。接着「六道光明」显现,神识会依业力进入「红光」之中(因此狗投生为人),此时神识会由名色的「畜生道丝」转为「人道丝」(如上图),此即「识能系统」转变之义。

神识此后将依「人道丝」中的记忆行事。首先,神识进入有缘的受精卵中,并依名色记忆做出精神身的胚胎(此为清净四大所成),也依受精卵细胞的基因记忆做出肉体胚胎,二者在空间上如泥和水不可分。接着,神识依名色记忆控制胚胎,使肉体胚胎与精神身胚胎逐渐成长而成为人的精神身(即清净四大所成的胜义根)与肉身。

此二者亦如泥和水不可分,此即一般人所称的「人」(实际上尚包括气身)。至于五蕴身中名相记忆的数量与名色中记忆的数量,二者相比,前者只是很少部分,例如,女性的月经过程、生儿育女的过程皆不记在五蕴身中,而只记在人界名色中。五蕴中名相的多少与个人的福慧及业障有关,一般人难以得知。

四、识缘名色的识是指哪一识?

识是指八识身的功用,就是指神识,其含有八个识的所有功用,即眼见、耳闻、……等。但《增一阿含经》卷第四十六有如下文字:「彼云何名为识?所谓六识身是也。云何为六?所谓眼、耳、鼻、舌、身、意识,是谓为识。」由这段文字来看,这个「识」好像只包含前六个识而不含末那与阿赖耶识,但前文中「名色」所记忆的是「名相符号」,这都是八个识共同运作的结果(称为意识心),故名色由八个识所形成 , 故此「识」应是指「所有八个识」。

释尊在《增一阿含经》之说,笔者认为形成名相符号的八个识中,第七识与第八识属比较间接性的因素,有时甚至不被取用,故说此「识」为前六个识也算正确。另外,在运作时,神识取「名色」中的记忆做参考资料的只有前六个识,故说此「识」为前六个识也是对的。故本人认为说此「识」为前六个识或所有八个识都可以。

五、名色在佛经中的记载及其解释

(一)《增一阿含经》卷第四十六:「云何名为名?所谓名者,痛(亦名受)、想、念(亦名行)、更乐(亦名触)、思惟,是为名。彼云何为色?所谓四大身及四大身所造色。」

此中所说「名」就是受、想、行、识四无色阴,即众生的耳、鼻、舌、身、意诸根对境所成的各种名相,此中的四大身即清净四大所成的精神身(包含各胜义根的总合),四大身所造色是指神识在六道中由眼见所成的名相符号,由此形成眼的诸色相。因此,在此所指名色即五蕴身之义(即人的精神身及其中的名相符号)。

由前文我们知道「神识」依人界名色的记忆制作精神身与肉体的胚胎,此胚胎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转为人的各种器官的肉身与精神身。因此,在人而言,名色即是五蕴身。但此说只是「相似说」,其实五蕴身不等同名色,我们只能说此二者是「非一非异」,由于五蕴身是名色所做,故「非异」,但名色含众生在六道的各种名相,而五蕴身只含部分在人界的名相而已,故「非一」。

再者,若名色即是五蕴,则释尊不用再造此名词(即名色),由此也可知,此二者是「非一」,且就人界名色与人界五蕴的记忆而言,二者所记忆之名相大有不同,故二者「非一」。总之,此经文只是说明名色与五蕴二者非一非异。在人界而言,勉强可说人的五蕴即名色。此五蕴若把肉身、气身也包括在内则更佳,因为神识也依名色记忆制作气身,五蕴身依基因记忆制作肉身,间接也与名色有关。

(二)《长阿含经》卷十《大缘方便经》:「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答曰:「无也。」「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 

此文中的母胎即受精卵,此中只含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的结合体,而胚胎指基因分裂后所形成多个细胞的结合体。

由前文(一)中得知,在人界而言,我们勉强可以说人的五蕴身即名色,二者非一非异。若神识不入母胎,就不会制造出人的肉身与精神身,也就是不会形成人的五蕴身,故无名色。若神识入胎不出,也不会依名色记忆制造人的五蕴身,故亦无名色。

此经文又说:「若识出胎,婴儿败坏,名色得增长否?」答曰:「无也。」

这是说神识依名色中的记忆制造精神身胚胎及由基因记录制造肉体胚胎,二者如泥和水不可分,精神胚胎成长,肉体胚胎亦成长,若神识出胎,精神胚胎即消失,肉体胚胎亦不再成长,由于精神胚胎与肉体胚胎二者和合即是名色,故识出胎即无名色。

(三)由丁福宝所著的《佛学辞典》,其中对名色的记载为:「五蕴的总名,色蕴为色,受想行识四蕴为名。」又说:「四蕴,心识之法,无形体可见,故以名称之。色蕴为极微所成,有质碍的物体,故称为色。」又说:「十二因缘中,人在母胎,渐渐生长,五蕴完具,故称名色。」

这些文字的意义,与(一)、(二)大致相同,只是十二因缘这些文字很容易使人以为「名色」即「肉体胚胎」。实际上,肉体胚胎是依基因的记忆发展所成,与精神界的名色记忆的内容不同。

(四)《长阿含经》卷十《大缘方便经》有如下文字:「若使一切众生无有名色者,宁有心触不?」答曰:「无也。」「若使一切众生无形色相貌者,宁有身触不?」答曰:「无也。」「若无名色,宁有触不?」答曰:「无也。」「我以是缘,知触由名色,缘名色有触。」

这三段文字是说十二因缘中名色与触的关系,在一般十二因缘中,名色缘六入,六入再缘触,但在此却直接名色缘触,这是为什么?笔者认为六入是六个肉体器官(即眼、耳、鼻、舌、身、意),识与名色经由肉体的辅助(肉体器官称为扶尘根)产生触的作用,但就神识而言,其自身依名色做出精神身,此身即可生触之用,故「名色缘触」是正确的。

六、名色的其他知见

以下是网路某些网友或一些书上对名色的知见,笔者仅对这些知见做出自己的看法:

(一)有人认为名色的「色」是羯罗蓝(即受精卵)

笔者认为受精卵是物质成分,是父精母卵在神识运作下和合所生之物,它只是「扶尘」的性质(即辅助正根的作用),一期生命就结束,而名色与识是在六道轮回中的不断灭者,此与一生结束的受精卵不同,故名色的色与受精卵不同。

(二)有人认为名色就是人

名色只是一种记忆单位,就算包含气身与肉身,也还是「被认识者」的性质,而人本身有主观的认识作用,故把人当成名色似乎不对,但若把「人身」当成名色则勉强可以接受。

(三)名色即五蕴的异名

此在前节已说明过,名色与五蕴应是非一非异,但不能说名色等同五蕴,但说名色近似五蕴尚可接受。

七、名色与修行

(一)名色业障现前与同修间的恶缘

当打坐入较深定之时,心离五蕴而会进入「名色」之中,此时若不观如幻或观空则常会看到名色中所记忆的各种名相,有些「明显深刻的记忆」会对此人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名相是过去生所发生刻骨铭心事件的记忆,这种名相有时会被「完整不变」的保存在名色中,当有机会再看到它时,此人就会像时光倒流重回当时的境界。

例如,当年与某人有恶缘,就会在心中现出当年恶缘的点点滴滴,且心中难以控制,会做出当年的动作,例如,打此人、包东西要离家出走、摔坏家中的东西等不理性的行为。又例如,两个同修之间过去有恶缘记在名色之中,今生见面就会有恶缘的相状,例如,看对方不顺眼、找他麻烦、闪避他等。反之,若有善缘或情缘,则会现出喜爱等各种现象。

这种「名色业障现前」发生的原因,除自己入定到名色中之外,有时为了解决修行人的某些问题,佛菩萨也会加持使它显现。另外一种状况就是外境的影响,有时也会引发「名色业障」。名色业障现前之时,前六识依名色的记忆而运作,此时五蕴身的运作(含功用、记忆)会暂时停止。因此,要控制名色业障就必须要有很好的定力,这不太容易。

在道场中,若有些同修中有些人之间有「恶缘」存在,则道场不易和合,甚至外魔会趁机干扰,破坏道场的和合,修行人必须小心防范。对于深信佛力的人,在名色业障现前之时,若能求佛加持,则佛力会引导此人取用名色中的正知见去对抗所现前的邪知见,由此可渡过危机,在此之时,此人会觉得自心之中有两个正反的知见在对抗。

(二)名色记忆与诸法唯心造

当名色中的记忆现前之时,会伴生难以想象的事,例如,名色中的「空无业障」现前,此时,会伴生一些无福报的现象,例如,此人的日常享用消失、冷气坏了、热水无缘无故的不来了、做事也都很倒楣。又例如,有人名色中「生孩子业障」现前,则此人会现出生孩子的症状,如全身肿、怕冷、虚弱无力、涨奶、下体出水(如同破水)等现象。

这些就是「诸法唯心所造」之义,这些现象必须八识身依名色才会现出,而五蕴身则无此种现象。由这种现象可知,修行人能入八识身依名色记忆起用,则会生出神通,本人称此为「愿力成就」。一个菩萨在世间行道渡生,长期累积由愿力所生的渡生名相(例如使众生得智慧),当此渡生名相在名色记忆之中增长,则依此就会有大神通。

此神通与修心的功用而成就的「定力成就」不同,也远胜于一些天魔外道的「障眼法」,障眼法就如同人间的催眠术,被障之人「以为有此境」,其实什么也没有。而愿力与定力成就是可以移山倒海,使各种境界生灭或变易,如《维摩诘经》中之所说者。诸佛菩萨之所以能以大神通力渡生,与此「名色」亦有关系,由于诸佛在因地时都有大愿力,且依此愿力长期在世间渡生行菩萨道,因此名色中聚积很多相关的名相,例如,南无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

当成佛时,这些渡生名相转为「种智」,依此「种智」,诸佛或大菩萨即可实现当年所发的大愿。因此若无名色因地时的记忆,也就没有各种名号的佛菩萨。也就是佛菩萨都一样,不必有名号,名号也无意义。

(三)名色中名相的消除

名色中所记忆的名相有时在尘境的诱因下会由根识中显现,往往对修行人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退转。因此,很多人希望把名色中不好的名相消除,但实际上不容易,主要是「法界公平正义」的问题。若修行人已离三界,那就比较容易。据笔者所知,有些报身佛会助众生消除名色记忆。但名色中的名相与该众生相关的事太多,消除后会使此众生的业障及行事作为等产生变化,故非不得已,佛菩萨很少会去改变众生的名色记忆。

改变名色记忆就等于改变此人的因果,消除名色恶业的方法可诱使不良名色记忆现前,就如同由一堆米中挑出发霉的米粒,此可以靠佛力或修行之定力进入名色,但定力与信佛之力不足者不可尝试,因为若克制不住,恶名相会使此人发狂或生病,乃至丧命。一旦名色业障现出,则以定力依佛正见观照,则此业障破除,此业障中的「不良心境」也可消除,只剩纯粹的名相,对修行不再有障碍。

七、结论

名色是众生在成佛之前各种名相符号的记忆,此神识与名色二者是能依与所依的关系,如手掌的手心与手背,非谁先谁后,若没有名相就没有各种记忆,也就没有众生依名相所成的因果与业力,也就没有三界六道之分别。在人而言,名色与五蕴是非一非异,有时勉强称名色为五蕴。神识依名色可产生「诸法心造」的力量。

众生长期行菩萨道,其名色中聚积大量的渡生善名相,依此可生不可思议的大神通,也依此成就不同名号的诸佛菩萨。大略来说,在佛果位时,名色相当于不空如来藏,八识之用相当佛心四智之用。此中之差异在于智不具无明。众生平时应努力行善,使名色中的善名相增加,如此可远离三恶道之苦,反之,若常造恶业,名色中充满污秽恶名相。

解决此恶名色业障之方法,可求佛加持或入定到名色中,找出此名色业障,以佛正知见观照,则恶心破除,唯存不分善恶的无记名相。

最后,众生间因严重失和所生的恶缘非常可怕,经常会在名色中记忆不失,一旦机缘成熟而现前时,对修行人伤害极大,愿同修在世间要多造善缘,莫造恶缘!

更新于:2020-09-14 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