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动物
林崇安教授
【前言】
回想小的时候,一看到金光闪闪的手表,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觉得多么有趣!声音来自何处?调皮的小孩往往会把它拆开分解,然后发现原来是一大堆齿轮、轮轴等零件。一旦拼装不回去,大人不用责备孩子,因为他有探索真理的精神。佛陀就是最懂得探索真理的人,也是最懂得分解的人。在佛陀之前,有非常多的宗教家、哲学家都在探索真理,但是探索了一辈子,却找不到答案,追究起来,就是这些大人们不懂得分解。
释尊成佛后,指导弟子们要回到小时候的心情,先分解「自己」,不要空谈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先低下头来,好好分解自己的身和心。如果对自己的身心都不了解,如何能了解他人?如果不能了解自己,如何能了解宇宙?所以,释尊要我们回到自身,认真地看清自己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原来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成分,这六种成分称做六根;人除了六根之外,没有其他的成分了。释尊指出,我们必须先看清自己这六根的习性,好好将之降服,而后才有可能体证真理、灭除苦恼。释尊的出世就是对苦难的众生,指出修行的次第和体证真理的方法。他入灭后,弟子们便把释尊四十多年所教导的正法结集成《阿含经》,使我们有幸在今日继续接受佛陀的教诲。
【佛陀在阿含的开示】
有一时期,佛陀住在拘睒弥国的瞿师罗园里。园内有比丘们在这儿禅修着。每到黄昏的时候,比丘们都聚集在佛陀的面前,聆听开示。这一天,佛陀说:
就好象有一个人,来到一个空宅,捉到了六种不同的动物。第一种是狗,其次是鸟,其次是毒蛇,其次是野干(狼类),又其次是失收摩罗(鳄鱼),最后是猕猴。他把这些捉到的动物,用六条绳子绑在一起。
那只狗,喜欢跑入村庄。
那只鸟,喜欢飞向天空。
那条蛇,喜欢爬进洞穴。
那只野干,喜欢躲在坟冢。
那只鳄鱼,喜欢游向湖海。
那只猕猴,喜欢住进山林。
这六种动物被绳子绑在一起,可是它们各有各的嗜好,各有喜欢的地方,厌恶其他的地方;现在被绑在一起,虽然各自用力,跑向自己喜欢的地方而不能脱离。最后剩下最有力气的动物,拖往自己喜欢的方向,但是仍然无法挣脱绳索。
佛陀说完譬喻后,接着说:
如是六根种种境界,各各自求所乐境界,不乐余境界。
眼根常求可爱之色,不可意色则生其厌;
耳根常求可意之声,不可意声则生其厌;
鼻根常求可意之香,不可意香则生其厌;
舌根常求可意之味,不可意味则生其厌;
身根常求可意之触,不可意触则生其厌;
意根常求可意之法,不可意法则生其厌。
此六种根,种种行处,种种境界,各各不求异根境界。
此六种根,其有力者,堪能自在随觉境界。
这意思是说,一般人的六根都有「野性」,例如,眼根想看美色,耳根想听美言,鼻根想闻香味,舌根想尝美味,身根想触柔软的东西,意根想追求可意的对象;反过来,这六根对自己不喜欢的对象就生起厌恶和排斥的心理。如果我们让六根各自发挥,不去特别规范,各自发展,久了就有一根特别发达,例如,成为美术家,眼根就特别发达,对色彩、形状,有特别的鉴赏能力;成为声乐家,耳根就特别发达,对音色、音调,有特别的鉴赏能力;成为大厨师,舌根就特别发达,对美味、美食,有特别的鉴赏能力。这些美术家、声乐家、大厨师等,虽然某一根特别发达,其他五根好似降服了,但是面对生活时,仍然还是有烦恼的问题,心还是未安。佛陀为了使弟子们进一步知道如何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继续以「六种动物」的譬喻作说明,他说:
如彼士夫,系六众生于其坚柱,正出用力,随意而去;往反疲极,以绳系故,终依于柱。
这意思是说,这人想要彻底解决烦恼的问题,就要把六种动物全都绑在一根坚固的大柱子上。这六种动物各自用力,虽想跑向自已喜欢的地方,不断来回冲撞,只弄得筋疲力竭,无法脱离,因为被绳子绑在柱子上,最后只好乖乖依着柱子,寂息下来。佛陀以这一譬喻,向弟子们指出如何解决六根的「野性」问题,所以接着说:
诸比丘!我说此譬,欲为汝等显示其义。 六众生者,譬犹六根;坚柱者,譬身念处。 若善修习身念处,有念、不念色,见可爱色则不生着,不可爱色则不生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于可意法则不求欲,不可意法则不生厌。 是故,比丘!当勤修习,多住身念处。
这意思是说,要彻底解决六根的「野性」问题,就要好好修习「身念处」:对自己身体的一举一动都要念念分明,时时觉知。训练久了,就能够:眼睛看见可爱的色法时,不会生起贪爱的心理,眼睛看见不可爱的色法时,不会生起瞋恚的心理;同样的,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心意觉知到可爱的对象时,不会生起贪爱的心理,觉知到不可爱的对象时,不会生起瞋恚的心理。所以,佛陀要弟子们努力地修行,多多安住于「身念处」,如此,不论六根如何野性,必可驯服下来,就如同那六种动物不论如何奋力挣扎,也终将乖乖依着柱子,寂息下来。 佛陀讲完经后,所有听讲的比丘们都高高兴兴地遵行佛陀的教导。 以上所介绍的这一经是《杂阿含经》的第1171经,一般称做「六生喻经」。
【一些省思】
佛陀所教导的正法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此处指出,修行的第一步要先分析自己的身心只是六根所组成而已,进一步观察自己每一根的性向,并看出自己日常生活中所浮现出的贪爱和瞋恨的习性,这些爱恨的「野性」,必须将之降服:将「野性」绑在身体这一大柱子,终有降服的一天。如果日常生活中,不能时时觉知自己的动作,就想去看念头、看本来面目,那就不符合佛陀所教导的修行次第,将必事倍功半。
【结语】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对众生的开示,仍然生动地保留在《阿含经》中,当日众生的烦恼还是相同于今日众生的烦恼;当日灭除烦恼的方法还是相同于今日灭除烦恼的方法。佛陀要我们在生活中时时觉察自己的这六根是不是蠢蠢欲动?是不是时时都觉知自己的身体动作?这六种动物只要一松绑,就要立刻绑回柱子上,这六种动物才会死心。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如果迷于旅游、迷于求法、迷于开示,只要超过了头,就要有所警觉,好好回到「身念住」,将心安顿下来。(《人乘季刊》28卷,第5期,2007) 到处观光像西方, 吃喝玩乐多逍遥, 一天二天十天后, 开始单调觉无聊。 眼耳鼻舌身意: 六种动物到处跑, 此时此刻未调伏, 生到极乐会想人间好。
沉香,是沉埋千年的山中传奇,久经淬炼而终成正果。沉香结香不易,而能达到的极品者,则更是少之又少,珍贵难寻。那么好沉香要具备哪些条件呢?1、看造型国人在审美上更注
沉香收藏时间:2024-12-26
禅修法座各位同道,上午我在这里讲了佛法的缘起、空和业果轮回几个问题,下午就根据慈雨法师的意思讲讲关于修习禅定的一些方法。禅宗分五家: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处在迷惑的状态下,生活就是烦恼,而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就是生活禅。工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布施的重点是指要自然生起给予的心,而不是指外在所给予的东西。戒律即是要能够守规矩。就好像在座有很多学生,学生们在学校守持校规,而在家的善男信女们尽到自己的责任,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在有些人的观念中,之所以选择修行佛法,大部分是因为生活出现了问题。他们认为,有的人突遭不幸,心情郁郁,学佛是想找寻一个心灵的寄托;有的人脾气不好,难以改变,是想
佛答时间:2024-12-19
对话如月草堂徐楚峰 揭秘沉香与生活沉香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而大多数人只知沉香价格高昂,并不了解沉香背后的历史文化。近日,如月草堂香道文化的创始人徐楚峰接
沉香文化时间:2024-12-14
几年前,第一次看同修们推荐《僧伽吒经》。当时就好奇地浏览了一下,因为经中开头,用很长的篇幅,说读诵抄写此经的福德,如何如何不可思议。满脑子科学逻辑的我看完后狐疑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宋明一大雅沉香在文化中实属大端。宋明士人以焚香为常事,燕居而求幽玄霞举,沉香是不可或缺之物。既有刘克庄所谓沉水一铢消永昼,蠹书数叶伴残更,更 有曾几《东轩小室即
香道资讯时间:2024-12-08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沙弥是出家身份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个人来说,当好如法的沙弥,将给未来僧伽生涯奠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这一部分,律祖引用《华手经》、《大智度论》等经论,进一步阐述劝说或辅佐他人出家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五节 出家者之凡福行谓有比丘出家已后,但知持戒,不志尚道。以戒为上,余悉不为。用为非道,内多嗔怒。自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上师教言集:并非我有神通,不过我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说话做事等各方面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佛陀也曾说过,有烟之处必有火。想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过得是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6
世尊的开示:有六种不良习惯会导致钱财日耗减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佛言。复有六事。钱财日耗减。一者喜饮酒。二者喜博掩。三者喜早卧晚起。四者喜请客。亦欲令人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香道讲究静观不语需要人们随着袅袅升起的轻烟静静地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而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
香道道具时间:2024-10-21
贾宁燕老师是国家一级茶艺师,著名香文化推动者,香道课讲师。她和著名的茶艺大师乔木森老师学习香道多年。为什么香道课要让茶艺老师来教呢?慢与静,是品茶与品香的共需。
香道培训时间:2024-10-17
第九章 在见性中实现生活云月是同,溪山各异,万福万福,是一是二。宋无门和尚禅的本质是示导见性。禅家说,见性成佛。见性是真我的自然流露,不是凡我的放纵与浪漫。禅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古为今用 如虎添翼两千五百多年前出现于世的佛教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博大精深的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几个教授刚刚开始研究的,仅有三十多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3
2011年5月13日至16日,首届河北赵州禅临济禅生活禅学术论坛在石家庄市召开。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坚在论坛中提出:禅宗的本质就是生活禅,而生活禅直接目的就是使平凡的日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9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人间佛教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既是中国佛教信仰传统的继承与光大,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人间佛教新传统的建构。其中,净慧长老于1993年提出的生活禅信仰理念及其20年来的刻苦实践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0
从古到今,很多艺术家都将参禅打坐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作训练,因为禅意通常能给人带来参透人生的智慧。禅家认为,心与宇宙合一,人回归自然之后的艺术创作,才能真正展现心境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0
佛陀告诉善生,有六种损耗财物的不良行为。第一是沉迷于饮酒;第二是赌博;第三是生活放荡不检点;第四是沉迷于追逐歌舞明星;第五是亲近损友;第六是懈怠懒惰。这六种不良行为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19
生活中的佛教蕅益大师的九华山胜缘智旭(15991655)大师,字蕅益,是明末清初高僧,后人尊为净土宗九祖。大师一生淹贯内外典籍,著作等身,严净毗尼,极阐净土。大师与九华山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6
茶,解渴之物;茶,禅茶一味。饮茶的经历与心境,有相似也有不同。茶中的六种境界,是在境里还是境外,心中自有答案!境外凡开始喝茶时,茶味都是一个样苦的。茶味单一,味
行业资讯时间:2024-09-05
二、如何开悟?古来能证悟的高僧大德很多,开悟的方法更是千奇百样,其中有不少是看到自然界更递兴衰的现象而开悟的。譬如:灵云志勤禅师看到桃花落地而开悟,并且做了一首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28
《应作慈爱经》的利益在佛陀时代,有五百位居士出家成为比库,他们的修行很好。有一天,他们请求佛陀允许他们前往森林里禅修,佛陀许可之后,他们就出发,从一个村庄到另一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5
恰宓禅师海弘法禅修开示(3)刚才忘了问大家什么是苦的根本原因呢?是无明,无明是苦的根本原因。那么什么是苦的最近原因呢?苦的近因是贪爱,譬如说你来这边禅修的时候,你开了你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5
第四讲 第一观智:名色分别智(觉知心识和所缘境)很高兴看见你们来这里学法,看到你们禅修我感到很高兴。我们全都想要快乐和满足,我们一生都在追求满足。如果你问:「我有发现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4
第五讲第一和第二观智:名色分别智和了知因缘智欢迎来禅修,很高兴看到你们。有些人很早就来这里打坐。看到你们来这里禅修是令人鼓舞的,这意味着你们真的想要禅修,喜欢禅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4
Namo tassa Bhagavato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礼敬世尊 阿罗汉 正等正觉者)Yo ca vassasata j?veduss?lo asamhito,ekha j?vita seyyos?lavantassa jhyinoti. ─Dhamma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3
天台大师给我们说,我们的病有六种缘,这讲道理,有六种缘。第一种是「四大不顺」,这四大是讲地水火风,我们中国人讲阴阳五行,讲这些气。四大不调,人身体就不舒服,就会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23
*修持篇*经行的方式◎找一个地方,可安全来回走约20~40 步的距离,不要受到干扰。安静之处,能打赤脚更好。◎站直、颈背要直,以目不斜视、看着前面地上约4~6 步的地方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2
◎经行的功用经行:会不会太累?酸疼?本来经行是不累的,我一边念一边做,一个人做不累,很轻松。现在你清清楚楚地走动:脚跟提高,慢慢的离地,慢慢的移动,移动是直的,降低,触地,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1
◎练习呼吸吸气、吐气大家来练习,第一次静坐的人要注意:脊椎骨要放直,头部下额要稍微收回来,肩膀放轻松,两肩平等,目标放在鼻孔里,嘴闭起来,眼睛也闭起来,注意鼻孔中间,手平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1
◎安静可增强六根能量整个星期有练习吸气到左脚右脚,左手右手吗?感觉怎么样?吸气吐气有没有比较清楚一点?它虽是手、脚四个地方,但事实上是整个身体都有影响。吸气时全身非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1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吃饭时候更是饱一顿饿一顿,饮食不规律,大多数青年人都有胃不舒服的情况。很多人又想着喝茶可以减肥,排毒之类的,于是,很多小年轻对各
行业资讯时间:2024-08-18
修行,不一定要到寺院,也不一定要像老僧入定,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做人处事都应该要有修行,有修养。日常生活的修行包括:一、衣食住行的修行:例如,穿衣只要朴素、保暖
佛答时间:2024-08-18
“观自在”是观世音菩萨的另一个名号,但事实上,观自在也不一定是观世音菩萨,而是我们每个人,我们自己就是观自在。你观察自己自在吗?你能自在,就能像观世音菩萨;你观
佛答时间:2024-08-18
我们在人生中如果有了烦恼,生起猛烈的贪嗔之心,此时应该如何对治呢?佛教中有许许多多的方法和智慧。我们身体上的疾病,可以到医院去治疗,而心里的这些疾病,就需要借助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08-09
自己很喜欢禅修,所以也经常带领别人禅修,所以通过禅修后的人得到的好处自己是经常能看得见的。身体的好转、疾病的减轻、记忆力增强、专注力的提高、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减轻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生活禅为赵州柏林禅寺净慧法师所提倡,是禅宗思想在现实生活条件中的具体表现,它默契了人间佛教思想,强调了禅最精要的内容:在生活中体味禅悦,在禅悦中落实生活。茶道是
行业资讯时间:2024-08-08
达真堪布:生活是种修行佛法是种活法,生活是种修行。学佛修行能让人轻松自在,快乐幸福,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顺利,心想事成。我们明理了,心里就没有烦恼,没有痛苦
为人处世时间:2024-08-02
小青柑开始风靡全宇宙,没喝过小青柑都不好意思自称茶友。有很多茶友在拿到小青柑后,都会纠结是该保持完整,还是该一把捏碎?或是吐槽:出味慢?茶味不足?在讨论哪种冲泡
禅茶文化时间:2024-07-29
生死是每个人都要去面对的自然规律。中国文化对于生与死的态度,自古以来真的是太沉重了,太不应该,也有些太落泊、太悲观了。世事本来无常,这些不必要的想法无形之中在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12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从原来的低矮房屋,转变为现在高大直立的现代楼房了,房屋模样的变化,风水的本质确实不便的,风水是一种磁场能量,与古代风水查看方式不同,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2
1佛告诉我们,人死了之后,至少八个小时不要移动,因为他神识没走。所以,人断了气之后,助念最好能够延续十二个小时,至少也要帮助他念八个小时。2我们要注意,助念往生,
向生净土时间:2024-06-30
与祖师同行 拾 体证生活禅 禅宗祖庭中轴线在四祖寺接待来来往往客人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那就是客人们总是希望同时到五祖寺看看。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奇特,黄梅这个地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6
人类总认为是自己是万物之长,其原因就是人类拥有动物达不到的高智商以及思考能力,而且还会利用工具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这并不代表动物各方面都不如人类。动物之本能经历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5
在生活中善于用心就是修行如瑞法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佛在世的时候,印度西面,有一个偏僻的民族,叫卢舍那。那个地方的人,生性比较好斗,所以人们都不敢去那里去弘法。那里,久久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