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田人和国王
林崇安教授
【前言】
一般人都认为宗教是「劝人为善」。这只是一个粗浅的看法,因为追究起来,善本身就有不同的层次,其间的差异非常的大,就像教育一样,小学教育和大学研究所的教育,二者的训练方式和重点就有所不同。佛法是站在究竟灭苦的立场来看待「善」的问题。善的问题也就是道德的问题,佛法将之归类到三学中的「戒学」,如理而合法的,称之为「律仪」,不如理、不合法的,称之为「非律仪」。为何众生会做出「非律仪」的行为呢?这是由于不能守护好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这六根和外境接触后会生起种种善恶的心理,所以这六根又称做「六触入处」。为了使众生达成究竟的灭苦,佛陀引导众生从「非律仪」走向「世间律仪」,再从「世间律仪」走向「出世间律仪」。由于佛陀能够善巧地引导众生一步步达成究竟的灭苦,所以被称做「天人师」。以下举例说明佛陀如何以譬喻讲解不同层次的「律仪」。
【佛陀在阿含的教导】
有一时期,佛陀住在拘睒弥国的瞿师罗园里。园内有比丘们在这儿修行着。每到黄昏的时候,比丘们都聚集在佛陀的面前,聆听开示。这一天,佛陀说:
如果有比丘或比丘尼,眼根于色境生起眼识时,种种因缘产生了欲望、贪求、亲昵、爱念、或者决定附着之处,便应好好防护自己的心。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是令人恐怖畏惧的险道,有障碍、有艰难。这些是恶人所依靠的,不是善人所依靠的,所以自己应该加以防护。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是如此。
这儿佛陀直接指出,当一个人的眼睛看到色境生起眼识时,如果顺乎己意的就生起贪爱和执着,逆乎己意的就生起嗔心和执着,这种以习性直接反应出爱恨的心理,就是恶人所依靠的险道,这就是「非律仪」,这种心理是不对的,应该加以防护。同样的,耳根听到声音、鼻根闻到香气、舌根尝到味道、身根碰到东西、意根想到种种的事时,如果生起贪爱和生气,依着习性放任自己的好恶,这种行为就是「非律仪」,应该加以防护。佛陀接着用譬喻来说明:
就好比田里有好的禾苗,可是守田人却懒惰放逸,让关在栏中的牛跑出来偷吃禾苗。愚痴的凡夫也像这样,六触入处乃至于懒惰放逸。如果田里有好的禾苗,守田人应内心不懒惰放逸,不使关在栏里的牛只出来偷吃,假设走进田里,就将它驱赶出来。 所谓我们的心、意、识,多闻的圣弟子面对五欲功德(色、声、香、味、触)应当好好地加以守护,尽心止息贪爱、执着。
这儿佛陀用譬喻来说明,守田人放任牛只偷吃禾苗是不对的,好好守护牛只才是正确的行为。同样的,修行者要好好守护自己的六根(六触入处),不可以对色、声、香、味、触等对象生起贪爱和执着。这种以「阻止」的方式来守护,便是「粗品的世间律仪」。佛陀认为这样的训练是修行的起步,还要更上一层,所以接着说:
「如果田里有好禾苗,守田人能不懒惰放逸,看见栏中的牛跑进田里去,就立即左手牵着牛鼻,右手拿着木杖,捶打全身,驱赶出田。比丘们!你们如何想呢?牛只遭捶打的苦痛后,从村庄至住宅,从住宅到村庄,还会像以前那样跑去偷吃田里的禾苗吗?」 比丘们回答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它想起以前进入田里遭受捶杖痛苦的缘故。」 世尊说:「比丘们!对我们的心、意、识,也应像这样,多闻的圣弟子对于六触入处要极生厌离、恐怖,安住内心,制伏此心,系念于一处。」
这意思是说,修行者遵守戒律时,还要运用智慧观察:「恶行之后便是苦果」,违背戒律后所得的利益甚少,所得的苦果甚多,因而不再行恶,就像牛只知道偷吃禾苗后便会得到捶杖的痛苦,这种透过如理的思考而懂得守戒,便是「中品的世间律仪」。但是佛陀认为这样的训练还不够,还要进一步观察人间欲界的贪爱都是短暂而无常的,所以修行者对于自己的六根(六触入处)和人间的五欲要生起厌离、畏怖,要修习禅定,制伏此心,系念一处,得到色界或无色界的安乐和宁静。修行者
用色界或无色界的定心,制伏欲界的爱恨心理,这些心理一时不会现行了,这样就拥有「细品的世间律仪」。一个能遵守「世间律仪」的人,就像是好的守田人,以世间的标准,算得上是善人了。但是,佛陀认为训练到此还是不够,所以,继续以譬喻来说法:
过去世时,有一位国王听到未曾听过的美妙琴声,生起了非常爱乐、贪着的心理,便问大臣说:『这是什么声音?令人非常爱乐!』
大臣回答说:『这是琴声。』
国王告诉大臣说:『去把那个声音取来。』
大臣接受命令,立即前往取琴过来,报告国王说:『大王!这就是发出好听声音的琴。』
国王告诉大臣说:『我不用这琴,去取先前听见的可爱的琴声来。』
大臣回答说:『这琴是由众多的部份组合而成的,有琴柄、有琴身、有琴柱、有琴弦、有琴皮,并有善巧弹琴的人弹它,具备众多的因素,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不是各部份组合不齐而会有音声的。刚才所听到的琴声,久已过去,也转而灭尽了,不可能再把它取来。』
这时,大王这样说:『咄!何必用虚伪不实的东西!世间的琴就是虚伪不实的东西,它使得世人沉迷、贪着。你现在就把这琴拿出去,一片片的加以析破,丢弃到各方。』
大臣接受命令,将琴析为百份,丢弃到各处。
佛陀这一譬喻是说,有的修行人不断的禅修,已经压伏欲界的贪爱,获得寂止(奢摩他),生起禅定之乐,但是却粘着在禅定的快乐之中,就像国王最初迷于琴声的美妙之中一样。为了破除这一迷恋之心,就要像大臣一样,看清美妙的琴声,是由众多的部份组合而成的。禅修者要以内观(毗钵舍那)的智慧,仔细观察禅定中的快乐感受,都是缘生而无常、无我的。当禅修者以智慧如是观察时,仍是属于上品世间律仪,还要努力达成止观双运,生起平等的正智,如实通达身心的无我,所以,佛陀继续说:
如是比丘们!对色身、感受、想、思和欲求,要知道这些身心现象都是无常、有为、心愿所造、因缘所产生的,原先说这些『是我,是我所有』,而今看清这些都不是我、我所有。比丘们!应该生起这样的平等正智,如实观察这些身心现象。
此处禅修者要以智慧看清:
(1)从初禅到第四禅,所有的感受都是依于色身的。
(2)从初禅到灭尽定之间,大多会有「想和感受」的现行。
(3)将来所有感受的因,都是来自思、欲求和心愿。
如是观察从初禅到非想非非想处的一切法,都是缘生而无常、无我。经由不放逸力,禅修者生起平等的正智后,如实通达圣谛,当下永断「见道所断的烦恼」,破除我、我所执,获得出世间的「有学律仪」;获得有学律仪后,禅修者继续用功,再以平等的正智灭除一切「修道所断的烦恼」后,便证得出世间的「无学律仪」。证得「无学律仪」后,没有比这更高的律仪了。佛陀的指引众生,便是要达到这一究竟的层次,到达这一层次后拔除了所有的烦恼,超越了生死,不再轮回于苦海之中了。 佛陀讲完经后,所有听讲的比丘们都高高兴兴地遵行佛陀的教导。以上所介绍的这一经是《杂阿含经》的第1169经。
【结语】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对众生的开示,仍然生动地保留在《阿含经》中,当日众生的烦恼还是相同于今日众生的烦恼;当日灭除烦恼的方法还是相同于今日灭除烦恼的方法。佛陀所教导的正法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众生眼中的「律仪」和佛陀眼中的「律仪」,是有深浅的不同。「粗品的世间律仪」,是来自听闻力。「中品的世间律仪」,是来自思维力。「细品的世间律仪」,是来自世间的修习力(指止或禅定)。「有学的律仪」和「无学的律仪」,是来自出世间的修习力(指止观双运)。一个能遵守「粗品和中品」世间律仪的人,以世间的标准,算得上是善人了。但佛陀指出,即使能遵守「细品」的世间律仪,仍然是处在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所以,佛弟子们应往上致力于「无学的律仪」,这样才能解决生死的问题。(《人乘季刊》29卷,第5期,2008)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上师教言集:并非我有神通,不过我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说话做事等各方面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佛陀也曾说过,有烟之处必有火。想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过得是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6
香道讲究静观不语需要人们随着袅袅升起的轻烟静静地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而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
香道道具时间:2024-10-21
贾宁燕老师是国家一级茶艺师,著名香文化推动者,香道课讲师。她和著名的茶艺大师乔木森老师学习香道多年。为什么香道课要让茶艺老师来教呢?慢与静,是品茶与品香的共需。
香道培训时间:2024-10-17
第九章 在见性中实现生活云月是同,溪山各异,万福万福,是一是二。宋无门和尚禅的本质是示导见性。禅家说,见性成佛。见性是真我的自然流露,不是凡我的放纵与浪漫。禅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前言:《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
布施功德时间:2024-10-11
2011年5月13日至16日,首届河北赵州禅临济禅生活禅学术论坛在石家庄市召开。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坚在论坛中提出:禅宗的本质就是生活禅,而生活禅直接目的就是使平凡的日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9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人间佛教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既是中国佛教信仰传统的继承与光大,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人间佛教新传统的建构。其中,净慧长老于1993年提出的生活禅信仰理念及其20年来的刻苦实践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0
从古到今,很多艺术家都将参禅打坐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作训练,因为禅意通常能给人带来参透人生的智慧。禅家认为,心与宇宙合一,人回归自然之后的艺术创作,才能真正展现心境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0
生活中的佛教蕅益大师的九华山胜缘智旭(15991655)大师,字蕅益,是明末清初高僧,后人尊为净土宗九祖。大师一生淹贯内外典籍,著作等身,严净毗尼,极阐净土。大师与九华山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6
16.变成大鱼的国王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教化众生的时候,有一次,阿难尊者在法会中站起身来,合掌问佛陀道:「佛陀!当初您在鹿野苑中,初转*轮的时候,首先为五比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时间:2024-09-14
二、如何开悟?古来能证悟的高僧大德很多,开悟的方法更是千奇百样,其中有不少是看到自然界更递兴衰的现象而开悟的。譬如:灵云志勤禅师看到桃花落地而开悟,并且做了一首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28
《应作慈爱经》的利益在佛陀时代,有五百位居士出家成为比库,他们的修行很好。有一天,他们请求佛陀允许他们前往森林里禅修,佛陀许可之后,他们就出发,从一个村庄到另一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5
恰宓禅师海弘法禅修开示(3)刚才忘了问大家什么是苦的根本原因呢?是无明,无明是苦的根本原因。那么什么是苦的最近原因呢?苦的近因是贪爱,譬如说你来这边禅修的时候,你开了你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5
第四讲 第一观智:名色分别智(觉知心识和所缘境)很高兴看见你们来这里学法,看到你们禅修我感到很高兴。我们全都想要快乐和满足,我们一生都在追求满足。如果你问:「我有发现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4
第五讲第一和第二观智:名色分别智和了知因缘智欢迎来禅修,很高兴看到你们。有些人很早就来这里打坐。看到你们来这里禅修是令人鼓舞的,这意味着你们真的想要禅修,喜欢禅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4
Namo tassa Bhagavato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礼敬世尊 阿罗汉 正等正觉者)Yo ca vassasata j?veduss?lo asamhito,ekha j?vita seyyos?lavantassa jhyinoti. ─Dhamma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3
*修持篇*经行的方式◎找一个地方,可安全来回走约20~40 步的距离,不要受到干扰。安静之处,能打赤脚更好。◎站直、颈背要直,以目不斜视、看着前面地上约4~6 步的地方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2
◎经行的功用经行:会不会太累?酸疼?本来经行是不累的,我一边念一边做,一个人做不累,很轻松。现在你清清楚楚地走动:脚跟提高,慢慢的离地,慢慢的移动,移动是直的,降低,触地,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1
◎练习呼吸吸气、吐气大家来练习,第一次静坐的人要注意:脊椎骨要放直,头部下额要稍微收回来,肩膀放轻松,两肩平等,目标放在鼻孔里,嘴闭起来,眼睛也闭起来,注意鼻孔中间,手平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1
◎安静可增强六根能量整个星期有练习吸气到左脚右脚,左手右手吗?感觉怎么样?吸气吐气有没有比较清楚一点?它虽是手、脚四个地方,但事实上是整个身体都有影响。吸气时全身非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1
修行,不一定要到寺院,也不一定要像老僧入定,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做人处事都应该要有修行,有修养。日常生活的修行包括:一、衣食住行的修行:例如,穿衣只要朴素、保暖
佛答时间:2024-08-18
我们在人生中如果有了烦恼,生起猛烈的贪嗔之心,此时应该如何对治呢?佛教中有许许多多的方法和智慧。我们身体上的疾病,可以到医院去治疗,而心里的这些疾病,就需要借助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08-09
自己很喜欢禅修,所以也经常带领别人禅修,所以通过禅修后的人得到的好处自己是经常能看得见的。身体的好转、疾病的减轻、记忆力增强、专注力的提高、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减轻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生活禅为赵州柏林禅寺净慧法师所提倡,是禅宗思想在现实生活条件中的具体表现,它默契了人间佛教思想,强调了禅最精要的内容:在生活中体味禅悦,在禅悦中落实生活。茶道是
行业资讯时间:2024-08-08
达真堪布:生活是种修行佛法是种活法,生活是种修行。学佛修行能让人轻松自在,快乐幸福,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顺利,心想事成。我们明理了,心里就没有烦恼,没有痛苦
为人处世时间:2024-08-02
生死是每个人都要去面对的自然规律。中国文化对于生与死的态度,自古以来真的是太沉重了,太不应该,也有些太落泊、太悲观了。世事本来无常,这些不必要的想法无形之中在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12
国王和天帝释从前有个国王,对百姓非常仁慈,心里常常想着百姓的疾苦。每次他出去巡视,都在车上满载着衣服、食物、药品等,用来接济那些穷苦和有病的人;看到死者,他总是
佛典故事时间:2024-07-08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从原来的低矮房屋,转变为现在高大直立的现代楼房了,房屋模样的变化,风水的本质确实不便的,风水是一种磁场能量,与古代风水查看方式不同,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2
与祖师同行 拾 体证生活禅 禅宗祖庭中轴线在四祖寺接待来来往往客人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那就是客人们总是希望同时到五祖寺看看。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奇特,黄梅这个地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6
在生活中善于用心就是修行如瑞法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佛在世的时候,印度西面,有一个偏僻的民族,叫卢舍那。那个地方的人,生性比较好斗,所以人们都不敢去那里去弘法。那里,久久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2
古代的人们,遇到嫁娶、出行、开市、动土、祭祀等事情的时候,都需要选一个好日子,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趋吉避凶。古代的行军打仗是很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这是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8
择吉日吉时习俗是中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其根本就是寻找用事活动的适宜时空点,能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达到趋吉避凶、吉祥如意的结果。那生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8
说起道教音乐,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些法事上面的乐曲,其实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道教音乐还包括了一些戏曲当中所用到的。有的人喜欢听戏,多听道教音乐也可以修养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6
我们都知道,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地方习俗,而很多都是经过历时的演变而来的,而道家的一些习俗对于人们的生活还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比如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都会祭拜先人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5
问:阿弥陀佛,师父吉祥,有一个问题请师父慈悲开示,在家居士持戒很难,生活中有时是避免不了犯戒,比如家里种了玉米长虫子,不打药就没有收成了,打药就杀生,在家居士怎
佛答时间:2024-06-14
国王变农夫 在印度,有位国王去看一位明师,一位修成佛法门,而且能无所不在的真师。因为有很多人跟他讲,去看一位在世明师我们会得到很多福报,转变我们整个因果,生生世
佛教知识时间:2024-06-11
蛇和羊都是十二生肖的其中一种,它们既不相合也不相冲,是可以在一起的。属蛇的人和属羊的人,他们生活上能够互相扶持、相互体谅,虽然性格会有一些差异,但是并不会影响他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5
佛法原本就不是笼统僵化的说教,也不该是仅限于学者、专业人士在小范围内研究、实践的高深学问和专门技术。佛法中最幽深的理论,也是与我们当下的身心活动紧密联结的,也是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05-24
我们为什么要用念头和情绪作为禅修的助缘?因为,念头和情绪往往是我们制造问题的根源,即使我们有能力以五种感官所接收到的讯息作为禅修的助缘(即利用眼根来禅修形状或颜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05-24
风吹云舒卷,淡看人间路。静谧的夜晚,我的脑海里闪过这样的画面。抬头间,繁星垂挂天幕,定睛处,不知其名的星座任云儿在其间穿梭。有多久,我没有好好跟自己相处,而任由
学佛受用时间:2024-05-09
救孤蝉公主受伤 医创瘢国王悬赏话说宝德后听了葬蚁之事,将妙善公主教训了一番,她一边连连称是,一边待娘娘住口之后,便又接看说道:‘母后有所不知,蚂蚁虽然是微小的虫
佛教知识时间:2024-05-08
烟雨蒙蒙,笼罩着这个城市,也湿润了我的心。回顾以往骗低保,那是一段让人感慨和忏悔的“黑历史”。我是一个小市民,个子不高,但肩挑生活的重担。我的丈夫曾在煤矿被砸伤
学佛受用时间:2024-05-04
秋风吹过那一望无际的白桦林,树叶哗哗作响,母亲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我一路小跑到沟里,山坡上就是我家的房屋——木质的门房,塑料的窗户,摇晃的大门……家,华丽或朴素,
学佛受用时间:2024-05-01
赵薇说:很多人都是因为痛苦才亲近佛法,我当初也是一样。因为周围的人没法给你最好的解答,你只能自己去找。 佛法博大精深,只要你进到佛法里找,都可以找到答案,佛教里
素食资讯时间:2024-04-27
第五届生活禅夏令营三皈五戒开示净 慧(1997年7月25日)各位营员:通过第五届生活禅夏令营这几天的学习、体会,以及各位没有参加夏令营以前对佛法认识上的一种积累,从而升起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4
第五届生活禅夏令营见面开示净 慧(1997年7月25日)各位法师、各位营员:今天是第五届生活禅夏令营的前夕,明天就要正式开营了。今天说不上什么开示,就是跟大家正式见个面。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4
星云大师:佛陀觉悟后的般若生活(一)佛陀的一日生活各位想象中佛陀一天的生活,或许如小说家笔下描写一般驾着祥云紫雾飞翔于天上人间,运用神力变大变小。其实那是虚幻不实的
星云法师时间:2024-04-22
催眠前世今生:释放自我拥抱生活个案背景:女,有工作和家庭,但是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没什么意思,没有动力和激情,从小父母离婚,对婚姻稍有抵触情绪,因为意外有了小孩才肯
佛教故事时间: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