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上可下明大和尚,尊敬的各位老前辈、各位法师:
因为我的学长允观法师的因缘,能够有因缘来到天台宗的祖庭国清寺讲《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在我迈进国清寺山门那一刹那我的心情是不平静的。因为我出家的寺院是哈尔滨极乐寺,那也是一座天台宗的道场,倓虚法师所建;所以回到祖庭的感觉是追本溯源。可遗憾的很,对于天台宗我不是内行,但是我愿意……我愿意追随祖师的足迹……
昨天我同上可下明大和尚交谈的时候,知道国清寺的历史让我感动,有那么多的老前辈在***的时候在这里坚守阵地,维护道场,真的让我非常非常的感动。在感动之余呢,我在想佛法是代代相传的,在代代相传之中,有一种精神的动力,就是前辈的人格魅力。因为这样的人格魅力才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乃至我们的后来人沿着佛法的足迹走下去……走下去……
虽然我在北京的佛学院学了几年,但是面对佛法的真修行,我是惭愧的。我仅仅是学了一点点文字般若而已,所以实实在在不敢班门弄斧。因为都是老前辈啊!尤其是在这天台宗的道场,但是盛情难却啊!
只好如古德所说的:“以有畏之心,登无畏之座”;“以木讷之口,释解义之言”。
那么面对经王华严经四十华严的最后一品入法界品。那么经王啊!众经之王,经王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是我记忆犹新呢!
“抛一微尘出大千经卷”让我目瞪口呆。为什么目瞪口呆?
华严经的境界实实在在太博大了!太博大了……所以佛陀最初说华严的时候没有人能接受它。所以佛陀只好说阿弥陀经。为什么?因为不契机,众生的根基未能达到啊!那么华严经的最后一品也称为“大方广佛华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讲的时候仍然是惴惴不安的,的的确确是这样的;因为面对这样的场景、这样的道场、这样的老前辈、的的确确是第一次。所以呢,讲错了请老前辈们指点;一定要请老前辈们指点,因为这不是我有意……
那么因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所以有“百城芫荽,童子难寻”一说。从文殊菩萨开始,大乘佛法华严经五十三参,以普贤王菩萨为终止。整个一个过程之中,无非告诉我们一个我们寻找一条修行的路,可以访道寻师,便参诸善知识。为了什么?为了寻求佛法的真谛应该如此,那么寻求佛法的真谛之后应该是什么?告诉我们一定要身体力行,去实践!普贤菩萨行愿指的就是去行,去走这样一条路,去实践这样一条路。如果学佛仅仅停留在‘说’,仅仅停留在研究学问上。那是非常可怕的,那就是世间人的学问。他们为了自己的学位,为了自己的工资,可能去研究去钻研。但是出家人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解脱啊!成佛啊!
我们跟世间人的价值观念是完全不能等同的。若然去等同的话,就忘记了我们的方向。忘本!如果忘本的话,那穿着这身衣服……凌迟不复。正如挂羊头卖狗肉,其实非常非常麻烦,所以学佛就要落到实处。
那么如此啊!我们就想到了四大名山给我们的启示。
四大名山,四大菩萨,那么五台山文殊菩萨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文殊菩萨,骑个狮子,拿个剑,无所畏惧,狮子吼吗!无所畏惧。代表佛法的知见,代表智慧无所畏惧,没有这个根就没有普贤行。所以说我们在想啊!因为有了文殊菩萨的智慧,才有了普贤菩萨骑着大象稳稳的一步一步的、源源不断在走,踏踏实实的啊……当然了我们也考虑到观世音的慈悲,地藏王菩萨的大愿,因为有了知见、有了智慧,所以佛教怎么叫空王,因为有了空,所以才能够慈悲于众生,因为与众生同体,因为是空。所以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应该是这样的感受。
那么我曾经在年前第一次来天台山的时候,我的目的是朝普陀山观世音菩萨,来到这里的时候,突然间感觉到应该到祖庭看一看,为什么要去朝普陀山呢?我有这样的一个想法。
在小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说俗有二僧一贫一富,两个人都发心哪……要朝拜南海大士。贫者突然间来到富和尚的房间里说:“我已经去过了”,朝拜过南海大士了;这个富和尚、富僧问:“我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想买船去南海,一直都没有走成,你凭什么去呀!”“我只是一钵一瓶,只是一个吃饭的饭碗,一个成水的瓶子而已。”富者听了面有惭色……
其实学佛还是要去实践,不要老是说。当然在没有明白、没有明理之前还是要说的。
那么如果有一天临命终时,是否能面对普贤菩萨行愿品所说的最后刹那?人终是要死的,无论它活的年龄多大,这是一个事实。佛教徒不回避死亡,若然回避死亡,非佛教徒。
正是因为如此,最后刹那,就是最后的一念呢!最后的一念!一切诸根悉皆散坏。我们的四大不调了,马上就要散坏了。一切眷属悉皆舍离,就是说必须要舍离;我们所有的缘分都要了了,如果你不了的话你就放不下,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如果你不了的话就真的能够不了吗?不可能!所以说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
我们就要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无论你生前你多有权威,那你都要退失。为什么?因为你已经无能为力了,你必须向你拥有的一切告别,向你拥有的一切再见,这就是人生。所以说辅相大臣,宫城内外,相马车乘,珍宝伏藏所有一切无复相随,哪怕你贵为国王啊!那么你的大臣,你的宰相、乃至你的宫殿所有一切无复相随,你的国城啊!所有……所有的一切包括你的相、马;你的所谓的华丽的车乘,国王座的肯定与众不同;那么珍宝,你所有珍宝,所有收藏的一切,什么古玩呢,字画啊!如是一切,无复相随,无论你积累多少财富没有办法带走一文的。
连这个……啊……曾经在欧洲的大帝,它在临死的时候他让人们呢……给那个棺材抠了两个窟窿,它告诉他的臣子,你把我的手放在外边,他的臣子们不明白,说陛下何意呀?他说我要告诉人们的一个道理,我两手空空的来了,我又两手空空的去了……
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现实。不论你愿意不愿意,你放得下放不下,你都得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那么为此愿望不相舍离,普贤菩萨行愿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所以这个为什么?这个五十三参最后回向西方极乐世界,说明我们的娑婆世界的众生是极苦的,我们一定要同极乐的……西方的极乐世界净土相应,因为极苦的必然能用极乐的去接引,正是因为这样的因缘,所以我们倍加珍惜净土一门。
那么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面对这样的一个人生的结果、一个过程,能够真的面对我们的死亡,面对我们所曾经眷顾的一切吗?所以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正是应为这样一个道理,所以我们走进了普贤行愿品,去发现普贤王的足迹,它的功德、他的愿力、它的行,所以循着这样的一条足迹我们去追随于他,所以我们扪心自问,我们也能够向普贤王一样吗?无有挂碍,于西方净土相应相契吗?这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学佛来讲,是没有意义的。今天来探讨普贤行愿品来讲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佛法不懂的时候一定要说,懂了时候还说什么呢?那就去做了,没有什么余地可说,所以面对一个佛教徒,尤其是作为一个出家人就是要去做了,一定找准自己所在的位置。一定找准自己所在的位置,华严经作为修行的可行之路,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光明大道。我们追寻佛陀导演的光明之路,深受其意吧!我们只能够这样了,你要去学,你一定要去学,你就一定要清楚,普贤王菩萨的愿力!你就一定要清楚佛陀的悲心!为什么?因为如果我们去读诵的时候,一定要清楚,那是普贤王的经验。如果我们什么也没有感受,那么我们可以说我们又把它还给了佛陀。于我们丝毫无益,所以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必须走进去,必须同它相应相契。
那么让我们来解释经题,我们来探讨经题:“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那么所谓“大”也是说十法界共有之心体,在我们的晚殿里面我们会经常念华严经的一个偈子,“若人预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其实心最大”。大,是指心体而言,指法体而言,一切唯心造,可见十法界同一心法.十法界同一心法,一心经十法界,所以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但是呢!!面对我们今天的众生来讲,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看不开人生。所以总是拘泥在那么一点恩恩怨怨那一点矛盾之中,不能走出来,在那里唉声叹气,所以说人生苦啊!苦啊!人生真的苦吗?佛陀针对于众生所以说苦,其实没有苦,是众生的贪欲所造成的结果。可见那十法界同一心法。“界”虽有十种,佛、菩萨、声闻、缘觉、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天、人十法界众生,其法体只是一心净而已,什么是心呢?这个心就是空性。空性,怎么样才能探讨空性呢?空性就是所谓的我们刚才所说的心,同一心法,唯心造……一切心法唯心造。这个心呢!在楞严经理面也讲过,七处增心,心在内,心在外,心不在两中间。心不再根里,最后阿难哭泣。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甘心没有心。不甘心没有心呢!最后的,自己的执著才导致了自己的恐惧,所以他哭泣。
那么在弥陀要结里面也曾经说过,心不在内,不再外,不再两中间,你到底在哪里?这个心?心是无所得的,是空性。怎么样认识空性呢?在印度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国家,一个王国….当然有国王、又宰相,这个宰相是非常有智慧的,当然他是最好的佛教徒了,他经常唱的一首歌是什么?所有的人都是瞎子,包括国王。那么,国王看见宰相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也知道宰相是一个智者,那么,于是乎宰相就做了一个游戏。他拿了一块布,让后把他包在自己的屁股和腿上,让后在王宫里转来转去。大家都莫名其妙!说宰相在干什么,是不是发神经病?转来转去,大家在探讨、在研究,突然间有一个人说宰相穿了一条裙子。那么,于是乎,宰相把这块布解下来,缠到自己的头上,谁都知道印度的帽子是一块布,那么这个时候,大家看来看去,大家又说宰相带了一顶帽子,因为它仅仅就是一块布。那么,当宰相听到这个的时候,他又把这块布解下来,把它为在脖子上。大家看了之后又得出一个结论,宰相带了一条围巾。那让我们来探讨,整个的一个过程,有裙子、有帽子、有围巾吗?我们说“有”,你不能说没有,你若说没有的话,佛法讲是断灭。你不能说没有,虽然是“有的”但是它是假有,他是幻有。因为它个根仅仅是一块破布而已。所以这就是中道,不能否定曾经存在过的,所谓的裙子、帽子、围巾……但是他所有的外在的表象都是那块布导演的。
所以我们说这个清静心就是那个空性。你可以做天堂,你可以做地狱、你可以作恶鬼、你可以做畜生。你的心决定着你的业报。有人说:“那我想做佛……”那你就去耕耘好了,你若能觉悟,若能不执著事物存在的假象,比如说裙子、帽子、围巾…….你能不执著的话,你一定可以做。但是能吗?无始以来的业力招感,无始以来的习气始然……使我们已经习惯执著,若然不执著的话,你恐怕感觉到人生很茫然。你不知怎么样去面对一个现实。
但是佛教徒有办法,佛教徒有办法……所以呢!当一心可以具备十法界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若能够把握住所谓的清静心,也就是空性的话.你一定是解脱的。你一定不会在六道轮回之中,所以这是容易的。但同时一定要理智,这又是艰难的,因为我们不愿意走出来……….我们实实在在不愿意走出来啊!所以我们面对心经的时候,说“照见五蕴皆空”,你不愿意照见啊!你一旦觉得五蕴皆空的时候你就茫然了。一定要清醒啊!下面还有度一切苦厄,所有的问题都会烟消云散了,土崩瓦解了。包括你的苦难,你的挫折,你的障碍,一切都会如此。因为我执是最可怕的,当然还有法执。“心经”里说的“是诸法空相”也是一样的道理,主观的我是不真实的,也是一样的道理。客观的现象界也是不真实的,但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就像我们刚才说的,我们无法自拔。
所以有一句话,就是说“你意识的局限,导致你世界的局限”。因为你意识是局限的,所以你的世界也是局限的。比如说:“井里的蛤蟆
所以我们最终明白了,龙树菩萨在中观论中讲的:“已有空亦故,一切法得成,”因为空所以才能生万物。如然,一切都是定法,那没有办法,又怎么办呢?若无空亦故,一切法不成”。包括我们的修行,如果该命中注定,我们毫无办法,如果说还能改变的话,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我们已经走惯了六道轮回的怪圈,我们若然想要走出来的时候,一种惯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业力,已经阻碍了我们走路。所以当汽车在前面走的时候,我突然间刹车,我们会由一种惯性向前倾一下,为什么?那就是我们的习气,我们所谓的业力,业力其实就是惯力。我们已经习惯了,按照这样的一个既定的法则,思想观念、行为作实、已经习惯了。若然不如此,你一定感觉到不正常。就象在社会上的人们,你为什么当和尚,难道你失恋了吗?难道有病么?许许多多的问题摆在你面前,是啊!若然我们清楚,如果有比世间的所谓的利益和所得更好的东西,你一定会放弃那些世界人所谓最高贵的东西,最可爱的东西,最珍贵的东西,你一定会舍弃。当然,古德先贤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据说国清寺,许多人往生的特别。听蕴观法师讲,我非常感动,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就是我们学习得榜样。那么,我们今天也就终于能够理解,“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如果能够“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话,那我们怎么会拘泥人我是非之中呢?恩恩怨怨,人我是非,总是阻碍着我们看的不远,我们总是顾及到眼前的事情;我们带着近视眼镜,我们看不了太远;因为我们是人,我们有人性的弱点,因为是人,我们看的特别狭隘;所以走出来、走出来,但是很艰难。所以经里说:“以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轮”那毫端和微尘都是极其微小的,但是若然你明白了,那也是代表着空性的话,你的心量一定是博大的;我们现在实在是一个心量的问题,实在是一个观念的问题,不能改变,若然我们的心量和观念得以改变的话,那我们今天就不应该是这样的一种烦恼啊!痛苦啊!不应该如此。那么所以我们今天来看这个“大”超越于内外超越于好坏,超越于高、低、贵、贱、美、丑;超越,一定是超越的;所以“大”。过去李白讲:“蜀道难,意欲峨巍乎高哉”,高啊!是在是高,现在我们也说“大”呀!实在是大。大到什么程度,它超越……就是在好、坏、高、低、美、丑,在迷和悟之间,它的界限被打破。所以是一种超越;这种超越,不是一种混淆事物存在的假象,不是违背世俗谛这样的名分,只是作为观念上的打破,因为我们存在于一个所谓的二元的世界里,比如说:“好坏、高低、贵贱、美丑”,我们就局限在那里,我们局限在那里的时候,就形成了挂碍。形成挂碍,就会有烦恼,就会有执著,就不能够得以解脱。所以的!就要超越,内外及二元的观念的束缚。二元就是对立,我们以为一切对立的都是真实的,总以曾经有过的辩证法里的说,矛盾是无处不在的,所以矛盾就是对立。但是佛教讲统一是永恒的,因为对立的双方都在不停的变化。因为三法印告诉我们,诸行无常,没有常的东西,都在动,都在变化;诸法无我,没有主宰,佛法从来不承认又一个实在的永恒不变的东西,都在动,都在变化,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佛陀不是万能的上帝。
有人说:“佛法是神,是相信神;是唯心主义”。我说对不起,佛法不是这样的。佛法的心是超越于我们的肉团心,我们的分别心,超越它……不超越就没有办法,所以在这里我们要明白这种二元的界限,这种中间的界限要超越,它不超越就没有办法。比如说好,好到什么程度坏人的朋友,他认为也是好,好人的朋友他认为也是好,好到什么程度,坏到什么程度,非常的微妙;不是一个确定的观点;若然这个观点是确定,那就只有一法则,它不是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用一种定性值的观念去给事物下结论。因为那是符号,那是假名安立,因人而异;我们可以运用语言这样一个工具,但是你去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时候是苍白的,但佛法恰恰追求的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所以,一切的语言文字仅仅是借助我们一个所用的工具而已。就象我们所说的船与筏的这样一个比喻,它是借助于船筏来到达彼岸。如果你到达了彼岸,船筏已经无用,所以是工具。所以空性,也就是我们的清净心,那么面对于此,所谓的空性,虽周遍一切;“大”太大,但我们太小了,相对之下我们太小了。小到什么程度?小到六道轮回,只好在这样一个圈子去转;所以我们要开发我们的心量。
所以我们要开发我们的心量,那么就要开阔我们的视野。因为心量就是智慧,那么只是不能。所以以假为真,我们把假的、外在的、存在的,所谓的各种颜色,男女各种宇宙万有的,一切我们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事物,以为是一种实在的,所以就认假为真,认假为真的结果是什么?那么就是把肉团心当作真心。把那种缘影的;也就是本来是影子幻化的分别心。
我们看到外在的事物都是在动,都是在变化的。比如说你昨天见到一条河流,你见一条河流的时候,你今天又去,但是你的意识里面依然还活在过去,凭着你过去的经验,给这条河流下一个定义,是什么河。但是记住这条河已经流过去。不仅仅是现在流过去了,昨天流过去了,现在正在流过去,将来也会不断的流过去,你能够跟事物的真相同步吗?倘若能跟事物的真相同步,你一定是自在的。但是反观我们自己,当事情一旦发生的时候,我们会采用一种什么态度?采用一种把它留下来,留下来干什么?使自己盲目的欢喜!盲目的痛苦,盲目的……因为你留在第二念,事物已经过去了,你为什么会为过去的事情而烦恼?而盲目呢?
因为我们相信它是真实的。所以我们要从里面走出来,但是走出来是容易的一件事吗?不是容易的事,就象我们带着眼镜看世界,我们带着红眼镜,我们看到世界就是红的;我们带着绿色的眼镜看到是就它就绿色的;你若让它不相信,它绝对不接受;所以佛法的过程是什么?就是让我们所有人把眼镜摘下来,这个眼镜就是每一个人个体的我执啊!我们愿意;我们相信;我们喜欢;我们希望都带着我在起作用。所以把我执打破,一切的我的以出发点拥有的一切都将烟消云散。但是我们太习惯了!太习惯了……存在的假象。
过去在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比喻;叫做“盲人摸象”,盲人摸象,他只是看到了事物的局部,看到了事物的局部,他就认为事物的真实相就是这样;比如说,几个盲人,其中有一个摸到了象的耳朵,他说大象是芭蕉扇;有一个盲人摸到了象的牙齿,他说象是一个木头棍子;有人摸到了象的身子,他说象是一堵墙;有人摸到了象的腿,他就说象是一个柱子;有人摸到象的尾巴,他说象是一根绳子;那么我们想,象是芭蕉扇吗?象是棍子吗?象是一堵墙吗?象是绳子吗?都不是,因为我们看到的是事物的局部,其实象是整体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但是我们却把缘起的每一个条件当作事物的真实,当你把缘起的每个条件当作事物的真实的时候,你就已经无法走出来了。所以你就执著于它,你若执著于它的话,你又怎么能够没有情绪的变化呢?
所以你的心态你的情绪,一直受所谓那种自性执的影响。认为那是真实的,所以走出来是非常艰难的,所以他说不让你执著某一极端。所以说要超越二元,是你把中间的界限打破,一个条件需要众多的条件配合。所以才成就了事物。成就了事物,我们也可以说众缘所生法,世界无自性。若无自性者,云何有实法。没有一个真实的法,我们为什么执著呢?习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惯性,所以从这惯性里戛然而止,我们刹车吧!但是你不愿意,不愿意只好继续走,继续走下去可想而知还是轮回。所以你不能够改变你的观念才是最可怕的一个现实。也许我们说当我们在没有免疫力和抵抗力的时候,我们要默默耕耘。在房间里座禅、念经,如果有一天你面对一个现实的时候,你若还是如此,学法依然我觉得是一种失败。当然了,有时我自己也无法面对一个现实。
所以佛教徒要用一种戒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控制自己的身、口、意,这是应该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戒律,可能我们真的放逸,我们会真的讲的非常漂亮。在现实之中的时候,我们很苍白,因为什么?因为我们抵不住外在的诱惑。尤其我们今天的所谓的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我们的寺院的墙再高,也抵御不住外在的对我们的诱惑。这是一个继承的事实,如果我们回避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消化不了,那就随境所转。所以它只有必须通过佛法的那种透视,用佛法来改变那样的一个现实的价值观念,才有可能,才有希望转迷为悟。所以说佛说此大方广真心之法,是帮助芸芸众生迷途知返,是正本清源的。是不再把我们的肉团心当作心;当作真心。也不再把我们的分别的、缘引的、虚幻的、这样的一个心当作真心。因为久远劫来流转不息。
所以呢,要恢复本来面目是极为艰难的。要承认一个现实,你不能说……你不能说很容易,尽管六祖坛经里有一句话说:“搬柴运水无非佛道,锄田种地总是禅机”。说起来极为简单,但是做起来的人又有几个能在生活中感受的佛法呢?太难了!太难了!所以正是因为太难了,所以我们要不断的熏习,不断的去熏习呀……感受那肉团心,缘引的分别心,不实在的感受。那种所谓的经验是一个不真实的。所以熏习就是要你可以用于事物的真相。那块破布--空性去相应,那么材可能相应相契。你要纠正学习佛法的方向,你的往那个方向走。你才能与佛法的真相去相应,去相契的!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的举个例子;两者之间,两个陌生的人素不相识,从来没有见过面,一见了面也许你看了他发呆,他看着你也发愣,有人说我没有发呆,我么有发愣,但是你知道,这个人我没有见过。你一定有这样的意识。那么这是第一次;如果第二次你又见到他,你会知道这人我见过。啊……如果经常见面,就怎么样呢?就会相识,就会认识。可能就会成为朋友。啊!我上次见过你。那么,俗记成为知己或者知音,即所谓一回生两回熟。
那么我们所要感受的真心、所谓的一真法界、那么所谓得空性、所谓的佛性、所谓的真如、所谓的法界、所谓的实际理谛或者如来藏,其实我们今天要给他一个正确的定位。那不过是接引众生的方便的不同用语而已。其实,佛性也好、妙名真心也好、真如法性也好、一真法界也好还是法界也好、十界理谛也好、如来藏也好、他们都是不同的表现,他们都是相等的。因为接引众生的不同,所以才有了……才有了差异。有了这样的差异,才让我们感觉到,佛法好像是不一样的。好像是不一样的。但是在体上绝对是一样的,所以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清静心,在用上是不能一样的,因为什么?因为有形形色色的众生。所以才有了各种不同的佛法的法门,你不能否定各种不同佛法的价值,因为它是要解决我们众生的问题。
那么如此看来,所谓的“大”既是无边无际。就象华严经所说的毗卢遮那佛,华严三圣第一圣。毗卢遮那佛其实就是法身佛,但是我们更习惯于去见大雄宝殿的化身佛。因为认为那是真实的,其实在我看来我们今天所学的就是空性;那么用三论宗来讲它应该是真谛,用天台宗来讲是他应该是中道、中谛,空假中吗!或者我们可以说也是空,但是呢……因为他出现了三谛。应该是中谛,建立在中谛之上,如果不能建立在这上面的话,那我们觉得是没有意义的!是遍一切处,那么毗卢遮那翻译过来是变一切处。变一切处,一切处无不是空性,所以法身变一切处。
这回到我们现实中来,有人就拿着佛教的名词术语去招摇撞骗,比如现在在美国的李洪志他说,他在一次他所谓的讲经会上,他说“据我所知,现在的气功节,没有一个拥有法身的,我有四个法身。”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算出来的,他对佛法的法身本身是不懂。若然懂得话他怎么可能说他有四个法身呢?这是*轮大法里有这样的说法,这个我很奇怪,当然了也不必奇怪。现在这个世道,假货太多。所有的人也知道,社会的商品里有假文凭、假的生活用品各种各样的假货太多。记得九八年的时候,我曾经去五台山时,我刮了一个头用了五个刀片都没有刮完。为什么?因为刀片都是假的,你会非常的悲哀的在那样的一座名山……名山……居然有卖那么多假货的。最后只好借一个出家人他从别的地方带来得刀,所以把它刮好了,刮完了。印象极为深刻。
所以假的信仰,包括外面到处跑的,所谓的活佛呀、喇嘛啊、假和尚也太多太多……他们把真正的佛法搅混了,人们所接受的佛法的信息是从他们身上了解到的。就像人们问我,说那个*轮功那也讲佛法,我说它的佛法何我的佛法是不一样的。我的佛法是明实相处,它的佛法是挂羊头买狗肉,这是实话。不是今天政府取缔*轮功,我就响应政府的号召的。在他刚刚开始萌芽的时候,佛教徒就一直在反对*轮功,不是今天才发生的。记得在北京的时候,在取缔*轮功之前的前一年,我曾经讲过一次,如何认识佛法,这样的题目之中,就讲过*轮功的欺世盗名。有很多人替我捏着一把汗,为什么捏着一把汗呢?是因为他们觉得*轮功势力太大了,我不能惹他们,我说对不起我只是想正本清源而已。为什么要正本清源呢?因为佛法受伤了,作为一个法师,他不能够袖手旁观,站出来维护佛法的尊严。如果他不能维护佛法的尊严,他就不能称为法师。所以法师的最高的、神圣的职责是什么?弘法,弘法是家务,因为他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这是它的天职。当然他有自己修行解脱的义务,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呢,今天的各种各样的奇奇怪怪的气功、各种各样的歪理邪说为什么他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足呢?除了这个社会价值观念转轨之后的现象的表现,同时也有我们所有出家人的责任。因为我们没有告诉人家,什么是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是应该怎么样的表现。我们不知道,你又没有办法去告诉别人,别人就只好去相信歪理邪说了,所以天然的职责、神圣的职责就落在我们身上。所以认识这个“大”,和*轮功所谓的的真善忍大法是全然不一样的。因为在*轮功就是一个神话的编织,怎么贬值,八岁的时候居然从眼角里流露出三个字,真善忍大法。胡说吗!可以编故事。就象当年的这个,释勇龙阿……少林寺第五十七代传人张小平出山,“佛祖”已经当时也是把整个佛法伤害的一塌糊涂,他说了,一个老法师和他斗法,一会儿变成一个鸟;一会儿变成鱼;他都变成什么鹰;一个鲨鱼在里面跟他斗,你要说神话吗!我们或许还相信,但是作为信仰,纯粹胡说八道。说是对真理的一种探讨,那更是一种歪理邪说,所以我们今天面对着一个社会现实,可能那些气功啊,已经消声灭迹了或者已经黯然神伤了,但是我们相信,我们将来面对的是一些更高级的外道,因为他们甚至所说的佛法,他们所说的歪理邪说跟佛法及其的相近。所以今天我们比任何时代都要面临着一种危机感。因为佛陀在世的时候,都经常的说有九十六种外道,这九十六种外道当时我们…….当然很可笑了,持牛戒的,他吃草;持狗戒的吃粪便;还有一种学象日葵的太阳怎么转他就怎么转;还有一种卧高岩那、卧荆棘;还有自己用火来烤自己;还有甚至学那种鸡,在金鸡独立,象公鸡一样一只脚翘起来;这种外道我们今天觉得挺可笑的,但今天的外道出现的将会更高级。我亲自的见过一个外道他号称自己是佛,他讲四谛;讲十二因缘;使你目瞪口呆。那么从大陆上、从台湾过来,有几种外道。一个卢圣言呢!大法王啊!他自己号称大白莲花童子,西方极乐世界的童子。你想想,这个很可怕,还有一个青海无上士,他号称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男不男,女不女,僧不僧,俗不俗他号称是这样的。面对一个这样的佛教的现实,更有一种压力,更有一种责任,如果不能掌握真正的佛法那恐怕我们也没有办法面对一个信仰的现实。所以“大”是真大,不是一种假大。就像日本人似的他自己很小他说我是大日本。是一种心态的表明,心态太狭隘了。因为小所以他希望大。
所以这个“大”,超越大小的大,超越相对于的概念,相对的好坏,一切的二元中间要打碎,不能打碎他就没有办法。当然这个工作太难了!所以说法身佛是遍一切处的,绝对不能用一个两个来衡量自己的法身。所以就是骗子的术语,所以人家明白真相的人告诉我,说*轮功的李洪志根本也没有去这个所谓的自性的发露。他完全是雇用了几个劣等文人,不怎么样的文人--下三烂,然后给他做了一个枪手,然后他就去比划了。
那这个时代也很麻烦,为什么很麻烦?假货泛滥,诚信受到一种危机。为什么?因为任何人之间缺少的是最基本的信仰,那这个社会的发展将来不是很乐观。环境恶化,人心贪得无厌,所以北京的沙尘暴遮天蔽日,五十米外见不到人。到处都是黄沙,所以我们在考虑,如果将来没有水,如果将来沙漠化,人类将怎么样生存?难道不是人的贪欲造成的吗?如果人不贪欲,怎么就会破坏环境呢?怎么会得寸进尺把环境糟踏成这个样子呢?所以这是一个存在的现实,那么其实肉团心和我们的分别心都是幻化的。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也就是说所谓的我们的分别心的结果都是不真实的。哪里是真实的?有人说那是蓝的、那是红的,是呀,那是你的眼睛----你的根境识合作的结果,是一个所有的条件具足了的结果。不然的话你的眼睛没有看,或者你眼睛离的很远,你会能够认识到它吗?不会的,所以条件具备了,出现了一个结果。那你认为那个结果是真实的,错了。是因为几种条件合作的,一个色盲,他看到的结果和你是不同的,你说他不正常,但是什么又是正常的呢?
假亦真时真亦假。
假的其实是真的,为什么呢?假的,没有真的就是真的,又人老问我,什么是真的?没有真的就是真的。
所以金刚经说:“实相以无相为相,视为实相”。
没有真相啊!没有真相!一切都在过去,一切都在迁流,不停的在变化。哪个是永恒不变?!哪个又是天长地久?
我们总是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不过是愿望。
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那也是一种愿望。事实的真相,不是这样。
那我们不能回避与别人打交道的时候,你说祝你长寿,但是究竟能多长寿?是个问号。总是喊万岁,其实活不了万岁,只是一种祝愿。
但是人们喜欢听,为什么?因为人们愿意相信假话,愿意相信假话。
举一个例子,在鲁迅的立论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家人生了一个孩子,大家都去庆贺。那么有人站出来说:“这个孩子将来是要升官,大家举杯相庆”。另一个人站出来说:“这个孩子将来是要发财的,大家也举杯相庆”。他们说的是真话?绝对不是。第三个人站起来说:“将来这个孩子是要死的。”所有的人急了,把它给揍了一顿。
所以这个时代缺少真话,又不愿意让真话存在的一个社会。
你想想看啊,在安徒生童话里面,有一个故事叫“皇帝的新装”,皇帝的新装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我们想想那些被气功欺骗的人常常是和他们是一样的。说两个骗子,把国王找到了,说我给你做一件非常华美的衣服,这个衣服特别漂亮。两个人在给他量尺子,国王呆呆的看着这两个骗子,因为他看不到量的衣服,他说这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布料。所以大臣也在目瞪口呆的看,然后两个骗子在一本正经的做,在缝……所以呢,国王在想,如果我不承认看到了的话,这说明我自己是没有福报的人。大臣们也这样看,说如果我不承认看到有这样的现实的话,那也是没有福报的人。所有老百姓都是这样。所以有一天哪,这个衣服做成了,骗子逃跑了。所以国王就自己坐在车里,光着屁股,然后就在城里头转。然后大家都目瞪口呆看着国王光着屁股在车上,都在看……因为所有的人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是真的,最后只有一个小孩子说:“哎呀!看哪国王怎么不穿裤子啊?”所以国王一听大吃一惊,赶紧命令人会王宫,所以目前这个时代,对于
我们来讲常常很怪诞。很怪诞在哪里呢?她越不明白,他就越好奇,越好奇呢,就越去追求那些未可知的世界。
就象一个人呢,她问我,某某人修行的晚上都能看见东西,我说那不奇怪,连猫和老鼠都会,那有什么呢!难道你要去做猫和老鼠吗?
但是我们常常面对的众生里面,常常追求的往往是这种境界。一个人呢练气功,从那个楼上往下跳,跳下来呀就到医院里去包扎,头破血流吗!他说啊我的功夫还不到家,他有这样的自责。功夫到家就是死亡,就是这样一个结果。
所以在我们今天看来,一个很正常的人他不愿意做,他总是希望得到一种超人的东西,一种非常未可知的东西。所以今天的密宗为什么会这么盛行?所谓的灌顶和加持,它是一种接引众生进入佛法—进入佛教门的一种方式。
这个有很多人,其中我跟一个活佛是朋友,当然他们叫仁波切。,不叫所谓的活佛。但是人们已经习惯了,人们觉得人家很神秘,看看你们一直也成不了佛,你看人家是活佛。哭笑不得,所以我曾经遇到几个人,它是永远在找我,因为我认识他,就通过我心甘情愿的把脑袋抻出来让人家摸呀!摸来摸去,哎!我劝他,说别摸了,快摸肿了,是呀!但是他希望这样。
如果说,密宗仅仅是有灌顶和加持这一说的话,没有它的理论,修持的一个过程,那我们说只有一张皮;没有骨、没有血、没有肉、没有筋,那是什么?什么都不是阿!那只是在跟你结缘,但是有很多人都误解了,神秘啊!那个空是什么?那个大圆满!那个无上余其!
那是什么?
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空性。
但是它太难理解了,所以就神秘。所以阐释在收弟子的时候,也要有缘啊!没有缘的话也是不行的。
所以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讲,怎么来认识佛法。
今天的无上于其;所谓的大圆满;只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种方式让人们最终的来认识它,这是可行的,也是可能的。
但是不能够把所谓指月,我们去指月亮的时候,把这个指当作了月亮。你不能将文字当作根本,你不能把作为的一个仪式当作了一个根本,一个真实的。就像这个西藏的佛教,他们灌顶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最高的灌顶既是法灌顶,说法就是灌顶,而不是要用一套-非常繁琐的仪式,弄一点水,然后弄一点香,然后去举行一个非常复杂的仪式给你去灌顶,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说法。
法乳无穷,法乳无穷—就是你再闻佛法的时候,你真正能够法喜充满,那就是灌顶……那就是灌顶。
而且那也是真正的灌顶,就象我们今天拜见舍利的时候,我们应该得到一种扪心自问,当然了,我们拜到舍利,那假使是佛舍利或者是高僧的舍利,我们应该反省。我么应该感恩,我们应该提醒自己,应该在佛法上去用功,而不能够说你去拜的时候就有多大功德,然后你就指着这些功德。很多人是这样的,
所以说法舍利都不尊重,骨舍利有什么用啊!
没有什么用,如果它没有佛法,没有信仰夹杂在其中,那它已经是一种迷信了。
所以呢!我可能说的比较激烈,但是我觉得我用心可谓良苦,我不敢说我慈悲,但是我愿意说真话。那么真是因为如此,肉团心和我们的分别心都不是真心,那么却又不离于真心。我们曾经有一个成语,叫不即不离,不是它又不离开它。不是它又不离开它!
所以呀!在大涅槃经关于佛性的探讨:
他说佛性它是本有的吗?
不是本有的;
佛性是实有的吗?
不是实有的;
但是对于一些没有信心的人可以说佛性本来就是有的。对于一些有信心,但是一直懈怠的人来说,佛性是实有的,你修行才有,不修行就没有,其实佛性是什么?佛性还是空性。
但是今天出现了一个非常怪异的现实,这个我也听到祖师大德里面讲,公鸡和耗子也能往生事实,但是告诉我们诸位的最根本的问题说连公鸡和耗子都能往生,人能一定可以往生。应该增加我们的信心,但是呢!现在有些人乐此不疲,它自己对佛法的理念一概不知,然后就把一只公鸡照下来,用念佛机放那,然后他们就相信这只公鸡也往生了。就到处传播这样的照片。
我遇到的一个尴尬是什么,我就告诉他们,就连人都很难往生,何况公鸡.第一个公鸡不懂人话,它不懂佛法。第二个你又怎么能知道公鸡是往生了呢?你不知道公鸡往生你又怎么能够给下结论实往生了呢?当然,佛法的往生是一个专有名词,它一定是认为是往生净土,当然如果你就其自业而言的话,那公鸡将来变成苍蝇、蚊子那也叫往生,那也是轮回吗!他只要往那一道生。
如果就广博的意思来讲,它应该是这样子。
就专有名词来讲,它一定是往生净土才有的一个名词。
但是我惹了马蜂窝,捅了马蜂窝。有居士跳起来了,那印光法师说了,两个耗子还往生了呢!是,它是激励我们信心的,也是让我们认识到空性的。这个我们都受过菩萨戒,我们受菩萨戒的时候,当我们面对猪、马、牛、羊的时候,我们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说汝痴,汝是畜生汝发菩提心。这种对话有意义吗?没有意义!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做呢?是在利它他中完成自利,如果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没有意义!所以如果你认为,耗子往生了!你一直在传播这样一个故事,那你已经是错了!
因为在大般若经里有这样的说法,诸佛住二谛为众生说法,菩萨住二谛为众生说法,什么是住二谛?为执有者说空,为执空者说有。
因为你执著有的话,它一定用空来对峙,因为你执著有,对你来讲就成为一种障碍,成为一种伤害,那么你一定从这里走不出来,它就告诉你,虽说是有但是是缘起的,实性空的。然后用空来对峙你的有。
那么对指空者说有,有人说空真好,空我自在了,我什么都敢干了。错了!谁说没有,打你一耳光,你立刻愣怔了!你为什么打我呢?那你不是空了吗?你若空了的话,你上厕所,你上男厕所还是女厕所?
曾经遇到一个大学老师,道貌岸然的跑道我屋里,她先生领来的,已经学佛学成神经病了,怎么是神经病呢?她进来,我说你进来,她说我不进来就是进来,她先生硬给拖进来了,我说你坐那,她说我站着就是坐着,我说你喝水,我不喝水就是喝水,哎呀!这个很奇怪,哎呀!我一看这个人……这个人……怎么这样呢?我就问她?那请问,你要给我如实给回答,你去厕所的时候你去男厕所还是女厕所?她说:“我去女厕所啊!”马上就把眼睛睁开了,我说那你还是不够勇敢,因为你若真的勇敢的话,你说我去男厕所就是去女厕所。你应该这样去说,你不能,因为你还是有挂碍,你不是能与事物真相完全相应,你若真相应,你在世俗地上一定是历历分明。
所以最后我们因为讲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就如后面第九大愿—恒顺众生,世间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我们是要遵守的。因为那是个游戏,你一定会做的很好,这是至关重要的。
不能随便的就说我们就是解脱了。也不能说空,也不能说有,因为什么?因为什么?是不即不离,不是原来的又不离开原来的,那这里面存在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你的观念要去改造啊!修行其实修行自己的想法,你的想法改变了,那你的行为也随之而改变。如果你的想法从来也没改变,你的行为改变了,那你非常痛苦。你一定非常痛苦……比如说持戒,持戒,你说如果你真的悟到空性,你把这个游戏做的非常好。你如果不能悟到空性的话,你持戒就非常痛苦,因为你的贪嗔痴一直同你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争斗,所以那你就非常笨,也非常难。所以说不即不离,不是现在的,外在的假象,但又不离开这个假象。不离开这个肉团心,不是肉团心,也不是分别心。缘引的分别心,缘引就是幻化的。好像是有的,其实是没有,就想我们今天说如来,也可以叫如去,为什么叫如来呢?似来似去。只是幻化的来幻化的去,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不执著来,也不执著去。但是它还是叫如来了,为什么呢?因为根据众生所以才叫如来。根据众生的需要所以叫如来,因为众生喜欢来不喜欢去,其实也可以叫如去。如果你明白了似来似的话,那来去对你何关啊!有什么关系呢?应该是自在的,但是确很难!所以呢不即不离。不是肉团心和分别心……缘引的分别心,但又不离开它,需要转变观念。转变观念……那么我们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话,就会感受到真心随缘不变。都是空性。
在我们所走的这条路的时候,当我们走上佛法这条路时,你可能是开始,你也可以是结束。
为什么?你可能永远都是开始,都是空性。你如果一走上这条路,你一开悟,马上你就会觉得那是目的,那已经是目的了。但是何妨你再走下去呢!
因为你已经是局外人了,当局内的人在争执,在争执,比如说六祖坛经所说的那句话:“在法性寺,两个出家人在争论,那个风吹幡动啊!一个争论说是幡在动,一个争论说是风在动。所以六祖来到这儿,就说了!告诉他们两个人,非幡动,非风动,乃仁者心动”。是你在分别,你若不分别的话,也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风和幡配合,那叫缘起,缘起能不是性空吗?所以你执著缘起的这个假象呢?你若执著缘起这个假象,那你永远还是轮回。走出来是很难的,你得承认存在,你同时还得承认它不是真实的。只有这样的话你才能走出来。实在很难。我一再说它难,为什么?人们在改造自我一相情愿,久远劫来人们普遍的那种价值观念的时候。确实不容易。确实不容易。
所以人们怎么样呢?就要不断的训练,一回生两回熟。然后慢慢慢慢的就是你走出来了,刚开始你可能道貌岸然的,修行吗!一定是这样的,但到最后你终于正常了。你和大家一样了,你的心里……心里状态、你的想法和别人是不同的。但是这个很不容易,所以修行既是观念的转变,观念的转变就可以返往归真。返往归真,若是往的就是假的,若是假的就是空的,若是空的就不应该是障碍。就不应该去执著,但是呢!我们现在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道理我也懂。但是做起来却艰难,就不应该去执著。不相应,你没有训练过你自己的,你没有认真的对待过你面对的现实。
就象我们今天说……就像我们今天说我们坐禅了,但是呢?妄想非常非常多,当务之急是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解决一个我执的问题,而我执的问题又怎么样去面对呢?你不能去赶妄想、撵妄想、去控制妄想,你也控制不住。怎么控制不住呢?因为那是由于我执而引发出来的。就像我们这个坐车,坐车,我们不断的给车加油……不断的加油,然后你还在不断的抱怨,说这个车在走……其实是你让它走的,那你能够把握到这一点的话,那一定它不会走的。又怎么能够不让它走呢?
举一个例子:“一个人呢,他拿了一个馒头,在一个非常恶劣,糟糕的环境里,卫生条件极差,差极了,它拿一个馒头,他要吃……要吃这个馒头。然后呢,很多的苍蝇铺天盖地的涌来,然后它就在拼命赶苍蝇,”其实我们的修行过程可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就是说做无畏的一种牺牲,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挣扎,一直在做着那种对抗。然后试图想把妄想转化,但是你考虑过吗?重要的问题不是苍蝇,是这个馒头。你把馒头吃掉了,苍蝇还追逐它吗?,没有落足之地。所以这个馒头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执,把这个我执若能够消灭掉的话,我们的一切就可以改观。但所谓的这个消灭,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转变观念。转变观念,因为原来你认为是真的,认为自己是真的。认为自己是真的,所以你的心量很小。你很在意、很计较,别人说你什么的时候你自尊心很强,甚至你告诉别人,我就这样,我就这个脾气,但是学佛的之后你不能老自以为是了,你不能说这样做是对的,只有你去面对这种现实,去改变他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也许你最初不堪一击,你非常脆弱,但是随着学佛的深入,那你会感觉到,其实所谓的不堪一击还是你所谓的可怜的自尊心所导演的一个故事。那么你这个自尊心为什么会存在呢?
我执,当务之急还是打破我执的问题!
所以在我们返往归真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我执是不真实的。就象佛经里说的,大集经说过:“我今不求因介入,无量劫来虚妄故。若有贪求如是我,世人终不得解脱。”就是说你真的认为它是主宰的,它是真实的,那它无量劫来一直都在虚妄啊!如果你一定要抓住它,那你就永远没有办法得解脱。
所以这样的一个观念它影响着我们。
它也提醒着我们,要从那种自我中走出来,因为我们不能在向原来那样的思维,那样的情绪化的考虑佛法。所以你不能说你今天学佛了,然后你还在按照你原来的观念去想得到一个什么结果,就象我们今天的有很多念佛的人……很多念佛的人……说是想去西方净土,但是学来学去,你就会发现它非常怪异。他到处宣传:“哎呀!现在来不及了,这个只有念佛才能往生”。其实佛教讲八大宗派,哪个人不可以往生呢?哪个门派不能往生呢?都是可以的。为什么会导致成这样呢?一种强烈的,狭隘的我执导致的。它认为只有这样的话它可能才会积累一点往生的资粮。它忽略了一点,一个往生资粮的这种的积累是一定要去除贪嗔痴的,不应该是狭隘的。那么经典里所说的:“若菩萨欲得净土,但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那么我们今天也是一样的,如果你的价值观念能够,就是说你的正知见能够安立的话,那你能够面对死亡。如果你不能够建立一个正知见,你可能面对死亡的时候你就会手足无措。
佛法不是学死的,它是学生的。有人说为什么这样讲,我们的死亡不是很重要吗?是,但是训练的过程是在生中训练的,而死又不是死,因为你如果说是死的话那就是断灭。所以死其实是生……其实是生啊!不应该是死。
所以佛法的死亡叫圆寂,圆寂是什么?
是不生不灭,是你终于成就正果了,达到那种不生不灭的境界,就象我们刚才所说的空性,法身相应的。当然这很不容易,那么返往归真的过程固然艰难,但是它是一条光明的路。如果不面对现实,很多人回避现实,这一点我给予更多的理解,为什么更多的理解,是因为你还没有抵抗力,没有免疫力的时候,你很难面对现实。你面对现实的时候你眼花缭乱,眼花缭乱然后你胡思乱想然后导致你可能会胡作非为。那怎么办呢?你先净下心来。你先隐藏起来,那么怎么样?然后是积累足够的资粮,然后是面对现实,因为那个时候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抵抗力。然后你面对现实的时候,你又能够在现实中来厉练自己。也就是历世练心,历法观心。所以在此呢!我们就看到,这个返往归真的过程,是我们所有佛教徒面对的一个现实呀!
那么我们现在来解释“方”,那么前面是体,法的体是空性,来自我们的清静心的认同。那么所谓方,是就法相而言。
就外在的表现形式而言,那么相本来无相,所以在我们佛教里面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相本无相,只是告诉我们没有一个永恒的、永远不变的、自性的那样的一个相而已。并不是说存在的相给与否定。
相是假的“相”——那么虽无自性实在的相,而又幻有。
就妙有的福德智慧而言,不能够否认外在的幻化之相;只是要求我们心无所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我们不停留在相上,不会以为相是真实的,所以那个相是可以的。那个时候的相是什么呢?是不增不减的,就象我们今天去拜佛,拜佛的时候,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个现实,你去拜佛的时候,我们总是有一个能所,有一个能所就会有分别;有一个分别,就会产生一个错误的观点。
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佛一句,福增无量。
那么别人就会产生一个能所,产生一个能所,就会有增有减。事实上我们就发现有这样一个道理,佛是不增不减的;而你想想看,你去拜下去,佛增加了什么吗?佛是如如不动没有增加什么;你不拜他佛减少了什么吗?没有减少什么;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拜呢?因为作为一种训练的过程,训练自己的过程。在“相”上的表现,还是要去做的!因为我们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我们还要坐船去走啊!所以这里需要一个妙有的“相”,就象有人说:“西方净土有没有呢?”针对“有”的人我们就说“有”;针对执“空”的人,我们说“空”;但是空有不矛盾,空也就是有,有也就是空;两者之间那种认识上的差异,导致了一种结果。
“相”——那么虽无自性实在的相,而又幻有。
就妙有的福德智慧而言,不能够否认外在的幻化之相;只是要求我们心无所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我们不停留在相上,不会以为相是真实的,所以那个相是可以的。那个时候的相是什么呢?是不增不减的,就象我们今天去拜佛,拜佛的时候,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个现实,你去拜佛的时候,我们总是有一个能所,有一个能所就会有分别;有一个分别,就会产生一个错误的观点。
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佛一句,福增无量。
那么别人就会产生一个能所,产生一个能所,就会有增有减。事实上我们就发现有这样一个道理,佛是不增不减的;而你想想看,你去拜下去,佛增加了什么吗?佛是如如不动没有增加什么;你不拜他佛减少了什么吗?没有减少什么;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拜呢?因为作为一种训练的过程,训练自己的过程。在“相”上的表现,还是要去做的!因为我们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我们还要坐船去走啊!所以这里需要一个妙有的“相”,就象有人说:“西方净土有没有呢?”针对“有”的人我们就说“有”;针对执“空”的人,我们说“空”;但是空有不矛盾,空也就是有,有也就是空;两者之间那种认识上的差异,导致了一种结果。
初校 :慧智
弟子:如何能在每个当下、在在处处都能直入解脱境?上师:时时都能说是“解脱处”,就是进入到一个“很平静的状态”,你首先在座上要多下些功夫。这两天也有很多人都在问:
文殊花开时间:2024-12-19
无须千里追寻,解脱当下即是人是什么?相貌吗?地位吗?身份吗?这些都是外在符号,暂时和我们有关而已。真正的内涵不是其他,正是我们当下的心态、性格和人格。这种心态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华严经》都讲十,以十种佛来摄持。什么叫十种佛?我们经常说「佛陀耶」,我们翻华言是「觉」。觉有三种,有自觉,自己成就了,觉他,让他让一切众生都觉悟,觉行圆满,自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6
如今在座的弟子,无论是独自一人在家禅修还是跟随导师一起禅修,相信平常都在修行之中。但在修行过程中,内心的感觉可能并不稳定。因为今天内心清净并不等于明天也会清净,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13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禅悟与实现郑石岩第七章悟、醒觉与解脱禅是一个人独一无二对生活的领悟或省发,每个人都透过领悟而肯定了真我,发现生活的光明面。这种省发不是一般所谓的知性理解,或经过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2
宋朝僧人释僧俊,俗姓王,是京师人。他出家后,不守戒律,也未曾修善,结果,因为患了一点小病,就死了。他死后三日,又奇迹般的醒来,啼哭忏悔!自己说,他将要死的时侯,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5
问:谁是观自在菩萨?答: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也称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依耳根圆通法门而证悟,并且救苦寻声,大悲应化,广行救度,观世音三个字很恰当地概括了菩萨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0
问:何为大平等性自解脱?答:自性与本基的自性无二无别,一体无离合。可以理解为证到了基的一切本来面目,即证悟了本来。大用现前,即道的功德一切圆满,远离阿赖耶的所有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0
茶,解渴之物;茶,禅茶一味。饮茶的经历与心境,有相似也有不同。茶中的六种境界,是在境里还是境外,心中自有答案!境外凡开始喝茶时,茶味都是一个样苦的。茶味单一,味
行业资讯时间:2024-09-05
学佛毕竟是一条长远的道路,多长?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要无量劫。可是我们只需要学一门,一门通了,门门都通了,好就好在这里。要怎么样通?得放下。我早年学佛,那时候刚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3
主讲:楼宇烈先生主题: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时间:2006年11月4日上午地点:昌平随园国学会所主持人傅桦: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优雅别致的随园,来到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2
伍.练习境界问:何谓见法?见法意谓着所见的事物不同于世俗所见吗?答:见法是见到法,是要真正来练习,实际来修行的人,才见得到法。否则,就算我们跟别人讲,别人也听不懂。一般的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文/本性禅师1放下是境界,不是方法放过他人不易,放过自己更难!20年前,已尝试放下与他人的恩怨,今天,却还在和自己纠缠。当年,严阳禅师与赵州禅师有一段对话:严阳禅师
学佛导航号时间:2024-08-18
第十卷 第一章 行阴境界十种魔境(上)《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麁重前尘影事。观诸世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08-17
【原文】迄高宗永徽辛亥岁闰九月四日,忽垂诫门人曰: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言讫安坐而逝。(据《五灯会元》卷一)【译文】到了唐高宗永徽辛亥年(651)闰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道证法师:声闻:佛的声音听得入耳,还会照做实行,所以他会开悟,解脱自在声闻法界 “声闻”这两个字,单由文字表面上来看,声就是声音,闻就是听闻。 听闻什么声音呢?听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08-09
静波法师:真正的发财秘诀并非求观音菩萨而是靠这四个字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是我自己的君王。”出家人是不容易的,这种孤独往往成就我们。太热
禅理故事时间:2024-08-05
1 中国古人常讲“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儒家只讲一世,佛法讲三世。佛教不但讲这个世间、出世间,所有的学术是应有尽有,而且还讲过去世、未来世。为什么佛讲过去、讲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21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9)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九、方便庄严经文: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我们都想修行,都想度众生,可是要想度众生必须有善巧方便,有了这种善巧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14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4)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四、五根我们读《阿弥陀经》有没有听到五根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都属于三十七道品里面修行的内容。先讲五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14
茶禅一味是法语,是机锋,是禅意,是高深无垠的智慧,是难以穷极的真谛,是探索不完的秘籍。2001年10月19日,参加由中国河北省佛教协会、赵州柏林禅寺和韩国佛教春秋社、韩
禅茶文化时间:2024-07-09
第七章威德自在菩萨章世尊在本章为威德自在菩萨等大众开示修行的方便,依着众生的根性而有三种次第差别:一、奢摩他、二、三摩钵提、三、禅那。此三法门若得圆证,即成圆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2
第九章 净诸业障菩萨章世尊在本章为净诸业障菩萨等大众开示觉性本净,但由众生从无始以来,妄执有我、人、众生、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妄生瞋爱,生妄业道,不能入于清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2
后记:六祖之后的禅门六祖惠能大师门下悟道者共四十三人,各化一方,所谓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因为,六祖之后不再传衣钵,晚唐至北宋初期,曹溪禅共分临济宗、曹洞宗、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2
阻碍解脱的十种业障究竟是那一些业障缠绕我们解脱不了呢?归纳起来,有下列十种:一、无惭: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惭愧,也就是儒家讲的无耻,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了不起,难得有一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22
第四章 正宗分在第二章中已将序分的证信序和发起序诠解,从本章起讲正宗分。一、说净土因果:1、长者发问:尔时长者子宝积,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是五百长者子,皆已发阿耨多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9
第五章 方便品一、方便本义方便,就是权宜。圣人为教化故“以沤和之智,通权达变”,妙适时宜,随方曲济,利益众生。如疏赞云:“利乐仪轨曰方,应时而济曰便。”有三层意思: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9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十)净界法师讲述好!请大家打开讲议第11面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前面一章念等本空,说明大乘佛法的修学,身口意应安住在非空非有的中道实相。本章对中道实相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8
你光明解脱的正念我们修行首要要去观察是那些什么把我们的身心障碍住了。是环境?是人事?还是我们个人的习气?基本上我们人在环境与人事的一波波的牵扯中,真正能下手去转化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3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受持品第五对于任何一个教法,若不依经典来修持,来实践,来观察,我们就无所依从,尤其是世尊灭后,经典是我们所依的唯一法宝来源,虽有其他善知识设教,亦不离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2
钟茂森:心里多障碍,境界里自然也多障碍 下面说,「荆榛瓦石,皆是眼前障碍,不能顺利之物」。这是把荆榛和瓦石的引申义说明了,它都是眼前的障碍,不能够使我们行走顺利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不空绢索像出自《不空绢索续》,不空绢索实为观世音菩萨诸多化现之一,也即三面四臂之观世音大士。凡见此像者,其功德如续部所云,有如下种种:亲睹此像即同现量观见观世音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05-24
今天是九月二十五日,是个非常殊胜的日子。今天我们能够进到大圆满法房间网络共修讲堂一起学习佛法,这也是个非常殊胜的机缘。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要好好地听闻佛法。今天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05-24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十七卷◎南亭法师若受味时,当愿众生,得佛上味,甘露满足。121愿酸甜苦辣,皆是味。我们若受味时,对这些世间的味,我们也要生厌弃心。应当随时发愿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16
三伯哥进 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已有二十多天。ICU 病房,一个人人谈之色变,闻之沉重的词。曾经高大健壮的三伯哥而今已是骨瘦如柴、器官衰竭了。重症监护室每日两次半小
学佛受用时间:2024-05-01
《净土决疑论》讲记(十二)释印光造论 释传印讲记(2)答释①释有禅有净土【论文】余曰: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8
2017 年 5 月,因缘和合下我去到了一个佛堂,恭闻到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佛陀说法圆融无碍,我被深深吸引了,想要探寻人生真谛的答案。由于工作时间受限,我去佛堂的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24
华严宗简论余昔年从华严座主应慈老法师学习华严大教已达十六年之久。为报师恩,使师的教诲发扬於世,现著《华严宗简论》,以飨读者。第一章 《华严经》的传译华严宗,依《华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0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厌舍品第三)太虚大师讲述二十一年十二月在闽南佛学院丁二 色无色天乘之三乘共法戊一 出家戒之超欲界法──十信己一 厌舍出家厌舍品第三‘厌舍\’即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8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序品第一)太虚大师讲述二十一年十二月在闽南佛学院释 经甲一 教起因缘分乙一 证信序丙一 五重证信丁一 略叙闻时主处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8
佛经有云,念一声“阿弥陀佛”灭恒河沙罪。作为一个佛弟子,我深知佛号的力量,不仅自己平时勤念佛号,甚至看到动物我也会为它们念佛号,特别是狗狗。为狗狗念佛号是源于一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07
水喻成功人生的三种境界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决定跳湖自尽。在湖边,他碰上了一位参禅的智者。商人喜出望外,急忙上前将自己的悲惨境遇逐一细述
佛教故事时间:2024-04-04
心、慧解脱篇 七、结语如果说世间有屹立不摇、八风无法撼动之巨树,那就是五根、五力所成就之圣巨树。如果说世间有坚固盘稳、永不倾倒之古城堡,那就是由四圣谛、八正道所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时间:2024-04-03
1)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圣诞日,北京有位老太太亲身验证,观音圣诞多是晴天。记得13年前的2011年3月,80岁的曾老太太3月21日向我打包票说,2011年3月23日即农历二月十九
道了法师时间:2024-03-28
虚云老和尚:从轮回中解脱,须断除YIN欲【经典原文】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03-23
静波法师:佛教如何看待我们都想要的名声?静波法师 “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3-22
在学佛修行的人中,最让初学佛者防不胜防的恐怕就是常在身边滴溜的“佛油子”。这些“佛油子”,或是我们经常接触的师兄师姐“居士头”,或是外面名气很大的学佛"大咖”。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11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有位法师说:“参禅也就是念佛,念佛也就是参禅,会参禅的人才会念佛,会念佛的人才会参禅。”他还说 :“我最欢喜的事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我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