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佛教徒吗?
一、民间信仰
中国人填写履历等各种表格时,对「宗教」一栏,多半会填「佛教」二字;换句话说,
多数的中国人,自认是佛教徒,除了曾经受过洗,或已参加过入教仪式的天主、基督及依斯
兰等各大小新旧教派的信徒,确知他们自己不是佛教徒外,其余多多少少,不论由于自己或
亲属等的关系,都和佛教的信仰有点渊源。
这即是说,只要不否定佛教,不反对佛教的人,就算是佛教徒。所以在中国民间而言,
佛教徒的涵养很广,因为中国人对于信仰宗教,一向是开放、涵容、多元性的。例如对水、
火、风、雨等的自然神崇拜;对儒家所谓慎终追远式的祖神崇拜;对历史伟人、名将、烈
士、贞女的崇拜;对特定的石头、树木等的灵物崇拜;对历史演义及神话小说中的人物及神
仙崇拜;以及对各种神秘现象的鬼神崇拜等,都能互融共存。虽然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而民
间大众对于这些神道的崇拜和信仰,则由来已久。这既为民间所需,纵然受到唯物论者及一
神信仰者的反对,还是普遍地流行,但这些并不是正统的佛教。
二、多神崇拜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秦汉时代,当时,已经有著民间信仰的事实存在,《楚辞》〈九
歌〉之中即有河伯、山鬼等自然神的名称。因此,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之初,也只是在群神
的名目中,又添增了一位西方新到的神而已。虽然由于佛经的翻译、流通,日积月累形成了
汉文的三藏教典,阐述了佛教不是一般民间信仰的流类,但那也只是属于研读佛经,乃真正
修学佛法的人士,才会了知的事。一般人接触佛教的诸佛菩萨,也和接触中国原有的祖神、
民族神、自然神等的态度和观念相同。所以,在民间的小说、故事等的传说之中,神与佛并
没有差别。例如:一般民间所知的如来佛、观世音,都是从通俗小说如《封神榜》、《西游
记》,及民间故事如《观音得道》等书之中得知,不是直接从佛经的研读而了解的。
三、灵媒与乩童
佛教的《华严经》、《地藏经》等,虽也载有各种天神地祗之名,而中国民间信仰的多
神崇拜,却不是出于佛经的传播,乃是来自所谓仙佛借窍等灵媒的降神,以及一般人所得灵
异的感应,最普遍的是出于鸾坛,用扶鸾的方式,由乩童或笔生的口宣及鸾书等所示的诸
神。最初多半是流传于民间小说中的历史人物及神话故事中的诸种神明;但佛教在中国普及
之后,也有假托诸佛、菩萨、罗汉、祖师等的名字,出现于灵媒之口及鸾书之笔的。因为
儒、释、道三教的神、仙、圣、贤、佛祖、菩萨,也都可能轮番出现于任何一个灵媒之口及
鸾坛的纪录,此即把佛教也视为民间信仰的原因之一。因在民间信仰之中,已掺杂有佛祖及
菩萨的崇拜了。
民间信仰对诸佛菩萨崇拜的目的,不外乎求愿、祈福、消灾、免难、延寿、除病,乃至
求财、求子、求婚姻的美满等,这是宗教信仰的基础动机。将佛菩萨当作诸神崇拜,也会达
成所求的目的,因为一切善神都会护持三宝,并保佑信仰三宝之人;向佛菩萨求愿,即会受
到诸天善神的感应,并受到诸佛菩萨的垂悯。由于佛教界普遍信仰观音菩萨及阿弥陀佛,使
得中国的民间大众,对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也最感亲切和熟悉,故有「家家弥陀佛,
户户观世音」之说。既然大众以佛菩萨作为求愿的对象,当然不能说他们不信佛教。
四、佛法僧三宝
其实,佛教徒是以佛、法、僧的三宝为归信或归敬的对象,而不是崇拜流行于民间的诸
神,故在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最初度化在家信徒,即授三归。所谓三归,便是归依佛、归
依法、归依僧,具体称为归依三宝。
佛是大觉者,他是自觉、觉他而智慧与福德究竟圆满的人;法是由佛所说成佛的方法,
以及为什么要成佛的道理;僧是学佛求法,并且助佛弘化,广度众生的出家人。初成佛道的
释迦世尊,在尚未度出家弟子之前,便对两位在家弟子,商人提谓及婆梨迦说:归依佛、归
依法、归依未来比丘僧。唯有三归具足,才能成为正信的佛教徒。
如果仅止于信佛而不信法、不信僧,那是盲目的崇拜,便和民间的神鬼信仰类似;如果
仅仅探究法义而不信佛、也不信僧,那就相当于一般的学者,看书做学问,与自己的信仰无
关;如果仅归依僧,即与民间流行的认义父义母、拜龙头大哥等相近。唯有三宝具足,才能
学佛、修法和敬僧。
僧是住持佛法的代表,因为他们修学佛法,所以是具体地象徵著佛法。在释迦佛住世时
代,僧已代佛弘法;当佛涅槃之后,更需要僧来传授佛法。僧是由出家人组成的团体,又叫
做僧团,每一个出家人是僧中之人,称为僧人;在教化的场合,僧人即代表僧团,分头教化
有缘的大众。因此,佛是佛法的源头,法是佛教的根本,僧是佛教的重心,三者缺一不可,
三者和合,才成为全体的佛教。
五、宗教的层次
佛有现在、过去、未来,以及此界、他方的不同,合称即是十方三世的一切诸佛。法的
基本点包含著杀、盗、邪淫、妄语、饮酒的「五戒」,以及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
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疑等「十善」,这些便是人伦道德的人天善
法。更进一步,则为解脱生死的出世善法;更有已得解脱而仍入世、住世的菩萨善法。
其中第一阶层的人天善法,通用于世间的一切宗教,也就是世人所指「一切宗教都是劝
人为善」的层次;至于第二阶层的出世善法,是超越于人天,并且超越了欲、色、无色之三
界的生死轮回,进入了解脱境界,那就是小乘的圣人称为阿罗汉的层次;第三阶层的世出世
法,既能不受生死所缚,又能不必离开生死的范围,能够自由自主地来往出入于生死之间,
从事广度众生的工作,而又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那就是大乘的菩萨境界。
一切佛宝,开示一切法宝;一切僧宝,修学并且弘扬一切法宝。僧宝包含凡夫的出家僧
尼、小乘的圣者罗汉、大乘的一切菩萨。倘若能归依三宝,即能受到一切诸佛、一切圣者、
一切菩萨、一切有道高僧的教导、提携、保护、庇佑,不论是谁,不论什么程度,都能由于
各人的发心程度,和他们的善根深浅,而从三宝获得各人所能得到的利益。
六、生天与享福
由此可见,如果是善良的民间信仰,以及其他各派的神教信仰,不论信的是多神或一
神,只要不违背人间的伦理,并合乎生天的条件,便可归属于佛法的第一个层次,即人天善
法。此即是教人应有人的品格,当尽人的职责,并修天福,凭藉所修人天的众善福德,死后
即能还生为人,或生天界。所以修了人天善法,总比由于专门作恶而招地狱、饿鬼、畜牲的
三类恶报要好得多。
不过,人间寿命很短,最多百年左右;天界寿命虽较人间为长,仍难免报尽而死。以佛
教所见,天分三类:最上无色界,其次色界,均系修得禅定者所生;最下欲界,乃系修福行
善者所生。欲界天人的寿命,从四天王天、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乐天到他化自在
天,一共六个层次,一天比一天更长。最低的四天王天寿命,即以人间五十年,为其一昼
夜,寿长五百岁。向上依次递增,最高的他化自在天,以人间的一千六百年,为其一书夜,
寿长一万六千岁。不过当他们天福享尽,即从天上寿终,还回人间,乃至下堕恶道。
享受人天福报,犹如仰天射箭,当其势尽力竭,即下堕地面,此乃因其未出生死轮回。
罗汉则已出三界生死;菩萨虽出世间,而还入世间,广度众生。唯菩萨入三界,不同于凡夫
的轮回生死,正像犯人入监狱是为服刑,司法人员及教化师虽然也进监狱,他们却是自由之
身。
罗汉永远脱离生死;菩萨虽处于生死及烦恼的众生群中,却不受生死的束缚及烦恼的煎
熬;而佛是菩萨所成,罗汉也有转为菩萨的可能。凡夫倘若以菩萨为榜样,那就是见贤思
齐,发心修学菩萨的法门,即成为菩萨道的实践者。
七、正信的佛教
民间信仰的宗教层次,仅使信仰者求取神的救助,并未能使信仰者由自身起而自救救
人。佛教的信仰,既能使信仰者有求必应,更能使信仰者净化自己、强化自己,也能效法救
人助人的菩萨与佛,更能成为菩萨与佛。中国是大乘佛教的化区,信仰佛教称为学佛、修
法、敬僧的「三宝弟子」,「佛」是菩萨道的究竟圆满者;菩萨行是「佛法」化世的轨范;
「僧」是住持佛法的代表。
民间信仰的宗教行为,确有其存在的功能和流行的价值;唯其既无教义的依准,也无教
团的约束,更无教师的诱导,仅靠灵媒、乩童等的操作,好则可以配合善良风俗,否则也能
破坏善良风俗,腐蚀人心。佛教则不然,既有悠久的历史,也有层次分明的教义和教仪;既
有二千六百年前出生于印度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也有代代相承的教团及教师。释迦牟尼世
尊,是历史明载的佛宝;佛教教义和教仪是法宝;佛教的教团和教师是僧宝。唯有信仰三宝
及归依三宝,才是正信的佛教徒。
那么请问:您是正信的佛教徒吗?
今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弥陀佛圣诞,我要对十方诸佛发一个誓愿,发什么誓愿呢?我所发的愿,是关于《楞严经》真伪的问题。近来有几个博士和学者们,批评《楞严经》不是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2
给青年佛教徒的四点建议弘一法师开示今天所要和诸位谈的,共有四项:一是惜福,二是习劳,三是持戒,四是自尊,都是青年佛徒应该注意的。一、惜福“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最近有位居士问起佛教徒为何不能养宠物的问题!对于佛教徒能否养宠物这个话题,有很多人都可能思考过!结果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可以养,也有的人认为不可以养!到底佛教
放生问答时间:2024-03-20
最近,我哥身体还是出现了恶化。妈妈慌了,到处打听,终于请来十里八乡闻名的大牌风水大师前来解难。大师经一番查证,告诉我们一个令人诧异的原因:是我们爷爷墓地风水不行
学佛受用时间:2024-02-29
佛教徒是信仰佛法僧三宝的在家,出家四众的通称。包括在家(优婆塞,优婆夷)众,出家(比丘,比丘尼)众,合称四众弟子。(也有七众的说法,包括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
名词解释时间:2024-02-08
世间学佛的人很多,大家因各种缘起而进入佛门。有人为求财而学佛,有人为保平安而学佛,有人为求内心清净而学佛,有人因家人信佛,自己也就跟随着信佛了,更有人觉得有点信
学佛受用时间:2023-12-29
佛教徒结婚佛化婚礼必须实行吗圣严法师著述佛化婚礼,在佛教的三藏典籍中,找不到明确的根据。所以,佛教并不强调佛化婚礼的重要性,凡是公开的婚姻,都会受到佛教的认可。
佛化婚姻时间:2023-10-31
如果我们能够独自过活,那会很好,这正是瑜伽士所擅长的,也是为什么他们能从各种包袱中解脱的原因。对我而言,孤独实际上是一种哲学问题。根据佛教,孤独是根源于我之前谈
学佛网手机版时间:2023-10-05
如印度大师月乘菩萨所说,尊敬佛并不是弯身鞠躬或念些祈请文。尊敬佛的意思是在你内心深处,你拥有对佛的认知。你必须拥有断除轮回的信心或知识,如何以正确的方向对待法,
学佛网手机版时间:2023-10-05
请问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请问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如本法师:尚未成佛之前,皆属有情的众生,既是有情的众生,就是感情尚未达到彻底之净化,当然生活中亦含有感情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17
索达吉堪布:身为佛教徒,想澄清对方的错误观点却力不从心,怎么办?问:身为佛教徒,想澄清对方的错误观点却力不从心,怎么办? 答:如果想代表佛教说话,至少要系统研究过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2
我家先生是个艺术工作者,也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酒鬼”。他就读于国内某知名美术院校,毕业后回到了县城,从事艺术创作。他天性率真,性情豪爽无羁,既不圆滑,也不懂上下通达
学佛感悟时间:2023-09-01
索达吉堪布:有些佛教徒突然就因某个自己无法克服的原因退出了,如何避免这种情况?问:有些佛教徒在一段时间内学修很认真努力,但突然就因某个自己无法克服的原因退出了。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9
达真堪布:在家的佛教徒是不是也要吃全素食? 问:在家的佛教徒是不是也要吃全素食?答:也不是所有的学佛的人都要吃素。比如说小乘,当时佛在世的时候也是吃三净肉的,也不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8
索达吉堪布:如何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佛教徒?问:如何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佛教徒? 索达吉堪布:只有真正认识到生死轮回皆无实义,六道犹如火宅、罗刹洲、剑叶林般可怕,为求自他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7
索达吉堪布:作为佛教徒,是不是话越少越好?问:作为佛教徒,是不是话越少越好? 答:无著菩萨曾说:“多言可生不善业,纵然未生虚度日,除非定利自他语,精进禁语极重要。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3
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而且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能够验证她的观点,这就是佛教。《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我不能设想真正的科学家会没有这样深挚的信
名人素食时间:2023-08-23
索达吉堪布:佛教徒放弃世间“安乐”而全力追求的大安乐究竟是什么?问:佛教徒放弃世间“安乐”而全力追求的大安乐究竟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答:三界中有很多安乐,如逛花园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0
索达吉堪布:佛教徒如何应对众人对自己的正面或负面评价?问:对佛教徒而言,名声重不重要?如何应对众人对自己的正面或负面评价? 索达吉堪布:名声只不过是一些词句,犹如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0
陈素玉:佛教徒看堕胎 编者按:堕胎是人类面临的难题。影响堕胎的社会因素很多,而且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着,如法规的制定、人口政策、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妇权运动、工业化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9
索达吉堪布:为何不少佛教徒在事业方面不求上进?一辈子费尽心机谋求的财富地位,实际上只是身外之物 问:很多人无法理解佛教徒在事业方面不求上进。为什么会有这种印象?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9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佛教徒要进行闻思修,闻思修佛法的基础是什么?问:为什么佛教徒要进行闻思修,闻思修佛法的基础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如果没有闻思修这一核心,任何道场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6
第七章 佛教徒一、作一位真正的佛教徒把师父教导过的笔记拿来阅读,寻找撰写此书的资料时,偶然找到值得与各位分享的:什么是导致佛教衰退的主要原因?提出这个问题,是为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时间:2023-08-12
祈竹仁波切:佛教徒可以经营佛具店及佛像买卖吗? 买卖佛像有罪吗? 作者:湖心亭看雪客 特别提示:本博主在前不久和一位博友就请购佛像时能否讨价还价的问题产生争议时,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2
祈竹仁波切:佛教徒是否可以拜祖先? 问:佛教徒是否可以拜祖先?答:佛法教导我们必须孝顺及尊敬父母与先祖,但却没有说要对他们的照片或骨灰上香及供奉。衲见到很多人把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2
佛教徒结婚佛化婚礼必须实行吗圣严法师著述佛化婚礼,在佛教的三藏典籍中,找不到明确的根据。所以,佛教并不强调佛化婚礼的重要性,凡是公开的婚姻,都会受到佛教的认可。
佛教故事:佛化婚姻时间:2023-08-11
什么是佛教徒的饮食观?佛教出现于印度的时候,佛教徒并没有特殊的饮食习惯和规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信仰普遍的国家,凡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一定有大同小异的饮食观念。所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时间:2023-08-09
佛教徒应以怎样的态度来赚钱?有人问起,做生意不能说实话,所谓老王卖瓜,自吹自夸,如果卖瓜的不说瓜甜,那就无人问津了。既然如此,佛教徒能不能做生意?做生意是否犯了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时间:2023-08-09
□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时间:2023-08-09
□ 佛教徒应该如何举行丧葬仪式?葬仪的进行,应该有诵经、念佛等佛事。但在中国现行的佛教葬仪中,出家人只管诵经,却不是葬仪的主体;因为葬仪中的家祭、公祭等仪式,均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时间:2023-08-08
首先我们未见佛经中有记载这种“度”众生的方法。下面引述了几段佛教经典,由此可看出此说法是否合逻辑:不吃肉是佛教的首要戒律之一,这在佛经中有大量记载。例如在《楞伽
素食问答时间:2023-07-31
问:我想请教一下佛教徒在家修行是不是一定要吃素呀?问题补充:最近在修学佛经,知道肉里面含有很多肉毒素,而且佛教徒是戒荤腥的,那么我在家修行是不是也不能吃肉呀。万
素食问答时间:2023-07-30
有一位女青年说:“关于这一历史事实我也知道一些,可是,佛教徒为什么欢喜吃蔬,有什么道理?我想要求你解释一下!”“你关心到蔬食,可见你是很有智慧的。”我说,“我们
素食慈悲时间:2023-07-23
海涛法师:我是佛教徒,我的儿子是基督教徒,我要如何跟他相处?问:我是佛教徒,我的儿子是基督教徒,我要如何跟他相处? 答:「这没有问题,佛教是空性的,佛教徒爱基督教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17
低调的“加多宝” 如果不是中央电视台上的亿元捐款,或许大多数消费者都还不知道加多宝集团这家企业。而现在市场上无处不在的红色罐装王老吉凉茶,正是该企业在幕后一手打
名人学佛时间:2023-07-13
感恩(佛教解释)感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感恩基本解释1、餐前或餐后对上帝表示感谢。2、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1
悲观的意思(佛教解释)悲观,一般指消极失望。在佛教中是五观之一,出自《法华经普门品》:悲观与慈观,常愿常瞻仰。即以悲悯之心观察众生,救人苦难。这里的悲观不是说垂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6
佛教徒若是不识字应如何修行呢?不会读经,可以拜佛和念佛号来修行,因为它包含了三藏十二部经典。念佛号在中国已有近二千年历史,念一句圣号犹如把所有的经典都念完了。很
在家修行时间:2023-06-20
這才是確保佛教徒成就的真正的無敵金剛法(莫知尊者合掌恭敬而白羌佛提問:First of all, I, DiscipleMozhi, prostrate to my Buddha Master, Namo Your HolinessDorje Chan
佛陀住世时间:2022-09-21
我真的是一名合格的佛教徒吗?看看以下的问题,自己做得怎样:我学佛了吗?我学佛的思想了吗?我学佛的语言了吗?我学佛的行为了吗?我修行了吗?我对佛菩萨说过假话吗?我
好好学佛时间:2022-09-17
四书五经对学生有增进古文传统伦理道德的作用,但不属于佛教徒学佛修行的课文,佛教徒当务的正业是六度万行,要闻听的是南无羌佛的法音,要研究的是正确的佛经,要行持的
好好学佛时间:2022-07-04
智元是一名佛教徒,从大学起到真正步入社会,她有过多次工作上的尝试。她曾担任过百万粉丝公众号的原创作者,社区K12教育机构的老师,还曾经是花店和民宿创业合伙人,后来
师父曰时间:2022-06-23
忧患意识在佛教的经典中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末法时代。我所理解的末法是人们不相信真话,相信假话的时代来到了。我们很多论坛是关起门来搞的,第一个不接地气,第二个别人也
静波法师时间:2021-10-11
一、前言我们信仰佛教,皈依三宝,皈依后怎么去做?我们皈依三宝是为了了脱生死,皈依之后就正式进入佛门了。没皈依之前吃素念佛,烧香拜佛,皈依过之后呢,正式成为三宝弟
明学长老时间:2021-08-23
古代印度,人被分成四个等级,但有一种众生不在这四种等级之内,就是屠夫。屠夫是专杀生的,或专门在官府行刑,杀犯人的,屠宰的。这一种在古代印度是没有人权的,也没有人
仁清法师时间:2021-08-19
一次,文殊菩萨化现人身路过一个屠夫家门,看见有几个人正在试图擒住一头猪,准备把它给杀了。那头猪四处狂奔,不容易被捆绑。见此,文殊菩萨对屠夫们说:何必用那么多人?
如瑞法师时间:2021-07-23
佛教不仅主张对人要慈悲,对生命要尊重,对自然要爱护,对物品要珍惜。这些思想在当今全球的环保事业中仍然闪闪发光。以下从三个方面略谈佛教徒的环保观念、环保责任和实践
清远法师时间:2021-06-27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
圣严法师时间:2021-06-26
佛在经典中告诉我们:自誓受戒的时候,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见到瑞相。如《梵网经》中说:若佛子,佛灭度后,欲以好心受菩萨戒时,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当以七日佛前忏
然教法师时间:2021-01-13
问: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呢?答:归敬仪云:今有安坐像前,情无敬让,可谓无事受罪,枉坏身心。因为佛像就是佛的代表,是佛真身的显现,见到佛像,就等于见到
良因法师时间: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