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讲座22(第二品)
"善能分别众生语言"。菩萨在说法的时候,让大家都能听到他们所能理解的语言,这就是善能分别众生的语言,那么这更是善能分别了。《称赞大圣功德经》说:"傍生是畜生,鬼亦闻着如来以随类音而为说法。"而佛菩萨渡生,畜生它能够听到,它所能懂的语言,在对它说法。鬼也是如此。随它的类的语音。众生是无边,众生语言也无边,但是法身大士都能够解了。这是第一步,善能分别众生意,而且还能随其本类的语言广为说法。这些功德啊,所以就是说你越成就了,你这个功德就越好做了,就是说火车头你没有上轨道就不好办了。走一步都很难啊,火车上了轨道那就疾行如风啊。到了这些情形之下,到了三果的阿罗汉,三果的阿罗汉之后,他在耕地的时候,那些蚯蚓自然离开他的犁头三尺远,所以就没有杀生的罪了。所以越修就越好修,到这个,你这个一分身无量世界,你这个说法可以遍及各类众生,异类众生就可以随类得解。你这个功德有多大啊。所以难还就难在我们种情况下,所以我们现在急于啊。
底下我们只讲这个"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个今天讲完了,我们就结束了,我们先讲这个真实之际,这段里说如(真如的如)、法性、实际,这三个名词都是诸法实相的异名,不同的名称。"如"也就是诸法实相,法性,实际,实际就是真如,诸法实相也就是真如实相。我们这个际字,《甄解》有个解释,实相这个妙的地方,尽理至极,把这个理体穷尽了,理体穷尽了,理体到了极,至极无以不加了,叫做际。这个本体,从穷体彻其本体到了无语不加的境界叫作际。所以这么来看,真实之际,真实也就是实相,真实之际就是实相的妙理究竟到了极处,登峰造极了,这个称为真实之际。那么这个真实之际就是佛的知见,佛的所知,佛的所见。所以《法华》说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要出兴于世,就是为了这样一个因缘。说大事因缘故,什么因缘,就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啊。佛要把佛的知见开显出来,示现出来,显示出来。众生闻了之后,就可以悟入这个佛的知见,入佛的知见,所以就是这样一件大事啊。真实之际是什么?就是佛的知见,佛的出兴于世就是开化悟入佛的知见。《会疏》解释这句经,他说是开显真实为显示,说开化显示,显示怎么讲呢,你把这真实的显出来就叫作显示了,就是指的把十界都归到一乘。十法界,众生是六界,加上声闻、缘觉、菩萨,九界加上佛成为十界,四圣六凡,上头四个界是圣,下头六个是凡。四圣六凡就称为十界。汇十界归依一乘,把十界都归在一佛乘。克成菩提,决定成菩提,这个就是所显示的。真实之际是什么呢?就以一佛乘为法,延续故,就是这个法的边际是什么,全体所达到的就是一佛乘,都是要成佛啊,一切本来都成佛,要恢复自己的本来啊。那么这个就是《会疏》解释的"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就是使大家都归到一佛乘,克成菩提,这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甄解》他讲,他这么讲他说如果以小乘偏真为实际,小乘教破了我,无我,人我的我,没有了,所以过了咱们这个生死啊。他也见到了空啊,但是他这空啊,偏于真啊,真空啊。他就没有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广渡一切有情,无有厌倦,穷未来际,这样广大心他没有了,他偏于空,他以这个偏真当作实际。渐教来说,虽然大乘一步一步修的,一步一步进入的,有次第的,有阶梯的,以离二边为真实际,离开空有二边,众生跟佛两边,离了两边,离开一切两边,这个是真实之际。一步一步深入,若依圣道实教,咱们这个圣道真实之教呢,诸法实相是真实际,所以这个经中所有四依啊。要依什么教呢?要依了义教,不依不了义教,什么是了义教呢?说诸法实相是了义教。现在有很多人搞佛学,他是依那个不了义教来批判了义教。说这个事,这么干的人还不少。这个和佛的四依你怎么把他结合起来,所以诸法实相是真实际。若依净土呢,以光阐道教作为行权方便啊。我们宣传这个教方面,誓愿一佛乘为真实际啊。所以如来,阿弥陀佛我们称为一乘愿海,六字洪名啊,所以极乐就是如此,他一乘的愿海,一切众生终究入他一乘愿海之中,二乘种不生。你只是自己想自觉,想自利的人,你不能生到极乐世界啊。说去的都是发大乘心的人,你这没有发大乘,你最后临终时发大乘心,你才能往生啊,才能利他,而所以这个教化全是大乘的教化。当然你生前所积业的多生修习的容易先成就的,你先成就的小乘这些个法,那个时候你见思惑都断了,那么你就是证得阿罗汉了。我觉得这个阿罗汉只是个过程,就是他所达到断惑情况相当于阿罗汉,而不是说他只是自了,完全是个阿罗汉那不行,他这个二乘种不生,所以一佛乘是真实之际,这一佛乘是大愿之海;所以这弥陀愿海是以一实真如海,是一实法界,真如之海,这个愿海是圣道守理,完全守住了这个理体,没有背离这个理体,不是唯理。所以我这个先师就常有这话说,现在这些学者都太唯了,所以唯心唯物太唯了,唯物也不对,辩证才行啊。我们说圣道守理而非唯理,不是唯理,净土以事,事相来往生,这样来渡众生,也不是仅仅都是事。于众生所入,众生入门来说,就有从事、从理这讲来的,从空从有这样进来的,有不同。可是从诸佛赞叹来说,因为十方诸佛在《无量寿经》,在《阿弥陀经》十方诸佛都赞吧,这是鸠么罗什翻译的时候,简化成六方佛赞,你们要看唐译玄装大师翻译的十方。这些书都来了,净空法师送来的书都有,你们可以翻净土五经读本里《阿弥陀经》有三种,大乘玄装翻译的十方佛赞,现为六方佛赞,所以这十方佛。《无量寿经》也是十方佛,十方佛都有名字。《阿弥陀经》里头,鸠么罗什大师也译,有六方也就够了,六方可以包括十方,四方上下也都有了。六合嘛,六方包括十方,十方佛都赞叹。净宗啊,就都站在誓愿一佛乘,一实真如海,为真实之际。所以我们要知道,虽然有种种之不同,而诸佛见之赞叹这个真如一乘之海,所以我们以这个一实真如海,均以此净宗来看这个是真实际,这些说法并存。当然这里有小有渐,小乘和渐教的人,他都有他的契合,他们就可以从这进入,整个的乘教就是以诸法实相,我们净土也是以诸法实相,但诸法实相从净土宗弥陀大愿表现如这些事变成这些事理不二,事跟事,事中就是理,理中就是事,这事都是从理这产生的,波都是从水出来的,所以波就是水,水也就生波,水跟波也不二。事跟理也就不二了,所以事理不二,而且到了咱们圆教事事无碍,殊胜的法门。《会疏》这个地方说明以咱们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就是要开化显示这个弥陀一乘愿海,一切众生只是,哪怕一念的净信?,皆可以生在一乘愿海之中而得渡脱,所以这个方便大家要知道,这是大悲大智的结晶,密教所以就说大悲为根,菩提为因,方便为究竟,以这个方便作为究竟的圣道的究竟之处。因为你大悲大智,如果,你空有大悲大智,你起什么作用,你不去重要落实,在怎么去救渡这些众生,怎么去救世主渡这些愚妇愚夫。我喜欢什么我就专搞这个,我不喜欢这个我就不搞,别人那愚妇愚夫他不能喜欢你所喜欢的,你喜欢的直管喜欢,但是要能够愚妇愚夫所能接受的,愚妇愚夫所能得渡的,所以一乘愿海,这是大智大悲的,最殊胜的结晶。上面我们谈了净土宗,底下我们谈点禅,就是这个上有禅师,他这个跟别的净土宗略有不同的,我们从来不压禅啊,而是赞叹禅啊,提倡不提倡你现在还得参话头,但是时常是赞叹禅啊,所以大家能够融会,有禅有净土,有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这种根机不多,无禅不要紧,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跎。参禅开悟的人,阴境现前,你还不能不受后有,来生你还不知道是什么,当然还可以有智慧,但这么转下去,如果不能进修,一生不如一生。慢慢这一点慧的光辉就显现不出来了。我们要是从这底下圆会宗下而谈教谈宗,布代和尚之话"祗这心心心是佛"。他的四句我就选一句,祗这心心心这个心字,十方世界最灵物,最灵的东西了。纵横妙用可怜生,妙用纵横你觉得可了不得了,那是可怜的很啊。"一切无如心真实",一切都没有心是真实的,说这是宗下的。这个我摘两句,祗这心,心心是佛,一切无如心真实,所以真实之际也就是说的自心,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就是开化自心啊。明自本心,见自本性,就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所以这个,但是念佛法门跟这个不是两个事,我们这个《观经》的话"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所以能念的就是佛,所念的还是佛,能念的佛就是本心,就是真实之际,就是佛,所以说一声佛号一声心。《大积经》上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即无上深妙禅。"所以我们把这个禅和净把它融会到一处。密宗还说,声字皆实相,这又进一意了。我们常说实相无相,他忘了实相也无不相,所以密宗很要紧的声和字都是实相,念咒是声,观想字种是字,观一个字,念一句咒。声是什么就是实相,这是密宗最根本的,所以这个密宗大家就是说你不明白这些,以为这是什么密诀,是个什么东西。所以你这见解就是太低了,你理解没有理解到,见解理解不到。你这个持诵,这里就变成了有为,求什么得什么,普普通通的,所以虽然是修去念也不容易相应。那么在这个真实这两个字里头在咱们这部经有三处,这个地方一上来就提出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所以一品就是如此,我们就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
在第八品法藏比丘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个是真实的慧。第三品里头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要给众生真实之利,所以这一部经三个真实可以概括了。首先我们这是真实之际是真实,第二个是阿弥陀佛住于真实之慧所庄严成就的。第三个所给众生的是真实之利。我们要抓住这三个真实,在以后我们再研究这个经,我们就抓住这个纲领,那么今天我们就到这。上次讲到真实之际,这是一个根本,这是由于这部经啊,它是从真实之际所开化显示的,一切圣众他都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之际的含义就是真如实相,到了究竟彻底境界。由于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因此这一部经阿弥陀佛就住真实之慧。真实之慧从真实之际所产生的,由于住于真实之慧来庄严净土,有了净土法门,就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这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之慧,真实之利,是这一部经的画龙点睛的地方,是精要部分,一切都是围绕着三个真实。那么底下我们还要碰到真实之慧,真实之利,到那个时候我们再来联系真实之际。
底下我们看到"超过世间诸所有法"。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必需要参考一些好的注解,给我们一个启发,不然的话,往往就很容易忽略了。《净影疏》的看法,他说世间是什么呢?就是分段生死,一段一段的,活了死了,活了死了,一段一段的,这一辈子是一段,下一辈子又一段,这个生死,这个生死阿罗汉可以了,所以这分段生死。再有变易生死呢。那这个菩萨到了三贤到了圣贤之位,有四十二个位次,这么说的比较多,那还有稍有些不同,那别管,总有一些位次,从一个低的位次,到一个高的位次,一个变化,所以初地菩萨不知二地菩萨举足下足之处,所以好多人到这个地方很很含糊。他不知道是个不可测,他只以为是个程度的差别,可他不考试,这个同学考60分,那个同学考90分,那么他比我多30分,这个差别,那就是咱们世间的差别。所以他得90分你一看他卷子全懂了,他都答的正确一些,你都能了解。这个位次差你无法了解,他初地菩萨就不知二地菩萨在什么地方举足下足。禅师说,神秀对六祖只能够迷?,他不能了解六祖啊,你看,这两个人当时都是泰斗,但是他不能了解六祖,他对于六祖只是迷信而已,只是仰信。就是因为先师的衣钵在他那,他一定比我强,强在哪神秀无法了解。禅宗厉害就在这了,不是程度上的差别,大家都以为是程度上,就是摸不着门啊。所以这样给大家讲这干什么,说明变易生死,从一个低的位置变一个高的位置是一个生死,变易生死没法讲啊,也太笼统啊。这大家多清醒啊,也就是说变易生死是到了圣贤位中了。在这个位次之中舍一个低的位次,到一个高的位次是一个生死,这个生死是一个变易生死,这两种生死都可以成为超越,这个就是所谓超过世间诸佛有法,就是指的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中种种的法,一切的法。这个都超过,不但超过我们世间的这一切,凡夫六道的一切,连变易生死中的阿罗汉,缘觉,菩萨一直到等觉,这都一切法都超过了。这么一讲,这两句话的含义都出来了。所以我们常常很多人都讲解这经,都是把很深的意思说浅了。这个就名为是宏扬,实际有些是谤法,总免于谤法的很难啊,所以依按自己的意思去猜测就是很难逃这个谤法的罪。这个《净影》是中国人,是隋朝的,就是慧远大师。《合赞》是日本人的,他的解释强一点,他说是"超过分段、变易二死"。这两种死都超过了,不但超过我们凡夫的这个六道中轮回的这种分段生死,而且超过贤圣位的这些变易生死。安住出世二空之智,二空是人空,法空。阿罗汉只达到人空的境界,他还有法空,他还要修四谛法,修四谛法可以证涅槃,这些法执还在嘛,有所修,有所证,有所断;那么要把这个法也空了,这二空法安住于人也空,法也空,二空的智慧,那么这是什么呢?就是成就智德和断德,一切烦恼都断了,说这生死都出的是断德,怎么才能够断,你得有智慧才能断,这智慧也是圆满了,你成就了,智断二德,所以这一句话就引出了智断二德了,都已成就了。《会疏》这是日本人翻译古说的了,现在学西方搞得有一些走样,搞学术了,关于净土宗的古代注书的有百十来家。《会疏》曰:"三界虚妄,皆不常住,总名世间。"那么他就说欲界、色界、无色界,"众生国土,臧否万差,是名诸所有法。菩萨深以大智慧,达性空相,故云超过"。如何理解超过这一切一切的差别,也就是说这句话的含义也就是达到平等的地位了。菩萨由大智慧的原故达到性空无相,就叫超过。就刚才我说的,离开差别了,由大智慧故,认出了本来,直到性空离一切相,这叫超过。所以三个人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用的文词不大一样。这《甄解》呢,比以前稍微有些不同,这世间诸佛所有法者,有为可破坏,为什么说世间诸所有法啊,因为世间的一切法,我们可以给它下个定义,统统有为,可以破坏的叫作世间。他就不跟你说什么了,很笼统的说了,而且指出原则了,凡是有为可破坏的,就叫作世间。比如依正,有依报,有正报,有善有恶,有因有果等等,一切有为诸法,叫作所有法。菩萨就能够知道一切三界就都是虚妄。《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都是虚幻。可是他知道都是虚幻而行于世间,并不舍世间。知道世间空幻,还不舍世间,知道众生等空,而仍然救渡众生,这叫作超过。所以就是说我要选择一些好的注解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所可惜的我们不大容易知道怎么选,要看到一个坏的注解那还不如不看了。那么这四个引了四处都是对的,但是最后《甄解》所说正契合本经。《维摩诘经》的话,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啊,虽然知道一些佛国和众生还都是空啊,而常涉净土,教化诸众生,就跟这个意思完全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往往通达就好了,一部经里头,你一个经真通了,什么经都通了。就是这事,实际是一件事情。我们这么去体会,你就看不出净土宗和《金刚经》,比如说念阿弥陀佛和《金刚经》是两回事吗?这两个好象是矛盾啊,那是你有矛盾,所见也就矛盾,照这样一个观点,那这个经有什么矛盾啊。知道一切国土众生都空,阿弥陀佛还成就这极乐世界,来摄受一切众生啊,这叫作超过一切啊。所以这还有什么差别呢,一味了,所以我之所以要来,我之所以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圆融一些,能够通达能够达到一味。不要闹法,斗争牢固。现在是末法,斗争牢固时期,大家现在还不知道末法的现象,你说我不好,我说你不好,这个法门说那个法门不好,那个道高等等也是如此,这就是佛说的斗争牢固。末法现象、衰象。我们如果能够圆融,不但赞叹自己所修所说的法门,对于别的我们也同样的赞叹,这还斗争吗?大家这就安定团结了,这讲了这两句,我们一看就明白了,但是这些个见解,把我们引深一步,提高一大步,我们看完自己这么一看,自己得了一个注解,那么再把注解看一看,得到很大的提高。
心常谛住渡世之道,是说的来参加法会的这些菩萨之德,这么些人都来听法,而且是无量无边。那么这是什么我们要知道,就是启发我们对这个法的重视,来听经的人,心常谛住渡世之道。谛就是安啊,就是安住啊。所以《净影疏》说,心常安住于真实无为度世之道。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这些在家出家的菩萨常常安住在出世无为,真实法,无为法,这些度世之道。心常谛住度世之道。谛住是安住。《甄解》说:"出有为,证无为,而不着无为,故云谛住。"他就是把这谛住更进一步解释一下。《净影疏》说安住,怎么叫安住呢?《甄解》的话很好,出了有为,跳出了有为啊。所以我有一次见了法师,我说好好的无为法,到了大家手里头变成有为了,不要以为我这也是成天在作佛事,而以为也是佛事,不知道你这是有为的佛事啊。出有为跳出了有为啊,证无为就是这个你实践做到了无为,不是嘴里说无为,嘴说说无为,鼻下写无为,这不是事啊,叫做说食数宝。我说有今天吃什么好东西了,这是银耳啊,什么什么的,嘴里说,说得再好,你还是饿啊。数宝你这数多少钻石,多少金条你都数出来了。这是人家的东西,你一无所有,你这数一数,所以这个不行吗,要出了有为,而且是实际中证到了,不是说食数宝。你是真是吃,真的是得到了。证无有为。 这底下这句话就有矛盾了。真实得到了,这个得字要一执著就坏了,不著无为。出有为,证无为,这就叫超过。所以什么都"一着"就把无为法变成有为法了。这个无为法的功德是不可限量的,有为法就是可限量的。我们从数学可以知道任何一个数跟无限大相比等于零。这个除什么被什么相除就是个相比啊。任何数让无限大一除等于零啊。这个数大家应该知道的,其余的一切有为功德跟这个无为功德一比,你这个有为的功德就忽略了,不算个数啊。所以为什么龙女八岁成佛,她是无为无限大的功德。畜生女,龙是畜生,畜生的女,只有八岁成佛。所以这一切,灵山会上屠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以真正达到无为其功德不可思议。我们这一念佛,真的老说念,这就暗合道妙,不管有为无为,只要去念,暗合道妙。就暗合了,你这什么都忘了,就剩这一句了,这就是即无为还不著无为,所以越是高的法越是简单。所以道教有句话,下士闻道大笑之,下士这些道啊,可笑可笑,他坐着三轮听我的话就可笑,你这念佛这么高,可笑可笑,他不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我们临终十念,可以往生,就是阿鞞跋致,都是不可思议的。那么把这个谛住讲得很好。那么这个菩萨心常住于无住,住涅槃这个必免了语病,要常住涅槃,你这涅槃成了个住处。他这无住,住涅槃。你住一个无住之处,所以这个语病就少一些,但是凡是有言语,总会有些语病的嘛,所以我们善于体会他的意思,这个叫作常住。心常谛住,一个是安住,一个是常住。他就都解释了,那么《会疏》的解释呢,没有新的意思,我们就不讲了。
"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万物万法总得说就是一切,一切诸有吧,自在呢。就是通达无碍了,通达了没有障碍了。《法华经》序品里说:"尽诸有结,心得自在"。有为法就把它成了一个结一个扣,拴住了牢固了。把你束缚住了,那么就不自在了。被束缚了嘛,有结都消除尽了嘛,就自在了。那么再有自在的含义,施为无壅,神通自在,壅就是不通啊。这些施为没有什么嘛,都是通畅啊。神通自在啊,而且不仅仅是啊,这就到了这个,所谓神通,神通当然不是坏事了,而且是成就的人自然会得到神通,但是我们如果不求觉悟,首先要去求神通,那你这个方向就错误了。这个方向的错误你就必定是走到一个错误的路,你越走的精进你越走的长,将来要退回来的就越费事啊。所以神通,佛菩萨都有无量的神通,所以神通是好事,但是神通是圣末边事,是圣道中末了的边上的事,所以比神通有许许多多更重要的事,那才是我们值得留心的地方。所以这里头提到了神通,所以把这个提一提,所以黄檗大祖师那个气魄,他没有入道的,跟一个人结伴去游方,走到一个地方,山水来了,就成了河了过不去了,那个人就把那草帽一丢,他就往下一蹦,这水就漂过去了。那他招呼黄檗你来你来,黄檗说早知你如此,我打断你的狗腿,我后悔不跟你这个稍子做对,就是我没有想跟你这个稍子也不好翻译这是土语,我没想到跟你这个饭桶,一块搭伴,早知你如此打断你的狗腿。那现在的人那不跪下来磕头,以为不了得,你这漂水而过,所以这种胸襟魅力,所以黄檗底下,临济三次问法,三次答,临济大开悟了。临济儿孙遍天下,全中国的禅宗都是临济的儿孙,临济的师父就是黄檗。他没有悟道的时候就是这样胸襟气魄。根据这上面这些讲解,我们的心有所累有所牵挂,你就随着境界而转,碰见了好你就高兴,不好你就不高兴,见色闻声,你的身声音你的心就随着你所见的东西就转了,就随物而转,随物而转所以就被烦恼把你捆住了,就是随他转,因此有人说你这是大德啊,修行的好,我们都向你学习啊。听的很高兴,有人骂你一句,你就不高兴了,你随他转,你自己没有作主,他叫你高兴你就高兴,他让你不高人你就不高兴,为烦恼所著。凡夫就执著于诸有啊。这些东西世间所有物啊。这个功名富贵啊,妻儿子女啊,这些所有啊。二乘滞空,阿罗汉他们就停止在空里头,皆堕落在情执之中。所以我们这个大乘法啊,是以判成阿罗汉是堕落的。这《楞严经》就说为什么很多修行人没有成就,以滞于阿罗汉,以至于成为魔的魔子魔孙,都成为堕落。这五十二种阴魔,最后一种魔就是成就阿罗汉。大乘法,明明是佛,你这个怎么执着于自了,不明白自己的佛性,这是堕落。所以凡夫只有二乘滞空,所堕落在情执之中都叫作心随物转啊。因为空即是色,你滞空,空就成了色,色就是物嘛。你以为空就是没有物啊,你空就得有空相嘛,那就是物嘛。这个道理咱们都懂得,我就听爱斯坦讲的,这思想就是物,有很多党员对爱斯坦的话容易接受。我亲自听他说的思想是物质,因为它是存在的,它有它自己的规律,不能用于主观意志去改变它。他讲得很好嘛,你的思想我怎么能改变你,你在你脑子存在的,我又不能改变,既是存在又不能会被人家主观东西所能改变,这就是物质。所以思想就是物质。那么再引申入到佛法上说阿罗汉滞空,空即是色,还是随物转。所以在万物不得自在,在一切法前他就是非常被动。那么大士就深达法性,不但达法性而且深达法性,所以他当相离相,不是除相离相。所以很多人首先把一个相除掉,才是离相,当着相就离相。所以宗门就说:"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你对于万物你知道无心就空了,你哪怕万物来围绕你啊。所以老是想躲避,找个什么地方才能修。这都是被物所转啊。而就是想找一个清净的物而避免这些烦嚣的物,你无心就完了嘛。当相离相就不随物转了嘛。当相见一切而离一切相,你见着一个美女的照片,你无美女之相,那就跟一个花的照片就有什么分别呢,跟一个树的照片有什么分别呢,你都不为它所转啊。再来一步,物随心转,东西可以随你心来转,所以随意自在了。《净影疏》云:"由于成了胜通。"得到了殊胜的神通,所以对于一切东西可以变化随意。那么这样就可以对于众生,让他们得到利,所以成为利物,这个叫做自在。所以一切万物随意自在,后头又加上一句,不但是不为物所转,而且神通变化可以出现一切物来利乐众生。所以后头阿弥陀,法藏比丘出家以后,后来成为阿弥陀佛了。在成佛之前,手中常出无量珍宝,可以为众生服务,他这就是神通自在了。不但不为物转,而能转物了。这一种转物《净影疏》的这个解释也是对的,由于神通而转物,实际上我们不是只有在得了神通之后才转物的。我们如果真能当相离相,也就是转物啊。所以宗下就说了,青青竹叶,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所以看看咱们好些竹子那都是法身啊。竹叶都是法身,那个菊花的黄花开得很好的一朵一朵,那都是般若,那这不就转物了吗?你要看见又是世间的竹子,又是世间的黄菊花,这都是世间的色。我都得远离,这个你就被它所转了。或者你喜欢,你贪恋爱护倍至,它要是花谢了你就哭,这也是被物所转。转物呢,他就是法身,就是般若。的确都是如此嘛。所以这也是不待神通,不必等待神通,众生也有份,所以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就是如此。不住于这些相,这一切我都能够随意自在。《首楞严经》应该称《首楞严》,首楞严的含义翻译成咱们这个音说这个意思不好释,所以用他原音。他的意思是一切事究竟坚固。所以万物都是究竟坚固。那就竹叶就是法身,黄花就是般若。你这不就转物了吗,你这就可以随意自在了。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这些大菩萨就这么慈悲,庶类就是指众生,为一切众生应当作不请之友。《会疏》就说众生背觉合尘,他糊涂了,他离开了觉,他背觉。所以就沉迷啊,就漂流啊,沉迷在烦恼之中,飘流于生死之海。生盲无目,天生的瞎眼,这个大家就说从生下来就是瞎子,没有眼睛啊。他就没有想出离之心,所以菩萨就怜愍他,没有疲厌,普贤菩萨这个十大行愿,他就没有疲厌,所以怜愍他,他就常为不请之友,不等众生请求你,他自己来帮忙。因为众生生下来就没有眼睛,他怎么知道会请求呢。所以《阿弥陀经》佛不问自说,也正是不请之友啊。这个《法华》三请而后才说,《阿弥陀经》没有人请,佛自说,这就是不请之友了。最典型的了。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黄念祖:抓住这一生机会永超生死 任何一个人,如果不愿意醉生梦死,一直糊涂到进火葬场,那就首先必须明白这一件事: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人身难得,哪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08
黄念祖: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为什么在这里头特别标出十六正士做为上首(这里注解没有发挥)?这就表示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因此这个法门也就契会于当前的社会环境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01
黄念祖居士:广结善缘 “众生有缘,遇斯光者”(《净修捷要》)。佛的光明遍一切处,有人说,我怎么没有看见哪?这个就不奇怪嘛,有缘才遇着这个光嘛。这光是没有离开一切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黄念祖老居士:火烧功德林的真实意义!黄念祖: 修行人常犯轻敌之病,常以为自己一用功便能克制烦恼,一切太平,这实是不符合实际的主观愿望。应知贪嗔痴三毒,多劫以来,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黄念祖:六道之苦 七十年代初,我在邮电学院确山干校,曾经被派去养猪。猪真可怜,猪的可怜不在于它自身被杀,更可怜的是:注定了它所有的子子孙孙都要被杀。这真是一个大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宗要大本宗要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发菩提心不仅是净土宗单独注重的。任何一个大乘法门,不管你是参禅,你是学教,尤其是密宗。密宗之所以殊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17
黄念祖:在佛以后来的一切众生都依这个法而得度脱 “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也是《无量寿经》的话。当时佛弟子阿难跟佛在一块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17
黄念祖:念佛关键在于不忘底下是夏老师的话,这一段很重要啊。“念到成片,一心不乱,理一心,事一心,都是证。一般说来,不忘就是证。苦乐忙闲老有这一句,就是证。这是证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17
黄念祖:物理学给天台宗提供了论据现代科学的进展,对于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认识,均有新的突破,使得许多大科学家瞠目结舌,惊惑不解。他们料想不到现代最新最尖的科学成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17
净土资粮(附:谷响集) 作者:黄念祖答三世因果并劝努力忏罪念佛大札奉悉,欣闻知难而进,甚以为慰。唯所提诸问,仍是您二十年来屡问之老问题。兹愿再贾余勇,一试棉薄,看看能否突
居士人物时间:2024-08-29
黄念祖:事持念佛不能小看念佛、念咒是众生唯一的出路,不然就在六道中转。 开始时就这样一句一句,念完一句接一句,这叫事持。《弥陀要解》里有两句话:“从事持达理持,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5-22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11圆满成就第九 第九品,名圆满成就。以上从第四至第八品,皆显法藏大士因地愿行。从本品起则是果德成就。本品内容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4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三卷14三辈往生第二十四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前品十方佛赞,乃‘诸佛称叹愿’之成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4
黄念祖大德:看淡世俗的缠缚 首先应该是庆祝:第一是求学,大学毕业以后,求深造,在学术上要钻研,要取得更多的知识,在青年的时候这样利用青春,很正确。这是令人欢欣的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4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10积功累德第八 本品中法藏菩萨发大愿已,从愿起行,于无量劫,住真实慧,植众德本。教化无量众生,住于无上之道,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4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三卷16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本品名‘礼供听法’。‘礼供’者,十方世界诸大菩萨,咸至极乐世界,礼拜供养阿弥陀佛也。‘听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4
黄念祖居士与忏云老法师对话录忏公黄老对话录 忏云老法师:这是他们居士的,老居士您是老长辈,...。 黄老居士:哪怕是一张纸,不管哪一位,我这是一个愿,所以必须把这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3
黄念祖居士:《金刚经》一滴 一、小引 很荣幸,也很振奋,在华盛顿会见这么多位深有信根,发心真诚的佛教同信同修,是殊胜因缘。我很惭愧,自己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大家的期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7发大誓愿第六【之四】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文殊菩萨圣诞开示文殊菩萨圣诞开示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 一定要专研究某一宗,才能谈到哪一宗,看来还是净土宗人多。大家很忙,还愿意来,我们很欢迎,对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7 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之第七讲作为最后一讲,从《金刚经》我们完全谈到《无量寿经》了,今天所要讲的是《无量寿经》的宗要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弥陀愿王大愿核心--善导大师独尊之五真实愿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三卷1第三卷 从第十一品至第廿九品上卷表弥陀因地大愿之发起。本卷表弥陀究竟果觉圆满大愿之成就。经中备显极乐依正主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四卷6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用“第一念”念佛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 要知道师对我们有恩哪!我是带着要感恩、要报恩的心情来谈的,为报师恩啊,这是文革之后的第一个工作。第二个工作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9必成正觉第七法藏比丘于世间自在王如来,说四十八愿已,乃于佛前复以偈颂表此行愿,并请证明。以大愿真诚深广故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 黄念祖居士 主讲姜善和居士 录音整理 《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为黄老居士生前于北京居士林所讲,原讲共为七讲,惜当年第二讲录音丢失,故至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初通序2德遵普贤第二第二品是上品圣众之补充。本品之首,于菩萨众中。拈出上首之贤护等十六正士。品末复标余之三众及诸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 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五】【六】【七】(五)持名 愿能导行,既有信愿必然引起持名妙行。《要解》赞叹持名功德说:“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者,名以召德,德不可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大教缘起 大教缘起黄念祖居士讲述 据录音带整理 谈到新近的这一部著作——《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这几年我埋头做了一个著作,几年来什么事也没有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洗濯垢污 显明清白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 一九九零年九月二十三日讲 诸位大居士,诸位大德,诸位大菩萨: 今天这个介绍之词,念祖不敢当。也就是说,愿意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无量寿经(第1集)这个课程,暂时可以名为「净宗讲座」。为什么用讲座两个字?区别於正常的课程。因为讲座有些灵活性、伸缩性,时间的长短,以及次数,可以有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看淡世俗的缠缚 出污泥而不染看淡世俗的缠缚--出污泥而不染 ──送信佛青年赴日进修博士学位 黄念祖老居士著 1987年于北京莲舍 首先应该是庆祝:第一是求学,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三】(三)生信 信字非常重要。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开示我们,信乃是道之本元,一切功德之母。因为从信才出生一切功德。又说:“佛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弥陀疏钞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今天我们讲的是,莲池大师的《佛说阿弥陀经疏钞》。此疏钞通序大意中,首先谈得是明性。第一句是“灵明洞彻,湛寂常恒”。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心声录》:莲宗妙谛(净语三则) 莲宗妙谛—净语三则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以一九八八年于北京居士林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一)在极乐庵念佛道场作 四首(二)深妙禅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四卷2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本品续前,同明极乐菩萨自利利他之妙德,一、先以喻明,二、明真实功德,三、蒙佛赞叹。其智宏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无量寿经(第2集)上次我们把《大经解》的前言,在开始部分做了一些叙述,提到净土法门的殊胜。净土法门的第一部经就是《无量寿经》,而《无量寿经》中有九本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3 本品续前。法藏菩萨发大愿曰:我已发无上正觉之心。我成佛时,国土佛号,悉闻十方,一切有情乃至下等虫类,生我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四卷1 第四卷(从第卅品至第四十八品。末为后记、再记及附录。) 本卷重点为:(一)继前第廿八品、第廿九品,明极乐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心声录》: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 大佛顶首楞严经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举要黄念祖居士主讲以一九八七年于北京居士林录音为基础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心声录》: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黄念祖老居士述(黄念祖老居士一九八七年讲于美国华府佛教会,一九九一年整理成文)光明与安乐,理体并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8发大誓愿第六【之五】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6发大誓愿第六【之三】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心声录》:净宗心要 净宗心要黄念祖居士主讲以一九八九年讲于北京广济寺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一、世尊唯说弥陀愿海二、阿弥陀经宗要三、大乘无量寿经宗要四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净土资粮 净土资粮 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黄念祖居士著蕅益大师开示: 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六 六、藏教所摄凡体究经典,宜先知此经属于何藏,说在何时,判属何教?于此了知,则有助于理解全经。夫一代圣教之判分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抉择见》听闻记 前言《抉择见》是黄念祖老居士在美国弘法期间,迄今未曾流通的一堂开示。多年前的因缘际会,见愚得自友人由美国辗转传来之二卷录音带,得以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4 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之第四讲今天是第四讲,我们从另一部经谈起。这部经很重要,但是恐怕很多人都不熟悉,这部经的经题就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