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讲座28(法藏因地第四)
所以也就是要明自本性,达自本性,这里我们也看到,你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坚勇求正觉是什么?是自觉,因此我们说为了普度众生,首先是自觉。这两句话跟我们刚才说的是一致的。你供养恒沙圣,你就有坚勇求正觉。我们关于这个法藏比丘在佛前,发了殊胜大愿,上次,我们谈到"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我们供养无量无边的圣众,殊胜,这个就称为外施殊胜,你外施殊胜。不如坚勇求正觉呀,供养恒沙圣是外施殊胜,是好呀,是必须的,但是相比之下呢?你还不如坚勇求正觉。坚勇求正觉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常说的内种已临。这两句话话都要。我们既要外施殊胜,又要内种已临。如果再要比较之中,法藏比丘提出来,你既要外施殊胜,不如内种已临,不如坚勇求正觉。用澫益大师的几句话来补充:自觉的重要性,诸位能度,自己还没有度了自己,云何度人啊!你谈什么度人呀,怎么度人呀!你何能度人呀?你自己还没把自己度啦,你连已临还在沉沦还在昏睡中,有什么资格谈觉他呀!这个很可笑。这是澫益大师的话,很不容易体会。要把这个体会深了,对我们才能警觉。如被漂者,被水所漂流,你陷于狂流之中,你现在想去救岸上的人。这件事就是这样。自未能度,云何救人呀!如被漂者,欲拯岸行。我这话就很深刻。你自己就更难啦,你自己还在河里漂着那,你还想救岸上的人呀,所以现在有很多人就是在这个地方不明白。我们不是阿罗汉那样追求自己觉悟,不管旁人。这是为了真正去管旁人,要负责,要认真彻底的贯彻。只有先度自己,因为要度他,所以先要度自己。不是为了我需要解脱,我就先来解决我的问题,这是先后的关系。这个重点,就很清楚了。
接下来是八句,这八句就是前头的总结:愿怎么样,实际上就是为了这八句。而这八句,就是大家常念的。阿弥陀佛大愿王发了四十八愿,也就是下面四十八愿的核心。说四十八愿就是这几句,更具体,更详尽,更完备的发挥和补充,这八句非常重要。说:"愿当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我愿意安住在正定之中,在正定中我是老放光,我是老普照一切啊。我要以这样的感得广大清净居。居就是住所。我们常说鲁迅故居,宋庆玲故居。这居就是住的地方,所以我们就是指国土。凡夫说的就是他的住所,佛说就是国土。我愿意感得广大而清净的佛刹,佛土殊胜庄严无等伦呀。殊胜和庄严没有能相比的。"轮回诸趣众生类",在轮回之中,一切众生很快的到我刹来享受安乐,不受苦,离苦得乐呀。慈悲心就这两个字,慈悲的慈的含义就是予乐,悲的含义是拔苦,把苦给拔了。在悲中使他得到快乐,这是慈心。拔苦如一个疮给他治好了,这是拔苦,你还使他康健,身体舒适,这是予乐。这是进一步,到极乐世界来说,为什么要放光明照一切,常住三摩地,就是为了有这样一个地方,使一切众生来到我刹,来受安乐。所以唐人的诗:"安得广厦千万间",愿天下一切可怜人都能欢颜。这是诗人的遐想,他所予乐。这也是暂时的希望。这个是彻底的长久的。"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无边的众生都要誓度尽,这八句话,是成就极乐世界的种种愿力的核心。所以上边说的,这个指的发心跟下面发心,只是广略不同,但是,是一个心。下面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愿当安住三摩地,三摩地我们知道就是正定三昧地。三昧是音译,正定是意了。我愿意安住在正定之中,这正定之中就是常寂光。寂字是正定,是体也。下面恒放光明是照遍照一切,下一句是照,是用。所以有体,就有用,还要有照用。所以体用是有联系的。这两句表明什么呢?表明定慧等持,寂照同时之妙德,此表修德。安住摩地是定,恒放光明普照一切是慧。所以我们修持都是鸟之双翼,车之二轮并运。定慧要等持,不可单打一,福慧双修。咱们学习的人行解相资,你的修行和定慧要互相促进,到这个地方恒住三摩地,就遍放光明,这个就是定慧等持,而且寂和照是同时的。有的人入了定他不能照,有的人一照就心狂乱,心里就有所住。不能同时,这定中只能够,空空而已,定中无所知,把什么都放下啦。他一起照用,就会被这事牵引,就有所住。这个寂和照是同时,只有寂照同时,这才是真正的寂,真正的照。境为妙假观为空啊!能所两忘即是中,忘照何曾有先后,一心融绝泯无踪。这个忘和照哪里有先后呀,所以说寂照同时,也是忘照同时,这些个都是修行人在实践中可以达到的。从这个地方入手,才能真正体会经中的意思。讲的只是两个轮流交换,但这是全部。不是同时,还需要尽力发愿,忏悔,修持。体用不二,和用不是两个,等于是这样的德。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这也是华严事理无碍,理事寂照不动。这个事感而会通,这个通和不动,能是通达。这动是有所变化,不动和通达在众生份上就有矛盾,不统一。放下的人他就可以统一了,事理无碍。"放光"就是修德,他本体是性德,修德和性德都显现出来了。这两句话符合寂而常照,照而恒寂,寂里有照。老是照着众生,没有失掉定义。四十八愿中菩萨循环多少世界去供养,不失定义,他人在定中。净土称为最高,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是四土之本呀。所以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所以能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在这个情况下才能感得广大清净居。不是发一个狂愿,一个虚愿,更不是喊口号。现在有人发愿,就是在佛面前喊口号,我要怎么样,我要怎么样!口号下面没有行动。这里是很具体的,他首先达到这一步,然后以此来干。这在后面庄严净土时说,发了愿得了印证,他开始说: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净土,庄严净土,是在真实慧的流露下所显现的。以此要度众生,要成佛。怎么度啊!要感受这样一个广大清净的佛国,广大清净佛国是宽广平正,不可极限,极乐世界是非常宽广而平的,是正的,不可极限,无所边际,没有边界,所以从这里都可以体会到观经上说西方极乐世界距此不远。《阿弥陀经》上说距此十万亿佛土。又说十万亿佛国,但是一个佛国,有多远,现在这个天体,要用星系来说。这个星系还不够,要经过十万个星系,你得用多少光年,多少亿光年?光的速度才能达到。怎么说距离不远呢?还有两句话,你就明白了。他说极乐世界就在那,但是它没有极限,没有极限就遍及一切,那就遍及到咱们这啦,就遍到咱们课堂里了。还远吗?我们都要善于体会经中的文句。不要轻易的放过。在我们心中有极限的话,那就是极乐世界距此十万亿佛土。清净呢?就是庄严清净,超于十方,没有垢染,没有污浊,这就是清净。所以说是广大清净居。还有昙鸾大师。天亲菩萨的《往生论》,昙鸾他也特别注重这几句啊!他说:三种庄严入一法句。这是极乐世界庄严,菩萨庄严,国土庄严。这三种庄严入在一个法句里头。所以这个文字非常富有禅机呀。一法句是什么?一法句就是清净句,清净句很重要,汉译为"无量清净平等觉",佛是无量光,无量寿,同时佛也是无量清净。汉译就称为无量净觉,就是阿弥陀佛,心清净。心净则佛土净。为什么?极乐世界庄严呀。心清净,一法句就是清净句。底下点破啦。这个教下和禅不同,说到这里就是禅机,一切庄严就是一法句,一法句就是清净句。不往下说了,那是禅宗的语录,朴实语录,给他道破成为教下。所以清净句就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所以说他是清净庄严是真实智慧,清净庄严无为法身。流现出一切无量庄严,一切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流现出无量庄严。所以说这是紧连着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所感到这样一个广大清净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个是体,从体流出,种种一乘庄严这是用。因此他这殊胜和庄严没有等伦。这不是咱们世间,多少工程师在那搞设计,搞比赛,在得奖,多少工人在劳动,所建筑起来的一个居呀!这是不足的。不是这个意思,他这是从真实的本体所流露,因此他这个庄严,他的这个殊胜,没有等伦,没有能比的。这个句子是唐宋译本里的,而魏译呢?他指的是"道场超绝"。这四个字道场是一个意思,超绝就是殊胜。殊胜就是不同啦,特别啦!超出呀!嘉祥大师解释超绝解释很好。这超绝是什么意思呢?他说:"修道疾速成佛,故云超绝。"在这个清净居里你修道,你很快成佛。所以说超绝,也就是说无等伦。关键在什么?在于疾速成佛。这句话很重要。我们为什么要生极乐世界?如果怀着这样一个心,我常常说:一个人他就是不念佛,活着的时候要好,死的时候还要好。活的时候求佛保佑,一切平安如意,比别人都强。身体也好,也长寿,死了以后也生个好去处,彻头彻尾为个人打算。这种心是不能往生的。这是事实,他也做对了,但是可惜呀!就好像看见一个仙人,他有无量珍宝,他拿着珍宝,不放,你只跟他要一根冰棍,舍不得。极乐世界殊胜在于疾速成佛,他是去了就不退,而且寿命无量,种种都是指引前进,而且很快前进,这才是我们要往生的真实的动机。因为我们这个世界退缘太多,进一退九,多少人我看见是很不错的,垮起来了,垮的很彻底!进一退九是规律,谁都要谨防呀。在没有证之前,每个人都要谨防,八万四千魔军在行人的六根门头,等待你开悟或者得定得神通,这种机会以这种事情的到来,也正是他得逞的一个机会。《楞严》就是这样,大家看《楞严》吗?都是在你要得的时候着魔。极乐世界没有这些事,这些事非常关键呀。这才是真实的安乐。别的什么享受,想吃什么,有什么,等等都是不彻底的,彻底在于此,在于顿脱生死,速成正觉,所以得安乐。法上能安乐。玄装大师翻译的《称赞净土经》说:"为诸有情宣说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胜利益安乐。"所以说:无有一切身心忧苦,唯有无量清净喜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所以都是在得法上,在清净上,这样的安乐。而且这个最究竟的是顿脱生死,速成正觉。一往生就脱了生死了,很快成正觉了。经里说惠以真实之利,度化众生,惠以真实之利。这就是真实之利,感得这样一个佛刹,大家都来到这个佛刹,清净庄严无等伦,到了这儿就受安乐。轮回诸趣众生类,在六道轮回都到了佛刹来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这是法藏的大愿。我是恒久是如此啊。所以念佛不难,难于发心,发心不难,难于真实,真实不难,难于勇猛,勇猛不难,难于长久。长久很难,所以很多人一阵子非常极积。他偶然退了,受人打击就退了。所以要发长久心,常运慈心拔有情,渡尽无边苦众生,不度尽众生,誓不成佛,度尽呀。常就是时间上,过去、未来、现在;无边就是空间,一切住的众生都要度,一切时候,一切空间都度化众生。时间是不可穷尽的,空间也是不可穷尽的,众生也是不可穷尽的。于是法藏比丘的大慈大悲大愿大行也是没有穷尽的。正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一样,我此十愿无有穷尽。这八句就是前头发的许许多多愿呀,最后要求正觉,感得一个清净国土,一切众生来此受安乐,疾速成佛。度尽无量无边。
底下就是最后四句诸佛证明:"我行决定坚固力"。我这所行决定坚固的力量是这两方面。决定是不能改移,坚固是不能转动,这不可破坏,这一种力,唯有佛的圣智才能给我证明,才能真正了解我,所以了解不是容易的事。这是水平问题。你粗浅的人就不能了解一个深刻的人。这个了解总的要水平差不多,才能有些了解,这是个水平问题。过去批孔,就是对孔子不了解。了解要有水平。唯有佛才能证觉,只有世间自在王如来才能给我证明。唯佛世尊三觉圆满,五眼明朗,智慧无碍。世间自在王如来,唯有佛如来能给我证明呀。最后两句:"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有的时候碰到打击,一般人斗志就消磨了。学佛五分钟热气,唐译说:"纵沉无间诸地狱,如是愿心终不退。"这个地方包括地狱诸苦之中。最苦的是地狱,按唐译的说法,我就是在地狱里我也不退转。我这个行,我这个愿,纵使入地狱我此行此愿都不退转。这就说明坚固,我这个愿,如果只有愿没有行,这是虚愿。但是有其行,而没有愿,这个行也是个盲动。
至心精进第五
法藏比丘说此偈已。
这个偈子都是可以唱的,至少像现在可以朗诵。有韵律,韵调要读出来,一般的是长行,就是一般的语言,一般的话,说了这个偈子之后,而白佛言。还是继续对世自在王说:我已经为菩萨道发无上正觉之心,我现在还是菩萨行菩萨道。还是菩萨的地位啦。可是我已经发了无上正觉之心。所以这个发心还是非常重要的。初发心时即成正觉,已经发了无上正觉之心。无上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简称。发了佛的心,我是在许愿做佛。愿一切如佛,我愿意我自己成为佛,而且让一切众生都成为佛。即令成佛,令成佛,就是用我的力量帮助大家让他们都成佛。也就是度一切众生都成佛。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希望佛给我,哀愍我这愚夫,佛给我宣说经法,请你开示我,教导我,用经法来教导我,我当奉持如法修行,我一定会信受奉行,来执持,如法修行。所以修行大家要注意,要如法修行,你修的不如法,你盲修瞎练,盲修瞎练,不但没有好处,而且还有坏处。所以我们必须要行解相资,你要有正见,密宗讲见修行果,见字搁在前头。修行搁在后头。果搁在最后,你必须有正见。打破***以后的第一班,有个学员,他说要去住山,我说你凭什么住山,你还没有正见,你住什么山?不是盲修瞎练,必须有正见,正修、正行,这才有正果可说。所以要如法修行,请佛开示。要亲近善知识,请善知识来教导我们。读经也是亲近善知识。经文之中我们得到教导,我们要如法去修,而不是用自己的意思,很多人都喜欢别出心裁,我怎么出一点新招,我要跟别人不一样,一开头就想的是这个。咱们先不说别的,你就是学文化,学写字,学画画,也先得继承嘛!现在很多的好的东西,你都不去继承啦。从你开始就要搞新东西,那古人的劳动,那些宝贝,你全都利用不上了。你要从头开始,你要去创新,你就去开荒,去拔草,什么什么的,这又有什么意义呢?现成的果实先要继承,如法修行。拔诸勤苦生死根本,我要拔除种种勤苦。勤就是老来的,老有的。苦来的很勤,来的最勤的苦是什么?是生死根本!你没有拔除这个生死根本,所以永远是勤,是苦。要拔除这生死的勤苦,生死之苦呀!佛是不妄语的。地狱之苦是确确实实,真实不是虚妄的,佛骗我们干什么?佛也不是要有一个队伍都是佛教徒,佛就高兴啦,他有什么可高兴的,他是让众生真正得到觉悟啊!所以他都是真实的话,要拔除这个根本,这个根本不容易拔。真正拔除根本,不但不起现行,你还要拔掉他的种子,在你八识心田中过去所起的种种杀、盗、淫留,在你八识心田中成了种子。现在你作的事就在你八识心田中就印下了,将来还就是种子,这个都是反覆,反覆,最多的是贪嗔痴,这个种极其牢固。不但我不再贪痴嗔,而且连八识种子都拔掉,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才断生死根本,你不往生,在一个不退的地方继续修,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确实很难。
法藏比丘说:"拔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无上正等正觉。"为什么呢?他要大家须臾间成佛,你不度自己,怎么度他呢?我这样一个心愿,打算让我作佛的时候,我成佛时候,在我达到成佛境界的时候,我所住的这个国土,他的教授名字,这是教化,可以教给别人的,种种的教授,有的国以香为佛事。闻见香心里清净,就觉悟,我这个国土,我这个教授,种种,极乐世界同样这个香普熏一切世界。光明也是如此,这个教授,这个超越,极乐世界,种种的教授众生方法,我的名字,我这个名号,大家想想,这个也很特殊啊!你们看咱们中国人谁不知道阿弥陀佛呀,阿弥陀佛张口而来。还有别的佛,无量的佛,还有药师佛、释迦牟尼佛,那谁念释迦牟尼佛。谁一张口都是阿弥陀佛。大人小孩子都一样,我这个名字普闻啊。我愿意我成佛时,我所教授众生,一切 的教化,我的名号能闻于十方,没有一个地方不知道。十方世界都知道,为什么?这一点我们必须知道。现在很多人想要他的名字能闻于世界,这跟法藏比丘好像是一样,实际无有共同之处。这个作为我们出家人最忌讳,确实应该一样,你不是为个人名闻利养。我这个修持,我这个功夫,我的学问,只是为了我能闻名,我能得利益。这是邪见,这是很坏的事,你只是为了名闻利养。我示现很能持戒,但你持戒的动机就是让大家知道,我的名字恭敬我。在这细微地方要注意。印光大师说,你们想说法,要度众生,要提防这种心啊!为了名闻,再接受供养,那还是为了利养。那就麻烦了,因果很不真。因不真,果也就不真。因地不真,果早离去。阿弥陀佛所以要闻名十方,因为十方闻名,就在念佛中,这是一个最殊胜,最巧妙的度众生的方法。惠众生真实利,使众生能得度,他这个愿实现了。所以十方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劝众生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这一愿满啦,但必须如此,你知道这个名,你才能念这个名,这个国土殊胜,愿意生这个国土。从这开始,藉益大师说:从事持达理持,先事上这么念,让你念的很诚恳,很清净,对娑婆世界无所留恋。名闻利养都放下了,你只是清清净净的一句阿弥陀佛的时候,你不知不觉达到理持了,你从持名念佛不知不觉你就实相念佛了。众生做不到的是地前三贤做不到的,无住生心,你暗合道妙,你不知不觉就无住生心了。这是暗合道妙,巧入无生的方法,最殊胜的方便在于此。所以他的名字闻于十方,为什么?不是希望大家选他一票,选阿弥陀佛,当什么全法界主席,没有这样的事。这个名心和利心同等卑污可耻,要深自警戒,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姑息。学阿弥陀佛这样名字闻十方,就不是这个范筹了,和前边是两回事。阿弥陀佛的第十七愿就是名闻十方。大家知道闻名时候至心信乐,你去念,你十念都能往生,诸天人民以及蜎蠕之类,蜎是小飞虫,蠕是小爬虫。这样的众生是很下等的,代表一切众生,这样众生之类来生我国到了我国都是菩萨,所以极乐世界是大乘法是一乘。《天亲菩萨论》二乘种不生,你只是自觉自了,你不能生极乐世界。你在临终,你能发起大乘心来,你才能往生。你始终是小乘的因,你不能往生,来的都是菩萨。下品的,下生的,多少年不能开花,一开花之后他就是菩萨。他修菩萨道啊,他大乘啊!都是菩萨。他清楚,他一生就是菩萨,就是阿鞞跋致,必定成佛。
法藏比丘立了这个愿。"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宁可得否?"这个地方要详细说明。我希望我这个国土要胜过无数诸佛国者。办的到,办不到?可得不可得?这个地方千万不要以为法藏比丘争强斗胜,我要盖过人,我要超过一切,这样的心就不是阿弥陀佛了。逞强斗胜是阿修罗王了。这种逞强的心是阿修罗特点,阿修罗就是要逞能好胜,不希望别人强过他。强过他,他就要破坏啦。所以阿修罗有两种,一种是护法的,一种是毁法的。毁法的将来势力尽了,他就下地狱了。他说胜过别人,就胜过别人。佛法不是如此,佛法是随喜。你比我好,我高兴,我也喜欢呀!我常常说,我们等于一个联军,我们的敌人是共业,有一个修的好,他就多消一点共业,就替我们多消一点敌人,只有好呀。你不管修哪宗哪派,真正修持,都应当赞叹随喜。不是某一个人独好,独修,这样的一个形势。阿弥陀佛不是这样比别人强,要超过别人。阿弥陀佛是想要得到比别的佛国所得不到的那一种殊胜方便利益,想给别人,一切众生所得到好处,要大于别的佛国,所以才称为大愿之王。但是他也没有把握呀!这件事能做到做不到,所以向世自在王请开示。
世间自在王佛。即为法藏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庄严。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
世自在王佛,即为法藏开示:"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动数尚可穷底。"大海水,用斗去量,一斗一斗,经过多少劫,那也可让海漏底。人有至心求道,譬喻人要是有至心求道,不是挖大海,他来精进不止,老精进,这样子会当克果。"会"就是都的意思,"克"是必也,遂也,得也。当然得到愿,会是全都可以得到果实果位,圆满他的愿望。还有什么愿不可得了?
以下回答很妙"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庄严。"你自己想一想,你需怎么一个方便?你才能成就佛刹庄严,照这个去修行呀。汝当自知,你应当自己知道怎么去修行。这样一个清净佛国你应当自己去摄。这里只说可以,可具体的没有回答,只说可以的,你用什么方便你应自己知。头一个是你自己想,这个国土你应自己去摄,用什么方便你应自己知道。一连说了三个"自"字,没有回答,说了三个"自"字。这个很可以让我们深思。这和《法华》里相似。《法华》最后说:开权显实,多少年说的是权法,现在给大家说实法,以前都是权巧方便和大家说一些,没有全盘托出真实东西。《法华》说的是实话,大众请求三次世尊就是"止止不须说,佛法妙难思。"两个止字,停止吧!不需要说,佛法妙难思。三次说止止,佛法妙难思。这是不可思,其义深广,不可容易说。彼经上"止止不须说"正是今经之义。但是不可说而说,不是停止在无说之中,是三请而后说,这三个"自"字就相当于《法华》的。这三个"自"字实在是世尊老婆心切呀!老婆心切是禅宗常有的话,就是婆心,婆心就是悲心,在禅宗有人问法,六祖说:"密在汝边"。三个"自"字,用禅宗的话来体会,密,密在你那边。还有古禅宗大德说的好:"汝自会取好,我不如汝。"亦此经三个"自"字之义。这都是最好的开示,比回答一大套还好的多。世自在王如来在法藏问他以后他说:"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庄严。"这跟禅宗不是一样吗?"汝自会取好,我不如汝。"所以直指他的自,自是什么,是自性。连下三个自,确实有深意。对净土宗来说,一个日本大德说,当年佛回答他,说三个"自"字含了三个意思,代表了禅宗的意思,也代表了净土宗的意思。净土宗说教下解释这个道理:说法藏菩萨宿植深厚,多生以来就种了深厚的善根。宿植是他所培养的东西,很深很厚,高才勇哲,与世超异。称赞法藏比丘的话,净佛国土之事早就洞达了,虽然是佛的智慧也不超过他。如汝所知,你自己可以去作。第一个回答用三个"自"字,涵意说你已经很高了,你自己知道。第三个是摄取佛国,各随乐欲。他想怎么摄就怎么摄。释迦牟尼佛是秽土,药师佛是净土,菩萨成佛各有愿力,或者是三乘的都有,或者只是一乘法,去了都成佛。不是成就阿罗汉为究竟的,不是,是一乘法。这个佛国任着菩萨的乐欲自己摄取,不用如来指示,是你自己的事。这是第二解释。第三解释:谓凡于净土,有报土,有化土。实报庄严土,凡圣同居土,还有法身佛所居的常寂光土。这种法身,这种土是最高妙的,不是菩萨之分地。唯应自分,宜摄取之。唯有自己的本分才能通达,才能摄取,汝应自分。净土前两个说明这个道理,到了这儿,还是和禅宗是一昧,到了法身境界常寂光境界,不是菩萨之分以下次第所能了达的。必须超过这个分地。只是自分,自分就超过这一切。当年唐朝皇帝问国师,中国师说:"陛下应当在毗卢顶上行礼"。就是皇帝你应当在毗卢遮那佛脑袋顶上走。这是禅宗的话,不是菩萨之分,只有自分,这个自分应自己解释就是这个意思。陛下你应在毗卢顶上行礼。毗卢是代表佛的,一切佛都是毗卢遮那流露出来的。日本称为大日如来,最高的佛了,不是皇帝如此,换个人换个小太监也可以说:你应当在毗卢顶上行礼。宗门破三关。现在把破三关解释很乱。我说不客气的话,庸俗化,把这解释太浅,破初关应当见法身,破重关应安住于法身,破三关就是法身向上,不仅仅安住法身。禅宗批评的你破落在法身中,未在法身量,你沉没在法身这个量里了,还要超出去,要法身向上。佛呀,道呀,化呀,这一切一切,你不是菩萨之分,法身向上是你自己的事,,这就是回答。
黄念祖居士: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黄念祖大德《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的法身一切都入到众生心中的想念中,所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9
黄念祖居士:全舱念观音 避免一空难 昨天来了一位核电站的朋友,他母亲信佛很虔诚,常念观音。他开飞机突然发生障碍,在很危险的时候就听见有人告诉他,你应该如何操作,他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8
黄念祖老居士谈怎样忍辱 人生总不免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有许多冤枉,有许多无理横加,种种的这些事情。但我们要怎样忍辱呢?第一种叫“力忍”,要用力量才能忍。也就是说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24
黄念祖:《敬跋重印会集本后》黄念祖:《敬跋重印 大经 会集本后》 丙戌十月十九日,为北平广播电台台长黄念祖君之慈母梅太夫人六十正寿。鉴于世俗之寿其亲者,或绮筵丰席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17
黄念祖:万修万人去,但是现在许多佛弟子并没有去,为何?修行人只要能够听到这个法,能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必定可以往生。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是万修万人去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16
黄念祖:忍辱一共有六个层次你到哪一层了?黄念祖 “忍辱”有六个层次,即力忍、忘忍、反忍、觀忍、喜忍、慈忍。我们学佛后知道六度波罗蜜中有一度叫“忍辱”,修忍辱是菩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9
黄念祖:忍辱的六个层次,你到哪一层了?“忍辱”有六个层次,即力忍、忘忍、反忍、觀忍、喜忍、慈忍。我们学佛后知道六度波罗蜜中有一度叫“忍辱”,修忍辱是菩萨成佛必经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9
黄念祖:佛是三觉都圆满,三觉是什么?佛是三觉都圆满。 三觉是什么?“自觉”。所以我们要弘法,你首先就是要自觉,你自己不觉悟,自己还在迷,自己还满眼睛都是翳,自己还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9
黄念祖: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问: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 黄老答:现在念佛散乱,这也是必然的。这个不要怕,夏老师有两句诗:“任他妄想纷飞,听我念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8
黄念祖:密宗破瓦法是否有助于往生 黄念祖大德:更有进者,既承下问,敢不掬诚!行人于临终紧张关头,仍能自在修习颇瓦者,恐百中无一,甚至千万中亦难有多少也。例如宋代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1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黄念祖:抓住这一生机会永超生死 任何一个人,如果不愿意醉生梦死,一直糊涂到进火葬场,那就首先必须明白这一件事: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人身难得,哪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08
黄念祖: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为什么在这里头特别标出十六正士做为上首(这里注解没有发挥)?这就表示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因此这个法门也就契会于当前的社会环境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01
黄念祖居士:广结善缘 “众生有缘,遇斯光者”(《净修捷要》)。佛的光明遍一切处,有人说,我怎么没有看见哪?这个就不奇怪嘛,有缘才遇着这个光嘛。这光是没有离开一切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黄念祖老居士:火烧功德林的真实意义!黄念祖: 修行人常犯轻敌之病,常以为自己一用功便能克制烦恼,一切太平,这实是不符合实际的主观愿望。应知贪嗔痴三毒,多劫以来,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黄念祖:六道之苦 七十年代初,我在邮电学院确山干校,曾经被派去养猪。猪真可怜,猪的可怜不在于它自身被杀,更可怜的是:注定了它所有的子子孙孙都要被杀。这真是一个大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宗要大本宗要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发菩提心不仅是净土宗单独注重的。任何一个大乘法门,不管你是参禅,你是学教,尤其是密宗。密宗之所以殊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17
黄念祖:在佛以后来的一切众生都依这个法而得度脱 “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也是《无量寿经》的话。当时佛弟子阿难跟佛在一块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17
黄念祖:念佛关键在于不忘底下是夏老师的话,这一段很重要啊。“念到成片,一心不乱,理一心,事一心,都是证。一般说来,不忘就是证。苦乐忙闲老有这一句,就是证。这是证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17
黄念祖:物理学给天台宗提供了论据现代科学的进展,对于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认识,均有新的突破,使得许多大科学家瞠目结舌,惊惑不解。他们料想不到现代最新最尖的科学成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17
净土资粮(附:谷响集) 作者:黄念祖答三世因果并劝努力忏罪念佛大札奉悉,欣闻知难而进,甚以为慰。唯所提诸问,仍是您二十年来屡问之老问题。兹愿再贾余勇,一试棉薄,看看能否突
居士人物时间:2024-08-29
黄念祖:事持念佛不能小看念佛、念咒是众生唯一的出路,不然就在六道中转。 开始时就这样一句一句,念完一句接一句,这叫事持。《弥陀要解》里有两句话:“从事持达理持,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5-22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11圆满成就第九 第九品,名圆满成就。以上从第四至第八品,皆显法藏大士因地愿行。从本品起则是果德成就。本品内容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4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三卷14三辈往生第二十四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前品十方佛赞,乃‘诸佛称叹愿’之成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4
黄念祖大德:看淡世俗的缠缚 首先应该是庆祝:第一是求学,大学毕业以后,求深造,在学术上要钻研,要取得更多的知识,在青年的时候这样利用青春,很正确。这是令人欢欣的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4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10积功累德第八 本品中法藏菩萨发大愿已,从愿起行,于无量劫,住真实慧,植众德本。教化无量众生,住于无上之道,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4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三卷16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本品名‘礼供听法’。‘礼供’者,十方世界诸大菩萨,咸至极乐世界,礼拜供养阿弥陀佛也。‘听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4
黄念祖居士与忏云老法师对话录忏公黄老对话录 忏云老法师:这是他们居士的,老居士您是老长辈,...。 黄老居士:哪怕是一张纸,不管哪一位,我这是一个愿,所以必须把这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3
黄念祖居士:《金刚经》一滴 一、小引 很荣幸,也很振奋,在华盛顿会见这么多位深有信根,发心真诚的佛教同信同修,是殊胜因缘。我很惭愧,自己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大家的期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7发大誓愿第六【之四】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文殊菩萨圣诞开示文殊菩萨圣诞开示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 一定要专研究某一宗,才能谈到哪一宗,看来还是净土宗人多。大家很忙,还愿意来,我们很欢迎,对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7 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之第七讲作为最后一讲,从《金刚经》我们完全谈到《无量寿经》了,今天所要讲的是《无量寿经》的宗要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弥陀愿王大愿核心--善导大师独尊之五真实愿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三卷1第三卷 从第十一品至第廿九品上卷表弥陀因地大愿之发起。本卷表弥陀究竟果觉圆满大愿之成就。经中备显极乐依正主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四卷6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用“第一念”念佛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 要知道师对我们有恩哪!我是带着要感恩、要报恩的心情来谈的,为报师恩啊,这是文革之后的第一个工作。第二个工作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9必成正觉第七法藏比丘于世间自在王如来,说四十八愿已,乃于佛前复以偈颂表此行愿,并请证明。以大愿真诚深广故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 黄念祖居士 主讲姜善和居士 录音整理 《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为黄老居士生前于北京居士林所讲,原讲共为七讲,惜当年第二讲录音丢失,故至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初通序2德遵普贤第二第二品是上品圣众之补充。本品之首,于菩萨众中。拈出上首之贤护等十六正士。品末复标余之三众及诸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 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五】【六】【七】(五)持名 愿能导行,既有信愿必然引起持名妙行。《要解》赞叹持名功德说:“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者,名以召德,德不可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大教缘起 大教缘起黄念祖居士讲述 据录音带整理 谈到新近的这一部著作——《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这几年我埋头做了一个著作,几年来什么事也没有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洗濯垢污 显明清白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 一九九零年九月二十三日讲 诸位大居士,诸位大德,诸位大菩萨: 今天这个介绍之词,念祖不敢当。也就是说,愿意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无量寿经(第1集)这个课程,暂时可以名为「净宗讲座」。为什么用讲座两个字?区别於正常的课程。因为讲座有些灵活性、伸缩性,时间的长短,以及次数,可以有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看淡世俗的缠缚 出污泥而不染看淡世俗的缠缚--出污泥而不染 ──送信佛青年赴日进修博士学位 黄念祖老居士著 1987年于北京莲舍 首先应该是庆祝:第一是求学,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三】(三)生信 信字非常重要。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开示我们,信乃是道之本元,一切功德之母。因为从信才出生一切功德。又说:“佛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弥陀疏钞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今天我们讲的是,莲池大师的《佛说阿弥陀经疏钞》。此疏钞通序大意中,首先谈得是明性。第一句是“灵明洞彻,湛寂常恒”。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心声录》:莲宗妙谛(净语三则) 莲宗妙谛—净语三则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以一九八八年于北京居士林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一)在极乐庵念佛道场作 四首(二)深妙禅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四卷2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本品续前,同明极乐菩萨自利利他之妙德,一、先以喻明,二、明真实功德,三、蒙佛赞叹。其智宏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无量寿经(第2集)上次我们把《大经解》的前言,在开始部分做了一些叙述,提到净土法门的殊胜。净土法门的第一部经就是《无量寿经》,而《无量寿经》中有九本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3 本品续前。法藏菩萨发大愿曰:我已发无上正觉之心。我成佛时,国土佛号,悉闻十方,一切有情乃至下等虫类,生我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