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黄念祖:莲公大士净语(全)

入门知识 2023-07-06

黄念祖:莲公大士净语(全)

已亥岁,在重庆侍先舅父南昌梅公讲席,每谈及当代佛教学者,必首推夏莲居先生。念祖素谂舅父不轻许可,因乘间请道其详。梅公曰:此未易言,可少语汝。吾与莲公师兄,同受戒于安庆地藏庵慧明老法师。莲公所会集之汉、吴、魏、唐、宋五种原译《无量寿经》,慧老认为古今第一善本,曾共同持经在佛前摄影,留为印证纪念。四明观宗寺谛闲老法师,于莲公佛学亦为重视。燕京拈花寺省元禅师,为临济正宗嫡传,与莲公尤为至契。省老最后遗偈,有:“单提一念人难信,直至离念始不疑;欲知离念真境界,唯尚一念乃发机。”即亲笔书与莲公者。莲公答以四诗,其中有“抛向虚空谁印可,拈花笑倒老禅师”之句。此诗到后,省老当即示寂。远近竞传,叹为希有,曾载《净语集》中。慧老、谛老、省老三大德,对于莲公相重若此,则其学行见地概可知矣。又数年抗战告捷,调职返都,晤岳父龙友萧老先生,始知于莲公为辛亥袍侣。草函为介,因闻莲公门风甚峻,欲谒而止者凡数月。及得叩见,倍荷奖诲,乃益感先舅梅公相知相信之深,而数十年来南梅北夏并称者,非偶然也。念祖幼承母训,及舅氏讲论,知向佛乘,幸受诺那、贡噶两上师传承之密法,然于儒佛显密禅净各宗,稍窥要旨者,实由我师莲公多方策发启诲,有以育成之。此念祖所永永服膺铭勒,莫敢少渝者也。《净语》者,为我师净课之余,随机偶成。上卷系令嗣东庵、运生两兄录存者,已于廿五年前印行海内外,其下卷则由长白黄一如居士辑录而成,既共合为一编,问序于念祖。自愧弗文,未足仰赞高深,谨就夙所闻于舅氏梅公及显密禅教诸大德,推重事实,略述如上。古来净土之诗,当以永明、中峰、楚石诸大师之作为绝唱,莲池、蕅益、省庵、彻悟诸师继之。自此而下,渐成通套,几乎千篇一律。吾师莲公所作,皆其自道甘苦,直书所见,无一语相袭,无一篇雷同,虽名为修净之作,实则与禅、教、显、密均能融会贯通,深入显出,能令读者当下心领神会。近代作者未见其匹,此皆有目共睹,非念祖一人阿好之私言,可以质诸十方而无疑也。吾师生平,无时不在学中,故其著作宏富,纯从亲身体验而来,立言精当,语无泛施。在文艺方面,除因避乱散失者外,尚存有《渠园外篇》十数种,关于佛学最重要者,则有会集之《无量寿经》及秦唐两译《阿弥陀经》、《净修捷要》、《会译引证记》、《宝王三昧》、《长寿忏法》及《观音宝典三种合参》。至其会集大经之缘起,均详载于先舅父梅公所作之序文中。我师自海外归来,严戒收录弟子,念祖幸由梅、萧两公因缘,忝列门墙,备闻绪论。尝语念祖曰:“真佛徒必能勤俭爱国,真佛徒必能严守戒律,真佛徒必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凡与以上数则相反者,皆系邪见谬种,波旬眷属,非本师迦文教下人也。”于此可见吾师于世法、佛法理解行证为何如矣。师之志行已见于黄一如居士节录、王一叶所撰《渠园诗序》残稿中,不再赘述。尚有须待补充者,吾师每云:“佛法中惟净土宗可以三根普被,因其于一切时一切处,皆能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此与康藏大呼图克图即身成就之诺那祖师所云“密宗红教,乃顿中之顿,亦如中国净土宗,所谓一句弥陀摄万法”之意相同。白教大德贡嘎呼图克图,一见莲师即曾亲告念祖曰:“堪任无上密宗之金刚阿阇黎,仅见此一人耳。”又云:“禅宗达摩祖师口诀,精要了当,直指人心,即大密宗之口诀。”可见禅、密、净土相即不二,皆圆满究竟总持陀罗尼微妙章句。念祖以为读《净语》者,倘用此等眼光观之,方不负吾师之深心,与诸大德开示之要路耳。

弟子江陵黄念祖谨序

净语上卷

渠园幻叟作

后学黄正明、马士良谨校

题《指月录》二首

其一

初祖来东土 教外传佛意

笑杀宝志公 活埋梁武帝

一苇可渡江 九年但面壁

怪哉此头陀 真不立文字

既已绝言说 胡为复招忌

屡毒不肯死 忍痛缘何事

后来见神光 面目翻然异

无法与安心 开口又说偈

更予四卷经 秘密为授记

前后若两人 直似小儿戏

我欲一问之 只履竟西去

从此起葛藤 纠缠永难息

(于此下得转语,方可谈宗。)

其二

我闻卢行者 混迹在黄梅

倩人书一偈 四众称快哉

攫取衣钵去 惠明追不回

十载猎人队 谬被龙天推

失口说风幡 晴空起霹雷

身似菩提树 高坐明镜台

劝人勤拂拭 到处惹尘埃

硬道无一物 空拳诳啼孩

明明神秀语 重新说转来

化为曹溪水 滔滔遍九垓

留下闷葫芦 辗转费疑猜

何处问大通 此意空徘徊

(于此下得转语,方可说教。)

再题《指月录》答艮斋

昔年读此书 拊掌连称妙

今日重翻来 掩卷成一笑

葛藤千七百 歧途二十年

怕作钝功夫 专学口头禅

说来句句空 行时步步有

掩耳盗铃汉 虚空笑破口

我佛正法眼 传灯赖诸祖

徒说盘中甘 那知耕作苦

既而礼天台 又思习密宗

脚踏十字路 帆祝两面风

词章与金石 性理兼事功

弃置虽已久 触着犹憧憧

往来宗教间 入海欲算沙

针针未见血 步步不到家

眼翳而腹空 说食岂能饱

摸象更扪烛 无事常扰扰

妄念纷纭来 驰求难自已

昨是今又非 颠倒情见里

顺迷逆复退 贪去瞋又起

尚未忘得失 何况绝忧喜

粗境犹迷向 细微可知矣

一病经三载 客气渐渐消

妄想随之减 犹如退水潮

静中细检点 所学无一可

亲故凋零尽 看看轮到我

揽镜一长嘘 不见旧时颜

仅余皮遮骨 已无胆包天

如斯而已乎 不禁彻骨寒

佛师父母恩 未报殊难安

业海猛回头 连呼错不止

此等闲伎俩 何能敌生死

昏夜观明星 南无无量寿

险哉此一转 否则佛难救

从此发惭愧 更作钝功夫

笑自由他笑 愚但安我愚

日暮途尚遥 何堪再蹉跎

一门深入去 誓欲出娑婆

生老病死苦 恩怨痴瞋贪

完全打迭起 并入一句参

放下旧活计 闭门学斋公

佛外百不知 诸君恕痴聋

持名兼持戒 信愿为资粮

缺戒成魔侣 无愿坠荒唐

一卷六字经 转破千年暗

眼明志愈刚 天变道不变

人云我念佛 我说是佛念

教内有真传 诸佛齐称赞

撕破旧布衫 扫尽柏树子

踢倒少室山 掀翻曹溪水

唤回卢行者 牵转老达摩

与他同合掌 共念阿弥陀

幻余吟十一首

廿年忧患三年病 客气半随妄想消

垂老幸知归宿处 一声佛号海全潮

文章两汉诗三唐 性理程朱到陆王

教下宗门忙不了 之乎者也误时光

闭门礼诵学斋公 苦乐忙闲一句中

惹得虚空开口笑 老莲非复旧阿蒙

古有真修百不管 我今愿学百不知

清磬数声香一炷 华池宝树影迟迟

自呼自醒还自知 念佛见佛成佛时

三际一心无先后 马鸣龙树是吾师

闻薰闻修经有训 心作心是我无疑

听佛轩中铭座语 拈香先礼雁门师

客来不必问如何 静对焚香念弥陀

一句弥陀非是少 遍穷三藏未云多

戒定慧学三无漏 信愿行三是资粮

我有神通三妙用 持名顶礼更焚香

甫晨已午又斜阳 谁向时光惜命光

人自谈心我念佛 任他掩口笑颓唐

说与旁人浑不解 只有消归自己休

三载闭门无一字 今朝约略述来由

虚空非大心王大 金石岂坚愿力坚

不断葛藤千七百 那知教内有真传

自课六首

念佛缘何尚未熟 思量卜度误功夫

扫净狐疑老实念 更莫模糊掐数珠

唇皮虽动意纷纭 己尚不闻佛岂闻

真念始能得真感 自欺只可引魔军

念来字句用心听 自唤自醒还自应

妄想千般都莫管 声声佛号要分明

广明教理疑方去 死尽偷心念自真

圆显本空澄众染 当前一句见三身

佛在我心中念我 我在佛光中念佛

佛念念心心念佛 若待融通是两物

依正庄严是妙有 一心称念是真空

即境即心成绝待 稍存能所非圆融

答人问话且自勘也十八首

人生多病未堪羞 有病不知最足忧

久历歧途识甘苦 荆榛丛里我回头

认沤弃海昔年事 鼻孔撩天未识羞

我比迷人加一倍 者番举着汗先流

入海算沙闲活计 寻枝摘叶旧通家

面皮脂粉重重洗 始倩麻姑痒处抓

略洗铅华已可憎 庐山真面更无情

有情不是春风面 野渡无人舟自横

未脱衣裳难洗澡 刚披柳絮怕迎风

从来富户不夸富 越是穷人偏讲穷

但尽凡情无圣解 须知圣解即凡情

扫除见网谈何易 才说扫除见已生

临机岂得避刀枪 不是儿童戏一场

赤手空拳容易会 牵前补后事难商

棒头死去方能活 诈死佯活总不堪

金岂畏炉泥怕水 雷生数语是司南

投针见血方知痛 持棒掠空事岂干

磨出秦时旧镜子 借人照己胆先寒

宗门最忌谈境界 教下止许论功夫

除却行持无见地 半瓢不是整葫芦

举来便会何曾会 看去似知实未知

我把棒槌作针用 终须钻透这层皮

不贪玄妙不求奇 莫讨便宜莫自欺

识得平常见玄妙 真能老实是便宜

双眼若明行自稳 三心未发信非深

庭前薝卜香如许 墙外余芳未暇寻

脚根无线似飘蓬 才出迷途又失踪

欲得八风吹不动 须从一句定纲宗

旧雨高才忆两人 谈玄嘲净自成音

归途一步迷来路 望断悬崖没处寻

一句合头千劫债 片言错答野狐身

妄谈般若尤堪惧 抱病掩关懒见人

薝卜林中幻化身 拈来寸草作金针

阿谁智讫情枯后 方信莲居不负人

行人各自有因缘 把手强牵总枉然

满地蓬蒿付灰烬 始堪耕种作良田

儿忆母三首

慈亲德慧世间稀 端坐西归原不违

罪苦痴儿逃逝去 飘零十载尚无依

天涯踏遍渐知非 佛外别无向上机

欲报亲恩惟念佛 几回西望泪沾衣

兄北弟东妹京华 那堪老病各天涯

梦回空有思亲泪 未到西方不是家

劝戒三首

持来净器方盛乳 失去戒珠易入魔

身口未严礼忏废 波旬鼓掌笑呵呵

纵未全持先戒杀 戒杀尚难说甚么

此心已与佛相背 安得慈尊愿力加

果报相寻事可哀 谁从因地识轮回

漫天劫火炎炎里 都自杀生一念来

不觉

不觉沉沦苦 难期道味亲

梦长怜故旧 病久惜精神

有福方持戒 无缘枉劝人

圣狂分一念 未可委前因

常谈

小智不如愚 浅人每自喜

驰求难挽回 颠倒扶不起

平实与商量 嗤为常谈耳

道在平常中 惜君未晓此

良师

病是良师友 销融妄渐休

身曾经九死 志愈藐千秋

一室唯供佛 三年不下楼

半生惭悔处 弃海认浮沤

书感

卞和抱璞空余泪 豫让吞声尚有身

婴臼肝肠贲育胆 雪中断臂尔何人

卖浆者

路傍关去杂货店 门内担来豆腐挑

杂货般般别处贩 豆浆滴滴自家熬

寄雷生

辛亥识君戎马间,元二之际,余观政岱北,君长鲁省教育。余方治宋明诸儒书,每晤谈,君必嗤其谬,凡百余日,自是始深信宗门向上事。

感君毒棒连三月 警我迷顽廿九年

今日相酬唯一语 须知净土外无禅

客笑

老病掩关意渐闲 客来翻笑性情偏

手中一串菩提子 拈起依然个个圆

戒瞋

须燎执烛浑无事 羹污朝衣翻慰人

喜怒由心岂在境 如何学道苦生瞋

莲味

市果盘蔬久厌餐 隔墙桃李本无缘

前年种得白莲子 今日尝来味更鲜

大病中口占二偈辞世二首

生已无可恋 死亦奚足厌

本来无生死 生死由心现

了知诸法空 始信一切有

西方有极乐 有佛无量寿

问东答西九首

莫道心情太寂寥 情怀自愧未全消

莲居佛法无多子 仅识西方路一条

非我念佛佛念我 东方未识故疑西

一方正后方方正 初步迷时步步迷

净不须禅禅须净 未能知有岂知空

西方依正庄严地 不是幡兮不是风

不是风兮不是幡 思量拟议隔重关

何劳更举无生话 一句弥陀万境闲

劝人学佛犹容易 令识西方事大难

为底梅花香未放 因无彻骨一番寒

有人问我西来意 合掌向西念慈尊

我只归元无二路 任他方便有多门

共说修行须径路 径中捷径唯西方

曹溪剩语人人晓 放下坛经细酌量

若非诸佛勤护念 至今仍不识西方

闻道已迟敢自弃 惜哉卅载好时光

普被三根济三有 圆超圆摄无量门

谁能自念劝人念 是即名为报佛恩

某君喜谈禅,见辄滔滔,予唯默对,怪而相诘,赋此报之两首

笑指湖心月一丸 澄怀似此许谈禅

眼前便是三生石 火内谁开五色莲

天女维摩宜并解 南能北秀未容偏

纵然吸尽曹溪水 也应空山坐十年

路滑莫轻上石头 布衫一领出青州

阿谁问我无生话 且坐吃茶歇去休

扫却庭前柏树子 牧来露地水牯牛

铁围山下黑风急 试看桥流是水流

题天青蕉白荷盘研

天青焦百荷盘研,清容居士降雪楼中物也。甲子春得于稷门,藏之八年,今供余课余染翰之用。小诗铭志,用苕生自题七字为起句。

荷盘研露写新诗 甘作诗人亦是痴

洗净世间文字习 写经画佛傍莲池

梅月古研

铁干冰心玉一枝 移来栽向砚头池

寒香彻骨月华满 正是莲居晚课时

无闷两首

狂心果歇方无闷 世不能知道始尊

九死余生契此语 纷纭幻迹更何论

两字渠园亦幻余 园非是我我非渠

浮生有境终归幻 除却莲邦未可居

自此改号莲居,专修净业矣。

今昔两首

风云湖海昔犹龙 经卷蒲团此秃翁

傀儡登场两出戏 个中谁是主人公

人嘲龙性随云去 我幸秃翁是少年

白业堂前新活计 华池学种未开莲

题《净土诗钞》

爱读五家净土诗 中峰楚石到莲池

灵峰西去省庵寂 百偈彻公亦总持

秃毫

半管秃毫吾不贫 课余偕尔乐残春

写来都是家常话 留赠他年同样人

听佛轩课余宴坐两首

踏破疑城信愿专 个中甘苦未须传

几回欲逸脱缰马 一线孤牵上水船

病久确知念佛好 魔多反使道心坚

迷云障雾重重过 瞥见澄潭月影圆

坐阅空花又一年 唯期寡过厌谈玄

每将妄习从心洗 渐觉佛声逐念圆

动静相依清净戒 根尘齐摄宝王禅

乐邦苦海历然在 何去何从莫问天

今人粗窥唯识,便拨净宗,是一非余,斗争坚固,目睹现状,慨然而已

法门无量本圆通 那得分张矜异同

几许名言添教海 一声佛号满虚空

西方要诀经疏在 东土嫡传性相融

唯识何尝轻净土 慈恩莫忘旧宗风

玄奘、窥基两大师,为东土法相之祖。《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为三藏所译;《西方要诀》、《阿弥陀经疏》、《弥陀同赞》等皆慈恩所著。古今深通性相,未有蔑视净土者。

经行

少壮俄顷老病侵 几人未老惜分阴

乐邦路稳牵谁走 世道歧多听自寻

幸有一长唯念佛 了无可说且观心

空堂叉手经行久 忘却秋宵月满林

家人晚课六首

闹市声中念佛堂 一家净课晚琅琅

谈玄不学庞居士 自有莲风四面香

般若菩提(二三两孙名)共一行

童婴半解礼空王(五孙佛性未学语已知礼佛)

大孙七岁娴梵呗 也唱阿弥相好光

赞韵引开六字经 莲居记数最分明

轮珠百八徐徐转 坐看儿孙绕佛行

圣解凡情不用消 洪名才举海吞潮

自他三世何曾隔 万亿途程未是遥

鱼磬声声净客尘 听时更比念时真

阿翁半世为奴仆 幸得弥陀作主人

宗门回首袁宏道 儒教翻身彭二林

欲问风光在何许 虚空一片海潮音

幻余室幻语,运儿节录第五卷,举似省元禅师,颇蒙印可,并题二偈,赋此报谢五首

工迥更耕冈光江 南无西方是故乡

欲叩宗门问境界 翻嫌境界是文章

歧途历遍足生茧 苦海回头鬓已丝

薄有善根堪自信 乐邦路稳渐能知

离念未能方念佛 是心是佛久无疑

全身已在含元殿 更把长安问向谁

纵能离念还须念 不念弥陀念阿谁

众生无尽愿无尽 念佛何尝有已时

半生踏着一条路 梦话写成几句诗

抛向虚空谁印可 拈花笑倒老禅师

诗到二日,师即示寂,奇哉。

奈尔何二首

不念弥陀念六趣 非归净土归娑婆

两条道路分明甚 背佛趋魔奈尔何

此事本来也太奇 顿教一念越三祇

佛云难信诚难信 万亿人中一二知 (楚石句)

答任城靳艮斋居士三十一首并序

艮斋居士习《起信论》,自谓观真如三昧,已得见性断缚,万法皆空。睹余抱病掩关简缘习净,斥为偏小,施以棒喝。又复函示四偈,自述所证,盖欲我舍净归观,共觅捷路。自揣根钝,未遑承当,率草俚句,用答厚意,略陈甘苦,非苟异同。诗虽成于俄顷,语实出于肺腑,饮水冷暖,本难问诸他人,现身说法,普愿回向净土。居士倘有意与我把臂共行乎?藉曰未然,则姑留此为他日印证之资。愿游莲海,志在乐邦者,庶亦有取焉尔。

(壬申三月,今夏识艮斋居士于广济寺,伟仪宏论,四座倾仰,每于讲坛述学佛因缘,必盛赞夏莲居先生为己良导。后月余始识莲公,乃备询艮老学行,盖自起卒伍历将相以迄于今,未尝一日废书,因弥敬服。莲公此诗作于五、六年前,彼时艮老方究禅悦,于净宗未暇深讨,今则佛不离口,珠不离手,不但自念,且劝人矣。尝观两公互相推重,欢若弟昆,及至各抒所见,则又毫不假借。莲公苦口砥砺处,正其深心相为处;其质直不欺处,亦正其学问得力处。艮老述学不忘所,自亦正其心地光明甘苦自知处。古云当头棒脑后钳,非但能受者少,能施者亦不多。读者幸于此等处高着眼,方知达人作略,迥超常情也。莲森附记。)

放下昔年旧葛藤 钝根久不慕传灯

尚余一句弥陀在 万法皆空愧未能

唯堪念佛兼持戒 根器如斯敢自欺

此是莲居立脚处 和盘托出报君知

尘根虽小法非小 直向西方路岂偏

六字真经含万象 何来大小与偏圆

公嫌念佛执心重 我恨执持尚未坚

千万句能如一句 那时重与论偏圆

传戒法师老慧明 教吾念佛意难倾

不施棒喝但无语 颇怪此翁太世情

无言即是三顿棒 觌面失机敢怨人

当日云何不知痛 只因习气遍全身

多生习气油中面 一句弥陀暗室灯

照破无明从此始 宗风敬谢岭南能

曾修止观礼天台 枯坐经年解未开

那知三观三摩地 都自一心一句来

观即是能境是所 能所炽然妄岂除

举体在缠遑说断 从头更作钝功夫

地水火风悉是假 生老病死又成空

中道毕竟在何处 一句弥陀空假中

复遇禅师号省元 坚云念佛胜参禅

驰求我更寻方便 念久原来在佛边

真言宗遇白尊者 灌顶曾传六字明

显密圆通佛一句 千潭月朗水同清

摄禅归净从来有 离佛谈心未始闻

百千经论分明在 早已从头说与君

君观真如论三昧 我甘老实依莲池

有愁莫向无愁说 除却阿弥总不知

念念洪名大圆镜 声声佛号水清珠

无量寿光体相用 更于何处见真如

千圣齐临遮不住 万牛共挽岂回头

虚空纵令有时尽 我此持名永未休

直趋无上菩提路 破釜沉舟自主张

我有愿王作法铠 饶他棒折愈生光

宗乘教海两汪洋 那有功夫论短长

八教五宗吞一口 持名而外更何商

能知怯弱胜轻狂 愿切行专铁变钢

莫负净宗真法乳 梁唐两译细参详

君已见性称断缚 我犹学地作功夫

境界相悬难凑泊 何堪依样画葫芦

三量齐彰说非量 绳本全麻认作蛇

不是葫芦不肯画 画成早已变冬瓜

敢把冬瓜印自己 未闻佛法作人情

欲将不肯酬高谊 冲口弥陀又一声

都摄六根学势至 返闻自性奉观音

此真我佛异方便 向上一机莫漫寻

能念心外别无佛 所念佛外岂有心

直指单传无过此 莫将落叶作黄金

是心平等无高下 径路修行有易难

蚁子上山帆顺水 如何并作一般看

斯世无如我敬公 相期自不与时同

年来颇抱杞人虑 第一严防豁达空

公垂耳顺我知非 驹隙晨光恨熹微

欲仿匡山邀伴侣 可怜眼底故人稀

此事岂容再蹉跎 快哉一语抵长歌

若要不坠蹉跎路 只有弥陀念得多

浊世相期与相爱 明公而外更何人

佛恩难报各珍重 誓向今生度此身

若人专念弥陀佛 是名无上深妙禅

真传教内分明在 教外何须慕别传

敢诩金刚不退心 难将片语昧前因

这重公案谁拈却 问取莲花国里人

卜居示儿四首

槐西老屋气清疏 十载播迁暂此居

净扫厅轩先供佛 旁开畦圃为栽蔬

惭无广厦庇寒畯 颇愿佳儿读父书

福地须从心地卜 祥光每集德人庐

阿翁笑比石头顽 耻效儿童说苦酸

五十家居三四载 半生哀乐万千端

但闻王谢沦佣保 几见庭柯集凤鸾

宅为某妃母家第,半荒圮矣。庑居者,其戚某王孙也。光宣间,其世父某邸曾礼致余,王孙所习闻,以故于余颇恭。洽因备谈勋旧近裔流落状,十年间以伶仆赡身口者比比也。

客邸幸能蔽风雨 不堪南望水天寒

鲁西河决,吾郓当其冲,泛滥数月,横荡千里,严霜已降,人将何堪。

懒从秦烬问渠园 海市乾城久等观

究竟坚牢唯佛土 往时迁执误儒冠

老怀渐觉炎凉少 汝辈勿忘世路艰

陋巷可居人莫陋 眼中宫阙几兴残

了缘未易且随缘 借镜观心境自宽

过眼暂时分好丑 到头半点不相干

蒲团坐破乾坤小 佛号持纯妄念单

刹那诗魔妨净课 应知结习断除难

赠某居士十六首并序

某君潜修净业,策励颇笃,时于静中,感现胜境。微因理谛未融,犹存取舍,疑障忽起,遂遘小亟,屡经启迪,未脱见网。比以病中近作请正,草此报意。幻人夙戒吟咏,久屏笔砚,既已悯其艰惫,又复嘉其勤渠,不觉称心而出,信口而道,言虽拙率,心则质直,既不得以诗论,仍以寐语观之,可也。丙子仲冬,莲翁记于燕都寄庐之校经室。

如何习净又吟哦 从古诗人妄想多

珍重余光多念佛 更莫平地起风波

若问如何出爱河 只有弥陀念得多

念熟方能登乐土 倘生不免堕娑婆

误人第一是多疑 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 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 咬定牙关念阿弥

念得疑情连蒂断 到此方知我是谁

泥牛入海随波散 在冶良金色更光

道力须从境上炼 不是闲话说一场

宇宙生死大疑团 其余枝叶总无干

若从枝叶疑将去 欲破疑根事恐难

心地常飞六月雪 火内方开五色莲

子细思量无别术 单提一念要勤专

舍身不难舍念难 此是学人第一关

欲乘宝筏渡苦海 切莫寻常被眼瞒

念佛不难断疑难 疑根便是铁围山

此关不破终成误 甘露每同毒药看

道人须学石头顽 那有功夫说苦酸

炼得此心顽似铁 风吹雨打不相干

全身是梦何须说 执梦为真更笑人

般般过去都成梦 只有当前一句真

疑心净尽见真心 凡圣良莠一念分

全在功夫绵密处 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 思量卜度转成痴

扫除自己闲枝叶 除却阿弥百不知

病根深处无须讳 肯念弥陀已得医

万行庄严勤警惕 念头才起愿王知

生处熟时熟自生 熟来一念也相应

但肯勤添灶下火 何须过虑釜中冰

无心始可登觉路 有口只宜念弥陀

佛号万千犹患少 世缘半句已嫌多

月莲观

一字含千理 圆明万象赅

息风通觉路 心水润华台

皓月孤悬处 红莲八叶开

果能观自在 即得见如来

阿字观

一念相应际 光明显自心

顿严身口意 泯绝去来今

字是无生曲 声传劫外音

法门元不二 总摄佛莲金

念佛声

檐际椿杉次第青 今春首度到阶庭

邻家笑语遥相顾 常听此翁念佛声

学法二首

佛法贵精不贵多 洪涛万里一帆过

竹头木屑空飘泊 不解成舟难渡河

佛法贵精不贵多 也应多里广搜罗

剥蕉酿蜜丝抽茧 杵欲成针须耐磨

神珠

我有神珠旷代珍 光明四彻照迷津

儿童不识珠无价 只好随缘举似人

会校《无量寿经》粗竣敬题二偈二首

传译独多来最先(自汉迄宋凡十二译)

五年读校亦前缘

慈尊加被成斯本 遍放神光照大千

此是净宗第一经 详赅圆顿括三乘

若非夙植福兼慧 虽欲暂闻亦不能

净语下卷

渠园幻叟作

后学黄正明、马士良谨校

香赞

戒定真香 虔诚修供养

普令闻熏 善根皆增上

香气心光 悉遍满十方

诚感佛慈 加护恒吉祥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释迦佛赞

释迦尊 号觉皇 觉行圆满难量 娑婆业海作舟航

转法轮 开宝藏 九界导师人天仰 破妄显示真常

诸佛称赞遍十方 径路指乐邦 大恩大德不可忘 惟有勤宣扬

长寿佛赞

无量寿 甘露王 威德愿力难量 洪名虔称消灾障

化火宅 为清凉 菩提心中接佛光 福慧善根自长

一向专念莫彷徨 勤熏戒定香 信愿行三是资粮 苦海得慈航

观世音菩萨赞

观世音 圣中尊 大悲愿力宏深 广度群生出苦轮

证圆通 伏闻熏 称名无刹不现身 循声妙应普门

常念消罪灭贪瞋 全凭信念真 潭清风定月始临 灵感在自心

大势至菩萨赞

大势至 净宗尊 特倡念佛法门 西方三圣为等伦

主弥陀 伴观音 智光常护念佛人 震伏一切魔军

净念相继摄六根 果觉为因心 横超三界妙难论 宏法报佛恩

地藏王菩萨赞

菩萨尊 地藏王 大愿大力难量 金锡宝珠庄严相

拔恶苦 利冥阳 果海逆流悲愿强 弘誓普救十方

归命忏悔免灾殃 慧日消严霜 心若空时罪亦亡 离苦往乐邦

长寿忏五时回向颂五首

第一时

梵呗音声 和雅肃静 清畅哀亮表至诚

诸佛为证明 声遍法界 普利诸有情

第二时

如来世尊 众圣中王 分身济物现道场

天人咸归仰 慈悲愿力 摄化遍十方

第三时

能知惭愧 即是善根 愿切行专在信深

业净须功纯 破妄显真 决定出迷津

第四时

业海茫茫 苦恼无量 惟凭佛法作津梁

摄入如来藏 破除三障 同仰智慧光

第五时

宝王三昧 礼忏道场 功德殊胜妙难量

灭罪消灾障 福寿增长 六时恒吉祥

佛光三昧颂

病中读《心赋注》及《大慧语录》,于《华严》互入互摄、遍融遍照之旨,若有深契,持名作观,颇获密意。全修在性,即事而真,爰作此颂,普供有缘。

阿弥陀佛大圆镜 无量寿光体相用

我在光中念弥陀 字字光明从口出

光化甘露灌我顶 随声遍透诸毛孔

一一毛孔又放光 身心融现光明幢

光明即是如来藏 圆周法界含万象

一真无妄绝名言 只以此光宣妙法

是法即是此光明 不离是光说此法

(以上三句是大慧禅师语)

无边无碍无等光 智慧常照清净光

欢喜解脱安隐光 超日月光难思光

有缘幸遇此光者 垢灭善生得解脱

(十二种光见《寿经》)

称名时即遇光时 珍重此时莫空过

性修不二无先后 始觉究竟即本觉

一灯照破千年暗 佛声不断光不断

不动不摇不分别 佛我声光成一片

此事非难亦非易 唯在信深行得至

千佛光称无量寿 诸祖灯传西来意

一法统摄一切法 显密禅净何曾二

承佛慈力如是说 摩诃般若波罗密

假使铁轮顶上旋 定慧圆明终不失

愿此妙光被含识 破暗除苦超恶趣

赞佛赞法赞光明 方便助显第一义

回向无量光佛刹 普愿同登欢喜地

诸佛秘密甚深法 旷劫修行今乃得

若人开明此法门 一切诸佛皆随喜

以上四句,唐代高僧解脱和尚修华严佛光观,感化佛现身为说此偈。

净宗径二首

其一

有大善根智慧 始愿念佛往生

定要极乐现前 坚持万德洪名

由他妄想纷扰 我只字句分明

最忌矜躁卜度 但期自矢精诚

泯绝人我知见 专顾正念直行

树喧每因风起 月现都为波清

其二

一句六字真经 循环莫教暂停

无论苦乐动静 耳边历历佛声

防被境缘牵转 如护生鸟风灯

分别即是魔网 菩提不染凡情

从容绵密做去 功纯念念圆成

此乃径中捷径 何须更觅途程

专勤坚久偈

万德洪名 牢牢把守 心不离佛 佛不离口

行住坐卧 珠不离手 句句恳切 字字不苟

唯专唯勤 必坚必久 声满天地 光涵星斗

独修良佳 勿强人偶 勿背良师 勿近恶友

理辨邪正 言少藏否 善皆可法 何问谁某

恩怨纷纭 等是空花 梦中说梦 何分好丑

世间万事 甘让人先 信愿持名 决不落后

果能心口 字字相应 净宗功夫 十得八九

果能念到 心境如一 方知真空 不离妙有

光明百字箴

佛光灌我顶 甘露遍我体

头臂胸胁腰 股胫达足底

外皮肤毛孔 内脏腑骨髓

一被甘露明 垢障悉除已

冤对鬼神煞 恶报凶灾劫

病苦与魔恼 从此永消灭

正念常现前 更莫造新业

身心顿清净 荧若硫璃瓶

善根时时长 福德智慧增

信心日坚固 灵感妙难思

莫忘四弘誓 自有佛加持

冬夜读《道德》《阴符》《参同》《悟真》

漫说一偈

致虚极 守静笃 禽在气 机在目

三五一 圆中土 养以文 克以武

约身心 归一处 法虽权 导初步

真玄关 无所住 念头上 见工夫

称洪名 主中主 一切法 只为辅

句分明 字清楚 不间断 不模糊

禅净密 摄一句 千万劫 难遭遇

迷即凡 悟即佛 忘是迷 念是悟

宜自珍 莫蹉误 直念去 在觉路

佛欢喜日课余偶说

念佛即是自心现 迷时不念悟始念

迷即众生悟即佛 不念是迷念是悟

无心外佛为所念 无佛外心能念佛

弥陀教我念弥陀 最极圆顿了义语

不念过去与未来 专念当前这一句

灵光独耀脱根尘 念念无生念念佛

一门超出妙庄严 万法归元无二路

迦陵音

祈祷法会第二日,音节稍舛,面斥悦众。道场圆满后,李子中宏以柬相规,直谅不欺,末法稀有之士也。既嘉其诚,且不忍辜其意,咏此报谢,不自知其言之赘矣。

道场鱼磬军中令 号令不明众难定

三昧欲修普贤行 首在如法辨邪正

散慢乖舛不相应 那得袖手托无诤

先师当年教不佞 圆通先从耳根证

六字四鱼一声磬 磬声定与陀字并

错落模糊缺诚敬 初快后慢尤为病

忌涩与燥及生硬 粗厉飘忽杂卫郑

佛号鱼磬稳相称 匀静绵密心不竞

微妙和雅清而劲 不使一声成饾饤

浩浩源泉流莫罄 万派朝宗归一乘

互融互摄以心听 听久转凡能入圣

闻薰闻修闻自性 一根还原诸根净

此是莲宗真途径 纯以音声续慧命

统收八教无余剩 唯佛与佛乃究竟

渠园法会昔称盛 吾师百日为尊证

大众齐声心光迸 帝网千珠交相映

不浮不沉不蹭蹬 愈准愈稳愈精莹

灵瑞屡臻咸称庆 三月忘疲有余兴

诸山云集赞殊胜 皆缘鱼磬得其柄

如治国有贤执政 一法善用安万姓

每忆师训惭且儆 卅年幸未堕坑井

聊述所闻资借镜 不审何人堪持赠

频年净七忝领众 蒲柳连番充梁栋

恪守遗规何敢纵 妄念全凭音节控

恳切联贯无隙缝 务使字字不落空

如习骑射学引鞚 心心向的期必中

清畅哀亮忘伯仲 梵韵自然如鸣凤

要知节拍即妙用 神奥不与他宗共

匡山建社迄唐宋 诸祖于此咸注重

楗椎尚乖声错综 顿教全堂入嚣哄

颠而不扶良足恫 佛法敢作人情送

此次临坛殊瞢瞢 愧未先期施磨砻

躬冒讥嫌斥侍从 疏率不顾他人讽

平素讲席戒倥偬 何图当机亲入瓮

即时自觉已内讼 是虽小失良堪恸

末法众生惯欺哄 言论往往不由衷

背则嘲讥面则颂 或复颟顸学笼统

太息无人发其幪 兴言及此心常痛

李子护法诚且骾 为报佛恩不待请

寓规于颂宛而冏 譬霜夜钟叩以梃

铿然令人发深省 有过得闻窃自幸

昌言未拜意先领 兹贶重于吾家鼎

我亦借机陈概梗 如箭在弦锥脱颖

直心相酬勿嫌耿 苦后微甘似饮茗

弱冠习儒志颇猛 侃侃自将号英挺

百城坐拥辨燕郢 心未能安空延颈

中岁参禅驴窥井 狂来几蹑毗卢顶

教乘算沙枉说饼 学密徒知希圣境

习定修观意强屏 坐沉死水弄光景

向外驰求不得逞 腊味尝透念冰冷

苦海欲出无引绠 大经一卷遇救艇

踏遍天涯空驰骋 回头那知金在矿

从此心灯常炯炯 宛似初月升东岭

追忆前尘如梦影 梦中说梦梦未醒

吁嗟乎净宗易行不易懂 往昔窥天恃一孔

究理渐深漆破桶 乃知万法此其总

如贫得宝喜欲踊 抚臂勿失手坚捧

夙世微善薰成种 鸟将出笼丹化汞

敢云八风吹不动 念兹在兹口常唪

君不见学道每为邪见壅 正知未开信难巩

瞎马夜骑不知恐 高低坑坎随人踵

门户分张谁作俑 摸象扪烛辩蜀陇

黑白淆乱趋承奉 直笔今世少南董

试登高原望邱垄 朋旧墓木半已拱

逝波残照令人竦 四恩未报泪欲涌

自问犹堪贾余勇 从明得明眼不蒙

一门深入绝繁冗 那有余闲争荣宠

况今满目见灾眚 浊世滔滔丧彝秉

欲海横流卷沧溟 挽澜回狂孰可凭

炎凉奔逐观优孟 贪瞋驱使忘其胫

欲得世界真宁靖 须从人心先调整

此论久蓄意未逞 一吐快如骨去鲠

感君直谅泯畦町 报以刍荛语多哽

生鸟风灯各惕警 暂尔失念魔来诇

身口意三相涵泳 炼之以动养以静

信深愿切勤且永 自然成片如钉锭

甘露涤尽无明酩 莲胎日长出泥泞

法门无量虽平等 如说行者乃得拯

他年花开弹指顷 十万亿程元非迥

噫嘻乎专修贵如衣尚褧 千言何又信口咏

即令字字皆中肯 转眼陈迹等破甑

始知结习坚似珽 掷笔爽然良自憬

在极乐庵念佛道场作

甲申冬四首

其一

念佛最忌 精神涣散 字句模糊 先快后慢

既无音节 又不联贯 心不应口 声不摄念

轻忽养识 古德所叹 如此念法 永难成片

其二

声和韵稳 字正音圆 恳切绵密 沉着安闲

声合乎心 心应乎声 心声相依 妄念自清

其三

佛号如珠 念头如线 分则各离 合则成串

心不离佛 口不离念 如线贯珠 相续不断

其四

未能一心 先求专念 未能不乱 先学成片

真勤真专 功效自见 无须问人 还请自验

听佛轩记

法门无量 要在明心 功高易进 无如念佛

此方真教体 清净在音闻

欲成三昧 先修耳根 一切时中 佛号历然

声不越窍 耳听常满 随缘自在 闻性内熏

思专想寂 滞情融朗

佛是本觉 念是始觉 以念启闻 以闻修念

闻即是念 念成于闻 有念必闻 无闻非念

有念念息 无闻闻尽 从闻入流 返闻自性

但能声声唤醒自己 即是念念常觉

但能不随颠倒 即是翻破无明

初则背尘向觉 继则始觉合本

久则始本相泯 自然能所两忘

直念去

弥陀教我念弥陀 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 原来弥陀念弥陀

昼夜念佛道场中率成三偈供养大众三首

其一

只此一句佛 俨然六字经

一佛圆万德 六字括三乘

善信齐力念 名号同口称

譬彼百川水 浩浩赴沧溟

香花遍庄严 触境信愿增

众籁悉沉寂 鱼磬相间鸣

鱼叩涂毒鼓 磬叶当风铃

梵音狮子弦 赞呗云中笙

微妙而和雅 哀亮畅以清

此方真教体 大要在心听

心月孤圆处 光涵万点星

互映帝网珠 同燃无尽灯

返闻闻自性 千虑一时澄

如贮摩尼宝 映澈琉璃瓶

何须问灵感 但期矢精诚

龙天普护持 有若影随形

其二

心光遍法界 佛声满虚空

我在佛光内 佛现我心中

自他何曾隔 显密本圆通

横既赅八教 顿复摄五宗

破暗凭慧日 开慧仗息风

风大托慈力 扫荡魔恼丛

慧日何以朗 持名莫暂慵

甚深难信法 自庆得遭逢

行住坐卧处 精勤用专功

泯然绝能所 生佛根本同

种种差别见 都向一念融

不必参是谁 此即主人翁

其三

既念弥陀号 当行如来行

一觉一切觉 一成一切成

一念一切念 一声一切声

根境元不二 自唤自己醒

声字皆实相 同呼同时应

心净佛土净 心平世界平

愿将功德海 普润诸有情

明济众厄难 消除三垢冥

誓乘般若船 同向彼岸登

三尊齐加被 十方为证明

感怀四首

也曾人海试飞腾 笔绕春虹梦有棱

十载禅心空落莫 入魔入佛两无能

入魔入佛两无能 炯炯孤光冷逾冰

文字千秋供一唾 素心幸未负青灯

古音未寂虞晖阁 旧稿争传云护楼

共对湖山天似漆 不堪风雨满齐州

检点韬钤付逝波 喜听清呗厌闻歌

空王不语天魔舞 满眼苍生奈尔何

深妙禅偈

有大福德始念佛 发菩提心修十善

佛说无上深妙禅 浅人当作浅法看

四仪庄严三业净 坚守重戒勿少犯

打破人我是非关 放下生平闲知见

谈玄说妙不相干 三字真传老实念

只此即是长夜灯 苦海慈航斩魔剑

要拔多劫生死根 直拼此身作呆汉

五宗八教一句收 切莫念外觅方便

过缓过急同是病 强想一心心愈乱

志坚如钢气如绵 不间不杂自成片

因心果佛互感应 根身器界潜转换

烦恼未伏念不一 习气不除佛不现

千万句如一句时 何愁不见弥陀面

此事非易亦非难 三昧全凭信行愿

知苦

人必知苦方思出 苦缘不具岂能知

缘具不知乃真苦 能知即是善生时

题龚伯衡居士遗像并序

伯衡居士既逝,贤嗣维熙戴其遗像,恳求书题。予以简缘养疴,久屏文字,佛法无可说,世法不须说,点染虚空,徒增幻影,敬谢不能,黯然而已。乃遣使敦乞,至于再三。爰述曩时与居士共学机缘,口授儿辈笔之楮素,付与来使,张诸灵帷。一以抒维熙无尽之哀,一以酬居士相知之雅。幻人说梦,不觉言长,普愿见闻同植净信,庶亦居士平昔所谓因指见月,现身说法之遗意乎!维熙童时,问字予门,惟望益励前修,勿忘故训。应知所以报亲恩彰大孝者,当别有在,非徒作目前之悲所能毕乃事也。至于居士懿行治绩,维熙昆季已具述之,齐鲁人士,类能言之,固无待余作琐琐泛誉之词也。

遗像在此 斯人何往 六十三年 梦幻影响

一别八载 竟成永诀 佛法世谛 了无可说

理则如此 难遣者情 未能免俗 老泪为倾

君昔曾参 谁字公案 请为拈出 从头细看

巍巍堂堂 现宰官身 君看是谁 孰幻孰真

机缘一二 说与贤郎 普愿大众 回向西方

元二之间 同官海岱 我号学禅 实居门外

忽儒忽佛 泛而寡要 君已习宗 开口便道

所最服膺 指月坛经 千七百则 有如泻瓶

我于尔时 嘿不置词 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君之契我 殆有夙因 片言可否 数日悲欣

如切如磋 或官或绅 一和一介 不缁不磷

又八九年 同薰戒香 净因虽植 未办资粮

治绩循良 龚遂黄霸 千秋事业 半生梦话

乙丙之际 妖氛漫鲁 万姓倒悬 四民涂苦

君已见机 解组来津 我亦去国 乘桴避秦

野鹤倦飞 归来海外 大难不死 彼此健在

劫火正炽 比邻天涯 故里既墟 四海无家

宿业所招 何怨何尤 孰为是非 遑论恩仇

逝波残照 暮鼓晨钟 处处相告 无常苦空

金石书画 性理词章 非究竟法 胥付汪洋

阅尽沧桑 此心转定 君禅如何 吾欲习净

君貌虽丰 神则非愉 我询所苦 微俯而吁

未几我病 借病杜关 不用将心 强乞人安

方其健壮 谓将有待 病苦既来 健壮难再

多生病根 烦恼习气 借此调伏 莫留余地

病是良师 身为苦本 此关不透 争得法忍

学佛三天 佛在眼前 学佛三年 佛在天边

乃知此事 非同儿戏 决难凑泊 不容思议

情识卜度 气魄承当 颟顸儱侗 非愚即狂

发大惭愧 作钝功夫 道味果亲 世缘自疏

心不离佛 珠不离手 苦乐动静 佛不离口

亲朋交劝 谓我着魔 任人非笑 我志靡他

船到中流 岂得休歇 心坚逾钢 身轻似叶

生老病苦 已备尝矣 所未尝者 仅余一死

如此而死 死胜寻常 愿王为导 决往乐邦

咬钉嚼铁 愿不少阻 大丈夫事 异小儿女

甫晨已午 又见斜阳 一寸时光 一寸命光

忙处欲闲 闲时须忙 末后一着 早自主张

卧病三载 九死一生 了无所得 唯愿持名

乃知已往 说一说两 随人语言 不关痛痒

不知净者 由未识禅 果能识得 一念万年

参须真参 念须真念 一处非真 两俱不算

若说好听 或图好看 纵到驴年 难见佛面

乃知此法 直捷简易 至圆至顿 究竟了义

横该八教 统摄五宗 即心即境 非幡非风

千经共指 万善同归 曲为中下 专接大机

甘作呆汉 自安钝根 万阻千艰 幸入此门

入得此门 方知归路 历遍天涯 未离故处

到家不难 难于初步 强逞聪明 必归自误

眼中故人 凋零尽矣 老病相望 唯吾与子

原冀他年 一畅斯旨 我病渐瘳 君竟不起

君昔参究 颇称健者 话头提撕 昼夜不舍

已获静境 旋为物迁 殆古所谓 无净有禅

病苦来时 俱不得力 泛泛者流 宁不悚栗

乐天晚年 专念弥陀 西方公据 徒传东坡

君于净宗 亦具正信 未遑专修 不无遗恨

昔年聚首 笃嗜吾文 不堪持赠 以此慰君

之乎者也 久不复记 信口占来 非赞非偈

不假雕琢 不涉谀妄 本来面目 平生直谅

付与贤嗣 张诸灵帏 同声念佛 助君西归

永离尘垢 莫恋人天 迳往华池 早开宝莲

一声佛号 是究竟道 下士闻之 哈哈大笑

死者勿悲 生者勿笑 这付皮囊 均须脱掉

脱掉皮囊 本亦无妨 夜行无烛 道险途长

空一切空 有一切有 西方有佛 号无量寿

未来苦果 过去公案 一句现前 万缘齐断

已结净缘 终成善友 震威一喝 君当点首

净宗学人郓城夏莲居敬题

老实念

但只老实念 不必问如何

莫管同与异 休论自与他

止贵愿力强 那怕妄想多

散乱固成病 分别易入魔

境缘无好丑 佛号一扫过

句句念能真 决定出娑婆

答禅客

禅客来问念佛理 我说此问从何起

念佛是我我是谁 佛我究以何为体

水底月影镜中面 水月镜面从何现

何者是假何者真 请君问取镜中人

一念融

口说极乐邦 心恋娑婆界

如此念弥陀 佛在西方外

佛自我心现 我在佛光中

念佛佛念我 根境一念融

念佛偈

一声佛号一声心 念念弥陀摄六根

字句分明耳应口 凡情消处见慈尊

挽现明法师十一首

挽广济寺退居现明长老

暨法徒鹫峰寺住持宗月上人

摇落西风万木哀 娑婆长谢证金台

明知抱有重来愿 特为人天痛此才

论才已足冠当时 能转乾坤世不知

无数饥黎齐下泪 霜宵忍冻拜莲池

(倡设利生会,全活难民无算,示寂后哭拜者甚众。)

老僧六十更何求 甘为群生作马牛

此即迦文真法乳 人间谤赞等悠悠

廿年尘海自藏身 悔向云端露一鳞

非我识公公识我 眼中瞳子面前人

(民国三年,道阶长老斋予于法源寺时,现公自湘来依道老,但未相识。越廿三年,已为广济寺退居,由靳公翼青介谈,极为契合。)

眼光照破四天下 火内栽成五色莲

此语微公谁印可 影涵潭底月当天

(尝谈及净宗纲要与三经精义,甚荷称赞,因三度见访,坚约担任莲社副社长。)

为法忘身知愿切 爱才若命见心虚

初衷亦有相同处 说到和光愧不如

(对人无分智愚贤否,皆能得其欢心。)

平生有志复莲宗 喜遇东林原继踪

岂意远公先去也 遗民反作后凋松

调狮伏象苦经营 已堕门庭手再擎

目瞑复开缘底事 当前人我已纵横

(两次重兴广济寺,艰难缔造,劳苦万状,后之来者其深念之。)

孤飞倦似云中鹤 法侣寥如曙后星

重过西留村畔路 满襟热泪为谁零

(广济寺为唐代西留村故址。)

拖泥带水嘲人易 玉洁金坚律自难

寄语同修各猛省 魔风劫火正弥漫

法门前路事茫茫 两载空惊岁月荒

一语告公堪自信 身心迄未背西方

(余遵智者大师教,于一切时一切处,坐必面西,决不背西而坐。)

挽宗月法师四首

阿师示疾经年逝 弟子追随弹指间

若问行踪何者是 知君正在铁围山

(宗公于现老示寂之第三日,无疾坐化。于坐化之前二时,余尚见其在灵旁长跪,神色如常,毫无异状也。)

愿力机缘各不同 或期迅捷或从容

大人作略何曾异 都向无常示苦空

撤手便行绝点尘 从来果净在因真

此公姓氏君知否 三十年前刘善人

成佛还须先作人 凭将忠孝显空门

十方赞叹龙天敬 即是名为报佛恩

(余常谓宗公于佛法为忠臣,于师门为孝子。)

挽印光法师集秦唐两译《阿弥陀经》

法音宣流(秦) 令得殊胜利益安乐(唐)

慈悲嘉祐(唐) 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秦)

挽慈舟法师

教演贤首 行视匡山 瓣香莲池 折衷蕅益

以上宏下化 护持心灯 不矜奇 不立异

坚秉清规遵祖训 讲经数十座 七众弟子几万余

成就慧身 非由他悟 今竟去 去则实不去

缁素共含悲 各宜自珍期嗣响

律阐终南 宗承临济 北邻红螺 东接灵岩

以六信三学 庄严净土 见得到 说得出

力诫佛法作人情 戒腊四八年 五色舍利两千粒

益征妙有 能显真空 志往生 生则决定生

圣凡齐赞叹 群祝乘愿希再来

挽万慧法师二十一首

万慧法师为佛教硕德,宏化国外垂五十年,今闻示寂仰光,缅人公谋建塔纪念,则其教泽所被,概可知矣。贤兄无量教授,以遗照索题。口占短偈,用申挽敬。

闻公出家事 在四十年前

今仅瞻遗像 回思一怅然 一

是大丈夫事 等闲未易知

人天作眼目 中外想风仪 二

天亲与无著 法门象与龙

谢家有昆季 行愿将毋同 三

四海习凿齿 弥天释道安

同时刘遗民 莲社结庐山 四

识兄未见弟 因弟乃知兄

方期同会晤 法幢叹先倾 五

啬翁秀西蜀 一翁老鲁东

两翁交虽晚 精神已久通 六

啬翁每相访 笑谈冰融水

其才过于我 奚啻三十里 七

双丁与二陆 今古称并美

兄才既如此 弟则可知矣 八

唐代有万回 今世有万慧

万回与万慧 声字何相类 九

万回具神通 万慧重四宏

示迹虽有异 度生愿相同 十

今之万慧师 似唐代玄奘

奘迹遍天竺 慧塔建仰光 十一

计公弘法日 迄今四九年

年数符释迦 示现非偶然 十二

上宏兼下化 卓哉弟与兄

从来真佛子 原不忘众生 十三

金刚宣六喻 一默语如雷

悲愿永无尽 悬知公再来 十四

为栽火中莲 示现优昙花

法身本无相 寂照遍河沙 十五

西顾峨嵋雪 东瞻海岱云

南望仰光塔 相映脱根尘 十六

鸡足隐迦叶 丈室卧维摩

同居寂光中 何曾分自他 十七

闻公法语富 在缅印行中

何时能赐睹 殷殷望啬翁 十八

亦有自信处 一念越三祇

唯佛能究竟 从古几人知 十九

了知诸法空 始信一切有

西方有极乐 有佛无量寿 二十

信口说偈时 雪夜当三九

佛前灯顿明 恍若公点首 二一

附:王一叶撰《渠园先生诗集序》之残稿

[前略]先生生长华屋,性甘淡泊,屏声色纷丽之奉,绝博弈烟酒之习。蔬食卅载,仿佛枯僧;冥心孤往,所嗜唯学。深宵短晷,盛暑祁寒,客散萧斋,卷轴自对。……未臻强仕,已赋遂初,阁席屡邀,峻谢不赴。冷眼观世,见理独真,誓以学术匡时,人格化物。拈佛儒不二之旨,标道艺一元之宗。雅操坚持,逾久弥洁。……素耻张扬,抱道自閟;见人片长,赞不容口;博通众艺,若无一能;外现刚严,内怀悲悯;面冷肠热,语苦心慈;工于为人,拙以谋己;怜才若命,见义忘身。……论学析理,烛照幽微,众难群疑,当机立剖,听者俯首,问者意消。唯是疾恶太严,望人过切,每致善良奉为圭臬,险壬视若雠仇。窥其学诣,每觉浩博靡穷;挹其襟抱,唯叹渊深无际。朗如秋月,化若春风,愈久追随,弥增崇敬……

(右序文乃海城王一叶居士作。一叶天资颖敏,学术淹博,为师门文学首座弟子。年未四十,因抗日,与霍丘王孝通同时遇害,远近无不痛惜。渠园诸弟子中,孝通年最少,一叶笔最超,同门中所称二王是也。一叶信师最笃,知师最深,故其所作序文,语语中肯,非一般所能及。此序原稿已佚,右所录者,乃正明于残纸中捡得。谨就所能辨识者,摘录数段,虽首尾不相连贯,然于大师学术志趣,亦可略见一斑。同学中倘有存得原稿者,他日幸能发现,再行补入,不胜祷已。佛弟子长白山黄正明志于闻思修慧之斋。)

依上海佛学书局印行本校订

清凉书屋 2001.9.9

六信四愿三幸一行斋自警录

夏莲居居士著

念佛要法只有一念真诚,勿间断勿分别而已。

未来勿将迎,已过勿留滞,专顾现前一句,字字分明。

六时日用中,勿忘唤醒自己;

一声佛号内,只贵字句分明。

勤作课,宽作程。

学道无他巧,只是生处令熟,熟处令生而已。

何谓熟处?习气、分别、世味。

何谓生处?觉照、不分别、老实念佛。

但得一念熟,其余自然生。

闻思修三慧:

达耳谓之闻,注心谓之思,思明而力行谓之修。

思而明之属比量,闻而明之属现量。

现量之闻,不加分别,但闻而已。

随处安闲,自然合辙;

颠倒想灭,肯心自许。

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

经云:“应当专心,系念一处。”

唯守一法,然后见心。

只有作钝功夫。

其目如睹,其耳如听。

当于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

大慈大悲佛菩萨,不慈不悲苦众生。

学道有两字秘诀曰:真干。

真干两字看似平常,实则包括无穷妙义。

真干者,向道之心过于饥渴饮食。

有一毫夹杂、一毫自欺则非真,有一毫懈怠、一毫自恕则非干。

真则三心圆发,干则六度兼修。

学者须先打破自欺一关,始有商量处;须灼然见得自己满身过失,功夫始有着手处。此二关不破,任你谈玄说妙,终是门外打之绕。

但有一毫凡情圣解夹杂于念佛中,即是自欺,即非老实。

不念过去,不念未来,专念现前一句;

不求一心,不断妄想,只要字句分明。

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山谷)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多说一句废一句,多念一句是一句。

无论念佛、处事,皆当用第一念,勿用第二念。

念佛时,一切莫管,字句分明,平平常常,老实念去,即所谓第一念也。若矜躁卜度,希冀玄妙,或计功求速,或背境向心,即流入第二念矣。第一念是智,第二念是识,随识即染,依智则净。

处事时,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事未至勿将迎,事已过勿留滞,坦坦荡荡,鉴空衡平,即第一念也。若计较人我,瞻顾得失,或牵于感情,或激于意气,则流入第二念矣。第一念是理,第二念是欲,徇欲即暗,循理则明。

功夫用至省力处,正是得力处。

钻木未热,得火何阶?凿井见泥,去水不远。

《华严经》勤首菩萨偈云:“如钻燧取火,未出而数息,火势随至灭,懈怠者亦然。”

以智慧钻,专注一境;以方便绳,善巧回转。

静处做,动处炼。

直断千七百则葛藤,常观四十万顷莲花。

发矢中的,原非一发之功;磨杵作针,岂是暂磨之力。

以精深教理销除妄情,以巧慧方便克治习气。此省庵大师所以云,修净业者必须看经教、勤觉察也。

理明则信深,信深则行专,行专则功纯,功纯则妄除,妄除则真显。

古德云:“佛法不误人,但看自己功夫何如耳。”

功夫非至身心闲淡处,不得谓之入门。

所谓闲淡者,乃自然而然境界,非勉强装饰之谓也。

茫茫人海中,觅一闲淡汉不可得,触目皆热忙人耳;觅一作钝功夫人不可得,触目皆伶俐汉耳。

热忙、伶俐,皆与道背驰者也。

何谓热忙?世情正浓之谓也。何谓伶俐?不曾真实用功,专掠虚头之谓也。此二种人,去道最远。

学道须是铁汉,两字信条“真干”,宁肯碎骨粉身,终不忘失正念。

心怀慈悲,常行饶益,随顺众生,施与欢喜。

烦恼起于爱憎,爱憎起于分别。是以《信心铭》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以理折情,情空性复。

学道须具大勇猛心,立决定志,不顾生死,不计成败,始有相应分。

紫柏尊者自述其用功云:“初以龙树《破四性偈》用之境缘顺逆之际,多败绩。败愈多,战愈力,自是敢战而拼死,予始胜。”

曹溪云:“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又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又云:“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又云:“改过必生智慧。”世之读《坛经》者,大抵于“本来无物”一偈资口耳,惜乎不于此等处着眼也。

转识成智之法,必从破执治情入手。倘闻道而不治情,尚得谓之闻道者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欢喜为布施,以严净三业为持戒,

以随缘顺受为忍辱,以调伏习气为精进,

以不忘正念为禅定,以方便觉察为智慧。

说得千里,不如行得一步。

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实则一室之中,妇稚、臧获,其长处皆有己所不及者,无在不可取为师资也。

圣人率性,常人率情。率情则昏散齐逞,率性则惺寂双流。(紫柏语)

时时以理折情,久久情习渐消。

般若、方便,名异而体同。

冰上燃火,火烈则冰融,冰融则火灭。

正因佛性,如木中之火。(自心是佛)

了因佛性,如火能烧木。(真显妄销)

因缘佛性,如钻木取火。(一心持名,不间不杂)

三十五岁前,颇喜谈玄妙。四十五岁后,最厌谈玄妙。盖至玄妙即在最平常中,舍平常而别求玄妙,将见其愈谈愈不妙也。曹溪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省庵净土诗云:“若厌平常终隔断,才求玄妙便乖张。”

但能随缘入观,以理折情,则顺逆皆吾师也。

任情则根境角立,达理则物我俱泯。

末法众生根钝业重,外魔、内障无人不具,邪多正少,退易进难。若都无苦,忍从何生?借彼魔恼,坚我愿力。只要将猛,不怕贼强。

切实功夫须从难处做去,

真正学问都自苦中得来。

闲时要忙,忙时要闲。

去日之非不可留,今日之是不可执。

真学道人无剪爪之暇,安有功夫说闲话。

吕振羽来问学道之方,告以“去迷就悟”。又问捷径,告以“真干”两字。仍未满意,复告以节省时间,爱惜精力,作钝功夫。勿使一秒钟空过,勿使一句话空说。

作钝功夫是真捷径,舍此而别求捷径,皆是舍捷径而自趋纡远者也。自愧多年学道无所成,皆因求捷径而自趋纡远,未尝作钝功夫故也。近年始晓此理,然可以语此者寡矣。

佛说一切法,明心乃究竟;

入道有多门,念佛是捷径。

尚未立行,便夸妙悟。偶有阻碍,辄退初心。此浅人自欺之恒态也。

祈天立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应;

持咒念佛,自于不知不觉中冥熏。

陈白沙诗云:“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堪忧。”非真用功者不知此语之妙也。

理明、信深、愿切、行专,

功纯、业净、妄销、真显。

以戒为师。

镇定从容,乱丝终当就绪;

慈祥诚敬,邪魔自然绝踪。

改习即立命之基,习净业自消。

绳锯木断,檐滴石穿,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矜躁狐疑,欲速转迟。

非真具金刚心者不能受恶辣炉锤。

观德于忍,观福于量。

自救者天救,自助者天助,自弃者天弃。

天锡之福,先开其慧。天降之罚,先夺其魄。

惭愧、奋发、改过,皆天开其慧者也。

悠忽、昏惰、自欺、饰非,皆天夺其魄者也。

欲知将来结果,只问现在功夫。

积累熏修,务期精熟,非关质美,唯贵功纯。

永明大师诗云:“万物尽从成熟得。

”又云:“熟果不摇翻自落,生禽谁唤却惊飞。”

净土法门,非深明宗、教者不信;念佛之乐,非真用功者不知。印光法师语也。

以大势至都摄六根之法门,

修观世音返闻自性之功夫。

持名时,当一心归命,全身靠倒,万勿少存能所,根境角立。

是法非思议所行境界,唯有扫除一切,直心正向,老实念去,自有相应时。若于字句分明之外,少涉思量分别,或计功求速,即堕魔网。戒之哉!戒之哉!

镜体本明,尘垢蔽之。垢若不除,明何由生?若欲去垢,当从察过、去习始。

直心正向,一切莫管,字句分明,老实念去。

慎勿舍外趣内,背境向心,于鬼窟中作活计。当身心一如,炽然而念。

造物所最忌者曰贰,狐疑即贰也。

老实者,精诚之捷径;狐疑者,精诚之大敌。

《信心铭》云:“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省庵大师云:“唯有狐疑是弃材。”

狐疑即是偷心。

彻悟禅师诗云:“除却阿弥总不知。”所谓直趋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盖管即不能直趋,不管即所谓正信调直也。

石屋禅师诗云:“任他伎俩自磨灭,红日依然照高台。”

妄想千般都不管,一声佛号要分明。

志气须刚烈,功夫用软磨。

妄想无性,毕竟空故。若真实勘透身心,更有何疑何虑?种种思量卜度,皆由见地尚未透彻。(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欲为苦本,欲为道本,但有邪正大小之不同,在人用之何如耳。

念佛即是自心现,自心现时方念佛;

不念是迷念是悟,迷即不念悟即念;

念即见佛成佛时,三际同时无先后。

净念相继即是佛,拟议顿隔万亿程;

幸闻如来异方便,苦乐忙闲莫停声。

有举世不知而我独知之识见,始能有举世不为而我独为之志气。有举世不为而我独为之志气,始能有人所不到而我独到之境界。有人所不到而我独到之境界,始能有举世不见知而不悔之胸襟。

习重者业重,习净者业净,是以真心学道者必自去习始。

更新于:2023-07-06 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