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后一讲,从《金刚经》我们完全谈到《无量寿经》了,今天所要讲的是《无量寿经》的宗要,即它的宗旨、要领。《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的第一经。关于净土法门的殊胜,在《无量寿经解》第一卷开头有这样几句话予以说明:“净土法门者,乃一乘了义……”净土法门是一乘法,是了义法。佛所说的法中,许多是三乘法,让大家证阿罗汉、证圆觉、修菩萨道。所以,“声闻乘”、“圆觉乘”、“菩萨乘”这三乘称为“三乘法”。等到最后,佛说《法华》的时候,就汇三为一了,也就不再说“三乘法”了。“三乘”是一种权说,是权巧的说法,因为佛初转法轮时,众生根器还不够,不能把真实的法向大家合盘脱出,所以给众生先讲“三乘法”。说到最后究竟处,那就是“一乘法”。统统都要成佛,这就叫做“一乘法”。它是最究竟的法!佛最真实的说法!不是佛为了将就众生的根器而说的权巧法,而是表佛境界的法!《无量寿经》则正是这“一乘法”。因为对于“极乐世界”,在《往生论》里有这样的话:“二乘种不生”。只是为了自觉而发的二乘种性的愿心,是不能往生的!到了极乐世界,纯粹都是“阿?跋致”(不退转)。诸上善人都是发心的大菩萨!大家经常所说的“有声闻乘”,这个“声闻”,不是就他发心而言的,而是就他的断惑而言的。他的断惑水平相当于“声闻乘”的水平,但实际他所发的心却是“大乘心”,是一乘法。因此净土法门与《法华》所说的“一乘法”,两者是一回事。都是最殊胜的、最圆满的、最究竟的、最真实的法!
佛所教的法中,分有“了义教”与“不了义教”两种。“了义”就是彻底的;“不了义”就是不彻底的。那么,怎么叫“了义”?怎么叫“不了义”呢?凡是讲“诸法实相”的经典,就是“了义”的经典;凡是没有讲到“诸法实相”的经典,就不是“了义”的经典,即是“不了义”。因为众生根器、水平都各不相同,所以佛说的法也各不相同。对水平低的,就讲“不了义法”;水平高的就讲“了义法”。所以,常常你会发觉这部经与那部经好象有冲突而不一样,按现在的话讲,就是有矛盾,原因就在于此!那么,两部经有了矛盾怎么办呢?都是佛说的,我听哪个呢?其实,佛早就告诉我们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要依止于那个“了义”的教说,而不能依止于“不了义”的教说。也就是说,哪本经是了义经,就依止于哪本经。净土法门是“了义”的教。《阿弥陀经》中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十方诸佛都来赞叹阿弥陀佛,原因就在于它是“一乘了义”的教!“万善同归,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永明延寿大师有一部《万善同归集》,说一切善最后所得的果,都是要汇到“阿弥陀佛”这个大愿之海中,就象一切水都要流到大海中一样,一切善行最后所归宿的,你要得到的最终善果,就是要最终都归宿到弥陀的愿海之中。
有许多法,只是上根之人修起来合适,下根人就很困难了,比如参禅,许多人就不相信有“顿法”,甚至有些修禅宗的出家人也不相信,那就不好办了!由于根器的原因,所以不可能人人都接受顿法,学密法也是如此。包括前面提到过的我那个师兄弟在内,许多人学了密法之后,发神经病的人不只一个二个,有很多。这倒不是因为“法”有问题,而是因为修法的人根器不够造成的。根器不够就会生出障碍,引起魔障,下场很惨!只有净土法门,才能三根普被。你再没有水平的也可以往生。前面提到的那位老太太,往生之时很安祥的,比活着的人都要安祥,她虽然大字不识,就这样的水平,她却往生得很好。所以,不是只有永明大师、智者大师乃至文殊菩萨才能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三根普被”。
有的法,你叫上上根的人修,他还不耐烦、不愿意修呢!我个人就是个狂妄的人。当年,对于有些说法,我还听不进去,觉得不入耳,后来是《金刚经》才把我给折服了。所以说有的法不是三根普被。而净土法门则不然,唯独净土法门,最上根器的人学也不屈才,最下根的人学,也可以入门,真正是“凡圣齐收”。“横超三界,迳登四土,极圆极顿,……”净土法门的特殊之处,在于横超“三界”,这“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要离开这个欲界,按普通的修行方法是很难的!“欲界”包括欲界天,佛教称之为“帝释”。即是欲界,那还有男女之情。“欲界”上面就是“色界”,色界成为梵天。梵天修梵行、清净行。要按普通的法门来说,一个人在一生中,只要有一次男女行为,就已经不清净了,就不能再生梵天了。生天就这么难!“色界”之上还有“无色界天”。要想竖出“三界”,就要把见惑、思惑完全断尽才成。不仅是咱们人类的见惑、思惑,“欲界天”、“色界天”乃至“无色界天”的见惑、思惑统统都要断得干干净净。高了不说,就拿咱们人类而言,思惑中的“贪、嗔、痴、慢”这四个字,谁敢说自己已断尽了一种?我看不见得有吧!连“欲界”中的“贪、嗔、痴、慢”都没人敢说断尽,那就更不要说“色界”、“无色界”的“贪、嗔、痴、慢”这四毒了,所以,这个竖出“三界”是太难了!而现在这个净土法门,是“横出三界”,是依仗佛的愿力加被的方法出“三界”。就好比一个竹竿,里面有个小虫子,它要沿着这个长竿一节一节地咬出去,那就太困难了!竖着咬,不知要咬到何时才能出去,而如果要横着咬呢,只要横着咬个窟窿不就出来了吗!也就是说,只要我们一生勤苦,老老实实地修持,认认真真地念佛,你咬通了,就可以出“三界”了,这种出“三界”是“横出三界”。顺着竹竿一节节地咬出来,这是“竖出三界”,横着咬出来是“横出三界”,这一生就可以办到!我曾经问过贡噶上师:“咱们密宗都是即身成就,也就是即身成佛,往生净土算不算是即身成佛?”他反问了我一句:“你说的是哪个净土呀?”我说:“我问的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他说:“啊!那就是、那就算!”所以,我们一生中便能得到大成就,唯有这个净土法门是最易行道!所谓“迳登四土”,就是说你一旦到了极乐世界,到了“凡圣同居土”,不可思议处就在于,它与“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是同等的,你生一土,就等于是生四土,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这个“同居迳登四土”,不但是圆教,而且还是“极圆极顿”之教。
天台宗判教:藏、通、别、圆。其中最高者是“圆教”。藏教(三藏)是小乘;通教是通于大、小二乘;别教单指大乘;圆教最高,称为圆教。有的是渐法,有的是顿法,称之为渐教、顿教。华严宗就分为五教:小、始、终、顿、圆。这个净土教,不但是圆是顿,而且是“极圆极顿”之教。对此,我在《大经解》中引证得很多了。有中国的、有个国的论注,都说明了净土教是“极圆极顿”之教。用?益大师的话讲,《法华经》和《华严经》的精髓都在《阿弥陀经》里体现了。这两部经典是最圆最顿的经典。既然它们的精髓都在《阿弥陀经》中有所体现,这不正说明净土教也是最圆最顿的吗!不可思议呀!《阿弥陀经》的经名就叫“不可思议”。我们修任何法门没有不好的,但是对于净土宗,特别提醒一句,千万不要轻视净土,你愿意修其它什么法门,可以接着修,我从来不喜欢劝人说:“你这个法门修不好,换换样……”。既然抱定一个法门,那你就要努力去修。但是最好你要求生净土,你不求生净土,也千万不要诽谤净土,你要是诽谤了净土宗,那就是在诽谤“如来大法轮”!你要是这样地谤法,那比“五逆十恶”的罪还大!有些人还自以为自己修得很精进、很不错了,但就是因为你谤法而已经上了谤法的名单。所以,这一点今天提出来向大家作为供养,希望大家千万在言谈举止上注意,不要流露出轻视净土的言论。净土宗是如此殊胜的,别的法门都是难行道,唯有净土宗是易行道。我们要重视这部《无量寿经》,好好去研究它,要依止这个法门,
那么,净土法门的经典中,哪一部是最重要的呢?古人早已替我们作了选择,《无量寿经》称为净土第一经。净土三经、净土四经、净土五经,这其中都有《无量寿经》。大家念的《阿弥陀经》是其中之一,还有《观经》也是其中之一。净土这三经是根本的经,有的加上了《普贤行愿品》,还有的加上了《大势至圆通章》,各个选择不一,于是才有“四经”、“五经”之说。另外还有《后出阿弥陀佛偈经》。尽管许多经典带着说了西方极乐世界,千经万论之中,唯有这《无量寿经》最为重要!在日本非常重视此经,但在中国,念此经的却很少。中国历史上注解《无量寿经》的,从古至今也只有两部:一部是隋朝的慧远大师(还不是净土宗的那个慧远);另一个则是三论宗的祖师,唐朝的嘉祥大师。此外再没有注解《无量寿经》的了。
为什么注解《无量寿经》的本子很少呢?这是因为《无量寿经》的翻译本太多,没有一个最理想的译本,所以尘封于“大藏经”中,就是因为缺少一个善本。至今流传下来的各个译本之间出入很大,出入的程度远远大于《阿弥陀经》、《金刚经》的译本。例如:此经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发愿”,而这五种译本之中,记录“四十八愿”的有两种,即魏译本和唐译本。记录“三十六愿”的有一种,即宋译本。最古的译本汉译本和吴译本,是“二十四愿”。由此可见,有“二十四”、“三十六”、“四十八”等数量不一。平时大家只知道有“四十八愿”,而不知道还有“三十六愿”、“二十四愿”之说。由于没有善本,所以大家不知道读哪一本为好。后来,经过王龙舒居士(著 龙舒净土文 者)作了汇集;彭绍升对魏译本也作了删节,称之为“节本”。再加上清咸丰年间的魏默深汇集的一本,一共形成有八个汇集本。但是这些汇集本都有缺陷,特别是有此汇本,好些文句是汇集者自己写进去的,与原译本不符。有鉴于此,先师夏莲居居士才又汇集了一本,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这本《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一本是抗战日本投降之后才定稿的,是最新的,至今成为佛教界公认的一个善本。我所发心注解的也正是这个善本。一旦“法运”到了,有些经典也就应运而生了,所以这个善本的出现与“法运”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常常也感叹,后人的因缘比古人强的地方也有,这部善本的出现就是一个说明。再比如,当年智者大师听说有《首楞严经》,他整天向西顶礼,希望他能读到《首楞严经》,还是智者大师呢,但他一辈子也没能看到《首楞严经》。他是隋朝人,而这部经直到唐朝武则天时代才传入中国来。好困难呀!是搁在肉里藏着带进来的,经过手术从肉里才取出来。所以,我们今天读《首楞严经》,读得很方便,不知道当年来之则不易呀!所以说,有时候后人的福报还胜过古人。今天这部《无量寿经》善本的出现,确实是我们当代人的一种殊胜因缘福报。善本的出现,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它是关系到今后众生得度的一件大事。我们谈到《无量寿经》,当然就要依据这部善本,我所注解的《无量寿经》,依的也是这部善本。我们研究这部经,首先要研究经的玄意,而不是一上来就看这经的正文。要先深入研究这部经有几重玄意。
天台宗为解释各经内容之深义,立有五种义解法:第一,释名。就是一部为什么它叫这个名子。这个名子有什么含义。第二,解体。就是一部经,以什么为体。我们知道谈实相的才称作“了义教”,不谈实相的就不是“了义教”。它是以什么为体?它是不是谈实相的,是不是以实相为体?这就叫“解体”。比如《阿弥陀经》,?益大师便指出:此经的体就是实相。第三,明宗。阐明一部经的宗是什么。也就是此经的宗旨是什么。所谓“宗”,就是修行的要径。宗就是告诉你修行的路应该怎么走。“宗”分三层意思:一是修行的要径,重要的途径怎么走。二是契合本体,契合实相,契合真如的关键。三是“六度万行”的纲要。因此我们了解“宗”,是很重要的!第四,论用。要知道一部经的作用是什么。第五,判教。知道它属于哪一教。在《净土资粮》中谈到了《阿弥陀经》的宗,它的宗是“信、愿、持名”。《阿弥陀经》称为小经,《无量寿经》称为大经。这部大经以什么为宗呢?大经就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宗。大经、小经,实际上是一部经。古德有时称为“大本、小本”,《阿弥陀经》被称为“小本”或“小经”;《无量寿经》被称为“大本”或“大经”。就《华严经》而言,《法华经》就是“大经”;《无量寿经》就是“中经”;《阿弥陀经》就是“小经”。是属于“华严”的同类。既然知道了这部的宗旨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那么什么是“发菩提心”呢?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呢?这个“菩提”可以翻译成“道”,“菩提心”就是“道心”。也可以说是“正觉”、“佛”。发心是因果关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菩提”就得“菩提”。佛法是心地法门,不是别的,完全是你心地上的事情。你如果发了“菩提心”这个因,必然成就“菩提”的果。通俗地讲,这个“菩提心”就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这三者圆融为一体的心。三者为一体的,不是大拼盘,而是“三即是一,一即是三”。再深入地讲,如《往生要集》所言:菩提心分为二种:一种叫做“缘事发心”。一种叫做“顺理发心”。就是顺着这个实际的理体而发的心。这两种发心正好与密教相合:这个“缘事发心”,在密宗称为“行愿菩提心”,即所发的广度众生的种种大愿,是随着事而发的心。第二种“顺理发心”,在密宗称为“第一义谛菩提心”或“胜义谛菩提心”。名词虽然不一样,但显密圆融起来,这两种叫法是一致的。据我本人发现,在密教里许多不好懂的地方,都能有这个显教的大乘经典里找到根据。所谓“随事发心”,就是烦恼无数誓愿断(法身成就之因)、善法无量誓愿修(报身成就之因)、众生无边誓愿度(应身成就之因)、佛道无上誓愿成(求证佛果之因)。这样一个发心,搁在一起就是成就“无上菩提”的因。这个因果是不可思议的!正如经上所说:“发心毕竟二无别,二心先心难。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礼初发心”。初发心与最终成佛,两者是无分别的,一切平等吗!虽然是一切平等,但先发心与后成佛的那个心比起来,前者难呀!为什么呢?因为众生都在迷惑颠倒之中,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能生起一念清净的正信之心,是极不容易的呀!所以说:“如是二心,先心难。”、“自未得度先度他。”(不是为了救自己)“是故我礼初发心”(所以我要顶礼初发心的人)。
我们不要轻视自己,真正发了菩提心的人,我们就叫他初发心菩萨,称菩萨了。你要学般若,就称学般若菩萨。你应受顶礼,给你顶礼的人都是菩萨,都是菩萨给你顶礼。真是如此,这个心的果报,当然成佛。种菩提得菩提,虽是菩提,但华报生净土,是先生净土,然后成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个菩提心的心量是广大无边的,长远无限的,所以能感得广大无边的依报净土、长远无量的正报寿命。这样的一个果报,除非是发菩提心,否则不可能成当得起。这是“缘事发心”的心相。也就是我们的“四弘誓愿”,在密宗称之为“行愿菩提心”。这个发心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第二种,所谓“顺理发心”,就是真正信解“诸法皆如幻梦”的道理。也就是《金刚经》上所讲到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是真正发心之后,就会把一切的事情都看得如梦如幻、如泡如影。也就不会对此执著而较真了。我常给大家打比方:见到这一切功名富贵、一切一切妻儿老小,都只当成是肥皂泡。因为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灭掉的,所以没有什么可留恋的。要知道一切事物没有灭的时候其实就是虚妄的,表面肥皂泡是个球,但根本就没有球的存在,当你认为存在的那一刹那,其实当体便是虚妄的!不要等泡灭了才看出它的虚妄性。一切都如梦幻,一切就是指“诸法”,它包括了世间、出世间的一切事情。
有的人修定得了点境界,出现了一些奇异功能,于是便觉得这是得了真实受用,其实这样认为就耽误了大事了。要知道一切皆如梦幻,你依然还有诸法的范围之中,所以是非有非无的。大家习惯于执著,不是执有就是执无。要是“有”就不可能是“无”;要是“无”就不能是“有”,这是形式逻辑思维而不是辩证思维。诸法实相是离于有、无的!佛法难懂之处就在于此。经中一讲“无”,于是大家就以为什么都没有;以为一切色都是空,那么即是如此,这些摆在眼前的东西怎么不空呀?经中的真正意思是,有与无都离开,而是“非有非无”的,是离言绝虑的。离开了言语,用言语是表达不出来的!如以电视来说,它是把一个图像分成许多小格,汇集到电视屏幕上,从而形成完整的图像。如果是一个完整的图像传送过来是不可能的。同样的道理,佛法要想全部用语言表现出来摆在你面前,也是不可能的。也等于给你分成了许多小格子,还需要你象电视一样把它们还原,通过你的还原才能显现出佛法的真相。所以,什么开悟?所谓“开悟”,就是你跟佛同步了,你能把零散的小格还原成完整的图像,这就是开悟了!发菩提心不仅是“离言”的,还是“绝虑”的。不是思虑所能达到的。用研究、用思想的方式,那是意识而不是绝虑。即是意识,那就是分别识,凡是分别识都是错误的。我们要修佛法,就是要成就,就是要转识为智,把这个识转成智慧才是成就!现在,人都是在这意识分别中修行,所以《四十二章经》说:“甚勿信吾意,吾意不可信”。
离言绝虑的,非思虑所能及的。从此去信、去理解,发大广大心,不见有烦恼可断,不见有善法可修,善法与烦恼都是平等。然而它不是没有可断、可修的,虽然知道要度无边无量的有情,可是不存能度和被度的心,能随顺于空无相、随顺于无愿。就如《金刚经》所说的:“如是灭度无量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由此可见,这样地发心是不可思议的!是真正明白了顺理发菩提心的心相,也就是《金刚经》的境界!这个“随事发心”,是可以退转的,这是因为不定性的人也可以“随事发心”的结果。所谓“不定性”就是指道心不强,还没有定性,愿心忽升忽降的人,这样的人也能发心。而“顺理发心”就没有退转可言,因为凡是顺理而发心的,肯定都是菩萨性的人才能发起,已经决定是大乘心,以菩萨为性,这样的发心功德无边!所以,什么是“菩提心”,我们通过元晓大师(唐朝高丽国的大德)的话,知道这个发心有多大的功德:“设使诸佛穷劫演说彼诸功德,犹不能尽。”一个人发了菩提心,即使诸佛拿多少劫来讲给你讲说他的功德,也还是说不完的。所以这个发菩提心的重要性就在于此。再有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也说:“发菩提心是诸善中王。”什么是“善中之王”?彭二林居士在《无量寿经起信论》中说:“是知菩提心者,诸佛之本源,众生之慧命。才发此心,已成佛道。以与佛智、不思议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相应故。”菩提心是什么?是诸佛的本源!诸佛都是以菩提心为本的;是众生的慧命。你发了菩提心就有了智慧的生命。咱们只知道这个寿命,可你还不知道自己有慧命,其实你若真正修持,发心之后,你就有了慧命。才发此心,你就已成佛了,正如经中所言:“初发心时便成正觉。”。由此可见,净土宗是圆教,是最圆顿的教,不立阶梯,直下成佛!《无量寿经》中讲“三辈往生”,不论上辈还是中辈、下辈,都是因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结果。此可见发菩提心的重要性!很多人都对密宗感兴趣,其实密宗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她强调发菩提心。修密宗之所以成佛快、得果大,就是因为发菩提心的关系!我们对此可以用密宗的经典作以引证,《菩提心论》说:“此菩提心,能包括一切菩萨功德故。若修证出现,则为一切导师,若归本则是密严国土,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事。”
现代科学界最新发现:一个细胞包括了一切细胞的信息,细胞间不是隔裂的,一跟一切都是贯通的。发菩提心也是这个道理,你发心就包藏了一切菩萨的功德。若修证就会出现,现在之所以没有出现,是因为你没有发心,一旦发心于修证中就会出再现,你则成为一切有性的导师。若归本,那这个发心的本是什么呢?就是“密严国土”。就是“大日如来”的国土,在《华严经》毗卢遮那称“华严世界”,也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也就是“密严国土”。只要发了这个菩提心,你不用下座,就是坐着便能成就一切事。一切佛所做的度化众生的愿都能圆满成就了。这是极其赞美了发心的功德。另一部密宗经论《菩提心意》又说:“菩提之心是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于是。”菩提心是成佛的根本。
谁能真正发起了菩提心?这是了不起的事情!我们看经中常常说的,有多少多少人发菩提心,证明就是难得呀,记载下来。发了菩提心,就会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与《弥陀要解》以及《净土资粮》所讲的信愿、持名,是一致的!下面我们再说说,为什么只提倡要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其中有许多原因:第一,在一切方便之中,用?益大师的话讲就是:“一切方便之中,求其最直接、最圆顿者,莫若念佛。”最直接,张吕就来,而且最圆顿,这一句佛号功德无量,“莫过于念佛求生净土了”,因为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至稳当者,莫过信愿专持名号”,所以这是比较来比较去,最简单、最圆顿、最直接、最稳当的!第二,最为稳当。对此大家要注意!我们这个修持,不要搞得很冒风险。现在许多修密的人,得了神经病,发狂昏乱,不是一个两个人,也不止三个四个人犯。如果这么修就不稳当,莫若专持佛号。又“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他是由于万德成就,才成了“阿弥陀佛”,为什么成就了呢?因为种种功德都成就了,种种誓愿也都成就了,所以这个“阿弥陀佛”的名号也就成就了。这个名号是万德所产生出来的,因而我们念这个佛号,就把德给召来了。比如我这有一串念珠,是由种种的宝所成就的,那么这串念珠中当然也就包含了种种的宝。如果其中有珍珠、玛瑙所成就,那么这串念珠肯定包含了珍珠和玛瑙。同样的,这句佛号由于是万德所成就的,所以这句佛号就包括了万德。念佛就是借这句名号把这万德便叫了出来。再打个比方:人们修房子,房顶上有个师傅,房下有个徒弟,师傅说“我要瓦刀!”,徒弟就拿瓦刀上去;“要灰浆!”于是又把灰浆送上去;“沙土!”,沙土就又上去了------名子吗,你要什么来什么,这就是以名召德。念“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召来的是什么呢?召来的是阿弥陀佛的万德。所以,持名不必再需要观想、参禅等等。最简单、最直接不过了!《圆中钞》说:人人都有嘴,人人都有心,初发心的凡夫,你只要有嘴,就可以只持名号,不论是困还是忙,是动还是静,行、住、坐、卧都可以修,所以最为方便啊!尤其是现在,大家都很忙,让大家一天上三课,每课三个小时,那你的生活家庭就没法照顾了。而现在你完全可以在生活之中、劳动之中、在排队之中……你都可以念佛。我常说,咱们就是要变费时为有用时,即不管你是男是女、是智慧是愚痴、是有地位还是下贱……都可以如元晓大师在《游心安乐道》中的话:咱们所造的这个恶业,是从妄想生的。它没有真实的根,所谓“妄想”就是虚妄;所谓“无明”就是没有无明。那么咱们为什么成为众生,是因为“无明”。而《心经》不是告诉我们“无无明”吗!正如《涅?经》也讲到的:当佛就要涅?之前,入了种种的禅定,入了种种的世界,给大家找“无明”,但最后告诉大家,找无明不可得!没有无明!所以众生所自造的一切恶业,都是从妄心生的,因而是虚妄的。
念佛的功德是从真心而起的,从妙明真心起来的。真心就象太阳,妄心就如黑暗,不管黑暗持续多少年,哪怕是上千年,只要光明一现,黑暗就消了。所以念佛就是用真心去破妄心,这是很直接的,是不是!正如《观佛三昧经》上所讲:释迦佛去度自己的父亲,教父亲念佛,于是父亲就说:“诸佛的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谛,这些为什么不让弟子我去修呢?”佛的父亲在佛面前也自称自己为弟子。于是佛就告诉他:“这些不是不好,但并非凡夫所行境界”。凡夫做不到的,所以才劝他行念佛三昧的方法。释迦牟尼佛在劝说他的父亲时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很大的臭树林,我们闻着都生病,里头只要长出一棵旃檀,整个一百多里的林子便都变成香的了。这个念佛法门就是如此。你种种的烦恼妄想就如同一个大臭树林子,但只要你念佛,它就转变了。这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太阳破黑暗的道理一样。所以咱们通过譬喻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念佛法门。再深入一点讲,就是念佛的功德。念佛中,能念与所念都是实相,所以《弥陀要解》中?益大师说:“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一切能所)无非实相之印之所印也。”
无量光横遍十方,阿弥陀佛称为无量光佛,无量光十方遍满,横满空间。无量寿,即是寿命无量、时间无量,竖穷三际: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有。这个宇宙的存在不就是因为有时间和空间吗!而阿弥陀佛在空间上即是无量光,在时间上又是无量寿。横竖都交彻。横竖交彻就是无量光,就是法界的本体遍布虚空。三际一如就是无量寿,是法界打开体。那么把这个本体作为阿弥陀佛的身、阿弥陀佛的国土,所以“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就是法界的本体,也就是众生的本来理性、众生的妙明真心。对此,夏(莲居)老说过:“一声佛号,一声心。”你念一声佛号的时候,就是你的妙明真心的体现。持名就是始与觉合本。念佛是始觉,众生在不觉之中,无明妄动而不能觉悟,开始念佛了,就是开始觉悟了!念的是什么呢?念的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是众生的本体、是咱们的本觉。始觉一念就合了本觉,始觉与本觉就合二为一了。始觉很重要!始觉要合本,咱们念佛就是始觉合本的最直接的方法了!始、本不二之后,当下虽是众生你也就是佛了,因为这时的众生与佛不二!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念“阿弥陀佛”,一念相应,离开了能念与所念,清清净净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当下就是佛呀!如此一念一念地下去,念念相应了,你就念念之间都是佛了。这就是殊胜之所在嘛!我们再用密宗来引证:密宗是很殊胜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因而当许多人看到有荤的东西来供佛,便对密宗产生了怀疑。不大好懂,但是对于殊胜的密宗,我们不能随便就加以批评!(编者注:供养之有无在于一心,以何供佛并不重要,重在一心。一心诚净即是佛心,何需荤、素之分别。密宗之殊胜即在于此!)
日本真言宗高僧空海大德,在显密诸教的教判上立十种住心(指心之十种状态),密宗即被判为“第十住心”,认为在“华严”之上。当时,日本的华严宗不服气,到淳和天皇那里告状,天皇就只好把大家都请来。华严宗的大德对空海僧说:“你产这个十住心,我们华严宗不同意!”空海说:“我反正是从中国学的这个法来,我就是按此修持的。”于是他就放大光明,这一放大光明,把整个的皇宫都照亮了。这时,反对的人都顶礼而不再反对了。皇帝便也起来向空海高僧献袈裟。所以这个“十住心”也就被认可而成立了。
日本所传是“唐密”,为龙树菩萨那一支。龙树菩萨和莲花生大士是一致的,互为师祖。龙树菩萨亲见金刚萨?得了法,莲花生大士是从阿难那得到的释迦牟尼佛所传的法,并从空行母那里得了法。这两个人都是了不起的祖师!而且彼此间有交流。中国内地的“唐密”是属于龙树菩萨所传的一支,所以对莲花生上士知道的比较少,而在西藏地区则主要是莲花生大士的传法。日本的兴教大师说过:“自‘阿’字出生一切陀罗尼,自陀罗尼出一切佛。”日本密宗最高的法就是“阿”字观。越高的法就越简单。大家总喜欢繁琐的,越繁琐便越以为这样的法才是高深的。他不知道,诺那祖师有过这样的话:“愈高深的法、愈殊胜的法,愈简单!”“阿”字生出一切陀罗尼,这一切陀罗尼从这“阿”字生出,这一切陀罗尼生一切佛。所以这一切就从这“阿”字出来的。又说:“‘阿’字真言,十方佛心。诸佛法身同所加持”又“毗卢遮那,以此‘阿’字名为秘藏。”又“三身唯说‘阿’字一法,诸广赞此法功德,闻名触耳,诸罪冰消。唱声见字,万德云集。浅观但信,直游净土,深修圆智,现证佛道。”这三身的佛——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只说“阿”字这一法。你闻到了这个“阿”字,就会诸罪冰消了;见了这个字,一切德就汇集了。浅浅地观想一下,你只要能这么信,都可以生净土,你深修,有圆满的智慧,现身即可证佛道。极赞这“阿”字的功德,由此也可知佛号之功德。兴教大师还说:念佛号功德之好,就在于佛号包括了这个‘阿’字。所以,我们修的这个净土法门,它是密教的显说。凡对密宗有怀疑的,到此就不要再诽谤密法了。“阿弥陀佛”的“阿”字如此殊胜,就在这一句佛号中,你去念就是了!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中,一上来就谈“体”。“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自性欤。”“真体”是什么呢?“灵明洞彻,湛寂常恒”。极明,不仅是明,而且是灵明,明到了极点,光明至极!彻,透彻,不但透彻,而且是洞彻、彻悟到了极点!是湛寂常恒,这个寂净,是湛然寂净,是常恒的!无生无灭,这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离开一切向背、一切染净,就是我们当人的自性。怎么能恢复我们的自性呢?大哉妙用是什么呢?就是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就能把浊变成清,把背觉变成向觉。一句佛号,“齐诸圣一片言,越三祗于一念“。十方诸圣,文殊、普贤、观音、势至都是诸圣,念这一句佛号,即与他们看齐,称为“齐诸圣一片言”。“片言”,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你当下就与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看齐,要有这样的信心。相信你只要念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成果、这样的功德!如果你不能相信,认为“我哪有这么大的功德呀?”于是便只以为我这样只是念念,只是种种善根罢了,那么你用这样的心去念,那也就只是种种善根罢了!因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心是这样,你的心与佛的心是一个本体,佛也不能勉强你。“越三祗于一念”,三大阿僧祗劫通过这一念便被超越了。所以这是顿法!大家要街道,这是极圆极顿之法!
黄念祖:《敬跋重印会集本后》黄念祖:《敬跋重印 大经 会集本后》 丙戌十月十九日,为北平广播电台台长黄念祖君之慈母梅太夫人六十正寿。鉴于世俗之寿其亲者,或绮筵丰席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17
黄念祖:万修万人去,但是现在许多佛弟子并没有去,为何?修行人只要能够听到这个法,能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必定可以往生。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是万修万人去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16
黄念祖:忍辱一共有六个层次你到哪一层了?黄念祖 “忍辱”有六个层次,即力忍、忘忍、反忍、觀忍、喜忍、慈忍。我们学佛后知道六度波罗蜜中有一度叫“忍辱”,修忍辱是菩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9
黄念祖:忍辱的六个层次,你到哪一层了?“忍辱”有六个层次,即力忍、忘忍、反忍、觀忍、喜忍、慈忍。我们学佛后知道六度波罗蜜中有一度叫“忍辱”,修忍辱是菩萨成佛必经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9
黄念祖:佛是三觉都圆满,三觉是什么?佛是三觉都圆满。 三觉是什么?“自觉”。所以我们要弘法,你首先就是要自觉,你自己不觉悟,自己还在迷,自己还满眼睛都是翳,自己还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9
黄念祖: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问: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 黄老答:现在念佛散乱,这也是必然的。这个不要怕,夏老师有两句诗:“任他妄想纷飞,听我念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8
黄念祖:密宗破瓦法是否有助于往生 黄念祖大德:更有进者,既承下问,敢不掬诚!行人于临终紧张关头,仍能自在修习颇瓦者,恐百中无一,甚至千万中亦难有多少也。例如宋代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1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黄念祖:抓住这一生机会永超生死 任何一个人,如果不愿意醉生梦死,一直糊涂到进火葬场,那就首先必须明白这一件事: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人身难得,哪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08
黄念祖: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为什么在这里头特别标出十六正士做为上首(这里注解没有发挥)?这就表示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因此这个法门也就契会于当前的社会环境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01
黄念祖居士:广结善缘 “众生有缘,遇斯光者”(《净修捷要》)。佛的光明遍一切处,有人说,我怎么没有看见哪?这个就不奇怪嘛,有缘才遇着这个光嘛。这光是没有离开一切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黄念祖老居士:火烧功德林的真实意义!黄念祖: 修行人常犯轻敌之病,常以为自己一用功便能克制烦恼,一切太平,这实是不符合实际的主观愿望。应知贪嗔痴三毒,多劫以来,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黄念祖:六道之苦 七十年代初,我在邮电学院确山干校,曾经被派去养猪。猪真可怜,猪的可怜不在于它自身被杀,更可怜的是:注定了它所有的子子孙孙都要被杀。这真是一个大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宗要大本宗要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发菩提心不仅是净土宗单独注重的。任何一个大乘法门,不管你是参禅,你是学教,尤其是密宗。密宗之所以殊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17
黄念祖:在佛以后来的一切众生都依这个法而得度脱 “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也是《无量寿经》的话。当时佛弟子阿难跟佛在一块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17
黄念祖:念佛关键在于不忘底下是夏老师的话,这一段很重要啊。“念到成片,一心不乱,理一心,事一心,都是证。一般说来,不忘就是证。苦乐忙闲老有这一句,就是证。这是证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17
黄念祖:物理学给天台宗提供了论据现代科学的进展,对于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认识,均有新的突破,使得许多大科学家瞠目结舌,惊惑不解。他们料想不到现代最新最尖的科学成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17
净土资粮(附:谷响集) 作者:黄念祖答三世因果并劝努力忏罪念佛大札奉悉,欣闻知难而进,甚以为慰。唯所提诸问,仍是您二十年来屡问之老问题。兹愿再贾余勇,一试棉薄,看看能否突
居士人物时间:2024-08-29
《劝修净土诗》第六、第七首好,请看第六首。“称性庄严非外得,天然果报自无穷。一尘遍入诸尘里,万法全收一法中。华映玉池人倒影,身游佛国地俱空。色心依正原无碍,但得
大安法师时间:2024-06-03
金刚经 第6品下正信希有分第六(下)白话文三、心不取法相非法相一念生净信的众生,已不取着「法相、非法相、亦无非法相”。何谓「不取法相”,即已空掉我执四相;「不取非法
星云法师时间:2024-06-03
黄念祖:事持念佛不能小看念佛、念咒是众生唯一的出路,不然就在六道中转。 开始时就这样一句一句,念完一句接一句,这叫事持。《弥陀要解》里有两句话:“从事持达理持,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5-22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文句卷第六】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经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文句菩萨比丘温陵道昉参订辛五、观耳根。此门次序。本应在那律后。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02
法称为内尘等四句,简迦叶所观之法尘,非当机入道方便。前五根所对色声香味触为外尘;前五尘落谢之影子,为意根所缘之法,名为内尘。此内尘必凭外尘,所落谢之影子而有,则属必有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3-10-14
表法:天如第一义空,华表因行,华具四色,表圆教四十位,华由百宝所成,宝具光明,是表智光。华从天降,显四十位因行,从第一义空建立。莲华因果同时,表因心具足果觉,果觉不离因心;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3-10-14
妙法莲华经授记品第六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诸大众,唱如是言:‘我此弟子摩诃迦叶,于未来世、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广宣诸佛无量大法。于最
佛经时间:2023-09-10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七 不思议品第六《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七不思议品第六 不思议品第六 关于“不思议品”,回忆“方便品”中维摩现疾,意为集不思议众说不思议法,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1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11圆满成就第九 第九品,名圆满成就。以上从第四至第八品,皆显法藏大士因地愿行。从本品起则是果德成就。本品内容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4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三卷14三辈往生第二十四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前品十方佛赞,乃‘诸佛称叹愿’之成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4
黄念祖大德:看淡世俗的缠缚 首先应该是庆祝:第一是求学,大学毕业以后,求深造,在学术上要钻研,要取得更多的知识,在青年的时候这样利用青春,很正确。这是令人欢欣的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4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10积功累德第八 本品中法藏菩萨发大愿已,从愿起行,于无量劫,住真实慧,植众德本。教化无量众生,住于无上之道,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4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三卷16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本品名‘礼供听法’。‘礼供’者,十方世界诸大菩萨,咸至极乐世界,礼拜供养阿弥陀佛也。‘听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4
黄念祖居士与忏云老法师对话录忏公黄老对话录 忏云老法师:这是他们居士的,老居士您是老长辈,...。 黄老居士:哪怕是一张纸,不管哪一位,我这是一个愿,所以必须把这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3
黄念祖居士:《金刚经》一滴 一、小引 很荣幸,也很振奋,在华盛顿会见这么多位深有信根,发心真诚的佛教同信同修,是殊胜因缘。我很惭愧,自己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大家的期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7发大誓愿第六【之四】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文殊菩萨圣诞开示文殊菩萨圣诞开示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 一定要专研究某一宗,才能谈到哪一宗,看来还是净土宗人多。大家很忙,还愿意来,我们很欢迎,对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7 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之第七讲作为最后一讲,从《金刚经》我们完全谈到《无量寿经》了,今天所要讲的是《无量寿经》的宗要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弥陀愿王大愿核心--善导大师独尊之五真实愿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三卷1第三卷 从第十一品至第廿九品上卷表弥陀因地大愿之发起。本卷表弥陀究竟果觉圆满大愿之成就。经中备显极乐依正主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四卷6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用“第一念”念佛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 要知道师对我们有恩哪!我是带着要感恩、要报恩的心情来谈的,为报师恩啊,这是文革之后的第一个工作。第二个工作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9必成正觉第七法藏比丘于世间自在王如来,说四十八愿已,乃于佛前复以偈颂表此行愿,并请证明。以大愿真诚深广故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 黄念祖居士 主讲姜善和居士 录音整理 《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为黄老居士生前于北京居士林所讲,原讲共为七讲,惜当年第二讲录音丢失,故至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初通序2德遵普贤第二第二品是上品圣众之补充。本品之首,于菩萨众中。拈出上首之贤护等十六正士。品末复标余之三众及诸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 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五】【六】【七】(五)持名 愿能导行,既有信愿必然引起持名妙行。《要解》赞叹持名功德说:“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者,名以召德,德不可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大教缘起 大教缘起黄念祖居士讲述 据录音带整理 谈到新近的这一部著作——《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这几年我埋头做了一个著作,几年来什么事也没有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洗濯垢污 显明清白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 一九九零年九月二十三日讲 诸位大居士,诸位大德,诸位大菩萨: 今天这个介绍之词,念祖不敢当。也就是说,愿意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无量寿经(第1集)这个课程,暂时可以名为「净宗讲座」。为什么用讲座两个字?区别於正常的课程。因为讲座有些灵活性、伸缩性,时间的长短,以及次数,可以有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看淡世俗的缠缚 出污泥而不染看淡世俗的缠缚--出污泥而不染 ──送信佛青年赴日进修博士学位 黄念祖老居士著 1987年于北京莲舍 首先应该是庆祝:第一是求学,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三】(三)生信 信字非常重要。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开示我们,信乃是道之本元,一切功德之母。因为从信才出生一切功德。又说:“佛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弥陀疏钞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今天我们讲的是,莲池大师的《佛说阿弥陀经疏钞》。此疏钞通序大意中,首先谈得是明性。第一句是“灵明洞彻,湛寂常恒”。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