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献给毕业的你】一位佛教徒的职场生存之道

师父曰 2022-06-23

智元是一名佛教徒,从大学起到真正步入社会,她有过多次工作上的尝试。

她曾担任过百万粉丝公众号的原创作者,社区K12教育机构的老师,还曾经是花店和民宿创业合伙人,后来也随着大众的脚步考研,经历过失败迷茫的低谷期,一年后,她选择重新踏入职场,继续前行。

在这段时间里,她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又是怎样将佛学的义理应用于职场之中?

初入职场的迷茫、焦虑,面对升职加薪、人际交往、工作压力等职场问题,她又是如何去化解与应对的呢?


文|金是尧也
编辑|齐乎巽


下午五点半,当我从咖啡厅门口进入,一眼就看见了穿着米白色连衣裙的女生在书架旁小沙发那儿坐着,她一边打着电话,时不时笑着和手机那头的人说些什么。我走过去示意,我们互相点头轻声表明身份,她将手机稍微侧过和我说,“抱歉,突然工作上有点事情,稍等我一会儿。


过了五六分钟后我们开始采访,她放下手机说,待会六点可能公司有事要忙。


这位忙碌的97年女孩叫智元,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她这样形容自己:从大学起就是个很爱折腾自己的女生。而佛教的修行与对创业实践的探索可以说组成了她大学生活的两个重要方面。


“我把中文系能用的本领都用尽了”

早些年,智元有过被医生从鬼门关前拉回一条命的经历,之后又见证了父亲逝世的生死离别,这些一般人少有的经历让她对生命的实相有不一样的见解。


后来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走进佛教圈,有空便去寺院参加禅修,在别人去旅游去学车的假期,她在寺庙里做文书工作,去到全国各地高校的佛法中心去寻找机缘,安静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她参加各种佛学活动,在树立正见和坚持正行的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同时,父亲去世后智元也意识到自己要尽快独立起来,实现经济独立,于是早早就开始了工作的规划。


她在四年多的时间里,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业和修行,也为谋生而不断地去尝试,不断地试错——“把中文系能用的本领都用尽了,比较能说,就去讲课,相对能写,就去当原创作者。在交际能力这一块的东西也拿去做一些事业上的一些尝试。


智元图源受访者


智元在大一认识了愿意带她零成本创业的长辈,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一起将一个位于高端社区的k12机构从零到一做到能有整体上升的趋势的教辅公司期间身兼多职地做着人力、授课老师、课程设计者,但终究抵不住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社区的月租不会因为疫情而便宜一分一毫,停课的短短几个月,资金在不断地燃烧着,“烧”到老板也觉着实在支撑不下去只好将机构转让出去,于是再多的想法也只能泡汤


她也曾做过原创编辑,在一位同校师兄一手创立的百万公众号里写过两年的历史文学类稿件,可碍于当时工作和学习花费了太多时间,没有精力去写稿,于是编辑的工作就此结束;


大三因为喜欢熟悉花艺,她带领着七八个人与大学城的人合作在毕业季生产和售卖过花束,两个月团队赚了几万块,当想要拿着钱做文创产品的时候,偏偏面临毕业,大家都要各奔东西,想法未能实现也只好把钱分了,解散团队


同样是在大三怀着对诗与远方的憧憬,智元还在广州与别人合伙做起了高端民宿,但因为对新行业运营和法律方面认知不够,再加上对合伙人的不够了解,最终与合伙人之间的合作破裂,合伙的辛苦钱化为云烟,与合伙人之间的信任也随之崩塌。


这一年,日子开始动荡,总在教育机构的运营管理、学校学习、与合伙人打官司等好几件事之间反复周旋……

在多次试错后,直至疫情真正的到来,所有的计划被迫终止,毕业后回到老家的她开始渐渐沉下心思考自己一路来的缺失,她陷入迷茫,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走,自己到底有没有魄力把那么多想法去付诸实践呢?到底有没有能力自己一个人走下去?


智元图源受访者


迷茫的时候,智元的哥哥姐姐给了建议——考研,或许当自己最熟悉的语文老师也是一种选择。


抱着这样的想法,智元加入考研大军的行列里。她花了一年的时间准备考试,同时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疗愈自己的内心。“没有人是能够一直往前冲,然后不停下来的。”这一段时间里她开始更加注重修行,重读经书,以获得精神的滋养,储备自己的能量。


但考研路上也没有像自己预期的那么顺利,她还是因十几分的差距而未进入复试名单。


“无数次艰辛地尝试并不一定能够收获成功,放弃尝试,却意味着永远放弃成功。”


或许是经思考后认为自己的能力结构和社会认知仍有缺憾,或许是心中还有一份执念,后来在姐姐的建议下,智元又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她去到商学院里当了一名管培生,现在是金融班的班主任



“在一切的无常里,我所拥有的恒常估计就是信仰了”


这可以说是一次新的起点,从相对自由自在的创业人,转变到每天按时打卡的职场打工人。和许多刚进入职场的毕业生一样,智元同样有不适应的地方,各种职场规则、生活节奏变化等种种,都在向她明示着:不是职场迁就你,而是你应该去主动适应职场。


以打工人身份刚开始进入职场的智元显然不是老板眼中喜欢的听话的员工,她和初入职场的所有年轻人一样,身上带着特有的“书生气”,不愿意也不屑于理解职场规则,不喜欢在领导面前拍马屁。


她肯定地说道,“我是比较有想法的一个人,有命令愿意去执行,但要允许我有创意性的东西存在,要给我一定的容错空间,还有我的自由度空间。”


智元图源受访者


比起条条框框的职场潜规则、人情世故和所谓的职场“忠告”,她更在乎自己在职场之路上能否得到一定的自我提升。


这样的执着让智元在刚开始的职场生涯里也遇到一些挫折、斗争,但好在慢慢当个人能力得到展现,她的心态也慢慢开始转变,从一开始在老板面前直截了当地说出想法,到后面开始慢慢沉淀自己,带着方案和领导提意见,她意识到:


你得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让人觉得你有可行之处,才能去讲出自己的想法。“不审势即宽严皆误,”要开始慢慢理解职场的规则,在一定的规则中做出自己的成绩。佛教中因果律如是说道,万物自有其规律,行善因自然有善报,人无时无刻不活在规则的框架下,重要的是在遵循规则的同时不被驯化,做好人生自己的智者。


虽然调整心态后,工作上有了更多的个人展现的机会,但显然任何一个人在职场打拼要想有点成绩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依然会有很多迷茫的时刻。


进入职场后与大学舍友的一次小聚,智元的朋友圈里留下了这样的话,“大家都很怀念大学的快乐时光,舍友感叹,‘当一个人在城市里没有依傍,一个人打拼还没有能力去支撑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时候,孤独感就会扑面而来,很想抱团取暖……’自性空寂,想想也确实如此。如浮萍,庞大的无力感时刻袭来,在一切的无常里,我所拥有的恒常估计就是信仰了吧。”


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一个心灵港湾,在智元心中,佛教给她带来的力量就像精神依靠,能够给予她正向的引导,她常常问自己很多问题,要不要在这个城市立足?留在这里的意义是什么?还有成家立业等系列的困惑。而佛教给了她答案——安住当下,“有了佛教,就相当于有一个依靠,不再有疑惑,只要做的事情是自己在正念正行下的事情就足矣。”

智元图源受访者

信仰的力量支撑前行,作为具有佛教徒与职场打工人两层标签的智元,在职场中也因佛法而受益匪浅,能够用所学教义去化解众多职场难题。

例如职场中人际交往的难题,她选择用正行、正心、正念的教义结合以身作则去感染他人,遇到难相处的同事或者客户,她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强调以不对抗的心去面对,要认识到每一个众生的呈现可能都是人自身心性中会出现的一部分,不必太过执着;


佛法的学习也让她在工作中会比其他人更有平等观念,作为一个需要接触不同类型学员的班级维护管理人,她更偏向于标准化服务而非区别对待;甚至面对工作占用生活大部分时间这一个或许让一些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烦恼的情况,她直言这是修行的一种,比起去苦恼,还不如顺其自然,万事自然遂心,如果实在压力太大,节假日离开城市的喧闹,去到安静美好的大自然休息几天,也是个缓解压力的好办法。


对于同样即将走入职场的新人如何更好适应职场生活,智元也有话说:不要给自己设限,在大学的时候就尽可能的利用大学的平台,去尝试多元化的人生,找到自己的志向所在。


如果感到迷茫,那就只管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把现在的心给安住下,安静下来去洞察自己真正的需求,同时不要停止学习的步伐,哪怕离开了校园,也要记得有输入才有输出。


智元图源受访者


有趣的是作为佛教徒,智元也有着打破人们刻板印象的一面。当被问作为佛教徒是否会追求升职加薪,她直爽地说出答案:当然会。她表示佛教并非是使人消极的,当入世去修行,只要欲望是正常的、正向的,不因此做恶事恶行,而是去激励自己去做到更好,便是可行的。


升职加薪意味着职位提高,自然所承担的责任更大,自身的眼界也将随之而开阔,其实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或者说攀升的过程,名誉与金钱这些是附带的,是完成任务后所得到的一般等价物的呈现方式而已。

“第一千零一个可能”


回顾这几年的经历,是否未来继续创业,智元有了更为冷静客观的判断,在真正踏出那一步之前,会更全局性地去思考一个真正的创业者所需具备的素质自己是否已经具有;


其次是对现有环境的判断,对行业的认知是否已经足够,是否能找到刚需型的快车道,找准切入点,在恰好身边有资源的情况下能够在几年内就把生意做好;


当然最不可缺少的还是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如果真正去创业也更偏向于轻资产的运营模式。


回归一句话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贤人十养生。”未来成功与失败,还需自己亲身走一遭。


至于未来,这一个对于现今年轻人来说充满太多未知数的名词,即使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关于它,智元依旧有着自己的想法,她梦想开茶社,招待四面八方的来客,静静喝茶,听他们的故事,共同去探讨人生


或许这就是“在明知道有的时候必须低头,有的人必将失去,有的东西命中注定不能长久的时候,依然要说,在第一千个选择之外,还有第一千零一个可能,有一扇窗等着我打开,然后有光透进来。”

更新于:2022-06-23 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