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比男少修500年吗?当代大陆比丘尼新动向(图片来源:中新网)
一、前言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社会迈向高科技的资讯化轨道。现代人为了自期的人生目标,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承受着身心超负荷运作所带来的疲惫和困顿。在这样一个讲求“理性”和“实用”的时代,古老的佛教应该怎样的应机说法?成为佛弟子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佛法的弘通在于四众弟子的教化、宣说,他们以种种身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基于大乘菩萨同事、利行的方便从事各种利生事业。而比丘尼作为一支生力军,在这支弘法的队伍中,渐渐突现出其特有的作用。他们中的一些“先知先觉”者不再局限于在庵堂中成日念弥陀,以自立为主修道方式,而是以更深远的眼光组建大规模比丘尼僧团。从师徒相袭的子孙庙到今天的十方丛林,其中所行的道路可说是曲折而艰辛的。
时代虽然在呼唤进步,但佛门中固守的某些传统却是根深柢固的。在吸取精华,扬弃糟粕的抉择中,人们往往是“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时时处于“把农药混合着五谷一起吞下”的难堪。在这新旧交替的衔接中,当代大陆汉传佛教比丘尼其动向、表现如何?是本文需要展开的主要话题。
二、传统佛教的反思
近代佛教思想变革的过程,也是比丘尼自觉、自信、自立的写照。比丘尼僧团过去的自轻意识和依附思想,实际上与中国传统佛教文化背景不可分割。
1.以出世为主流的传统佛教思想
中国佛教根植于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土壤,儒家鲜明的入世基调早已有其自身的拥簇。后来的佛教,宣传上避其锋芒,大乘入世担当的菩萨精神因而未被强调。
但众所周知,佛教在中土的第一次中兴始于魏晋,这时期的社会文化风气以玄学、清谈为主。佛教中出世的一面迅速为当时的士人阶层所接受,这也为以后佛教在中原的发展定下了出世的基调。发展至禅宗,佛教的入世担当、利乐有情,进一步被淡化,以至人们谈及佛教,想到的便是看破红尘,淡化名利,未能入世、出世两全并重的传统佛教,使重视现实生活的广大民众对其抱有牴触情绪,世人眼中的佛教片面的被曲解为士人的玄学、禅学。
2.佛教世俗化
佛教在中国的入乡随俗,虽未放弃其核心精神,但与中国本土多元文化碰撞、适应与融通的历程中,打上了本土文化的烙印。这一过程利弊并存。利,特别是在律制方面,中国的高僧大德以本土文化背景和现实社会状况为出发点,对印度戒律不全盘照搬,而是采取扬弃的态度,因而有了“百丈清规”等中式规约;但为了适应广大民众祈福消灾的低层次信仰需要,教法中有求必应,信则得救的内容被突出甚至放大,学佛变作求福,寺庙成为神祠,僧尼变形为通天晓地之辈。
必须承认,佛教世俗化的一面扩大了影响力,但同时也对原始佛教不共世法的特质产生了负面作用。佛法教义的真趣鲜为人知,而高僧德行、本记公案、神通异能却广为流传。佛教在世间的传播演绎为士人的禅学,民间的鬼神迷信也就不足为怪了。在现代,特别是注重科学与理性的年轻一代来说,更是难以产生共鸣,往往因先入为主的误解,在佛教的门前驻足不前。
3.寺院宗族化
中国古代封建中央集权化的过程,也是政府对佛教日益控制,打压的过程。佛教团体及寺庙逐渐被限于山门之内,众多寺院在长期受压过程中,也亦步亦趋的走上了封建制的轨道,凸显出强烈的宗法色彩。
在管理上表现为以住持为中心的家长制作风,提倡“百善孝为先”的儒家家风。对下,以法脉相承为联系纽带,寺院变相为家族。此类恶性循环,明显背离了佛陀以“六合和”为宗旨组建僧团的初衷。皈依三宝的意义被曲解为皈依个人,皈依弟子的多寡成为彼此势力比拼的资粮,灯灯相续的传承变质为对寺院继承权的争夺。其结果,是道场之间忙于分地割据(占山为王),疏于对佛教整体利益的考虑。这种只顾本集团利益的小我行为,使佛教利益众生关怀个体的本旨渐失。
三、近代比丘尼僧团发展状况
十年***,毁掉的不仅仅是文化。当人们从纯真理的狂热追求中冷静下来时,对于宗教信仰产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即“谈宗教信仰色变者”与“隐性宗教信仰者”。前者基于***中极左思潮的熏习,把信仰视为异端,从事宗教活动的宗教师和信徒,自然被其划入“迷信者”的行列;而“隐性信仰者”,面对人生的种种无奈,从实际生活中真切的体会到苦、空、无常的内涵,内心有对信仰的需求,但妨于政治等诸多因素的顾虑,其信仰往往采取半遮半掩的方式。这包括在***中被迫蓄发回家务工、务农的部分佛教比丘尼,笔者即亲见内地某尼师,宗教政策恢复后回到原住寺庙,由于对那段“毁寺逐僧”历史的心有余悸,一直到二十年后的今天,即将往生时,才剃发重现僧相。
面对前者的不屑和后者的怯懦,众多的尼师忍辱负重,投入到恢复寺庙,重塑佛像……的先期工作中。经历十年***的信仰断层,他们中的一些长老尼,更加认识到培养僧才的可贵,在极其艰苦的物质条件下,节衣缩食创办尼众佛学院,为了延续佛灯,传佛慧命可谓是呕心沥血。
自从本世纪七十年代末,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后,僧团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恢复正常的佛事活动以及以自养为目的的各项生产的开展。在此情况下,昔日祖庭重兴,新建寺庙也如同雨后春筍般的簇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为佛陀慈悲精神的感召走入佛门,成为在家信徒或者出家众,但是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当代佛弟子,特别是以弘法为家务的出家众更是任重而道远。现实的情况是堪忧的,“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的悲愿却让我们不能以丝毫的懈怠来推延。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比丘尼僧团又是如何立足于女性本位而自利、利他的呢?由于历史的原因,比丘尼僧团长期处于依附比丘僧团的现状。他们要么与比丘同一道场,从事内务,对外弘法事业鲜有问津。要么居于比丘丛林的下院,生活必需品由上院提供,内部管理由上院统一协调管理。长时的依赖造成尼众的自我幻觉,往往对号入座,认为女性生就的“业障深重”。再对照传统儒家所宣扬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论调,便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划入“受保护者的行列”。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除了求生净土,或者女转男身以外,哪还有别的出路可寻。自顾尚且无暇,何言顾他。对于修学法门的选择,缺乏对症下药的认知,而是成为流行什么法门就跟着学什么,由此带来的恶性循环使亲近善士变为新一轮的造星运动。在行持的方式上与学戒的侧重于对微细戒相的精细再精细分析,平日探讨的也大多是女性业重,不能搭红色祖衣,否则要堕几层地狱等。修学净土的,重视的是念佛的数量累积,却忽视了往生净土的必备条件──福德资粮具足。由于对缘起正见没有深入的了解,无法具备在闻思修的基础上对整体佛法的把握,故而这种自我的性别认同所带来的暗示危机是显而易见的。
近年来在大陆比丘尼中兴起学戒的热潮,众多学众从四面八方涌向学戒道场,试图通过身心的严格训练去除习气,成就道业。但是,由于在家时文化素养偏低,出家后又轻视对经教的深入学习,面对古德的遗教往往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在此种状况下,死背戒条,迷信权威也是无可奈何的权宜之计。学习戒律无法从制戒的根本精神着眼,只好在枝微末节处打算。笔者身居僧团,在学戒的过程中与周遭的住众同样面临着这种困境,其表现方式略有以下几点:
1.得少为足的持戒人
秉承传统律学思想中毗尼至上的观点,认为学戒最起码可以保住人身不失,即便不能脱离轮迴,也可以趣向善道。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成为此类持戒人的处世原则。
2.断章取义,曲解戒条的持戒人
学习戒律不是对戒律有全盘的认知,而是依文解义,生套戒条。虽然有心向道,却对自身与他人不能克守戒条的最微细处而心生懊恼。例如:前年笔者从戒场回到常住,早课时,常见有比丘尼用香袋把三衣背在身上,问之何故?答曰:“此举乃为明相出时(天亮时)而护衣。”对于对方的行为,虽有疑惑,却无法作出对与否的判断,反而因为自己未能做到而心生惭愧。直到去年昭慧法师到我寺讲学,有学众提出明相出时,是否要三衣不离身,方为守好护衣戒的问题,才知此举是对护衣戒的错误诠释。法师以律典为据,层层剖析护衣戒的制戒缘由,适用范围以及在僧伽蓝内如何结衣戒等方法,大多数住众在有凭有据的事实面前均感疑惑消失,那些未曾每日背衣课诵的尼众也不再为自己不能持好此戒心怀恐惧。但是仍有部分标榜持戒的学众认为有胜于无,依然一如既往,持这条从严格意义上讲,并无依据的护衣戒,对于那些闻法后放弃错误见解的道友,心生不满。此类典型的持戒禁取戒的学戒人,由于自身的愚癡,给他人和自己都带来了过多的烦恼,其主要原因即是知见的错误。
3.具有浓厚家长制作风的学戒人
这类人依仗自身对戒条能够熟练讲解的优势,身居要位,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的姿态。对于求学的大众要求对自己有绝对服从,美其名曰培养忍辱的美德。在这类学戒道场中,表面看来是去除我慢心,但在强大的外力压制下,彼此之间发洩的目标由强者转向弱者,由比丘尼转向小众。在这种不良心态的恶性循环中,慈悲心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恃强凌弱的恶习和麻木不仁的冷漠。持戒本为护生的手段,却变为学戒人与众生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四、建寺安僧,共住正法的新亮点
透过历史沈淀下来的现状虽然如此,但比丘尼僧团中的自觉,自强者也不乏其人。广东省梅州市千佛塔寺的住持──释明慧法师就是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地处粤东山区的梅州市历史悠久,秦汉时期蜀南海郡,南齐设置程乡县,北宋开宝四年(西元971年)致敬州为梅州,清雍正十一年(西元1773)成立隶嘉应州,民国初年废州致称梅县。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美称的梅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
崇尚传统的客家人创造了蕴含深厚底蕴的客家文化,但在正信佛教的信仰和弘传上却历来是一个空档。梅州市及其周边地段,大小近百座寺庵,普遍存在着神佛不分,僧俗不分的弊病。住持这些寺庵的既非出家的比丘,也非比丘尼,有些甚至连受持三皈五戒的居士也不是,却以出家人自居。这些自称为佛教徒的人,对佛法的教理教义没有丝毫的认识,对戒律没有最基本的行持,把佛门中方便摄受众生的佛事,活动变成自我谋生的手段。明明是民俗信仰,却偏偏要挂上佛教的招牌,佛法不共世间法的特质在此可谓荡然无存。既然住持佛法的非正信佛子,因而由此带来的信仰偏差也就不足为怪了。
目睹正法的衰微,也曾有法师、居士尝试创建居士林,以讲经弘法的方式来传播佛法的真意,希望引导信徒由迷信转于正信,从而努力精进修持,最终进入解脱的大道(创办于1946年的梅县居士林,先后有广觉法师、远照法师在此弘法)。这股正信之流虽然微细,却滋润了在远照法师处听经,尔后在云门寺依佛源大和尚披剃的明慧法师。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客家人,明慧法师对家乡正法不兴,僧俗泛滥的现状生起深深的悲悯之心。西元1990年春,法师为破重重阻力,在资金困乏、众说纷纭中兴建千佛塔。将铸于南汉大宝八年,高4.2米,宽1.6米,共七层,呈四方形,塔身四面浮铸千尊佛像的千佛铁塔从钢铁厂内移出,在梅州东郊山基建九层花岗石塔供奉(为了募捐建寺资金,法师的足迹遍布东南亚各国,在泰国、印尼、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地,边参学边筹款,得到侨贤、乡贤、善信的热心帮助)。为了安僧办道,又先后在千佛塔周围兴建了千佛宝殿、药师殿、三圣殿、神堂、僧房等配套设施,历时十年,建成了今天清净庄严的尼众道场。如今的千佛塔寺成为梅州正信佛法的传播点,众多善信在法师慈悲济世;住众威德庄严的感召下皈依三宝,从而把菩提之种播散到这片哺育了千千万万客家儿女的土壤上。正如明慧法师在开光庆典中赋诗曰:“一塔淩空气势雄,玲珑巧艺夺天工。九层石级因栏栅,八角铜玲奏古风。万道祥光辉殿宇,无边瑞气浸长空。千秋伟业功成日,福慧同沾庆典隆。”
从当初的荒丘野岭到如今的梵宇宫殿,明慧法师并不以此而自得,而是将更深远的目光透向未来。法师认为:佛法的兴盛离不开四众弟子的弘扬,住持正法需要比丘、比丘尼的共同努力。有感于梅州至今仍无正规的比丘丛林,法师在千佛塔寺尚在建设的情形下,筹募专款择地建寺,西元一九九八年在梅县三角镇地界建大觉禅寺,目前已初具规模。但法赖人弘,为了扭转本地僧俗混杂,戒律不振的现状,法师又多方展转,寻求知见正确,持戒修行的比丘来寺安住,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实践着男女二众共住正法的理念。
五、新形式下比丘尼未来发展之前瞻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比丘尼应如何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走出一条独立奋发的道路,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共同课题。
1.打破自我约束的性别意识,重审众生平等的理念
长久以来,“女性业重”、“女性较男性少修五百年”的说法一直困扰着广大的女性修道者。对于这些只带有结论性的论说,我们往往不细加判别,就对号入座。于是,由强烈的自我性别认同感而产生的自怨自艾是难以免除的。此种心态对于需要以坚强心力来断除惑业的修道人可说是极大的障碍,可以想像一个对自身都毫无信心的人何以能够利他。所以,放下自卑,正视现实,勇于承担,是每一个比丘尼应该为之而身体力行的。
2.树立良好的学风、道风,提高基础素养
在日常的修道生活中,把学习经论列入每日必修的功课。由于长期的反智倾向,深入经藏、探寻法义,被众多的佛弟子集体遗忘,代之以“一句弥陀万事休”。由于在家时文化素质偏低,出家后轻视对经典的深入学习,偏离佛法的缘起正见,在学佛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故而,端正道风,培养良好的学风,养成勤思好学的习惯,提倡解行并重的修学方式,是走向解脱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3.以法摄僧,以律摄僧
摒除僧团中人治的旧有管理模式,回归原始佛教佛陀所倡导的法制精神,运用戒律中的“七灭诤法”等方法来处理僧事,充分体现僧事僧决的民主性,保证僧团中每一成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损,此种措施对于修正当前寺院以人代法的现状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六、结语
佛法的自觉精神促使着一代比丘尼的觉醒。在加强自身僧团建设的同时,扬弃女众必依男众安身立命的传统观念,以更广阔的胸襟走入社会,投入到弘法利生的种种事业中,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透过明慧法师建寺安僧,现身说法的事例,说明只要发广大的菩提心,不计人我的利害得失“彼丈夫我亦丈夫”,立足缘起的世间,行积极勇健的菩萨行,是行之有效的。此举虽然仅为初心菩萨利世济生的尝试,但对于仍把眼光放在女性业重,必依男众而立的某些学佛人,却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仅为笔者浅见,碍于学养不足,错漏之处难免,敬请诸善知识不吝指正。
弘一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高僧,对佛教的弘扬贡献颇大,他致力于南山律学的研究,著书立说;采用西洋音乐创作佛教歌曲,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出版《护生画集》;以书法弘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2
莲花色是佛世时代神通第一的比丘尼,她有些什么特殊的事迹吗?莲花色聪明美丽,但是她的遭遇却不幸。最初母亲为她找了一个女婿,可是后来母亲却和女婿有了私情。莲花色女生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28
瑞云寺“强拆”与当代宗教发展困境已被强拆毁坏的百年古刹福州瑞云寺(图片来源:凤凰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中国宗教迎来全新的发展机
藏传佛教时间:2024-04-13
白净比丘尼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代,舍卫国中有一户富豪人家,他们都是佛陀的在家弟子。这位富豪的女儿生得相貌庄严、端丽,最奇特的是,她一出生时身上就裹着一件雪白的柔
佛典故事时间:2024-04-10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曾告诫过大家,他说: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在年轻的时候,身体没有发育好,气血是非常不稳定的,这个时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时间:2023-12-13
前几天去杭州上天竺法喜寺请了几部善书回来。今天拿一本看,名为《寿康宝鉴》。系民国四大高僧的印光祖师所编辑,看后感叹,邪淫之祸,害人不浅。古谚云:万恶淫为首。果真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时间:2023-12-12
二十八、金色比丘尼丑女供养佛塔,感得金色身相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户贱种人家的妻子生下一位具有十八种丑相的女孩,她的父母都很忧愁,父亲说:「这样难看的孩子,
百业经故事集时间:2023-11-16
当代邪淫现世实报!!观者当猛醒!真人实事,恕不能标其地方、名姓。某生,*西人,头脑聪慧,妻贤子肖,素有经营之道。早年从商,以苦心有智故,财运亨通,积数年而成巨贾
佛教故事:邪淫恶报感应录时间:2023-09-02
陈士东居士:当代著名弘法居士——郑颂英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 郑颂英老居士平生以刊印经典,普及教义为己任,四方学人,为法问道,或有难求助者,陆续不绝,他不顾年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陈坚教授:当代“文化僧人”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以真禅法师为例当代“文化僧人”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以真禅法师为例山东大学哲学系 陈 坚“文化僧人”这一概念的提出,有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微妙比丘尼说微妙法一个人没有病痛的时候,绝不会知道身体是苦的,没有遭遇恶劣环境的摧折,自己绝不会警觉反省,所以,环境决定人的行为。当波斯匿王崩后,他的太子流离,摄政为
佛教故事:罗汉菜时间:2023-08-17
大陆与海洋的故事大陆和海洋一起到公司应聘,海洋很快就成为女老板的男秘书,整天和老板工作在一起,鞍前马后地侍奉着;而大陆却只能呆在一间大屋子里和几个女孩埋头苦干。看见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时间:2023-08-15
男居士能拜比丘尼为师吗?能出家长期住在比丘尼寺院吗? 居士问:男居士能拜比丘尼为师吗?能出家长期住在比丘尼寺院吗?我是男众,有个比丘尼寺院愿意接收我出家,但我不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4
顿宇:行愿大千——记当代宗门耆宿上印下空长老尼 行愿大千——记当代宗门耆宿上印下空长老尼文/顿宇【作者按】一日,跟明尧老师谈起家师的开示,老师遂要求学人写一篇介绍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感謝天則研究所給了我這樣一個***會,使我能夠在這里與大家共同探討當代中國宗教問題。根據會議安排,我就當代中國宗教現狀問題講些個人的看法,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我听佛这样说过:佛在舍卫国只陀精舍时,波斯匿王死后,太子琉璃,摄政为王。其人凶暴残忍,竟驱赶醉象,踏杀民众,不可胜数。当时一些贵族妇女,见此情景,心中非常难受,
因果报应时间:2023-08-03
高振农教授:台湾佛教发展得益于大陆僧人的努力高振农台湾佛教与中国大陆佛教密切相联台湾佛教与中国大陆佛教,两者关系非常密切。因为台湾的佛教是从中国大陆传去的,而且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31
对比丘尼说法因为阿难陀的俊貌多情,不但在俗的女众追求过他,甚至连出了家的比丘尼恋慕他的也有。阿难陀对女众的出家,尽心帮忙,加之他的人缘好,所有的女众,尤其比兵尼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时间:2023-07-30
李叔同(弘一法师)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他的书法早期脱胎魏碑,笔势开张,逸宕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特别是出家后的作品,更充满了超
书画墨宝时间:2023-07-30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对着所有学生在讲经说法,溘然他叫起了阿难说: 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落,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 记得立场要虚
佛教故事时间:2023-07-27
魏德东教授:刍论佛教公益事业的当代意义魏德东“如来世尊福足、慧足”,佛陀所创建的佛教也是一个并重世俗幸福与宗教智慧的宗教。佛教自创始起就关注众生的世俗生活,并由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7
第三十二节 最初的比丘尼佛陀暂住在尼拘陀林中,有一天,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带领约有五百人之多的释迦种族中的女人,到尼拘陀树林中拜访佛陀,并以两件新织的衣服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1
二十八、金色比丘尼丑女供养佛塔,感得金色身相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户贱种人家的妻子生下一位具有十八种丑相的女孩,她的父母都很忧愁,父亲说:「这样难看的孩子,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时间:2023-07-17
第十则比丘尼说很早以前有一头母象,牠的名字叫作磨荼。尽管磨荼的体型巨大,但牠性情十分温和,从不发怒,也从未伤害过任何人和动物。磨荼本来只是为主人驮驮货物、运运东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时间:2023-07-15
比丘尼(佛教解释)比丘尼,梵文 Bhikkhuni 又作苾雏尼、比呼尼、尼、除女、董女、沙门尼,俗称尼姑。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称为比丘尼。中国第一个比丘尼是净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9
毒誓成了人自己的选择,自己选择在未来要以这种形式遭报。在佛教《贤愚经》第三卷中的《奥妙比丘尼品》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一些妇女削发后,深感以
佛教故事时间:2023-07-08
金色比丘尼:供养佛塔 得金色身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下劣种姓的人家生下一个具十八丑相的女孩,父母都很忧愁,父亲说:“这样丑陋的孩子,干脆到晚上把她溺死了喂狗。”母
佛教知识时间:2023-07-05
佛陀每次讲法,四众云集倾听,这四众包括:出家的男女弟子和在家的男女弟子。比丘,即出家为僧的沙门、和尚,年满20岁,受过具足戒,乞食以自养,精进修道以证得涅槃。比丘
初识佛法时间:2023-06-18
净律社时间:2022-09-23
南无羌佛 国画 老树当代住世佛陀写梅诗画七言绝句紫烟落案送瑶台,飘逸惊飞弱红开。寒冰缚啄锁不住,驾上凌霄玉书斋。汪士慎 国画 梅花图汪士慎 ,清代书画家、篆刻家,位
艺术巅峰时间:2022-09-08
佛陀师父说的十二问语,是照妖镜、鉴宝杖,是找到真佛法的指路明灯。佛陀师父说:“你自问:为何学佛?为了生死。依何了脱?真实佛法。何为真法?离虚实显。怎择圣师?空论
佛陀住世时间:2022-09-07
科技艺术 仙山去处科技艺术即是采用科技和艺术而设计,通过机械仪器科学数据,光源、温度、速度三维空间而组成的一种新型立体艺术,如整个画面立体画在一个平平的纸面上
艺术巅峰时间:2022-09-02
当代住世佛陀的金石,借传统的神韵造型,融新意之雅趣舒展,无论是阴刀阳刻、汉碑古韵、钟鼎行文皆达到金石的最高峰,砸钗还古的境界,视若金玉环垂,坠地有声,玉坠残缺,
艺术巅峰时间:2022-09-01
两千五百多年前,南无释迦牟尼佛降世,把纯净无偏的佛法传到了娑婆。祂在传法的四十九年中,大转法轮,降服妖魔,根据众生的不同因缘,传授了小乘、大乘和密乘佛法,成就了
佛陀住世时间:2022-08-27
在我们这个世界,你见过谁不图任何回报,面对真诚的巨额供养和赠予,不贪、不沾、毫不动心,每日每夜长期义务为众生服务?你见过谁受到诬陷而长期被迫害,把能够证明自己清
佛陀住世时间:2022-08-27
两千五百多年前,南无释迦牟尼佛住世娑婆,演说佛法的四十九年中,有问必答,百问百答,正确无偏。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智慧超凡,辩才无碍,五明具足的真圣。如东晋十六国时期
佛陀住世时间:2022-08-27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自古到今出现过一些顶尖的艺术家、哲学家、书法家、科学家、医学家等,这些顶尖的专家都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了大成就,这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你可知道,当今
佛陀住世时间:2022-08-27
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关于佛法的故事不多,关于出家人的故事就更少了。但有位比丘尼的故事,纪晓岚却接连写了两篇,而且非常精彩。这位比丘尼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
素食师兄时间:2022-08-05
文|云吞编辑|齐乎巽图|网络佛教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然而,当代的年轻人偏偏不太安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渐渐迷上
师父曰时间:2022-07-04
南无羌佛 国画作品【晨曦】(点击图片观看视频)当代住世佛陀 国画作品【晨曦】恭赏有感:晨曦意趣薄纱轻笼半塘荷,半掩芙蓉睡颜朦。圣手任运墨染卷,意趣透纸画外浓。
艺术巅峰时间:2022-06-18
忧患意识在佛教的经典中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末法时代。我所理解的末法是人们不相信真话,相信假话的时代来到了。我们很多论坛是关起门来搞的,第一个不接地气,第二个别人也
静波法师时间:2021-10-11
彭际清居士说:在我的家乡吴县,十多年来往生有证明的比丘尼有四个人。第一位是岐松师。她是吴县人。小时候就有很多病,她因此发愿出家。二十五岁那年,父母把她送到苏州城
益西彭措堪布时间:2021-10-04
如何面对传统作为今天的出家人,我觉得很不容易。首先,我们需要面对佛教两千多年的传统。这个传统意味着什么?对很多人来说,无非就是早晚课诵、念佛参禅、僧装素食。我们
济群法师时间:2021-08-26
一、引言:当代居士修学的困扰近年来,随着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人们萌生了更多的精神需求。社会上在家学佛的信众与日俱增。这是一个有目共睹的可喜现象。但是,这些信众能
济群法师时间:2021-06-27
问: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我想请教一个关于当代大学生与父母交流的问题。随着我们学的知识不断地增加、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有时候就会出现一种类似于代沟的问题,认为自己
慈诚罗珠堪布时间:2021-05-26
晋穆帝升平元年(西元三五七),昙摩竭多在洛阳依《僧祇尼羯磨》及戒本,为竹林寺净检法师等四人,在泗河船上开尼部戒坛,开启中国尼众受戒之肇始。净检法师一生崇佛修道,
星云大师时间:2021-03-18
博学家洛桑土登尼玛(当代的米拉日巴)上师简史—美妙的白莲花束角巴东主 恰嘎·多杰才让 着 刘立千 翻译您身如山,围绕云彩的光辉;您语的妙音,象甘露一样无分别的共同得到
其他文章时间:2021-03-13
出尘广钦老和尚生在清朝末年,从小身世坎坷,四岁的时候因为家里穷困被亲生父母卖给养父母,养母信佛,所以从小跟着养母吃素念佛,刚刚成年,养父母就相继去世了,父母尸骨
宏海法师时间:2021-01-24
修行本就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是一声声佛号,简单的重复,从量变到质变。在古德寺有一位叫慧成的比丘尼师父,是一位兢兢业业的香灯师父。这位师父说
印宏法师时间: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