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世间,每一个众生都在追求着安乐,为什么会不期而遇种种痛苦呢?龙树菩萨在《中观论颂》中回答说:“苦因于惑业,业惑由分别,分别由戏论,戏论依空灭。”意思是说,痛苦是因为过去曾经在贪嗔痴等烦恼的驱使下造作了种种身口意不善业,驱使人造作身口意不善业的贪嗔痴烦恼是由内心面对种种境遇后生起的错误想法所导致的,而错误想法是由将种种境遇执为实有的戏论而导致的,将种种境遇执为实有的戏论可以由闻思修空性灭除。
所以,要想去除痛苦,就必须去除贪嗔痴烦恼;要想去除贪嗔痴烦恼,就必须去除面对种种境遇之后的错误想法;要想究竟地去除错误思想,就必须证悟空性。对于很多人来说,证悟空性暂时还有点困难,而通过闻思修真理却可以树立起正确的见解,正见一旦在心中树立起来,就可以去除错误的思想。
世间有句格言是这样的说的:“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实际上,“看别人不顺眼”是内心生起嗔心的另外一种说法,“修养不够”是指自己内心没有正知正念。自己的内在修养不够,也即没有通过闻思修树立起正见,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生起嗔心,看别人不顺眼。
面对他人的种种伤害,人们常有的错误想法就是——自己遭受伤害的因唯一是他人。有了这个错误的想法,自然就会生起嗔恨他人的心,并会喋喋不休地抱怨、指责甚至怒骂他人。下面我们来观察,“自己遭受伤害的因唯一是他人”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首先,我们应当认定感受或体验伤害的主体唯一是自己的心灵。身体虽然也会遭受伤害,但是身体遭受伤害时,如果没有一颗心灵在感受着,身体本身也不会感受痛苦。我们知道,人在死亡之后,心灵离开了身体,此时身体就变成了尸体,由于尸体中已经没有心灵,所以即便遭受切割等伤害,心灵也不会再有痛苦了。由于我们对身体很执著,一旦身体遭到伤害,心灵就会任运生起痛苦。所以对很多人来说,身体遭到伤害时,心灵就很难不生起痛苦的条件反射了。而对于那些已经成就了禅定的人来说,即便身体遭到伤害,由于能控制内心不动摇,所以不会体验到身体受到伤害的痛苦。
其次,观察造成心灵痛苦的俱有缘。心灵痛苦的产生依赖于凡夫所执著的“我”和“我所”受到伤害。以“身体受到伤害”为例,这个心灵受伤的俱有缘有两个因素构成:一、他人用以伤害自己身体的棍棒等器具;二、自己的身体。这两个要素缺少一个都不能形成“身体受到伤害”这件事——没有他人使用棍棒来伤害身体,身体就不会遭受损害;没有身体,他人的棍也棒根本没有施加处。如果我们不愿“身体受到伤害”这件事发生而嗔恨造成这件事的第一个因素的他人,为什么不去嗔恨造成这件事的第二个因素的自己呢?
《入行论·安忍品》中说:“敌器与我身,二皆致苦因,双出器与身,于谁该当嗔?”意思是说,敌人所使用的伤害我的器具以及我自己的身体,这两者平等地都是导致“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的因素,对于“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这件事的发生,敌方贡献了器具,而我则贡献了身体,为什么我只嗔恨贡献了器具的敌方,而不嗔恨贡献了身体的自己呢?
再次,观察内心受伤的近取因。实际上,凡夫的心由于执著我和我所,不愿我和我所受到伤害。所以当“身体受到伤害”之类的事情发生时,必然对“提供了身体”的自我内心百般袒护,而对“提供了器具”的他人内心嗔恨、抱怨。所以,内心受到伤害并且产生嗔恨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内心的“我执”。如果内心没有“我执”,看自己的身体受伤,就会如同看别人的受伤一样,不会产生强烈的嗔恨。
作为一个凡夫,不可能没有“我执”,面对同样的伤害,为什么有些人很痛苦,而有些人则很坦然呢?这是由于他们心中的“我爱执”的轻重程度不同造成的。所谓“我爱执”,就是执著于呵护自我,或者说,对呵护自我这件事执著。如果一个人的自我呵护意识比较强,“我爱执”就比较重,“我爱执”重就容易受到伤害;相反,“我爱执”如果比较弱,内心就不容易受到伤害。
《入行论·安忍品》中说:“身似人形疮,轻触苦不堪,盲目我爱执,遭损谁当嗔?”意思是说,完好的皮肤,即便他人重重地碰一下也不会疼痛,而如果皮肤上生了一个疮,即便他人轻轻一碰,也会痛苦难忍。同样,我们内心的“我爱执”,使得自己的身体成了一个“人形疮”,即便是他人轻轻地触碰,也会痛苦难忍。所以,当我们的内心受到伤害时,真正应该嗔恨的是谁呢?真正应该嗔恨的应该是潜藏于自己内心的敌人——我执以及我爱执,因为我执和我爱执是内心受到伤害的唯一真正原因。
譬如,胃病患者吃辣椒会导致胃出血。对于“胃出血”这件事能否只怪辣椒呢?导致胃出血的因素,一是辣椒,一是胃不健康。如果要对辣椒嗔恨,也应该平等地嗔恨自己的胃病——如果自己的胃是健康的,吃辣椒也不至于让胃出血。又如,有人推门声音稍大,心脏病人受惊之后心脏就会疼痛,这能只怪推门的人吗?显然,假如要责怪,自己的心脏不好也应该平等地是责怪的因素。放着“自己心脏不好”的事实不去责怪,而去仅仅责怪推门人,显然是内心自私偏袒的结果。又如,一阵风刮倒了草屋,这能只怪风吗?不能。对于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来说,这阵风可能只是轻轻地抚摸了一下,根本不会倒坍。由此可见,草屋被风刮倒,外在的风和内心的不结实都是原因。
同样,“身体受到伤害”虽然是事实,但如果内心的“我爱执”轻,内心坚强,怎么会感受痛苦呢?所以,要嗔恨对方造成自己身体受伤害,也应该嗔恨内心的“我爱执”,或者说“内心的脆弱”。
最后,我们应当认定:自己受到伤害的真正原因其实不是他人,而是自己的我执和我爱执所导致的内心脆弱。《入行论·安忍品》中说:“或由愚行害,或因愚还嗔,此中孰无过?孰为有过者?”伤害他人的人是因为愚痴才对他人行持伤害,受到伤害的人也是因为愚痴才对伤害自己的人生嗔,这个当中,谁有过失、谁没有过失呢?双方都平等地有过失。
只有不信因果的愚痴者,才会伤害他人。伤害他人时,自己的内心充满了嗔心,很难是快乐的;不仅伤害他人时自己不快乐,将来果报成熟时,感受他人伤害时,自己内心就会更加不快乐。所以,伤害他人,是对因果极其愚昧的表现。
对伤害自己的人以牙还牙,也是愚痴的表现。第一,是对因果愚痴的表现:他人对自己的伤害,其实都是自己过去所造恶业成熟,应该甘心承受;不接受而生嗔心,就是对因果不认账。第二,是对心灵奥秘愚痴的表现:如果能甘心承受他人的伤害,他人的伤害其实也不会对自己的内心构成真正的伤害。但是,我执与我爱执让自己的心变得极其脆弱,难以忍受自己所执著的心外之物受损,这其实是自己内心受伤的真正原因。
自己遭受伤害的真正元凶其实不是他人,而是自己内心的我执和我爱执,或者说内心的脆弱;事情本身并不会伤害我们,真正伤害我们的是我们对这件事难以忍耐的心态。牢记住这个真理,内心的嗔恨及其所引发的抱怨、指责等恶行就会渐渐消失。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上师教言集:每个凡夫人对自己是很有信心,很有傲慢心的,哪怕犯错误也觉得自己是对的。所以,还是要细细地看自己的内心,到底如法还是不如法?不如法的话,肯定断不了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4
说到不久命终,咱们现在每一个人应该自己想一想,我什么时候死呢?婆罗门女的母亲不久命终了,而我是在哪一天死啊?我死了又到什么地方去啊?会不会和婆罗门女的母亲一样的去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按:凡造恶业有三种:一种是自己做,一种是教人作,一种是看见别人作恶自己却心生欢喜附和甚至协从。凡做善业也有三种,不仅自己行十善业帮助一切众生,也教导一切众生改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现前一念之心,亘古亘今,故名无量寿;灵明洞彻,故名无量光。阿弥陀佛,不过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而已。是故吾人果能念念执持阿弥陀佛,即是念念证无量寿,放无量光。古圣既尔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2
娑罗那比丘为恶生王所苦恼缘第二十四昔优填王子。名曰娑罗那。心乐佛法。出家学道。头陀苦行。山林树下。坐禅系念。时恶生王。将诸婇女。巡行游观。至于此林。顿驾憩息。即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28
文:梦参长老持诵地藏菩萨、恭敬地藏菩萨,这位菩萨能够让你持戒坚固,就像妙高山那样子,“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说到精进难坏,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佛答时间:2025-01-27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你若不度,它就把你拖到地狱里去。◎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善知识,你们应该要知道,众生是在自己心里。自己心里的众生,有善的众生,有恶的众生。善的众生,自己知道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0
随着星月菩提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了售卖星月的市场。竞争的方式也是多 种多样,比如说从打磨工艺,制作形状,大小尺寸甚至到男女款等等。我们熟知的星月菩提有四种形
星月菩提时间:2025-01-09
黄念祖居士: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黄念祖大德《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的法身一切都入到众生心中的想念中,所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9
黄念祖居士:全舱念观音 避免一空难 昨天来了一位核电站的朋友,他母亲信佛很虔诚,常念观音。他开飞机突然发生障碍,在很危险的时候就听见有人告诉他,你应该如何操作,他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8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兴农乡西侧二里处,有一条河连通一个“水泡”(像小池的水湾),距泡150米处,有一住户,主人姓童名德兴。童于1991年5月12日在煤矿上白班至四点下班回家,见其妻正忙着锄草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别人不是你永平寺里,有一位八十多岁陀着背的老禅师,在大太阳下晒香菇,住持和尚道元禅师看到以后,忍不住的说:长老!您年纪这么老了,为什么还要吃力劳苦做这种事呢?请老人家不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03
顺境善缘,就是善人,在这个境界里头最容易生的贪恋,你要在这里头放下贪恋,就是没有贪爱的心,没有留恋的心,你心清净,修这个功夫。逆境恶缘,遇到人都不是好人,都常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福德因缘深厚,因为有时候增加财富,财富不一定是我们的,增加物质、财产有时反而是个累赘。唯有福报是真的,到哪里都享用不完。如何增加福报呢?少贪多舍
佛答时间:2025-01-01
邪YIN害自己太惨了我怀着一颗真诚的心,真诚忏悔自己的邪淫历史,自己重新做人,永不再造邪淫,本人男,33岁,到现在感情相当不顺,至今未婚。我想这都是由于我生生世世所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12-30
一个人跑到释迦牟尼面前哭诉。“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可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呀!”“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即使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30
01『真正的护法居士』什么是护法?有不少人认为在寺庙、念佛堂或道场干义工,帮助筹办法会,或者是给寺院布施、募捐等等就是护法,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护法绝不只意味着物质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2-26
黄念祖老居士谈怎样忍辱 人生总不免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有许多冤枉,有许多无理横加,种种的这些事情。但我们要怎样忍辱呢?第一种叫“力忍”,要用力量才能忍。也就是说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24
过去的已经过去,无法追回,而未来却掌握在我们手中。放下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这是我们对待命运唯一积极的态度。每个人就自身而言,最关心、最难捉摸的问题,莫过于命运。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2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觉察自己的偏执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觉察自己的偏执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烦恼。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断除烦恼,怎么做呢?方法很多。当我们追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噶玛(karma)是梵文的音,意思是“业”,从造业方面来说有分身、口、意三个部分,从果上面来说,有善业、恶业、无记业三种。从时间方面来说,有造作行为前的动机我们称做“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地藏菩萨本愿经》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浅译梦参老和尚主讲(二)所以要靠我们自己的信心转境而不被境转! 人家说是菩萨,我们就观想他是菩萨,像我刚才所说的杀牛杀猪的,菩萨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6
有人说,每天晚上放《地藏经》给众生听,给自己过世的亲人听,对吗?这和刚才讲的是一个道理。《地藏经》是给自己讲法的,是度自己的。我们度了自己,也就度了他人了;度了他人,也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2-05
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痛苦,有身体上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给人体贴的爱和关心,因为你所散发出的关怀和喜乐会带给身处痛苦之中的人极大的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有一个县太爷,为了教化民心,计划重建县城当中两座比邻的寺庙。公示一经张贴,前来竞标的队伍十分踊跃。经过层层的筛选,最后由两组人马雀屛中选:一组为工匠,另外一组则为和尚
禅宗公案时间:2024-11-26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在了解菩提心的重要性之后,就应真实发起菩提心。可能大家都清楚,发心需要从根本悲心中产生,悲心又需要缘一切有情而生起。那具体应怎样修菩提心呢?应按阿底峡尊者知母、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18
这一生中的坑,都是自己挖的生活的坑都是自己挖的 看起来,一个人把自己交给痛苦,比交给快乐更容易一些。 譬如,听别人讲话,听到最后,耳朵里只会记住两类话:最愿意听的
为人处世时间:2024-11-15
因果事例二则:深刻教训,贪字终成贫,千万不要占别人的便宜!因果事例一:捡钱不还,失主自杀,全家遭遇惨烈报应。摘录自地藏论坛我们生活的小山村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4
上师教言集: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不漂亮,不健康,很难看?为什么没有福报,怎么努力也挣不到钱?而有的人生下来就漂亮,健康,人见人爱?不是没有原因,有原因的。短短一天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一、 供养:(香)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二、 礼敬: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一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6
1、很多居士认为:皈依只是形式,佛法修行注重实质,从而错误地认为皈依是不重要的。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是不正确的。2、我们平时说皈依只是形式,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是告诉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佛陀涅槃后,就不再在世间住世,而出家人就承担了如来家业,代表佛向世间传播佛法,所以当佛不再住世的时候,出家人就是佛的代表,所以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聂云台居士是清末大臣曾国藩的外孙,在1920年任第一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中国民族资本家的成功人士。抗战期间,上海会长崇尚华丽,奢侈成风。聂云台老居士有感而作,于1942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贪名之戒药师山紫虚居士壹、前言人在世间活动面对世间各种境界时就会产生各种喜爱,喜爱到了某一个程度以上就变成贪。人贪的东西很多,如贪钱、贪色等皆是。对于贪求财色一般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十卷紫虚居士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文 第一卷紫虚居士注解--------------------------------------------------------------------------------此为楞严经的名称。本经之全名为大佛顶、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七卷紫虚居士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我们念佛人人都会念,人人还不太明白,人人都念,人人还都不太得力。什么叫真正念佛,如果给它下个定义就是:无心是真正念佛。什么叫无心念佛呢?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三十三课 无间地狱与阎罗王地狱意谓地下的牢狱,分为根本、近边、与孤独三类。此在第二十四课课文及其注释中,已略说其情状,惟众生恶业,广泛重大,因之地狱器品,亦至繁多惨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 综合指要1.大家都没有天眼,不曾看见过极乐国,也都没有神通,不曾到过极乐国,所以不应执定极乐国为有,若执为有,便是武断,这话是对的。但是,没有天眼和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三课 净土宗 (四)十一、作观想以留印象观想念佛,在净土法门中,颇居重要,能使行者存留甚深印象,在识田中,以引动极乐国的整个庄严境界。观法虽然广大深玄,然而观其少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三十七课 读经录要 (二)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十、善现言:六波罗蜜各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若行施时,以有所得为方便,著三轮而行施:起自想、他想、施想, 是名世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1.三十七道品,为修佛法的主要科目。修四念住,则于身、受、心、法四者,能得到不净、苦、无常、无我的正确认识,奠定了出离世间的基本观念。修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王占元居士往生纪实王占元居士,男,八十三岁,河北省唐县人,一生务农,小学文化。有三男二女。为人善良,对子女慈悲疼爱。子女也都很孝顺。二○○三年九月。经医院查出白
净土往生时间: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