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 成佛的心(资料图)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发菩提心。什么叫发菩提心呢?就是发利益众生的心。你受了三皈了就成为菩萨。菩萨是做什么的,是利益别人的。梵语菩提萨埵,翻译呢就是觉有情,让一切有情都能够学佛,皈依三宝。这就是你受了三皈五戒,发菩提心所应该做的。
发菩提心,菩提是觉悟,梵语菩提,此云觉悟,就是觉悟的心。你自己觉悟了,让一切众生、一切人都觉悟。你得发这样一个心,这叫菩提心,利益他人。因此你受了三皈就是菩萨,就是入了佛门了,算佛的弟子。不受三皈,你信佛信了好多年,念了好多经,不能成为佛弟子。必须得受了三皈,才能成为佛弟子。
发菩提心呢,就是觉悟的心,自觉觉他。自己觉悟了,发了菩提心了,受三皈五戒,让一切众生都能够觉悟,都能够发菩提心,自他都能够行菩萨道,这叫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了,一定能结菩提果,发心了一定能成佛。初发心这个心,跟你成佛这个心,这两个心哪个最难呢?那我们一般答复成佛最难,错了,初发心最难。你只要发了心了一定能成佛。如果发了心了受了戒了,犯了戒你下地狱,地狱满了你出来,你菩提心没失掉,还一定能成佛。
不管中间经过多少的磨难,时而沉下去了,时而又上来了,但是你发的菩提心、受的三皈,永远随着你直至成佛。因为我们发了心了,不能够坚持一贯下去,如果坚持一贯下去,生生世世相续,那你成佛就快。如果中间有犯、有堕落,就耽误了,成佛就慢、时间就长。但是从你受了三皈、发了菩提心,决定成佛。
但这里有些个问题,我们很多道友皈依佛门了,往往引起了家庭不和,为什么?如果我们这些女道友,你受了三皈了、受了五戒了,你回家就不杀生了,你去买菜干什么就不给家里吃肉了,那你的先生小孩子他们满意吗?那就闹家庭矛盾了。所以不是这个意思,你自己持戒,你只要不宰杀,买荤的做你不犯戒的。还有你受了三皈五戒了,你是男众,你太太并没受,你是女众,你先生并没受啊。如果夫妻都受的那很好,如果有一方没受,你会闹家庭矛盾。佛弟子就随顺人家,慢慢地化导,使他也能进入佛门。不要生活啊、家庭啊突然就改变了——你要受三皈、你要持五戒——这是不可以的。
首先你要发心度别人、随顺别人,这不算犯戒,一定要懂得。你这样人家才能信佛。你信了佛了、受了三皈了,别别扭扭的,那不是佛弟子。那你会起家庭矛盾,那你自己也修行不好,障碍就来了。发菩提心要将就别人、随顺众生,不是让众生都随顺我啊,这办不到的了。懂了吗?发了菩提心要使你身边的人,家庭亲友让人家看到了,佛弟子就是不同,什么事都让人、都帮助别人,宁可自己吃亏、宁可受抱怨,绝不伤害人,这点大家一定注意。往往我们受了三皈五戒的道友,回家去马上家庭就起纠纷了,要随顺别人,懂得这个道理不?
现在我们是佛子,佛子是做什么的?是帮助别人的。如果你受了三皈五戒了,连你自己家庭都处不好,你还能去化众生去、还能度别人去?先把家里人度了,经常随顺别人,慢慢转化他,不要着急,学佛的人表现跟人家不同。什么是忍耐?过去爱发脾气,这一受三皈五戒不发脾气了,非常柔和。那你太太看了,我先生变了,或者你是女众,你先生看了,我太太变得这么好,他就信佛了。咱们受三皈五戒的目的,除了自己修道之外还帮助别人。第一个就要行菩萨道啊,你连你家里人都处不好,你菩萨道怎么行啊?诸位道友受了三皈五戒,第一个就是家庭要合好,劝你家里人都能信佛。因为你受三皈五戒,并不代表你家人都信啊,这个特别要注意。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有道友向我反映,来五台山道心很好、很清净,但只是一两天。下了山,一回到北京去,一回到社会里,没有几天就变化了,把五台山的情况就忘了,道心不坚。当你初发心的时候,心力很勇猛,甚至想成佛。社会不是这样子的,一到社会上去,行不通。你这样做做不通,你障碍就来了。障碍来了,你道心就退了。第一个要有耐心、要有长远心,当你受了三皈五戒发了菩提心,(有些人)障缘就来了。这个缘有两种:一种是你一发心学佛什么都顺利,把所有障碍都没有了;另一种要考验考验你,不如意事也来了、烦恼也多了,那你对三宝对五戒还受不受了?要经得起考验,懂得这个道理吧?
当你发菩提心的时候,本来没磨难的,护法就考验考验你,磨难就来了。克服一个胜利一个,要有降魔的本事,这得锻炼啊。到了五台山道心很好,等回到北京道心渐渐又变了,什么原因呢?因为你处的环境。要克服这个环境、要转化环境,别让环境把你转了。这个大家要注意,我提醒大家注意就行了。所以受了三皈五戒,帮助众生断烦恼,这才是发菩提心的人呢,大家要牢牢记到啊。过去往往受了三皈、受了五戒,到了家庭就闹矛盾了,那不合咱们受三皈五戒的本意啊,也不是行菩萨道的本意啊。大家记到就好了!
所期望于佛教整理委员会者一、在佛教界内所争论的佛教问题,其实还没有真正关涉到佛教的本身,不过是僧徒的吃饭问题而已。长老们要维持他们传统的地位,不得不顽固地和环境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论佛教革新运动中的困难问题关于佛教的整理或改革,一般人都认为是一桩艰巨的工作,有人并且说足一切改革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我近来也深深觉得。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佛教与女性女孩也能证明她们比男孩强。女性在佛教的地位是独特的,佛陀给予女性参与宗教的自由和权力,佛陀是给予女性宗教自由的第一位宗教导师。在佛教成立之前,女性活动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夫教育者,遵从诸佛之教理,发育群迷之正智也。然群迷之正智,为何而欲发之耶?良以众生本无种种诸苦,以不了世间一切事物之实相,故惑无为有,惑妄为真,惑好为丑,惑善惑恶。以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无义”是假佛学,关于佛教你不知道的小历史今天继续和大家说一些关于佛学的小知识,希望加深你对宗教,对佛的理解。1、 道人原来也包括僧人“道人”这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3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干扰修行的八种违缘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会经常反复出现的八种负面心态或违缘:第一是五毒烦恼粗重学佛以后,我们并不能一夜之间烦恼顿消,有时贪嗔痴慢疑会以相当狂暴激烈的形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高僧转世,笑对旧友 唐朝洛阳慧林寺有一位圆观法师,不知是哪里人,住于洛阳城中。圆观法师生性疏阔简朴,勤于学佛,却又喜好从事世间生产,获得无数田产园林利益,当时人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5-02-07
高僧转世“不语”参禅——髡残与禅学的不解之缘中国古代有很多以禅入画的画家,自唐代王维首开禅画先河,之后的禅月、石恪、贯休、法常、梁楷、玉涧、因陀罗等相继而入,且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2-07
佛教饰品保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种类而分别来说,大致来说有以下要注意的方面: 一、檀木类的佛教饰品比如紫檀、绿檀、檀香等材质,不能沾水,如果沾上要马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你看菩提心,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的时候讲的,我讲大家好懂。古人解释不好懂,我说的好懂,我说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体,下面这四个:清净、平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话说很多人抱着崇敬之心把老珠子请回家,本以为会有灵性,有助修为,转天发现,珠子是泡的或炸的,佛头是塑料的,穿的老蜜蜡孔道是琴弦磨得,你说郁闷不。所以还得多看多学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29
一个修行者,并不是就一定要舍俗假如你不能荷担如来家业的话,那我们就 在日常生活中,把你的法门兑现出来,照样的,也可以获得解脱门、可以了生死、可以出三界。现在我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6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你一定要稳住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第二个,我们还是要告诉各位,今天是进入第二天,这个三五天之内,第一个七呀,我们要淘汰一些人出去。你坐的时候,坐不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5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凤眼菩提是菩提子中最突出的一种,因为它有几条深刻的纹理,如眯眼,名曰“凤眼”。在佛教的绘画、雕刻、刺绣中,均有以凤凰作图案的,象征祥瑞。凤眼菩提有着古朴精致的黄
凤眼菩提时间:2025-01-24
所谓“三圣眼”是指 凤眼、龙眼、麒麟眼三眼,早先有个说法叫做“十车凤眼,一车龙眼。十车龙眼,一车麒麟眼。”其实说的就是凤眼好找,龙眼、麒麟眼难觅,并且从一个侧面
凤眼菩提时间:2025-01-23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风水1.什么原因使我在孤儿院长大,不像其他人一样,能享受到母爱?为什么我必须搬家十二次?什么原因让我患有高血压,甲状腺和精神衰弱?为什么一听到小孩子叫,我就会受不了,必须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22
该剧的服装造型绝对是可圈可点,较好还原了明朝时代的穿衣装扮风格,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下这部剧的造型着装,其中也透着浓浓的文玩风。钱皇后的凤冠头饰跟明朝的画像中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7
大安法师 这两者并无冲突,印祖在这里这个开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往生只要信愿真切感通佛力,一定能够往生。你如果总是怀疑,哎呀怕我功夫不够啊,我功夫没有成片啊,我没有得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末学今年29岁,从小时候有记忆开始就会了邪淫,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会的,断断续续的记忆片段大约自己只有4岁左右,早晨起来躺在被窝里,问母亲在干什么,母亲说在烧火做饭,
邪淫果报时间:2025-01-14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这四件事,最积阴德,一定要多去做俗话说:“阳善享世名,阴德天报之。”阴德也就是做好事时不要被人发现,这样才能积累到阴德,如果你在行善时,又去宣扬自己的善行,并抱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31
什么叫菩提?菩提是觉的意思,也就是佛果的意思。心是众生能发之心,菩提是所得之果,发有激发的意思、激活的意思、发生的意思,就是我们凡夫众生发成佛的心,就叫菩提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9
莲花菩提原产地为印度,属一种大叶蕨类植物的种子,呈浅褐色,把玩后呈深褐色。其质地坚硬,摸起来稍有刺手。故为所有菩提子中的上上珍品。亦被称为活化石!在佛教中,莲花
收藏投资时间:2024-12-27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为了更好传承中国传统香、茶文化,推广香道与茶道的融合,共同开拓国学文化市场。菩提香道与同庆号普洱茶达成战略合作并特意举办温炉香沉邀宾客,一杯颠青解烦忧菩提香道与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1-30
编者按:今天这篇故事,出自《宋高僧传》,主人公是唐代高僧圆观法师。圆观法师之事在历史上影响极为久远,后世所谓“三生石”即源出于此。只是在流传过程中,法师名字也已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30
好!我想,第一个:要求佛菩萨加持!佛力加持,我想要吃素、我想要出家、我想要怎么样,我力量不够!但是如果你自己的动机发愿,我吃素,希望能够回向给众生健康。包括你的先生,你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9
《堪布阿琼仁波切密传》堪布阿琼仁波切 著丹增嘉措活佛 译大堪布阿格旺波,又称堪布阿琼,生于公元1878年。乃圣地大班智达贝玛米札和雪域智者之王遍知者龙钦饶降巴的再显化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27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因此,我们应当立下誓言:随时随地念修金刚萨埵对治这些堕罪,从今以后,最起码每天不间断念诵二十一遍百字明。这一点极为重要!无论你学显、密宗,这样修持是很方便的,藏地很多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今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弥陀佛圣诞,我要对十方诸佛发一个誓愿,发什么誓愿呢?我所发的愿,是关于《楞严经》真伪的问题。近来有几个博士和学者们,批评《楞严经》不是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