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知识| 何谓菩萨?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埵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埵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
佛像文化时间:2025-07-07
-
如何挑选金蝉子菩提
如何挑选金蝉子菩提,金蝉子,是星月菩提的一类,但比星月菩提坚硬。 因每一粒状如金蟾,故名金蝉子。可用以制作佛珠,单粒或数粒串作挂件,可聚宅增慧,给人带来幸运、安
收藏知识时间:2025-07-02
-
【佛教知识】菩提佛珠开光的意义
到文昌观看卫星上天,戴会文佛珠平安回家。海南会文政府、会文佛珠协会、会文佛珠交易市场唯一指定佛珠文化交流平台。现在有不少卖佛珠的,都介绍说自己的佛珠经过大师开光
佛像知识时间:2025-06-29
-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一节 何谓佛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第一节 何谓佛所谓佛者,梵语佛陀之简称。(梵语,指印度之语言)译言觉者,或智者。即真正圆满觉悟宇宙人生之真相,亦即了悟诸法之事理的一切智人。因众生由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8
-
宣化上人:何谓仁,佛教兴亡人人有责
一九八四年三月六日仁者爱人,就是仁爱的人。这个仁,在人来讲,就是仁慈的表现,有推己及人的思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身受之事,不要加在旁人的身上。
宣化上人时间:2025-06-18
-
大安法师:只拜西方三圣就行吗?
问:我的佛堂供有西方三圣外,还有药师佛和地藏菩萨等,早晚简课,只拜西方三圣和释迦牟尼佛,还有十方三世常住三宝和清净大海众菩萨,不再另拜药师佛和地藏菩萨可以吗?大
大安法师时间:2025-06-12
-
明奘法师: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经文】一日思维: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1
-
明证法师:请大法师开示何谓供养诸佛?是否拿灯油或花或食物摆在佛前礼佛即是供养?
阿弥陀佛,请大法师开示何谓供养诸佛?是否拿灯油或花或食物摆在佛前礼佛即是供养?明证法师开示:所谓供养诸佛,就是如法的修行。是否拿灯油或花或食物,摆在佛前礼佛即是供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0
-
如本法师答:何谓中观派?
如本法师答:中观派(梵名Madhyamaka,Madhyamika),系以龙树(梵语Nagarjuna)之中论为基础宣扬空观之学派。认为由世俗之名言概念所获得之认识,皆属戏论范围,称为俗谛;唯有依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08
-
惟传法师:何谓「开悟」与「证量」?
不要随便肯定、认定一个人是否有开悟,这些我们都要保留。当然,如果我们内心里面有很多的境界、有很多的智慧尚未体悟到,而某个人所讲的,就是很让我心服,觉得「这个人应该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4-05
-
惟传法师:何谓身、心、灵?
何谓身、心、灵?我们一般是讲身、心,而所谓的「心」与「灵」,心灵也可以合一的讲,意指我们的精神领域层次。一般大致的区分是身、心,以佛学名相而言,亦即「名」(心)跟「色」
汉传人物时间:2025-04-05
-
常见的菩提佛珠做旧方法
话说很多人抱着崇敬之心把老珠子请回家,本以为会有灵性,有助修为,转天发现,珠子是泡的或炸的,佛头是塑料的,穿的老蜜蜡孔道是琴弦磨得,你说郁闷不。所以还得多看多学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29
-
凤眼菩提—所有菩提中最神秘
凤眼菩提是菩提子中最突出的一种,因为它有几条深刻的纹理,如眯眼,名曰“凤眼”。在佛教的绘画、雕刻、刺绣中,均有以凤凰作图案的,象征祥瑞。凤眼菩提有着古朴精致的黄
凤眼菩提时间:2025-01-24
-
头顶绿松,身配菩提,还是明星会玩!
该剧的服装造型绝对是可圈可点,较好还原了明朝时代的穿衣装扮风格,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下这部剧的造型着装,其中也透着浓浓的文玩风。钱皇后的凤冠头饰跟明朝的画像中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7
-
惟贤法师答:何谓唯识中道?
问:何谓唯识中道?惟贤法师答:唯识中道,依遍计执、依他起、圆成实三相建立。此三相包括世出世间,染、净、有为无为诸法,实为佛教完整的宇宙观。1.遍计执:谓义相之颠倒妄相,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7
-
大安法师:什么叫菩提?
什么叫菩提?菩提是觉的意思,也就是佛果的意思。心是众生能发之心,菩提是所得之果,发有激发的意思、激活的意思、发生的意思,就是我们凡夫众生发成佛的心,就叫菩提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9
-
菩韵缘珍藏级“活化石”莲花菩提手串
莲花菩提原产地为印度,属一种大叶蕨类植物的种子,呈浅褐色,把玩后呈深褐色。其质地坚硬,摸起来稍有刺手。故为所有菩提子中的上上珍品。亦被称为活化石!在佛教中,莲花
收藏投资时间:2024-12-27
-
圣严法师: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何谓菩萨行?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何谓菩萨行?要了解什么是「菩萨行」,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菩萨」?我们看到经典的记载,菩萨没有一定的身分;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曾为出家比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
菩提香道牵手同庆号普洱茶
为了更好传承中国传统香、茶文化,推广香道与茶道的融合,共同开拓国学文化市场。菩提香道与同庆号普洱茶达成战略合作并特意举办温炉香沉邀宾客,一杯颠青解烦忧菩提香道与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1-30
-
海涛法师:把你的痛苦变成慈悲,叫转烦恼为菩提
好!我想,第一个:要求佛菩萨加持!佛力加持,我想要吃素、我想要出家、我想要怎么样,我力量不够!但是如果你自己的动机发愿,我吃素,希望能够回向给众生健康。包括你的先生,你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9
-
一茶一天地一书一菩提
白居易有诗说: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夜、书、茶,是一道靓丽风景。人长寿的秘诀,三条:六岁以前不要受很大的苦,四十岁知道调节自己,找到一个忘乎所以的爱好。思索三
禅茶文化时间:2024-08-30
-
菩提长老: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守护诸根
守护诸根(indriyasavara)64. 眼见到物体之后注:在诸经中,「眼」(cakkhu)这一字有下列这些含义:(1)佛眼。如所说:「他以佛眼观世界」(《中部》26/i.169);(2)世界眼;一切知智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9
-
菩提长老:宽容与多元
宽容与多元[中译]良稹Tolerance and Diversityby Bhikkhu BodhiToday all the major religions of the world must respond to a double challenge. On one side is the cha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9
-
菩提长老: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第八章:缘之概要
第八章:缘之概要(Paccayasangahavibhaga)节一:序文Yesam sankhatadhammanam ye dhamma paccaya yathaTam vibhagam ihedani pavakkhami yatharaham.于此我应适当地详细解释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9
-
菩提法师:佛教在21世纪之前瞻与思考
前言眼下,关于二十一世纪的话题,较为流行。无论是西部大开发,还是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或者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国际社会的繁荣与稳定,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国际互联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5
-
何谓无所住?
问:何谓无所住?慧律法师:无所住就是不能执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法不执着,清净心就跑出来。无所住就是无所住,不能讲无所住怎么解释,还执着那个无所住,就变成有
向生净土时间:2024-06-23
-
何谓:五毒心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就无法明心见性。现简述如下:①贪: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
佛教知识时间:2024-06-15
-
何谓“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意译曰归命无量觉,无量佛。亦即归命于无量寿佛及无量光佛。净土宗称之为六字弘名。归命者,众生一心仰赖阿弥陀佛,即众生之信心。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者,佛
佛学知识时间:2024-05-08
-
佛学基础: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所谓法者,梵语达磨,泽云法,轨持义。轨谓轨范,能生物解:持调任持,不会自相。合此任持良性轨范物解两义,即名为法。此法,概括宇宙一
佛学基础时间:2024-04-07
-
菩提甘露136:第一个是戒除邪淫,第二个是孝顺父母,你的病肯定能好
菩提甘露136:第一个是戒除邪YIN,第二个是孝顺父母,你的病肯定能好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曾告诫过大家,他说:“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什么意思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03-09
-
宽运法师:菩提眷属 和乐家庭——佛化婚礼的意义
菩提眷属.和乐家庭——佛化婚礼的意义近年佛化婚礼日渐流行並普及,以下两个有关佛化婚礼的问题,是最近(1月14日)接受《香港商报.文化东方周刊》访问时所作之回答,感覺颇有意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28
-
宽运法师:百花丛里过 片叶不沾身──化烦恼为菩提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上) ──化烦恼为菩提佛经里常说:「人生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也就是八万四千种尘劳,我们看到这个数字可能会被吓倒,原来人生竟有这么多的烦恼!其实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28
-
每天像修整鲜花一样修正自己的心行,才能结菩提之果!
农历七月初七是佛母和金巴法王的殊胜日,我提前在网上订了向日葵用于殊胜日供奉。向日葵很新鲜,装在了一大一小两个花瓶里,每个花瓶中花朵的数量相同。在养护向日葵的过程
学佛感悟时间:2023-09-03
-
诵此佛号,让您身出香气不曾休息。亦不废忘菩提之心!
南无香象光王如来多致他(一)揭誓揭誓(二)揭誓延(以佃反)悌唎(三)莎呵。尔时胜聚菩萨白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持此香象光王如来名号者。彼于十三俱致岁中。身出香气不曾休
念佛功德时间:2023-08-26
-
达真堪布:如何将烦恼转为菩提?
达真堪布:如何将烦恼转为菩提? 如何将烦恼转为菩提?上师解答:真正修大圆满正行的时候,是不怕烦恼,不怕妄念的。念头一起来,看它的本性。烦恼也好,妄念也好,它本身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6
-
邱天道研究员”话说何谓药师禅和药师禅健康疗法
名词释义 药师:单从药师解释是药工、医师的古称。《大宝积经》卷一○八:“譬如大药师,善能医治一切诸病。自无有病,见诸病人而於其前自服苦药,诸病人见是药师服苦药已
药师禅时间:2023-08-24
-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何谓布施
何谓布施惠施济世前文说过,慈悲喜舍是佛教的「四无量心」。然而世人对此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常行颠倒,施不如法,在此有再加以阐述的必要。何谓布施以财物普分给他人为布,克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时间:2023-08-23
-
星云法师点化马英九何谓出世入世
星云大师去年最后一场佛学讲座,2006-12-17日晚在台北举行,即将卸任台北市长的马英九担任特别嘉宾。被星云大师要求解释佛学出世、入世的定义时,马英九的答案却「不及格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23
-
念佛法门如此殊胜6:常得值佛,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有能受持彼佛名者,不失如前所获功德;复于百千俱胝大劫,随所生处心离愚痴,于天人中受诸妙乐。有能建立彼佛形像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不失如前所获功德;复于无量俱胝大劫
念佛功德时间:2023-08-19
-
一个善念就是一颗菩提的种子|小女孩的善良举动, 改变了妈妈
我家隔壁新开了网吧。网吧老板有两个女儿,大的叫如意,六岁;小的叫家喜,三岁。因为家喜尚小,她整天跟着妈妈在网吧里玩。因为是隔壁,我们经常见面。久而久之,小家喜和
学佛感悟时间:2023-08-11
-
25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一心不乱」这句话,出于《阿弥陀经》,在《遗教经》中也说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一心不乱的意思是属于修定的法门之一,又称念佛三昧,或称般舟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时间:2023-08-06
-
56何谓专修与杂修?
何谓专修与杂修?严格地说,中国人是杂修的佛教。例如:为了求现生的健康、长寿、消灾、免难而持诵《普门品》、《药师经》、《大悲咒》或念观音菩萨及药师佛圣号;若为求西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时间:2023-07-30
-
达真堪布:清净心本无菩提可证,亦无净土可生,是这样吗?
达真堪布:清净心本无菩提可证,亦无净土可生,是这样吗? 问:尽虚空遍法界不离一心,一切唯心现,唯识变。清净心本无菩提可证,亦无净土可生,是这样吗?答:诸法的本性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28
-
何谓四圣谛(苦、集、灭、道)
woshifodizi,2009年一者苦谛。二者集谛。三者灭谛。四者道谛。苦谛者。所谓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会苦。七爱别离苦。八五受阴苦。
答疑解惑时间:2023-07-24
-
何谓专修与杂修?(圣严法师)
聖嚴法師严格地说,中国人是杂修的佛教。例如:为了求现生的健康、长寿、消灾、免难而持诵《普门品》、《药师经》、《大悲咒》或念观音菩萨及药师佛圣号;若为求西方的未来
答疑解惑时间:2023-07-18
-
念佛助念,感应西方三圣出现
念佛助念,感应西方三圣出现本人罗俊鹏,是马来西亚人。多年来一直都深信净土法门,常劝家人和朋友们念佛。但家人中,真正相信我的,只有二哥罗俊波一人。二哥俊波从小就喜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15
-
佛教名词:大菩提
大菩提(佛教解释)伟大的正觉。菩提即正觉的意思。声闻缘觉菩萨都有菩提但不大,唯有佛的智慧伟大而圆满,故名大菩提。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2
-
一只乌龟—血肉施蚁 获证菩提
一只乌龟--血肉施蚁 获证菩提一时,佛在舍卫城。有心乔陈如等五比丘得到了罗汉果,八万天子得到了圣果。众比丘禁不住赞欢:「善哉!善哉!世尊以殊胜妙法,满足了五比丘及八
佛教知识时间:2023-07-11
-
何谓“菩萨”? “菩萨”的含义是什么?
何谓“菩萨”? “菩萨”的含义是什么?“菩萨”亦称“菩提萨埵”。含义: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凡是明解大乘佛法,发了上求佛觉心愿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者,不论是和
药师家族常识时间:2023-06-19
-
人人都知菩提好,可菩提心究竟怎么发?
人人都知菩提好,可菩提心究竟怎么发? 少林寺官方网站发菩提心,即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
入门须知时间: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