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有情
菩萨之所以被称为「觉有情」,因为他是一个有情的觉悟者,是以「有情之觉」来唤醒有情的迷失;所以,一个人如果没有情感,没有对人真正同情与悲悯的情怀,他是不可能理解菩萨行的。是故向往菩萨道的人,既是有情,也要有觉。
佛教以慈悲为本怀,爱护、珍惜一切生命,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其中所展现的正是一种无私的大爱精神。
若从儒家的学说看,对「情」的珍视,是列于伦理道德观念,见证于孟子强调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反映的是至诚的感情,人道的思想与「人禽之辨」。
古往今来,情之感人,史书不绝,事例之多,说之不尽。在文学上,「爱情」似乎是永恒的主题,地老天荒的情感誓约,成为人生最美的终极追求。
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晚唐诗人吴融曾以「情」字为题,写过一首七言绝句:
依依脉脉两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月不长圆花易落,一生惆怅为伊多。
吴融以「月不长圆花易落」来刻划、描写爱情,所蕴含的是一种人生智慧;人间悲欢离合,犹如月圆月缺,花开花落,这就是人间情爱的真实写照。其實,从《诗经》开始,就有了对感情的描述,如《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凡此都涉及人之深情。而《古诗十九首》更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容一种含蓄委婉、深闺愁怨的情思,直似陆机在《文赋》中解说的「情瞳胧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主观情意与外在物象互相契合时的审美体验。
正因为人间之情值得研究,是故近人曾作专书加以考证、分析古今与情有关的哲理、人生、社会、文化、教育、道德等各个方面,深入观察、細看、「众生之情」。
由此可见,人之所以为人,实离不开一个「情」字,然「情」有多种,可有亲情、爱情、友情、乡土之情等等,而佛教所提倡的是「道情」、「覺情」。这种种的情,如以古为例,汉魏六朝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登楼赋》中所说的:「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强调怀念故土是人之至情,不会因处境的变迁,或富贵腾达或穷愁潦倒而有所改变。如推展开来看,海外千万游子、侨胞对祖国的向往,无疑就是不分穷达皆具有的眷恋家国的情感。眷恋故土与亲情,纵然是「青春作客,皓首还乡」亦心甘情愿。
说到亲情,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可说是传诵千古,深入人心的佳作:「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人以生动的形象、感情的色彩,溫婉地描写了慈母劬劳之恩,令人产生深刻的共鸣,图以报亲情于万一。
此外,在人伦道德中还有友情,也是人间不可或缺的共同情感。这令人想起了清代词人顾贞观的友道表现;他的挚友吴汉槎因科场案被充军塞外宁古塔,几难有生还之望。顾贞观却决心以自己有生之年,为营救他而四处奔走。康熙丙辰年冬,顾贞观借寓京师千佛寺,于冰雪中以词代信,写了两首《金缕曲》遥寄宁古塔,向吴汉槎表示慰藉,关怀备至;词中纯用白描,缠绵恳切,感人至深。当时纳兰性德读了这两首词,无限感动,叹为「河梁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因而求其父纳兰明珠宰相加以救助,终使吴汉槎得以生还入关。这种患难见真情的友谊,确实是肝胆相照,情传千古。
唐代诗人李商隐吟咏的名句:「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就更进一层体认情之为物,可以说「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的自然赐与,体现了「天地有理,人间有情」的崇高境界。
然佛教之情不同于世间之情,佛菩萨之情乃是大情、悲情;因此,菩萨是「觉有情」,其中有多重的涵意,一指菩萨是「已经觉悟的有情众生」,二指菩萨是「使有情众生得以觉悟者」;三指菩萨不是单独成就的人,而是「有情有觉才是菩萨」;四指菩萨并不排斥情感,因为「觉与有情并不冲突」。也就是说,没有觉的人不能成菩萨;没有情的人也不能成菩萨。因此,我们从「觉有情」三个字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菩萨的精神。惜现代人似渐渐失去古人的深情厚义,惟学佛之人对「情」应有另一番觉悟,所谓「业力顿消知学进,人情愈薄喜身轻」(宋.陆游 《舟中口占》);是故,为佛弟子者应效菩薩精神,习菩萨之行,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令人间更充满温暖与关爱,人际关系将变得更和谐融洽、人生将变得更丰富而有意义。
归纳上面这些外道的观念就是三大主要思想,与佛陀的思想再作一番比较。“﹝三大主义及佛陀的思想﹞印度当时的思想界,可归纳为三大思想,即:修定主义、苦行主义、快乐主义。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惟贤法师答:不矛盾。佛教讲五明,五明里面就有科学。《瑜伽师地论》讲:菩萨当于五明中求。五明中的内明是佛学,其它医方明、工巧明、声明、因明,都是世间上的,不过,要以佛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六交报之“思报”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六者思报,招引恶果。此思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恶风吹坏国土,亡者神识被吹上空,旋落乘风,坠无间狱。”“六者思报,招引恶果”:第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3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震华法师是近代杰出的佛教教育家、思想家、佛教史地学家。曾任镇江竹林寺方丈、竹林佛学院院长,上海佛教会会长、上海玉佛寺方丈、上海佛学院院长等职。今年是他圆寂四十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6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在放生的修行过程中,出资与出力在放生功德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出资与出力在修行上没有区别,因为过程的不同,大家在修行中得到的法益还是有所区别的。假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3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在分析外部事物或人的认识时经常使用“虚妄”观念。这一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史上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印度早期的宗教圣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净土三经的伦理思想特色第一届净土会议论文 东南大学佛教研究所 董 群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是净土宗的宗经,从大乘佛教伦理的角度看,也是重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论中国佛教参与宗教间对话的《理惑论》模式董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化、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些人基于其本土文化的立场,特别是儒学、道家和初期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世之所尚者,皆沉檀龙麝等难得之物,更有奇楠之香锱铢即倍于黄金。以为如得奇香便可契道,岂知闻香悟道全在平常处积累,一旦因缘具足乃可得之。若嗜其嗅,徒慕乐受而已。乐
香道佛教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三节 禅门三宗心说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为了调和禅教,分别以北宗、牛头宗和南宗为禅门的代表,以唯识、般若和华严为禅外其它教派的代表,将其互相参照、比附,以示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支遁大师的般若性空思想蔡惠明支遁大师(三一三—三六六)字道林,俗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南)人。他是东晋时代的高僧,当时佛教般若学六家七宗之一郎色宗(学派)的代表人物。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0
禅之和谐观的历史内蕴与现代意义以《坛经》中的惠能禅思想为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图书馆馆长 洪修平禅源于印度,但兴盛于中国,不仅在后来千百年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化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9
论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王亚荣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李利安秦巴山区地跨汉江南北,位处川陕交界,山高水长,川岭交错,将我国西北和西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民族和宗教的冲突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霸权主义的强权政治、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都是引发战争的因素。因此,我们倡导的和谐世界建设还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7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释印顺“人间佛教”思想之特质评析(三)四、略评释印顺以人本之立场阐明其“人间佛教”思想,并以之抉择、判摄全体佛教,在相当多的方面表现出与传统佛教相异之旨趣。下面就其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从众生心佛心分析比较谈成佛之道单培根南佛学众生心是怎样?佛心是怎样?一个要求修学成佛的人,应当首先知道。然而从来一般学佛的,却没有於此注意。现在是科学的时代,受科学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4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净土九级教学次第论佛教事业的发展,首在教育。只有通过各种层次与不同方法的教育,佛法的真实修证才能如理付诸实践,佛教信仰的层次才能普遍提高,才会出现更多绍隆佛种、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可 行 性 策 划 案 编剧:邱竹林(法名:界悔) 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思想文化的影响: 鸠摩罗什大师,天赋异禀、愿力深广,一生坎坷而传奇,是伟大佛教思想的传播者,一路从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