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遁大师的般若性空思想
蔡惠明
支遁大师(三一三—三六六)字道林,俗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南)人。他是东晋时代的高僧,当时佛教般若学六家七宗之一郎色宗(学派)的代表人物。
据梁慧皎“高僧传·支遁传”载:大师家世事佛,“幼有神理,聪敏秀彻”。二十五岁出家,先在吴(今江苏吴县)立支山寺,后又住剡山(今浙江嵊县)小岭时,晚年又到石城山(今浙江绍兴县)立栖光寺,“游心禅苑,湏志无生。”他主要是学习佛教大乘般若学,精通东汉支娄迦谶译的“般若道行品经”和三国吴支谦译的“慧印三昧经”。他讲解佛经,“善标宗会,而章句或有所遗”,重在领会般若学的基本思想,而不拘泥于字句。他还开讲“维摩诘经”,并与当时名士许汹往返辩难,探求经中义理。晚年在京都建业(今江苏南京)讲“道行般若经”,受到“僧俗钦崇,朝野悦服。”
东晋文学家孙绰作“道贤论”,以竹林七贤配佛教七道人时,曾把支遁大师配向秀(子期),说:“支遁,向秀,雅尚“庄”、“老”,二子异时,风好玄同矣。”实际上大师既是高僧,又是名士,两重人格,融为一身。且与当代名流谢玄,王羲之交游,成为莫逆。他又受到晋哀帝多次召见,让他在京都东安寺讲“般若道行品经”。他一生勤于创作,着述很多,其重要的有“郎色游玄论”、“释郎色本无义”、“道行指归”、“大小品对比要钞序”、“逍遥游论”等,但大部份已经佚失,现存着作主要保留在“出三藏记集”和“广弘明集”中。
大师在“大小品对比要钞序”中认为:“大少品者,出于本品,本品之文,有六十万言。今游天竺,未适于晋。”原来般若经的大品(“放光般若经”)和小品(“道行般若经”)详暑不同,一般人都以为“佛去世后,从大晶之中抄出小品”,而经大师对比研究的结果,提出“明宗统一,会致不异”的看法。指出般若经虽有大小品,但所述般若学义理并无大小,所不同的是因众生明闱有别,所以经文有繁简的不同,同时大小品事同本一,为暑去重复,因此又有具和不载,有备和所缺的不同。他的佛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郎色论和逍遥论,以及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思想。
郎色论是对佛教般若性空的解说,也就是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观点问题。他在“世说新语·文学”注引“妙观章”中说:“夫色之性也,不自有色。色不自有,虽色而空,故曰色郎为空,色复异空。”慧达“肇论疏”引中载:“支道林法师“即色论”云,吾以为即色是空,非色灭空,此斯言至矣。何者?夫色之性,色不自色,虽色而空。如知不自知,虽知恒寂也。”这里的色不自色”一语,前面的“色”是指认识上的“色”,后面的“色”则指事物本身。认识论上的“色”,并非客观实际的色,所以是“虽色而空”。
支遁大师以诗歌形式阐述佛理,宣扬万物性空思想,如在“善思菩萨赞”中云:“有无自冥同,能仁畅玄句,即色自然空,空有交映迹,冥知无照功”。“开首菩萨赞”云:“何以绝尘迹,忘一归本无。”“月光童子赞”云:“心为两仪蕴,迹为流溺粱。”“咏怀诗五首”之二云:“心奥理理密,形与物物疏;萧索人事去,独与神明居。”(以上均见“广弘明集”)这些偈颂,以及他的论述,概括地表达了他以下的看法:
一、般若学是讲性空的,“至空无溪,廓然无物”,一切虚空。“无不自无”,是说万物的现象虽然存在,但要看到万物的同一本性!空、无。郎色论讲,“郎色自然空”,是要就色(物质现象)来看就是空的。
二、般若的智慧是“无智于智,故能运于智。”由于要教化,就不得不寄言,运用语言、名词、概念、文字,也就有智慧。但是“智存于物,实无迹也”,般若智慧并不执着事物的形迹,至理是无名的。因此要明悟“所以寄”、“所以言”,要二百废”、“忘觉”,以达到“理冥”、“智存”的境界。也就是说,具有真正般若智慧,亲证郎色性空,是要离语言文字,不落思维活动,如“心经”所云:“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三、大师否定“存无以求寂,希智以忘心的观点,认为不能只知“所无”,而不知“所以无”,不能只知“所存”,而不知“所以存”,因为“所存”、“所无”都没有自身的本体——“所以存”与“所以无”,进一步连这一关也破了,就能得到“妙存”、“尽无”以至“忘玄”,由“忘玄”而“无心”,“然后二迹无寄,无有冥尽。”这就是“万物之自然”。他指出心是形成“色之为色”、“无之为无”的根源。色并非由于色实有自体而有,而是由心生起而有。既然是心生起色而有,归根到底,色即是空。
僧肇大师在“肇论,不真空论”中说:“即色者,明色不自色,故虽色而非色也。夫言色者,但当色郎色,岂待色色而后为色哉?此直语色不自色,未领色之非色也。”就是说,即色论认为,形形色色的物质现象并非自身形成的,因此它不是物物的。所谓物质现象,应当自身就有物质性的,怎么是赋予物质性的自体以后才算是物质现象的,这只是说明了物质现象没有自体,并非自己形成,伹还没有领悟到物质现象本来就是非物质性的道理。这是继承永和发展了支遁大师的观点。
隋吉藏大师则在“中论疏”中指出:“支道林着「郎色游玄论”,明郎色是空,故言色游玄论,此犹是不坏假名,而说实相,与安师本性空故无异也。:曰定“郎色游玄论”阐明物质现象是空的道理,实相本体是真实的,是和道安大师本无性空的观点一致的。
元文才大师在“肇论新疏”中认为:“东晋支道林作“郎色游玄论”,彼谓青黄等相,非色自能,人名为青黄等,心若不计,青黄等皆空,以释经中色即是空。”说明青黄等形相·、不是物质现象本身所能具有的,是人们给以假名,如果心不思虑执着,青黄等形相就是空的。
综上所述,各代佛学大师对支遁大师的见解都很重视,作了恰当的评介,可见他郎色论思想在佛学研究中的深远影响。
据本传记载:“遁常在白马寺,与刘系之等谈“庄子·逍遥篇”,云,各适性为逍遥。遁曰:“不然,夫桀跖以残害为性,若适性为得者,彼亦逍遥矣。”所谓逍遥,是讲“至人”的精神状态,也是指至人精神游于无穷之境,随万物而变化,不脱离物又不执着物,郎精神感应四方,感应万物,主观上又无所为。大师不同意,以适性为逍遥的观点,他认为,众生各异;,如果以适性为逍遥,则众生各行其是,如“桀跖以残害为性”,就失去佛教教义与约束,所以他强调“凄神”与“至足”。“凝神”是含有按照般若智慧的要求,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不胡思乱想,直至泯除思维活动。“至足”是精神的真正自足、满足,是“无待”的。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适应一切变化,才是逍遥,也就是只有成佛才是逍遥。大师主张凝神应变的逍遥游思想,向往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他在“阿弥陀佛像赞并序”中说:“佛经记西方有国,国名安养,回辽回邈,路逾恒沙。非无待者,不能游其强,;非不疾者,焉能致其速,其佛号阿弥陀,晋言无量寿。国无王制班爵之序,以佛为君,三乘为教。男女各化育于莲华之中,无有胎孕之秽也。馆宇宫殿,悉以七宝卜皆自然悬构,·制非人匠,苑囿池沼,蔚有奇荣。”在慧远大师创立净土宗以前,支遁大师从讲逍遥,归结为成佛,求生极乐国土,为传播净土思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可惜他的数千言的“逍遥游论”已经佚失,我们只能从“世说新语·文学”注引中领暑其大概了。
;在佛教般若学的二八家七宗”中,支遁大师最得名士们的倾慕户声誉甚隆。他的佛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和中国思想史上是有地位、有影响的。“世说新语·文学”中称:““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家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评价是很高的。王蒙赞喻他为佛教界中的王弼,何宴,谢安称他此稽康还高出一筹。他的弟子、“奉法要”作者郄超更说:“林法师神理所通,玄拔独悟,数百年来,绍明大法,令真理不绝,一人而已。”
本传还载:“遁善草隶”郄超为之序传,袁宏为之铭赞,周昙实为之作谦。孙绰“道贤论”以遁方向子期,论云:“支遁向秀,雅尚庄老,二子异时,风好玄同矣。”又“喻道论兰石:“支道林者,识清体顺,而不对于物,玄道冲济,奥神情同任,此远流之所以归宗,悠悠者所以未悟也。”
值得一提的是,大师对我国诗歌的发展,也是有影响的。他用佛理掺入诗歌领域,有的佛理与老庄结合,有的佛理则与山水相结合,这种风格从他到谢灵运有很大的发展,清代诗人沈曾植在“与金潜庐太守论诗”中写道:
“康乐(谢灵运)总山水庄老之大成,开其先支道林。”
又在“王壬秋选八代诗跋”中说:
“支公模山范水固已绝伦,支、谢皆禅玄互证,谢固犹留意遣物,支公恢恢,与道大适矣。”可见大师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虽然支遁大师在解释般若学真谛的非有非无,亦有亦无,有无统一,空与假有统一等方面有其局限性,尚不够全面。但他为大乘空宗龙树中觐学说,奠定理论基础,其功绩是不容抹煞的。在他以后,僧肇,竺道生等大师继承并发展了大乘中观学说,弄清了与玄学的区别,在我国佛学研究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百。支遁大师的般若学性空思想相传至今,历久不衰。
摘自《内明》第160期
慧能大师与中国禅宗蔡惠明慧能大师(六三八—七一三)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因他父亲被贬官岭南,就落户在广东新兴。他是中国禅宗南宗的创始人,世称禅宗六祖。据“续高僧传卷八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净土三经的伦理思想特色第一届净土会议论文 东南大学佛教研究所 董 群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是净土宗的宗经,从大乘佛教伦理的角度看,也是重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明代的净土宗蔡惠明在明代佛教各宗中,净土宗已成为「共宗」,拥有信众,影响最大。这是因为禅丶教丶 律丶密各宗的传人对自宗的「解脱之道」缺乏信心,觉得只有净土念佛法门,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0
禅之和谐观的历史内蕴与现代意义以《坛经》中的惠能禅思想为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图书馆馆长 洪修平禅源于印度,但兴盛于中国,不仅在后来千百年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化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9
释印顺“人间佛教”思想之特质评析(三)四、略评释印顺以人本之立场阐明其“人间佛教”思想,并以之抉择、判摄全体佛教,在相当多的方面表现出与传统佛教相异之旨趣。下面就其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禅宗思想渊源 第二章《起信论》与禅宗思想《起信论》全称《大乘起信论》,全1卷,相传为印度马鸣菩萨所造,南朝梁代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32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 其主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6
禅宗思想渊源 第十章《涅槃经》与禅宗思想中国禅宗思想的两大重要源头是般若思想和涅槃思想。般若之学自东汉传入东土以来,译经事业蓬勃发展,随着般若类经典的旧译臻于完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6
惠能是我国唐代的着名和尚、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作为佛教思想家,他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特殊的影响。关于惠能及禅宗史的研究,中外学者已不乏着作问世,但观点并不一致;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复兴近代佛教之先行者——杨仁山居士佛学思想研究吕建福清末杨仁山居士,以其创办金陵刻经处的弘法利生事业而闻名于世,他的精印佛经、广为流通及创办“祗洹精舍”培育佛教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任运灵觉在诗心——寒山和合思想探究荆三隆摘要:寒山修悟的“灵觉心”是以传统文化的“正心”思想为出发点,在儒学“动心忍性”认识的基础上汲取了道家自然顺性的“无为之心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9
茶,源于绿色,赋予生命,尊享健康。今天,您关注健康了吗?禅茶一味的思想渊源茶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
品茶论禅时间:2024-08-06
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初探清远一、序言中国佛教诸宗派中,以《华严经》为主体论的华严宗,独具幽玄的理论思想,亦属中国佛教哲学的中柱。所谓《华严经》的思想渊源,是佛陀源自内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22
心经思想蠡测~五佛陀教示我们亲近善知识,于见闻中唤起善观的基因德性,透视了真理才能成佛。有如家庭、社会、国家,都需慎重选出善于经营的人才来运营才能发达,大家才能善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1
心经思想蠡测~七五戒中之不杀生是身庄严,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是口庄严,不贪、不嗔、不痴是心意庄严,根本上身口意都一是体,身口意庄严,都会令人信敬,即是身教。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1
禅宗是佛教几大宗派之一,其教义礼法讲究的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并且对其信奉者有着极高的人文主义要求。而关于禅宗思想的理解,我们也可以用禅宗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6
《地藏经》是佛门三部孝经之一,佛法的基础为孝道,生而为人的基础就是孝亲,孝亲的扩大就是普度众生。那么地藏经的精华思想是什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在了解地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8
大家都知道佛教内部因为思想的差异而被分为了八个大的宗派,分别是禅宗、净土宗、瑜伽宗、天台宗、贤首宗、三论宗、律宗、密宗。其中要数与佛教传统的思反差是大的,也是在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8
大家都知道,因为佛教思想文化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与各地不同的人文文化进行融合及凝华,从而才能在本地进行长久的发展和兴起,而这也是佛教八大宗派出现的最根本原因。那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7
佛教思想的空其实是一个非常核心的理念,传统的佛教文化讲究的是当一个人领悟了大道之后,则凡尘之事无有可扰其心,称之为空。但是因为佛教文化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因为一些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7
第三节十玄门为了解说事事无碍,圆融无尽的境界,故设立十种玄门,以说明深奥难测的理则,这是为了要宣扬无尽法界缘起,融通自在,以进入华严大法之玄海,所以称之为“玄门”。又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9
北宗禅师与南宗禅师尽管都在使用自心概念,但二者对其却赋予了迥然不同的含义。慧能心性论思想的核心是将心与性合一而用自心范畴标明。《坛经》中有关心的概念系列--自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5
儿子的姻缘自有因缘,愁煞多年有何益?该来的自然来一天晚饭后,儿子说:“妈,明天晚上带女朋友来家里吃饭,请您准备一下”以儿子的性格,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不会轻易把
学佛受用时间:2024-02-25
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庚寅年重阳节有感孝亲思想在中国可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尔雅·释训》中就提到「孝」;「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中亦说:「孝,善事父母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28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从阿弥陀经说到净土思想的建立’。第一天讲禅,禅是要明心见性;第二天讲空,空是非常玄妙。现在我们不谈难懂的禅,也不讲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30
各位新戒同学们:我们在俗家时,过的是红尘的生活;出了家,是过着清净的生活。在家时,以世间法为主;出家后,以出世间法为主。各位现在既已舍俗出家,就要重新建立出世的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28
【好消息】专依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论坛开通啦!更新:2017.1月已改版,南无阿弥陀佛。站名:念佛回家www.huijia18.com宗旨:专依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一向专念南無阿弥陀佛愿景
念佛法门时间:2023-08-27
陈坚教授:赵朴初佛教“三自”思想论析陈坚解放后,中国基督教为摆脱对国外教会的依附,开展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运动,自力更生办教,并于1954年正式成立了中国基督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 ●前言 无常迅速,一恍之间,雪庐老人生西至今,已满十周年。这些年来,整个台湾社会在各种层面都呈现著不小的变化。就佛教界来看,更是呈多元地蓬勃发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1
受害者思想这一阵子无预警失业的人实在多。有位朋友在香港的投资银行工作,星期五下班前一个半钟头,他被总裁叫进办公室里,总裁以温和的口气告诉他:这是你工作的最后一天。我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时间:2023-08-03
马祖“即心即佛”说的思想渊源与禅法特色——纪华传“即心即佛”,又称“即心是佛”,是禅宗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禅宗史上常常将此说作为马祖独有的命题,造成这一印象的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高振农教授:试论谭嗣同在维新运动中的佛学思想高振农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维新派中的激进分子,是批判封建主义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勇猛斗士,同时也是一个“畅演”佛教“宗风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31
高振农教授:梁漱溟的佛学思想高振农梁漱溟是中国近代知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从20世纪20年代末走出大学之门,搞乡村建设。从十六七岁起,由于对人生问题不胜怀疑、烦恼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31
高振农教授:浅谈佛教伦理思想上海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高振农佛教伦理思想,是整个佛教教义的基石。佛教徒信仰佛教,就是信仰佛教教义,也就是奉行佛教的伦理思想,用以净化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31
高振农教授:论章太炎佛学思想在亥革命中的作用高振农章太炎,作为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宣传家,他在早期的战斗业绩,如政治上高举“反满”大旗,积极投入旧民主主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31
高振农教授:梁启超的佛学思想高振农梁启超(公元1873—192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有名人物,在政治上和学术上都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政治上,他从1895年“公车上书”初露头角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31
高振农教授:中国近代佛教中的伦理思想(下)高振农太虚还认为,佛教道德是人类道德中最完美的道德之一。他说:“人类道德,古今中外的宏哲,罔不详言。举要言之,儒家的仁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30
高振农教授:《坛经》中人间佛教思想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高振农《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为禅宗六祖慧能所说,弟子法海集录。中国佛教着作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30
高振农教授:中国近代佛教中的伦理思想(上)高振农佛教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是佛教教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佛教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主要体现在佛教的清规和戒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30
魏德东教授:唯识思想与佛教修学魏德东提要: 我主要和大家讨论四个问题。首先是唯识的基本义理,我希望能用三个命题予以概括,这就是万法唯识、八识理论和转识成智,最后讲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7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九章 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第九章 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 佛教作为对古代印度文化的变革和总结,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蕴。佛教的输入,给当时死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7
星云大师宽心:以出世思想做世间事我曾经问在我这里工作的青年人:佛光山给你们的薪水很低,以你们的学识可以轻易找到更好的工作,为什么你们不去呢?青年人微笑着说:在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2
破除邪见《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惟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
随缘法语时间:2023-07-19
中道(佛教解释)中道(梵文:madhyamā-mārga,又作巴利文:majjhimā pa?ipadā、梵文:madhyamā-pratipad),佛教术语,为释迦牟尼的核心教义之一。它相对于二边,包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1
近年来,社会掀起茹素风,除了是宗教理由外,健康亦是主要原因。我们且从健康角度,说说素食的好处。我们访问了一位从事体健和医疗工作,持素廿三年的澳洲人Mark Houston,
素食新闻时间:2023-07-08
释常海:《楞严经》见性思想探微一、见性及其性质见性一词在中国佛教整个思想体系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自从见性概念被中国的祖师大德,从浩瀚的佛教经典当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05
如果你行善行的时候,还有我和他的分别心,还有我在作善事这么一念的话,你的善根终将枯竭。如果你为名为利作善事,你则曲解了修善行的原意。你要把善行变成一种不需要思维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3-06-16
《地藏经》上说:“舍一得万报”,舍得一分钱,就得万分那么多的报。其实我们做布施的时候,也不应该有一个得万报的思想,不应该说:“我布施一文钱,将来我就富贵到极点,
真念大悲咒时间:2022-08-12
诸位!阿弥陀佛可以给你很大的加持,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一件事情,阿弥陀佛不能改变你的思想。如果你一意孤行,佛陀是拿你没办法的。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你准备好了,佛陀也准
净界法师时间:202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