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08.28讲于法云文教协会
法句经讲记(二十)
释传道主讲
〈戒慎品第五〉十有六章
壹﹑释品题
戒慎品者 授与善道
禁制邪非 后无所悔
戒,音(界)kai3求盖切
慎,音(肾)sin7时认切
与,音(予)u2英矩切
后,音(户)ho7喜度切
本品「戒慎品」,主要在「授与」吾人持行「善道」的种种益利,以之策勉学人修持戒行善法,「禁制」偏「邪」不善的「非」法。果能依此而止恶行善、清净自心,那末,自今而「后」,仰不愧人、俯不怍己,便可在身安心安中,得「无所」后「悔」。
经上常说:『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欢悦,因欢悦便得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乐,因乐便得定。』1足见要能得到不悔,乃至修学佛法的次第功德,首先必得端正自己的言行,使从克己而消极地不伤他、不害他,进而积极地恕他、利他。然动身发语,终究只在传达我们的思想与情感,要想予以改变,追根究柢,还须从端正我们不正确的见解与观念入手,才能将一切不合法、不合理、不近情的言行,彻底而根本地纠正过来。
佛法中,所谓的善与不善,并非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有其客观的界定标准。质言之,利人利己,是善;损己以利人,亦是善。损人利己,是恶;损人不利己,仍然是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诚然是连黄毛小儿都知晓的道理;但有些人却是可以勇于断恶,而不能积极行善。有些则是在孳孳行善之余,还持续地在造作恶业。多数人大约都是如此的吧!能够时时警醒而精勤地面对自己、反省自己,并持之以恒地断恶兴善,那是难能又可贵了!
不过凡夫的烦恼力强,有时明明是心存善念地做了一件好事,却可能因为得不到预期的回应,甚或反遭恩将仇报,而为之悔憾不已!于是为善而后悔,反倒成了恶!所以,在分别抉择善恶邪正之后,还要能够本着对佛法的信心,而坚持令自己的身语意三业行离恶向善,并且坚持自己向上、向善、向光明、向解脱提升!这该是本品「戒慎品」,编列于「笃信品」之后的另一层重要的意义吧!
然而一般人所冀求的,常常都是借助宗教仪轨,或者改名字、换方位、更变地理风水,而达改变或逃避现生苦果的目的。有些信徒甚至还问:今年犯太岁,点光明灯有没有效?简直将佛教当成保险公司一般。不从自身的思想观念、言行惯习,去作一番佛化的革新,却只妄想在果报上讨便宜,这岂不如缘木而求鱼一样吗?但众生就是这么颠倒,所以神坛、占卜,才永远有其市场需求,也永远历久而不衰!
其实,信仰宗教,有两项重要的特质,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善加把握的:第一是开发我们的智能:将我们的智慧、慈悲、担当、道德勇气……等等人性中良善的一面,源源不竭地开发出来。以前愚痴而不明事理的,现在越学越有智慧了;以前刻薄而没有同情心的,现在越学越有慈悲心了;以前畏畏缩缩、不敢承担责任的,现在越来越能够独当一面了;以前既懒惰又浪费的,现在越学越知道勤俭惜福了;以前一开口便要伤人、损人的,现在越学越能够体贴人、赞美人了!这就达到了信仰宗教的第一个目标。
其次,是使我们的身心得到净化,而不再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止恶行善,固然是世间宗教的共同要求,也是作为一个世间善人必备的基本要件。但我们若不能学会『自净其意』,以放舍自我对于持戒的优越感与成就感,那同样会衍生无量的苦恼与障阂。
如以自我为中心来作善,好事一定要我来做,好话一定要由我说;且不说别人的能力、表现比我强了,只要有人所得胜过于我,此时内心可不免就七上八下,五味杂陈了!于是,在嫉妒心的催发下,什么耳语、破坏、毁谤、诬蔑……,就接二连三地出笼了!原本还是一心行善利他的呢!却因为争胜而迷失了自己,卒将自己推入妒火与瞋焰交织成的苦海,伺机而便发作!不能净化自心,真是有着无边的过患啊!
所以,佛法的可贵与殊胜,就在于『自净其意』。修学佛法,唯有不断地坚持,才有不断地净化;唯有不断地净化,才有不断地提升。也唯有不断地提升,才有真正的无悔!
贰﹑释颂义及因缘
1.人而常清 奉律至终
净修善行 如是戒成
学佛之「人」,如「常」存「清」净自己的一念心,即能自动自发地持「奉」戒「律」轨范,由始「至终」──从发心到成佛为止,都不逾越。有此离染向「净」的目标与理想,继而立意去「修」习一切「善行」,止息一切恶业,「如是」则得正语、正业、正命──正「戒成」就。以正戒为基,复加以正念、正定的精勤修学,一旦在正定中引发无漏慧,即得圆成正觉的解脱。
戒与律,通常被并称为戒律,而其实二者略有不同。戒,梵语尸罗,有平治、清凉等意思;戒,或被称为律仪,这是从止恶防非的功能而说。简言之,戒,是个己的一种自律自发的道德要求;是吾人对佛法有了深切的仰信,乃誓愿止恶行善,进而护持身心,不违戒法,而终于达到自心清净的。所以,戒重在个人。
律──毗奈耶(毗尼),义为调伏,则是佛依法摄僧,为令出家僧众和乐共住,乃至令正法久住,而制定的共同生活规约。所以律重在大众,而且是他律的、法治的、被动的法规制度。偈中说到「奉律至终」,依颂意,宜指「戒行」德行而说;只是因为用字上的要求变化,才将戒律二字拆开来分别应用。
关于戒,印顺导师解说得好:『戒是从克制自己的私欲中,达到世间能和乐善生的德行,(也)就是从克己以利他的。』2但我们为什么愿意克制自己的私欲,以严持净戒呢?又为什么愿意忍受种种的考验、磨难,以及威逼、利诱,来成就心中的那分坚持呢?
是为了那看不见、触不着的『功德』吗?这未免渺远而不切实际!抑或者,是为了博得别人的赞赏与令誉呢?只可惜这世间的伯乐并不多!那,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决心受持净戒呢?
趋吉避凶、欣乐厌苦,本是一切众生的共欲。正因为我们不愿意一切的苦痛、罪恶、不平……,加诸己身,所以我们也不将它加诸他人,以换取自己的幸福快乐。正因为我们乐意一切的美善、吉祥、福乐……,加诸己身,故而我们也乐意将这一切,真诚地分享他人。这种与乐拔苦的慈悲,推己及人的仁恕,正是我们自愿克己持戒的动力来源。
所以,不管对方于我,是亲、是疏、是怨,我都愿意坚忍持净戒。倒不是因为不这样做,别人会给以约制、给以处罚,才不得不勉强为之;而是因为如果不这样做,我就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也对不住他人。所以,为了利他,为了世间的和乐善生,我甘心愿意克制自己的私欲。能够为此而持戒,那这样的持戒,就有着无上的价值和无比的功德!
既然一切是自己深心所愿,于是乎,在人前,自己是如此;在人后,自己还是如此。对某甲,是如此;对某乙,何尝不是如此?处顺境,是如此;逢逆境,依旧可以是如此!识透了这一层,那末,不管身处哪一个时空,不管遭逢何等顺逆,也不管面对或亲或疏或怨,自己就可以安心而清凉地谨守应持的道德戒行。如此,才堪称「戒成就」!
2.慧人护戒 福致三宝
名闻得利 后上天乐
致,音(智)ti3地记切
得,音(德)tek4地激切
后,音(户)ho7喜度切
乐,音(鹿)lok8柳鹿切
有智「慧」的「人」,会善加「护」持自己的「戒」体德行,不论讲话、做事或起心动念,都会严守佛的教示教诫,而不致任性胡为。因为受持此戒「福」业的缘故,便可获「致三」种有如珍「宝」一般的功德善报:第一、可得声「名」远「闻」;第二、可「得」到他人的尊重与「利」养;第三、命终之「后」,得享「上」生「天」界的福「乐」,或生人间闻持正法的尊荣。
在《戒经》中,亦可找到意涵相同的偈颂,说道:『明人能护戒,能得三种乐,名誉及利养,死得生天上。』3此偈所谓的『明人』,同样指的是有智慧之人;而偈意亦在说明持守净戒的益利功德,用以劝励学人。
此处,有一点必须说明的就是:佛法的教育,从来不是目的论,更非功利论。佛从不教人为了得到名闻利养,或者为达一己私利,而去止恶行善,乃至发为任何的身语行为。
相反地,佛教讲究的是动机论,是过程论。如持戒的动机,是为了尊重生命;为了护生,为了让其他生命的存活,也能享有尊严、富乐与善利,所以才坚忍克己,以予人不受侵害掠夺,无有威胁怖畏的自由。至于因为持戒,而受到众人的护持、社会的敬重,以及种种伴随而来的益利福报,我们不妨称其为『持戒的附加价值』──这是果。一定要先有奉持净戒的正因,而后才得成就诸如上述的彼果。这一点,是吾人必须要有的正确因果观。
古贤有谓:『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4又谓:『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5有些人即是如此,不开口则已,一开口说话,不是拨弄是非,便是损人无义之言。不做事则已,一做起事来,不是争功诿过,便是推托迟延,试想:连自己都不尊重自己,不能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了,又岂能得到人家的尊重和信任?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一定善于守护自己的身语意业,不使它随着烦动恼乱,而造作伤人害己的恶业,这也就是持戒的基本要求了。
本偈虽然说到死后生天,为护持净戒所得的三种福报之一。但佛法的修学者,实际上是修天而不生天的。因为天界虽可享有长寿与福乐,但就佛法的修学而言,苦乐参半的人间,无疑更是佛弟子所仰望的乐土,以及修行的试炼场!
3.常见法处 护戒为明
得成真见 辈中吉祥
辈,音(贝)poe3边【货】切
吉,音(拮)kit8激质切
修学佛法,若「常」能「见」闻、思惟「法」义真理,时刻遵行佛制的学「处」(戒律),而善「护」持「戒」体德行,那末,假以时日的修持,即得成「为」一个「明」智之人。因为唯有将深切的信解,落实在身语意的正行,才算「得」上「成」就「真」实的正知「见」;否则知而不行,即有违宗教的本质。能知能行,并且在笃行当中,圆成正知见,这样的人,才是我「辈」(「辈」,类也)之「中」的最「吉祥」者。
同于此,在《杂阿含经》中,佛也曾对郁低迦开示说:『当先净其戒,直其见,具足三业,然后修四念处。』唃这『净其戒』(正行)、『直其见』(正见),就犹如修学佛法者的手足与眼目,少了其中之一,都不成其为佛法的修学,更遑论进一步的开悟证果!但是现代人在一片求速、求简、急功、近利的风潮影响所及,不免是将这基础工作──正见、正行的修习,给以忽略了!
多数人所见到的,是眼前的、个人的利益,于是为了私利的追求,可以毅然舍弃对于道德、对于正义的坚持!试想:一个缺乏道德观念与正义感,而唯己利是图的团体与社会,生存其间的人们,还能谈得上和乐善生吗?所以,知见的是否正确、净戒的得否成就,不但关乎个己的上升下堕,更深深地影响着周遭的一切,而成其为或向上升进、或往下沉沦的重要因子!吾人切莫忽视严持净戒的殊胜功德!(待续)
【注释】:
1.《中阿含经》〈习相应品.何义经第一〉(大正1.485中)。
2.印顺导师,《成佛之道》(增注本)页106。
3.《四分律比丘戒本》(大正22.1022下)。
4.苏轼〈范增论〉。
5.《孟子
#8231;离娄篇》。
6.《杂阿含经》卷二四.六二四经(大正2.175上)。
南京圣清法师问:有一僧人说:出家人在古时根基利,在今时根基钝,古人修难修的法门,今人只宜修易修的法门,如我解释,此是自打退堂鼓的话;出家应修难修的法门,身既出家荷担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2
我们学佛法的人,听见《法华经》有这种妙处,畜生听经闻法,都可以去做人;饿鬼在地狱里,听经闻法,可以生到天上去。因为有这种利益,所以有的人就会依照经上的方法,念诵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2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云何十因?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是故十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2
“节身时食”:节身,对自己这个身体,一定要很小心,天天要做点运动,不要叫它那么懒,懒骨头似的。或者打打太极拳啊,或者做点健身运动啊,不要接近这么多女人啊!这都叫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2
第八识──阿赖耶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本识就是指第八识,这第八识去后来先,所以有句偈颂说: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前风,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翁。浩浩是大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2
学佛的人为什么要“戒烟”?抽烟这个问题比喝酒还厉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好像有一个人到外面抽香烟。回来我问他:“你抽了几支香烟?”“我没有抽啊!”“有人看见你抽了嘛!他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2
你若能没有贪、瞋、痴,也就把这阴魔都降伏了。没有自私、自利、求、贪、争这五种的毛病,什么魔也没有办法你。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这种阴魔,其实不止五十种,五百种、五千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1
绿色的水晶有很多,但是天然的绿水晶就很珍贵了,现在市场上有的绿色水晶大多分为以下几种,大概有绿幽灵、绿萤石、绿发晶、绿龙晶、绿冬凌、绿东陵、绿碧玺、绿玛瑙,橄榄
水晶佛珠时间:2025-02-21
节选自《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 宣化上人【诵持此陀罗尼者。当知其人即是佛身藏。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所爱惜故。】“诵持此陀罗尼者”:能诵持〈大悲咒〉的人,“当知其人即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1
“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说是普门品时”:在释迦牟尼佛宣说《法华经》,讲到〈普门品〉的时候,“众中八万四千众生”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1
你想要消灾,第一要不生烦恼,第二不要发脾气,第三不要欺压旁人。问:我们人人都想要消灾而不知道怎么样消法?人人都想要延寿而不知道怎么样延法?你想要消灾,第一要不生烦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1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三者广修供养”:广是广大,修就是要去行,广大去修行这个供养。供养有很多种,有以身供养,有以心供养,有以身心来供养。什么是以身供养?好像出家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1
日日诵持〈楞严咒〉这就是住持正法的一部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此咒名为尊胜,是在佛顶上化佛所说,以此尊胜咒之咒心来教化大千世界,教化世间一切的众生。五方即东西南北中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0
蒂皮很少有机会与她的同龄伙伴一起玩耍,她常孤独一人,只能与野生动物相伴。从很小的时候起,蒂皮便知道了如何与动物打交道。她与大象阿布交朋友,与狒狒争吵,和小狮子一
素食资讯时间:2025-02-19
居士:请问法师,如何理解《佛说阿弥陀经》中“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之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法师:《佛说阿弥陀经》的这句经文宜从净土法门“以果地觉作因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马祖道一大师开示大珠慧海禅师大珠慧海禅师,初次到江西见马祖道一大师的时候,马祖大师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大珠慧海禅师回答:“我从越州大云寺出发到这里来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2-14
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呢?如果说人是有衣,有食,有住,有行,有工作,有生殖,有团结,有智巧;这样简单答覆的话,那么,畜生虽然没有衣,但是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示容玉居士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天地而不为终,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净慈宗镜堂示持准提咒准提咒大家一点儿都不陌生,可能我们每个居士、每个出家人都会背,但仅仅只是背一背而已,并不一定了解其中的深意。憨山大师就此给了我们一个开示!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十四章 请问善大宣化上人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第十四章是说明善,没有什麽能比得过真正的修行,这是最善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0
阿弥陀佛以其大慈悲、大愿力,如吸铁石似的,将十方所有一切众生都摄取到其净土国内,若一众生未被摄受,阿弥陀佛亦不愿成佛。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凡是称佛名者,皆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0
楞严咒之效用如何?开智慧。想要佛法兴,先学《楞严经》,要跟阎王斗,先持楞严咒。千万不要听人胡说,谓念楞严咒一定要持斋,或早上念,晚上不能念;此地早上,美国是晚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0
见闻利益品浅释 第十二卷尔时世尊从顶门上放百千万亿大毫相光。所谓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0
「如是我闻」,阿难以四事问佛,前面已讲了二种,现在讲第三种。第三种是依四念处而住。四念处就是身处、受处、心处、法处。第一要观身不净。我们所有的人,对自己的身体看得非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9
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9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中)◎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贰.述译传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姚秦”: 是个时候,是指在姚兴的时候。姚秦,和苻秦、嬴秦不同,秦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9
金刚波罗蜜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能净业障分第十六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9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姚秦是个时候。姚秦、苻秦、嬴秦不同。嬴秦是秦始皇时代,苻秦是苻坚时,姚秦是姚兴时。在苻秦时,钦天监对符坚说:「现在应有位智慧人到中国来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9
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三十四章 处中得道宣化上人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9
六祖弥遮迦尊者尊者,中印土人。初学仙法,因五祖至彼国,尊者瞻礼,曰:「昔与师同生梵天,我遇仙人授我仙法,师逢佛子修习禅那。自此,报分殊途,已经六劫。」祖曰:「支离累劫,诚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8
初祖摩诃迦叶尊者尊者,本摩竭陀国人,出婆罗门氏,其形金色。见佛出家,冀度诸有。佛于众中,称为第一。一日,佛于灵山会上,拈出一枝金色钵罗花示众。时大众默然,惟尊者破颜微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8
宣化上人:劝发菩提心文浅释(六)劝发菩提心文浅释美国加州万佛圣城宣化上人 讲述念生死苦云何念生死苦。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常在生死。未得解脱。人间天上。此界他方。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8
金刚棒喝 ( 701 - 720 )701.问:您也有老师吧?上人:当然有,而且很多。冯小姐在许多方面,都可以做为我的老师。我追随过许多位大和尚,虚云法师对我帮助最多。记者:虚云法师?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8
十祖胁尊者尊者,中印土人。因随父谒九祖,父曰:「此子处胎六十岁,因名难生。尝有仙谓,此儿非凡,当为法器。今遇尊者,可令出家。」祖即为落发授具。羯磨之际,祥光烛座,仍感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8
三十二世牛头山法融禅师师,润州韦氏子。年十九,投茅山落发。后入牛头山北岩之石室,静坐观心。适四祖踵至,问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师无对,遂延祖入庵。祖见虎狼围绕,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8
念珠主要是由:母珠、佛塔、子珠、节珠、弟子规、络绳、流苏等几个部分构成的. 母珠有的又叫三通,是指在一串念珠的终结部位有一个较大的有三个孔的珠子,一般来说108颗的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28
金刚棒喝 ( 481 - 500 )481.问:有关大悲咒,书上说:「缠身恶疾,实时消除。」可是有些人讲:「这是不可能的!难道你生病,念一念大悲咒,病就会好吗?」请上人开示。上人:心诚则灵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7
金刚棒喝 ( 441 - 460 )441.问:有一位法师认为经典上的「如是我闻」,应该改为「如是我译」,不知哪一句对?上人:说老实话,两者都不对。阿难尊者搜集经典时,把「如是我闻」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7
金刚棒喝 ( 421 - 440 )421.问:我们常讨论罗汉和菩萨的果位,两者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请上人开示:关于罗汉和菩萨果位有甚么不同之处?上人:罗汉、菩萨都是个名词,这是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7
这是真正消灭战争的法门也是消灾延寿的法门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明天(一九七六年四月十二日)举行一个西方人所不了解的法门——放生。因为西方人没有见过放生的仪式,所以不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5
自性自度,还是要自己去自己的毛病,师父不能天天看着你。◎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我们现在讲自性自度,这本来不是这么简单的。自性自度,就是要你把迷惑都断了,把你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5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斗诤,兼余一切厄难之地。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并诸支提,或脱阇上。令其国土所有众生,奉迎斯咒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5
开悟、不开悟,在你自己。◎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徒弟迷的时候,应该师父度徒弟。迷的时候,就是没有开悟,没有得到自性的本体,这个时候,应该师父来指示,修道用功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5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诸善男子!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德薄垢重者,为是人说: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4
真正修行人远离名利不为名利动摇其心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参禅的人,参到火候的时候,绝对不发脾气,不与人争论,到了无诤三昧的境界。也不求名,也不求利,看富贵成为花间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4
会念〈大悲咒〉,阎王都没办法你,鬼神也都不敢惹你。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有一句话说:“会念〈大悲咒〉,敢和阎王斗;念会〈大悲咒〉,鬼神不敢斗。”说是你若会念〈大悲咒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4
其中有一不清净者如是道场,多不成就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于初七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号。恒于六时,诵咒围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遍。第二七中,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4
万佛城是献给全世界的我就是把自己的给旁人旁人的我都不要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各位善知识,现在是太空时代。地上,人的距离也近了,言语也通了。但是我们的距离有的地方还是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4
念这一句咒便能把恶梦解除了(一一四)突悉乏宣化上人慈悲开示:除灭恶梦及不祥 烦恼菩提化清凉破邪显正兴大教 八万毛孔放毫光诵念这一句咒文能远离颠倒梦想,不做一切恶梦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3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现在讲到〈如来寿量品〉。“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有的不明白佛法的人,就说:“喔!那是如来佛祖啊!”他以为这“如来佛祖”,是单单一位佛的名字;其实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