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全球伦理
──「人性尊严」的价值与意义(一)
香港六宗教领袖座谈会每年均举办「宗教思想交谈会」,本年度六宗教领袖座谈会通过以「宗教与全球伦理」作为交谈会主题,四个范畴包括:人性尊严、个人诚信、经济问题或男女问题。交谈会日期、时间为2011年12月3日,下午2:30至5:00;地点在跑马地乐活道圣玛加利大堂;宽运法师代表佛教界发表讲话,其余五位代表,分别为基督教龚立人博士,讲题为〈全球伦理与道德社群──一个基督教伦理视野〉;孔教汤恩佳博士,讲题为〈昌明孔教儒家思想.培育世界人伦道德〉(代读);中华回教梁广成教长,讲题为〈道德伦理──信仰的根本〉;天主教薛君浩神父,讲题为〈全球伦理宗教交谈〉。
以下是宽运法师,當日于大会上之发言,现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非常高兴有机会能代表佛教参加「六宗教」的座谈会,来发表有关「宗教与全球伦理」的讲话,以表现人性的尊严。我们都知道,一般来说,西方世界人们都是信奉上帝的信仰,当一个人回到主耶稣那里去,这一期的生命就结束了;而我们东方人则信奉祖先信仰;祖先信仰即是詩禮傳家,慎终追远;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然在儒家里面更提倡所谓的「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种人倫从属关系;「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最终达致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辅忠;朋友有信,乡党有益;这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关于家庭道德的理想境界。是以,「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最终实现所谓的「世界大同」,从而彰显人性的尊严。
而佛教对这种社会伦理的关系,其看法又是如何呢?佛教里头有一部《善生经》;「善生」是古代印度王舍城一位婆罗门长者的儿子;婆罗门临命终时,遗命要儿子必须恭敬礼事六方众生;婆罗门死后,善生童子遵从亡父遗命,每天早上在城外河边礼拜东、西、南、北、上、下六方,恭敬供养礼事恭敬供养。礼敬六方众生,本是传统婆罗门教祭祀仪式之一,但如此礼敬六方的仪式,究竟有什么意义?善生童子并不明白,他只是遵照父亲的遗命来实行而已。
当时佛陀正好在王舍城传播佛法,教化众生,看见善生童子虽然遵从父亲遗嘱,每天恭敬礼拜六方,但并不明白其中的意义,于是便以佛教教义为他解说,同时也向他讲述了佛教在家修行者如何修身善己的道德规范。
据经中所说,上下四维六方,代表了众生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所接触的六种伦理关系。具体地说,即是:东方代表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南方代表师弟子关系,西方象征着夫妻关系,北方代表主人和奴仆的关系,下方代表亲友关系,上方则表示世俗者与出家修行者之间的关系。这六种关系,概括了人生在世,经常会遇到的一些人际关系。特别是其中以东方为代表的父母与子女关系,以西方为代表的夫妻关系,更是家庭伦理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由此可见,佛教透过这六种的人伦关系,把儒家的「三纲」、「五常」;立體地開展为「六伦」,使整个人伦关系,更为和谐,更为彻底、更为圆满。
当然我们说,所谓「人性的尊严」,实在是一个新的名词,因为以前是从没有提倡过的;不过,我们都知道这「人性的尊严」,从字面上的解释,就是我们人人原来具有的本性;《三字经》也说了:「人之初性本善」;而杨朱、墨翟也说,人的本性是善的。虽然荀子提出,人性是恶;但依佛教的说法,人性是非善非恶的;人的色身固然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而宇宙也是由四大结合,而有成、住、坏、空;生、住、异、灭,其实一切都是没有自性的;人没有自性,法也没有自性,一切都是缘起性空;但人既无自性,又何有尊严可言呢?然,无自性是空,但空中却有「有」;因为若以佛眼看众生,则一切众生都是佛;若以众生眼看众生,一切众生还是众生。所以,应该怎么讲呢?以现今的语言来说,人性的尊严就是人民基本生存的一种权利;这种民主权利、完整个体之权利,还有人生存的价值观等等,就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普世价值、人性尊严。
在德国,它把人性的尊严分为不可侵犯的「七分法」的地位;认为我人应尽全力,尊重并保护这种尊严,如此才能让人性的尊严得以彰显。而在佛教里头,太虚大师提出「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就是说,我们通过人格的培养,以达到基本五戒的完成,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当然,完美的人格,必须从五戒进一步提升到十善;十善就是我们身上不犯三种过错,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上不犯四种过失:即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而意念上更要做到不贪、不瞋、不痴,这个「五戒十善」,就是将来我们做人、升天的基本尊严的实现。
当然佛教的最高追求是成佛;佛教把整个的宇宙分为十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试想,如果这个宇宙之间没有地狱,没有饿鬼,没有畜生,没有所谓的「六道轮回」,那么一切的众生都可以成佛了;当我们大家都已成佛的时候,人性的尊严才能得到真正的彰显;现在为什么不能彰显呢?因为我们同情弱者、保护弱者,我们提倡人的基本权利和普世的价值;这个价值好像成佛的道路一样,它是一个漫长的历程,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才能成就;我们都知道,菩萨修行必须经过五十二个阶位,所谓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到最后才圆满成佛,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那么,人性的尊严该如何彰显呢?即是通过佛教所谓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广修六度万行,确切地实行布施、持戒,忍辱、禅定、从而获得真正的智慧;也就是说,通过内在、外在的提升,来把自己的完美人格,彻底地彰显与体现;正如刚才所说的,「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格实现了,佛才能实现;人性的价值、人性的尊严才能真正的彰显。
我们众生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因为成佛的机会是一样的,所以说,人的出生就是起步的第一点,首先从人出发,首先要做一个好人,然后做一个贤人、圣人、罗汉、菩萨、直至成佛,如此才能「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四恩,即是佛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三涂,即是地狱、饿鬼、畜生,如能真正做到四恩皆报,三涂均济,就是理想大同世界的实现;如是,从「三纲」的关系到「六伦」的关系,才能完整的建立;唯有这样的建立,整个的普世价值、人生价值才不会是遥不可及的,這樣,民主、自由、平等等价值都能一一实现,所以说,我们必须从「五戒」、「十善」为基础,来逐步体现这个价值,层层提升,直至最后达到佛的境界,如此的话,整个人性尊严与全球伦理的和谐思想,才能完整地建立起来。好了,今天我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宗教与全球伦理
──「人性尊严」的价值与意义(二)
一、 引言
末法时代,淳风渐浇,人欲炽盛,物欲横流,众生颠倒,以自私为必然;求索日增,以人权为口号,均皆似是而非。
此时欲匡时救弊,返素还淳,古之礼训,佛之明晦,实宜重力宣扬。如无佛无法,人不知远恶以修善;无礼无教,世不识尽忠以养亲。是故礼教不可一日而亏,佛法不得暂时而废。
佛教十善五戒,开平等之化,扇慈悲之风,止贪残而去杀,以和睦对怨亲,更制戒律以惩治作恶,无非欲众生息妄归真,返本还源而已。
或说,周礼孔教已明,何须佛教?盖因周孔所言乃世间之法,释教则极备幽微。佛以佛眼所观,宣诸金口,载于三藏十二部,使十界情况,展露无遗,善者登天堂,享受长乐;恶者入地狱,求出无期。地狱天堂,皆由心造,善恶果报,由心而生。是以佛理极于法界,教体通于外内,布化五戒,则万国同归,国国同修,则兵戈停息,家家行十善,则民无不治,皆大欢喜,神佛赞叹,风雨因而顺时,世界因之而太平矣!
二、 何谓「人性尊严」?
近年兴起「人性尊严」一词,而此名词,蕴含人类固有权力之义,惟古文未见运用,故推测应是近年新兴。
何谓「人性尊严」?依字义解,「人性」是人与生俱来之本性,孟轲、杨朱、墨翟言人性善,荀卿言人性恶。我佛则说:「人无自性,法无自性,诸法皆由因缘所生,故无自性,无自性故毕竟空。」
人既无自性,何有尊严可言?然,无自性是空,但空中有「有」,例如世界确实存在,你我现在亦确实存在,但总会缘尽此期而尽灭,你我此生亦终会老死,故说空;而现在之生存是「有」,故说「真空妙有」。如果没有「有」,菩萨之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亦无法成就。
是故,今天本人选取「人性尊严」为题,向诸位报告如何以佛教慈悲、忍辱、看破、放下之世间胜义谛,戒除杀、盗、淫、妄、酒,孝养父母、尊敬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以获得世间之「人性尊严」;愿我同仁舍除贪、瞋、痴、慢、疑等习性,以「愉快平静」之心态,渡过人生,创建和谐幸福之生活,发掘真正之「人性尊严」。
三、「人性尊严」之是与非
在世法而言,「人性尊严」一词十分抽象,学术界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现仍未能得出确实结论。
一般人认为,「人性尊严」乃人民基本生存之权利、民主权利、完整个体之权利、人生存之价值观等等。
西方国家则另有定义,确立「人性尊严」不可侵犯,提倡每人均有自主、自决及自治之权力,同时应受到充分尊重。惟此自主、自决及自治以何为标准?却无具体说明,内涵大都与自身利益相关。佛教则以「诸恶莫作」为自主、「慈悲忍辱」为自决、「严持戒律」为自治,以自我具备完美人格,趣向佛道,为「人性尊严」。佛子「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之菩萨精神与世人拚力「争取权利」之行为,可谓大相径庭。
德国设定「人性尊严」不可侵犯为基本法第一位,国家一切权力均有义务尊重,并保护人性尊严」;此理念逐渐被多国采纳为宪法之最高指导原则。于是学校老师体罚学生可被家长控告,父母管教稍作体罚可被邻居投诉虐儿、医生检查病人身体不慎,会被控非礼、未得事主同意,公众场所拍摄可被告侵犯私隐权,凡此种种皆以损害「人性尊严」为理由而大肆传播,甚至有丈夫向妻子稍为动粗,被妻子以此名堂向法庭提出离婚;更有人藉此名换取另类利益,或动辄上街游行,扰乱公安。此等「人性尊严」之扰乱,令老师教导学生时有所保留,父母管教子女时不敢造次,对人说话不可率直。于是人性渐变冷漠,真性渐被掩埋,社会渐趋变异。弘一大师之高足兼文学家及漫画家丰子恺曾说:「人生最可怕者乃『渐』,因它隐藏于不知不觉中。」
西方国家提倡民主,鼓吹民权,创立所谓「人性尊严」,实有哗众取宠,硬销所谓文明及普世价值观之嫌。其实,世界最早之形成,均由民作主。佛说人从光音天来,住于此间,由于贪食地上梗米,生二根而有男女,其他宗教亦以天地乾坤为始;乾为男为阳,坤为女为阴,阴阳配合,繁殖人类,当时世界并无统计者,真正以民为主,后因人心转变,纷争日多,遂有王出现于世,为人行善积德者,来世为佛为神,为贤为圣;为人作恶,但又修行布施者,来世为具大势力之妖魔,为怪为妖。正邪俱倒装娑婆,各显神通,正者劝人修行归真,邪者利诱群迷作恶,科学之极速发展,对人类好坏参半,或利益人,或损害人,都是正邪之门,各有因缘。
然而,世之所谓「尊严」,实乃「体面」与「自尊」之结合,受人奉承尊重时,感觉很有尊严,被人奚落、侮辱、讥讽时,感觉无颜面、没尊严。自尊心强之人,最易因此受困,对不好听之话,耿耿于怀,觉得难忍,非但障碍成功,更损害健康。如能了知「自尊」为假,看破世情,放下尊严,才是真正具足「尊严」。动辄与人口角相争,或逞匹夫之勇,或以武力相对,两败俱伤时,何有尊严?因作恶而死堕地狱、饿鬼、畜生,受无量苦,更无尊严可言。
宋朝文学家苏轼之《留候论》云:「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所不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鬬,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倘若古之英雄豪杰,处处讲「人性尊严」,则文王被逼食子肉、越王勾践为吴王尝粪探病、韩信受胯下之辱、张良拾鞋得兵书、范睢忍辱装死、孙膑被断足装疯、蔺相如退避廉颇等,以忍辱成就之史实不可能发生。而历史人物之忍辱,只为生存及个人得失而废,孔子「天下为公」之大同理念,及佛教之五戒十善,则是生起「人性尊严」之正因。
宗教与全球伦理
──「人性尊严」的价值与意义(三)
1.孔子之大同理念
西汉戴圣编修之《礼记.礼运篇》,讲述孔子藉参加国君年终举行之祭典后,对学生言偃(子游)感慨说出「天下为公」之治国理念,表现迫切期盼太平盛世之来临。
孔子以夏、商、周三代比喻为大道之行,三代以选举具备德行之贤能善士管治国家,以人民讲信修睦,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子有合适之工作,妇女有美满之归宿,货物资产不被遗弃于无用之地,亦不必藏于自家。体力怕无能为大众奉献,却不为已而付,是故常怀阴谋诡计之人无法得逞,盗窃、乱贼无法施展其披,老百姓之大门可以不关,此之谓「大同」。
2.佛教之慈悲忍辱
世界倘无战争杀伐,百姓安居乐业,家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日不关门,夜不闭户,而不担心会被盗贼打劫,不防范被骗,没有邪淫不正充斥社区,人人心存三好(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行五戒十善,才是值得向往及追求的「人性尊严」。
反之,社会大众尽皆追求自私,尔虞我诈,为利益而争夺不休,是为不慈不忍,是为恶人。
佛告诫弟子修行持戒、忍辱外,更主张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尊重性灵、爱护生命,而忍辱乃慈悲之本。何谓慈悲?慈是予乐,悲是拔苦,给人欢乐是予乐,济拔人之困难苦恼是为拔苦。简言之,修忍辱得慈悲;得慈悲才能成佛道。当人盛怒,情绪无法自制时,怒骂于我,此时,我若与他理论争执,势成火上加油,增长愤怒。是故理当思惟,彼愚昧无知,应施怜悯于他,是故由他毁骂;更应念彼发怒是苦,倘我再以威力相迫,令彼苦上加苦,不名慈悲。或问:「世间小人,贡高我慢,无理取闹,为何要忍?」的确,此类小人确实颇多,昔日韩信受胯下之辱便是例证。惟是与他计较而不忍,变成与他同类,便为贤圣善人之所轻蔑;宁忍辱为小人所慢,不欲不忍而为圣贤所轻。况古人云:「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又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大智度论》亦云:「忍辱之人,虽不行布施禅定,而常得微妙功德,生天上人中,后得佛道。何以故?心柔软故。」
学佛之人,既发心成佛,应学菩萨行,救护一切众生,要当大医王,治一切众生之心病。瞋恚乃众生之重病,此时,行忍辱柔和以对治,便是上妙良方。其次, 菩萨养育一切众生如己子女,蒙童幼子未懂事前,胡闹任性,对父母及师长不知敬畏,为父母者,定怜悯他年少无知,耐心教导,不会以瞋恚相对。学佛之人,是中纵有骨血皮肉之躯体,可譬如为木人,为机关动作,有去有来而已,明乎此理,不应有瞋,若仍有瞋,是则愚痴,自受罪苦。明乎此理,不必事事计较,威力相对,争取所谓「人性尊严」,损己善根。
3. 常不轻菩萨
佛教著名经典《妙法莲华经》中,有常不轻菩萨,若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皆悉礼拜赞叹说:「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这位常不轻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四众之中,有生瞋恚心者,恶口骂詈:「汝无智比丘,不须汝为我授记。」说毕便以杖木瓦石掷向菩萨;菩萨不瞋不恚,边走边说:「我不敢轻汝,因汝是未来佛。」
这位常不轻菩萨便是释迦佛之前身,若以现代眼光看,此菩萨太无「人性尊严」矣!殊不知此菩萨正在修行无瞋、无相法,来生即当成佛。
4. 佛陀五百世为忍辱仙人
又如《金刚经》云:「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经中所说之忍辱仙人,乃往昔波罗奈国羼提波梨仙人。仙人在林中修行禅定时,歌利王带同宫中妃缤及彩女入林中游玩,王疲极歇息小睡;彩女们则到花丛间嬉戏,见一仙人独坐一处,容貌和善,威仪端正,宫女们心生敬仰,上前向仙人礼拜;仙人即为彼说慈忍功德,仙人音言美妙,听者无厌,彩女们久而不去。王醒后不见宫女,拔剑四处寻找,至仙人处,见宫女围绕,听法入神,即起无明憍妒之心,愤然怒目以剑指仙人说:「你是谁?在修何法?」仙人答:「我是忍辱仙人,在此修忍行慈。」王不屑说:「你说修忍行慈,我今试汝,当以利剑截汝耳鼻,斩其手足,若不瞋者.知汝修忍。」仙人答言:「任意。」王即拔剑截仙人之耳鼻,斩其手足。再问:「汝心动否?」答言:「我修慈忍,心不动也。」仙人虽手足被斩,耳鼻被割,仍口称忍辱,心无瞋恨。王仍不罢休说:「汝现无法反抗,虽说心不动,谁当信汝?」是时仙人即说誓言:「若我实修慈忍,血当为乳。」实时血变白乳,霎时雷电霹雳,歌利王大惊,与彩女慌忙回宫。此忍辱仙人,即是释迦佛前身;世尊五百世修行忍辱,是羼提波罗蜜满相。
俗世凡人可能以此为无稽之谈,但仙人修慈忍力,了达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皆空,非但无苦,且能令身体恢复正常。一念起是境,若无一念,便是境忘;境忘心自灭,心灭无境心,是为离相。
四相皆空,是不取于相,即不受外境诱惑。凡夫身体若被割截不能忍受,更不能回复正常,因凡人心为五欲六尘所闭塞,其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触外面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时,即生起六识;六识起则贪、瞋、痴、慢、痴心动。倘修行至外不受境诱惑,内不起念动心,便是真功夫,纵然手足耳鼻被割,都能如如不动,心无一念。此非天方夜谭,近代虚云老和尚之遭遇,可证一斑。(未完待续)
宗教与全球伦理
──「人性尊严」的价值与意义(四)
5.虚云老和尚四相皆空
据《虚云年谱》载,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一生吃尽苦头,惟不动于心,坚持以苦为师;老和尚活至一百一十二岁时,仍受「云门事变」折磨,被诬寺内藏有军械、金条、白银及发电机等,于是被囚禁一室,门封窗闭,绝其饮食,大小便利,不许外出;弟子妙云被活活打死,悟云、体智两弟子亦被毒打至手臂断折;行凶之十余大汉苦逼大师交出黄金、白银、军械等;老和尚说没有,便施毒打,先用木棒,继用铁棍,打至老和尚头面血流,肋骨折断;随打随问;老和尚即跏趺入定,是日连打四次,凶徒以为他死了才走;侍者扶师坐起来;第三天凶徒闻师未死,再来毒打,仍未能把师打死;几天后,凶徒见大师道行加特,奇怪老家伙怎么打不死的,渐生畏惧,才不敢再来打。侍者见老和尚仍活,惊喜万分,立即扶师起坐,并告以入定已八日整。老和尚说:「我觉才数分钟而已。」即令侍者法云速执笔作记录,然后从容叙说神游兜率天见弥勒菩萨事。
由此可知,不起心动念即能入定;入定能摆脱肉身,身纵受酷刑而不知苦。
以下再说一则体悟《金刚经》而空四相,治愈重病之真实事例。四相皆空,得福甚多,是为真实之「人性尊严」!
6.离四相治愈重病
台湾大学土木学士、加州大学工程博士兼台美基金会理事林宏容先生,于1998年医生对他说,脑中有块两公分直径之血块,压住视神经致令整个左边视线箱围丧失视觉能力,是典型之中风现象,应尽快进行脑部手术,否则后果严重。
林博士乃虔诚佛教徒,特别喜欢研读《金刚经》,悟解《金刚经》之精神在于扫三心、破四相,明白离相生心之道理。扫三心是过去心、现在心及未来心皆不可得;破四相是不执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着四相则不会生瞋恨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则有无量功德。林居士了知空性后,以《金刚经》之人生观来渡过此病,住院期间保持非常「快乐与平静」心态,对一些怨天尤人之念头,皆以默念《心经》来克服,更要求医生不可轻易动脑部手术;三天后医生再检验,发现血块明显缩小,医护皆啧啧称奇。
林博士出院后,一直保持「愉快与平静」,一个月后,回医院再检查,结果视力不但几乎全部恢复,连两年来所患之远视「老花眼」同时消失,更奇怪者,林博士本来是B与C肝炎带原者,但检验报告说长久之肝炎病亦没了,医生直呼此事乃不可能之事。
近代科学家对很多所谓奇迹式之治疗绝症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其实是由病人自己脑下腺分泌酵素秉治疗。研究结果,人在平静、快乐且满足时,脑下腺自然会分泌该种物质,使疾病不治而愈。以离相心治愈恶疾,获得真实之「人性尊严」。
一般人要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非是易事,因凡夫之心,得好处便生欢喜,利益被侵损即起瞋恨;处恐怖则生畏惧;菩萨则无瞋恚或喜恶心,只为众生而兴起大悲,众生受苦,菩萨便愁苦;众生快乐,菩萨便乐。是故修行先要灭瞋,所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瞋心一起,便障碍修行。佛教常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透悟因果,不种恶因;众生愚迷,念念造业而不自知,苦果现前才生恐惧,为免吃苦,不能瞋恨,须知瞋能毒害一切,能吞灭一切菩业,是消灭慈悲之毒药;没有慈悲心,不名菩萨,故不应生瞑;别人骂我、打我,污蔑我当是治瞋之良药。譬如炼金,金上污垢会被烈火除去,而真金保存。瞋垢之灭除,亦是一样。思维别人加害于我,皆是先世罪菜因缘,今生必须偿还,故应忍辱而不起瞋恨,拥有一颗善良忍辱之心,即是拥有最佳之「人性尊严」。
佛说相貌庄严,端正美丽,是从忍辱中来,丑陋从瞋恚中来,身形高大从恭敬中来,富贵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下贱从憍慢中来。
若修得庄严相貌、高大体形、富贵生活,已在散发「人性尊严」。
五、结语
世界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佛法有兴衰相替,故世事无常,人命无常,法运亦无常。
佛教曾遭遇过四之法难,其一是北魏太武帝,听信司徒崔浩等人之言,压迫佛教,杀害出家人,破坏一切经典佛像。其二是北周武帝,信纳张宾、卫元嵩之言废佛。其三是唐武宗时,由宰相李德裕等人排佛,并令僧尼还俗。其四是周世宗灭法,史称「三武一宗」法难。清末民初,又再次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变法时.遭遇法难,湖广总督张之洞作了《劝学篇》上奏光绪,极力主张把寺庙祠堂改为学校,即获光绪帝批准;国学大师章太炎,发表《告佛子书》,唤醒僧众须与时并进,迎头赶上;太虚大师遂召集全国佛教徒开会,与谛闲、圆瑛及王一亭等成功解决「庙产兴学」风波,更推行改革佛教,大师亦因此而成为中国近代佛教改革之始创人。尔后,佛教扩大社会慈善事业,修行小乘欲作自了汉之僧伽亦投入建设人间佛教,普度众生。于是佛教之学院、学校、医院、护理院等应运而生。
佛教遇难,僧人并没有摇旗吶喊,更没有上街示威游行,只默默由解脱自我演变为投入社会、服务大众、讲经说法、劝人念佛,实践大乘菩萨道,更以经忏梵呗,接引不同根性之众生。佛教每遇法难,迅即复兴,全因佛子自强不息,故知要创立「人性尊严」须靠自力行持。
实行佛陀出世本怀,开权显实,圆满菩提,与众生共成佛道,普度有情,是为真实拥有「人性尊严」。诚如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为真现实。」日常生活中,若能注意我们之言行举止,起心动念,有完美人格,便是臻向菩提,离佛不远矣!
近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宗教文化建设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在谈到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时,学诚法师表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05
卐的读音及其意义卐(Wan,万)字在梵文中作Sr1vatsa(室利靺蹉),意为吉祥之所集,它是佛和十地菩萨胸部之吉祥相,为佛的三十二相之一。菩提流支译此语为万字,玄奘则译作德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净土三经的伦理思想特色第一届净土会议论文 东南大学佛教研究所 董 群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是净土宗的宗经,从大乘佛教伦理的角度看,也是重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论中国佛教参与宗教间对话的《理惑论》模式董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化、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些人基于其本土文化的立场,特别是儒学、道家和初期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禅之和谐观的历史内蕴与现代意义以《坛经》中的惠能禅思想为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图书馆馆长 洪修平禅源于印度,但兴盛于中国,不仅在后来千百年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化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9
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民族和宗教的冲突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霸权主义的强权政治、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都是引发战争的因素。因此,我们倡导的和谐世界建设还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7
其实,佛教是不兴烧戒疤的,佛教的戒律中,并没有在受教人头顶上烧戒疤的规定。因此,除了汉地的和尚以外,世界各国和中国少数民族的和尚是看不到戒疤的;即使是中国汉族
禅理故事时间:2024-10-05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人与自我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三大基本矛盾,自古及今,这三大矛盾始终存在着。正是在努力缓解这些矛盾的过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魏德东近日在一个论坛上发表了《应科学理解佛教的特质与现代价值》的主题演讲。会后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进一步解释说,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6
5月4日,云南昆明市民上街,反对一大型石化项目落户。通过网络,看到一幅引人注目的标语:任何执政者,不过是历史的匆匆过客。请勿恣意妄为!落千古骂名!我意识到,随着现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6
黄念祖老居士:火烧功德林的真实意义!黄念祖: 修行人常犯轻敌之病,常以为自己一用功便能克制烦恼,一切太平,这实是不符合实际的主观愿望。应知贪嗔痴三毒,多劫以来,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在当代唯识学研究领域,隐然有一种现象,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那就是对玄奘所译传的有相唯识学持一种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玄奘所译传乃至创宗的法相唯识宗,在中国可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4
佛教的现代价值(上)肖永明佛教,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成为了众多人群的精神信仰,沿续两千五百多年,至今已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这,充分显现了佛教之于人类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4
世界之最 佛祖擎天大佛所站的这个地方,就是河南鲁山县。而这座大佛,便被称作中原大佛。中原大佛身高108米,莲花座高20米,金刚座高25米,须弥座高55米,总高度达到208米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18
一、前言:在佛教的修行观中,伦理的善通常被安置在一个基础的,而非究极的位置。如著名的〈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1](T2.551a)关于此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4
对于有志于大乘的一切佛弟子而言,发菩提心是极为重要的,故大乘诸经一再强调,尤其是《大般若经》,所说最为详尽。首先,诸菩萨唯有为求一切智智发菩提心,并且不执着如是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3
香、灯、烛、花、果、水等供具的表法意义是什么 我国最早的寺院本来就是教学的场所,是专门研究从国外引进的佛学经典著作并实施佛学教育的。因此,寺院里几乎没有一样不可
布衣百姓时间:2024-08-30
为什么清末民初 的知识分子那么痛恨儒家?实际上它最远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它跟先秦的原始儒家有很大的不同。宋明理学用心性的,佛家禅宗、华严的大道理来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6
文:一诚长老佛不是万能的,拜佛也不是实现愿望的方便快捷的法门。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强大,发现了自我的潜能,那么无论应对什么样的
学佛导航号时间:2024-08-18
1 今天要办好教育,难,是真难,为什么?教育的基础崩溃了,大家迷信科学,否定了神圣的教诲,否定了宗教教学,把宗教看作迷信,把宗教看作消极,不知道宗教是最好的真善美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27
沉香,又叫琼脂、白木香、莞香,并不简单地是一种木材,而是一类特殊的香树“结”出来的混合油脂(树胶)成分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聚物。一块沉香的生成,需气候、环境、过
行业资讯时间:2024-07-23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十四)──宽运法师西方寺「华严吉祥法会」午斋过堂开示接下来是:「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隐。」若得五欲:什么是「五欲」?就是财、色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8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二十六)──宽运法师西方寺「华严吉祥法会」午斋过堂开示而菩萨于「一切佛所勤求佛法」,处于清净深心行三昧之时,自然能获得七种益:第一速成行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6
了解经文的意义世间的凡夫只修习了一部分禅法,知道一些数息观和不净观的观法,虽然记住了经文,却没能深入了解经文的意义。对禅观的种种方法并没有实际掌握,却自己说自己
佛典故事时间:2024-06-28
我们知道传统意义的结婚指的是举办婚礼,而在当今社会,领了结婚证就算是结婚了。因为领结婚证和举办婚礼一般是分开进行的,所以,就会出现两个日子。那么,选好日子领结婚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5
我们中国人向来都注重择日,也就是挑日子、看日子,图个吉利。我们都知道黄历上也有破土、开市、搬移、远行、嫁娶、结婚等词且有标注宜忌,不少人只根据它来选,其实这种择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4
佛陀遗嘱《佛遗教经》---正如法师讲于纽约青年佛教中心诸位法师、居士:阿弥陀佛!首先,向诸位合十问好!非常欢喜,从今天开始的每个周六下午,我们将聚会在这里共同学习《佛遗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3
第六章 取相忏的意义第一节 礼佛罪灭的征象在国内,可能有不少的佛教徒,以为只要礼佛、持咒,就可以消除业障、灭除罪业。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它,这是有经典可作根据的。然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3
我们知道传统意义的结婚指的是举办婚礼,而在当今社会,领了结婚证就算是结婚了。因为领结婚证和举办婚礼一般是分开进行的,所以,就会出现两个日子。那么,选好日子领结婚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2
对于剖腹产还是顺产,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争议,关于剖腹产看时辰有意义吗?有的人认为:如果一味的通过择日子再选择出生,就算为孩子选择优质八字的日子来进行生产的话,那么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0
如本法师答:人类出生在世间,必然终归要死亡一次,平等无有特权,这是生死(梵语samsaya)业报的定律,若现世不修证不得果,平时又无念佛功夫,临命终之际,必然随业投胎受生,漂流万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7
禅宗是佛教几大宗派之一,其教义礼法讲究的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并且对其信奉者有着极高的人文主义要求。而关于禅宗思想的理解,我们也可以用禅宗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6
(一)我慢礼有人虽然是拜佛,但我相不除,却是拜的不自然,总觉得:“我拜佛做什么呢?我何必拜他呢?”叩头叩的很勉强,或者看见他人拜,而我不拜,觉得不好意思,所以我也跟
佛教知识时间:2024-06-15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的盂兰盆节,在道教中称中元节,民间称鬼节、七月半等,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而盂兰盆节在佛教的观念传统当中更添了提倡民族孝道的盂兰盆会意义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1
在佛教理念当中,如理如法的放生活动其实质是集合众人愿力,消业最速的一种行为。因为自己本愿所发之慈悲心而自己出资买命放生救渡一些即将被人类宰杀吞食畜道众生予以放生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0
佛教文化的创始者是释迦摩尼想必这个是众所周知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释迦摩尼到底在佛教理念之中有着什么样的特殊含义,而对于释迦摩尼的俗名也是我们考究一个一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0
第八章 原始佛教中道的价值在文章前面说到原始佛教中道确立的根本与中道的内容,佛陀由缘起法确立中道正见,由八正道确立中道正行。无论是中道见中的常断中道、有无中道、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1
问:你们一边放生,人家一边捕杀,有什么意义?圆因法师答:放生有放生的功德,捕杀有捕杀的罪过。我们放生的人作自己的功德,人家捕杀的人造自己的罪过,人间世事皆相对存在,有善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8
供佛像有两个意思第一是:报恩。一切众生于我们都有恩,恩德最大的无过于老师,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接受佛菩萨教诲,这才真正觉悟,成就我们的法身慧命,所以供养佛菩
佛教知识时间:2024-05-11
这天,我带着女儿一起观看了黄渤第一次执导并主演的喜剧电影《一出好戏》,虽然是喜剧题材,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反倒有些沉甸甸的感觉,甚至为影片中深刻的人性揭露而汗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9
瑞云寺“强拆”与当代宗教发展困境已被强拆毁坏的百年古刹福州瑞云寺(图片来源:凤凰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中国宗教迎来全新的发展机
藏传佛教时间:2024-04-13
第一个,遇到佛法了,相续中有正知正见了,生命长一点,就可以精进地修行,提高自己的境界,这是最重要的。其实吃喝玩乐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吃喝玩乐
邪淫果报时间:2024-04-10
素食4大注意事项要牢记1、这不要以为所有的蔬果,都可以生吃要冲洗干净,以防生虫和农药。2、不要把有效的部分舍弃不食尽可能想办法食用蔬果的全部,除非是难以消化,或有
素食资讯时间:2024-04-09
第十四课僧的意义「僧依戒住,僧住则法住」。「僧」是梵语「僧伽」的简称,意译为「和合众」, 即指信奉佛陀教义,修行佛陀教法的出家人;亦指奉行「六和敬」,「和合共住
佛法僧三宝时间:2024-03-30
热,是冰的价值有两个孩子从家中偷了一些水果和奶制品,跑到野外去玩。那时还没有保存食物的方法,看着吃剩的食物在阳光下坏掉,他们没有一点儿办法。后来,两个孩子上了中学,他
其它故事时间:2024-03-27
佛塔原来是指为了安置佛陀舍利等物,而以砖等构造的建筑物,但是到了后代,多于“支提”混同,而泛指于佛陀生处、成道处、转法轮处、般涅槃处、过去佛陀经行处、有关佛陀本身谭
佛教知识时间:2024-03-23
当我们带着被捕被擒的鸟兽虫鱼来到放生地时,我们会感到欣喜,似乎为自己找到了一块乐土。当鱼虾游入清流,念念不舍地散去,当螺蚌脱离手掌,静默地潜入水中,当鸟雀获得自
放生心得时间:2024-03-08
军犬黑子的尊严那一年,我认识了一位年轻的军犬训导员。我问他:最聪明的狗能达到什么程度?他说:除了不会说话,跟人没有差别。他的回答,令我一惊,随后我说:你准是搀进了许多感
微型小说时间:2024-03-06
圣雄甘地说过: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其道德上的进步程度,可以从他们如何对待动物来判断。──这正是保护动物的意义所在:减少动物在人类手里所承受的痛苦,也就是减少残忍与野
放生文库时间:2024-03-04
近日,张红医生在飞机上紧急救助七旬老人,用嘴吸尿的新闻震撼人心。大家纷纷赞其“医者仁心”。有人感叹说,为老人吸尿儿女尚且不能做到,何况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有职业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