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发心出世(引经十则,八法、二戒)
从前释迦牟尼佛在祇园精舍时,有四个比丘在一起讨论世间什么最痛苦,一个说是淫欲,一个说是饥渴,一个说是瞋恚,一个说是惊怖,互相争论不休。佛说:你们所讲的,都没能找到痛苦的根本。其实天下最大的痛苦,就是有这个身体。无论是饥渴、瞋恚、色欲、怨仇,所有这些痛苦的产生都是因为有这个身体。因此身体是众苦之本,祸患之源。(《法句经》)
就拿淫欲来说,投生为女人之身,就爱慕男子。投生为男子之身,就爱慕女人。败名丧节,损福削寿,都是由此而起。即使有人能坚守贞操而得到富贵的果报,享受富贵的时候又不免造下恶业,一天所做的坏事要用一万劫的惩罚偿还,所得到的远远不能与失去的相比。即使享福的时候又能勤修善业,投生到天界,但所修的天福一旦耗尽,仍要进入痛苦的轮回。所以佛经上说:转轮圣王统辖四大天下,飞行自在。但在福尽之后,却成了一只牛脖子上的虫子。
因此可知,善恶因缘之中一切短暂的福报,都是导致堕落的原因。无论地狱还是天堂,同样都是无尽轮回的处所。如果不能发起出世之心,走上彻底觉悟的大道,而只是庸庸碌碌的今天修善,明天改恶,轮转于三途八难之中不能自拔,这绝不是一个血性男儿所当有的志向。然而曲调越是高雅,能理解欣赏的人就会越少,这句话可以送给那些具有善根智慧的人们。
如来降诞(《释迦如来谱》。此条虽无与乎戒淫,然欲为下文张本,不得不述应化原由,庶使一段大事因缘不至泯没耳。)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劫前,早已圆成佛道。为了救度更为广大的众生,所以化现出无数的身相,在无量的世界中处处示现,降生于其间。以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而言,他是天竺国净饭王的太子。未降生前在兜率天宫,名叫善慧菩萨。当时天竺国有位国王名叫净饭王,王后名叫摩耶夫人,他们也都是过去的古佛,现身为国王、国母。菩萨乘着六牙白象,腾空进入摩耶夫人的右胁。圣母随即感到身体安乐,如饮甘露,当下便拥有了智慧与辩才。诸天的精妙饭食,也会自然到来。怀孕的月份快满的时候,圣母带着宫女在花园中游玩,举起右手,扶着波罗叉树的树枝。这时太子忽然从她的右胁诞生,放射出盛大的光明,遍照天地。无量诸天圣众,都由衷地欢喜赞叹。花园的地上忽然涌出两池香水,一冷一热,给太子沐浴。虚空中有九龙吐水,浇在太子的身上。四大天王抱着太子,忉利天王用天衣捧护。此时太子向四方各行七步,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净饭王正坐在宝殿上议论国政,忽然听到大臣敲打欢喜鼓,奏报说太子诞生。净饭王想用宝辇把太子载入宫中,这时毗首羯磨天神变出了七宝车,四大天王作为御者,诸天仙人在虚空中点燃奇妙的香供养太子。太子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这就是释迦牟尼佛降生的概况,详见《大藏经》中相关经典,这里不再详尽叙述。
当时净饭王聘娶了耶输陀罗作为太子的妻子,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接着又为太子娶了两位妻子,一个叫瞿夷,一个叫鹿野,于是太子就有了三位妻子。净饭王还建造了三座宫殿,选了三千名宫女,用于服侍太子。第一宫的宫女于前夜侍奉,第二宫的宫女于中夜侍奉,第三宫的宫女于后夜侍奉。宫中还演奏千万种音乐,昼夜不绝。那时太子在宫中,无论行住坐卧都与他的妻子们在一起,但却从来没有世俗的欲念。在安静的夜晚,他都在专心修习禅定,不曾有过夫妇间的性行为。
魔王波旬看到太子勇猛修行,想要破坏他的行持,于是四处纠集了天兵、毒龙、恶鬼,前往太子禅定的地方,个个手持刀枪火箭从四面围攻。此时太子进入慈心三昧的定境,完全受不到任何伤害。
波旬大怒,又派自己的三个女儿,戴着天冠,身佩缨络,容光焕发,乘坐七宝车,车上有华丽的宝帐。无数曼妙的天女演奏着天乐,身上的毛孔散发着美妙的香气。到了太子的前面,三个魔女下车合掌,姿态娴雅,徐步向前礼敬太子。手里拿着宝器,里面盛满天上的甘露献给太子,说道:太子出生时,万神侍卫。你为何放弃如此尊贵的地位,到树下独自忍受孤寂呢?我们是天王的女儿,在欲界的六天之中最为美丽,愿以我们的身体侍奉太子,望太子能够满足我们的心愿。
此时太子身心不为所动,用眉间白毫旋转放光,照向三位魔女。她们顿时看到自己身体内部,只见体内的脓液、血液、鼻涕、唾液、九孔、筋、脉、大肠、小肠、生脏、熟脏,里面有无数寄生虫爬来爬去嬉戏着。三个魔女看到自己身体的真实状况以后,当时就呕吐起来。又见自己的头部,一个变成蛇头,一个变成狐狸头,一个变成狗头。身后各自背着一个老太婆,头发花白,满面皱纹,犹如僵尸。胸前还各自抱着一个死去的孩子,从六窍中流着脓液。三个魔女惊恐不已,匍匐在地上爬着回去了。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个婆罗门,他的女儿容貌端正,艳丽无双。他在外面悬赏说:如果谁能说我女儿丑陋,我就把赏金奖给他。过了九十天,竟然无人提出异议。他把女儿带到佛的面前,佛见到了就诃斥说:这个女子非常丑,没有一处好的地方。阿难对佛说:这个女子真的很漂亮,您为什么说她丑呢?佛说:人的眼睛不贪着美色,便是好眼。耳、鼻、舌,也都如此。身体不贪着细滑,便是好身。两只手不偷盗他人的财物,便是好手。而这个女子眼睛贪着美色,耳朵贪着音声,鼻子贪着香味,身体贪着细滑,两手喜欢盗财,因此说她没有一处好的地方。
拘睒弥国有一个人叫摩因提,他的女儿非常漂亮,就把她带到佛前,想让她来侍奉佛。佛说:你认为你的女儿很漂亮吗?摩因提说:从头到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没有不漂亮的地方。佛说:人的肉眼这么容易就受到迷惑!我看这个女子,从头到脚,没有一处漂亮的地方。你看她的头上有头发,头发就是一种毛,大象和马的尾巴上也都长着毛。头发下是头骨,头骨就是骨头,这和屠户家猪头的骨头也差不多。头部中央有脑浆,脑浆就像泥一样,气味臊臭扑鼻,扔在地上谁也不愿踩到。眼睛像一个水池,里面流出来的全是泪水。鼻子里有鼻涕,嘴里有唾液。腹部有肝、肺等内脏,气味都很腥臊。肠胃、膀胱里面盛着屎尿。人的四肢、手脚,一块块骨头彼此支撑。肌肉活动,皮肤收缩,全靠气息来带动。就像木人靠各种装置驱动,所以能做出各种表演动作。表演完之后进行拆解,各个部件彼此分离,头、脚等各个部位摆得到处都是。人的身体构造也是如此,请问哪个部分漂亮呢?
佛对摩邓女说:你爱阿难什么呢?摩邓女说:我爱阿难的眼睛,爱阿难的鼻子,爱阿难的嘴巴,爱阿难的耳朵,爱阿难走路的样子。佛说:眼睛里只有眼泪,鼻子里只有鼻涕,嘴巴里只有唾沫,耳朵里只有耳垢,身体里只有屎尿,臭秽不净。结为夫妻后,行房时便有不洁的津液。津液交合,便会生下孩子。有了孩子,就会有死亡。有了死亡,就会有悲伤哭泣。你所喜爱的这个身体,究竟有什么好的地方呢?
【注】摩邓女,又作摩登伽女,由于恋慕阿难,曾试图用幻术迷惑他。后来被佛度化,出家证得阿罗汉果位。
长老目犍连随佛出家修行,证得阿罗汉果位。他从前的妻子想与他重修旧缘,打扮得非常漂亮,前来引诱他。目犍连对她说了一首偈:汝身骨干立,皮肉相缠裹,不净内充满,无一是好物。我心如虚空,一切无所着,正使天欲来,不能染我心。
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安陀国有一位优婆塞,供养一位比丘和一位沙弥,天天给他们送饭。一天优婆塞全家都出了门,只留下一个十六岁的女儿在家,容貌非常美丽。由于优婆塞匆匆离开,忘了给比丘、沙弥送饭,到了吃饭的时候,比丘便派沙弥去取。优婆塞的女儿听到敲门,知道是沙弥,心中非常喜悦,就请他进来,作出种种淫媚的姿态,纠缠着沙弥说:我家的财宝无数,如果你现在能满足我,我就作你的妻子。
沙弥想:我有何罪,遇到这种恶缘?宁可丧失性命,也不能破戒。可是要转身逃走,她一定会拉住不放,路上的人见到了,反而会受到侮辱。于是就对她说:你把门关上,我到房中歇一会儿,再满足你。女子出去把门关上。沙弥进入室内,看到一把剃刀,心中很高兴,就脱下衣服,合掌跪下,对着拘尸那城佛涅槃的地方,流着眼泪发愿说:我现在为了不破佛菩萨戒及和尚戒,决定舍弃自己的生命。愿我生生世世出家修道,圆满成佛。于是就自刎而死,鲜血流淌。
优婆塞的女儿进来见到,欲心顿时息灭,极为悔恨,便将自己的头发剪断。父亲回家敲门不开,让人从墙上翻进去把门打开。他进来后见到女儿这个样子,吃惊地向她询问原因。他的女儿默不作声,心里想:如果说实话,太丢人了。如果撒谎说沙弥想侮辱我,将来必定要堕入地狱受苦无边。想来想去,还是说了实话。优婆塞就进到沙弥死去的房中,向他的遗体合掌作礼。国王听到了这件事,也亲自前往礼拜赞叹。耳闻目睹这件事的人们,都发起了菩提心。
僧护比丘从龙宫出来以后,来到一个地方,见到种种可怕的情形。这里的殿堂的墙壁、柱子,以及各种器皿,都是血肉形成的,烈火焚烧,里面的人们受尽痛苦。共有五十六中情形,详见经文。其中有两个沙弥,互相抱着睡在一起,猛烈的火焰焚烧他们的身体,没有片刻停息。僧护比丘离开这里以后,就去请问释迦牟尼佛。佛对他所见到的情形一一作了解答,并说:你看见的两个沙弥,正在地狱中受苦。迦叶佛的时候,他们是出家人,因为在一床被子里抱着睡觉,所以堕入地狱,在烈焰焚烧的被褥中互相抱着受苦,至今还没有停止。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位信佛的居士,平日供养三宝,努力向善。临终时,他的妻子守在一旁,非常悲伤痛苦。他听了很伤心留恋,命终后魂神舍不得离开妻子,就在她的鼻孔中变成了一条虫子。当时有位出家的僧人,见到居士的妻子悲哀痛哭,就说法劝导她。妇人一时涕泪交流,鼻孔中的虫子掉在了地上,她看到后不好意思,就用脚去踩。僧人急忙制止说:快停下,不能踩死,这是你丈夫!妇人说:我丈夫诵经持戒,精进修行,别人都比不上他,怎么会是这个结果?僧人说:就是因为你舍不得他去世,在他临终时哭泣,触动他对你的恋慕之情,以致沦落为一只虫子。僧人为虫子说法,虫子听后心生忏悔,命终之后生到了天界。
【按】临终之时最为关键,一念之差,前功尽弃,因此要格外慎重。
出世与入世有人总是问:「佛教是出世?还是入世的呢?」诸位也许会很直率地回答说:「它既非出世,亦非入世;而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的工作!」这回答对不对呢?我想在回答之前,还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7
编者注:《六祖坛经》,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六祖惠能说,学生法
佛学知识时间:2024-05-22
导语:世人往往一谈到宗教时,就认为所有宗教都是消极避世求个人解脱的,尤其谈到佛教时用的一些词汇,如:“遁入空门”、“四大皆空”、“看破红尘”等等。宗教需要入世,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31
ljk整理于2010年 复次迦叶。南方去此佛刹。过三十千世界。有世界名悦意声。彼土有佛。号无边步迹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今现住彼教化利益迦叶。若有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及善女人。
念佛功德时间:2023-08-25
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答案:一是肯定的,一是否定的;从表面看,应该是肯定的,从通体看,应该是否定的。佛教的宗旨,是在解脱生死,有生有死是世间法,不生不死是出世间法
初识佛法时间:2023-08-18
星云大师宽心:以出世思想做世间事我曾经问在我这里工作的青年人:佛光山给你们的薪水很低,以你们的学识可以轻易找到更好的工作,为什么你们不去呢?青年人微笑着说:在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2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城中有位大富长者,娶了名门贵族之女为妻。长者还特别聘请城中最好的乐师,每日演奏种种上妙音乐,来取悦夫人。长者夫人怀妊十月后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时间:2023-07-21
机锋无限:如满禅师:有缘佛出世 无缘佛入灭如满禅师: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图片来源:资料图)顺宗皇帝有一次问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
佛教知识时间:2023-07-11
讲《前行》的时候,也引用过此颂作为教证。这是佛经中的一个假设,不是真有这么一回事,主要是让我们明白人身难得,尤其是修持佛法的人身更难得。怎么样难得?假设整个三千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2-11-17
有几句名言:有心无相,相由心变。有相无心,相随心转。一个人思想转变了,形态就转变,譬如我们说一个人快发脾气了,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从他相上看出来了,他心里发脾气
南怀瑾老师时间:2021-09-15
原文: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虽似平常无奇,而其利益不可思议。良以愚夫愚妇,颛蒙念佛,即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较比大通家之卜度思量,终日在分别中弄识神者,为益
印光大师时间:2021-05-15
问:发菩提心最胜功德,利他自利,为菩萨行。如诸比丘对佛菩萨,发大誓愿,为是义故,其如宰官当权住世,一切易办;至或卑微分力歉薄,作何愿力,而为功德?师云:法门无量
元来禅师时间:2021-05-03
(上)昔日,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五百位大比丘跟随佛陀弘化。有一天,阿难尊者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禀白:如来智慧深奥,无事不晓,明白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其他文章时间:2021-03-22
接着介绍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为什么在家众受五戒之后,还要受持八关斋戒呢?因为五戒的果报,最多只是人天而已。虽说发菩提心受持五戒,最后就能通向佛果,但这毕竟是比较
良因法师时间:2021-03-15
问:如来出世度生之一大轨范是什么? 印光法师答:真如佛性,生佛了无二致。逆顺修持,圣凡天渊悬殊。盖众生虽具性德,绝无修德。纵有修为,皆与性德相悖,故谓之为逆修。
佛学入门时间:2013-12-30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今天讲的是题目是从入世的生活说到佛教出世的生活。我昨天告诉各位,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要有一个理想的世界,各人有了理想世界以后,我们要怎样的来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学《楞严经》,以及听经、念经,我们都要有一种忍耐心,不要生疲厌的心。你们要知道,你看那个树是一天一天长大的,那个花是天天你去用水给它浇的,它才能开花,才能那么样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7
问:怎样看待出世修行和入世修行?济群法师答:当我们说到出世修行时,往往会联想到出家这种修行方式。若是这么定义的话,似乎与在家居士无关,其实不然。出世可以指出家修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4
问:世间人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难免会很执着。因为执着就会带来痛苦,导致活得很累。于是很多人就会向往出世的超然,可是同时又不愿放弃世俗的事业和生活。如何才能做到这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5
不肯修身,就不务正业。其人对『父母教诲』,则『违戾反逆』,我们常讲不孝顺父母。现在社会这种情形非常之多,甚至儿女对父母怨恨,这在过去社会里头决定没有。世出世法,
汉传法师时间:2014-10-23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21集2014年10月24日讲于澳大利亚古时候。我这个年龄亲身感受,从小就得学规矩。这个规矩大致上就是《弟子规》上所说的,小孩见到
其他文章时间:2014-10-28
对能放下此生修出世间法的修行者,没有必要讲世间法,但把佛法和世间法这两种同时搞的人,不能不懂世间法;连世间法都不懂的人,不具备完美的人格,哪里还谈得上修天道和出
佛教故事时间:2014-12-30
编者按:自古以来,世人对佛教有很多误解。有些因为不懂佛教名相,望文生义,理解不当乃至南辕北辙,却以为这就是佛教;有些因为门户之见太深,不肯虚心理解佛教文化,也就
汉传法师时间:2015-01-01
一句弥陀,就路还家。 可惜痴人,弃金担麻。-- 彻悟大师不肯忏悔的人,千佛出世都救不了他!现在贤劫千佛,过去庄严劫千佛,未来星宿劫千佛齐出来度他,也没有办法。忏悔,
佛学入门时间:2015-02-28
修行佛法,通达宇宙人生真理,就叫出世《李叔同集》:“怎样才叫出世?出是超过或胜过的意思,修行佛法,通达宇宙人生真理,心里清净,没有烦恼,体验永恒真理,就叫出世。
汉传法师时间:2015-04-25
太子自由离尘绝俗太子一箭射穿七鼓太子迎娶耶输陀罗净饭大王一心一意地要把太子学成文武双全的英明君主,因为他很了解当时印度的国情,五天竺中的诸国分立争霸,迦毗罗卫国
佛教故事时间:2015-06-04
太子出生一语惊世众人纷纷赞叹太子仙人占相预言成佛王妃摩耶夫人十月怀胎渐渐满足,但她还是照样喜欢到寂静的郊野去散步。青枝绿叶的草木,潺潺有声的流泉,夫人认为这都有
佛教故事时间:2015-06-07
问:末学如何来找到解行并重,世界法物质的累加与出世界法中物质递减的平衡点?大安法师答:你这个术语还很专业的,什么叫世界法物质的累加、平衡点?我们说净土法门单刀直
佛学入门时间:2015-07-25
中国佛教参与抗战的史实姜堰地处苏中,原名泰县,是我国佛教界公认的名僧摇篮。抗日战争期间,这里共有大小寺庙庵堂380多座。1942年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
佛教故事时间:2015-08-27
舍卫城中有一家缙绅望族,某一年他们家产下一个婴儿,长得非常可爱,特别的是,他一出生手掌中就各握著一枚金币。他的父母看了,认为是吉祥的征兆,非常高兴的把那两枚金币
佛教故事时间:2016-03-14
“梁任公,有出群之才,值相忌之世。何不卷而怀之,赋归欤而力究出世大法,以期彻悟本具妙性。又须力修净业,回向往生。俾所悟者,一一亲证。然后乘大愿轮,示生浊世。以不
汉传法师时间:2016-06-04
问:满一上师:出世法和世间法如何圆融?不能两全时如何办?怎么看待世间的不正之风? 答:佛法分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世间法,就是在离开肉体成佛之前这一段儿,生活、处世、
其他文章时间:2016-06-17
我是一名医护人员,非常偶然地在去年四月初四文殊菩萨圣诞那天皈依三宝,成为一名佛弟子,但当时的我对于佛法的认识几乎是空白。皈依后的一年中,我在网上听高僧大德讲经说
其他文章时间:2016-09-13
有几句名言:“有心无相,相由心变。有相无心,相随心转。”一个人思想转变了,形态就转变,譬如我们说一个人快发脾气了,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从他相上看出来了,他心里发
大德居士时间:2016-09-17
佛教的出世思想不等同于消极的厌世思想很多人把佛教的出世思想和消极的厌世思想混为一谈是十分错误的。厌世思想或叫遁世思想都是悲观厌世,逃离现实的一种避世思想,其根源
藏传法师时间:2016-09-27
学佛的目标是什么既然我们要追求智慧,那就不能被形式所局限。我们道场这么多年来有两个愿,第一个愿叫“以法相见”,第二个愿就是“不结人缘,不结财缘,只结法缘”。为什
汉传法师时间:2016-11-17
把世俗的“爱”变成出世的慈悲(资料图)文:慧广法师第一先放下你的期望值和占有欲。世间的爱是小爱,出世间的爱是大爱,大爱就是慈悲!在大爱中,是没有疆土、种族、物种之
佛学入门时间:2016-12-07
新年放假,朋友们自然少不了聚会。我原是一个超级喜欢热闹的人,在各种聚会中穿梭奔忙,每周能在家吃饭的机会很少,喝酒吃肉都是我的长项,谁都乐意和我在一起嗨!身边形形
菩提书院时间:2017-02-12
佛陀出世目的主要是宣扬生命的真相佛陀出世目的主要是宣扬生命的真相,生命真相的主要思想建立在因缘的道理,所谓诸法因缘生。因缘观在佛教的思想分成三块:过去的因缘、现
汉传法师时间:2017-03-23
出世心与入世心出世的心就是出离世界的心,入世的心就是来到世界的心。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觉得是从娘胎里来的。实际上,我们首先是和世界相应才能来。世界有什么问
汉传法师时间:2017-06-19
说到修佛学佛修行,很多人认为,找个清静的地方,远离这个世间红尘才可修,或者搞个闭关、出家才能修,却不知将修行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法法是心,尘尘是道。随缘修行,随机
佛学入门时间:2017-10-25
问:佛陀出世就是为了度众生,为什么在成佛后默然而住不说法呢?索达吉堪布:佛陀最初成道时,是天王请转法轮以后,才开始讲法的。以此缘起,后来的上师、高僧大德们,也都
藏传法师时间:2017-11-05
自以为是,其实是我们大家都会有的一种“硬伤”。这种迷之自恋一般对于事物认知的思考方式,会让我们于很多的真相视而不见,而处于“半盲”似的不清不楚中,还自喜的津津乐
藏传法师时间:2018-01-14
问:发菩提心最胜功德,利他自利,为菩萨行。如诸比丘对佛菩萨,发大誓愿,为是义故,其如宰官当权住世,一切易办;至或卑微分力歉薄,作何愿力,而为功德?师云:法门无量
其他文章时间:2018-04-26
佛学视频时间:2020-03-24
佛教音乐:古筝演奏《禅境》,听了学会放下,不要活的太累
佛学视频时间:2020-04-24
探索佛教与当代社会、当代生活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弘扬佛教文化,启迪悲智人生。
佛学视频时间:2020-05-04
佛教中的三界指的都是哪三界
佛学视频时间:2020-05-28
负心负师恩慈悲喝迷途---客堂开示 传喜法师客堂开示(12.02.02) 自从舍利请去之后,都多少年没见了,多少年了,跟我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看你现在跟那个时候比有点退回去了
更多文章时间:2020-06-06
睡前听这首佛歌《放下》洗净心灵,放下不开心的事,一切都会过去
净宗法师时间:20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