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在充满各种污染源的现代人有著设备多样与华美洁净的医院却包装著一项可悲的事实现代人百病丛生、病苦不断。当华丽的现代医学科技不再令人眩惑之际不妨让我们重拾古老智慧的教导例如佛陀开示的素食原则以及西方「医师之父」希波克拉提斯(Hippocrates)的素食训诲等等二千多年前东西方不约而同的健康智慧,透露著素食与修行的奥秘,是每个追求身心健康者不能忽略的重大课题。
素食是修行顺利成就的秘方之一。因为许多修行的奥秘与素食相契。人与生存环境,与浩瀚的宇宙之间,彼此有密切的关系。宇宙至高的境界就像一片无止境的喜乐与宁静之洋,是一种最精细微妙的力量,也是爱、和平、纯洁和喜悦的呈现。当这种力量充满大自然时,周遭的环境是欢愉、宁静、清爽而有精神的。而慎选所吃的食物,将会意想不到地滋养身心,帮助我们身体健康和心灵纯净、平和。我们所吃的食物,由于性质的不同,对人体也有不同的影响,许多专事修习解脱道或灵修的修行者,莫不提倡素食。因为所有的谷类、水果、蔬菜(葱、蒜、薤除外)、豆类、乳类等植物性食品,能创造一个纯净的身体及神经系统,使我们获得深沈的醒觉与喜悦,身体变得很健康、纯洁、轻松和精力充沛,而且心灵很平静、受控制而感到快乐。所以素食是符合宇宙生息自然法则下的生存方式,若想
要与宇宙伟大的力量相融合,了解生命的意义与方向,素食是很好的善巧方便。
a.吃素能清净八识田
清净的身与心,才能感受到宇宙的奥秘,承受宇宙能量的融合。清净的身是饮食要求非常重要,素食能让身体变得轻松、舒畅,当身体在比较纯净的状态时,心念较易调适。
「万法唯心造」,心才是器物世间创造的源头,所以当心念如是想时,其实在法界已经千真万确”存在”,只是器物世间一时还无法显现而已。只有心念被导正了,器物世间才有可能被导正,慈悲的心念,正是最强的能量,最大的正念。
许多业力的种子,都含藏在八识田中。尤其最重的业是杀业,有许多的怨气、嗔恨之气都结集在当中。吃素可以中止再与众生结杀业的机会(不论是亲手杀或间接杀)。如此不再向八识田中丢掷恶业的种子,自然能够遂渐滋长纯净、祥和的善业种子。
所以许多修行的观想内容,多半是法界实相,如净土、佛、菩萨、光等,这些都是证量显现后自然而然会现前的境界。如此观想,可以清净八识田,让修行人有所提升。
所以不吃肉食,不论身或心方面,对于八识田的清净都很有帮助。
b.吃素能让气脉畅通:
气脉与我们的健康有莫大的关联,只要气脉畅通,此人必定非常健康,同时此人也是修行有成就的人。
为什么呢?因为气脉的畅通与否,与业力有莫大的互动因素。中脉是业力的储藏所,恶因就是气脉不畅通的原因。当气脉的业障全部净除时,便可离开大幻化网,离开三界。
白业越多,气脉越畅通;相反的,黑业越多,气脉越不畅通。而修行正是要不断的增加白业,减少黑业,所以当气脉越来越畅通时,健康与修行都得到了进步。
吃素,正是减少这些黑业累积在气脉的机会。因为当动物将被宰杀时,由于恐慌、害怕、愤怒之气充塞在肉身中,若吃下了这些肉,等于是吃了许多的黑气进入体内,对于身体的健康或是心灵的纯净、稳定没有丝毫的帮助。
行善越多,善因储藏进中脉,气脉就越畅通,所以行善可以净除气脉。吃素是慈悲自己及别人的善行。一切的行善,都能带来中脉的畅通。金刚经说:「修尽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中脉全部畅通,也就是出三界,也就是究竟成就。「心气不二」,慈悲的心、愉快的心情是帮助气脉畅通的重要法则。只要心清净了,气脉也就跟著畅通无阻。
c.吃素能让磁场祥和
一个人所散发出来的气,能够感召不同的磁场状况。气有多种,最起码可以分为黑白二种,也可以说是清、浊二种。
黑业就感召黑气,即浊气,亦即业劫气。
白业就感召白气,即清气,亦即智慧气。
心气不二,智慧开展,一样能够感召白气,慈悲开展,一样可以感召白气。
一个人周遭磁场就是业力的显现。《大乘入楞伽经》中说:
「食肉之人,众生见之,悉皆惊怖...;食肉者,身体臭秽,贤圣善人,不用亲狎...;食肉者,诸天远离,口气常臭,增长疾病,易生疮癣。」(大正 16P623 中)
所以吃素可以感召吉祥平顺,因为散发出的是善的磁场,自然汇聚善的气氛。
d.吃素容易入定
入定的状态是身心呈现一种安稳、放松的状况。气脉畅通,身自然放松;业力干扰少,妄念少,心自然容易安定。
吃素,可使身心避免受到混浊之气的干扰,而趋向稳定、纯净、宁静,和宇宙祥和、喜悦的脉动相符,自然容易入此定境当中。
定境是平和、安稳的,和杀生的暴戾之气、痛苦哀嚎不同。
定境是充满喜悦的,和杀生的惊恐、不安不同。
定境是充满光明的,和杀业的黑暗、下堕不同。
吃素,正是带我们的身心走向平和、喜悦、光明,因为我们的生存不是藉著它人的生命换取来的。血液中流著的是心安理得的安然,而不是暴躁不安的焦躁,自然容易进入与大自然同步的醒觉当中。
e.吃素长养大悲三昧
慈悲,是一个修行人最重要的美德。可以说越高的法门就越需要慈悲的人才能成就。
怎么说呢?
当一个人慈悲时,整个的身体都呈现出非常柔软的状态,所以我们常常听到柔软与慈悲合在一起,因为事实上身息心是互相影响的,当心慈悲了,身自然就柔软,故柔软慈悲,不只描述了心,也描述了身的状态。
吃素,正是慈悲的另一种呈现。因为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没有不曾作过父母、兄弟、眷属乃至亲朋好友的,甚至轮回成鸟身、畜牲等的。因为愍念一切众生与自己都曾互为眷属过,每一位众生的生命和自己一样珍贵,都会怕痛、怕死,而肉都是从生命体来的。由此不忍之心而吃素,加上素食本身对于身体就有洁净的滋养作用,藉由身心两方面的配合,素食将可成就一位修行者遍满大悲无量心行的三昧禅定力,深深沐浴在慈悲的喜悦中。
按:憨山大师是末学最为敬仰的大师之一,他的这番开示全面总结了修行的核心内容,信息量很大,不可不细心读取。图为在广东南华寺的憨山大师几百年不坏之肉身。末学对原来的文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随着天气的渐渐转凉,大多数人都喜食物以增加营养,滋补身体,维持身体内部的平衡,以抵抗将来的严冬的寒冷。这时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食品,对于身体是
素食资讯时间:2025-01-29
面对佛陀,我们就能得到很多修行启示从佛陀盘腿端坐在莲花坐台上,右手结降魔印置于右小腿,左手托钵于腹前,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我们先来看看,佛陀为什么左手托钵。佛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28
随着天气的渐渐转凉,大多数人都喜食物以增加营养,滋补身体,维持身体内部的平衡,以抵抗将来的严冬的寒冷。这时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食品,对于身体是大
素食资讯时间:2025-01-28
吃素能够让我们的身体得到一定的调理和改善,也能够为我们减少因果和罪孽,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和安宁,而且通过吃素还可以帮助我们增长福报和功德,使我们能早日修成
学佛感应时间:2025-01-27
文:梦参长老持诵地藏菩萨、恭敬地藏菩萨,这位菩萨能够让你持戒坚固,就像妙高山那样子,“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说到精进难坏,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佛答时间:2025-01-27
在修行当中,应该身体力行能够有成就的人,他是身行这个理想,而不是口说这些大言、大语。讲出来给我们听啊,是在指导我们,希望我们能够照着这样来实践。现在正行完成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6
为什么我修行总是不得要领?色身上的变化,初学过程中有八种变化,是每一个修行禅定的人都会经历的。──────────────────当我们用功到一个足够的进度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5
真正修行人远离名利不为名利动摇其心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参禅的人,参到火候的时候,绝对不发脾气,不与人争论,到了无诤三昧的境界。也不求名,也不求利,看富贵成为花间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4
修行之道无奇除开用心方法之外,其他皆是媒介。有些人是需要媒介作依靠的,但是媒介毕竟不是标的,是故不能执着不放!修行之道无奇!唯在追求生命中止于至善的境界途中,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为此我们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好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数的问题就生出无数的方法。而真正的大智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讲记》精彩片断撷英(一)修行把握关键,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今天要学法,要求法,你自己先具备什么条件?你发了什么样的心?你付出真正多少的努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五、解脱者的生活在日常生活方面,解脱的声闻圣者,偏重禅味,而漠视外界。他们的生活态度是淡泊自足的,「少事少业少希望住」。他们的内心充实,而外表好象贫乏清苦。”早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第六条原则:慈心不杀,吃素念佛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惟贤法师答:不矛盾。佛教讲五明,五明里面就有科学。《瑜伽师地论》讲:菩萨当于五明中求。五明中的内明是佛学,其它医方明、工巧明、声明、因明,都是世间上的,不过,要以佛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尊贵的阿秋喇嘛(龙朵加参尊者)01阿秋喇嘛珍贵开示修行者会逐渐生起三种障碍解脱的过失:首先,会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当做自己谴责他人的资本,反而将信仰用来增加了自己伺察
文殊花开时间:2025-01-01
追求本心,回归淳朴,这样极简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转载自作者:日本二三事日本人的收纳技术,在极简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能够把日子过得如诗一般酣畅舒爽,大概也只
金玉良言时间:2024-12-31
沉香,是沉埋千年的山中传奇,久经淬炼而终成正果。沉香结香不易,而能达到的极品者,则更是少之又少,珍贵难寻。那么好沉香要具备哪些条件呢?1、看造型国人在审美上更注
沉香收藏时间:2024-12-26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环境作保证,如安定的社会和清净的道场,也要有好的小环境作保证,小环境就是我们自身。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自身要做好五件事情,即所谓的调五事饮食上要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处在迷惑的状态下,生活就是烦恼,而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就是生活禅。工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因缘与一厢情愿近年来,宗教对国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生活、工作中常有人谈起应以「因缘观」面对周遭的一切,或以「因缘观」解释个人的想法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觉察自己的偏执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觉察自己的偏执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烦恼。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断除烦恼,怎么做呢?方法很多。当我们追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请说忍辱一个人会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这就要看他「忍辱」的工夫做得够不够。听说在监牢里一关十几二十年的囚犯,很多是带着满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何谓菩萨行?要了解什么是「菩萨行」,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菩萨」?我们看到经典的记载,菩萨没有一定的身分;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曾为出家比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我们此生幸运得到暇满具德的人身,对于细微的取舍道理能把握的到,所以有闲暇与机会去行持。其他生命如畜生等,虽然各自具备了一些特点,但是却没有机会行持细微的取舍。因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布施的重点是指要自然生起给予的心,而不是指外在所给予的东西。戒律即是要能够守规矩。就好像在座有很多学生,学生们在学校守持校规,而在家的善男信女们尽到自己的责任,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当谈到“修心”、“调伏自心”时,很多人会带有误解,认为“修持”代表就是放弃俗务、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另外的误解,则是认为修行是在“压抑痛苦”,当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在有些人的观念中,之所以选择修行佛法,大部分是因为生活出现了问题。他们认为,有的人突遭不幸,心情郁郁,学佛是想找寻一个心灵的寄托;有的人脾气不好,难以改变,是想
佛答时间:2024-12-19
所以你看过去祖师们说,「你只要听到一句法,就要付诸实修」。很多人觉得修行就是一种舒舒服服的、身心暖暖的、懒懒的、松松的,好像修行是这样;有些人在城市中工作很繁忙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8
对话如月草堂徐楚峰 揭秘沉香与生活沉香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而大多数人只知沉香价格高昂,并不了解沉香背后的历史文化。近日,如月草堂香道文化的创始人徐楚峰接
沉香文化时间:2024-12-14
几年前,第一次看同修们推荐《僧伽吒经》。当时就好奇地浏览了一下,因为经中开头,用很长的篇幅,说读诵抄写此经的福德,如何如何不可思议。满脑子科学逻辑的我看完后狐疑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无论今生我们以何种方式与佛法结缘,归根结底都会是一种福报的延续和显现。一份2500年经历无数风雨洗礼的真知灼见留存至今,点滴的教化与谆谆教导,并非是为了像其它的历史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0
达真堪布:苦修不是痛苦的修行有些学佛的人,没有一个完整的修持方法,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今天学这个,明天修那个,什么都没有精通,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脑子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8
宋明一大雅沉香在文化中实属大端。宋明士人以焚香为常事,燕居而求幽玄霞举,沉香是不可或缺之物。既有刘克庄所谓沉水一铢消永昼,蠹书数叶伴残更,更 有曾几《东轩小室即
香道资讯时间:2024-12-08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沙弥是出家身份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个人来说,当好如法的沙弥,将给未来僧伽生涯奠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这一部分,律祖引用《华手经》、《大智度论》等经论,进一步阐述劝说或辅佐他人出家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五节 出家者之凡福行谓有比丘出家已后,但知持戒,不志尚道。以戒为上,余悉不为。用为非道,内多嗔怒。自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3
《堪布阿琼仁波切密传》堪布阿琼仁波切 著丹增嘉措活佛 译大堪布阿格旺波,又称堪布阿琼,生于公元1878年。乃圣地大班智达贝玛米札和雪域智者之王遍知者龙钦饶降巴的再显化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27
每天诵一遍净行品这就是修行如果念净行品,你一天上厕所也好、吃饭也好,一举心一动念,把文殊师利菩萨教导的“善用其心”用上,你就入法界了。看着很难,这是你能做得到的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7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修行都是礼忏、念经、念佛,或者上早、晚课。其实这样的修行是不够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现前的境界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1、如何拜佛?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我慢心礼拜是不可以的,我的老师教我,绝不蹲摆拜垫,所以我们磕头都是往地下磕。弘一法师说礼佛还要摆个架子,这叫我慢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7
上师教言集:并非我有神通,不过我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说话做事等各方面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佛陀也曾说过,有烟之处必有火。想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过得是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6
这被称为最美寺院,僧人闭关修行9年足不出户,连活佛都不得入内佛教在藏区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整个青藏高原上,随处可见各式的寺庙。然而在众多的寺院中,这一座因其优
金玉良言时间:2024-11-16
虚云老和尚: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姜见龙居士,字元标,江苏吴县人。曾经提倡设置免费提供贫民埋葬的义冢,以埋葬许多暴露于外的尸骨。有一年饥荒,损献钱财以赈灾,家道于是中衰,后来学习眼科来养活生计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