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 绘于水彩画中的佛教
绘于水彩画中的佛教
推荐的话李贤珠(牧师、童话作家)
佛家深奥的教义被承载在一幅明丽的水彩画上。
故事的大概就像题目所标示的那样,讲述像季节轮回般循环着的生与死。春到夏,夏到秋,秋到冬,冬又回到春。四个季节的形态色彩迥异,却存在于同一个空间中。
季节更替和生命的传递交叉着展现在我们面前。
春天是萌芽与盛开的季节。
佛家所谓的「无明」在小沙弥心里种下烦恼。如果他折磨小鱼、青蛙和小蛇时,就知道众生的痛苦即是自己的痛苦,任何死亡即是自身的死亡,他一定不会也不愿那么做了。
因蒙昧而得的业报很快降临。小沙弥尝到了与小鱼、青蛙和小蛇一样的痛苦。
季节更迭,进入结果抽穗的夏天。小沙弥长成帅气的男子,称呼也成了「少年僧」。他与来庵里养病的少女朱颜互相爱慕,终于在尘世和庵堂的连接点船上尽情缠绵。
老僧发现后问犯了罪般低垂着头的少女。
「现在不难受了吧?」
「是。」
「原来这就是对症的药。」
......
「现在身体康复了,就没必要留在这儿,离开吧。」
少年僧惊得叫出声来。但老僧走开了,只留下一句话。
「你要当心。因爱生出执着和欲望。从执着中又会生出杀气。」
少年僧离开佛门,来到汉城与少女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但当他看到朱颜躺在别的男人怀里时,愤怒和嫉妒充斥着他的心,终于犯下杀人重罪。爱欲结成了孽果。
转眼间师父已成了老僧。秋意渐浓的一天,那个被警方追捕的杀人犯进了庵,从包里拿出带走的木佛像放回空置多时的佛坛,却始终无法正视那佛像。老僧平静地说道:
「看来俗世的生活让你很疲惫好好休息吧。」
青年虽然逃回了庵中,却无法从他亲手播种且已结实的烦恼中逃开。就在他想自杀的时候,老僧出来制止,用棍子打得他浑身是血。
老僧养了一只小猫,用猫尾蘸着墨水在地上写下般若心经的最后一段。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
老僧把刀递给青年说道:
「用刀把那些字全刻出来。一字一字地刻,把你心里的怨怒也一同挖出来吧。」
青年在地上刻字的手颤抖着,还渗出了血。老僧对随后追来的警察说:
「这是般若心经。让他刻完之后再走吧。」
「需要多长时间啊?」
「明天早晨就可以完成了。」
青年刻了整整一夜,累得睡着了。警察帮老僧给刻好的字漆上黄、红、紫等各种颜色。当清晨的阳光照着五色斑斓的般若心经时,青年随警察离开了茱山庵。老僧又把木佛像放进青年的包里,说:
「佛坛我会空着的,别忘了把它拿回来啊。」
送走青年的老僧,盘膝坐在船中点燃的柴草上,圆寂了。从熊熊火焰中,像是对身旁人叮咛一样,流出老僧的最后一句话。
「愿所有生灵幸福、平安、快乐。」
深秋,果实成熟的季节悄悄地过去。
冬天。
整个世界都被冰封了。隔绝而又同时连接着庵和外界的湖水也冻成了冰。一个中年男人走过湖面,出现在庵前。
中年人进入几乎成了废墟的庵中点燃残烛,收殓老僧的法体。将捞出的遗骨放进木佛像沉到湖底。他留在茱山庵,用手的热量把巨大的冰块融化成形,造出佛像祈祷。从他身上再也找不到杀人犯的不安和痛苦。
一天,一个背着婴儿的女人来到茱山庵。她把婴儿留下,趁夜深偷偷离开,却掉入湖面的冰缝中中年僧从婴儿想到自己的过去,把那些「难以忍受的无涯寂寞,初恋上的美丽少女,执着和怨恨衍生出的杀戮,持续的忏悔,然后是艰难漫长的修行,顿悟的一瞬间」和土一起搅拌,做成佛像。那是带着微笑沉浸在严肃思考里的半跏思惟弥勒菩萨像。
中年僧怀抱着佛像,身挂磨石艰难地爬上山。他要像小时候解开小鱼、青蛙和小蛇身上的石头一样,把系在自己心底的烦恼彻底拋掉。他的两颊流下了忏悔的眼泪。
寒风更加凛冽了。中年僧回头去捡掉下山的佛像时,耳边忽然响起师父念的经文。
拋掉恐惧仿徨
摒弃俗念的束缚
置生死于度外
凭灵犀一点勇往独行
狮虎不惊于声
罡风不羁于网
荷不染于淤泥
凭灵犀一点勇往独行
中年僧重登山顶,把佛像立在石上,盘膝坐在一旁。中年僧的嘴角浮起淡淡的笑意。他的模样就像是另一尊「微笑着沉思」的半跏思惟像。
又是春天。
小沙弥在山野里玩耍。
僧人用担忧的眼神望着把石子放进小鱼、青蛙和小蛇嘴里,咯咯笑着的小沙弥。
这中间季节已轮回了无数次,很多事物改变,但也没有一样事物是真正改变了的。
就像春夏秋冬依次流转后,春天重新来临一样。
是啊。无论何时,人类因愚昧而滋长的执着,由爱欲和憎怒衍生的烦恼都不会消失。如同春夏秋冬一季接一季不断到来一样。
但是,没有黑暗,不会有光明的概念;没有烦恼,也就无所谓菩提。一切贪嗔痴都是值得感激的修炼。眼看自己播下的烦恼种子开花结实,经历世间本应有的苦痛后,才能转生为拈花微笑着的佛。
如今明白众生皆佛,烦恼即是菩提,我们还能憎恨什么人,惩罚什么人?
(全书完)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在分析外部事物或人的认识时经常使用“虚妄”观念。这一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史上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印度早期的宗教圣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论中国佛教参与宗教间对话的《理惑论》模式董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化、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些人基于其本土文化的立场,特别是儒学、道家和初期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世之所尚者,皆沉檀龙麝等难得之物,更有奇楠之香锱铢即倍于黄金。以为如得奇香便可契道,岂知闻香悟道全在平常处积累,一旦因缘具足乃可得之。若嗜其嗅,徒慕乐受而已。乐
香道佛教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三节 禅门三宗心说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为了调和禅教,分别以北宗、牛头宗和南宗为禅门的代表,以唯识、般若和华严为禅外其它教派的代表,将其互相参照、比附,以示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论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王亚荣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李利安秦巴山区地跨汉江南北,位处川陕交界,山高水长,川岭交错,将我国西北和西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民族和宗教的冲突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霸权主义的强权政治、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都是引发战争的因素。因此,我们倡导的和谐世界建设还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7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净土九级教学次第论佛教事业的发展,首在教育。只有通过各种层次与不同方法的教育,佛法的真实修证才能如理付诸实践,佛教信仰的层次才能普遍提高,才会出现更多绍隆佛种、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可 行 性 策 划 案 编剧:邱竹林(法名:界悔) 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思想文化的影响: 鸠摩罗什大师,天赋异禀、愿力深广,一生坎坷而传奇,是伟大佛教思想的传播者,一路从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3
弘一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高僧,对佛教的弘扬贡献颇大,他致力于南山律学的研究,著书立说;采用西洋音乐创作佛教歌曲,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出版《护生画集》;以书法弘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2
10月8日,首届江苏佛教素食文化博览会在无锡灵山祥符禅寺盛大开幕。此次博览会的主题为弘扬素食文化,倡导健康生活,培养素雅品味,实现五福人生,设置厨艺比赛、素食展示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0
第十九课 探病须知 《梵网经》云:「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佛陀曾经到一位老病比丘处所探望,亲自为其洗涤身体;又在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10
第二十课 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有生必定有死,新生的喜悦常常令人忘记死亡的哀恸,人间也不知这边生命的结束原来是那边新生的开始。在这一生一死之间,只知道自己的悲伤,而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10
佛教的十大真理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之前的东西,具有确实、符合事理原则的意思。在中国老子《道德经》中论及,「道」是自然与天命相合的精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9
香在佛教修行中的作用烧香是佛教信众随缘而行的正常行为,早起一炷香,诵经礼佛要上香,节日要上香。但是到底为什么要烧香,烧香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有多少人在思考这个问题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9月22日上午,喀左县长寿山毗卢寺云居楼落成开光,为我市再添一处佛教文化旅游景点。省宗教局副局长赵佐贤、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玉华、市政协副主席李陌尘及我省各地佛教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4
古为今用 如虎添翼两千五百多年前出现于世的佛教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博大精深的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几个教授刚刚开始研究的,仅有三十多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3
鼠与佛教也是“缘分不浅”!在汉语文化中,老鼠往往代表着负面的意蕴,比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可见人们对老鼠是多么厌恶和痛恨;比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
金玉良言时间:2024-10-03
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如何发展了佛教思想?中国佛教形成了哪些独特的佛教理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