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佛学浩如烟海。二千五百多年以来,三藏十二部各种显密经典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在此,仅结合作者个人的见解,于三藏中的经藏部分,选择显密二十三部重要佛经简介如下。
阿含,意为传承的教说或集结教说的经典,是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学术界一般认为其基本内容在第一次结集时已经被确定,约公元前一世纪时写成文字,为早期佛经的汇集。阿含经由众多小经组成,论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生死轮回、善恶报应、营生处世、伦理准则、王法政道及佛陀与其弟子之言行等。亦含有布施、忍辱、济度众生等内容。北传汉译分为《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四部。
相传为第一部汉译佛经。后汉迦叶摩腾和竺法兰译。1卷。译于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包括四十二篇短小经文。说善恶因果、人生苦恼、离欲绝爱、布施、持戒、禅定、四沙门果等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为佛教入门之书。该经言简意赅,流传较广。
古印度法救撰,三国时吴国竺将炎和支谦译。2卷。法句,意为真理的语言。该经系采取散见于早期佛经中的偈颂而分类编成。内容广泛涉及佛教教义的各方面,深入浅出,富于哲理。在古印度被作为初学佛法的入门读物。为南传佛教徒的必读书。
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即总说一心法界之体用,广大而无边;佛,即证入大方广无尽法界者;华严,即以莲花庄严、严饰之意,喻佛果之万德圆满。此经为华严宗所依的根本经典,有三个汉译本:(1)东晋佛陀跋陀罗译本,60卷,称“六十华严”或“旧译华严”;(2)唐实叉难陀译本,80卷,称“八十华严”或“新译华严”;(3)唐般若译本,40卷,称“四十华严”,全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简称《普贤行愿品》或《入法界品》。
三种译本中,以新译华严流传最广。此经以九会说法组合而成,称释迦牟尼初成佛后,在菩提场、普光明殿、帝释天宫、夜摩天宫、兜率天宫、他化自在天宫等处说法,入三昧,显现神变,于海印定中显现佛果地无量无碍、庄严无比的境界。说菩萨以菩提心为因而修行,顿入佛地的因果,显示心性含摄无量、缘起无尽等相涉相入、无碍无尽的境界,被大乘佛教推为经中的圆满顿教,有“经中之王”之称。
又,《普贤行愿品》原为“四十华严”的标题,后专指其中的最后一卷。说菩萨所修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等十大行愿,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归宿,传诵甚广。
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称《金刚般若经》或《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译。1卷。该经称佛对须菩提说诸法无相,菩萨应以无所住心,修布施等六度及一切善法,发愿度尽一切众生,并极言持诵解说此经的功德。在北传佛教界流传甚广,被禅宗奉为根本经典。有多种异译本。
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唐玄奘译。1卷,共260字。“心”,喻核心、精要。《心经》被认为是般若经典的提要与精华。该经称观自在菩萨为舍利子(舍利弗)说五蕴皆空,观诸法实相,以无所得而证无上菩提。此经言简意赅,在佛教界广为传诵。有多种异译本。
亦称《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小无量寿经》、《小经》。后秦鸠摩罗什译。1卷。该经称佛向舍利弗等说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一心不乱,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经在北传佛教界流传甚广,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一起,为净土宗三经之一。有多种异译本。
亦称《大无量寿经》、《大经》。三国时魏国康僧铠译。2卷。该经称佛向阿难等说阿弥陀佛在过去世为法藏比丘时,曾发四十八愿,愿成就极乐净土以接引念佛众生往生。经中还描述了极乐净土的清净庄严及往生条件、往生品级等。流传颇广,异译本甚多。近代夏莲居会集五种译本,合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亦称《观无量寿佛经》、《十六观经》、《观经》等。南朝时宋国畺良耶舍译。1卷。该经称佛为韦提希等说修三福、十六种观想而求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法门。流传颇广。
全称《妙法莲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7卷。为大乘佛教要典之一,为古来流传最广之经。妙法,意为所说之法微妙无上;莲华,比喻经典之洁净完美。该经称佛自说其出世说法的本怀在于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说三乘终归于一佛乘,一切众生凡于佛法结缘者皆可成佛,佛常住不灭,观世音等菩萨有利益济度众生的功德等。该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观世音菩萨示现三十二种身济度众生,寻声救苦,无感不应,持诵者甚为广泛。
全称《维摩诘所说经》,略称《维摩诘经》或《维摩经》,又名《净名经》。后秦鸠摩罗什译。3卷。该经称维摩诘(意译净名)是佛在世时毗舍离城通达大乘菩萨道的一名富有居士,经中通过维摩诘与文殊师利等人的问答、议论,贬斥小乘,弘扬大乘入世而出世的菩萨精神,阐述了维摩诘所证的不可思议解脱法门,树立了一个在家菩萨的典型。为禅宗常用经典之一。有多种异译本。
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唐玄奘译。600卷。般若波罗蜜多,意即“通过智慧到达彼岸”。为大乘般若系经典之集大成者,为大藏经中最大部之经典,约占全部经藏的三分之一,占般若系经典的四分之三。
该经旨在说明世俗认识及其面对之一切对象,均属因缘和合,假而不实,唯有通过“般若”对世俗真相之认识,才能把握绝对真理,达于觉悟解脱之境。该经宣说以无所得为方便,以大悲为本,修行菩萨六度、十二禅、三十七道品等普度众生、庄严国土的大乘思想,并以般若一法通贯三乘道乃至密乘道。
唐玄奘译。5卷。为法相唯识宗所依之根本经典。该经论述了真如、八识、三自性、禅观、菩萨道六度及修行阶位、佛果境界等大乘深奥义理。有多种异译本。
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略称《大佛顶首楞严经》、《大佛顶经》、《楞严经》等。唐般剌蜜帝译。10卷。首楞严,为佛所得三昧之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皆言其境界之高深广大。该经称佛因阿难被淫女幻术所摄一事而说,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为宗,开示首楞严三昧的义理与修习方法,涉及世界众生的形成、诸趣因缘、菩萨行位、定中魔事等问题。此经是一部开示修禅、二十五圆通、五蕴魔事等禅法要义的经典,是一部从圆顿禅角度概述大乘心要的经典。宋代以来流传颇广,尤受禅宗、净土宗的重视。
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南朝时宋国求那跋陀罗译。4卷。楞伽为山名,据传在斯里兰卡;阿跋多罗为入;经题意即“佛陀入楞伽山所说的宝经”。经中说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四种禅等大乘理论,以如来藏统一空有,宣说万法唯心。该经结合如来藏思想与唯识阿赖耶思想,系代表印度后期大乘佛教思想之经典。为法相宗所依六经之一,也是禅宗的重要经典,为早期禅宗用来印心的经典。
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称《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或《圆觉经》。唐佛陀多罗译。1卷。该经称佛为文殊、弥勒等菩萨说众生本来成佛、圆觉清净,破除迷妄便得开悟。为禅宗常用经典之一。
又做《大涅盘经》、《涅盘经》。北凉昙无谶译。40卷。该经称释迦牟尼临涅盘前,宣说如来常住,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成佛等教义,对大乘义理进行了总结性的阐述。流传颇广。
又作《宝积经》。唐菩提流志等译。120卷。分49会(部),系纂辑有关菩萨修行法及授记成佛等之诸经而成。有多种异译本。宝积,即积聚法宝之意。全经内容泛论大乘佛教之各种主要法门。每一会相当于一部经,亦各有其独立之主题。其中,第四十三会《普明菩萨会》是《大宝积经》中最为原始的部分,狭义的《宝积经》即指这一会。又如,第四十六会《文殊说般若会》,即是《文殊般若经》的异译本,第四十八会《胜鬘夫人会》,即是《胜鬘经》的异译本,等等。虽然全经的每一会各有特色,但就整体而言,则缺乏一贯之系统。
略称《地藏本愿经》。唐实叉难陀译。2卷。该经称佛于忉利天宫为母摩耶夫人说法,说地藏菩萨宿世弘誓因缘,以佛灭后众生付托地藏菩萨救度,赞叹礼拜称念地藏菩萨的本愿功德,并广说地狱苦况、善恶业果,强调读诵此经可获不可思议之利益,消灭无量之罪业。此经在中国佛教界传诵较广。
略称《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药师本愿功德经》、《药师本愿经》、《药师经》等。唐玄奘译。1卷。该经说东方药师佛因地发十二大愿救拔众生疾苦,摄引众生往生净土,以说明现世利益与净土往生之思想为其特征,并具有密教性质。有多种异译本。
全称《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亦称《毗卢遮那成佛经》、《大毗卢遮那经》、《大日经》等。唐善无畏与一行合译。7卷。该经称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在金刚法界宫宣说真言秘密法门,开示众生本有净菩提心的本觉曼荼罗,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三句为中心,说三密相应,修有相、无相二种瑜伽,悟入净菩提心之道。为密宗胎藏界法的主经。
全称《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亦称《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大教王经》、《摄大乘现证经》、《真实摄经》、《金刚顶经》等。唐不空译。3卷。所谓“金刚顶”,即诸经中最高之意。该经阐述秘密曼荼罗的义理和修持仪轨,开示密宗行者怎样通过禅定(瑜伽)修行达到转识成智的目的。为密宗金刚界法的主经。
亦称《苏悉地羯罗经》、《妙成就作业经》、《苏悉地经》等。唐输波迦罗译。3卷。“苏悉地”,意译作妙成就。该经讲五部真言,持咒的处所、友伴、戒行及燃灯献食供养、作法等方法仪式。该经系以阐释金刚、胎藏“两部不二”为旨趣之经,与《大日经》、《金刚顶经》同为密宗三部大经之一。
这种美丽的宝石产于海底,是海水之精华,所以航海家用它祈祷海神保佑航海安全,称其为“福神石”。海蓝宝石的颜色为天蓝色至海蓝色或带绿的蓝色的绿柱石。它的颜色主要是由
宝石佛珠时间:2025-02-22
所期望于佛教整理委员会者一、在佛教界内所争论的佛教问题,其实还没有真正关涉到佛教的本身,不过是僧徒的吃饭问题而已。长老们要维持他们传统的地位,不得不顽固地和环境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论佛教革新运动中的困难问题关于佛教的整理或改革,一般人都认为是一桩艰巨的工作,有人并且说足一切改革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我近来也深深觉得。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佛教与女性女孩也能证明她们比男孩强。女性在佛教的地位是独特的,佛陀给予女性参与宗教的自由和权力,佛陀是给予女性宗教自由的第一位宗教导师。在佛教成立之前,女性活动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夫教育者,遵从诸佛之教理,发育群迷之正智也。然群迷之正智,为何而欲发之耶?良以众生本无种种诸苦,以不了世间一切事物之实相,故惑无为有,惑妄为真,惑好为丑,惑善惑恶。以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其实哪一部佛经都是厉害的,我们持诵修行佛经的时候不要比较佛经。我们若是下定决心想要修行的话,我们就应该相信佛经,相信佛菩萨。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佛经的功德感应。佛经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7
念诵佛经就是可以获得感应的,我们修行念诵佛经的功德利益是非常多的,我们平时修行持诵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恭敬。我们要相信佛经,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佛经的功德感应。佛经功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7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无义”是假佛学,关于佛教你不知道的小历史今天继续和大家说一些关于佛学的小知识,希望加深你对宗教,对佛的理解。1、 道人原来也包括僧人“道人”这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3
佛说杀羊屠夫六世生天的因果(因果报应丝毫不差)—(摘自《杂譬喻经》)—佛在世时,有一位国王叫阿阇世王。某日,一位以杀生为业的屠夫前往见国王,并请王答应他一个请求,王
邪淫果报时间:2025-02-12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佛教饰品保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种类而分别来说,大致来说有以下要注意的方面: 一、檀木类的佛教饰品比如紫檀、绿檀、檀香等材质,不能沾水,如果沾上要马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蕅益大师简介明代高僧(1599~1655),吴县(江苏)木渎人,俗姓钟。号智旭字蕅益,又号八不道人。由于晚居灵峰(浙江杭县)建寺、创社、著书,故世称灵峰蕅益大师。少好儒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现实生活中太多人习惯于耿耿于怀而常常纠结,没完没了他们常常忽略身边的风景错过一次次机会身边的人都在成长,而他却原地踏步不肯放下身上的包袱如同附体有一部佛经直指这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1-23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多多的持诵佛经是很好的,而且佛经都是相同的,只不过功效和效用不同,我们根据自己欢喜持诵佛经即可,而且我们最好不要为了感应去持诵佛经。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持诵佛经的感
学佛感应时间:2024-12-27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本书又称《六祖法宝坛经》、《六祖坛经》、《法宝坛经》、《坛经》。为禅宗六祖惠能应韶州刺史韦璩之请,于城内大梵寺讲堂演法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8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所说经》,又称《维摩诘经》、《维摩经》、《不可思议解脱经》。三卷,十四品。姚秦鸠摩罗什(344-413,一说350-409)译。师东晋龟兹国(新疆疏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5
《法句集经》《法句经》,又称《法句集经》、《法句集》、《法句录》、《昙□经》、《昙□偈》。属巴利语系。二卷。印度法救撰集,三国时代吴维只难等译。维只难,天竺人,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5
《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略称《法华经》。七卷二十八品。后秦鸠摩罗什(344-43,一说350-409)译。师东晋龟兹国(新疆疏勒)人。我国四大译经家之一。自幼聪敏,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4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地论宗是在南北朝时代和摄论宗并称的一个佛教学系,后来的华严宗(他叫做贤首宗)即渊源于此宗的南道派,所以地论宗在中国佛教史上是有他的地位的。地论即十地论,详称十地经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4
源,今属江西省上饶市,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这里山峦叠嶂,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俱佳,是 新安理学,江戴朴学的发源地。素有书乡、茶乡之美誉,被称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01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