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乘佛法
话说在鸠摩罗什未成名之前,以萨多为首的五位论师是剡宝国国王的座上宾。国内每遇盛典,都由他们主持,因之,他们除了有优厚的报酬,还享有盛誉。当有天鸠摩罗什的种种传闻在剡宝国盛传之际,他们便有了危机感,认定这个神童将是他们命中的克星。为这,萨多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最后想出一个办法让鸠摩罗什在国王面前出丑,叫他永远抬不起头来。萨多万万没有想到弄巧成拙,这样做反而成全了鸠摩罗什,提前让他成了国王的座上宾。最后的结果是他们所享有的一切待遇和殊荣都归到了鸠摩罗什手里。
曾经灸手可热的人突然被边缘化,其感受是最令人刻骨铭心的,萨多的同伴们每天唉声叹气,但又无可奈何。某天,已经忍无可忍的萨多终于爆发了,他咬牙切齿道:这囗气老子无论如何都咽不下去,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一位同伴心灰意冷道:没有用的,当初他在地上爬着的时候都耐何不了他,他如今飞身成龙了,还能拿石头砸他不成?
萨多道:我就不信这个邪!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生生相克的,就算是菩萨都有致命弱点你不信他他就不灵!这鸠摩罗什肯定也有软处,只是我们未发现而已。
萨多是个行事果断的人,他说干就干,为了找到鸠摩罗什的软肋,他摆出一副不耻下问的姿态投到鸠摩罗什门下专心讨教。这鸠摩罗什是个才十二岁的孩子,他哪里知道只在书上见过的奸诈行为也会在现实中出现?竟然也相信了他。
萨多一来到鸠摩罗什身边,很快就发现,鸠摩罗什还有一个母亲在寺庙里,更让他吃惊的是,所有的僧尼对他们母子的身世都讳莫如深。这让萨多意识到,鸠摩罗什的软肋恰恰就是他的身世经过几番周折,萨多终于打听的到鸠摩罗什是龟兹国国王的外孙、国师的儿子。一对身份如此显赫的母子为何出家?就算是出家,龟兹国也不乏寺庙,他们为何要背井离乡来到这个遥远的剡宝国?萨多越想越觉得这背后大有隐情
萨多一踏上龟兹国的土地,鸠摩罗什母子离家的隐情就真相大白了!他欣喜若狂地径直去龟兹国国师府找到鸠摩罗炎。其时,鸠摩罗炎对寻找耆婆已经彻底绝望,都说失去的总是最好的,此话用在鸠摩罗炎身上最是恰到好处,这些年来,他对耆婆的思念非但没有减少,反而与日俱增。萨多突然带来的好消息几乎令他喜难自禁,当即便到国王处讨得关文,又备上厚礼随萨多一起前往剡宝国。
萨多来时因身无分文都是餐风露宿,一路上吃尽了苦头。如今返回却是前呼后拥、吃香喝辣,这冷暖两重天真是让他感叹不已。想起等到鸠摩罗什离开剡宝国,国王又将重用他们,萨多一路上都显得格外兴奋。
鸠摩罗炎一行来到剡宝国向国王呈上文书,又送上厚礼。这两个国家因相隔遥远平时鲜有往来,如今对方前来示好,国王当然以礼相待。鸠摩罗炎趁机说出他此行之目的。剡宝国国王虽则有些舍不得鸠摩罗什,但也没有理由不让鸠摩罗炎接走他们。鸠摩罗炎见国王答应,因担心有变,便提出马上要见人。国王答应得很爽快,当即派侍卫去接鸠摩罗什母子入宫。
且说鸠摩罗什被侍卫从盘头达多的禅房带走,到了天井,鸠摩罗什问到:侍卫,我娘去了吗?
哦,我们这就去请她,你在这里稍等片刻。侍卫说着就要把鸠摩罗什交给同来的另一位侍卫。
一听说母亲还没被带走,鸠摩罗什松了囗气道:我还有东西在娘屋里自是得去一下。
侍卫平常与鸠摩罗什的关系很好,去娘房里拿东西也合情理,遂允许他一同过去。
到了耆婆门囗,鸠摩罗什用龟兹话喊了几句,随后耆婆就在房里用剡宝国语回答:知道了,你进来拿吧。
鸠摩罗什看了一眼身边的侍卫,也用剡宝语说道:不进来了,是孩儿早年写的诗稿,请娘帮我拿出来吧。
耆婆在房里说:我不知道你放哪儿,还是你自已进来为好。
鸠摩罗什征得侍卫同意就进入母亲房里。
说的是鸠摩罗什母子自从来到这里就想过一个问题:如果某一天龟兹国的人又来这里怎么办?因此,母子很早就有了一个应付这种紧急状态的方案。刚才鸠摩罗什对母亲说的龟兹话是告她所担心的事已经发生了,因此,鸠摩罗什一进屋就换了一件衣服随同母亲出了后门
耆婆的屋后是森林茂密的土山,山上小路纵横交错。当侍卫发现上当后,母子俩已经从容地摔掉了尾巴。
鸠摩罗什母子二人在山上转了大半天,其时天色已晚,他们估计 不会被追上了,才找到一个村庄解决吃饭与住宿的问题。次日一早,二人又继续前行。如此漫无目的地走了几天,鸠摩罗什忍不住问母亲:娘,我们走了这么久,父亲就算知道方向也追不上了,不知我们下一个落脚地在何方?
耆婆道:儿啊,这次的事太突然了,娘尚未想好去哪,我们走的是西北方向,正好与龟兹国的方向相反,娘俩就这样走下去,哪里有缘,那就是我们该去的地方。
如此正好,就让菩萨决定我们的去向。鸠摩罗什同意了母亲的提议。
二人晓行夜宿,不觉中就行走了一个月有多。某日母子俩路过一市镇,其时太阳正当顶,天气煞是炎热,鸠摩罗什见到道旁有一棵绿荫如冠的古树,就对耆婆道:娘,孩儿有点累了,我们在这歇脚吧。
耆婆表示同意,母子二人在树下坐了,正准备喝水、吃干粮。忽有一队公差模样的人风风火火走来,每见有墙壁就停下来张贴告示。这些人走后,立马就有一群人围上去观看。耆婆对鸠摩罗什道:你在这里歇着,娘过去看看。
鸠摩罗什的干粮刚下肚,见母亲回来了就问道:娘,她们在看啥?
耆婆摇头道:不知道,他们说的话听不懂,还有告示上的文字娘一个都不认得。
娘,让我去看看。鸠摩罗什不等耆婆松囗,就起身去了。
鸠摩罗什走近人堆,就听到这些人说的是月氏国语,他们似乎还提到他的名字。鸠摩罗什心下暗忖:他们怎么知道我呢?肯定是我听错了,或者月氏国也有一个叫鸠摩罗什的人围看的人有很多很多,鸠摩罗什凭借身已身体瘦小很快就进入到最内层,当他抬头看那告示时不觉倒吸一囗冷气,上面的内容写的正是自已今有龟兹国人鸠摩罗什及母耆婆逃出剡宝国去向不明,鸠摩罗什乃五百年难遇之旷世神童,有多国欲以高爵聘请吾国百业待兴,正当用人之际,如若聘得鸠摩罗什为吾国所用,是为大幸有知其母子下落者告之国王,必有重赏
鸠摩罗什急忙挤出来,耆婆此时刚刚吃完干粮,她见儿子回来了就问到:罗什,你看到什么了?
鸠摩罗什也不多说,只道:娘,我们快走!
耆婆一听明白不会有好事,拾起行李就走,走了很远,总算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这才问儿子:罗什,你看懂告示上的文字了?
鸠摩罗什喘息未定地回答母亲:娘,孩儿看懂了那上面的文字是月氏文。
耆婆叹气道:如此说来我们到月氏国了那你为什么要跑呢?
娘,这月氏国已经知道孩儿的事了。鸠摩罗什于是把告示上的内容说了一遍。
耆婆不安道:罗什,你小小年纪就声名在外,这不是好事!
鸠摩罗什道:我知道,我也不愿意这样。
耆婆道:看来此地不宜久留,我们还得往前走。
还有,如有人问起,你不能说你叫鸠摩罗什。
娘,孩儿明白,万一有人问起,我就随随便便说一个名字。
母子继续前行,又数日,在他们的前面横亘一座大山。鸠摩罗什向当地人打听,得知此处仍是月氏国,这座大山名为北山。
母子俩用几天时间爬上了北山。翌日一早,他们往山下走时,迎面走来了一位罗汉。这罗汉一见鸠摩罗什就不肯走了,他直直地看着鸠摩罗什鸠摩罗什被看得毛了,就用月氏语问到:罗汉,你我萍水相逢此前并不认识,前辈如此看我是为何意?
那罗汉这才回过神来,打几个哈哈:老衲见你像貌奇特甚是喜欢,可否报上名来?仙居何方?
鸠摩罗什用事先想好的话回答道:晚辈佛名盘头,在此与你相逢,当然是月氏国人。
哦,多有打搅,多有打搅,罗汉转对耆婆,如果老衲没有看错,这位沙弥应是你的儿子。
耆婆道:正是。我平日管教失严,今日冲撞了大师,得罪得罪!
罗汉道:呵呵,言重了!老衲今有一事相托你要好好照顾这个小沙弥,如果他到了三十五岁前还没有破戒,定能大兴佛法,度无量众生,如同优婆毯多一样。万一看护松懈致其戒行不全,就没有大的作为了,最多只能成一位饱读经书的法师而已。
耆婆道:多谢大师指点迷津,罗什,还不谢谢大师!
鸠摩罗什道:是,谢谢大师。
客气了!罗汉在鸠摩罗什的肩膀上轻拍几下飘然而去,转眼便不见了踪影。
母子俩继续向西北行走,又十余天,他们到了一个新的国家。鸠摩罗什在途中听路人说,知道已经到了沙勒国。时入冬季,天气寒冷,鸠摩罗什对耆婆说道:娘,天气冷了,很快就会结冰,这路会越来越难走。
耆婆道:是啊,罗什你说该怎么办呢?
沙勒国是西域最僻远的国家,这里没有人会认得我们,是不是先歇下来,等明年开了春才走?
耆婆道:行啊,那我们得找个落脚之处。
母子俩主意打定,便就近找了一个寺庙挂单。这个寺庙名为大寺,住持喜见,对他们母子心生怜悯,便留他们在寺里,并特意给母子俩安排了一个小房间。
鸠摩罗什毕竟是个孩子,初来乍到,他对寺里一切都感到新鲜。翌日,他见殿堂上有一个大佛钵,又没有旁人,便取下来往头上一戴也就在这时,他心生一念:怪哉,怪哉!这么大的青铜佛钵,为何竟像棉花一样的轻呢?
不想这念头一生,顷刻间,头上的佛钵变得重如千斤,一骨碌滚将下来,重重地砸在地上。鸠摩罗什吓了一跳,本能地尖叫一声:娘
耆婆很快就过来问道:罗什,出什么事了?
鸠摩罗什于是把刚才的事说了一遍。耆婆听后喜道:罗什,你有这样的经历,那是因为你修行已经到了一定的境界。
娘,这是真的吗?鸠摩罗什有点喜出望外。
耆婆点头:是啊,你再认真想一想,为何会这样?鸠摩罗什沉吟片刻,猛然有悟:娘,我明白了,那是孩儿心里对佛钵有大小分别的念头,所以佛钵就有了轻重!
耆婆点头:正是如此,罗什你已经开悟了!
娘是说孩儿可以成佛了?
早呢,这只是一个好的开端,越是到了这一步,越是不能松懈,罗什你要精进啊!
是,孩儿明白。
自此鸠摩罗什不敢怠慢,尽管外面雪花纷飞,天寒地冻,他仍是诵经不止。
某日,喜见看到鸠摩罗什如此用功,就近前问他:小沙弥,你读的是什么经?
鸠摩罗什道:回大师,弟子诵读的乃是《小品经》。
喜见不解:何谓小品经?
鸠摩罗什道:也就是般若波罗密。
喜见又问:何谓般若波罗密?
般若波罗蜜多有留难,臂如珍宝多有怨贼,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喜见进而问道:学般若波罗密有何好处?
鸠摩罗什侃侃而谈道:学般若波多蜜,即学做人之道。若人不受持读诵修习般若波罗蜜,当知是人新发道意,少智、少信不乐大法,为魔所摄,如是如是。
喜见道:如果有人被魔所摄怎么办呢?
鸠摩罗什道:般若波罗蜜,虽多有如是魔事及诸留难,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书读诵说,当知是等皆是佛力。
喜见听后吃惊不已,他万没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说起佛经来竟是如此囗若悬河、滔滔不绝。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经文的解悟一点也不像是一个才十几岁的孩子。一连数日,喜见都来与鸠摩罗什谈经论道,这让他更加喜欢上了这个早慧的神童。
年关将近,喜见在入宫时特意向国王禀报:尊敬的陛下,新来的小沙弥不可轻视。陛下如果能请他宣讲佛经,会大有利好他能使我们国内的沙门实实在在感到他们的造诣远不及一个小沙弥,如此必生惭愧心,这对提高我国的佛法整体水平是大有益处的。
沙勒国王准奏,并令喜见具体操办,意在年后请鸠摩罗什登坛讲法。
却说转眼便是年后,由于事前就发出了告示,到具体讲经之日,沙勒国的善男信女蜂拥而来,将大寺讲经堂挤得水泄不通。
开讲时间一到,鸠摩罗什登上讲台,见台下黑压压的全是人,如此阵势对他来说还是头一次遇见,心里不自觉就有了几分胆怯在一种严肃、寂寥的气氛里,鸠摩罗什的胆怯持续了一阵,正当喜见暗暗为他捏一把汗之际,他很快就镇定下来,开始为大众讲解《转*轮经》。
鸠摩罗什讲完了一段经,随后联系现实深入浅出地释解要义,让台下的善男信女听得如醉如痴,一个段落下来,大厅里掌声雷动、欢呼如山
接下来鸠摩罗什请信徒们提问,鼓励他们毫无保留地讲心中感受这些人于是七嘴八舌提了不少问题当全场一片鸦雀无声、众人的目光都看着他之际,鸠摩罗什扫视一遍台下开始用尚未脱离童声的语音讲话:你们的声音我都听到了,虽说每个人的遭遇各有不同,但归根结底就一个字苦!大家说是不是这样?
台下异口同声:是
鸠摩罗什看到,大厅里虽然声如雷动,但每一双眼睛却是全神贯注地看着他。鸠摩罗什接着道:何谓为苦?谓生死苦、病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所爱别苦、求不得苦何谓苦习?谓从爱故而令复有乐性,不离在贪喜,欲爱、色爱、不色之爱,是习为苦。
这一次,鸠摩罗什一囗气讲了七天七夜,不仅让数千信众如痴如醉,也征复了沙勒国王。之后,国王对鸠摩罗什母子敬重有加,还给予了很高的待遇。
鸠摩罗什在沙勒国声名日隆,耆婆担心他产生自满情绪不利于今后发展,于是经常跟他讲学无止境的道理。耳旁经常有警钟在响,鸠摩罗什当然不敢松懈,他在讲经说法之余,还千方百计寻访外道经书,研究吠陀舍多论的文章辞语,写作问答,又看四吠陀典、五明诸论、阴阳星算、周易八卦凡沙勒国周遭有名望的大德高僧,耆婆都要鸠摩罗什与之交结,以吸取他们的长处。
其时,沙勤国有两位和尚在西域名声很大,此二人叫须利耶跋陀,须耶利苏摩。这二位是沙勒国王的王子,兄弟两人都放弃王位,出家做了和尚。其中法名须耶利苏摩智慧超群,且博学多才,在佛法方面颇有造诣。据说此人专修大乘佛法教化众生,他的哥哥和沙勒国内的众多学者们都要拜他为师。
某日,鸠摩罗什前往拜会苏摩,相见之下,苏摩果然气宇不凡,颇有仙风道骨之神韵。苏摩对鸠摩罗什之名亦早有耳闻,今日聚在一起,大有相见恨晚之慨。
二位饱学之事在一起少不了要谈论佛典。当即,须耶利苏摩为鸠摩罗什讲《阿辱达经》:
鸠摩罗什所读经书不可谓不多,但这种与小乘教教义截然相反的佛经,他还是头一次接触。他耐心地又听苏摩诵读了几段,鸠摩罗什再也忍不住了,就说:苏摩师,晚辈听你说到的都是什么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等,都是一些空幻无相的道理,全无实际经义可言,学习它岂不是破坏了一切法?
这些有为法,有名字而不是实有。苏摩说。
鸠摩罗什执着眼等一切法为实的东西,被苏摩用这些空的东西破除了,这让他彻底绝望了
苏摩见鸠摩罗什十分痛苦,便说:你过去学的是小乘佛法,我刚才跟你讲的乃是大乘佛法,它们有着最根本的不同。我这里有一本现成的书,你拿去看,以你的聪明才智我相信你很快就能理解。
鸠摩罗什此前像很多的出家人一样,总认为他所修的小乘教是世间唯一的佛法。
鸠摩罗什回到寺院里,他开始认真地阅读苏摩给他的经书并作最客观的比较。他慢慢了解到,从信仰修证方面来说,小乘佛教持戒很严注重禅修,内观精密,修习者通过八正道等自我修持,达到最高第四果阿罗汉果断尽三界烦恼,超脱生死轮回。它不认为除释尊外其他众生能成就佛果。而苏摩所持的大乘佛教则认为众生平等,每个人都有如来智慧德相的理念,只要通过佛法无量劫的修持,众生皆能成佛。大乘佛子以佛陀为榜样,通过菩萨行的六度修习,再历经五十二道菩萨道阶位的修持,最终成就佛果。又,小乘佛教要求即生断自己的烦恼,以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为主,从了生死的修持出发,以离贪爱为根本,以灭尽身智为究竟。大乘佛教则赞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强调慈悲济世,普渡众生为目标。大乘佛教指出,修证需要经过无数生死,历劫修行,以摩诃般若,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除断除自己一切烦恼外,更应以救脱众生为目标。因此他既是出世的,又强调要适应世间,开大方便门,以引渡众生。
其次,从教理义学方面来说,虽然双方都以佛陀的基本教理为基础,但在进一步的阐述上却有细微的区别与分歧.小乘佛教倾向于法有我无,即只否定人我的实在性,而不否定法我的实在性。而大乘佛教则不仅主张人无我而且认为法无我
经过十多天的反复对照、细心研究,鸠摩罗什终于明白须耶利苏摩所说的空,不但没有错误,而且具有极高深的道理顿悟后,鸠摩罗什感慨地对苏摩说:我以前学小乘,好像一个人不认识金子,只把一些含有黄金的矿石当宝贝,看来我以前的修行是白费了。
苏摩道:罗什此言差矣!大乘佛法是由小乘佛法变化而来的,没有小乘何来大乘?慢慢你会明白,你过去的修习不仅没有浪费,对你今后的发展还会大有益处。
鸠摩罗什诚恳地说:苏摩师父,你以后就做我的师父吧,我一定诚心向你学习。
有神童之誉的鸠摩罗什愿意拜他为师,这让苏摩很是受用,但他嘴上却谦虚道:做师父不敢,今后我们多多交流吧。
鸠摩罗什转习大乘教的过程相当顺利,苏摩说的没错,他原来学得的小乘教底子一点也没有浪费,在常人看来十分晦涩难懂的教义,对鸠摩罗什来说只是转变一种思维或视野的简单之举
某日,苏摩新近看了一本大乘经书《中论》,他特意邀请鸠摩罗什过去与他分赏。鸠摩罗什一到禅房,苏摩就递上一本经书,不无得意道:这本是我费了好大一番周折才借到的,对方催得急,我才叫你过来。
鸠摩罗什捧着经书一目十行地看了一遍,然后还给苏摩:苏摩师父认为这本《中论》的妙处何在?
苏摩煞有介事道:我认为这本书的妙处尽在三个时间以有字为题去解读所得到的解悟
问曰:世间眼见三时有作,已去、未去、去时,以有作故当知有诸法。答曰:
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
离已去未去,去时亦
苏摩说到此处突然卡住了,见鸠摩罗什很期待地看他,心里愈发毛,就把后面的全忘记了,到了这个时候,他只能求助书本了,可是翻了老半天也找不到出处,便自找台阶道:哦,没在这书里,是我记错了
鸠摩罗什道:苏摩师父没记错,是在这本经书里,大概意思我还记得。
苏摩有点吃惊地:你那样走马观花一般地翻了几下就记得了?
鸠摩罗什点头:你说的没错,有小乘教的基础,学大乘很容易这经书里的东西大多数似曾相识,我只不过换了一种思维方式而已。
苏摩道:再好记也须假以时日,我听说过有过目成诵,还没见浮光掠影看了一遍就能记住的!
鸠摩罗什见他不太相信,就道:你说的有道理,所以我不敢保证记得很准确,但大概意思应该不会错
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
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
已去无有去已去故,若离去有去业,是事不业;未去亦无去,未有去法故,去时名半去半未去,不离已去未去故。问曰:
动处则有去,此中有去时,
非已去未去,是故去时去。
一随有作业处,是中应有去,眼见去时中有作业,已去中作业已灭,未去中未有作业,是故当知去时有去。答曰:
云何有去时,而当有去法,
若离于去法,去时不可得。
去时有去法,是事不然。何以故?离去法去时不可得,若离去法有去时者,应去时中有去,如器中有果。
鸠摩罗什停下来后,苏摩很久才回过神来,叹息道:罗什啊罗什,有人说你是个五百年才出的一个天才,我只是不信,今天你算是让我见识了人贵有自知之明,我早知道我是成不了佛的,我所认识的人当中也只能指望你了你说吧,需要我如何帮你?
鸠摩罗什道: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说,没有经书,就好比航海没有船佛法这条船是由无量多的经书连接起来的,苏摩师父若能找一些我从未见过的经书便是对我的最大帮助。
就这样说好了!苏摩紧紧地握了握鸠摩罗什的手。
这以后,苏摩使出解数到处借经书,整个沙勒国大小寺庙的经书多借遍了,纵如此,仍然跟不上鸠摩罗什的阅读速度如此一年过去了,某日,鸠摩罗什说起他有很长一段日子没有读书,自然也没有掌握新的知识,他的感觉一如虚度年华一般苏摩见他很痛苦的样子,就说:明天我去萨多那里问一问,或许还能借到几本书。
鸠摩罗什一听就感觉到这个名字很熟,就问到:你说的这个萨多是谁?
苏摩道:是一个高僧,原来也习小乘,前几年也开始改习大乘罗什也认得他?
鸠摩罗什摇头:哦,不认得,过去我有一个熟人也叫这个名字?
苏摩道:是吗说起来你应该还记得的,当初你看过的那本《中论》就是从他那里借的。
当时你好像也没提到他的名字。
也是我在他面前提到过你,还邀请他过来玩
是吗?那你明天能否请他过来?不知为什么,鸠摩罗什也觉与这位叫萨多的法师有很大的缘份。
好吧,明天我一定邀他过来!苏摩很爽快地答应下来。
次日,鸠摩罗什在寺院里满怀期待地等了大半天,苏摩终于回来了但他是空手而归,不仅没有请来萨多,甚至连经书也没借回来。他不等鸠摩罗什问起就先开囗问道:罗什师,你见萨多是有什么事吗?
鸠摩罗什道:当然有事。
苏摩认真地看着鸠摩罗什:什么事能告诉我吗?
鸠摩罗什道:我先前的几位师父说过,世界上最好的书是人的经历也就是说,每一个和尚都是一部难得的经书,我想,如果我能与这位萨多法师见面并向他请教,这比读任何经书都要有意义。我正要问你,这位萨多大师为什么不能来?
是吗哦,很不凑巧,他今天有急事出去了。
不方便的话,要不我去看他?鸠摩罗什说。
噢没这个必要吧,我已经和他下面的小沙弥说了,要他回来就过我们这边来。
好吧,那就等他。鸠摩罗什无可奈何地叹了囗气。
鸠摩罗什本以为很快就能见到那位萨多,但时间一天天过去,却迟迟没有音讯他忍不住了,主动向苏摩打听,苏摩却有意把话题叉开了。鸠摩罗什心生疑虑地揪住苏摩不放:苏摩师父,萨多师父为什么不能来见我?你一定要说真话!
苏摩看着鸠摩罗什,很久才说:他也没说为什么,只吩咐我不要管这个事
他没说为什么吗?
苏摩摇头:没有。
如果我想去找他呢?鸠摩罗什望着苏摩。
苏摩道:那是你的事。
鸠摩罗什似有所悟地点头:我明白了。
鸠摩罗什明白萨多的意思是等他主动登门,他真要去时又有了顾虑:见一个面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萨多为何要把它弄得如此神秘呢?鸠摩罗什因心里没有底,他去了母亲那里。耆婆听了鸠摩罗什的讲述,很担心地说:这个萨多会不会就是剡宝国那个萨多呢?
鸠摩罗什道:我也是这么想。
耆婆吃惊道:如果是他,看来此地也不能久留,得赶紧离开!
鸠摩罗什道:但现在还不能肯定
耆婆道:有什么不能肯定的?
鸠摩罗什道:这个萨多已经来沙勒国一年了,且一直与苏摩师父交往,他不可能不知道我如果他真是剡宝国的萨多,为何到现在还他还没有通知父亲过来找我们?
耆婆道:是啊,这确实有点怪不过,依娘之见,无论是什么原因,你必须把情况弄清楚罗什,你能有现在很不容易,眼见离得道也不远了,如果在这节骨眼上让你父亲过来一搅和儿啊,那可是终生的遗憾啊
娘,我明白,所以才来和你商量。
耆婆眼看着鸠摩罗什:你自己的主意呢?
鸠摩罗什道:当务之急是确认他是不是剡宝国的萨多。
耆婆点头:是该这样,你去吧,娘在这儿等你的消息。
鸠摩罗什离了母亲就去萨多寄居的寺院。在大门囗,鸠摩罗什向迎上来的小沙弥报了家门,小沙弥让他在原地等候,稍后他出来道:罗什师父有请,我们师父在禅房等你!
鸠摩罗什随沙弥到禅房,他一眼这认出这萨多正是剡宝国的那位!鸠摩罗什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吃惊不小,他正要打声招呼,萨多却先开了囗:你终于来了我等你一年了!
是吗?好久不见,萨多大师别来无恙?鸠摩罗什回应道。
萨多脸上的肌肉不停地搐动着:谁说我无恙?就差没饿死了!
此话怎讲?
难道你连自己都不知道?!萨多目光如电般盯着鸠摩罗什,你是我们的克星,当初我们在剡宝国日子过得如神仙一般,可是,自从有了你,一下子从天堂坠入了地狱后来你离开了剡宝国,按说日子应该好转,可是那个盘头达多硬说你母子的离开与我们有关在失去了剡宝国之后,为了谋生,我们不知道去了多少地方,好不容易在沙勒国有了一个栖身之处,没想到冤家路窄,又与你狭路相逢!
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
这和有意或无意没有任何关系,比如猫和老鼠它们从生下来就是天敌你就是我天生的克星,这比你故意要可恶一百倍!萨多咬牙切齿道。
你如此恨我,来沙勒国这么久为何不向我父亲告密?这样我就不会挡你的路了呀!
萨多皮笑肉不笑地看着鸠摩罗什:你觉得奇怪,是吗?不瞒你说,我自已也认为不可思议想知道真相吗?
鸠摩罗什道:如果你愿意说当然最好了。
萨多收敛起笑,突然严肃起来:我可以告诉你,但不是没有条件的!
鸠摩罗什道:你要什么条件?
很简单你母子立即离开沙勒国,以后永远也不要出现在我面前!萨多说完就直视着鸠摩罗什等待答复。
听萨多的囗气,鸠摩罗什已经预感到了什么,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我们此生幸运得到暇满具德的人身,对于细微的取舍道理能把握的到,所以有闲暇与机会去行持。其他生命如畜生等,虽然各自具备了一些特点,但是却没有机会行持细微的取舍。因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佛法的政治观每当选举时节来临之际,许多候选人、助选人都很希望获得佛教团体的认同或推荐,而关心政治的民众,往往也争相了解佛教团体的想法与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一日,洞山良价禅师上堂,座下有僧问:时时勤拂拭,为甚么不得他衣钵?未审甚么人合(应当)得?良价禅师道:不入门者。那僧道:只如不入门者,还得也无?良价禅师道:虽然如此,不得不与
禅宗公案时间:2024-12-18
解深密经 第五章 诸法唯识诸法唯识是唯识宗的核心理论,最能反映这种思想的著作,是世亲的《唯识三十论》、《唯识二十论》,玄奘糅译的《成唯识论》,及窥基注的《成唯识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我们学习实践当中,最主要是僧宝,先是依僧宝而闻法,以开智慧而见佛。所以佛法一代一代传下来,非常的不容易的,除了内在有浓浓的那份情感,那种信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2
第五章 世尊的开示在佛陀一生说法的四十五个雨季中,有十九个是在沙瓦提国(Savatthi)的揭答林给孤独园度过,每次雨季他都会待在那里三至四个月。给孤独长者通常一天会去拜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29
解脱生死的确是身为佛教徒,无论出家在家都应慎重面对的根本大事。此语并非表示佛教徒是出世的、是逃避社会责任的;相反的,身为一个佛教徒,更应该作为表率,尽心尽力去,一般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8
一、以佛法研究佛法来宝岛一年,对于佛教的近代作品,读了不少,而最使我同情的,引起非常感想的,是这样的一句:「我们应以佛法来研究佛法」。这是绝对的正确!「佛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五章 阿奴卢塔与女人在阿奴卢塔出现的经典中,和女人有关的部分多到不寻常。看来虽然他内心纯净,切欲完全远离爱欲,但天生该贵的武士气质所散发出的个人魅力,使他很受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第五章 马哈咖沙巴与佛陀的关系我们已看到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尊者与佛陀之间有深刻的内在关系。根据传统资料,这关系在他们的前世中就已缔结了。根据本生故事,马哈咖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药师佛法门小常识药师法以药师如来为本尊﹐为息灾﹑除病﹑延命等目的所修的法门。其中﹐天台密教则以七佛药师为本尊﹐故谓为“七佛药师法”。药师净土药师净土(净琉璃世界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7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你看这个“不谤大乘”老是这么说出来,为什么呢?在无量寿经上有一句话,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后面紧跟着乃至一念即生彼国,“唯除五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9
第三章、佛法究竟主张什么样的人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尽心尽力,不贪不求,无疚无愧,自在自得。领悟了佛法的宇宙观和因果观,佛法的人生观也就顺理成章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前言佛教,严格地说,并不是一种宗教,因为它不仅不信仰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而且根本是无神论的。佛教是佛陀的教诲,一定要说它是宗教,也只是意味着它有所宗(宗旨)有所教(教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问题】顶礼嘎玛仁波切!请活佛开示,从佛法因果角度来看,应该如何理解犯太岁和本命年?【嘎玛仁波切答】总体来讲,犯太岁、伤太岁等,是依照道教的说法。藏传佛教里面,一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6
将谈斯旨,须先声明者二事。一、凡学各有其学之相貌,如一般人有一般人之面貌,瘦者、肥者、白者、黑者不一而足,今欲认识其人。则只认明其人之为白、为黑、为肥、为瘦而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声闻、缘觉乘的离欲观 声闻、缘觉乘的离欲观声闻乘: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之出家弟子。缘觉乘:不必亲闻佛陀之教说,系独自观察十二因缘之理而获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0-11
黑龙江大庆市佛教协会举办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交流会现场法喜充满2012年7月14日至15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佛教协会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在大庆市净觉寺隆重举行。大庆市佛教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0
前言根源于佛陀自觉的佛法,自印度南北分传,为了有益于人心,为了解决世间的苦痛,法门竞出:或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或说世间一切善法皆是佛法;或说不净观是甘露门;或说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9
无论谁学佛都想改脾气,为什么改起来那么难,甚至继续挑丈夫或妻子的毛病?想管对方,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还在辩论,总是生不起恭敬心,这一般都是不深信因果造成的,这个因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反应常常会是那是迷信、太消极,太保守。把佛教作为智慧之学,最起码作为哲学思想来看的,真是少得可怜。智慧的佛教,教人获得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19
佛法在世间(三则)刘先和一、善良与慈悲我长久以来总是认为,善良就是慈悲,慈悲就等于善良。从对妻子的观察中我才得知,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妻子心地很善良,极富有同情心,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6
自古以来,信佛的人很多,而成佛的人很少。仔细检讨一下,不是佛法不灵,而是信佛的人动机不纯。绝大多数人,名义上在学佛,而潜意识里却只想求佛——求佛菩萨保佑我逢凶化
佛答时间:2024-09-04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一九八三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是我闻”,在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1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想要影响其他人生一种信心,自己就要实实在在地去行持佛法,所谓“依教修行”,依佛所说的教法去修行。这个修行,我们知道一点就修行一点,知道多少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31
什么叫灵验?古人有句话说,「诚则灵」。法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这个人念得灵,那个人念得不灵?不是法门的问题,是诚敬心的问题。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30
不以凡夫衡量佛法至尊上师达真堪布仁波切致佛子们的一封信(连载一)各位佛子大家好: 随喜你们为了父母众生的解脱而精进修行的功德! 随喜你们在各自的生活与工作中为父母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8-29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五章:练习德宝法师虽然禅修有许多主题,我们强烈建议你从专注于呼吸开始,以达到某种程度的基本定力。请记得,你这样做,并非修习什么高深或纯粹的禅定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第五章清净的七个阶段(七清净)为了证悟,我们必须经历七个阶段的清净:一、戒清净 (Purification of Moral Conduct )第一是戒清净(sila-visuddhi):指道德行为的清净。禅修者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6
基本佛法 3布施供养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布施是以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施与他人,这是舍与的思念(cetanā),在执行时能消除对布施物的执著,在业报上是能获得财富。布施能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3
第五章:授记在须弥陀隐士成就了圣洁的修行和证得八定与五种神通之后,世上出现了三界之尊的燃灯佛(Buddha Dipavkara)。三十二瑞相(例如一万个世界震动)在燃灯佛出现的四个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2
轮回真实案例:毁谤佛法后世成哑女自从看了邓老师网站上的有关催眠案例后,心里非常激动,一直想联系邓老师,凑巧的是邓老师刚好有空,我便匆匆的赶到邓老师的工作室。第一
因果轮回时间:2024-08-22
第六卷 第五章 文殊选择的圆通法门《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迷妄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08-16
现在的人到寺院,烧烧香、拜拜佛,保佑我发财,保佑我开智慧,你说佛怎么这么倒霉啊?佛就是干这个的?愚痴到了极处了!我们现在做到的话,当下就是了。烧香,烧这么一个又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顶果钦哲仁波切:佛法,修行重于传授和讨论在过去许多生世中,我们曾经历各种状况,曾经富裕,曾经被敌人战胜,失去一切。我们曾享尽天道的欢娱,也曾是政治迫害的受害者。
禅理故事时间:2024-08-14
佛法本来就是教育,是一门学问。我们通过学习,来认识宇宙间的真理,正确地生活,希望生活得更美好,这是佛真实的含义。不是说,我一定要上西方,一定啥活儿都不干,就念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常用的念珠,通常为108颗,有说是因为佛教常说到百八烦恼。即:1、三界的见惑八十八:迷欲界苦谛的见惑有五钝使(贪、嗔、痴、慢、疑)五利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4
佛法的基本知识日慧法师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第四节 入道的方便持息念最后,想藉此提供一个最简单易行的修四念处法门,这法门就是念息十六行。念息一词,新译持息念,亦有依音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31
我们多多的修行佛法是非常好的,我们平时修行可以找一些讲解,这样我们有什么不懂地地方我们可以查找资料。而且我们平时修行也是和别的同修一起的,也可以和同修一同去做一
佛经感应时间:2024-07-27
学习佛法需要靠悟。没有悟,很难深入真正的佛法。因为,佛陀、菩萨讲的,都是一种境界,表面看似是语言,实际是内心的一种境界、内心的一种感受。他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书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30
星云大师“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幼小,后十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劳苦。”唐伯虎的这句话说明人身难得
星云法师时间:2024-06-28
佛法解冤唐朝京兆尹(掌治京师)殷安仁,家财富裕,向来奉事慈门寺僧众。隋恭帝义宁元年,有远客在殷安仁家住宿。暗中偷取人家的驴,在殷家宰杀,临走将驴皮赠送安仁。到了
放生功德时间:2024-06-21
1.内外分别:很多人正见未立,法义未透,只爱好静坐,或有一些觉受定境,便会以此为尚而轻视经论研习,须知此种通于外道,纵有多种觉受境界,于了脱死活涓滴无干;佛法体验
向生净土时间:2024-06-21
第五章 方便品一、方便本义方便,就是权宜。圣人为教化故“以沤和之智,通权达变”,妙适时宜,随方曲济,利益众生。如疏赞云:“利乐仪轨曰方,应时而济曰便。”有三层意思: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9
信,有四种层次:一、初信;二、正信、三、深信;四、证信。初信一般人由于生活上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或者是身体不健康、家庭不和谐,或者是情感、事业上的问题东求西拜,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