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水的用途十分广泛,举凡举行一切佛教仪式,或有人生病,都可以用大悲水清洁坛场或用于饮用。而效果往往不可思议。印光大师在闭关中,也常常诵念大悲咒加持大米和净水,施舍给有病的人们,甚至患了绝症无法治愈的人们,其效果很是神奇。
为什么众生欢喜,佛就欢喜呢?因为诸佛如来以大悲心 为本体。因为众生而生出大悲心。因为大悲心而生出觉道心。因为觉道心,才成正等正觉的佛。譬如,在旷野沙碛中,有一棵大树王,如果树根得到水,则枝叶花果也繁茂。现在众生处在生死旷野沙碛中。菩提树王就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得道,也像在旷野沙碛的树王一样。一切众生好像树根,诸佛菩萨好像花果。佛以大悲智慧水,令众生得到好处,才能成就诸佛菩萨无量无边的智慧花。
什么缘故?诸佛菩萨以大悲水,来利益众生。大悲水是慈悲的心性,对一切众生都慈悲怜悯,故叫大悲水。观世音菩萨及一切菩萨,诵大悲咒,加持大悲水,饶益众生。观音菩萨的杨枝手和净瓶手是合用的,以杨枝蘸到净瓶中。观音菩萨常念大悲咒,加持净瓶里的大悲水,用此大悲水饶益众生。所以要用大悲水利益众生,来增加果位,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此云无上正等正觉。正等是菩萨所得的果位。二乘人得到觉悟,证得声闻或缘觉果位,这只是自觉,没有正等。正等是菩萨,正等于佛,虽然得到正等,但没有得到无上,故菩萨叫有上士。佛叫无上士,因为佛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才成就佛果。如果菩萨不利益众生,不饶益众生,不以大悲水教化众生,则始终不会成佛,所以要自利利他,则能成佛。
凡三宝弟子净口虔修者,均可念大悲水疗疾,并布施结缘。
大悲水的加持:首先,要准备一个清洁的容器,大小随自己用途而 定,在容器中注上清洁的净水(多少不拘)。如果有条件,应当在观世音菩萨像前焚香和礼拜,一心一意归命观世音菩萨,尽量把我们自己融入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大海里,我们应当一心请求观世音菩萨照见护念,慈悲加持,让我们的心愿能够圆满达成。这是归敬之功夫,如此可以令我们和菩萨慈悲之道力相应,而发生最好的感应。若无菩萨像,则通过至诚的观想作意亦可。以身心溶解,轻安柔和,慈悲相现前为相应。
而后礼拜观世音菩萨三拜,求愿曰:
弟子某某,今谨归命观世音菩萨,忏悔夙业,发微妙意,一心渴仰。愿求菩萨千眼照见,千手护持。弟子今有某某愿望,愿祈大悲神水,用以消灾解厄,增福延祥!惟愿菩萨,从本誓愿,加持护念,令弟子等,所愿不虚。弟子等并发心为某某善事,以报菩萨慈悲洪恩!
然后,三称观世音菩萨名号,赞曰:
菩萨柳头甘露水,能令一滴遍十方;若诸有情诚归命,能令一切皆吉祥!
教有真言,今当持诵。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唵。修唎修唎。摩诃修唎。 修修唎。萨婆诃。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三称)
稽首观音大悲主,愿力洪深相好身。 千臂庄严普护持,千眼光明遍观照。
真实语中宣密语,无为心内起悲心。 速令满足诸希求,永使灭除诸罪业。
龙天众圣同慈护,百千三昧顿熏修。 受持身是光明幢,受持心是神通藏。
洗涤尘劳愿济海,超证菩提方便门。 我今称诵誓归依,所愿从心悉圆满。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智慧眼。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度一切众。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善方便。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乘般若船。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越苦海。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得戒定道。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盘山。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会无为舍。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枯竭。
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消灭。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观世音菩萨开示:欲诵持者。于诸众生起慈悲心。先当从我发如是愿。发是愿已。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如来。然后即当诵此陀罗尼神咒。)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菩提萨埵婆耶。 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啰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 室佛啰愣驮婆。南无那啰谨墀。醯利摩诃 皤哆沙咩。萨婆阿他 豆输朋。阿逝孕。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侄他:
唵。阿婆卢醯。卢迦帝。迦罗帝。夷醯唎。摩诃菩提萨埵。萨婆萨婆。摩啰摩啰。摩醯摩醯。唎驮孕。俱卢俱卢羯蒙。度卢度卢罚阇耶帝。摩诃罚阇耶帝。陀啰陀啰。地唎尼。室佛啰耶。遮啰遮啰。摩么罚摩啰。穆帝隶。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啰参佛啰舍利。罚沙罚参。佛啰舍耶。呼嚧呼嚧摩啰。呼嚧呼嚧醯利。娑啰娑啰。悉唎悉唎。苏嚧苏嚧 。菩提夜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弥帝唎夜。那啰谨墀。地利瑟尼那。
婆夜摩那,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艺,室皤啰耶,娑婆诃。那啰谨墀,娑婆诃。摩啰那啰,娑婆诃。悉啰僧阿穆佉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啰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那啰谨墀皤伽啰耶,娑婆诃。摩婆利胜羯啰夜,娑婆诃。南无喝啰怛那 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嚧吉帝。烁皤啰夜,娑婆诃。唵。悉殿都。漫多啰。跋陀耶,娑婆诃。
(《大悲心陀罗尼经 》中曰:一宿诵满五遍,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根据实际情况,诵5遍、7遍、21遍、49遍或108遍均可。)
嗡嘛呢呗嘪吽(一百零八遍)
南谟喝啰怛那,哆啰夜耶。佉啰佉啰。俱住俱住。摩啰摩啰。虎啰,吽。贺贺,苏怛拏,吽。泼抹拏,娑婆诃。
(十声)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弟子某某,恳求观音菩萨加持大悲水!
经过此佛事,大悲水即成。此大悲水仗佛威力能治一切大小疑难之症。令有病者服用,涂擦,皆无不可。唯不堪用以做污秽用途。以不恭敬故。
服此水者,必须素口先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至少十声(如小儿、病人无法念时,亲属可以代念),然后服下,立刻见效。如服此水者或其家人能发愿印经、放生、吃素,尤见功效。若潜修大德念大悲水时,水可无限而布施亦无限,此随发心者功德如何而定。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在分析外部事物或人的认识时经常使用“虚妄”观念。这一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史上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印度早期的宗教圣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论中国佛教参与宗教间对话的《理惑论》模式董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化、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些人基于其本土文化的立场,特别是儒学、道家和初期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世之所尚者,皆沉檀龙麝等难得之物,更有奇楠之香锱铢即倍于黄金。以为如得奇香便可契道,岂知闻香悟道全在平常处积累,一旦因缘具足乃可得之。若嗜其嗅,徒慕乐受而已。乐
香道佛教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三节 禅门三宗心说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为了调和禅教,分别以北宗、牛头宗和南宗为禅门的代表,以唯识、般若和华严为禅外其它教派的代表,将其互相参照、比附,以示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论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王亚荣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李利安秦巴山区地跨汉江南北,位处川陕交界,山高水长,川岭交错,将我国西北和西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民族和宗教的冲突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霸权主义的强权政治、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都是引发战争的因素。因此,我们倡导的和谐世界建设还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7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净土九级教学次第论佛教事业的发展,首在教育。只有通过各种层次与不同方法的教育,佛法的真实修证才能如理付诸实践,佛教信仰的层次才能普遍提高,才会出现更多绍隆佛种、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可 行 性 策 划 案 编剧:邱竹林(法名:界悔) 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思想文化的影响: 鸠摩罗什大师,天赋异禀、愿力深广,一生坎坷而传奇,是伟大佛教思想的传播者,一路从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3
弘一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高僧,对佛教的弘扬贡献颇大,他致力于南山律学的研究,著书立说;采用西洋音乐创作佛教歌曲,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出版《护生画集》;以书法弘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2
10月8日,首届江苏佛教素食文化博览会在无锡灵山祥符禅寺盛大开幕。此次博览会的主题为弘扬素食文化,倡导健康生活,培养素雅品味,实现五福人生,设置厨艺比赛、素食展示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0
第十九课 探病须知 《梵网经》云:「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佛陀曾经到一位老病比丘处所探望,亲自为其洗涤身体;又在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10
第二十课 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有生必定有死,新生的喜悦常常令人忘记死亡的哀恸,人间也不知这边生命的结束原来是那边新生的开始。在这一生一死之间,只知道自己的悲伤,而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10
佛教的十大真理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之前的东西,具有确实、符合事理原则的意思。在中国老子《道德经》中论及,「道」是自然与天命相合的精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9
香在佛教修行中的作用烧香是佛教信众随缘而行的正常行为,早起一炷香,诵经礼佛要上香,节日要上香。但是到底为什么要烧香,烧香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有多少人在思考这个问题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9月22日上午,喀左县长寿山毗卢寺云居楼落成开光,为我市再添一处佛教文化旅游景点。省宗教局副局长赵佐贤、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玉华、市政协副主席李陌尘及我省各地佛教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