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达摩祖师-中国禅宗初祖

佛教典故 2023-07-04

达摩祖师即菩提达摩,意译为觉法。本名菩提多罗,后改名菩提达摩,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印度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属剎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佛教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初祖,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

据《景德传灯录》在民间常称其为达摩祖师,即禅宗的创始人。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 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大都系后人所托。弟子有慧可、道育 、僧副和昙林等。

南梁朝,达摩祖师一行远涉重洋自印度航海,在海上颠簸了三年之后,终于到达了中国的南海。当时梁武帝信佛,达摩祖师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武帝接见了达摩祖师,问他:"朕继位以来,营造佛寺,译写经书,度人出家不知多少,有什么功德?"达摩祖师说:"并没有功德。"武帝问:"为什么没有功德?"达摩祖师说:"这些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然有,却不是实有。"武帝说:"怎样才是真功德呢?"达摩祖师说:"清净、睿智、圆妙,体自空寂。这样的功德,不是在尘世上追求的。"武帝又问:"什么是圣谛第一义?"达摩说:"空寂无圣。"武帝又问:"回答朕的问话的人是谁?"达摩祖师说:"不知道。"武帝没有领悟。达摩祖师知道二人的心思没有契合,于是便回到长江北岸。

达摩祖师曾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长达九年,修持大乘壁观,被当时的人称为「壁观婆罗门」。之后,年届四十的神光禅师,为得大法,宁愿舍弃身命,在大雪纷飞中站立数天,又自断左手臂来表明求法心志,终于得到达摩的「大乘安心」法门,传授心印,改名慧可,为中国禅宗第二祖。

以心传心

《祖堂集》记载:为了表达自己求法的殷重心和决心,(神光)则取利刃,自断左臂,置于师前。

师语神光曰:“诸佛最初求道的时候,都是不惜生命,为法忘躯。而今你为了求法,在我跟前,也效法诸佛,砍断自己的手臂,这样求法,必定能成。”

遂改神光为慧可。

又问:“请和尚安心。”

师曰:“将心来,与汝安心。”

进曰:“觅心了不可得。”

师曰:“觅得岂是汝心?与汝安心竟。”

达摩语慧可曰:“为汝安心竟,汝今见不?”

慧可言下大悟。

慧可白和尚:“今日乃知,一切诸法,本来空寂。今日乃知,菩提不远。是故菩萨不动念而至萨般若(佛智)海,不动念而登涅槃岸。”

师云:“如是,如是。”

慧可对曰:“和尚此法有文字记录不?”

达摩曰:“我法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传衣表信

达摩云:“我有一领袈裟,传授与汝。”

慧可白和尚曰:“法既以心传心,复无文字,用此袈裟何为?”

大师云:“内授法印,以契证心;外传袈裟,以定宗旨。虽则袈裟不在法上,法亦不在袈裟,于中三世诸佛,递相授记。我今以袈裟,亦表其信,令后代传法者有禀承,学道者得知宗旨,断众生疑故。”

慧可便顶礼,亲事九年,昼夜不离左右。

达摩大师乃而告曰:“如来以净法眼并袈裟付嘱大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付嘱汝。汝听吾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中国禅宗的传承,将其推源于释迦牟尼佛佛陀在灵山会上传法给拈花微笑的摩诃迦叶尊者,是故,迦叶尊者为天竺禅宗始祖,其后次第相承而至菩提达摩,共计二十八代。中国则以菩提达摩携法东来弘传开始,经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弘忍传慧能,慧能门下,形成开宗立派的「一花开五叶」、「五家七宗」的辉煌时期。因此,达摩也被尊为「禅宗东土第一代祖师」或「达摩祖师」。

更新于:2023-07-04 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