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时,有一位比丘,从远处见到满愿子(即富楼那尊者)将坐具置于右肩上进到园中,比丘立即到舍利弗尊者面前说道:世尊经常赞叹的满愿子,刚从如来处听闻佛法,现在来到园中,尊者您可以把握因缘。舍利弗听了比丘所说,便从座而起,将坐具置于右肩上,也进到园内。
当时,满愿子在树下静坐,舍利弗也在一树下端坐思惟。不久,舍利弗从座位起身,到满愿子静坐的地方,彼此共相问讯,坐在一旁。舍利弗问:满愿子!您是为了跟随世尊得以修清净梵行而成为佛弟子吗?满愿子说:是的。
舍利弗又问:那是因为跟随世尊才得以修清净戒行吗?满愿子回答:不是的。于如来之处,心得以清净而修梵行吗?不是的。是于如来之处,见解得以清净而修梵行吗?不是的。是为了远离疑惑,而修清净梵行吗?不是的。是为了使行仪清净而修梵行吗?不是的。是为了道业,勤修智慧使心清净,而修梵行吗?不是的。是为了令知见清净,而修梵行吗?满愿子回答:不是的。
舍利弗说:我刚才问,您是为了修清净行,来到如来所吗?您回答:是的。我又问,是为了得到智慧、令心清净、使知见清净,而修清净行吗?您却又说:不是的。那么,您究竟为了什么到如来处,修清净梵行呢?
满愿子回答:戒行清净的意义,在于能使心清净;心清净的意义,在于能使见解清净;见解清净的意义,在于能使心没有疑惑而得清净;没有疑惑而得清净的意义,在于能使身行清净;身行清净的意义,在于能使道业清净;道业清净的意义,在于能使知见清净;知见清净的意义,在于能使行者入于涅槃而得解脱;这就是在如来之处,修清净梵行的真义。
舍利弗问:您现在所说的义理,是以什么为趣向呢?
满愿子答:我以譬喻来解释这个义理吧!有智慧的人因譬喻得以了达自悟。就好比今天波斯匿王从舍卫城出发到婆祇国,于二国之间共安排了七辆车。波斯匿出城先搭乘第一辆车。到第二辆车处,随即转搭第二辆,离开第一辆车。向前行一段路后,转乘第三辆车而舍离第二辆;前行一段路后,转乘第四辆车而舍离第三辆;行一段路后,转乘第五辆车而舍离第四辆;再前行一段路,转乘第六辆车而舍离第五辆;又前行一段路,转乘第七辆车而舍离第六辆,最后抵达婆祇国。波斯匿王进到宫内,假使有人问:大王今天乘什么车来到宫中?大王应该如何回答?
舍利弗说:假设有人问,应当回答:王出舍卫城后,先搭乘第一辆车到达第二辆之处;然后舍离第二辆,转乘第三辆车;再舍离第三辆,转乘第四辆车;再舍离第四辆,转乘第五辆车;再舍离第五辆,转乘第六辆车;再舍离第六辆,转乘第七辆车,最后抵达婆祇国。这都是因为从第一辆车到达第二辆,辗转乘车为因,才能到达目的地。如果有人问,应该这样回答。
满愿子回覆:戒清净的义理也是如此。由于心清净,而得见解清净;因见解清净,心无疑惑而得清净;因为没有疑惑,所以外在的身行清净;更因为身行清净,而得道业清净;因道业清净,使得知见清净;由于知见清净,而得至涅槃之真义,所以说于如来处,修清净梵行。
这是因为,持戒清净的意义,是六根纳受前境之相,然而如来教导要摒除六根攀缘之心;心清净的意义也是六根纳受前境之相,如来亦开示弟子去除六根攀缘之心;乃至于知见清净之义也是六根纳受境界之相,所以如来教导不要缘虑,才能得至涅槃。如果说为了戒行清净,才到如来处修清净梵行,那凡夫也能证得涅槃。怎么说呢?凡夫之人一样也有此戒法,而世尊所开示的是次第修行,成就道业,最后得至涅槃,并不是只有戒行清净,便足以证悟涅槃。就好比有人想登上七层楼阁,也要一阶一阶次第而上;戒行清净的义理也是如此。使心逐渐转染还净,令见解清净;由于见解清净,心中没有疑惑;因为没有疑惑而使行仪清净;由于行仪清净而道业清净;由于道业清净而于知见清净;更由于清净的知见,得以证悟涅槃。
舍利弗听了之后,赞叹地说:善哉!善哉!您能如此诠释义理!请问修清净梵行的比丘们,都怎么称呼您呢?回答:我叫满愿子,母亲姓弥多那尼。
舍利弗说:善哉!善哉!满愿子!圣贤法中,实无有人可与您相比。您的讲说如甘露法水,无有穷尽。我向您请问甚深义理,您敷演宣说无有遗漏。假使有修清净行的人,将您恭敬顶戴游行于世间,都还不能报答您的恩德。如果有人来向您亲近、问讯,那些人都能很快得到殊胜法益。我现在也得到闻法的殊胜利益,承受您的教导了。
满愿子言:善哉!善哉!您叫什么名字?比丘们都如何称呼您呢?舍利弗回答:我叫忧波提舍,母亲名舍利,诸比丘都称我为舍利弗。
满愿子说:我现在是和大人共相论法,初初并不知道是法之大主来到这里,如果知道是舍利弗尊者您,也就不会有这番辩论与对答。然而,正因为不知道,所以尊者向我请问甚深之义理,我才能够即时应答。太好了!舍利弗,您是佛陀的上首弟子,常以甘露法味而得自在法喜,假使有修清净行的人,恭敬顶戴尊者游行于世间,从年至年,犹不能报答您的大恩。如果有众生来向尊者问讯、亲近,那些人能很快得到佛法的殊胜利益,我今也是因为听闻您说法,而得佛法的殊胜利益!
当时,二位贤者在园中共相论议,听闻彼此之法要,皆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三等法品第三十九(十)》
省思:
从初修行至于证得涅槃,如上七重楼阁,须次第行而至解脱;道理虽然可以顿悟,无始积习尘垢却须要渐次修行,才能去除。所谓:烦恼分分断,菩提分分现,譬如从初一月亮至于十五月圆,心地光明愈渐显发。行者于动静闲忙中,脚踏实地在心上用功,对治贪瞋痴慢疑种种烦恼,降伏其心,如此才能真实得到佛法的大利益,成就道果,解脱自在。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涅槃之深究﹞(一)蕴苦永息之涅槃:惟有甚深的空(无我)慧,才能破除我见。等到此生的报体结束后,不再受生死果,就是入涅槃了。”生死永灭不再轮回相续才叫涅槃。这里点出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净土仪规里面,朝暮课诵、佛七仪规里面常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真诚心里头有一个念头就不真,就不是菩提心,心就不诚了。所以曾国藩,这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问我怎么修养的?我就很简单,叁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心就清净了。要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佛家讲得透彻,效果殊胜。我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我们出六道轮迴,比他们简单、比他们容易、比他们彻底。他们离开六道轮迴到哪裡去?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去。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四圣法界跟极乐世界不能比,差太远了。我们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妄计清净外道的心理之解剖(1938年)不久以前,在佛化新闻报曾登有频伽君的一篇文章,名叫妄计清净外道。上面述说某地有两个出家人,因为受人的愚惑,便以妄计清净之行求道,时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清净心这个时代修行要想成就,只有念佛求生净土,除这一条路之外,确实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得通的。念佛要念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有把握往生?要念到心清净。心清净了就是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这些我们平常要细心去反省,观察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定意,就是有没有定的意思,心清净、杂念少。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谚语里所说的,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智慧光 欢喜光 清净光智慧光是对治我们的愚痴的心,让我们接纳这光明,透视诸法的性相因果,种种因缘,了了分明。欢喜光是对治众生的瞋恨。嗔恨是由于有人我的分别,有欲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8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新娘的爱恋寂静涅槃最乐15~6无火如贪欲无恶如瞋恨无苦如五蕴无乐如寂静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他去参加一场婚礼。新郎一直看着新娘,非常兴奋,无心款待客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1
在初期的佛经里面,说实践的方法多,说本体的理论少。多数佛弟子都依随佛陀说法,具足信心,勤求解脱,出离生死,致偏重于证寂灭的涅槃,很少说明实相的哲理。佛陀当时教弟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5
1在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国佛教吃素。中国的素食运动是梁武帝提倡的,这个要知道。2梁武帝读《楞伽经》,《楞伽经》里面讲“菩萨大慈大悲,不忍食一切众生肉”,他读了之后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7
「从实智以求权智,亦即从根本智而达差别智,故曰增长了知」。像密宗,刚才讲用莲花做比喻。「莲瓣之盛敷,可喻增长」。在莲花表法里头,「莲瓣之初开,可喻了知。心莲八瓣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3
主讲:楼宇烈先生主题: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时间:2006年11月4日上午地点:昌平随园国学会所主持人傅桦: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优雅别致的随园,来到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2
第五章清净的七个阶段(七清净)为了证悟,我们必须经历七个阶段的清净:一、戒清净 (Purification of Moral Conduct )第一是戒清净(sila-visuddhi):指道德行为的清净。禅修者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6
社会上千变万化这个相,你看到了、你听到了,一定要晓得虚妄的。这相在哪里?相已经过去了,过去再不回来。昨天,能把昨天找回来吗?上午,能把上午再找回来吗?找不回来了。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24
无我与涅槃关于涅槃「有」、「无」的辩证缘起、缘灭的教法是中道的真理,超越「有」、「无」的二边。证入涅槃为轮回的止息、「有」的寂灭,由于无明与渴爱的止息,而结束了新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此世虽苦难,亦有乐可寻;虽存在实有,亦应觅非有;此世虽热恼,亦有清凉地;虽三界如火,亦有涅槃城;此世虽恶浊,亦有至善境;虽实有生者,亦有无生地。《本生故事》涅槃是佛法的圆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7
1 佛教是教育,跟宗教没有抵触。佛法固然讲因果报应、固然劝善规过,但这不是主要的目标,主要目的是把宇宙人生真相为我们说明。如果把这个撇开,光讲因果报应、劝善规过,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2
那就是说,《华严经》上所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个阶位的人不晓得有多少,没有一个不知道。你那不善的心、不善的行为这能见人吗?你不想见,他全知道。他看到你造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0
性自清净 净无净相“若言着净,人性本净”,真如自性本来清净无染。“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只要放下妄想,“性自清净”。很多打坐的人,总是发愁为什么总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6
学佛首要听闻佛法、看经典,然后进入正思维,正思维之后,把它变成修行的方法,然后按照方法如实去修,修到有所开悟、修到能够证果。那么,到底在学佛过程中,我们有没有按这个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6
文征明生性不喜欢听到别人的过错。有人想要把别人的过失告诉他,他必巧妙地转移另一个话题,使对方无法说下去。他终其生都经常如此。(评)从前马伏波告诫侄儿说:「我希望
因果报应时间:2024-06-18
福报是修来的,功德是学来的。我们真正能学修舍心,真正能做布施,才能得到这些福报。否则即使我们得到了一些暂时的利益,也是一种痛苦,一种压力,并不是什么真正的福报,
布施功德时间:2024-05-30
坐禅的目的就是要开智慧,所谓开悟也即是开智慧。有了智慧,就不会像从前那么颠倒,你若坐在此处身不动、心不动,便能入定;有了定,自然开智慧,而一切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邪淫果报时间:2024-05-29
关于持戒的功德,《戒香经》云:“佛告阿难,世有众香,惟随风能闻,不能普闻。若持佛净戒,行诸善法,如是戒香,遍闻十方,咸皆称赞,诸魔远离。”佛对持戒的功德就讲了,
邪淫果报时间:2024-05-29
禅修是佛法当中的核心,它既不是任何知识,也不是任何概念。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我们所有的想象都非禅,禅实际上就是要培养你稳定平衡的心理因素。通过对呼吸的了解,能够
邪淫果报时间:2024-05-29
古人说的,身安道隆。修行是要有基础,一个是物质基础,一个是身体基础。先说物质基础,你要用功办道,要有物质保障,最起码的吃住都要解决。解决了吃住,还要找个风水好的
邪淫果报时间:2024-05-28
释迦牟尼佛有一次在静坐时,看见一对七世都是贫穷,名叫须达的夫妇。他们这一世更贫穷,住的是黑洞洞的茅棚,每天在垃圾堆里寻找果皮或其他腐烂的食物,以维持生命。须达夫
布施功德时间:2024-05-28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菩萨善知识:末学是一名研究生,虽未形式上皈依佛菩萨(弟子是党员),但心深信因果,以佛为师。弟子在学佛关于邪淫发过几篇文章,虽然邪淫心一次比一次
邪淫果报时间:2024-05-27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六四种决定清净明诲唐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pi)奈耶(ye)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she)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
佛学知识时间:2024-05-26
清净修法,就是对我最好的供养!近来很多弟子祈请我到他们那里去传传法,讲讲法,他们思念上师,渴望见到上师的心情我都知道,我也思念我的弟子们,也很想去但我不好意思,
邪淫果报时间:2024-05-26
涅槃这两个字,很深奥,一般人不容易了解,以为涅槃就是死亡的意思,这是错误的。涅槃就是人不死亡,才叫做涅槃。涅槃是不生不灭,没有生死,超越时间和空间,泯除人我的对
佛教知识时间:2024-05-11
楞严经知见无见一语。至为要妙。总摄一切诸要妙句。以其即是见犹离见也。华屋之门也。狂心顿歇也。不取无非幻也。闻复翳根除也。归无所得也。灭妄名真也。全修在性也。觅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03
福报是修来的,功德是学来的。我们真正能学修舍心,真正能做布施,才能得到这些福报。否则即使我们得到了一些暂时的利益,也是一种痛苦,一种压力,并不是什么真正的福报,
布施功德时间:2024-04-16
戒邪淫后 福慧双增皈依三宝已经五个年头了,也只限于听佛乐,念几声佛号,在佛前上柱清香,偶尔也会打打坐,更深的参悟是没有的。让我发生巨大转变的是2005年底圆通法师对
邪淫果报时间:2024-04-15
那要怎么修戒瞋恚?要修忍辱,忍辱对治瞋恚。佛法讲如果我们不修忍辱,常常发脾气,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佛又说火烧功德林,火是瞋恚发脾气。这个功德就是清净心,修功
邪淫果报时间:2024-04-14
想要解脱的人,虽然有非常多修持的方法,然而真心想要成佛的人,首先要生起清净的出离心。这种出离心,不是只想着出离三恶道而已,而是想要超脱整个轮回。如果没有这样清净
邪淫果报时间:2024-04-13
正是斋戒的日子,后赵国都邺城 ( 河北临漳) 外的一条小河边,高僧佛图澄正洗他的肠子。他的左乳旁有孔,肠子可从中弄出来。他坐在青石上很认真地清洗着,这是他的习惯,已
邪淫果报时间:2024-04-11
有些人不行善甚至不肯帮助别人,因为他们觉得这对自己没什么好处,其实他们不明白,善有善的反作用力,恶有恶的反作用力,也许它们不太明显,但它们确实是存在的,并且会影
邪淫果报时间:2024-04-11
自由一定建立在因果法则之上。好比农夫有自由决定现在要不要下田工作。可是无论他有没有去耕作,都会受到因果法则的影响。如果他去耕作,他受到‘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因
邪淫果报时间:2024-04-10
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要谈论他人的过失,也不要思量他人的过失。每个人的习气不同,有的人特别爱说别人的缺陷,第一,说他人身体缺陷。比如瞎子、聋子等等。如果是带着恶
邪淫果报时间:2024-04-09
以下三种相貌,努力戒色的你不用怀疑,假以时日一定可以达到的,加油!清净之相颜值一一个人清净庄严的相貌真的是修出来的,发育前的容貌气质可以说是天生的,而发育后和成
邪淫果报时间: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