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厌离世俗的生活,到寺院中挂单做义工,希望能够发心和修行两不误。他们被分配到各个岗位,有的人很发心,有的人却觉得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事情,影响了修行,开始生起烦恼。那么做义工是否影响修行呢?
增福消业,转烦恼为菩提
每当我们听到各种称扬赞叹,意识到原来我们还可以帮助这么多人,从未有过的喜悦会油然而生,感恩心也在不断布施的过程中生起,因为做好一件事情不是那么容易。比如过斋,如果不是亲自给别人行堂,哪里知道,就那么一个打饭的动作都很难做好,饭会粘在勺子上不下来,要在供养偈唱完之前行完一遍,操作必须准确高效。当我们思惟,在每一个堂口,都有义工们在无怨无悔、默默地付出时,我们的惭愧心、感恩心会渐渐生起,发心一定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这是一份不拿工资而心甘情愿义务奉献的工作,在不断付出、行持的过程中,使我们心量打开。这确实利于我们的修行。
做义工会使我们福报增长。一位师父曾讲过一个故事,她们的寺院中来了一位居士,这个人在世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挣不到钱,明明别人挣钱的生意,他来做,不仅挣不到钱,甚至可能赔本。他苦恼至极,总得要养家糊口啊。被逼无奈,他来寺院请师父开示,师父说你还是安心来先做一年义工,给自己培培福报吧。一年后他返回世间,做起废品收购的生意,这次他经营得比较顺利。他又把赚来的钱一部分用于寺院的供养。原来,在寺院扫扫地、洗洗碗都为我们积累了很大的福报啊。我们修行也是要有福报的,而做义工,就是在不断积累我们的福报。
做义工会让我们业障消除。有的义工或患身体疾病,或有心理障碍,或神志有问题,他们做义工之余精进念佛,在佛力加持下,六字洪名的功德力发生作用,身心竟慢慢有所改变和康复,不知不觉中消除了很多业障。
做义工会使我们智慧增长。当我们依教奉行、放下我执我慢我见、全身心地去做事情时,突然发现自己原来不会做的事情、不能做的事情、没想到的事情,渐渐都可以应对处理,也学会了善巧方便。头脑变得更清晰,记忆力也比以前好许多,人变得更有智慧了,诵经、念佛、听法等等也都更愿意去做了,越来越有法喜了。这都源于有佛力的加持,佛光的注照,使我们身心调柔,智慧显发,有一个修行人的样子了。
做义工能使自己有所体悟。比如洗一块抹布,看似简单,但洗着洗着,却洗明白一个道理:抹布很脏,要用热水,要用碱、洗洁精,还要泡段时间后再反复清洗,有些污渍依然很难清除。这种对境,让人突然意识到无始劫来我们这颗心啊,沾染了太多太多的 污渍恶习,这些习气的去掉,需要痛下狠心,不断地打磨刷洗。而修行就是要修正我们不正确的心,要把那些习气毛病除掉。
当我们在做义工的过程中不断地放下我执我见,智慧自然现前。在做事情及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时刻观照自己,就会慢慢变得谦卑、调柔、恭敬。那么我们再用这样的态度处事、听经、闻法,所得到的效果和我们每天什么事情都不做、只是在那执著修行求自了的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这样的修行才更有含金量。佛法修行在于生活当中的落实,而智慧的火花也是在劳动中迸发的。
我字当先与道不相应
很多人只关心自己的修行,做事敷衍了事,时刻考虑我要诵经、念佛,这看上去很精进,很有修行,可这种发心与大乘佛法的修行是不相应的。佛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哪一件事是为了自己呢?一切都是为了众生,拔众生苦,予众生乐。而只我字当先的,依然是自私自利,与道不相应,何谈慈悲。恰恰应在不断做义工当中锤炼自己,在逢缘对境中时刻警醒,不要皈投自己那厚重的烦恼习气,要在劳动实践中降伏自己的烦恼习气,为修行路上,培上厚厚的福报之土。福能载道,没有福报,修行路上困难重重。改变自己,放下自己,灵动的智慧怎么能不现前呢?
做义工就是在修行,当我们非常用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后,会觉得身心安泰,欢喜无比。
做义工不影响修行。无论哪个岗位,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只要我们善加利用。比如我们每天边做事情就可以边默念佛号、听经。不断在动中锻炼自己的念佛功夫,时刻观照自己提起佛号,徜徉在弥陀的愿海之中,心就在道上。
一些义工在做事情时,特别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时,就总爱闲言杂话,谈与修行不相关的事情,如果我们把这些时间都用来听经念佛,怎么会没有时间修行呢?我们要改正一个错误认识,即只认可形式上的修行。所谓形式上的修行,就是说只把诵经、经行、法会等当作是在修行,而发心做事都不是修行。要知道,禅堂里面的功夫在禅堂外面,没有禅堂外做事培福、积资净障,怎么有禅堂里的端坐如仪、即寂即照呢?
做义工不但不影响修行,还会让我们对时间抓得更紧,是一种促进。因为忙于义工工作,难免时间很紧迫,就越想到一切事情都不能拖,早起晚睡,把所有的功课抢时间完成,这样每天都很充实,哪里还有个人利益得失的计较,哪里有时间想东想西啊。那些选择岗位要能见到法师的,听法必须抢坐最佳位置的,吃饭想多要点营养高、口感好的种种知见、烦恼自己觉察不到,为一点小得失算计半天的,都是在浪费时间。真正修行的义工会善用其心,抓紧时间精进修行,做事也认真仔细,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观察身边来来去去的义工,让我更坚信做义工不影响修行。有一位二十六岁的男孩,在这里挂单有四五个月,整个人的身心改变太大太大,用脱胎换骨一词也不夸张。他刚来时是不念佛、不听法、不诵经的,整个人困在一种焦虑当中,唯独可贵的是他愿意做事情。无论何时,无论做什么,不管会不会,他就是去做,只要师父吩咐,他就做。当他做到一个多月的时候,偶尔会看到他也听听经,接着就开始拜八十八佛。四五个月后,他精进到同寮的人不知他何时睡觉、何时起床的程度,做事情更加积极主动。在这期间,他开始向别人忏悔自己不应该怨恨父母,不该对父母有不好的念头。看见他有这么明显的改变,真是让人赞叹,佛法不可思议啊。
而有些义工,在寺院待上几年了,每天早晚课都做,甚至在别人做事情时,她也会自己单独去读经,看上去很精进、很修行,结果自己的烦恼习气依然炽盛。想想她总不改变自己,不仅自己烦恼,有时还让别人也烦恼,这样的修行是有问题的。我们要选择怎样的修行啊,看那溪水河流里的石头,无论大小,它都没有棱角,圆滑的。而在泥土里埋了上千年的石头棱角依故。这和我们的修行是一样的。如果我们不能在做事和与人相处中打磨掉自己的棱角,只是自己一个人随着我执我见在盲修瞎练,太可惜了。
做义工会使我们心性得到提升。到寺院做义工,听经闻法,蒙佛光摄受,能反省、意识到自己确确实实是一个罪恶生死凡夫,过去总以为自己挺不错,这是我们的愚痴啊!我们开始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信有阿弥陀佛慈父遥相期盼我们早日觉醒、早日回家,我们也愿意回到那无忧恼、诸上善人俱会之处。于是为报佛恩,发心做义工,护持道场,过着每日朝暮持佛名号、安心做事的生活。为感恩释迦牟尼佛向我们开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使我们在迷茫的生死苦海中找到了方向,于是我们也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我们对慈父阿弥陀佛充满了无限的感恩和敬仰,对极乐世界充满无限的向往和欲求,他日命终,佛及圣众前来接引,莲华中化生。我们就要成为极乐世界的人了,苦难的众生可以不苦了。
我们不再为虚假不实的事相迷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在做义工的工作当中,也是让我们不断看破、放下、广结善缘、慈爱有情,将来成佛后能有众生可度。那么我们不再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搞得不开心,反而欢欢喜喜地把每件事情都打理好,但又不着相,在心性上用功。做义工是多么好的修行机会啊。
曾看过一位法师开示的文章,其中一句的意思是,义工没有固定岗位,我们要重在没有固定这几个字,也就是说要随缘做事。有很多义工,总认为这件事不是我的事,那件事和我没关系。做义工和在世间工作是不一样的,在世间,岗位固定,责任明确,有考核,拿工资。工资的高低代表了岗位的重要性、辛苦程度、责任大小、能力高低。在其位谋其政、挣其钱,不是自己分内的事可以视而不见,因为这与我一毛钱关系也没有。我们在寺院里,就要重新改变一下自己的思想认识,寺院里的事不仅是常住的事,也是大家的事。只要发生在我的周围,我们就应该随缘随分地去做,世间还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说法,何况我们修行人,所以我们见到路上的垃圾、被风吹跑的雨伞、被雨淋湿的衣服都应主动照顾一下。寺院中的一草一木尤不可伤,我们再增加一份呵护,不也在积累自己的福报功德吗?
但要知道,一切应如理如法,而不是随顺自己的习气。我们有些常住寺院的居士,由于在家里管事情管习惯了,到这里也想管东管西,不是这个不如法,就是那个不修行。搞得自己不开心,别人也烦恼。同时她还自以为是在护持道场,不让她管,她一百二十分的冤枉,说别人都不理解她的心。
本来清净的寺院,为了让我们培福报、种福田,允许我们同住共修。我们却总把握不好,有时甚至产生我慢心,我为寺院作了多大贡献,师父离不开我。妙祥法师曾开示说:出家人早把权、钱等五欲六尘看破放下,离家弃欲,行作沙门,难道还要居士护持?所以我们要清楚,不是师父需要我们,不是寺院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需要三宝种福田。所以一名合格的义工,一定是依教奉行,做事用心,发心修行。
做义工就是在落实菩萨行。菩萨修行从十信位、十住位乃至十地位都是在落实自利利他的行愿。众生是根,佛菩萨是花果。众生是成就佛菩萨的,离开众生是没有佛可成的。所以做义工一定要拓宽心量,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们要发大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把自己的愿落实到行当中。礼敬诸佛、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佛住世、常随佛学。学佛就是在学佛菩萨的慈悲喜舍、利益众生的心,这样才能与道相应。
越发心做事的义工菩萨,也是越抓紧时间修行的,更是修行比较好的,她们在不断的解行并进中提升自己、锤炼自己。做义工就是在福慧双修,是不会影响修行的。
按:憨山大师是末学最为敬仰的大师之一,他的这番开示全面总结了修行的核心内容,信息量很大,不可不细心读取。图为在广东南华寺的憨山大师几百年不坏之肉身。末学对原来的文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面对佛陀,我们就能得到很多修行启示从佛陀盘腿端坐在莲花坐台上,右手结降魔印置于右小腿,左手托钵于腹前,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我们先来看看,佛陀为什么左手托钵。佛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28
文:梦参长老持诵地藏菩萨、恭敬地藏菩萨,这位菩萨能够让你持戒坚固,就像妙高山那样子,“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说到精进难坏,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佛答时间:2025-01-27
在修行当中,应该身体力行能够有成就的人,他是身行这个理想,而不是口说这些大言、大语。讲出来给我们听啊,是在指导我们,希望我们能够照着这样来实践。现在正行完成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6
为什么我修行总是不得要领?色身上的变化,初学过程中有八种变化,是每一个修行禅定的人都会经历的。──────────────────当我们用功到一个足够的进度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5
真正修行人远离名利不为名利动摇其心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参禅的人,参到火候的时候,绝对不发脾气,不与人争论,到了无诤三昧的境界。也不求名,也不求利,看富贵成为花间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4
修行之道无奇除开用心方法之外,其他皆是媒介。有些人是需要媒介作依靠的,但是媒介毕竟不是标的,是故不能执着不放!修行之道无奇!唯在追求生命中止于至善的境界途中,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讲记》精彩片断撷英(一)修行把握关键,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今天要学法,要求法,你自己先具备什么条件?你发了什么样的心?你付出真正多少的努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第六条原则:慈心不杀,吃素念佛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答: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如果漫不经心,甚或污手翘腿等不敬,不唯难获利益,而其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是故,诵经前,宜将经文的生字查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2
惟贤法师答:不矛盾。佛教讲五明,五明里面就有科学。《瑜伽师地论》讲:菩萨当于五明中求。五明中的内明是佛学,其它医方明、工巧明、声明、因明,都是世间上的,不过,要以佛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尊贵的阿秋喇嘛(龙朵加参尊者)01阿秋喇嘛珍贵开示修行者会逐渐生起三种障碍解脱的过失:首先,会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当做自己谴责他人的资本,反而将信仰用来增加了自己伺察
文殊花开时间:2025-01-01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环境作保证,如安定的社会和清净的道场,也要有好的小环境作保证,小环境就是我们自身。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自身要做好五件事情,即所谓的调五事饮食上要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处在迷惑的状态下,生活就是烦恼,而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就是生活禅。工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沉香刚开始结香的时候是黑色的,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演变,颜色才慢慢变黄、变绿、变红~~沉香的色泽变化跟年代息息相关。天然沉香树结香需要特殊的条件,还要经历漫长的
沉香文化时间:2024-12-23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因缘与一厢情愿近年来,宗教对国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生活、工作中常有人谈起应以「因缘观」面对周遭的一切,或以「因缘观」解释个人的想法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觉察自己的偏执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觉察自己的偏执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烦恼。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断除烦恼,怎么做呢?方法很多。当我们追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请说忍辱一个人会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这就要看他「忍辱」的工夫做得够不够。听说在监牢里一关十几二十年的囚犯,很多是带着满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何谓菩萨行?要了解什么是「菩萨行」,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菩萨」?我们看到经典的记载,菩萨没有一定的身分;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曾为出家比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我们此生幸运得到暇满具德的人身,对于细微的取舍道理能把握的到,所以有闲暇与机会去行持。其他生命如畜生等,虽然各自具备了一些特点,但是却没有机会行持细微的取舍。因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当谈到“修心”、“调伏自心”时,很多人会带有误解,认为“修持”代表就是放弃俗务、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另外的误解,则是认为修行是在“压抑痛苦”,当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所以你看过去祖师们说,「你只要听到一句法,就要付诸实修」。很多人觉得修行就是一种舒舒服服的、身心暖暖的、懒懒的、松松的,好像修行是这样;有些人在城市中工作很繁忙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8
无论今生我们以何种方式与佛法结缘,归根结底都会是一种福报的延续和显现。一份2500年经历无数风雨洗礼的真知灼见留存至今,点滴的教化与谆谆教导,并非是为了像其它的历史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0
达真堪布:苦修不是痛苦的修行有些学佛的人,没有一个完整的修持方法,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今天学这个,明天修那个,什么都没有精通,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脑子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8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3
黄念祖:密宗破瓦法是否有助于往生 黄念祖大德:更有进者,既承下问,敢不掬诚!行人于临终紧张关头,仍能自在修习颇瓦者,恐百中无一,甚至千万中亦难有多少也。例如宋代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1
《堪布阿琼仁波切密传》堪布阿琼仁波切 著丹增嘉措活佛 译大堪布阿格旺波,又称堪布阿琼,生于公元1878年。乃圣地大班智达贝玛米札和雪域智者之王遍知者龙钦饶降巴的再显化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27
每天诵一遍净行品这就是修行如果念净行品,你一天上厕所也好、吃饭也好,一举心一动念,把文殊师利菩萨教导的“善用其心”用上,你就入法界了。看着很难,这是你能做得到的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7
智渡法师答:众生能度尽吗?地藏经里提到,地藏菩萨要度空地狱和六道众生才会成佛,《金刚经》里也问到众生是否会度尽,可是末学愚钝,不理解世尊的话。智渡法师答:彼非众生,非不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27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修行都是礼忏、念经、念佛,或者上早、晚课。其实这样的修行是不够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现前的境界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1、如何拜佛?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我慢心礼拜是不可以的,我的老师教我,绝不蹲摆拜垫,所以我们磕头都是往地下磕。弘一法师说礼佛还要摆个架子,这叫我慢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7
这被称为最美寺院,僧人闭关修行9年足不出户,连活佛都不得入内佛教在藏区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整个青藏高原上,随处可见各式的寺庙。然而在众多的寺院中,这一座因其优
金玉良言时间:2024-11-16
虚云老和尚: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姜见龙居士,字元标,江苏吴县人。曾经提倡设置免费提供贫民埋葬的义冢,以埋葬许多暴露于外的尸骨。有一年饥荒,损献钱财以赈灾,家道于是中衰,后来学习眼科来养活生计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29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瞋恚,就是很大脾气,很大的无明;这种无明,就是前生造罪业的根,所以才说:“无明火,老虎神,这是前生的罪孽根。”什么叫老虎神?老虎本来已经很厉害,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打破五蕴烦恼尘劳你想要有真正般若,必须要先照见五蕴皆空;没有烦恼,没有尘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你应该用你的大智慧,不要用小智慧。大智慧才能打破五蕴的烦恼尘劳,小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5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修行人应该是有感情的,我想,我们应该是容易被感动,被感化的。很多人学佛后,懂了因果报应,结果别人遇到了危难,遭到了报应,就用因果来衡量别人。好像他遇到灾难是罪有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香在佛教修行中的作用烧香是佛教信众随缘而行的正常行为,早起一炷香,诵经礼佛要上香,节日要上香。但是到底为什么要烧香,烧香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有多少人在思考这个问题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问:灵山在何处。是否世尊说法之地。范古农答:灵山具称灵鹫山。梵语耆阇崛山。在古印度摩竭提国旧都。东北十四五里。(此旧都名上茅宫城。在今巴哈尔城西南六十里。)是世尊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7
前一段时间我也讲过,虽然自己修得不好,但二十多年来基本上没有中断过念《普贤行愿品》。希望道友们今后也要坚持念《普贤行愿品》。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最好是借助共修的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02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我们初信佛的人有什么毛病呢?太贪心,贪大,贪多。看着《普门品》,你就念《普门品》了。一看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这也好,也念。《金刚经》也好,我要生极乐世界,又念《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7
如果求做功德去护生、放生,未尝不是好事,因为没有功德,他就不肯做。到底有没有功德?给诸位说,没有功德。是不是白做?没有白做,因为有福德。福德与功德不一样,为求功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6
“信佛就是指信你自己的心”,但这个心,应是清净不染心,不是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指信自己的心,也就是自皈依。‘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