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与物质文明的繁荣发展,现代人的物用生活愈来愈丰富,但是相对的,人心并未因为物质丰厚而获得满足与提升,反而愈来愈贫乏、空虚,甚至感到不安、恐惧;尤其社会结构变迁、人际关系疏离、道德沦丧、价值观产生偏差等,致使人人活在不安定当中,继而衍生出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因此经常有人慨叹说:「我们的社会生病了。」
我们的社会到底生了什么病?社会到底发生了哪些问题?二○○六年三月一日,星云大师在西来大学主持「远距教学」课程中,针对现今社会发生的诸多问题,如「高龄化社会」(人口老化)、「家庭少子化」(人口减少),以及「忧郁症」、「自杀」、「色情」、「乱伦」、「家暴」、「虐待儿童」、「青少年流连网吧」、「卡奴族以债养债」、「网路犯罪」、「环保」、「传媒」、「治安」等问题,分别从佛教的观点加以分析、探讨,同时提出解决之道。
大师表示:很多社会问题都是大家所共同遭遇的困难,虽然有的问题一时没有办法究竟解决,但是大家要自许成为一朵净莲,要能出污泥而不染,千万不要与社会的诸多问题共舞,更不要成为制造问题的一份子。
由于当天正逢西来大学为全校的植物花草施肥,大师开场白第一句话就说:「肥料的气味不好闻,这是自然的,也是环保问题;不过,施肥以后,对它未来的生长有所助益,乃至生活环境也会改变,这是我们种植花草的目的。」由于大师探讨问题,都是从正面与积极面提供看法,因此总能带给人无限的希望。诚如大师所说:「尽管这个社会像污泥,只要大家能做一朵净莲就好了。」以下是当天的座谈纪实。
时间:二○○六年三月一日晚间七点至九点三十分
地点:美国西来大学
主 持 人:星云大师
英文翻译:妙光法师
对象:西来大学校长、副校长、教务长,以及远距教学位在世界各地几十个地区的学员近千人。
--------------------------------------------------------------------------------
一、佛教重视「心法」,强调「心地用功夫」,然而现在是个资讯发达,科技文明一日千里的高科技时代,由于新道德尚未建立,旧道德不被重视,所谓「人心不古」,导致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因此,首先想请大师从佛教的观点来为社会把脉,看看现在举世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社会问题?请大师开示。
答:现在社会到底发生了哪些问题?总的来说,由于社会变动太快,所谓「人心不古」,导致社会道德一直向下沉沦,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产生了偏差,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之认知也产生问题,因此不但个人有个人的问题、家庭有家庭的问题,机关团体或者大家共处的社区,也有各种问题。甚至国家有政治、经济、军事、治安上的问题,乃至随着医学科技及医疗保健的进步,人类寿命不断延长,银发族的增加不但是全球普遍的趋势,「人口老化」与「家庭少子化」造成人口结构变迁,更是未来举世共同面临而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总之,这个世界好象到处都有问题,今天我们就是针对「社会问题」来讨论,看看究竟这个社会有哪些问题跟我们有关系,需要我们一起来关心。
首先,人打从出生接触到这个世间以后,第一个所要面临的就是安全问题。在家庭里有父母保护我们,进了学校有师长教育我们,但是一旦出了社会,社会的安全问题则是我们所最关心的。现在的社会治安败坏,杀人、抢劫、诈欺、绑票,乃至现在的恐怖主义猖獗,甚至宗教之间的对立、种族之间的冲突,这些人为的灾难,都直接对我们的生存造成很大的威胁。
除了人为的灾难以外,大自然的天灾,诸如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风灾、水灾、土石流等。不管天灾还是人祸,其实都是源于人心的问题。例如,社会大众缺乏环保观念,使得山川大地饱受污染与噪音的侵害,国土已开始生病了;现代人类被功利与虚荣冲昏了头,导致世风奢靡,暴力连连,时代也罹患重病了;为人师长者不知道关怀下一代,或滥用体罚,或纵容恶行,久而久之,教育就百病丛生了;爱的观念偏差,方法不对、对象错误,感情也会发生病变,于是网路援交、一夜情,甚至网路犯罪、网路相约自杀等问题一一浮现。
此外,现代青年男女「不立、不婚、不生」,衍生出人口减少、男女失衡、单亲家庭、不婚生子、隔代教养等问题丛生。尤其现在人际关系疏离,很多人得到忧郁症,甚至自杀;乃至青少年迷恋网吧、盲目追星、崇拜名牌、吸毒、乱伦、色情、家暴等,也都成了社会问题。
近年来台湾还有信用卡问题;刷卡容易,还钱却不容易,于是不少卡奴族为债所苦。尤其现在政党恶斗,选风败坏,每到选举时,诸如买票、贿选、抹黑、互揭疮疤等,乃至媒体报导失真、隐善扬恶、报坏不报好、没有是非,只有立场等。可以说现在的社会问题之多,弄得整个社会治安混乱,因此现代人的痛苦指数不断上升。
照理讲,这个时代科技发达、物质丰富,人们应该生活得很快乐才对,但是却有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心里不快乐、不安稳,这种心理问题没有解决,也将造成社会层出不穷的问题。所以面对当前的诸多社会问题,包括价值观偏差、风气败坏、道德沦丧、舆论不公、公权力不彰、正义难伸、公理不明、缺乏道德勇气等,凡此都是源自一颗有病的心灵,所以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从「心」开始。
佛教之于世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净化人心、改善社会风气。虽然一般人认为佛教应该从事社会服务,甚至把佛教定位为「慈善救济」,其实这不是宗教的最大任务,因为救济人人能做,社会上任何一个团体、机关都可以从事慈善事业,但是唯有宣扬教义、净化人心、改善社会风气,这是宗教界当仁不让的,尤其佛教更应该担负起这个任务。
总之,社会问题就是大家的问题,需要全民一起来关心;世间上无论再怎么困难的问题,只要唤起大家的关心,问题都会减少,甚至根绝。
--------------------------------------------------------------------------------
二、近年来国际间灾难频传,各种天灾不断,诸如地震、海啸、飓风等,造成无数的财产损失与人命伤亡。有人说,这是人类不重视环保,不懂得善待地球,长期过度开发、使用,以致引起大自然反扑的结果。请问大师,您觉得现在举世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环保问题呢?
答:所谓「高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当一个国家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人口占全体人口百分之七以上,称为「高龄化社会」(Ageing Society);当比例超过百分之十四,则称为「高龄社会」(Aged Society)。
谈到老人问题,「老人是宝」,老人的体力、眼力等各方面功能虽然退化,但老人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可以作为后代学习的榜样,可以把智慧、经验传承给后代,所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实在不能轻视。
在佛教里有一则「弃老国」的故事。有一个国家的国王,认为老人只会消耗粮食,对国家的发展毫无助益,因此下令全国人民,要把老人赶离国境,如果家中藏有老人,一旦被查获,将会受到重罚。
有一位大臣不忍心把年老的父亲遗弃,于是私下把父亲藏在地窖中。有一天,敌国送来一份挑战书,使用的文字全国无人能懂,后来国王昭告全国,哪一个人能认识这种文字,将有重赏。结果就是靠着这位大臣的父亲读懂挑战书的内容,并把文中的问题一一解答,化解了国家的危机,这时国王才发现,老人是国家之宝,老人不是负担,也不是累赘。
不久前,我在网路上看到一则故事,台湾话叫做「欧巴桑救台湾」,也可以说是「老婆婆救台湾」。话说在一部公共汽车里,一个中学生赶着上学,急急忙忙下了车,座位上留下一个便当没带走。同车的许多年轻人看到,「啊」一声,但是都没有任何行动,只有一个老太太看到了,不顾旁人怎么看她,大叫:「囡仔啊!你的便当喔!」这个动作、声音当然引起了大家对她的侧目,但是她也不管那么多,还是继续叫:「囡仔啊!你的便当喔!」当然还是没有人问起,小孩也继续往前走着。
这时候,对街的一个老婆婆发现,很是关心,她远远的就说:「耶!你讲什么啊?」车上的老婆婆就说:「便当啦!那个囡仔的!」街上的老太婆一听,说了一声「喔」!随即赶了过去。于是车上的老婆婆把便当丢给她,她快步迎头去追赶那个孩子。一瞬间,公车已经开动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知道,老婆婆对社会的爱心、关怀,有时候更甚于年轻人。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尤其是退休的老人,对自己要有信心,要让自己越老越有雄心壮志,要想方法创造自己生命的第二度春天。例如:组织「松柏联谊会」,交友往来;成立「银发族俱乐部」,让身心有所寄托;参加旅游活动,促进身体健康;倘若手脚动作还算敏捷,不妨做些手工艺,让身心有所寄托。
我自己到现在还没有感受到老人问题的严重,原因是我从小研究佛法、喜欢看书,凭着一点佛法的功夫,所以年轻人与我能和谐相处。也就是说,人一定要勤于读书,要有智慧,即便将来老了,由于自己的智慧不老,一般人还是需要你。或者在年轻时候,能够广结善缘,为人服务,有了善名美誉,结的缘多,帮助的人广,到了老来的时候,自然也会有人帮助你。
老人本身最需要的是亲人的关怀与精神上的支持,家人应多陪同说话,而不只是定时提供足够饮食物品。过去中国家庭有所谓三代同堂,甚至五代同堂,但是由于社会变迁,慢慢地演变成小家庭。反而现在新加坡提倡三代同堂,鼓励儿女能跟老人住在一起,因为老病时,最需要、最希望的就是有亲人陪伴。
佛教讲的地狱里有一种叫「孤独地狱」。所谓「孤独」,就是身旁没有因缘,没有人欢喜跟他在一起,太孤单、太孤独,也会如同生活在地狱一般。因此,如果我们让一个老人独自住在一栋房子里,虽然每天按时供应三餐,不也如同生活在牢狱一样吗?现代父母辛苦养育儿女成人,但是儿女长大之后,都像小鸟一样离巢而去,鸟窝里没有小鸟,老鸟当然会有忽然失去一切的感觉。所以,对于老人,不能只是供给物质,还要丰富他的精神。
现在社会上有幼稚园、托儿所,看起来今后社会要解决老人问题,也要成立「托老所」。人老的时候,喜欢讲话,喜欢分享过去的经历,所以最好有个聚会所,然后再有一些义工来听老人讲话,这也是一种发心!我在年轻初出道弘法的时候,有一个自己觉得很好的习惯,就是喜欢听老人讲话,听老人家眉飞色舞的讲述过去,你只要点头、称赞,就可以交到很多老人朋友。
其实,老人问题一般家庭都会面临,即使暂时没有老人问题,自己也会有老的时候,所以年轻时就要想到老年,要懂得未雨绸缪。好比美国有社会保险,主要就是防范年老以后,没有人孝养,因此年轻时缴税,日后国家就会帮助你。
另外,针对老人问题,目前举世对老人的医疗保健、社会福利、关怀照顾等,都很积极在推行,就是一般民间也有很多慈善、公益团体投入关怀老人的行列,尤其针对独居老人进行居家访视、居家服务等。
佛光山目前在全世界办有许多的老人中心、老人院、老人公寓、老人学校等,平时指导老人做一些简单的运动,促进身体健康,同时安排有下棋、打麻将,以及各种才艺班,帮助老人透过学习,充实晚年生活。此外,佛光山的慈悲基金会并设有友爱服务队,定期或不定期的为孤苦无依的老人服务,内容包括居住环境的清理,为老人盥洗、洗头、剪指甲、缝补衣服、增添日用物品,尤其教他们念佛修行。
过去中国有「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说法,现在看来不一定行得通。养儿不一定能防老,自己应该要有一些储蓄!另外,老人要注意运动,要多走路,一天能走一万步,那是最幸福不过的事,尤其要培养自己广阔的心胸,要能看到未来,甚至看到自己老病死后的未来,让生命充满希望。
所以,关于如何养老?第四等的老人靠子孙养老,第三等的老人靠储蓄养老,第二等的老人靠缘分养老,第一等的老人靠学问智慧来养老,最高等的老人,则是靠信仰养老。
一个人如果从年轻时就有信仰,老来自己可以看经、念佛、禅坐、冥想,一样可以在生活中「以佛为伴,以法为用,以僧为友」,甚至跟自己同样信仰的老友必定会很亲,所以有信仰的老人不会孤单寂寞,有信仰的老人一样可以活得怡然自得、丰富多采。
总之,老人要自我肯定,要做自己的主人,只要自己有条件,现在的老人还是有很多生存之道。
--------------------------------------------------------------------------------
三、现代社会的另一个大隐忧,就是罹患忧郁症的人愈来愈多,因忧郁而自杀的人数也不断增加。有人认为现代人工作压力大是造成忧郁症的主要原因,请问大师对此有何看法?佛教在防患忧郁症及治疗心病的方面是否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呢?
答:近年来,「忧郁症」好象流行病一般,在社会上流行开来。有人说,之所以罹患忧郁症,是因为社会带给人的压力太多、太大了。但是我的看法不认为全然如此,回想我在童年到青少年的时期,在接受近乎专制、独裁的教育下,天天被老师打骂,所受到的委屈、压力才真的是大,但是我们受到的压力越大,却是越健康。
现在的青少年可以说要风有风,要雨有雨,怎么会得到忧郁症呢?分析忧郁症的产生,虽然不排除生理因素,但是绝大多数是由于心理不健康,比方多疑、嫉妒、见不得人好、比较、计较、看不开、想不通,乃至自我闭塞、孤僻、偏激、执着等,这些心理的毛病很容易造成精神异常的现象。
也就是说,现代人之所以有忧郁症,不在于压力太大,而是不愿接受压力挑战,禁不起各项考验,尤其希望一夕成名,一旦欲求不遂,就自我闭塞,甚至忿忿不平、愤世嫉俗等,这些都是造成忧郁症的因素。
总说忧郁症产生的原因,跟现代人普遍生活富裕,日子过得太平顺,平时没有受过困难、挫折的磨练,因此经不起压力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认为现在的父母,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勇于接受困难、挫折等逆境考验的毅力,才能增强他的抗压性。
日本知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有一次他的公司招考高级职员,预定录取十名,结果几千个人前来报名。考试的门槛很高,一关又一关,花了好几天,最后终于录取了十个人。这当中,松下幸之助很早就注意到一个年轻人,觉得他很优秀,但结果这名青年却落选了。松下幸之助心想:「好奇怪,为什么那么优秀的年轻人没有考取呢?」于是他把考试的资料调来一看,发现是分数算错了,原来这位没有被录取的年轻人应该是第二名,由于分数算错才会落榜。松下幸之助赶紧叫人通知那个落榜的年轻人来上班,结果回话说:「那个人因为落榜,已经上吊自杀了!」大家一听:「唉!真可惜啊!」松下幸之助说:「不可惜,经不起一点压力就要上吊的人,还是早一点死了比较好。」
另外也是一则关于求职的故事。有一家公司招考员工,一位东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前去应考。董事长问他:「你有替爸爸、妈妈擦过澡、捶过背吗?」青年说:「小时候有,长大后就不曾做过了。」董事长说:「好,你今天回去先替他们擦背、捶背,明天再来考试。」青年心想:「爸爸很早就往生了,妈妈每天在外面赚钱给我念书,平时跟妈妈互动不多,现在要我跟她说『我替你擦背』,怎么说得出口呢?」不过年轻人还是很聪明,等到晚上妈妈回家,他就跟母亲说:「妈妈,我替你洗脚。」母亲一听,非常惊讶,问道:「今天怎么突然想到要替我洗脚呢?」青年说:「我求职的公司主管要我先为您服务。」母亲一听,「喔!既然有这个需要,好吧!就让你洗脚吧!」
就在洗脚的时候,年轻人发现母亲的脚上长了好多的硬茧,甚至还有冻伤、龟裂的伤痕,心里非常不忍,这时他忽然体会到:「原来妈妈赚钱供我读书,都是她辛苦用血汗、健康换取得来的啊!」
第二天到公司见了老板,他说:「老板,我今天不是为了求你录取我而来的,我只是来感谢你,因为你昨天叫我回去替父母服务,让我学到人生最大的学问,你为我上了人生最宝贵的一堂课,使我终身受用不尽,这样已经足够了!我已不介意你录不录取我了。」董事长一听,说道:「你已经被录取了,你就来上班吧!」
人不能自私,不要凡事只想到自己,能够敞开心胸,多为别人着想;一个心中有人,而且知恩报恩的人,才不会容易得到忧郁症!因此,当我们看到家人、朋友面临事情想不通、想不开或者孤僻的时候,应该主动协助他融入到大众里。尤其,平时若能为自己制造一些压力来源,勇于接受挑战,就能从中健全自己,让自己不断成长,自能与忧郁绝缘。
--------------------------------------------------------------------------------
四、青年是国家的栋梁,然而现在不少青少年因流连网吧而荒废课业,甚至沉迷网路的虚拟世界,造成人格与价值观的偏差,不但爱慕虚荣、注重吃喝玩乐、生活起居不正常,尤其上网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的案例时有所闻。面对这个问题,家庭、学校、社会似乎都难以防范,甚至束手无策。请问大师,佛教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青少年的问题吗?
答:现在的青少年,有两个状况如果没有处理好,将会影响到他的未来。第一是好奇心,第二是欲望。
好奇心和欲望都是人的本能,不能不随顺发展。但是由于青少年的人生阅历浅,自制能力不够,所以往往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加上不良朋友的引诱,容易误入歧途。例如,因为好奇而抽烟、赌博,甚至吸毒等,尤其现在很多青少年迷恋网吧,沉溺在网路的虚拟世界里,以致荒废学业,引生种种问题,所以身为老师或家长,要能培养小孩子正当的兴趣,以代替他的好奇心与欲望。
四十年前,蒋经国先生在台湾倡导青年救国团,让青年利用寒、暑假的空档参与团康活动,到户外接触大自然,从事正当的育乐活动,当时青少年的问题明显比现在少很多。
除了提倡正当娱乐之外,建立健全的家庭,营造家的温暖,也能把青少年从网吧乃至一些不良场所抢救回来。现在的小孩子教育不好,行为偏差,父母也有责任。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小孩子到寺庙里,见了法师就说:「师父!我捡到十块钱,我要添油香。」法师一看,很亲切的赞美他:「你拾金不昧,真是一个乖孩子!」第二天,他又到寺庙里,告诉法师:「我又捡到十块钱,我还要添油香。」法师说:「你运气真好,又捡到了十块钱,真是太好了。」第三天小孩子又如法炮制,再到寺院添油香。法师觉得奇怪,怎么你运气这么好,每天都能捡到十块钱?小孩这时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钱来,说:「师父!我跟你说实话,其实我家里很有钱,但是我不快乐,因为爸爸妈妈几乎天天吵架,吵了架就骂我,而且骂得很难听,但是我到寺院里来,你都赞美我,说我很乖、很好,你讲的话很好听,所以我来添油香,就是为了要听你讲好话。」
人活在世上,最大的欲望就是希望过幸福快乐的生活,但是有很多家庭因为父母不和,或者管教不当,让儿女在家庭里得不到快乐,所以就会往外发展,希望从外面寻找刺激,获得快乐。
尤其,一般年轻人一心追求的,大多以爱情为重。只是爱情往往是无常变化的,万一情海生波,一时经不起,很容易就被情感打倒,有的消极颓唐,自暴自弃,甚至闹自杀。我曾经遇到一个年轻人,失恋后准备跳水自杀,我把他救起来以后就问他:「为什么要自杀?」他说:「就是失恋啊!」我说:「天上的星星千万颗,地上的人儿比星多!你真傻瓜,为什么自杀只为她一个呢?」每一个人都有父母、兄弟、朋友,为什么只为一个人自杀呢?所以年轻人有时会钻牛角尖,做父母或老师的,应该给予养成教育,在他们童年乃至少年时期,就要预备这方面的知识,要知道事情随时会有变化,「无常」随时可能发生。
另外,有的年轻人希望有钱,可是有钱也可能会被骗、被抢;有的人想要有名,可是有名的人,爬得高也跌得重!所以,世间所谓「五欲」:财、色、名、食、睡,这里面的快乐与痛苦,究竟何者为多?实在难有定论!不过能够肯定的是,以有限的物质,想要满足人类无穷的欲望,这是不可能的。
二十年前,中国大陆人人都梦想能有一部脚踏车,但是改革开放以后,脚踏车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又希望能有摩托车;有了摩托车,又希望能有小汽车;有了汽车,就满足了吗?没有。看到人家的进口车,心想如果我也有一部就好了!当你拥有了进口车,真的就会快乐吗?还是不快乐,因为「我还没坐飞机」呢!所以,人生在物质上追求快乐,永远不能满足。我觉得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知足、明理、懂因果,当有则有、当无则无,不要做无谓的妄求。
在佛教有所谓的「八正道」,主张人要有正常的经济、正当的职业、正见的思想、正命的生活。过去中国的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一般称作「旧道德」,但是「旧道德」能安身立命,所以现代的年轻人可以有新思想,但是为了保身立命,「旧道德」还是很重要。尤其人「宁可正而不足,也不要斜而有余」,所以行走「正道」,才是人生最平坦的道路!
--------------------------------------------------------------------------------
五、刚才大师提到,「环保」也是现代社会问题之一,现在举世经常发生天灾人祸,例如去年(2005)卡翠纳飓风横扫美国的纽奥良,乃至前年南亚地区因海啸造成几十万人死亡等,都引起世界的关注,纷纷加入救灾行列。请问大师,发生这种世界性的大灾难,是否乃人类的共业所造成?自信「人定胜天」的人类有办法防止这类天灾的发生吗?
答:佛教讲,「苦」是人生的实相,所谓:「天堂地狱有时尽,人间苦难无尽期。」你和我不协调,我很苦;金钱、物质、爱情求不到,我很苦;不喜欢的人赶不走,我很苦;身体上有老、病、死,我很苦;心理上有贪瞋、愚痴、邪见,我很苦;社会上的诈欺、拐骗、冤枉、委屈,让我痛苦;人言、是非、利衰、毁誉,给我痛苦;刀兵、战争、***,给我痛苦;自然界的地震、台风、水火等等,让我不安全,很痛苦。
痛苦究竟从哪里来?它是从「我」来的,我欲、我贪、我私,只想到个人,所以有很多的苦。苦,是由「业力」引生而来,也就是我的所做所为如何,所感的果报就有不同,因此要想解决世间上所谓的「三灾八难」,一定要全人类自省、自觉,还要自修。
说到业力,有「共业」,也有「别业」,也就是有自己个别的业,也有大家共同招感的业。例如:卡翠纳飓风横扫美国的纽奥良,这是纽奥良居民的「共业」;但是当中有的人活、有的人死,各人业力有所不同,这就是「别业」。无论什么样的灾情发生,该死的没死、不该死的死了,这都与业力有关系。
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业力是「自作自受」,没有人能代替我们受报。有一个小孩子正要写作业,母亲对他说:「你去睡觉,妈妈替你做。」「你去看电视,妈妈来替你写字!」有一次,小孩子不小心被刀子割破了手,大喊:「好痛喔!好痛喔!妈妈,请你代我痛一下嘛!」有很多事情是别人不能代替的。所以「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在佛教里有一部《普门品》,记述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精神。里面说到「救三毒」,也就是观世音菩萨可以解除你内心的贪、瞋、痴三毒;能「救七难」,即:火难、水难、盗难、风难、鬼难、囚难等。观世音菩萨也能满足人「求男得男、求女得女」的愿望;甚至观世音菩萨能变现各种不同身分来度化你。
举个例子,若人陷入大火,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火不能烧;遇到风灾,风不能吹。真是这样神奇吗?我们点个火,把手摆到火上烧,然后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火烧不烧?会烧死啊!那怎么说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火就不能烧呢?有些事情不能单从事相上来论,有时候要从理上去做深入了解。
从理上来说,当一个人心头起了仇恨的火、无明的火,想要杀死某一个人、打死某一个人,到了观世音菩萨的面前,合掌称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这时心理不但不会有「杀死他」、「打死他」的念头,反而会想:「算了吧!算了吧!」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力。你称念观世音菩萨,无明火自然会息灭,无明风也会自然停息,所以诸佛菩萨或者其他宗教的灵感,都含有一些理论和意义在。不过,我们遇到什么灾难,除了他力的救助,还是要靠自力,所谓求人不如求己,自助才有人助!
总之,世间上的灾难是一定有的,然而有福德的人自然会消灾免难;有了灾难,寄望别人或是祈求神明,都不一定有用。甚至事后救灾,不如事前防范,所以只要自己行善积德,培植福德因缘,善因自然会有善果。
--------------------------------------------------------------------------------
六、宗教旨在引导人类追求真善美的生活,然而有一些宗教彼此互相对立,经常引发冲突,造成部分社会人士对宗教产生反感,甚至有人倡言「人类不需要宗教」。请问大师对此有何看法?
答: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宗教,都不是宗教自己本身想要怎样就怎样,而是各种不同的人会需要不同的宗教。
宗教信仰是发乎自然、出乎本性的精神力;宗教的发展,也是随着民智的开展与人生的需要而有不同的进程。例如,过去民智未开的时候,人们对大自然不了解,遇到刮风,就认为有风神;下雨了,有雨神;闪电了,有电神;乃至有山神、海神……等,由于对自然界的不了解,因而产生敬畏自然的「自然宗教」。
随着民智渐开,英雄人物不断出现,于是崇拜自然的宗教就渐渐进化为崇拜英雄的宗教。譬如,关云长赤胆忠义、岳武穆尽忠报国,值得人们效法学习,因此大家就把他们奉为神明来崇拜。
之后,人类的思想再开展下去,慢慢发觉到不能只是个人的崇拜,而要信仰真理,所以有了「真理的宗教」。所谓「真理」,一定要合乎宇宙人生的定律,比方要有普遍性、平等性、本来性、永恒性,也就是要普世所共同认定,而且合乎自然的法则,这才是真理,而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宗教的产生是基于人的需要,因此尽管有人说:「我什么宗教都不信!」但是当他遇到重病、苦难、挫折、失意,一时找不到救援的时候,总会脱口而出:「佛祖呀、神明呀、上帝呀,你来救我啊!」可见他还是需要宗教。可以说,人只要有生死问题,便离开不了宗教,宗教的重要,在于能领导生命的大方向,能将生命之流的过去、现在、未来衔接,所以人人都应该有宗教信仰,有信仰生命才有规范与目标。
宗教的发展,有其合乎人性需要的必然性,但是也衍生出一些现代的社会问题,例如邪教的出现,如多年前美国的「大卫教派」,自称上帝,能在死后三天复活,造成八十多名的教徒被活活烧死;日本的「奥姆真理教」,教主麻原以基督自居,要求教徒膜拜他的肖像,花数十万的日币买他的洗澡水,谓之「神水」,藉此加强功力,由于麻原的心理扭曲,最后造成五千多人死伤的东京地铁毒气事件。
因此,信仰最怕「邪信」,若要邪信,不如「不信」。但是不信也不好,不信不如「迷信」,不信任何宗教,对于生从何处来,死归何处去,完全不想探讨,人生犹如无根的浮萍;比起有些人虽然迷信,但他信得很虔诚,凭着一片纯真的心,对于防非止恶也能产生很大的功效。
当然,迷信也不究竟,最好、最高尚的信仰就是「正信」,能够信仰于史有据、道德高尚、戒行清净、正法圆满、智慧超然的正信宗教,才能帮助我们升华人格,解脱烦恼。
信仰除了有正邪的问题之外,有时宗教本身也会因为教派不同,而有互相内斗的问题。就如政治人物,为了实现理想,当别人与我的目标、理念不同,尤其彼此利益冲突时,自然就会有政争,这就是「我执」作祟;因为我的「执着」而互相排斥,有人说这是「宗教的排他性」。
其实,我觉得一个好的宗教只有包容性,没有排他性。因为每个宗教信仰的对象或有不同,但是不管是信仰天主、上帝、阿拉、佛陀,乃至地方性的各种神祇等,其实都是信者自己心中所规画出来的「本尊」,名称虽有不同,意义却是一样。
由于各人心中各有本尊,所以不管耶稣、穆罕默德、孔子、上帝、关公,认定就好,不要互相排斥,也不要以自己心中的本尊去要求别人,所以大家要和平共存,你信你的耶稣,我信我的佛陀,各信各的。就如世间的学问,有人喜欢医学,有人喜欢哲学,有人喜欢数学、科学、文学等;学科很多,各有所爱,何必要互相排斥呢?
再说,宗教一向倡导世界和平,如果宗教徒彼此互相内斗、互相排斥,自己都没有和平,世界怎么能和平呢?所以宗教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包容,才不会失去宗教追求真善美的本质。
总之,人是宗教的动物,除了物质的需求之外,还要有精神的、心灵的、艺术的、信仰的生活等等需求。尤其人一定要有宗教信仰,因为有信仰,人生才有目标,心中才有主。因此,不管在家庭或学校里,父母、老师都应该灌输孩子正当的信仰观念,免得长大后因为对宗教没有正确的认识而乱信。
--------------------------------------------------------------------------------
七、从历史上看,流行病对人类造成的伤亡极为惨重,例如瘟疫,乃至SARS、禽流感等,都曾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尤其现在的爱滋病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的黑死病,是世纪的公敌。请问大师,佛教对各种流行病的看法如何?有什么办法可以防范吗?
答:天灾人祸,在历史的长河里经常发生;尤其瘟疫的流行,翻开历史的长卷,更是时有记载。其中较为严重的,例如,一三四八年到一三五一年,欧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于鼠疫;一八三二年,伦敦万余人感染霍乱,半数死亡;一九一八年,一种新型的流行性感冒几乎传遍全球,世界人口一半以上受到袭击,死亡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于炮火的人数还多。乃至2003年的SARS流行,一时举世人心惶惶,尤其现在的爱滋病之传染,更是让人「闻滋色变」。传染病的流行,可以说比起洪水猛兽更为可怕。
自古以来,中国人一向有「敬天畏神」的观念,尤其要求身居高位的人,要修德、修身,自我省悟;要养廉、养众,利益群生。但是一旦遇到全民失去良知美德,那么瘟疫的流行、洪水的泛滥、蝗虫的肆虐、山石的流变等,世间种种奇异的现象就会接踵而至,不断发生。
瘟疫等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对有情世界来说,就是苦空无常的写照,同时也印证佛教所说共业与不共业的问题。人生在世,不管幸与不幸,都是自己的业力造作所成,也就是佛教所说的「业」。
业,就是人的行为,包括身、口、意的造作。从古到今,由于众生杀业的造作,瘟疫就会悄悄跟进。当然,这当中也有个别的善男善女,行持修善,也会挽救灾变,使之减少。如《观音经》所说:一切贪瞋愚痴,自有定数;一切慈悲喜舍,自会功不唐捐。
所以,当2003年SARS流行时,我曾经发表一篇「为SARS疫情祈愿」,说明SARS的流行,如果仅止于某一人、某一行政机构的应变、努力,都缓不济急;只有唤起全体人民的觉醒,大家共体时艰,人人修德净心,改善社会风气,净化全民人心,才能转化共业。
其实,不管SARS或是各种瘟疫的流行,都是人类的共业,要靠全民净化身心来改善。因此,要想杜绝各种流行病的发生,重要武器就是净化身心,只要人人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内心有了善的力量,即能消除恶业,只要人人心中有佛法的慈悲智慧,自能得到好的果报,这就是所谓「有光明就能去除黑暗,有佛法就能求得平安」,所以消灾、消业比祈福重要。
总说,很多天灾都是源于人祸,乃至人的贪瞋愚昧也是可怕的流行病,所以能够借助宗教信仰,以及伦理道德的倡导,先从人「正常」做起最好。尤其现在被视为可能让人类灭种的爱滋病之传染,虽然患者不一定都是由于行为不检点所致,例如有的护理人员在工作时被感染,或是因为遗传而来,但是不可讳言的,爱滋病的感染,多数是因为不正常的性行为造成。佛教的「五戒」,主要就是对治人的不正常;如果人人都能持守戒律,相信必能杜绝爱滋病、SARS,以及各种瘟疫等流行病的传染。
--------------------------------------------------------------------------------
八、「器官移植」是近代医学科技造福人类的一大突破,捐赠器官在欧美国家也早就蔚成风气,但在东方,尤其是中国人一向有保全全尸及死后八小时不能动的老旧观念,因此器官捐赠尚不能普遍的推行。请问大师对此有何看法?在这些旧有的观念下如何推动「器官捐赠」的运动?
答:「器官移植」是近代医学科技的一大成就,「器官捐赠」在佛教看来,是内财的布施,是资源的再利用,是生命的延续,也是同体共生的体现。
佛教认为身体不是「我」的,乃「四大假合」而有,人死后器官都会腐烂败坏,与其弃置无用,不如「废物利用」,在临终前捐赠给他人,遗爱人间。
佛教里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旅人,错过了住宿的旅店,于是在荒郊野外的土地庙歇脚。岂料半夜三更,忽然见一小鬼背着一具死尸进来。旅人大惊:我遇到鬼了!就在此时,又见一个大鬼走来,指着小鬼说:「你怎么把我的尸体背来?」小鬼说:「这是我的,怎么可以说是你的!」两鬼争论不休,旅人惊恐觳觫,小鬼一见:「哟,神桌底下还有一人!」当下就把旅人叫出来说:「不要怕,你来为我们做个见证,看看这个死尸究竟是谁的?」旅人心想,看来今日难逃一劫,横竖会死,不如说句真话:「这个尸体是小鬼的!」大鬼一听,大怒,即刻上前把旅人的左手折断,两口、三口吃入肚内。小鬼一看,此人助我,怎可不管?即刻从尸体上扳下左手接上。大鬼仍然生气,再把右手三口、两口吃完,小鬼又将死尸的右手接回旅人的身上。总之,大鬼吃了旅人的手,小鬼就从尸体接回手;大鬼吃了旅人的脚,小鬼就从尸体接回脚。一阵恶作剧之后,二鬼呼啸而去,留下旅人茫然自问:「我是谁?」
这是佛经中的一则寓言故事,主旨虽然是在阐述「四大本空,五蕴非我」,但是故事的情节不就是今日的器官移植吗?
器官移植让许多生命垂危的人,得以延续躯体生命;也让捐赠者的慈悲精神得以传世。
根据报载,美国前总统老布希夫妇早就立下遗嘱,愿意在逝世后,将身上任何器官捐作科学实验之用。在佛光山,也有不少弟子随我立下捐赠器官的遗嘱。捐赠器官,不仅能带给别人生机,也是自我生命的延续。试想,当你捐出一个眼角膜,就能把光明带给别人;当你捐他一个心脏,就能给他生命的动力;当你捐赠骨髓,就是把生命之流,流入他人的生命之中。所以,器官捐赠可以让生命的价值得以再延续,是非常有意义的。
然而,中国人向来有「全尸」的观念,甚至认为人往生后八小时内不能触碰、移动,否则痛苦难耐,若瞋心生起,恐怕堕入恶道,因此「器官捐赠」的活动一直很难普遍被接受。
其实,一个人如果生前就发慈悲心,立菩提愿,希望遗爱在人间,那么愿力胜过一切,摘除器官时应该不会感到痛苦;纵有痛苦,「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正是菩萨道的实践。
至于人死要保持「全尸」的看法,其实人生在世都有缺陷,何必要求死后一定要「全尸」呢?佛经里记载,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时,就有「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的义行,可见佛教并未标榜「全尸」的观念;相反的,能够全心喜舍,全愿助人,这才是佛教所提倡的真理。
所以,只要有愿心,人人都可捐赠器官。器官捐赠打破了人我的界限,破除了全尸的迷信,实践了慈悲的胸怀,体现了同体共生的生命;透过器官移植,可以让我们把慈悲、爱心,无限的延续、流传。因此,我赞成器官捐赠,因为与其让身体被虫蛀、腐烂,不如将有用的器官加以移植,让别人的生命能够再延续。
--------------------------------------------------------------------------------
九、现代人对婚姻的态度日趋开放,「结婚」已不再是人生必然的选择,所以有很多「不婚族」乐于当单身贵族,也有人以「同居」来试婚,请问大师对不婚或同居有何看法?
答:家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婚姻则是组织家庭的基础。一对成年男女,经过正常而公开的结婚仪式,彼此结为夫妻,从此展开家庭生活,这是人伦之始。
所以,结婚是人生的大事,过去中国人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视为理所当然的事。但是随着民风日趋开放,以及女权日渐抬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人不但离婚率愈来愈高,甚至有些人抱持「单身主义」,有愈来愈多的「不婚族」乐于当个单身贵族。
不过,有些年轻人其实也想迈向结婚这条路,只是又怕婚姻出现问题,不知道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所以先行「试婚」、「同居」。这种作法显示自己对婚姻没有信心,由于一开始就对婚姻失去信心,接下来在两人的共同生活中,一旦遇到问题,很容易就会选择逃避、放弃,无法真正负起责任,因此衍生很多的后遗症,这种把婚姻当儿戏的心态实在不足取。
例如,同居之后如果有了孩子,万一不适合,还要分开吗?这是不能的,一旦有了下一代,双方就要负起责任,所以结婚一开始就要想到责任问题,要对结婚有信心,要想办法建立一个健全的家庭,否则就不要轻易尝试。
在「一夫一妻」制的正常家庭里,夫妻是家庭的两大支柱,但是现代社会也有很多「双薪」家庭,夫妻分居两地,可能一个在台湾,一个在大陆,或是一个在台北,一个在高雄。对于夫妻分居的情形,这是不得已的情况下,短时期还可以,如果长期如此,何必要结婚呢?既然结婚,彼此都要履行组成家庭的义务,尽家庭的责任,否则日子久了,对于维系感情真的是一大考验。
很多人在谈恋爱时,对结婚怀着很美的憧憬;结婚应该是组织幸福家庭的开始,但是也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事实上,结婚后夫妻要怎么样共同生活,如何才能维持爱情不会消失?的确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有一个青年结婚后,逢人就说:结婚真好,有个家庭真是幸福,因为每天下班回家,门一打开,太太就拿拖鞋给他穿;进了屋子,小狗就围着他汪汪叫,他觉得有个家,人生真是幸福无比。
一年以后,青年逢人就说结婚很苦,结婚不好。因为现在回到家里,打开门不是太太替他拿拖鞋,而是小狗衔着拖鞋给他穿;进到屋子里,不是小狗围着他汪汪叫,而是太太围着他汪汪叫,嫌他没有升官发财,怪他每个月的薪水不够生活开支等,真是苦不堪言。
旁边有一个老师听到,他说:「青年朋友,听了你的话,我觉得你应该继续欢喜才对,因为你现在回家,虽然没有太太拿拖鞋给你穿,有小狗衔拖鞋给你,一样有拖鞋穿嘛!进了屋子里,小狗没有围着你汪汪叫,太太围着你汪汪叫,一样有汪汪叫嘛!」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我们要求外境永远不变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自己的心不能变。回想当初结婚时,彼此互相体贴、信任、了解的心,这颗心要保持到婚后,要让他更加的散发爱的光辉,所以结婚不是走进坟墓,结婚就如同一朵花,要用心施肥、灌溉,让花朵开放得更加芬芳美丽,这不是一个人的责任,需要两个人共同来营造,因为结婚之后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不仅是两个人要磨合,还要面对很多现实的问题。
例如,结婚之后要侍奉的不是一对父母,而是两对父母;结婚是两个家庭的延伸,不只夫妻相处要互相尊重、体谅、包容,尤其婆媳之间,乃至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如果都能「待人好」,并且奉行「你对我错,你大我小,你有我无,你乐我苦」的处世哲学,则不管一家也好,两家也好,必能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人就怕自私,如果凡事只想到自己,无视于他人的存在,如此即便是再恩爱的夫妻,日久感情也会变质,再好的人也难以相处下去,所以夫妻的感情要建立在相互尊重之上。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相敬相爱的婚姻才能维持长久;如果只顾自己耍大牌,经常坚持「我要怎么样」,完全不去体谅对方的感受,那么婚姻就可能会亮起了红灯。
--------------------------------------------------------------------------------
十、有人认为治乱世要用重典,但现在有许多的国家,包括台湾的部分人士都主张废除「死刑」,请问大师对这两种主张有何看法?
答:过去我主张***、贪污犯等,罪不及死,可以免除死刑;但是如果杀人犯,杀了人自己却可以免于一死,似乎不合因果。不过现在我又有不一样的想法,我觉得即使是杀人犯,也不一定要判他死刑,有时候他杀了人,自己受到良心的谴责,生不如死,反而比让他死了一了百了的处罚更难堪。
基本上,这个社会需要靠法律来维持秩序,但是道德良知、因果观念,对社会的安定还是很重要。日本有一位楠正成将军,因受冤枉被判死刑,受刑后在他的衣服上留有五个字:「非、理、法、权、天」。意思是告诉我们,无理不能胜过理,理不能胜过法,法不能胜过权,有权力的人可以改变法律,但是权却无法胜过天,天就是因果的法则。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所谓「如是因,招感如是果」,造因不受果报,这是不对的,因此对于社会上有些人主张废除死刑,死刑一概废止,未必是好;但是如果动不动就杀杀杀,也不能解决问题。基本上,只要不是伤害到别人的生命,例如有些国家贪污罪也要判处死刑,我认为贪污有罪,但罪不及死,可以用别的方法,例如改以「终身监禁」来代替死刑等等。不过对于有些人权团体,质疑一个人没有权利去剥夺另外一个人的生命,因此主张废除死刑,也是值得商榷。
多年来我一直有个愿心,希望到监狱中与死刑犯谈话,不是短暂的会晤,而是长谈。让死刑犯对自己一生的过程有个检讨的机会,并对未来的生命抱持希望与信心,让他们能够死得很安心,同时将忏悔经过记录成书,将来对社会教化必定是很好的教材。
一个社会要长治久安,不能只靠法律的制裁,法律的制裁虽然能恫吓于一时,却不能杜绝犯罪于永远;唯有持守佛教的戒律,体现慈心不犯、以法摄众、以律自制、因果不爽、忏悔清净等教义,才能确实改善社会风气。因此,有人主张「乱世用重典」,但严刑重罚只能收一时治标之效,正本清源,应该宣扬因缘果报的观念,才是治本之道。
总而言之,死刑是不得已的手段,一个人犯了罪,当然可以用种种的处罚来代替死刑;但是废除死刑,在因果法则上要怎样来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过,有关单位对判决死刑要很慎重,如果案情的真相没有办法完全厘清之前,还是应该枪下留人。
--------------------------------------------------------------------------------
十一、大师一向很重视教育,并且主张老师对学生要有爱心,应该「以鼓励代替责备」、「以赞美代替呵斥」,但是有些顽劣不受教的学生,老师在无法可施的情况下,不得不施以「体罚」,不知大师对此有何看法?
答:教育是人类传递和开展文明的方法,人要受教育,不管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甚至不只是传递学问的知识教育,还有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生活教育等;受教育才能知书达礼,因此每个人都有接受国民教育的义务与权利,父母、师长也都有施以儿女、学生教育的责任与义务。
教育要宽严适度,恩威并济,就如一般寺庙,才到山门口,迎面就有一位胖胖的、笑咪咪的弥勒佛,用慈悲的笑容接受你;弥勒佛身后,常可看到一位威武凛然,手执金刚降魔杵的将军,就是韦陀天将。意思是说:佛教是用大慈悲摄受你,尽量给你欢喜,给你满足;但是,如果依然冥顽不化,只得用力量来度化你。这就等于一个家庭里,儿女需要父亲严格的教育,也需要母亲慈爱的照顾;严的折服,慈的摄受,同样重要。所以《禅林宝训》有一句话:「姁之妪之,春夏所以生育也;霜之雪之,秋冬所以成熟也。」也就是说:春风夏雨,可以使万物生育;秋天的霜,冬天的雪,也可以助长万物成熟。
世间的一切,从自然界乃至家庭的教育,都需要爱的摄受与力的折服,因此父母、师长对下一代的教育不能溺爱,但也不能让他受到伤害,尤其管教时要维持其尊严,不能动不动就施予体罚。虽然适度的体罚,有时也能收到一些教导的效果,但是严格说起来,只有不懂教学法的人,才会以体罚做为教学手段。所以理想的教育应该以鼓励代替责备,以赞美代替批评,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积极的成长,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下一代。
过去,在佛学院,有的纠察老师罚犯错的学生去拜佛,学生正好趁此机会拜佛修行;我则罚犯错的学生不准拜佛,为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惭愧心与荣誉感。
人要有荣誉感,有了荣誉感,自然能自动自发的向上、向善。我个人一直深感,一味的打骂教育,只有使学生更畏惧、退缩。因此,对于功课不好的学生,要依根机加以辅导;性格顽劣的学童,更要施予爱的教育,没有人是用打或骂而变聪明的。尤其有的老师处理问题,在事情还没有完全明白究理时就施加处分,甚至集体处罚,这都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所以我认为处罚学生的方法要慎思,不能伤害他的自尊,要用鼓励的方式使其向上,能够「爱的摄受」与「力的折服」相辅相成,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法。
--------------------------------------------------------------------------------
十二、现代社会风气日益败坏,道德观念日渐薄弱,诚所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尤其部分媒体缺乏专业素养,罔顾职业道德,不但报导不实、不公,而且煽情暴力,甚至只有立场、没有是非等,无形中都在引导社会向下沉沦。请问大师,如何才能重建社会的道德、秩序,如何才能唤起大众的良知、勇气,共同伸张正义、彰显公理,使社会风气获得端正,民风重回淳朴呢?
答:平时我们讲环保,不只是环境要保护,其实心灵的环保、语言的环保、行为的环保等都很重要,尤其媒体更需要重视语言文字的环保。
照理说,在一个文明进步的国家里,媒体应该是扮演着传播文化、提升人性,肩负着净化社会、引导大众追求真善美的角色与使命,但是诚如刚才所说,现在的媒体反而使社会向下沉沦。原因是有些媒体只为抢头条,提高收视率,不顾职业道德,无所不用其极的揭人隐私,挖人疮疤,造成当事人二度伤害。甚至未经查证的爆料新闻满天飞,不但报导的内容不实,而且立场不够超然、客观,有失公允。尤其有的媒体专门报坏不报好,甚至充斥着八卦、桃色、煽情的文字,让人每天打开电视,翻开报纸,都是一些杀盗邪淫、杀人放火的消息与画面。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灵怎么会宁静呢?
有感于媒体报导不当,不但污染了阅听大众的思想、心灵,造成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沦丧,甚至眼看着世风日下,社会治安日益败坏,所以我曾经在一次对媒体记者讲话时说:「口中有德可以救自己,笔下有德可以救社会。」并且率先在二○○二年九月,由《人间福报》与「人间卫视」共同发起「媒体环保日、身心零污染」的活动,呼吁媒体奉行「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的三好运动,及「不色情、不暴力、不扭曲」的三不运动,希望唤起媒体自律,还给阅听人一个干净的社会。
乃至为了发挥佛教净化人心、改善社会风气的功能,早在一九九二年国际佛光会成立之后,就不断举办各种大型的「净化人心」社会运动,诸如「净化人心七诫运动」,透过七诫宣言、街头签名、校园辅导,以推行「诫毒品、诫暴力、诫贪污、诫酗酒、诫色情、诫赌博、诫恶口」为目标,期能净化人心,建立祥和社会。
此外,也曾联合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举办「把心找回来」的公益活动,尤其一九九七年举办的「慈悲爱心人列车心灵净化之旅」活动,平时以街头布教方式,在台湾各乡镇巡回宣导「心灵净化、道德重整、找回良知、安定社会」之宗旨,并于一个月后,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大会师,共有八万名慈悲爱心人及数十个友教、异教团体共襄盛举,大家以实际行动发挥慈悲爱心,并且推己及人,期能蔚成社会善良风气。
其实,要解决社会的问题,除了透过宗教导人为善的力量以外,加强社会教育,重视职业道德,伸张正义公理,提升公权力量等等,都是刻不容缓的事。当然,能够唤起每一个人的自觉、自省,更是重要。
所有的问题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前世的业力(先天)。此生前很多世前累积的恶业,在今生遇缘引爆了。就如满身炸药,又常常抽烟和烤火,最后爆炸了。所以一定要持戒,努力断恶,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林清玄大师写了一篇《沉香茶》,文字不到一千,却让我读了如大师喝沉香茶般久久回味。掩书静思仍意犹未尽,拿出保存了十几年的一把雕花檀香扇,轻拂轻煽,檀香气味淡淡的扑
沉香知识时间:2025-01-11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太虚大师的教导与当今佛学院教育—— 惟贤长老生前对重庆佛学院师生的最后开示【按】 2012年9月19日,受重庆佛学院领导委托,佛学院佛照法师、开智法师、延定法师、照仁法师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3
太虚大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释惟贤我于上世纪一九三六年至一九四一年在太虚大师创办的重庆汉藏教理院读书,亲自接受了大师的教育。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又曲开县赴重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一位童子说:“之前,听说至诚念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如果一个人他业障深重,肯念佛,这还是不可能消罪灭愆的吗?”请问为什么不是念自己的名字来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1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1、 现世因果与宿世因果互为助缘形成六根残缺等问题ㄧ个佛弟子,能够生生世世不失人身,『生而不残』,是成佛道上必备的行道资粮。而要获得尽未来际在菩萨道上,『生而不残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3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圆瑛大师文集—杂感圆瑛大师著洪启嵩、黄启霖主编世界提倡素食会十周纪念宁波佛教分部成立七周感言印光大师生西一周年感言印光大师西归二周年纪念印光大师往生三周年纪念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戊二 列上首名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此乃释疑。前说身、心、生、死,由于无明;又说无明本空,何以而有生死?故释之曰:一切众生,于圆觉本无生灭之中,妄见有生有灭,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集团的恶止善行昔圣天对异道庶民立论曰:吾教以恶止善行为宗。而异道论敌无以难之。夫此岂御人以口哉?以人群事实所须,要不外此,诚凡下凡愚所共喻,圣中圣智所莫逾者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佛学的现实论──十九年十一月在四川大学外国文学院讲──一近代两大思潮之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二现实主义为近代思想主潮三佛学现实论与现实主义之异同四佛学之现实论五现实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评道德学社丛书喧喧然耳道德学社、同善社之名久矣。同善社唯以延年却病诱人,以传其守窍──祇是守鼻梁尖、磕几百个头,别无他得──静坐之术,驾言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之禅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自造──十四年十二月在苏州自造寺讲──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人民种族之庞杂,学术思想之纷歧,实不可一概而论!故今抽绎讲述数项于下,以窥一斑。一、有一类知识活泼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菩萨行与新生活运动──二十九年四月在星洲中正中学讲──中国平常人的观念,以为菩萨就是偶像的代名词,其实偶像很多不是菩苈,菩萨也不一定有偶像;立像不过表示恭敬的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谈中印古代关系之偶感中印学会、国联同志会、国民外交协会,在中央图书馆欢迎新近返国之文化教育访印团顾一樵、吴俊升、吴文藻,沈宗濂氏,朱骝先氏主席。邀顾、吴、沈四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鉴古叹今论者说明之亡于流寇与满州,实由于朝野上下之腐败招之:官府坏于胥吏;地方坏于乡绅;兵不教练而肆抢;将无学术而欺诈;贪鄙奢淫者,相望于社会;所谓清流名士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从中国的一般教育说到僧教育中国的教育较之日本及欧、美诸国,固然不普及而且低下得很,有急须推广开去和提高起来的需要。但若照二三十年来的教育样子继续办下去的话,不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斋余法语一今天这个聚餐会,是就这饭食之食,而成聚会之会,要知饭食之法相,为众缘所生,唯识所现,自性本空,本不生灭的──自性即真实性,普遍平等,本无差别──,今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反侵略要有坚强力量──三十年一月作──从民国二十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开始侵略以来,引起侵略国各种侵略行动,到去年可算已达到了侵略的最高潮;一如今年,转为侵略热焰的逐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戊四 阿难问增益己一 佛问信不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此为消灾周中第四,世尊与阿难互相问答以增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三 灭妒碍罪得解脱益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五 得戒清净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前二愿明慧与定,此明得戒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二 指陈效益庚一 获福益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此获福文略,下免难文稍广。由前建立药师七佛道场,七日七夜,斋戒沐浴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楞伽经义记(卷第一)太虚大师讲述十四年夏在宁波天童寺讲释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释题一 释经题甲 出题名1 别题(一) 出今本今所讲之四卷本,为藏中现存三译之最古者,乃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民国二年(1913年),北京法源寺住持道阶法师做佛诞纪念会,以释迦佛像为徽章,去参加纪念会的人都佩戴一枚。这是国内第一次以佛像做徽章。事后道阶法师来普陀山,送给印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老子说:天道无亲,唯亲善人。一般人对这句话很难理解,现在我们用养育孩子来做比喻。很多人去堕胎,有个原因,怕养不起孩子。养一个孩子都很累,更何况再来一个。我们潜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前两年,一位同事出了一次轻微车祸,摔倒后昏迷了一会儿。被送到医院后,两天花了五、六千元,还什么名目都没有。后来拿了片子出来,医院说是颅骨骨折,需要植入人造颅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2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答净土四十八问[明]莲池大师 著答四十八问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