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欲界定先要坐禅,在坐禅的过程中,依据心态的不同分几个步骤,就是入禅定之前的四种状态、四个步骤:
第一个叫粗心住。粗心,就是心比较粗。粗到连自己在想什么都不知道。粗心住的关键是在住上,心能停留在一个境上。我们平常的粗心是住不了的,念头像洪水一样冲过来,不由自主地随着环境,业力去流转。生生世世都如此。我们刚开始学习打坐,心很散乱,越坐杂念越多,身体还坐得腰酸背痛,歪来歪去,无法安定。这是我们平日里身体习惯于放逸的结果。什么叫放逸?我们生活在现代大都市里,生活节奏很快,哪天跑到大自然里,看见天空和草地,放开身心满地打滚,这就叫放逸。
我们平常的心就是这样放逸,感觉哪里好,心就粘在哪里:有件衣服很漂亮,有个地方很好玩,就赶紧凑过去。这颗放逸的心散乱惯了就很难控制。
有些人的身体不会歪斜,是因为他用精神去控制,用心去造作,把身体矫正,刚开始坐禅的人都可能这样。没有谁一开始就坐得很端正,都是让自己刻意去端正。师父说:腰要正,胸不能挺,手要结印不能动,腿痛了也不能放下来。于是他强制自己,用数息观、不净观、慈悲观等方法,让心定下来,有个地方可以专注。
我们的心总是要抓住一些东西才感觉塌实,否则会失落、无聊。其实,没有东西的心是最清净、开阔的,可我们总喜欢往清净心里边装满东西,让自己无事瞎忙乎。佛陀告诉我们这些禅修的方法,就是让我们学会心的专注、空灵,并由此调节身心,呼吸也会渐渐的顺畅,心念也会越来越微细,这种定就叫粗心住。
粗心住的特点是什么?进入粗心住以后,杂念是减少了,但杂念少并不等于是定,只是不再胡思乱想,心念还在六根门头跑来跑去。一般人专注地坐了几天就会有这个感觉:强制自己的念头,几下子还可以,但是一会儿就开始跑掉,然后把心收回来,再强制,再收回,再强制,在周而复始的强制过程中,终于感受到可以定上一会儿了,这个定上一会儿,就是粗心住。如果连这个感觉都没有,那你粗心住还没有。
粗心住的境界就是三句话:第一,用精神意志去控制、矫正自己的身心,用心去造作,让自己身体坐的端正。第二,要有一个方法,不净观或其它方法,让心有所专注。第三,在身体矫正、心有所专注的基础上,感受到自己终于定了一会儿。这个定就是粗心住。用意识去专注,这样的定,每个人可能都有。坐禅的人更会有这样的感受。这是最肤浅、最初步的。
平常我们的心都是处于散乱的状态,很少去控制它。一般人谁愿意去控制自己的身体?除非在某个特定的环境里,因环境的需要才会让自己的身体有一个特定的表现,比如宴会或什么集会。你们看天安门广场站岗的士兵,练习的时候要站十二个小时不能动,十二个小时的专注,这样的定力,如果修行人有这种精神,没有一个不得禅定。
粗心住有受用以后,感觉自己定下来了,这个感受很重要,就是刚才说的三个标准。如果没有身心稳定的感受,那就不是粗心住,身心停在那里,感受不到那种定,那也不叫住。只有心定下来了,哪怕一分钟或者两分钟,这一、二分钟就是粗心住。
有了这个住以后,我们就知道:住的感觉是不错的。平常我们住不住,就要进一步努力去实现这个住,然后慢慢就会习惯这种身心稳定的状态。有些人坐禅习惯了,一坐下来就喜欢盘腿,纹丝不动,有很多居士就是这样。当我们习惯了这种稳定的身体姿势以后,再慢慢引导到第二个细心住
第二个叫细心住,细心住的心念是很微细的,身体不必用心调正,自动平衡。习惯了这样一种身体的状态,坐久也不疲倦,这就是所谓的持身法,佛经里经常要讲到的。有一个三昧叫持身三昧,就是一坐下来,身体就停止在某一个状态里,不用力气也不会倒下。特别是有些修密宗的人结手印,手印举起来要费力气的,结果入定了以后,想放下也放不下,有一股气像冰冻一样把你整个冻住,但又没有僵硬的感觉,非常自然,非常舒服,很自然地就与定相应。心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如果感觉愉快、心甘情愿,一切疲劳都会消解。如果感受不到那种愉快,打坐半小时、一小时以后就会觉得很疲倦,好像在完成作业,那是没有进入粗心住。
从粗心住进入细心住的时候,身体就会自动调整,而且坐久不累。如果继续坐禅,就能进入真正欲界的禅定。前面两种叫住,不叫定。因为它是不稳定的、暂时性的、机遇性的。所谓机遇性,就是不能把握自己的心什么时候粗心住,什么时候细心住,只有功夫越来越精细的时候,它偶然出现让你感受一下,接下来会不会再出现就没有把握,如果是定就可以把握。今天进入禅定,明天想继续,就可以从这条路继续进入。
粗心住和细心住,是从散乱心进入到禅定之间的一个心的调试过程,这个过程是让我们的心变得调和、听话、没有菱角。然后慢慢习惯于这种身心的宁静。(有此细心住的经验以后自然说话也和谐自然,无有棱角,本本)可是我们的心却有一个怪现象:一方面希望自己宁静、智慧、明亮,对事物了如指掌,能静静的感受生命的存在,而事实上浮躁的心又不习惯于这种宁静。所以就需要粗心和细心这两种方法、两个阶段慢慢调整自己,去习惯这种宁静安住的生命状态。
粗心住和细心住三个方法最根本的区别:第一粗心住是用意识刻意让身心停留在某一个状态,细心住不用刻意就能把身体自然坐得端正,这是身体上的一个标准。第二在用心方面,粗心住一定要依靠一个方法,并用心专注于这个方法,比如数息、念佛,一定要抓住一个方法,让自己的心定下来。而细心住不刻意于方法,自然而然念佛、坐禅、呼吸,没有太大的分别心,心念细下来之后,任何一个方法都能安住,因为心已经变得听话了。第三,粗心住的感觉是住在这里,但快乐的感觉不明显,只是让心终于定了一下,而细心住能够感觉到住的欢喜,微细的、隐约的感觉到生命有一种快乐和法喜生起来了,这三点是粗心和细心的区别。
有了细心住以后,进入欲界定就成为必然。细心住所生起的一种法喜,与平常生活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生活中我们总是追求外在的物质快乐,吃和穿的快乐、游山玩水的快乐、长得漂亮的优越感,好像都是一种快乐。但跟细心住相比,相差太远了。细心住的快乐是从外到内、从粗到细,快乐到心里去的。有了这个鲜明的对比,我们会生起一种真正的善法欲,希望身心能够回归到最根本或者最原始的宁静状态。欲、念、进、慧、定五法的力量,这时候就会起一种作用,并希望这种作用能够使禅定更加深入、快乐、微细。通过这些努力就可以进入真正欲界的禅定--欲界定。
第三个叫欲界定。粗心住的状态是要用心将妄念捉回来,进入欲界定后,心非常的安详,心念也不必加以控制,妄念也不会随时冒出来,心念自动平稳,不必用力去调整它,此时的心任运不动。
以上三种定还不能称为真正的禅定,只能称为普通的定。因为这三种定只要通过坐禅,或者练气功都会得到。练太极拳的人如果懂得练拳的内在精神,也会出现这种状态。如果再学一些佛法,就可以住在这种状态中。
欲界定跟粗心住和细心住的差别就是欲界定能够任运不动。在前面的基础上,身体不用刻意要坐个什么样子,自然而然坐得端正。心也不用刻意地让自己修个什么法。但一般来说都要有个法,比如这个数息法,可以一直修到第三禅,到四禅就没有这个数息了。(三禅以后再专注,进入第四禅,在用心方法上,可以任选一个法门来专注,没有太多的挑剔,因为心比较听话了。)这种状态下再进一步就是心的任运不动,比如我正在数息打坐,有人找我,说完了几句话继续坐,心里面没有动摇就是任运不动。但这个定还是欲界定,而不是真正的禅定,没有观照的都不叫禅定。
如果一整天坐下来,脑袋是模糊的,这个不叫欲界定。欲界定是身心的感受都非常清楚,在清楚的状态下进入定,才叫任运不动。一般情况下,不会自动生起动摇。坐着没事,突然想起看书就去看书,那是不会的,坐禅的这段时间,一般不会无事生事。有个孩子在那里闹了,自然而然对孩子说上两句,心也不会动摇。欲界定比细心住是更进一步的,但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会有效果。如果欲界定像石火电光,今天是这种状况,明天不是这样,这还不算是坚固的,只能算是偶尔。
欲界定功夫有两种状况,一种是面对欲界六道,地狱、饿鬼、畜生、天、人这些状况的出现,心不会被扰乱还是定的。另外一种,是偶尔的状况,前面有粗心住、细心住的层层功夫,坐在那里心是定下来了,然而一下坐还是不行。这个状况想进入到初禅、二禅还是有点困难。
坐上功夫能够成片,每次都能达到欲界定,就会把坐上的定境转移到坐下,扫地、干活,心还是任运不动,这就是欲界定的一个特点:任何运动、事情的出现,心都是不动的。这样在生活中继续用功,心就不会再动摇。
在坐禅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状况:明境和暗境。明就是白天,看得见的;暗就是晚上,看不见的。没有教理基础的人,明境暗境出现自己会不知道。
暗境是什么?坐在那里感觉任运不动,本来想坐一小时,结果坐了一整天,自己也不知道,这叫暗境。就像睡着了没有梦,睡多久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坐在那里不动摇并不等于睡着,否则连细心住都没有。细心住是持身住,身体持住不会动摇。入欲界定的人,有半天、一天、三个月、五个月的都有。它的特点是入定了以后没有感觉,什么都不知道。有教理基础的人,听闻了一些教理以后,暗境一般不会出现。
如果一个人没有听闻经教,师父叫他怎么修,他就老老实实的修,他就有可能定在那里什么也不知道。虚云老和尚在终南山也曾经这样定了半个月。刚煮好的芋头想让它凉一下再吃,然后随便一坐就是半个月,结果芋头都长毛了。这种定,他自己不知道,芋头都还热在锅里,怎么已经过了半个月?这个属于暗境,自己不知道,但也是一种定境。
另外一种是明境,心念细了以后,坐上很受用,遇到什么情况身心都不会动摇。下坐后做事不做事都没关系。因为他是任运的。明境看上去也是蛮有智慧、有定力的。
它的特点是在打坐定境都很好的状况下,会看到五十里、一百里路以外的情况,整个山河大地都挡不住视线,类似天眼通但不是天眼通,那叫明境。几十里以外的事情都能看的清楚,这种状况一般人都会很高兴,然后就会对别人讲述明境中的状况,这样一说很可能会失去定境。所以要保持这个定境,不能多说,这样它就会半年、一年甚至一直在定中保持着。
智者大师去南京弘法的时候,有个老和尚问他:坐禅中看到摄山,(南京的栖霞山)有个老和尚在那里讲经,这是什么境界。
智者大师说:这是未到定之前欲界定以后的明境,如果跟别人一说,就没有了,这个老和尚马上给智者大师顶礼。
当时智者大师才三十岁,老和尚七十多岁了,他觉得自己坐禅功夫很好,瞧不起智者大师,结果大师给他一说他才明白。因为他确实好几天都能看见这个现象,觉得奇怪就问别人,结果这个境就没掉了,自己一直很懊恼。
大师告诉他:不用懊恼,这只是一个过程,不要因为欢喜就执着,反而进步不了。因为有所执着,定境就会消失。
所以禅定不能执着定境,今天坐得舒服,明天还想着昨天的舒服,肯定是在打妄想。每次坐都是全新的开始,都是第一次的感觉。不能打妄想:昨天的境界好,今天最好重复。只要如法地去坐,明境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明境出现的时候,可以继续按原来的禅定方法,让心安住继续修。功夫成片了坐上坐下,甚至是生病的时候、睡梦当中都能观照、入定,这个境界就越来越高了。
未到定之前的明境和暗境的出现,如果进一步用功,明境暗境全部在心中,又不受这个影响,这就是未来禅。所谓没有影响,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像汽车的挂档,一个是倒车档,一个是进车档,零档是不倒也不进。零档,就是把禅定的这些境界,不管是明境还是暗境,从定境中全部给它放下。这个时候,脑袋中出现一片空白。坐着禅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知道。这个境界它是很短暂的,夹在欲界跟色界之间的,就是初禅之前、欲界定之后的这个中间。这就是第四个未来禅。
未来禅的境界是什么?进入欲界定以后,继续修下去,到了某个时候,忽然间身体失去感受,看不到欲界的身体,整个身心都空掉了,修行的方法也空掉了。这种感受发生在静坐时,而不是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没有掉了。如果明境暗境没有出现,一般人都定在欲界定,在欲界定坐得很舒服,不需要调整就能安然自在,下坐后又能任运,这已经是很不错了。但是欲界定还有个我和我的心这个感觉在。到了未到定、未来禅,身心的感觉全部没有了,一片空寂。有了这种感觉,身体不会因失调而生病。一个坐禅的人,若要身体不生病,至少要达到这个第四步,也就是进入未来禅的境界。
有些人在静坐的时候,心无所知昏昏沉沉,他也会以为自己的身体不见了,这个不叫未来禅,是他的心念不知哪里去了。这个与禅定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禅定的感觉是有止观、觉照。如果睡着了,就是迷迷糊糊的,这是未到定之前的那个暗境。进入这个定以后,他自己也是清楚的,脑袋还是有感觉的。
比如有些人晚上睡觉前吉祥卧念阿弥陀佛,念不到十句天就亮了。奇怪,感觉没念那么多,天就已经亮了,脑袋却是很清晰,但是这个时间是怎么过去的就不知道了,所以时间观念是我们的一个错觉。
若要达到未来禅,必须先达到欲界定,也就是心不必控制,自动地静下来。在这之前,必须先要完成第二步,细心住。就是身体不必调整,自动的平衡。禅定修学就是从粗心住到细心住进入欲界定,然后一步一步进入未来禅。
为什么第四步称为未来禅呢?
是因为他还不是禅定,是进入未来真正四禅八定的一个过渡阶段。从教理上理解,就是把欲界的东西全部放弃了,而色界的境界的还没到来,在这个中间,不是欲界,也不是色界,一个空档,正好是身心一片空白的状况。如果能把握这个状况,就叫未来禅、未到定,也叫欲界到色界的中间禅。
粗心住,细心住,欲界定,明境暗境都过了以后,就是这个未来禅,它的时间很短暂,就是一片空白。大乘佛法讲的明心见性,心性的了了分明,没有杂念。
未来禅就很像开悟的人,因为脑袋一片空白,对事物又很清晰,不傻又不愣,这实际上是一种定境,不是开悟的境界,千万不要以这个定境作为开悟的境界。
定境是一种功夫,功夫做到了,它就出现了。而开悟是智慧,是见地。
观世音菩萨对佛言【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宣化上人讲解:世尊,我以
菩萨应化篇时间:2024-09-11
四、密勒日巴修定为什么要讲密勒日巴修定呢 ?有两个原因。其一他是用修定的方法获得大成就的人,他是藏传佛教中实践佛法的代表人物,他自己说:“我是一个博地凡夫,此生此世,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7
四念处内观智慧禅法定:定如何选择目标四种护卫止禅法舍弃我禅师一般上,修禅者会有意或在潜意识里都把定列为修禅的目的。又由于这些人不了解定可分为正定和邪定,因此导致许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9
有的居士具备善知识的特点,可以帮我们更好的修行。而有些居士表面上“学佛”,但实际上却障碍我们!如果你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了!一、跑跑居士跑跑居士,修
佛答时间:2024-08-18
阿姜查尊者答:很好,这是有益的心灵训练。你若有智慧就不会执着在禅定上面。这好比想要坐久一点,它当然是一种好的练习,不过真正的修行与姿势无关,它是直接观照内心。这才是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6
任何事情都有保质期,感情也不例外,两个人相处的时间长了,慢慢的就没有当初的激情了。对于男人而言,是很难承受得住生活上的平淡无奇,也许他会喜欢上别的女女,而对你已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6
随着孩子的成长,更加容易发生意外,为了保障自己家孩子的健康,很多家庭选择摆放一些健康的风水摆件,来保佑自己的孩子,因为历来就有很多的东西都代表着好运的意思,所以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8
之前装饰家里的时候,有些人不知道镜子对着门是有不好的地方,等后来听说了镜子对着门风水上不好的地方,人们不想要继续有这种厄运,于是就会去想办法化解,希望能够针对这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6
信,有四种层次:一、初信;二、正信、三、深信;四、证信。初信一般人由于生活上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或者是身体不健康、家庭不和谐,或者是情感、事业上的问题东求西拜,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7
今天小编要告诉大家吃这四种素食完全胜过吃肉。1红薯:补虚乏、益气力营养分析:系粮食中营养较为丰富的食品。由于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粘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
素食资讯时间:2024-05-28
密宗观法,不外因字、因事、因法、因人四种,即四种曼荼罗也。因字起观者,如字、字等,一切文字。因事起观者,如月轮、莲花等。因法者,如观慈悲喜舍、三平等观等。因人者,如观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0
一四、禅定与散乱我以为人生最大的缺憾,莫过于精神散乱,神志错昧,如果想解决这种痛苦,那就要修禅定。然面禅定也不是乱修,要有明师指教,传授法门;或念佛,或持咒,或作观。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13
达真堪布:遭受痛苦的四种功德当我们受到伤害,遭受痛苦的时候,会觉得天塌了、地陷了,其实这都是错的!遭受伤害或痛苦,也是有很多功德的。 首先,通过这些可以对轮回,对
金玉良言时间:2024-04-11
各位戒友同修,大家好。如果大家真想戒除 戒掉这个邪淫,希望各位师兄能仔细看看我写的这篇文章。是一定可以断除邪淫及淫的念头的。原来自己也读过几遍【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邪淫果报时间:2024-02-23
善男子。复有四法。得先因力。不失善根。何等为四。一者见他人缺。不以为愚。二者于嗔怒人。常修慈心。三者常说诸法因缘。四者常念无上菩提。是名为四。第十六个问题,佛告
文殊花开时间:2024-02-03
门措上师(Dakini Muntso )是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现任院长。由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认证为敏卓林开山祖师德达林巴之女,藏传佛教历史上知名的女性成就者杰尊敏就巴尊(又称门
文殊花开时间:2024-01-19
自在天魔记净彬(文)比丘尼恒音英译记得在八年前初受三皈五戒时,曾听宣公上人开示:“要让正法住世,一定要持诵《楞严经》和〈楞严咒〉;《楞严经》在,即正法住世”。弟子
邪淫果报时间:2024-01-04
不管我们是基于何种目的吃素,基本上来讲都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着想。下面就浅谈一些大多数都会历经的几个层次。第一层:此时初步断肉戒杀,会像小孩一样,看到吃的就会
素食资讯时间:2023-12-24
达真堪布:在这样的状态中念,才能感应道交、消除业障十多年了,很多人仪轨念得特别熟,不用看都能背下来了,但都是跟着哼,根本没有去思维内容。有的人比较老实,观想了,
布衣百姓时间:2023-10-09
达真堪布:修禅定就能熄灭烦恼吗?只有寂止和胜观双运,才可以息灭一切烦恼。若只有寂止没有胜观不行,只有胜观没有寂止也不行。所以,既要有胜观,也要有寂止。先有寂止,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3-10-02
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时,有一日,舍利弗尊者告诉比丘们:世间有四种人。哪四种人呢?一种人与结使烦恼相随,然而不觉不知自己内心有烦恼;一种人与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时间:2023-09-24
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四种念佛,唯持名最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
念佛法门时间:2023-09-03
禅定谓何?于此不重复啰嗦,行人习定修禅做功课,是必为之修行之一大事。于此事中,昏沉、掉举既非正念,亦非为正念所缘之境,乃是惑业,故谓其为之妄。此二妄,是禅定即
学佛常识时间:2023-09-01
达真堪布:处于昏迷状态或突然死亡的人能否用破瓦法往生? 问:破瓦法是在临终出现死亡的征相时用,这是否意味着处于昏迷状态的人或突然死亡的人不能用此法往生?答:这要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8
索达吉堪布:如何做到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问:如何做到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只有藏传佛教才这样强调吗? 答: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观想阿弥陀佛、积累无量善根、发菩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5
“复次,舍利子,于此东方复有佛土,名自在力。彼土有佛,名善逝定迹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今现在彼,哀愍世
念佛功德时间:2023-08-22
陈立强33年尝百草救母 孝心感动山村收获爱情利川新闻网讯(通讯员唐旭)为了治疗母亲的癌症,33年来,一位土家汉子查阅医书,独自钻山越岭采草药、尝草药,几次中毒险些丧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1
人间最大的力量不是枪炮、子弹,不是拳头、武力,人间最大的力量是“忍”。任何力量在忍者的面前,都要甘拜下风。忍有四种真义:一、遭恶骂时默而不报:有人对我们恶口毁谤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21
索达吉堪布:人生郁郁寡欢,该如何摆脱这种状态问:我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不知不觉中总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人生的幸福遥不可及,整天郁郁寡欢。该怎么摆脱这种状态? 索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9
东坡肉的真正由来!一天正午苏东坡有点发困,就在书房中想睡一会儿。睡着后,做起梦来。感到自己在马路上,前面见一辆马车飞跑过来,经由苏东坡身边的时刻,似乎一阵风把帘
佛教故事时间:2023-08-19
禅定就是定力禅宗和净土宗是佛教的两大支,两者的根本主张背道而驰。禅宗主张顿悟自力成佛,而净土宗则主张通过宗教仪式他力成佛。两宗一直没停止过相互的攻击。但在禅宗和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时间:2023-08-18
糖尿病人饮食治疗中存四种误区11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糖尿病日”。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继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
循环系统时间:2023-08-17
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1、施度----布施度悭贪:分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谓菩萨由修布施,能对治悭吝贪爱烦恼,与众生利乐。2、戒度----持戒度毁犯:包括出家、在家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15
四种马喻——从不同根器 顿悟人生一天,释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出去托钵的弟子们陆陆续续地回到精舍,一个个威仪具足,神态安详。弟子们静静地走到水池旁边,
因果报应时间:2023-08-13
一天,释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出去托钵的弟子们陆陆续续地回到精舍,个个威仪具足,神态安详。弟子们静静地走到水池旁边,洗去沾在脚踝上的尘土,然后端端正正
佛教公案时间:2023-08-09
吃素既然是种生活方式,待人接物当然也是重要一环。配偶反对?父母反对?朋友不理解?老板更不用说素食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请转给需要的TAA. 个人篇一般而言,我们自己对
素食心得时间:2023-07-30
释迦牟尼佛广传 八、禅定品 90.具蹼救弟释迦牟尼佛广传(下)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 译释迦牟尼佛广传 八、禅定品 90.具蹼救弟八、禅定品90.具蹼救弟久远之前,梵施国
佛教故事时间:2023-07-29
随着早晚天气的渐渐转凉,大多数人都喜食肉类食物以增加营养,滋补身体,维持身体内部的平衡,以抵抗将来的严冬的寒冷。这时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食品,对
素食资讯时间:2023-07-26
满一上师:如何对待禅定中出现的景象和神通?问:满一上师:听说安住中还可以看到别的景象,可预见未来,是否这样?怎样做到的?怎样才能用神力帮助别人? 答:问这个问题的还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25
达真堪布:观修的时候如何面对昏沉的状态? 问:观修的时候如何面对昏沉的状态答:打坐观修的时候,尤其是我们在修特加行的时候,调整身心是非常重要的。身体的姿态是很重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22
达真堪布:观修的时候如何面对昏沉的状态 问:观修的时候如何面对昏沉的状态?达真堪布答:打坐观修的时候,尤其是我们在修特加行的时候,调整身心是非常重要的。身体的姿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22
达真堪布:观修时如何面对昏沉状态问:观修的时候如何面对昏沉的状态?达真堪布答:打坐观修的时候,尤其是我们在修特加行的时候,调整身心是非常重要的。身体的姿态是很重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22
昔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一日,佛告诸比丘:世间有四种良马。第一种良马,驾驭它来拉乘时,它只要看到鞭影,便能善观形势,该快或慢、是左或右,随顺驾御者的心。比丘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时间:2023-07-21
佛教禅定或瑜伽是佛教最核心、最重要的修行方法。因为通过修习禅定,一是可以祛病强身、怡情养性、延年却老,防范和治疗人的许多“身病”:二是可以克服外界六尘(色、声、
素食慈悲时间:2023-07-21
达真堪布:金刚萨垛除障法中的四种对治力是什么? 金刚萨垛除障法中的四种对治力是什么?答:(1)所依对治力 所依对治力有内所依对治力和外所依对治力。内所依对治力是在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14
达真堪布:金刚萨垛佛修法中的四种灌顶属于什么灌顶? 问:金刚萨垛佛降下的甘露,通过中脉的四轮遍满了整个身体,使自己得到了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句义灌顶。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14
金刚禅定的止观双运(寂雯 著)习修禅定,是佛法的一个特质,我们在六度法门中有一度叫禅定度散乱。禅定对我们习修者,可以带来的利益可以分成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入世间来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08
禅定(佛教解释)禅,为梵语dhya^na之音译;定,为梵语sama^dhi 之意译。禅与定皆为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不散乱之状态,或谓禅为dhya^na 之音译,定为其意译,梵汉并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5
四种马喻——从不同根器 顿悟人生 一天,释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出去托钵的弟子们陆陆续续地回到精舍,一个个威仪具足,神态安详。弟子们静静地走到水池旁边,
佛教知识时间:2023-07-04
希不希望生活状态更好?当然希望。希不希望心情更愉悦?当然希望了。希不希望心量更大、财富更多、健康状态更好、前途更光明、好朋友更多?希不希望?各位同学,希不希望?
佛与人生时间: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