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当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灵光独耀。这一十六字,就是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方法,基本次第。这一十六字,究竟怎么样在我们的修行中来落实。
这四句话,不妨结合《心经》的第一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按照这一段话来修。或者说,按照这一十六字来修“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法门。
那我们怎么修呢?首先,不要把自己看轻了,自己当下就要融入到菩萨的行列。融入到菩萨的行列是什么意思呢?观自在菩萨就是我自己。每个人自己就是观自在菩萨。能观照就能自在,能自在就是菩萨。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融入到菩萨的境界、菩萨的要求,修行就容易进步。如果我们时时刻刻都想到自己是一个很差劲的人,自己在修行上一点办法都没有,妄想很多,杂念很多,自己对自己在修养这一块既没有要求,也没有希望,那就很难。如果我们把自己当作是观自在菩萨,自己在修行上有希望,也有要求,那就很容易进入角色,进入境界。我们拿三分钟的时间来试试看,看我们能不能够暂时有一分钟,或者半分钟,进入到观自在菩萨的状态。
观自在,身自在,心自在,法自在,内外自在。怎么样才自在得了呢?大家一定记得平常讲的六字口头禅:“看破,放下,自在。”这六个字的口头禅,几乎每个人都能讲。但是一百个人讲,可能就有一百一十个人落实不了。为什么说一百个人讲会有一百一十个人落实不了呢?因为有的人讲得太多,他一个人就要顶两个。这六个字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看破”,要有大智慧;“放下”,要有大智慧,要得到大“自在”,更要有大智慧。观自在菩萨,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以后所得到的结果;或者说,要想成为观自在菩萨,你就必须时时刻刻“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可以从果说到因,也可以从因说到果。因果不二,因果同时。
一、安住当下
安住当下的要领,就是要做到身在何处,心也在何处。
我们每一个人很客观地观察一下:我们现在坐在双峰山下,四祖禅寺的藏经楼上,身体在此,心在哪里?很客观地反省自己,看我们的身和心是不是同在一个地方?这是修行很关键的一点,也可以说是做一切事情很关键的一点。这个可以叫做身心一致,也可以叫做身心合一,也可以叫做身心统一。
不管怎么讲,安住当下是一个高难度的要求,一个高难度的法门。但是,又必须做到这一点,我们才可以说真正找到了安心的法门,找到了使我们身心健康、身心净化的法门。
这个法门,男女老少都可以用,信佛的、不信佛的都可以用。这个法门,不是因为你具备什么信仰就可以用,不具备什么信仰就不可以用。这是一个心地法门。心地法门,它抛开了一切的外在形式。
大家一定听过《六祖坛经》,知道六祖的故事。六祖在老家广东听人诵《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下子就觉得这句话了不起,这句话就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所在。他一定要了解这句话是从哪里来,这句话是谁说的,还有谁在传授这个法门。他当时听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在那当下一念,他就心开意解了。你说他当时他的信仰是什么呢?他又没有归依三宝,他又没有受持五戒。心地法门不受外在一切形式的影响,时节因缘成熟了,当下就可以契入。佛教的所谓四圣,其中有一圣叫做独觉,又叫缘觉,他出在无佛之世,没有听到佛说法,就是偶尔听到一句经文,他就能够悟道,他没有别人的指引。
真正要修行,要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解决人生的迷惑与烦恼,解决人生的种种不安定,一定要从安住当下着手。
安住当下有什么要求?就是要放下,放松。《心经》上讲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毕竟是菩萨修的法门,难度很大,要求很高,我们这些平时完全没有受过心理训练的人,一下子就想掌握大智慧到彼岸的法门,那确实很难。所以根据我们修生活禅的要求,是由息道观,来进入生活禅。那么我现在所讲的安住当下,是要你把当下的这一念心,安住在呼吸上。
别的东西都离得我们很遥远,好像都在十万八千里之外。只有呼吸,我们最容易感受,最容易把握,最现实。我们就把身心全部安住在这一呼一吸上。大家试试看,意念与呼吸保持一致,使自己清清楚楚地知道呼吸的整个过程。在修止观的专业书上,这个方法是叫做“随息”。我们平常是说“呼吸”两个字,止观书是说“息”这一个字。吸是入息,呼是出息。所谓随息,就是随着息的入和出,让心就安住在息的出入上。在吸的时候,我们的意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我现在在吸气;当出息的时候,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知道息在呼气。所谓随,就是意念随着呼吸的出入,安住在呼吸上。止观书上的专业术语是:“知息出入,知息长短。”这是属于六妙门中的一个法门:随息。
二、守一不移
安住当下,安住在呼吸上。在安住在当下之时,为了使我们的意念真正和呼吸保持一致,使意念和呼吸合一,四祖大师提出来,让我们运用守一不移这个方法。守一,在佛经上叫做心一境性,或者叫做制心一处。翻译佛经的大德们,用中国固有的名词,把制心一处的内容表述出来,就是“守一”。这种方法的运用,这种文字的表述,都是由来已久。
守一是一个古老的法门。这个法门比佛教还要早,因为人类要修练,就一定要有一个调整身心的根本方法。经过古代的修行者,包括佛陀出世以前的修行者,反复试验以后,觉得没有别的方法,只有让这个心能够专一了,一切妄想杂念才能慢慢停止下来,内心的智慧才能逐步开发出来。
不管讲什么么法门,都离不开怎么样使心能够专一。念佛要念多少,持咒要持多少,守戒要如何守,都是因为心猿意马难以调伏。社会有种种问题,人生有种种迷茫,原因是什么?心不专一,东想西想。比如:年轻小伙子谈恋爱,心不专一,今天想着这个,明天想着那个,就会走很多弯路,造成很多误区,产生很多苦恼。所以专一,是调整我们这个身心的一件大事。世出世法,要对治的就是我们这个方寸之地。所以有的禅师就说,要让“心田不长无明草,意地常开智慧花”。能够这样,我们的心就一了,我们的这块心地就干干净净。
要安住当下,就要用守一不移的方法,让我们当下这一念有所依托。依托在什么地方呢?可以依托在呼吸上。
守一不移这个方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或者说有四个要求。首先要放下一切妄想和杂念;第二,专注;第三,清明;第四,绵密。
三、一念不生
是不是我们要永远停留在守一不移的方法上呢?这种方法也只是一个过程。真正达到能缘和所缘、能守和所守一致了,能所不分了,妄念不起了,那就到了第三个阶段:一念不生。能够做到能所双亡了,就可以达到一念不生。
四、灵光独耀
突破了之后,接下来就是第四个阶段灵光独耀,开悟了。心地朗然,灵光独耀,那就是开悟了。
今天特别把这四四一十六字提出来,贡献给大家。安住当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灵光独耀。这就是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次第。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珠宝首饰,特别是职业女性,珠宝首饰已成为她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但在我国,珠宝知识的教育仅限于业内人士。因此,大
宝石佛珠时间:2025-02-01
顶礼主要是对治傲慢。人都有傲慢这些不好的习气,若是有傲慢心,不会有任何进步。傲慢的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另一个是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和功德。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30
话说很多人抱着崇敬之心把老珠子请回家,本以为会有灵性,有助修为,转天发现,珠子是泡的或炸的,佛头是塑料的,穿的老蜜蜡孔道是琴弦磨得,你说郁闷不。所以还得多看多学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29
第一个就是运用参话头的方法来停心!就一个修行人来讲,行住坐卧它都是禅。站也是禅、坐也是禅、卧也是禅,行住坐卧,四大威仪都可参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7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如果有一千朵花,可能就会吸引一万只蝴蝶,花多蝴蝶多。同样的道理,好心和福报能够感召美好的环境。厚德才能载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老蜜蜡在岁月的沧桑中形成,默默凝结了千年的年华。有的通体透明,有的丝丝飘渺。它有细腻的质感,一串很拿在手里,重量轻,似塑料般,不过,在颜色和质感上跟塑料又是截然
蜜蜡知识时间:2025-01-21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为此我们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好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数的问题就生出无数的方法。而真正的大智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从前,有一个农民赚了很多钱,他很自豪地说,我靠着一己之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了,发财了。我们仔细想想,他真的是靠一己之力吗?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他能发财吗?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贪求深空”,毛病在贪求上什么叫“深空”?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汝当先觉,不入轮回”:阿难哪!你应该先先地觉悟,不入这个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0
“五、解脱者的生活在日常生活方面,解脱的声闻圣者,偏重禅味,而漠视外界。他们的生活态度是淡泊自足的,「少事少业少希望住」。他们的内心充实,而外表好象贫乏清苦。”早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惟贤法师答:不矛盾。佛教讲五明,五明里面就有科学。《瑜伽师地论》讲:菩萨当于五明中求。五明中的内明是佛学,其它医方明、工巧明、声明、因明,都是世间上的,不过,要以佛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紫檀自古以来深受国人的喜爱,以前多为皇家贵族所使用,可见其受重视的程度。如今喜欢紫檀的朋友越来越多,下面就将介绍一下紫檀的保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常言道“紫檀
紫檀佛珠时间:2025-01-05
正行就是执持名号,六字洪名功德很大,以佛名消除妄想,以佛名净化自己,我念佛,我想成佛,必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下是两种念佛的方法:(一)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观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2007年8月9日在北京佛教居士林开示尊敬的夏林长,各位护法居士:我这次从重庆出来,经由北京到五台山,参加五台山广宗寺修建的法尊法师纪念馆落成开光典礼。法尊法师是我的亲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3
追求本心,回归淳朴,这样极简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转载自作者:日本二三事日本人的收纳技术,在极简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能够把日子过得如诗一般酣畅舒爽,大概也只
金玉良言时间:2024-12-31
藏传佛珠玩法很多,我们很难见到两条一模一样的藏传佛珠。琳琅满目的藏传佛珠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随意的假象,但实际上藏族人民的信仰是非常虔诚的,每一条佛珠每一个构造都
佛珠文化时间:2024-12-30
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所以历来大德高僧莫不巧用佛珠。在经典当中特别强调,持用不同质料的佛珠,其念诵的功德利益,也有胜劣的差异。如《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中,佛
佛珠文化时间:2024-12-29
沉香,是沉埋千年的山中传奇,久经淬炼而终成正果。沉香结香不易,而能达到的极品者,则更是少之又少,珍贵难寻。那么好沉香要具备哪些条件呢?1、看造型国人在审美上更注
沉香收藏时间:2024-12-26
我们天天在此禅修、静坐,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自己。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辉煌。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全在于自己的精进努力,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勒。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5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处在迷惑的状态下,生活就是烦恼,而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就是生活禅。工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参话头的功夫,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演变成五宗,就是禅、教、律、净、密。禅是禅定,教是教理,律是戒律,净是净土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2
布施的重点是指要自然生起给予的心,而不是指外在所给予的东西。戒律即是要能够守规矩。就好像在座有很多学生,学生们在学校守持校规,而在家的善男信女们尽到自己的责任,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在有些人的观念中,之所以选择修行佛法,大部分是因为生活出现了问题。他们认为,有的人突遭不幸,心情郁郁,学佛是想找寻一个心灵的寄托;有的人脾气不好,难以改变,是想
佛答时间:2024-12-19
对话如月草堂徐楚峰 揭秘沉香与生活沉香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而大多数人只知沉香价格高昂,并不了解沉香背后的历史文化。近日,如月草堂香道文化的创始人徐楚峰接
沉香文化时间:2024-12-14
强烈推荐:神奇的求财方法!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必须把因果的事搞好,因为你懂了因果,自己的烦恼就会降低,自己只会做好事,不会做坏事,因为这个身口意一动就是一个种子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2
几年前,第一次看同修们推荐《僧伽吒经》。当时就好奇地浏览了一下,因为经中开头,用很长的篇幅,说读诵抄写此经的福德,如何如何不可思议。满脑子科学逻辑的我看完后狐疑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宋明一大雅沉香在文化中实属大端。宋明士人以焚香为常事,燕居而求幽玄霞举,沉香是不可或缺之物。既有刘克庄所谓沉水一铢消永昼,蠹书数叶伴残更,更 有曾几《东轩小室即
香道资讯时间:2024-12-08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沙弥是出家身份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个人来说,当好如法的沙弥,将给未来僧伽生涯奠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这一部分,律祖引用《华手经》、《大智度论》等经论,进一步阐述劝说或辅佐他人出家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五节 出家者之凡福行谓有比丘出家已后,但知持戒,不志尚道。以戒为上,余悉不为。用为非道,内多嗔怒。自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佛陀开示——“同XING恋”产生的原因、解决办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弥勒!复有四缘,令诸男子,其心常生女人爱欲。乐他于己,行丈夫事。何等为四? 一者,或嫌、或戏,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1
参禅以修止观为下手。止观功深,而得定慧。参禅以修止观为下手。止观功深,而得定慧。止观二字,必须并重,不可偏废。若止过于观,必落昏沉;若观过于止,必至掉举。昏沉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1、如何拜佛?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我慢心礼拜是不可以的,我的老师教我,绝不蹲摆拜垫,所以我们磕头都是往地下磕。弘一法师说礼佛还要摆个架子,这叫我慢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7
上师教言集:并非我有神通,不过我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说话做事等各方面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佛陀也曾说过,有烟之处必有火。想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过得是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6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香,不仅要芳香养鼻,更要养神养生,开窍开慧,这是传统制香工艺的一个核心原则。正是由于秉承了这一理念,才使传统香品不仅成为芳香之物,更成为开慧养生之药,在从秦汉到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1-06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我们念佛人人都会念,人人还不太明白,人人都念,人人还都不太得力。什么叫真正念佛,如果给它下个定义就是:无心是真正念佛。什么叫无心念佛呢?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佛教徒常会犯一个相同的错误:他们不做小事积聚福德,例如每日做净水供养——因为他们觉得这微不足道、没有价值。可是他们也不做大动作,例如捐一年的预算给佛教大学、每个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25
《惠能评传》的基本特色董群在中国佛教史上,惠能无疑是最为重要人物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惠能的地位也非常重要,一个基本的原因是,在中国文化中,惠能做了承、立、传的工作,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六身,是由六根而来,若六根不缘,即无六身。因六根缘于六尘生六识,即戍各个六身。例如眼、色二法,相缘生眼识,即是眼识身,他如耳、鼻、舌、身、意,各随声、香、味、触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1
香道讲究静观不语需要人们随着袅袅升起的轻烟静静地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而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
香道道具时间:2024-10-21
贾宁燕老师是国家一级茶艺师,著名香文化推动者,香道课讲师。她和著名的茶艺大师乔木森老师学习香道多年。为什么香道课要让茶艺老师来教呢?慢与静,是品茶与品香的共需。
香道培训时间:2024-10-17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第九章 在见性中实现生活云月是同,溪山各异,万福万福,是一是二。宋无门和尚禅的本质是示导见性。禅家说,见性成佛。见性是真我的自然流露,不是凡我的放纵与浪漫。禅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2011年5月13日至16日,首届河北赵州禅临济禅生活禅学术论坛在石家庄市召开。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坚在论坛中提出:禅宗的本质就是生活禅,而生活禅直接目的就是使平凡的日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9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一、禅的文化禅文化的发达显现了现代人心对古老智慧的需求。但就禅的本义来说,非属东方,也与时间上的古老无关。禅是令心灵觉醒的方法和觉悟心灵的智慧,原本不属于宗教,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具众威仪」,威仪是规矩。规矩,佛门有佛门的仪规,世间有世间的规矩,但是现在这都没有了,现在学佛的人没有了,世间人也没有了。不但在中国没有了,现在外国也松了,不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2
人间佛教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既是中国佛教信仰传统的继承与光大,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人间佛教新传统的建构。其中,净慧长老于1993年提出的生活禅信仰理念及其20年来的刻苦实践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