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绕陪衬着石窟像的圆雕画像
面部被损,石窟真容难辨
2009年3月,记者随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袁正洪在武当山八仙观采风间隙,他兴奋地说,这里隐藏着一个武当山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大的摩崖造像群。在袁正洪的带领下,记者与同行的资深探险家税晓洁一起沿景区旅游公路下行,行约1公里时,走至八仙观村通往老君堂的一个山林石岩间,袁正洪停住脚步说,“就在这儿!”仔细一看,左侧荒山草丛中掩映着一块字迹斑驳的“老君洞”水泥路牌。随即,我们从旅游公路左侧一个极不显眼的土坎处径直向上走去。只见这里杂草丛生、灌木相间,一条清晰的路蜿蜒向上,偶有几级青石漫道,虽残破不堪,但其细节处依稀展现着当年的规模与繁华。
走不多远,便是这条土路尽头。抬头望见山林石岩中,一尊依岩而凿的石窟像闯入眼帘。无疑,这就是老君洞。当地人称为老君岩;也叫太上观、太上岩。
这尊神秘的石窟像端坐窟内,面部被损,居高临下;其头颈左侧稍残,无法分辨其真容。
成书于明朝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由任自垣编撰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记载:“太上岩,即玉清岩、太清岩,又名太上观,去太玄观东二里许。山峰围绕,地势高耸。上接紫霄,下瞰碧涧,和气盎然,草木葱蔚。宋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高士任道清、王道兴,用工开凿岩龛,斫成太上尊像,岩前创建殿宇。兵火不存。大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皇上御极之处,遵先帝敕免均州千户所差役,又免屯田子粒,尽数存留在山修葺。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五月十五日,太上、三清、十方天尊、四大天将,用工之初,六月初八日,东山忽现五色瑞光……岩东有岩,石刻太上,十方天尊、玄帝……岩西有岩,石刻郁罗萧台,三清、四帝……下有北门、方丈、道房,东西灵石二泉。令道士焚修。”
在《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中,作者任自垣将太上岩列入“三十六岩”之一。
明朝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时任武当山提调官的方升编纂《大岳志略》上记载:“太上岩,即太上观,去玉虚宫西二十三里……东西有灵石二泉。”
仰望眼前这座高4.05米,宽4.13米,深2.4米的石窟,其内依岩斫刻的这尊神秘石窟像,俨然一个“小龙门石窟”。石窟呈双拱穹,岩洞外上方还依稀题刻着“太上君”三个大字。
经测量,石窟通高2.95米,面部残破的石窟像高2.38米。石窟顶部,有13幅直径为0.38米圆雕画像,环绕陪衬着石窟像。石窟两侧各有两尊线条明快、衣纹流畅的武将岩画。仔细观察,浅浮石刻武将栩栩如生,或持斧或持戟,威武把守洞口。
在老君洞石窟右侧岩壁上,还刻有长约1米的隶书“太清”二字。洞右峭壁上嵌有数通画像碑,系刻有花饰的长方形石板,石板上刻有头戴莲花的神像等,均为浅浮雕造像,腾云驾雾,飘逸洒脱。石窟左侧约20米处摩崖群,竖刻有高2.3米、宽0.45米的“静乐国王太子仙岩”八个字。此外,还有“大宋天圣九年七月(吉)日,老君岩王道兴记”、“钟陵僧人宝□□□□”等刻字(注:□为风化辨认不清的字)。
最为惊叹处,在石窟左侧岩壁的中间刻有“蓬莱九仙”画像,即一龙戏珠,九仙飘飘欲落,乘一条腾飞的四足三爪龙。龙身长1.33米,宽0.5米,龙身上蓬莱九仙造像,石刻线条流畅,落款为“明弘治”(公元1488年至1505年)。摩崖群刻还有“太子初入武当”、“蓬莱真境”、“太子仙岩”、明朝钦差太监访太上岩摩崖留字及古代人物画像等。
据史料记载,明朝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敕建太上岩山门庵等建筑。明朝玉虚宫提点任自垣曾长期在此居住,编修《道藏》和《敕建大岳太和山志》。
武当山文物宗教局副研究员赵本新称,该石窟外岩壁上刻有唐、宋、元、明、清等时代遗存下来的浮雕石刻,是武当山迄今为止少见的摩崖造像群,具有重要的艺术和观赏价值。
2013年7月,正值夏日。记者故地重游寻找“老君洞”路牌,但树木葱绿,路旁全是齐腰深的杂草。繁茂的枝枝叶叶遮挡了蜿蜒的路道,怎么也找寻不到,只好无功而返。
2014年元月下旬,恰逢冬季,记者再次来到这里,草木凋零,沿着蜿蜒路道很快就找到了神秘的石窟像。时光飞逝,唯有石窟不变。
说法不一,身份颇有争议
关乎太上岩这尊面部被损的神秘石窟像,其身份及开凿年代,各种说法不一。有说是北宋,也有说是唐朝,一直颇有争议。
明朝、清朝所有版本的《武当山志》,均沿用明朝任自垣的说法,认为这尊石窟像是北宋道教老君造像。
“窟内依岩打凿成老君坐像,庄严肃穆,慈眉善目。”武当山古建筑专家张华鹏曾如此描述。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凇指出,老君岩摩崖造像是同期所制作,整龛造像是统一设计,一次完成,其制作年代是北宋天圣九年而非唐朝。
武当山文物宗教局副研究员赵本新则认为,根据现存摩崖石刻以及历史背景和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应为唐朝时期佛教的产物,并非北宋时期的造像。他说,早在唐朝以前,武当山不仅是道教圣地,也是佛教修炼、传播、弘扬教义的重要场所。
“太上老君特征应是长眉、大耳长须,吉祥座。”通过研究,赵本新发现,这尊神秘的石窟像虽然面部被损,但五官却能隐隐窥出轮廓一二,即八字眉,无发、无冠、无须,耳大垂肩,静思状,有明显佛像特征。他认为,应该是佛教禅宗派的形象。
赵本新分析认为,根据造像特征和历史文献以及时代特征来看,这尊佛像应为五祖之一的某一人物形象。石窟的开凿年代至少在唐朝中期以前就已经存在。
那么,这尊石窟像何时被毁的呢?“这可能与唐武宗李炎灭佛有关。佛教由于当时在政治上受挫后,唐武宗勒令僧尼还俗,一时绝迹中原。”赵本新认为,武当山这座佛庵连同造像,当时同样会遭到政治风暴的波及,而武当山的这一批佛教建筑并没有拆除,而是完整地移交给武当道教管理使用。“但石窟像难免不遭此劫。”
他指出,这批佛教建筑未毁另有旁证。北宋著名文学家李方叔在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游武当山时,即兴写下了《武当山赋并序》,文中描绘唐朝佛寺相当辉煌壮观。文中提到:“但余梵宫,炫焕翠微,碧瓦鳞布,朱栏翠飞,盖古唐太乙延昌之旧刹,肃代二帝用以奉国师之隆仪。”赵本新由此推断,当时并没有对石窟像彻底砸毁,当然地方政府在“灭佛”之前,是否有意想将其佛像改造成道教神仙呢?还值得继续探讨。
“这尊佛像正身等均未遭到破坏,却只是在这尊佛像五官上的高线条轮廓做了毁面。”赵本新说,虽然头顶一侧局部残,头部“无发”却显而易见;面部凸的部分虽然损去,但五官残隐的线条仍能透出佛的信息。
赵本新考证认为,此地较为偏僻,加之取水困难,道教的修炼者无法赖以生存,只有放弃。一尊面目不全的佛像,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变迁,也几乎被人们慢慢遗忘了。而北宋年间王道兴的题刻反证了此地确属无人看守。“石壁上的题刻,恰恰证明王道兴是老君岩的一位道人,只是到此一游而已。”赵本新说,几百年后,正是王道兴的题记,使明朝修志人员误断。
经过研究,赵本新发现,元朝刘道明编撰的《武当福地总真集》“三十六岩”中并没有提到老君岩。“刘道明编志脱稿是在元初,这就是说,至少是自南宋至元初,武当道教就没有老君岩及其所谓的老君像。”
他说,元代中叶的武当道士罗霆震在《武当纪胜集》中收录元诗209篇,全诗集以赞美武当山道教宫、观、岩、洞等胜迹为主,诗中也没有提及此岩。“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恰恰说明元朝中期以前,武当道教并没有将此岩祀为老君岩、其像祀为老君像。原因很简单,它属于佛教建筑,道教没有理由收录。”赵本新进一步指出,武当道教的岩洞主要以天然洞穴为栖身修炼之所,而佛教多以人工开凿为主,此窟即为人工开凿。
“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隋唐时期武当山佛教相当活跃,然而僧人在山上的活动轨迹中所留下的实物却远远不如道教,几乎被淹没殆尽。”赵本新认为,这座佛道摩崖石窟造像群弥足珍贵,是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文化内涵和补充,填补了武当山宗教发展史上的空白,对研究武当山佛道史起着举足轻重的参考价值。“它创造了佛教建筑在道教建筑全方位包围中,仍能和平相处、共存共荣的奇迹。同时,这也是武当山迄今发现最早的建筑,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
艺术魅力,填补武当空白
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缘何开凿石窟?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教师、建筑学博士祝笋与赵本新的观点几近相同。
祝笋认为,这尊面部被损的神秘石窟像,是刻于晚唐的释迦佛像。“石窟像头部大部分毁坏,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U字形通肩式圆领,内着交领衫,下穿长裙,结跏趺坐作说法印。”祝笋说,通过仔细观察,还会发现一些佛教的东西。“神像头部虽毁坏,但依然可以看到头部残存的螺旋发髻,挺直粗大的鼻梁,特别是双耳垂肩,耳垂肥大。”
他指出,这与唐朝佛像“髻厚、鼻隆、颐丰,挺然丈夫相”非常近似。另外,袈裟褶纹刻法为平行大圆弧线条,断面呈阶梯式;其坐式又为结跏趺坐,这些都为佛像的通行做法。
祝笋举例说,唐宋时期的道教造像衣着、坐式均与此不同,特别是这一时期的天尊、老君像,颏下都有山羊式的胡须或满腮长须。
那么,道教太上老君为什么穿着佛教衣服?释迦牟尼怎么又变成了太上老君?祝笋研究发现,唐朝后期,武当山佛教发展十分迅速,敕建了不少佛寺,一直到北宋初年,佛教在武当山势力很大。但到了北宋中期,道教发展起来,特别是宋真宗以后,真武神被奉为宋朝“社稷家神”,佛教因此逐渐衰退。到了北宋天圣九年,任道清、王道兴等道士便将这尊释迦佛像改凿为老君像了。另外,从老君岩现存大量建筑遗址,结合佛教依山为寺、凿岩嵌佛的习惯来看,老君岩极有可能是唐朝太乙寺或延昌寺的旧址。
“老君岩被道教占领后,从南宋开始,又在此刻有不少道教题材的画像。”祝笋认为,老君洞佛教的释迦像被道教化以后,可谓彻底的“老子化胡”了。但佛像表情的质朴、单纯,显示出唯识玄想、微妙深奥、光华灿烂的精神境界,仍然闪烁着佛教特有的艺术魅力。“老君洞石窟像,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既是释迦又是老子的神像。”
佛道合体也好,佛道之争也罢,如果不是机缘巧合,埋没千年的奇迹也许很难被唤醒。
太上岩,隐藏武当山中的“蓬莱真境”,演绎的千古传奇仍将生生不息……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在分析外部事物或人的认识时经常使用“虚妄”观念。这一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史上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印度早期的宗教圣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论中国佛教参与宗教间对话的《理惑论》模式董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化、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些人基于其本土文化的立场,特别是儒学、道家和初期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世之所尚者,皆沉檀龙麝等难得之物,更有奇楠之香锱铢即倍于黄金。以为如得奇香便可契道,岂知闻香悟道全在平常处积累,一旦因缘具足乃可得之。若嗜其嗅,徒慕乐受而已。乐
香道佛教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三节 禅门三宗心说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为了调和禅教,分别以北宗、牛头宗和南宗为禅门的代表,以唯识、般若和华严为禅外其它教派的代表,将其互相参照、比附,以示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论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王亚荣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李利安秦巴山区地跨汉江南北,位处川陕交界,山高水长,川岭交错,将我国西北和西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民族和宗教的冲突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霸权主义的强权政治、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都是引发战争的因素。因此,我们倡导的和谐世界建设还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7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净土九级教学次第论佛教事业的发展,首在教育。只有通过各种层次与不同方法的教育,佛法的真实修证才能如理付诸实践,佛教信仰的层次才能普遍提高,才会出现更多绍隆佛种、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可 行 性 策 划 案 编剧:邱竹林(法名:界悔) 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思想文化的影响: 鸠摩罗什大师,天赋异禀、愿力深广,一生坎坷而传奇,是伟大佛教思想的传播者,一路从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3
弘一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高僧,对佛教的弘扬贡献颇大,他致力于南山律学的研究,著书立说;采用西洋音乐创作佛教歌曲,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出版《护生画集》;以书法弘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2
10月8日,首届江苏佛教素食文化博览会在无锡灵山祥符禅寺盛大开幕。此次博览会的主题为弘扬素食文化,倡导健康生活,培养素雅品味,实现五福人生,设置厨艺比赛、素食展示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0
第十九课 探病须知 《梵网经》云:「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佛陀曾经到一位老病比丘处所探望,亲自为其洗涤身体;又在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10
第二十课 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有生必定有死,新生的喜悦常常令人忘记死亡的哀恸,人间也不知这边生命的结束原来是那边新生的开始。在这一生一死之间,只知道自己的悲伤,而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10
佛教的十大真理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之前的东西,具有确实、符合事理原则的意思。在中国老子《道德经》中论及,「道」是自然与天命相合的精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9
香在佛教修行中的作用烧香是佛教信众随缘而行的正常行为,早起一炷香,诵经礼佛要上香,节日要上香。但是到底为什么要烧香,烧香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有多少人在思考这个问题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9月22日上午,喀左县长寿山毗卢寺云居楼落成开光,为我市再添一处佛教文化旅游景点。省宗教局副局长赵佐贤、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玉华、市政协副主席李陌尘及我省各地佛教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4
古为今用 如虎添翼两千五百多年前出现于世的佛教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博大精深的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几个教授刚刚开始研究的,仅有三十多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3
鼠与佛教也是“缘分不浅”!在汉语文化中,老鼠往往代表着负面的意蕴,比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可见人们对老鼠是多么厌恶和痛恨;比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
金玉良言时间:2024-10-03
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如何发展了佛教思想?中国佛教形成了哪些独特的佛教理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1
北京著名的夏荆山老艺术家,老居士,他说:世界看东方,东方看中国,中国看北京,北京看文化,文化看佛教。在古印度,最恐怖的事情就是,这个地方出家人没有了,他们就会生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1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佛教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但新形势、新环境也向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佛教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特别是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30
说到佛教与女性的关系,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广为当代女权主义者所病诟甚至深恶痛绝的八敬法,因为他们将这八敬法解读为是对女性的歧视,从而有悖于男女平等。不过,我倒觉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9
吃饭、穿衣服、睡觉怎么都在“漏”?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什么叫解脱?解脱也就是得到真正的自由了。得到真正的自由这才是解脱,那么究竟谁绑着我们呢?没有人绑着我们,是我们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29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六、禅宗的独特思惟禅宗,这已经是众所皆知,称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法门。不立文字,便是不用语言文字,不用语言文字,则其思惟便无挂搭处,思惟尚且不能挂搭,还有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昆明春节期间哪里好玩?据悉,位于官渡六甲的宝华寺将举办丁酉年新春祈福系列活动,为民众奉上礼佛、祈福、迎祥的传统民俗文化盛典。历史上的宝华寺就是老昆明春节佛教和民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8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人与自我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三大基本矛盾,自古及今,这三大矛盾始终存在着。正是在努力缓解这些矛盾的过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惠能是我国唐代的着名和尚、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作为佛教思想家,他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特殊的影响。关于惠能及禅宗史的研究,中外学者已不乏着作问世,但观点并不一致;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论占卜与隋唐佛教的结合严耀中[北京]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第4期30-37页--------------------------------------------------------------------------------【作者简介】严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佛教学第三章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原始佛教以后,佛教在印度有长达1500余年的发展,经历了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三大阶段。第一节部派佛教在释迦牟尼逝世约百年之后,佛教僧团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魏德东近日在一个论坛上发表了《应科学理解佛教的特质与现代价值》的主题演讲。会后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进一步解释说,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6
导读△△去年10月,东山岭迎来了每年的旅游旺季,随着纷沓而来的游客一起到来的,还有海南省旅游委副主任陈铁军对景区的视察工作,陈主任对景区的变化和佛教文化氛围的营造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6
太虚判教与中国佛教的现代化苏州大学哲学系韩焕忠引言中国佛教的判教,或称教判、教相、教相判释等,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就是将佛教的各种说法判定高下浅深和先后次序,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5